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质量训练试题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A.增加水的营养B.固定微生物C.没有任何用途D.使微生物运动减缓2.下列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A.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B.昆虫的复眼C.新型冠状病毒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多选题)A.大光圈B.平面镜C.小光圈D.凹面镜4.观察细小物体时可以借助()。
A.放大镜B.剪刀C.直尺5.与啤酒生产相关的微生物是()。
A.变形虫B.大肠杆菌C.酵母菌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7.下列图片中,是草履虫的是()。
A.B.C.8.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A.大B.小C.一样二、填空题9.做个简易显微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__________,调整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清楚为止,用纸筒和胶带把它们固定下来,一个简易显微镜就做好了。
在显微镜上也有两个镜,用眼看的镜叫__________,对准物体的镜叫物镜。
10.调节载物台下的(______),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调节(_______)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______)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_______)的中央;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看到的方向正好(_______)。
1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____,边缘_____,因此又叫_____。
12.世界上第一支(________)是由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的。
1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__________倍。
14.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和______。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透明复眼厚小鳞片薄细胞电子显微镜凸透镜微生物结构1.放大镜的镜片也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央_________、边缘_________,而且镜片_________。
2.常温下,牛奶开封后如果没有及时喝完,一天之后会变酸。
这是大量_________繁殖的缘故。
3.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它是生物体最基本的_________和功能单位。
4.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研制疫苗,科学家借助___________观察病毒。
5.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_________,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显微镜和弹簧测力计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 ) 2.从盛水的球形鱼缸侧面观察里面的金鱼,发现它的大小没有变化。
( )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大小、凸度等都有关。
( ) 4.像霍乱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所以有些微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 ) 5.简易显微镜中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任意距离。
( ) 6.根据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分类,人属于多细胞生物。
( ) 7.经过净水器处理后的水,里面没有微生物。
( )8.使用显微镜观察凤仙花叶片时,能看到绿色的叶绿体。
( ) 9.有机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等都需要微生物的作用。
( ) 10.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是为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为了便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我们一般把( )放到显微镜下。
A.整个洋葱B.洋葱片C.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2.如图分别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片,其中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关系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判断题。
(30分)1.透过装满水的玻璃量简或玻璃烧杯看物体,就像用了放大镜一样,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2.昆虫能用触角来分辨各种气味,但灵敏性不如人的鼻子。
( )3.自制简易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镜它们的放大倍数要相同。
( )4.近视眼镜可以当放大镜去观察蚜虫。
( )5.像放大镜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6.制成光学显微镜的两块镜片都是与近视眼镜片相同的。
( )7.用一个放大镜,能观察到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
( )8.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生物的细胞,但是病毒只有电子显微镜才可看到。
( )9.列文虎克用显微镜看到了河水中的微小生物,并画了下来,轰动了全世界。
( )10.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
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11.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时,用不若载玻片和盖玻片。
( )12.我们认识了变形虫、草厦虫鼓藻船型硅藻这些微生物,它们也由细胞组成。
( )1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14.人体由细胞构成,植物就没有细胞。
( )15.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片树叶,只要把叶子直接放到物镜下观察就可以了。
( )二、选择题。
(3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盛满水的玻璃瓶子B.草上的露珠C.窗户上的玻璃2.下列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
A. B. C.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此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5.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用两手握住镜臂B.用左手提着镜臂C.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6.下面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B、复杂机械C、简单机械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C、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B、爱迪生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二、多项选择题1.()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夏天,很多食物隔夜就会发霉,这时因为霉菌适宜生长的条件是( ) A. 温暖潮湿 B. 温暖干燥 C. 温度较低2.微生物对人类是( )。
A. 有害的B. 有益的C. 有的有害,有的有益 3.下列活动能够感染狂犬病是( ) A. 吃狗肉 B. 和狗玩耍 C. 被狗咬伤4.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观察葡萄球菌时意外发现了( )。
A. 微生物B. 青霉素C. 细胞D. 乳酸菌5.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 ( ) 。
A. 多B. 少C. 一样6.下图是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观察到的花粉和花粉管,观察到花的这些结构必须使用的工具是( )。
A. 放大镜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D. 扫描隧道显微镜7.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老花镜 B. 一滴水滴 C. 近视镜8.观察标本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 是一致的 B. 正好相反 C. 没有关系9.上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④②③ 10.下列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把蚕蛹观察得更加清楚的是___________。
A. 放大镜B. 小刀C. 绳子D. 尺子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错误的写×)(每小题2分,共10分)。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0分〕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阻力点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费力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螺丝刀_____、___扳手__、___水龙头_、_方向盘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定滑轮_,它的作用是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_,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__,滑轮组既能_省力__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_。
4、_引桥_、__螺丝钉_、__刀锋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__轮轴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杠杆____的原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 √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拟方便的交通工具。
( √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 )6、.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 √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 × )8、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 √ )10、斜面都能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44分)。
1.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镜简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可能的原因是( )。
A .镜筒高低没有调整好B .反光镜的方向没有调整好C .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没有匹配好D .前面三个选项都有可能 2.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3.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光:操作该步骤时一定要把显微镜搬到窗台,借用窗户外的光。
B .安装玻片: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C .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4.从显微镜的目镜里看,玻片标本偏左了,我要用手把它向( )移动。
A .左B .右C .调整准焦旋钮5.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②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③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④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⑤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 .②①④⑤③B .②⑤④③①C .②①③④⑤ D .②⑤①④③6.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检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能力测试学校班级姓名(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虎克B. 列文·虎克C. 牛顿2.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A. 草履虫B. 硅藻C. 虾3.酱和腐乳都是利用()生产的。
A. 细菌B. 病毒C. 霉菌4.用显微镜观察时()。
A. 两只眼都要睁开B. 睁左眼闭右眼C. 睁右眼闭左眼5.下列透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6.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实验中,盖在标本上的薄薄的小玻璃叫()。
