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粒重 QTL 定位及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其元分析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其元分析1.引言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粒形是小麦农艺性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既关系到小麦产量和品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小麦粒形的相关性状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对于进一步了解小麦的遗传背景和优化育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小麦粒形的相关性状粒形是小麦粒的外形特征,通常用长度(L)和宽度(W)表示。

相关性状的变异程度直接影响粒形的改良效果。

研究表明,小麦粒形的变异主要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其中部分基因会对粒形产生重要影响。

3.QTL定位的原理及方法QTL定位是指通过研究遗传图谱与表型数据的关系,确定控制某一性状的位置,找到该性状基因的区间。

QTL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遗传背景,并为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用的QTL定位方法包括关联分析、群体连锁分析和群体染色体替代线等。

4.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不同的分子标记技术和定位方法,对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粒形的长度和宽度方面。

通过不同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地理分布,发现了一系列与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有关的基因或基因座位。

这些结果不仅为小麦粒形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小麦品种改良和优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遗传资源。

5.元分析在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中的应用元分析是一种以系统地搜集、汇总和分析不同研究结果的方法。

近年来,元分析在农业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整合和分析已发表的小麦粒形相关性状QTL定位结果,元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可靠的统计结果,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小麦粒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和优化育种策略。

同时,元分析还可以发现潜在的研究偏倚,为相关研究的设计和结果解读提供指导。

6.结论小麦粒形相关性状是小麦育种中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

小麦粒重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效应评价

小麦粒重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效应评价
pr e v i o us l y i d e nt i f i e d i n a r e c o mb i na n t i nbr e d l i n e ma p pi ng p o pul a t i o n d e r i v e d f r o m t he c r o s s b e t we e n
KONG Zho n g x i n, CHENG Rui r u, ZHANG Li we i , LU Ji ka ng,
H UANG Yul o ng, YU Do n g, M A Zhe n g qi a n g
( Th e Ap p l i e d P l a n t Ge n o mi c s L a b o r a t o r y ,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 Na n j i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Na n j i n g , J i a n g s u 2 1 0 0 9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Gr a i n we i g h t , 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mu l t i p l e g e n e s , i s a ma j o r y i e l d c o mp o n e n t i n
di n g t he g e ne t i c c on t r o l o f t h i s t r a i t c ou l d he l p t o i mpr o v e br e e d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f or w he a t .Un de r s t a n

小麦容重 QTL 定位

小麦容重 QTL 定位
Wa n g L i n ,Fe n g We i y i n g ,Hua n g L i n g ,S h a o Mi n mi n , S u n L e i mi n g , Wa n g Ho n g g a n g
( 1 . J i n i n g 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in f i n g 2 7 2 0 3 1 , C h i n a ;
2 . A g r o n o m y C o l l e g e , S h a n d o n g A ri g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a n 2 7 1 0 1 8 , C h i a) n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 i n c l u s i v e c o m p o s i t e i n t e r v a l m a p p i n g( I C I M)m e t h o d ,t h e Q T L s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t e4 Q T L s w e r e o b t a i n e d l o c a t e d o n t h e c h r o mo s o m e s o f 1 B, 2 A, 4 A, 4 B, 5 B, 6 B, 7 A a n d 7 B i n w h e a t ,
w e i g h t o f w h e a t i n R I L p o p u l a t i o n WL ( i n c l u d i n g 3 0 2 l i n e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r e e g r o w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Abstract: The duration and rate of grain filling determine the individual grain size, thousand-grain weight (TGW), and final
grain yield. Several reports have focu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grain filling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but rare on the genetic mechanism and QTL mapping due to its complexity. To identify QTLs related to grain filling, the F7:8 generation of 142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Yu 8679 (large spike) and Heshangmai (small spike) were planted in fo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Beijing (2006 and 2007), Hefei (2007), and Chengdu (2007). Three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mean grain filling rate (GFRmean), maximum grain filing rate (GFRmax), and TGW were evaluated. A genetic map comprising 170 SSR and 2 EST markers (Tx23-24 and Tx37-38)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142 RILs. 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map and phenotypic data,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were identified for these agronomic traits using th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method. A total of 54 QTLs located on chromosomes 1A, 1B, 2A, 2D, 3A, 3B, 3D, 4A, 4D, 5A, 5B, 6D, and 7D for the three traits were identified over four environments. Among them, 17 for GFRmean, 16 for GFRmax, and 21 for TGW, accounted for variations of GFRmean, GFRmax, and TGW by 7.17–20.83%, 6.31–15.95%, and 4.36–16.80%, respectively. Ten genomic sections involving chromosomes 1A, 1B, 2A, 3B, 4D, 6D, and 7D with “pleiotropic effects” were detected. These QTLs with pleiotropic effects ar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filling and other related grain yield traits at gene level. Keywords: Wheat;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Grain filling rate; Thousand-grain weight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的开题报告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的开题报告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品质性状如蛋白质含量、
品质指数、粘弹性等,直接影响到小麦制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因此,
研究小麦的品质性状,对于提高小麦的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和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采用QTL定位法,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

