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盆景”到“风景”——打造教育“新共同体”实现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合集下载

小盆景,大境界

小盆景,大境界

小盆景,大境界作者:谢锦霞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记录浪网小学2016年中山市规划课题——《小学盆景德育隐性课程研究与实践》所开展的盆景栽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成为德育体系活动中的一项载体,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和实效性,达到小盆景,大境界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小盆景;大境界;德育功能中山市民众镇浪网小学在新校落成不久,在取得镇政府的支持下,投资了三万多元建成学校的盆景园。

占地约四亩的盆景园,被分为展览区和种植区两大部分,盆景园现有各种大小盆景200余盆。

浪网小学德育工作在全镇走在前列,道德银行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长久有效的模式,学校层级管理落实到位,星级班队评比、礼貌班级评比、班主任每月绩效评价等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德育工作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没有路子可以再走,也不知道如何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学校德育行政经过研讨,几番思考与细致的琢磨,决定从研究隐性课程入手,力求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以“小学盆景隐性课程研究与实践”作为德育工作研究的新起点,提出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

一、小小盆景栽培,因地制宜盆景栽培活动纳入了浪网小学学校德育体系,盆景艺术及盆景栽培活动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德育功能。

学校能因地制宜,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已经的盆景园实践基地,作为育人场所开辟出来,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小盆景,促教材学校课题组成员对于盆景栽培这一知识的学习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通过收集各种资料,邀请民众镇盆景协会成员到校指导工作,以及网络视频的学习,微信平台的学习等等,把编写任务分为认识篇、欣赏篇、栽培篇、修剪篇四个篇幅来编写。

图片中收录了知识性的盆景图片,还有浪网小学师生的盆景栽培实践的相关图片,印记了浪网小学师生们在盆景栽培活动的欣喜现象。

(二)小小农夫班,促进实验班学校在开展特色班建设方面已经在全镇名列前茅。

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探讨

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探讨

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探讨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营造和规划,创造出一种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环境,使人们身心愉悦,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景观设计中除了注重美学,还应该注重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育功能是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景观设计中的教育功能旨在通过景观的营造和规划,加强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行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1. 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意义景景观设计中的教育功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景观设计向社会传达人们的环保理念和观念。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打造环境友好型规划,呈现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让公众能够更好理解、关心、参与和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们对环境的爱护意识与日俱增。

(2)推动温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景观设计在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比例和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公众对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提高城市生态环保功能,通过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公众居住体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3)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可以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掌握,启蒙公众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责任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 如何营造具有教育功能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如何营造具有教育功能的景观设计,从而提高景观设计中的教育功能。

(1)融合自然和文化元素,打造性格丰富的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的融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将城市美景和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让公众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2)设置公园展馆和文化活动场所等教育载体。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公园展馆和文化活动场所等教育载体,展示自然和人文历史,介绍环保任务的重要性,并举办一些环保主题的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力。

(3)打造教育体验型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场景的模拟、体验、交互、教育等方式,让公众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着眼于美化环境,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好之处在于它能够融合人文和自然的元素,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和意境。

本文将从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人文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实现和谐美好的手段等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园林景观设计还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环境。

二、人文自然的和谐共生人文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必不可少的。

人文因素包括人们的文化、习俗、审美情趣等,而自然因素则包括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

如何将人文与自然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美好的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挑战和魅力所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往往决定着景观的风格和主题,而自然因素则为景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在保持自然本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运用各种设计手段来创造出富有情感和内涵的景观作品。

通过对地形的塑造、植物的布局、景观的构思等环境设计手段,将人文与自然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生命力和美感的园林景观。

三、实现和谐美好的手段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美好,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段来实现:1. 科学规划:园林景观设计首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植被配置、水体布局等因素,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景观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2. 体现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通过景观形式、景点设置、装饰艺术等手段,将文化内涵融入景观中,体现出人文情感和特色。

3. 塑造美学意境: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对景观的美学体验,通过对景观形式、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创造出美丽、和谐的景观氛围,使人们在其中能够得到愉悦和享受。