A. 压片夹B. 盖玻片C. 载玻片7.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 只有植物体B. 只有动物体C. 所有生物体8.()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放大镜的发现C. 微生物的发现9.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A. 石英晶体B. 大肠杆菌C. 蝶的口器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B. 同一物体上的细胞结构是完全相同的C.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1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0.5毫米的微小物体。
()14.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
()15.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6.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17.用胶头滴管取池塘水样本时,滴管尖嘴一端应向上,以防水滴滴落。
()18.在空气中、水中、食物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19.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放大镜的特点?A. 中央薄,边缘厚B. 中央厚,边缘薄C. 中央和边缘一样厚D. 不透明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直接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观察B. 将洋葱表皮用碘酒染色后观察C. 不需要制作玻片标本,直接观察D. 只需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无需盖玻片3.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谁?A.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B. 罗伯特·胡克C. 简·施旺麦丹D. 牛顿4. 下列哪种生物是单细胞生物?A. 草履虫B. 蝴蝶C. 蚂蚁D. 青蛙5. 以下哪个排序正确描述了显微镜的发展历程?A. 早期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B. 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 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早期显微镜D.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早期显微镜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1.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放大镜的镜片也被称为_______。
2. 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
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_______而_______,所以物体需要制成_______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_______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
5. 显微镜主要分为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显微镜。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1. 玻璃片能放大图像。
()2.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3.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4.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5. 蘑菇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将下列操作与合适的仪器连接起来:1.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镊子2.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3. 吸取少量液体- 滴管4. 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1. 请描述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五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判断题(正确的填“T ”,错误的填“F ”,每小题2分,共24分)( )1.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薄边缘厚。
(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凸度大小有关。
( )3.电子显微镜放大能力最强,所以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观察微生物。
( )4.光学显微镜一般是由两块凸透镜组成的。
( )5.蝴蝶嗅气味是靠长在头上的那对触角。
( )6.利用放大镜要以观察到蝴蝶足的细节。
( )7.当我们利用仪器观察微生物时,图象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也越大。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9.微生物属于生物,大部分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 )10.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是圆形的。
( )1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 )12.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最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是( )A.温暖、潮湿B.干燥、寒冷C.温暖、干燥 2.首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安东尼·范·列文虎克B.简·施旺麦丹C.罗伯特·胡克 3.下面生物有复眼的是( )。
A.金鱼B.蜻蜓C.兔子4.下列不是微生物的是( )A.线虫B.草履虫C.蚂蚁5.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1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坐在炉子或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 ) 的方式传播的。
A.热传导B.对流C.辐射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目镜上看去一片漆黑,可能原因之一是()。
A.标本没做好B.标本没放在显微镜上C.反光镜没调好3.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下列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微生物是()。
A.草履虫B.大肠杆菌C.鼓藻4.下列表现属于霉对人类有危害的是()。
A.制作腐乳B.食用发霉的甘蔗C.生产饲料5.下列行为不是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物品B.废品能重复使用的尽量使用C.垃圾分类回收6.下面哪个现象不能作为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
A.草履虫形状像一只鞋子B.在培养液中加入肉汁后,草履虫会聚集摄食C.在培养液中草履虫悠闲的游来游去D.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四处逃窜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1.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和()。
2.蒸发和沸腾都是( ) 变成( )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 )。
3.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
4.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其特点为(),生活中用到放大镜的是()。
5.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其中看到的小黑点是()。
6.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其实是由许多()组成的,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苍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称为()。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SARS病毒。
()2.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3.利用放大镜不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4.水稻杂交之父是袁隆平。
()5.倡导使用公筷是为了减少微生物引起的“病从口入”。
()6.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用以矫正近视眼的近视镜是( )。
A .凹透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凸面镜2.观察下列细胞,其中哪种结论与事实不符?( )。
A .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B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C .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是不同的D .山茶花不同器官细胞是相同的 3.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 )。
A .放大镜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4.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B .放大镜—电子显微镜一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C .放大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一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5.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B .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 C .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6.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调节反光镜后,始终没有看到标本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
A .标本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移动B .标本处在通光孔中央C .使用的目镜倍数太小D .使用的物镜倍数太小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2分)7.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C、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B、动滑轮C、定滑轮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B、不等臂秤C、等臂杠杆秤D、指针式弹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B、滑轮C、斜面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B、中心点C、支点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A、平面B、轮轴C、斜
面D、杠杆
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
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1.小臂骨像是一根(),一端是肘关节处,是();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
四、连线题。
…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五、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
@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
8.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
9.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
10.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
11.摩托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
()
12.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
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A C 2.B C D 3.C D A 4.C B 5.D 6.C 7.B 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BC 4.BCD
三、填空题。
1.机械2.简单机械3.定滑轮4.动滑轮5.滑轮组滑轮组
6.斜面斜面7.撬棍8.杠杆9.轮轴10.杠杆11.关节支点阻力点用力点
四.连线题略
五、判断题。
1.对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对9.对10.错11.错1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