具体来说,我们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一个小麦品系群,通过遗传连
锁分析和相关统计分析技术,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品质指数和粘弹性
等品质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了解小麦品质性状
的QTL定位情况,从而为小麦品质改良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小
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4. 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明确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情况,探究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机制,为小麦品质的改良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能够促进小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优化利用,为我国小麦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QTL定位及相关性分析

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QTL定位及相关性分析

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QTL定位及相关性分
析的报告,600字
本报告旨在利用QTL定位及Correlation分析技术探讨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异特征。

本研究采集了252个来自不同群体的小麦籽粒样品,通过营养价值测定法确定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并构建了种间差异数据库。

报告使用QTL定位和Correlation分析技术对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异性及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QTL定位结果显示,所有12个营养物质指标变异情况不同,其中六个指标存在明显的重组变异,主要集中于2A, 4B和6D 区域。

4B区域和6D区域分别负责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最重要的单糖成分指标的变异,而2A区域则主要调节其他指标的变异。

Correlation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表明同一营养物质可能存在多重甚至冗余的功能,从而影响到小麦本身的营养价值。

另外,营养物质及等位基因也存在部分相关性,这表明鉴定的等位基因可能影响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异性,从而提出后续研究的建议。

本报告对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异性及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其他品种小麦的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小麦株高和千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小麦株高和千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小麦株高和千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株高和千粒重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因此,研究小麦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基础对于小麦的育种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及其元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QTL定位。

QTL是影响数量性状的基因座,它们通常通过遗传连锁分析或关联分析来定位。

定位QTL的目的是寻找与数量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和调控途径。

针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的QTL定位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关联分析或候选基因筛选等方法。

首先,研究者会通过杂交等交配试验收集大量的小麦单株F2、BC1等群体,并测量其株高和千粒重等数量性状。

然后,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SSR、SNP等)对这些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找出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的分子标记。

接下来,使用连锁图谱定位方法,比如LOD(Logarithm of Odds,对数似然比)分析,来定位株高和千粒重的QTL。

除了遗传连锁分析,关联分析也是QTL定位的重要方法。

关联分析是通过分析群体中已知的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QTL位点。

关联分析通常使用对群体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基因型和数量性状测量,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来检测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

最常用的关联分析方法是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它可以同时分析整个基因组的多个QTL位点。

在QTL定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元分析。

元分析是将多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整合和统计分析。

通过元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小麦株高和千粒重的QTL位点以及其效应大小。

元分析还可以对不同研究结果的异质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估,并探索潜在的因素和交互作用。

总之,小麦株高和千粒重的QTL定位及其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和调控途径。

春小麦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其耐热性分析

春小麦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其耐热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22 ( 1 ):83-94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DOI: 10.13430/ki.jpgr.20200301001春小麦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 T L定位及其耐热性分析张业伦、孟雅宁“2,吕亮杰、梁丹3,罗巧玲、兰素缺、张凯、何飞飞4,兰彩霞5,李杏普1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石家庄050035;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石家庄050051;3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300384;4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石家庄050051;5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春小麦灌浆中后期正逢高温天气,适于发掘与耐高温相关的QTL。

本研究利用春小麦Avocet/Sujata重组自交系群 体,自2016-2018年在石家庄藁城区和天津两地4个环境下种植,进行千粒重(TKW)、粒长(KL )和粒宽(KW)等性状QTL 定位,探讨这些Q TL与灌浆期高温和品种适应性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20个QTL。

其中,5个与粒长 相关,4个与粒宽相关,11个与千粒重相关。

在千粒重相关Q T L中,有1个兼控粒长(27^-51//2尺/-53),3个兼控粒宽(2汉g r/bv-35.2/0A:w-j5和 27^-63/2/^-^);3 个 QTL(071W-Z4」、和 可在不同环境下重复检测到。