盆景园建设方案

盆景园建设方案

盆景园建设方案一、园区定位我们的盆景园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盆景的地方,更是一个融合自然、艺术、文化于一体的休闲空间。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盆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能在闲暇之余,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二、园区规划1.总体布局园区分为四个区域:盆景展示区、盆景制作区、休闲体验区和公共服务区。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盆景展示区这里是园区的核心区域,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

室内展示区主要展示珍贵、稀有的盆景,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投影、触摸屏等,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盆景的历史、文化和技术。

室外展示区则按照地形、植物种类进行分区,形成一个个自然、和谐的景观。

3.盆景制作区这里是一个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盆景,体验盆景艺术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邀请国内外的盆景大师进行现场演示,传授盆景制作技艺。

4.休闲体验区5.公共服务区这里包括停车场、卫生间、礼品店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三、盆景品种及配置1.盆景品种我们的盆景园将收集国内外各种珍贵的盆景品种,包括传统的松、梅、兰、竹等,以及现代的创新品种。

这些盆景既有观赏价值,也有收藏价值。

2.盆景配置根据盆景的习性、形态和色彩,我们将对其进行科学配置,形成和谐、优美的景观。

同时,我们还注重盆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让盆景融入自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园区绿化及景观设计1.绿化设计园区绿化以自然、生态为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地形、水体等元素,打造出富有变化的景观。

2.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注重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视觉冲击力。

我们将在园区内设置多个景观节点,如盆景雕塑、景观墙等,形成独特的视觉焦点。

我们还计划利用灯光、水景等手段,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五、运营管理1.人员配置我们将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盆景专家、园艺师等组成专业团队,负责园区日常管理、盆景养护和游客接待等工作。

“四个聚焦”助推教联体建设纵深发展

“四个聚焦”助推教联体建设纵深发展

“四个聚焦”助推教联体建设纵深发展作者:付祖强张道业方寺军陈堡垒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年第07期凤凰山麓,西水河畔,兴教办学著华章;千里房陵,诗祖故里,培兰育惠绽芳华。

2023年,房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拥有红色革命历史的天明小学与百年老校房县实验小学联合成为融合型教联体,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

房县实验小学教联体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共同缔造为引领,以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为行动纲领,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在“破”与“立”、“融”与“变”中,初步探索出教联体快速发展的新模式,跑出了“教育共富”加速度。

聚焦党建引领,一体化推进党组织建设标准化房县实验小学教联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联体高质量发展。

紧抓党建“强力引擎”,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的高品质教育共同体。

重构党组织体系,深化党组织建设。

精心设计党组织架构,建立党总支顶层设计引领、党支部有序推进、党小组模范带动的三级联动党组织体系。

将党建与业务谋划、处室工作、学部考核深度融合。

制定完善党支部、党小组考核细则和实施方案,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培育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力实施“3+4+5”党建工程,扎实开展“三亮”“三争”活动,即党员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争做学习先锋、师德先锋、课改先锋;深化“四联”措施,即总支委员联系校区、支部成员联系学部、党员骨干联系学科组、党员联系特殊学生;推进“五大提升”,即领导班子成员、校委会成员、班主任队伍、青年教师、种子教师能力素质提升。

抓实党建联创联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

积极探索教联体办学模式下党建工作新路径,以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为抓手,组织全体党员参观房县一中党史馆、雷天明纪念馆,两校区师生开展“沉浸式”互换校园体验系列活动、“雷锋月”活动、“读书节”活动等,大力推进党建联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步发展。

推行“班子成员讲党课、中层干部讲示范课、党员教师讲展示课”,以较高的政治素养引领教师,以身边的优秀党员激励教师,以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促进教联体内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教联体办学“联”出效率,“创”出特色,“建”出精品。

幼儿园盆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与探讨

幼儿园盆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与探讨

幼儿园盆景教育实践案例共享与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盆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盆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他们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今天,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盆景教育的实践案例,并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案例一:《小手拉大手,共同打造盆景园》某幼儿园在春季开展了一项盆景教育实践活动。