在2017年(持续高温环境)和2018年(高温+超高温环境)石家庄试点共检测到7个千粒重QTL,可 能与耐高温有关。

其中,有2个主效QTL(g r/tw-2A/和g n w-5/U),分别解释13.8%和17.3%的表型变异,5个微效QTL (g77bv-Z4.2、07^-35」、07^-35.2, 和),解释7.4%~9.9%的表型变异。

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学科专业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小麦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本科生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年5月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传统育种方法提高小麦产量的幅度有限,通过对产量形成要素的分子方面进行改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逐渐成为育种家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利用12对小麦SSR引物,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九元郑麦9023、兰天10号小麦航天诱变系共40个小麦材料,进行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有5对引物扩增的片段显示,突变体和对照品种之间的多态性,空间诱变可使小麦基因突变,一个空间诱变方法可作为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

同时,为以后某些基因的克隆和定位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麦;航天诱变;粒重;SSR标记Abstract: Wheat is China's major grain crops, its production is important for food security.The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to improve wheat production is limited,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yield of wheat gradually becomes the focus of breeders research by making improvements in molecular aspects of yield formation factors. In this study, genetic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genes related to grain weight for 40 wheat space mutation materials,”杜九元郑麦9023” and “兰天10号”,is carried out by 12 pairs of SSR primers wheat.There are five pairs of primers amplified fragment between the lines and space mutation materials showed polymorphism.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mutation can make the wheat gene mutation.Space Mutation resources as one of innovation and wheat breeding methods.At the same time,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loning and positioning of certain genes.Key Words: wheat; space mutation; grain weight;SSR markers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 小麦分子标记的概况 (1)1.1.1 小麦分子标记的方法 (1)1.1.2 小麦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 (3)1.2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3)1.3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QTL分析 (4)1.4研究目的及意义 (5)1.5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6)第二章小麦航天诱变材料粒重相关基因的QTL分析 (7)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2.1.1 植物材料 (7)2.1.2 试剂 (7)2.1.3 仪器设备 (9)2.1.4 引物选取 (10)2.2 小麦粒重相关QTL的扩增 (10)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10)2.2.1.1 CTAB提取液的配制 (10)2.2.1.2 DNA的提取 (10)2.2.2 PCR扩增 (11)2.3 SDS-PAGE检测 (11)2.3.1变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步骤 (11)2.4结果与分析 (13)2.4.1供试株系遗传变异情况 (13)2.4.2航天诱变材料SSR多态性分析 (15)2.4.2.1 SSR多态性引物筛选 (15)2.4.2.2 SSR突变位点的检测 (15)2.4.2.3 SSR位点突变的多发性 (16)2.4.2.4 SSR位点突变与小麦性状变异的关联分析 (16)第三章讨论与结论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20)外文文献 (20)文献翻译 (2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小麦籽粒比重的QTL分析

普通小麦籽粒比重的QTL分析

普通小麦籽粒比重的QTL分析刘保华;马永安;赵勇;田纪春;海燕;杨学举【摘要】小麦籽粒比重(Specific gravity)相较于容重完全排除了籽粒之间空隙的影响,其大小由籽粒内含物的种类、结构、存在状态决定,从而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组培获得DH群体168个株系,种植于3个地点,同时利用324个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籽粒比重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加性效应位点,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1A、1B、2B、4B、6A、6D和7A),其中3个QTLs(qTW-61D-1,qTW-2B和qTW-6D-2)遗传贡献率较大(超过10%),属主效基因位点,其余6个QTLs遗传贡献率较小(小于10%),属微效基因位点.此研究为籽粒比重的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也为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6)005【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小麦;籽粒比重;QTL分析【作者】刘保华;马永安;赵勇;田纪春;海燕;杨学举【作者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0;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01籽粒容重与小麦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品质性状[1],容重与单粒种子蛋白质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出粉率成显著正相关[2-4],对评估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McCartney等[5]利用DH群体,将控制小麦容重的10个QTL分别定位在1B、1D、2D、3D、5D、3B 和4D上。

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孙宇慧;刘天相;石善党;丁梦云;高欣;王中华;李春莲【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18(38)11【摘要】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的物理距离约为5.63 Mb,其中包含了473个SNP标记和81个基因。

QC-7AL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明显相反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效应分别为9.3%~14.3%和8.7%~13.7%。

QC-7AL与QC-4BS位点对小麦穗粒数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且QC-7AL位点对穗粒数的遗传效应略大于QC-4BS位点。

【总页数】5页(P1288-1292)【关键词】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精细定位;互作效应【作者】孙宇慧;刘天相;石善党;丁梦云;高欣;王中华;李春莲【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30【相关文献】1.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J],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主效QTL的精细定位 [J], 农保选;刘丕庆;李丹婷;秦碧霞;夏秀忠;杨行海;张宗琼;曾宇;邓国富;蔡健和;李战彪3.玉米株高主效QTL qPH3.2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J], 刘忠祥;杨梅;殷鹏程;周玉乾;何海军;邱法展4.水稻千粒重QTL qtgw1基因的精细定位 [J], 林文春;余守武;阮关海;樊叶杨;谢建坤5.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穗粒数QTL定位分析 [J], 王霖;孙雷明;黄玲;邵敏敏;赵凯;闫璐;徐兴科;王继峰;冯维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结实小穗数QTL分析

小麦结实小穗数QTL分析

小麦结实小穗数QTL分析作者:马昊翔董凡凡梁增浩王曙光王绘艳景蕊莲黛珍来源:《农学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小麦‘旱选10号’/‘鲁麦14’DH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2010年和2011年考察小麦主茎结实小穗数,通过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其QTL,研究控制小麦结实小穗数的数量性状基因。

共检测到7个加性QTLs和2对上位性QTLs。

加性QTL的LOD值介于2.56~5.08之间,分别位于2D、4A、6A和6B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19%-13.65%;上位性QTL的LOD值分别为5.24和5.47,分别位于3A和6B与4B和5B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3.71%和17.93%。

其中OFns-6A-2于2010年正常灌溉和2011年2种水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小麦;结实小穗数;DH群体;QTL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3-07150 引言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提高结实小穗数可增加穗粒数,从而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蒲定福等的研究表明,结实小穗数的遗传较大程度偏离加性-显性效应模型,且存在其他效应。

海燕等认为,结实小穗数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

目前,DNA分子标记和遗传连锁图谱已广泛应用于数量性状的研究。

控制小麦小穗数的QTL已被定位于除2D、3D、4B之外的所有染色体上。

对于结实小穗数QTL,不同研究者将其定位在不同染色体上。

杨睿等利用波兰小麦×普通小麦品系中13RIL群体将有效小穗数QTL定位于3B染色体上。

张国华等以12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检测到5个与可育小穗数显著关联的QTL,分布在1B、2A、4B和7A染色体上。

张坤普等利用小麦花培3号/豫麦57DH群体将可育小穗数QTL定位在4A和5D染色体上。

小麦粒形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小麦粒形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0,40(8):906-914JournalofTriticeaeCropsdoi:10.7606/j.issn.1009 1041.2020.08.02网络出版时间:2020 08 06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00805.1103.006.html小麦粒形犙犜犔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何瑞1,2,马靖福1,2,刘媛2,张沛沛1,栗孟飞1,2,王彩香2,宿俊吉2,程宏波2,杨德龙1,2(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为了解析小麦粒形性状的分子数量遗传特征及其与水分环境的互作关系,以两个冬小麦品种(陇鉴19和Q9086)为亲本创建的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群体120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两种环境条件下该群体的粒形进行QTL定位和遗传解析。

结果表明,小麦RIL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的表型变异和超亲分离,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模式复杂。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控制粒形的26个加性QTL(A QTL)和22对上位性QTL(AA QTL),分布在除4D、6D、7A和7D以外的其他17条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60%~13.90%和0.52%~2.76%,对粒形的表型有正向或负向遗传效应。

这些A QTL和AA QTL均与水分环境存在显著互作,但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较低(<3.05%)。

在A QTL中发现了3个对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位点(Qkl.acs 1B.1,Qkw.acs 6A.1和Qkp.acs 1B.1),未检测到两种环境中稳定表达的A QTL位点。

在1B、3B、4B、5A、5B、5D和6A染色体上发现了7个A QTL热点区域(Xgwm153~Xmag981、Xwmc231~Xbarc173、Xgwm149~Xgwm495、Xgwm186~Xcfa2185、Xbarc59~Xbarc232、Xgwm292~Xwmc161、Xksum255~Xbarc171),这些标记区间可能是控制小麦粒形基因的重要区域。