幼儿园老师们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盆景的植物种类、栽培方法以及盆景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他们对盆景产生兴趣。

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到校园内的盆景园,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盆景,并在制作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小手拉大手,共同打造了一个个美丽的盆景。

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案例二:《走进大自然,创造绿色环境》另一所幼儿园在秋季开展了以盆景为主题的户外实践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园组织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探索校园周围的植物资源。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不少适合制作盆景的植物,并在老师的帮助下,亲手制作了自己的盆景作品。

随后,学校将这些盆景摆放在教室和走廊,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绿色植物的美丽和生机。

这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让他们在自然中感受到了快乐和乐趣。

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两个实践案例的共享,我们不难发现,盆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盆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耐心和细致。

盆景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盆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盆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对孩子们进行全方位培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盆景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美丽的植物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快乐和幸福中茁壮成长。

花开教案:营造校园美景,打造花园式教学环境

花开教案:营造校园美景,打造花园式教学环境

花开教案:营造校园美景,打造花园式教学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更需要营造出美丽、舒适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营造校园美景,打造花园式教学环境,已经成为现代校园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营造校园美景,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如今,环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的问题,而校园作为教育场所,应带头倡导环保。

营造校园美景,让师生感受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增强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环保意识。

而种植花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增加校园的气质和文化。

在教学区域或校园中心地带适度种植鲜花绿植,亦或在校园内建造一些小型的植物园,都是可以提高学校美化程度的好方法。

二、打造花园式教学环境,促进学校的学术氛围校园内的景观环境对学生的学术氛围有一定的影响。

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更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花园式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在花香空气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借此促进感性认识、发展创意,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深入。

同时,花园式的教学环境也可以打造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教育空间,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学术氛围。

三、营造校园美景,体现学校教育文化体现学校教育文化的常见方式,是通过各种艺术品和创意作品加以体现。

其中,校园的美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形式之一。

校园中心地带适当地安放亭子、石桌、索道等细节点缀,或者在悬崖峭壁处放置校园文化石刻,或根据校园特色百花盛开处种植熊猫竹等,都可以在营造校园美景的同时体现学校教育文化,强化学校的生命力。

四、打造花园式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花园式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空间,从而更容易突破教室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团队协作、实践性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直接体验到实践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赵欣浩来源:《杭州(上半月)》 2018年第20期文赵欣浩当城市化进程从规模快速扩张期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期时,如何消化与巩固城市快速扩张的成果,迅速形成新的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崭新课题。

教育作为区域核心竞争力,公平、优质始终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元素。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后亟待攻克的难题。

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从2001开始,杭州市江干区不断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做法,在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基础上,创新办学机制,开展了教育“新共同体”实践与研究,并在一个区域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的区域空间里实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育“新共同体”模式是基于江干城市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分布特点而逐步探索形成的。

它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引入和培育为引导、以因地制宜实现各板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依托、以共同体内外办学主体间良性共生的伙伴关系为组织内核,实现对原名校集团化办学、校际合作帮扶等模式的超越。

从发展过程来看,教育“新共同体”模式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名校集团化”办学阶段,主要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进行初始探索,也是教育“新共同体”的初始形态;“院校合作”办学阶段,引入高等院校资源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所服务,是教育“新共同体”的发展形态;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阶段,通过引入“治理”理念、伙伴关系,有效整合和利用区内以及区外的社会资源来解决教育问题,这是教育“新共同体”格局的形成阶段;区块教育协同发展阶段,区块之内资源共享平台及区块之间的协同联动发展成为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载体,这是教育“新共同体”格局的深化阶段。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模式所取得的成效相比于传统办学模式以及原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新共同体”在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引入、区域办学资源共建共享、和谐共生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以及特色优质教育资源培育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超越与创新。

幼儿园美丽校园建设方案:共同打造温馨校园

幼儿园美丽校园建设方案:共同打造温馨校园

幼儿园美丽校园建设方案:共同打造温馨校园幼儿园美丽校园建设方案:共同打造温馨校园一、校园环境塑造在幼儿园,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一个美丽、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美丽校园。