小麦容重QTL定位

小麦容重QTL定位

小麦容重QTL定位作者:王霖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04期摘要:为定位控制小麦容重的QTL位点,并获得与重要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含有 3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WL为材料,在3个环境中,用完备区间作图软件IciMappingv3.0对小麦容重QTL进行定位分析。

共检测到14个控制容重的加性QTL位点,分别位于1B、2A、4A、4B、5B、6B、7A和7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籽粒容重变异的 3.63%~16.15%。

其中,QTw-WL-4A和QTw-WL-7B.2 均可在E2和平均环境中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籽粒容重变异的4.86%、3.83%和11.81%、5.57%。

其中,有4个在单个环境中可以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

增效位点有的来源于父本,有的来源于母本。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容重;QTL中图分类号:Q343.1+7+S51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24-05小麦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内小麦的重量。

由于胚乳的比重大于皮层,所以小麦容重高时胚乳含量就多,皮层含量就少,出粉率就高。

研究认为容重和烘烤品质呈正相关关系[1],是反映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小麦收购和市场交易的最重要指标,是定价的最主要依据。

我国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小麦主产国的小麦质量标准中,容重都被列为质量标准的首位。

容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它是籽粒大小、质量、形状、整齐度、腹沟深浅、胚乳质地、出粉率等性状和特征的综合反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的可靠性较差[2,3]。

因此进行容重的QTL定位分析,对于了解容重形成的遗传基础和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具有重要意义[4,5]。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田间种植两个亲本潍麦8号、洛旱2号分别由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和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由二者杂交创建的含有3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F8∶9,简称WL)由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提供。

小麦等作物不同遗传群体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原理分析

小麦等作物不同遗传群体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原理分析

小麦等作物不同遗传群体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原理分析作者:刘源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7期摘要: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又叫QTL定位,QTL 定位就是采用类似单基因定位的方法将QTL 定位在遗传图谱上,确定QTL 与遗传标记间的距离。

QTL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关联度量的遗传变异和表型变异。

群体的选择、用于度量表型个体选择和基因型判型个体的选择是所有QTL定位设计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本文介绍了小麦等作物不同作图群体的优缺点以及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对遗传群体的选择以及QTL定位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

1、QTL 作图群体的选择QTL是quantitative trait locus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成数量性状座位或者数量性状基因座,它指的是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QTL 定位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亲本构建作图群体。

亲本选择要本着性状差异大和亲缘关系远的原则,以便发生较多的重组事件和表型变异,利于定位研究的进行。

目前,小麦 QTL 定位常用的作图群体按照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两类:临时性分离群体和永久性分离作图群体。

前者包括 F2及其衍生的 F3、F4家系,以及回交产生的BC 群体等。

后者包括 DH、RIL、IF2和 NIL 群体等。

不同的群体具有各自的特性。

临时性群体的主要特点是群体内各个体间基因型不同,杂合基因型占很大比例。

它们包含的遗传信息丰富,可以同时估算加性、显性效应。

缺点是个体间基因型存在杂合型,后代发生分离,群体结构发生改变,不能进行多年、多点试验。

而永久性群体系内基因型一致,系间基因型不同,因此可以进行多重复、多年、多点试验,增加QTL 定位准确性。

缺点是永久性群体由于系间基因型一致,不能估算显性效应;若群体量不够大,则提供的遗传信息不如临时性群体丰富。

尤其是 DH 群体,染色体加倍时可能存在基因型的丢失,通常不适于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于异花授粉作物,由于存在自交衰退现象,构建 RIL 意义不大。

小麦籽粒性状的QTL定位

小麦籽粒性状的QTL定位

小麦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改善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籽粒是小麦植株的主要部位,不仅是小麦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小麦质量和食品加工性能的关键性状。

了解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于育种改良和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定位方法,对小麦籽粒性状的QTL进行定位,以探讨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为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两个小麦品种“爱主1号”和“真六盘山”进行外部形态和性状表型测定,发现它们在籽粒大小、宽度、长度、重量、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利用获得的表型数据,开展遗传关联分析,显著发现多个QTL(数量性状基因)与小麦籽粒性状有显著相关性。

利用这些QTL,我们构建了小麦籽粒性状遗传图谱,并且发现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具有遗传多样性。

本研究发现“真六盘山”与“爱主1号”在染色体2B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位置34-38之间,存在控制小麦籽粒重量的QTL。

此外,在其他染色体上也发现了许多性状相关QTL,但这些QTL对于不同性状的效应不尽相同。

例如,染色体3D 上的QTL与籽粒长度和宽度有关,而染色体1B上的QTL则与籽粒颜色有关。

我们还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在小麦中研究了这些QTL的基因表达和组织表达差异,证明这些QTL是真正与小麦籽粒性状相关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地将小麦籽粒性状与基因型相关联,鉴定了多个籽粒性状相关的QTL,并且揭示了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基础。

这些成果有望在小麦育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性状是多基因性状,存在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遗传机制。

在育种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多基因性状的分析和精细的遗传背景分析,来获得最有效的改良效果。

基于QTL分析的小麦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开发多个新品种,在保证遗传多样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小麦籽粒性状和更高的产量稳定性。

小麦重要品质性状qtl定位

小麦重要品质性状qtl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小麦重要品质性状QTL定位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指导教师:夏先春;何中虎20070501有用的工具,再次肯定了它作为面筋含量以及质量的选择指标,结果表明Zeleny沉降值和蛋白含量星显著相关(r=0.73),与拉伸仪的面筋强度指标及延展性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6.与粉质仪的所有参数都呈显著相关。

与吹泡仪的参数比较中,除了P/L比率外均呈显著相关。

SDS沉降值和拉伸仪的面筋强度指标及延展性均呈显著相关(r=0.41;r=0.35),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比Zeleny沉降值略差。

干物质失落率在面条品质的评价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是蒸煮吸水率的决定性因素,沉降值是干物质失落率、蛋白质损失率的决定性因子。

在面条小麦品种的选择和育种中,沉降值应予以高度重视(杜巍等,2001)。

1.3和面仪参数和面仪是研究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重要工具,和面仪曲线主要有五个指标:和面时间、峰高、7或8rain尾高、7或8mill带宽、衰落角,能够综合反映面团的特性。

和面时间和7或8rnm带宽是反映面筋强度的蛋白质质量性状,它们的值越大,面筋的强度就越大;峰高是反映面团的蛋白质数量性状,此值越大,蛋白质含量就越高;7或8rain尾高和衰落角基本反映面团的蛋白质综合性状。

同时,7或8nan带宽也能表现面团的粘度,带越宽,粘度越小,反之亦然。

固1-1Mixograph主要参数Mainpamm啪ofmixographFig.1-1资料来源;李兴林,(2004)国内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认识主要靠使用粉质仪曲线获得。

粉质仪曲线的指标或参数的划分较细,它们同许多重要的理化性状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面粉品质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Lupton,1988)。