1. 绿化环境在校园内部和周围,需要合理规划和布置植物,打造绿意盎然的环境。

校园内部可以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如樱花树、向日葵、小雏菊等,让孩子们在欣赏美丽景色的也能学到植物的种类。

校园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防护树木,如梧桐树、法国梧桐等,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

2. 游乐设施合理规划和布置各种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蹦床等,满足孩子们的户外活动需求。

这些设施需要安全可靠,同时也要考虑其美观度,尽量选择色彩艳丽,结构简单明快的设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也能享受视觉上的愉悦。

3. 安全设施完善校园内的各种安全设施,包括栏杆、护栏、防撞垫等,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另外,需要对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确保周围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二、教育理念除了校园环境的美化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教育理念的建设,共同打造温馨的教育环境。

1. 尊重个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发展特点,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

通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和课外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格。

2. 合作共进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作共进的氛围。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互动等形式,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学校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和理念,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3. 心灵关怀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怀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心灵需求。

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成长。

三、活动项目为了共同打造温馨的校园,我们可以开展各种活动项目,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融洽的校园氛围。

1. 校园文化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包括艺术展览、手工制作比赛、诗歌朗诵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为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需要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

教育发展共同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主体、教育资源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教育发展成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下面我将从政策、投入、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和校园建设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

一、完善政策保障:建立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如优先保障农村学校的师资、教材和教学设施资源;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公平化程度等。

同时,及时评估和调整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待遇,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

投入教育经费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得到公平份额的经费支持。

同时,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教育投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

三、加强师资培养: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力度。

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加强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的职称评价制度,鼓励村干部、农村大学生和农村教师间、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间相互交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优化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教材,注重贴近农村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教材编写应按照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质量要求,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使教材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学校的教学需求。

五、改善校园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包括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建设标准化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完善学校的软件设施,如发展校园网络、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等。

同时,加强学校的食堂、宿舍和运动场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体育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把盆景根植校园,让绿色成为文化

把盆景根植校园,让绿色成为文化

把盆景根植校园,让绿色成为文化摘要:我们以“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个性学生,展现多彩才华,弘扬乡土文化”为办学理念,结合本土文化的特色和学生的人文发展要求,营造了以盆景艺术为主题的环境文化,开展了以盆景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活动,开发了以盆景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师生共谱“盆景精神”,奏响了一曲特色教育的凯歌。

关键词:盆景教育;盆景文化;学校特色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伴着校本课程的开发,盆景文化作为我校特色文化之一正悄悄扎根于我们的校园,渗透进师生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以“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个性学生,展现多彩才华,弘扬乡土文化”为办学理念,结合本土文化的特色和学生的人文发展要求,营造了以盆景艺术为主题的环境文化,开展了以盆景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活动,开发了以盆景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师生共谱“盆景精神”,奏响了一曲特色教育的凯歌。

一、层层递进,盆景艺术在乡土教育中焕发生机“展一方乡景,让师生在对优美自然环境的欣赏中受到激励;承一方乡风,让师生在对深厚地域文化的传承中受到感染;拓一方乡情,让师生在参与体验实践中受到启迪。

”盆景教育是亲近自然的教育,重在参与和体验,让师生体验盆景种植,品味盆景情趣,传播盆景文化,内化盆景品格。

我们立足于乡土资源,把盆景教育的“根”扎实,浸染于乡土风情,让盆景教育的“枝”舒展,着力于改革实践,令盆景教育“叶”繁茂,通过审美感悟、交流碰撞、传承发展,盆景艺术在乡土教育中焕发了勃勃生机。

1、审美感悟,展盆景风姿。

在贵门丰富的乡土资源中,明净高远的蓝天、凌空而下的飞瀑、多姿多彩的野花……无不呈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而取材于田野山林的盆景以其独特的风姿和内涵向我们展现了生命之美、创造之美和艺术之美。

这些美,具有心灵的冲击力,能让师生在心灵深处孕育出对自然的热爱、尊敬和赞美之情,于是,我们选择了盆景来作为对自然环境的主要感悟对象,形成了独特的盆景文化。

2、交流碰撞,悟盆景品格,盆景是大自然的浓缩,自古便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美誉。