但是粉质仪(farinograph)价格昂贵、使用烦琐、日处理样品少,使许多单位难以使用。

在国外,同粉质仪一样,和面仪(mixograph)的使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大量样品的流变学特性分析上更为如此,如育种的高代材料、大量生产的原料检测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犺 狋 狋 犮 狓 犫 . 犾 狕 狌 . 犲 犱 狌 . 犮 狀 狆 狔
胡亮亮 , 叶亚琼 , 吕婷婷 , 栗孟飞 , 刘媛 , 常磊 , 柴守玺 , 杨德龙 .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粒重 Q ( ) : T L 定位及遗传分析 .草业学报 , 2 0 1 5, 2 4 8 1 1 8 1 2 9. H uLL, Y eY Q, L vT T, L iM F, L i uY, C h a n C h a i SX, Y a n Q T Lm a i n n dg e n e t i c a n a l s i s f o rg r a i nw e i h t i nw h e a t( 犜 狉 犻 狋 犻 犮 狌 犿 gL, gDL. p p ga y g , ( ) : 犪 犲 狊 狋 犻 狏 狌 犿) 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w a t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 s .A c t aP r a t a c u l t u r a eS i n i c a 2 0 1 5, 2 4 8 1 1 8 1 2 9.
犔 犪 狀 狕 犺 狅 狌7 3 0 0 7 0, 犆 犺 犻 狀 犪; 2. 犆 狅 犾 犾 犲 犲 狅 狉 狅 狀 狅 犿 犌 犪 狀 狊 狌犃 狉 犻 犮 狌 犾 狋 狌 狉 犪 犾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犔 犪 狀 狕 犺 狅 狌7 3 0 0 7 0, 犆 犺 犻 狀 犪 犵 犳犃 犵 狔, 犵 狔,
犜 犔犿 犪 犻 狀 狀 犱犵 犲 狀 犲 狋 犻 犮 犪 狀 犪 犾 狊 犻 狊 犳 狅 狉 狉 犪 犻 狀狑 犲 犻 犺 狋 犻 狀狑 犺 犲 犪 狋( 犜 狉 犻 狋 犻 犮 狌 犿犪 犲 狊 狋 犻 狏 狌 犿) 狌 狀 犙 狆 狆 犵犪 狔 犵 犵 犱 犲 狉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狑 犪 狋 犲 狉犲 狀 狏 犻 狉 狅 狀 犿 犲 狀 狋 狊
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粒重 犙 犜 犔 定位及遗传分析
胡亮亮1, 叶亚琼1, 吕婷婷1, 栗孟飞1, 刘媛1, 常磊2, 柴守玺2, 杨德龙1
(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甘肃 兰州 7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甘肃 兰州 7 ) 1. 3 0 0 7 0; 2. 3 0 0 7 0
1. 犌 犪 狀 狊 狌犘 狉 狅 狏 犻 狀 犮 犻 犪 犾犓 犲 犪 犫狅 狉 犻 犱 犾 犪 狀 犱犆 狉 狅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犆 狅 犾 犾 犲 犲 狅 犻 犲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犪 狀 犱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犌 犪 狀 狊 狌犃 狉 犻 犮 狌 犾 狋 狌 狉 犪 犾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狔犔 犳犃 狆犛 犵 犳犔 犳 犵 狔, 犵 狔,
第2 4卷 第8期 V o l . 2 4, N o . 8
: / 犇 犗 犐 1 0. 1 1 6 8 6 犮 狓 犫AP R A TA C U L TUR A ES I N I C A
2 0 1 5年8月 , A u 2 0 1 5 g
1 1 1 1 1 2 , ,CHANG L ,CHA HU L i a n L i a n Y EY a Q i o n L VT i n T i n IM e n F e i L I UY u a n e i IS h o u g g, g, g g ,L g 2 1 , X i YANG D e L o n g
摘要 : 为探讨小麦千粒重 ( 分子数量性状遗传 , 及Q 本文以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 T GW) T L 与水分环 境 互 作 关 系 , 陇鉴 1 , 群体1 9 与水地高产品种 Q 9 0 8 6 杂交创建的重 组 近 交 系 ( r e c o m b i n a n t i n b r e dl i n e s R I L) 2 0个株系为供试材 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 3 个环境不同水分 条 件 下 T 小麦 R 料, GW 进 行 Q T L 定位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I L 群体 T 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变异 和 超 亲 分 离 , 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 GW 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 , 易 受水分环境影响 。 共检测到 1 和上位性 Q , 分布在除 9 个和 3 8 对控制 T GW 的加性 Q T L( A Q T L) T L( AA Q T L) 1 A、 3 B、 4 D 和6 A 以外的其他 1 7 条染色体上 。 这些 A Q T L 和 AA Q T L 表达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影响 T GW 表型 贡献率分别在 1. 变异 , 2 4% ~1 0. 9 4% 和 0. 3 8% ~2. 8 9% 。 发现了 3 个多环境均能稳定表达的 A Q T L( 犙 狋 狑. 犪 犮 狊 犵 , 以及4个 A , 2 4 1 犅. 1, 犙 狋 狑. 犪 犮 狊 犃. 1和 犙 狋 狑. 犪 犮 狊 犃. 1) Q T L 热点区域 [ Xm a 2 0 6 4 X b a r c 1 8 1( 1 B) X wm c 5 2 2 X g g 犵 犵 ( , ( 和X ( ] 。 所检测到的 A 2 A) X wm c 4 4 6 X wm 6 1 0 4 A) wm c 6 0 3 X b a r c 1 9 5 7 A) Q T L 和 AA Q T L 与干旱胁迫 w n 1 2 2 g 环境互作普遍负向调控 T GW 表型 。 加性效应和加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决定小麦 T GW 的主要 遗 传 因 子 。 在 干 这种遗传主效应均不同程度降低 T 旱胁迫条件下 , GW 表型 。 本 研 究 结 果 可 为 小 麦 抗 旱 遗 传 改 良 和 分 子 标 记 辅 助 选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 关键词 : 小麦 ; 干旱胁迫 ; 千粒重 ; 环境互作 Q T L 定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