共建共享,共筑和谐教育生态

共建共享,共筑和谐教育生态

共建共享,共筑和谐教育生态共筑和谐教育生态教育是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未来,而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则是支撑起未来的根基。

为了打造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我们需要共建、共享、共筑,为孩子们建设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人们常说:“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亲子关系应该得到重视,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现学生的价值和潜能,成立更多的兴趣小组和实验班,提供更好的俱乐部活动和文化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学习。

此外,我们还要倡导共享教育资源,打造教育生态的平台。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参与教育,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孩子们能够发展潜力,并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广。

共享氛围,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也能够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在教育政策方面,我们应该共筑更加和谐的教育生态。

学校应该建立中央联系点制度,多方面进一步加和完善学校的管理。

同时,国家应该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边远地区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同样的,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共建、共享、共筑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也是构建美好教育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共筑一个更好的未来。

,共建共享、共筑和谐教育生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贡献力量的事业。

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让教育生态环境不断完善,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支持和关爱,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展全面的人才,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

构建“一体两翼”美育格局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构建“一体两翼”美育格局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构建“一体两翼”美育格局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作者:王艳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1年第11期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小学始建于1946年2月,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学校以打造“智慧学校,快乐家园”为目标,以“德育立校、智育强校、体育活校、美育兴校”为办学理念,构建以“弘扬美育精神”为主体,以“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构建完善课程体系”为两翼的“大美育”格局,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弘扬美育精神——向美而行2018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信中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殷切期望,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新要求,我们提出了构建以“弘扬美育精神”为主体的大美育格局,推动学校“与美同行”。

我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确定把美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历经40余年,学校已经形成了“融合式”审美教育的办学品牌。

2019年,我们又制定了“尚真尚美,向美而行”学校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的审美价值观和美育精神,为学校自主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确定以“全面构建教师发展领域,重组构建美育与人文并重的三级课程体系”为两翼的美育格局发展思路;以弘扬美育精神为驱动,以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升力和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弘扬美育精神与传承學校优良传统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办学校办的是一种民族性精神,一种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就是弘扬“一种民族性精神,一种传统文化”。

美育和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引导人们追求高远的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去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美育的这种精神价值正是我们学校所要传承的。

弘扬美育精神,首先要实现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思想互融。

幼儿园盆景制作活动美篇

幼儿园盆景制作活动美篇

幼儿园盆景制作活动美篇幼儿园盆景制作活动美篇春日的阳光透过幼儿园的窗户洒下,孩子们聚在一起,一本本美丽的盆景书传递着快乐和创意。

这是一年一度的盆景制作活动,孩子们面露兴奋地等待着自己的机会。

这一个个宝贝们把自己的想象融合到盆景中,他们认真地观察着盆景图书中的各种方法并互相分享彼此的观点。

由于这个活动的性质,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教育主题中——生态保护。

盆景在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盆景的经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手工能力,也可以触发孩子们关于自然的思考,让他们想到种植、种子的发芽、树木生长的基本过程,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孩子们的爱心与耐心。

在活动中,孩子们从老师们那里学到了如何保护环境,他们深深地了解到自己应该从多方面出发,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此,孩子们不再见了即不管,而是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社会。

在制作中,孩子们在思考的同时协作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提高了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这种小组合作中可以鼓励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共同享乐。

此外,与小组合作相伴的,是亲子活动。

家长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了盆景的制作,这也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曾经远离的关系,在此时,变成了更亲近的一种。

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每一个小朋友心中的盆景已经慢慢地形成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脸庞,老师们也坦言这个活动是成功的。

从盆景制作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并且对社会与自然的互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个思考的主题将贯穿他们接下来的生活,带领他们探讨真理的道路。

通过盆景制作活动,孩子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也更加美好。

制作盆景不仅是一个手工活动,更是一个精神文化的提高,它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并且提高他们的生活经验。

现在时光已经匆匆,可是那个炎炎夏日留下的教育记忆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出美丽的画卷。

这个活动在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家园和谐。

每一年,孩子们都会期待着这个活动的到来,期待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一起陪伴他们,在更好的未来中发挥着作用。

盆景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盆景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风景园林教育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94盆景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Bonsai Art Course罗泽榕LUO Ze-rong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科贸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是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1992年科贸学院率先开设了盆景艺术相关课程。

经近30年的不懈耕耘,盆景艺术课程成为了乡村盆景工匠培训课程,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名师名课”资助项目,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目前在线学习学生有2万多人。

近年来,科贸学院开展了盆景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树木、树艺、树人”为主线,培养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具备盆景创作与应用能力,努力将盆景艺术课程建成符合在校学生和盆景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盆景行业生产前沿和教学模式创新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以期引领我省农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建设。

1 思政“三融合”教学模式盆景是以植物或山石等为主要素材,经艺术创作,在盆钵中表现大自然神貌的陈设艺术品[1]。

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农耕文化,集生产、技术、艺术于一体。

植物的多样性、季节性,决定了盆景工艺具有载体特殊、实践周期长、创作与养护并重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艺和艺术素养,更需要耐心和恒心。

这为盆景课程开展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

根据盆景艺术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线,把盆景的人文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要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2~4],依托行业企业、学(协)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基地建设、编写教材、科研攻关,实现产教融合。

在此基础上,科贸学院探索并实践“三融合”教学模式(图1),即思政教育与课程标准、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重点培养其盆景工匠精神,从“树木”“树艺”到“树人”,串起素质教育“一条线”,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赵建军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14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正视当下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发展不平衡,二是校际发展不均衡。

由此,山东省莱州市致力于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共同体就是区域内的个人或集体为了共同的成长利益或区域发展利益而组成的团体组织。

在此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莱州市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打造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

一、建立基于课程视野的县级名师工作室,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2017年5月,莱州市出台了《莱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名师工作室县域分层推进的序幕。

为了避免“成员共同体意识薄弱,成员权利缺乏,成员身份建构弱化”的名师工作室的常见弊端,莱州市探索开发出了独具莱州特色的基于课程视野的规范化、内生式名师工作室。

一是目标定位。

首先,定位于“打造名师”。

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不等同于教研活动,不是“抓差补弱”,而是打造县域名师,锻造具有鲜明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名师群体。

其次,定位于“共同成长”。

建立名师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工作室主持人的自我突破和核心成员、骨干成员的跨越式成长。

最后,定位于“内生式成长”。

要有效激发工作室成员在“自由成长”和“自主发展”状态下的成长内驱力。

二是内容廓清。

基于目标定位,将有利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所有活动均列为实施内容:根植于课堂教学,重在打造名师课堂,促使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和骨干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改进。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使读书促成一种专业化的氛围,促使读书方式的多元化。

实施教育科研,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和教育问题的解决。

加强示范引领,突破名师工作室的界限,关注工作室所对接的薄弱学校的改造提升和区域内全体教师的专业引领。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共享教育资源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使得各地学校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协同发展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最后,共享和协同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政府层面的解决方案政府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基础教育资源的总体供给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各地学校提供共享的机会和渠道。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共享的资源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三、学校层面的解决方案学校是教育资源的主要承担者和使用者,因此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方面,学校也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应加强内部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学校还应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学校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到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四、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案社会是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支持。

同时,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基于积极设计理念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基于积极设计理念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寻求幸福的途径,其探讨的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营造“积极且平等”的乡村公共空间,是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与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跨界融合,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通过研究公共空间建设与村民情感依托、心理诉求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营造社区空间,有效提升村民的主观幸福感,如何回应当前乡村存在的现实问题,促进个体的健康和社会和谐。

1理论探究1.1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设计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是一门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1]。

传统心理学致力于治疗和消除人的消极情绪和病态行为,积极心理学则专注于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和品质,挖掘人的潜能,并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引导人们更好地生活和全面发展[2]。

“积极设计”作为一种新兴设计思潮,建立在用户体验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其目的在于实现人们的目标及人类的繁荣与幸福[1]。

以创造可能性为驱动,提供有价值、丰富的体验,激发人们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3]。

1.2乡村社区公共空间受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影响,我国最早对于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

随着农村社会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乡村公共空间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其具有社会性和物质性两大属性[4]。

社会性体现在为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组织活动提供场所;物质性包括空间的尺度、形态和相关环境要素等[5]。

我国学者对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多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展开:宏观层面,多数学者从历史、功能与形式、空间-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变迁情境等角度进行分析;微观层面,多数学者基于社会学角度,从人的需求与行为出发研究乡村公共空间。

例如,李改维等[6]根据村民日常公共行为需求的不同,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分类;王鹏[7]通过乡村公共空间设计,重塑乡村居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本论文以“园林植物造景”教学为背景,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提出问题,明确园林植物造景教学中存在的挑战和不足,进一步阐述了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意义。

在具体措施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了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和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的举措。

随后,分析了实践效果,探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以及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最后,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言:园林植物造景,融汇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成为备受瞩目的专业领域。

本文以"园林植物造景"教学为背景,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措施,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园林植物造景人才。

一、园林植物造景教学的现状分析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涵盖了植物学、景观设计、园艺学等多个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园林植物造景教学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1.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园林植物造景教学内容的滞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而部分传统教材与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学生所接触的内容难以与行业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应用层面的不适应。

因此,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2.教学方法的单一与僵化当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僵化的问题。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不够园林植物造景教学强调专业技能培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 始 , 杭州市江 干 区教育局 以教育“ 新共 同体” 为载体 , 根据 区块 经济建设 与教 育发 展 实际 , 将相 同或不 同特征 的学校 组成发展联 盟 , 并形 成 了从“ 盆景” 到“ 风 景” ——
义 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 展 的江干模 式 , 这 一创造 性 的实践得 到 了社会 的广 泛关 注。 近 两年 的实践 创新 , 江 干教育 经历 了哪 些教 育教 学 的变革 , 又 获得 了哪 些成绩 与启 示? 本 期 视
济 和社 会发展 的大形势下 , 建设 与 区域经济发展 相
适应 、 与国 内一 流现 代化 中心 区定 位相 匹配 的 教 育, 成 为了江干 教育工作 的 主要 内容 和重要 课题 。 尤 其是 如何 解决 区域教 育资 源总量 的快速 扩张 和 优 质教育资 源的不 足之间的矛盾 , 是教育部 门急需
所。 其中, 小学 2 l 所, 初级 中学 9所 , 九年一 贯制学


教育“ 新共 同体” 的发展理念
近年 来 , 随着 杭州 城市 化进程 的快速 推进 , 特
校 6所 , 十二 年一 贯制 学校 1 所, 普通 高级 中学 1
所, 职业 高 中 1 所, 幼儿园 8 2所 , 公 办特 教学 校 1 所。 全 区 在校 中小 学 生 4 6 1 5 7人 , 在 园幼儿 3 0 8 9 1
人, 共有 在编教职工 4 2 3 8 人。 江干 区是全 国义务教
别是城市 东扩 , 位于杭城东部城郊结 合处的江干迎 来 了大发展 的时机 , 政府也 相继 提 出“ 江 干区城 市 新 门户 、 都 市新 中心 、 浙 商新高地 、 金 融新蓝 海 ” 等
“ 四新城 区” 建设 的发展 战略 目标 。 随之 , 江干 区大
个教 育集 团 。例如 , 2 0 1 3年 9月新 开 办 的丁荷 小
学, 依 托采荷 第二教育集 团 , 探索 “ 独立 紧密型 ” 的
学校 管理模式 , 打造现 代化 的新 兴名校 。 此外 , “ 名 校新 校共 同体 ” 还 向学 前教育 辐射 , 依 托 区内优质
为主要 目的 , 共 同体 内各校形成平等 、 合作、 互 动的 良好格局 , 促进优势互补 , 实现学校共 同发展。 二是 体现在注入 了多种资源 。 我 区教育 “ 新共 同体 ” 不是
育发 展基本 均衡 区 、 全 国家庭教 育工作 示范 区 、 全
量新 人 口涌人 , 大量楼宇新 建 、 企业人驻 。 在 区域 经
国社 区教 育示 范 区 、 浙江 省首 批 教育 基本 现 代化 区、 浙江 省教育 强 区 、 浙 江省 中小学课 外文 体活 动
工程示 范 区。 一直 以来 , 江干教育 以满足教育需求 、 促 进教 育公平 、 提高教育 质量 为工作方 向 , 努力做 好优 质资源的培育 、 引进 、 拓 展三篇文章 , 在 名校集 团化时 期 , 形成 了南有 “ 采荷 ” 、 北有 “ 濮家 ” 的均衡 局面 。 随着教 育现代化 进程 的推进 , 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干教育追 求 更 高位 的优质均 衡 , 提 出 了“ 从 南 北均衡 到街镇 均 衡” 的新 目标 , 加快顶 层设计和整体规 划 , 创造性地
划 办学模 式 , 根据 不 同 区块 特 点 , 以教 育 “ 新共 同 究院、 浙江师范大学等资源 , 派驻业务校长 , 实施课 程督 导 ,开展全面深度合作 ; “ 跨体制校共 同体 ” 以 优质 民办学校扶持公办学校 , 品牌公 办学 校托管 民
体” 为载体 , 根据 区块经 济建设 与教育发展实际 , 将
相 同 或不 同特 征 的学 校 组成 发展 联 盟 。 2 0 1 3年 5
月, 教育局 又结 合学校发 展特征 , 在 发展各校 办学
特 色 的基础 上 , 以利 益共享 为主要 目的 , 正 式提 出 并启 动了教育“ 新 共同体” 建设进程 , 以期整体 提升
区块教育水平 , 从而推动全域教育优 质均衡 发展 。
点, 我们 将带着这些 问题 , 走进杭州 市江干 区的教 育“ 新共 同体” 。
星雾
— —

打造教育“ 新共 同体” 。 实现优质均衡和谐 发展 口 杭州 市江 干 区教 育局课题 组 木
( 杭 州 市 江干 区教 育局 , 浙江杭 州 3 1 0 0 1 6 )
杭州市江 干区现 有各级各类学校 ( 幼儿 园 ) 1 2 2
解决的问题 。
江干教育一直 秉承着优质均衡 的传 统。 一直 以
来, 江干区围绕通 过 “ 名 校+ 新校” “ 民校+ 新校 ” “ 名
校+ 弱校 ” 等 办学模式 和“ 合作 + 自主” “ 自主+ 扶持 ” 等管 理方法 , 建成 了集 团化 中小学 、 幼儿 园 l 9个 ,
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 实现 了干部调 配的一 体
化, 管理机制的一 体化 。
目前 , 教育局 在采荷 、 四季青 、 闸弄 口 、 丁兰等
区块组建 了采荷 、 濮家 、 天杭 、 夏衍等 4个 品牌和 9
江干区教育“ 新共同体” 的概念 , 其“ 新” 主要体
现 在三方 面 : 一是体现在学校利益共享 。 教育 “ 新共 同体 ” 尊 重各校办学 特色和 发展实 际 , 以利 益共 享
衡发展的“ 升级版” 。
衍” 等一批群众公 认 的区域优 质教育 品牌 。 2 0 1 3年 始, 教育局 通盘考 虑存量 资源 和新增 资源 , 整体 规
课题组成 员包括徐晖 、 费蔚 、 余黎 明、 蒋 春霞 、 贾海英等。

教 学 管 理
2 0 1 5 / 1 0
■ 一

形成 了“ 采 荷” “ 濮家 ” “ 天杭 ” “ 省教科附” “ 东城 ” “ 夏
推 出教育 “ 新 共 同体 ” 概念, 并 细分 为 “ 名校 新 校 ”
“ 区域 联 盟 ” “ 教 师研 训 ” “ 院 校合 作 ” 以及 “ 跨体 制 校” 五类教育新共 同体 , 努力打造 区域 教育优质 、 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