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平:道家“辩证治事”与危机管理
段俊平:中国化危机管理全攻略
段俊平:中国化危机管理全攻略段俊平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问的开场白中,引用《新唐书・魏征传》“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意在告诫国人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企业管理尤为如此。
因为一个企业处在复杂多边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经营活动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内部员工与股东间利益的调整行为。
由于各种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
当这些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时,就演变成了企业危机。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时常会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有人把企业比喻成一叶飘摇的小舟,有时是艳阳高照,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有时突然是阴云密布,波浪汹涌,处境险恶。
企业发展的无定性时刻在提醒我们:在顺利时,你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居安思危,“危机”在《辞海》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机,二是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对于危机中西方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人习惯于用“危险加机遇”来理解“危机”。
而西方的“危机”是指矛盾冲突即将发生的临界点,是一种临界状态。
在西方国家,危机就是具有前景不确定性、后果连带性、决策紧迫性、过程突变性、威胁根本性的事件。
企业危机一般是指企业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常状态。
企业危机也是对于公司未来的获利率、成长、甚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
企业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都会竭力避免,但是危机又无所不在,加强企业危机管理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方法和管理手段。
道家思想与危机管理教材
路漫漫其悠远
• 预备力readiness
路漫漫其悠远
• 恢复力recovery
✓ 一是指在危机发生并得到控制后着手后续形象恢复和提升;二是指 在危机管理结束后的总结阶段,为今后的危机管理提供经验和支持 ,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 危机一旦被控制,迅速挽回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就上升为危机管理的 首要工作了,在进行恢复工作前,企业先要对危机产生的影响和后 果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针对性地恢复计划,使企业能尽快摆脱危 机的阴影,恢复以往的运营状态。同时,企业要抓住危机带来的机 遇,进行必要的探索,找到能是企业反弹得比危机前更好的方法。
✓ 这类思想的道家表达体现在其思想核心“无为”当中,无为并不是 什么都不做,而是说“无为而无不为”依然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地 位。
路漫漫其悠远
• 危机管理4R原则
✓ 危机管理的4R理论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 (Robort Heath)在《危机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危机管理4R模式 ,即缩减力(Reduction)、预备力(Readiness)、反应力( Response)、恢复力(Recovery)四个阶段组成。
路漫漫其悠远
✓ 看上去多元、纷繁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危机管理的所指,事实上总是 围绕着企业家个人的生活与创业经历展开。
✓ 当我们把企业——经济实体;企业家——企业精神与个人奋斗、追 索的合题;危机本身与抗御危机的企业行为三者视为一个整体,无 论将这一整体视为“道”本身抑或“道”的衍生,就会发现危机管 理这一题目本身的模糊与企业总体发展道路的清晰,因为无论危机 管理与否。企业家的行为总是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精神的 自我复归。这也就表达为全面化要求的“三个确保”。
中国化企业管理之道:三字真经
大道行简——中国化管理哲学经典之:三字真经作者: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标签:中国化企业管理国学三字真经谈到管理学,其实应该必谈中国的先哲、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因为韩非子应该是世界的管理之父,他不仅比德鲁克早2000多年,也比西方的管理学对管理阐述得更全面。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期法家的政治思想,将商鞅提倡的“法”、申不害强调的“术”以及慎到倡导的“势”结合起来。
法家讲的“法”,指的是制度;“术”,指的是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领导才能;“势”,指的是领导权威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程度。
合理的制度加上领导权威和管理技巧,其实就是一套很全面和很完善的管理科学体系。
将管理总结为“法、术、势”,韩非子的管理学既有西方的制度为上的管理学精髓,又有中国哲学理念下产生的领导力的“术”,还有中国“天人合一”理念的“势”,堪称管理学的集大成者。
“法、术、势”治国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对世界管理学最杰出的贡献,法家不仅提出“法”的重要性,还对如何法制化、制度化管理提出了四个要点。
第一,制度要公之于众,要让所有人都能知道并了解制度的内容。
韩非子讲“宪令著于官府”,然后才能“刑罚必于民心”,只有使制度深入人心,使人们时刻谨记,才可能发挥作用。
第二,制度规定的目标要能够达到。
第三,制度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第四,制度要厚赏重罚,同时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韩非子对“法”的阐述非常全面,今天的西方管理学者只不过是把他的管理理论从国家用到了企业而已。
韩非子的“术”其实就是企业管理艺术或经营谋略,这是最体现中国文化的管理实践。
谈到管理艺术,最主要的是驾驭人的艺术,法家提出,人贤和不贤是实际存在的,但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判断;愚和智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根据别人的诽谤或赞美来确定,要依靠制度选拔人才,尽量减少选拔中的主观因素。
对于人才的考核,法家认为,管理者首先要根据下属的言论判断其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考核其实际是否达到该目标,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其进行奖赏或惩罚。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国学管理经典解析《人生四端》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国学管理经典解析《人生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全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的全球化也越来越明显,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连任成功的庆祝会上引用中国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明志的格言,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讲演时引用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作为开篇词,访华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过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法国总统萨科奇在谈论世界形势时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日益被世界熟悉和认可的见证。
中国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被世界所关注,但是在中国,反而对自己的文化不屑一顾,甚至有些人嗤之以鼻,大多数学者都在热衷于谈论全球化,中国企业家演讲开会最多的用词也是全球化,最近到国内一座有名的医疗机构参加医院文化方面的论坛,到会的医院院长们一听到“仁爱”及“济世”等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化的东西就摇头,大家一致认为医院文化要全球化,但全球化的医院文化是什么又不了解。
就连救死扶伤的医院都要抛开人性本质的东西,而追求政治化或所谓的全球化的东西,好像一出现仁爱等儒家伦理道德就不是全球化,这种现象其实是一个民族不自信的表现。
我们不反对全球化和现代化,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和物质的繁荣与国际接轨,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相似的现代生活方式。
文化有全球化的成分,但全球化并不是把民族性和历史性全部否定,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价值本原。
西方的文化具有二元性,在精神层面它的价值依据是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它又强调功利主义精神。
所以它强调的正义和公平也是相对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宗教的纯精神性,一方面确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性,所以西方文化的价值本原很难在中国落地。
首先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本原并没有功利色彩,中国的文化本原是以儒学为主流的哲理系统,它主要体现的是生命存在的整体意义。
段俊平:道德经与人本管理思想
《道德经》中的集权人本管理思想作者:爱维龙媒咨询集团段俊平在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成了管理者的共识,管理学在经过了古典管理学和行为管理学后,终于找到了管理的实质,认为被管理者是社会人,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人”,他们虽然有物质的需求,但这只是他们生存的要求所决定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洛所说的员工更高的需求是精神上的满足,被人尊重是员工的最高追求,鉴于此人本管理对现代企业非常重要,只有人本管理才能使每个员工实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现代企业中,无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有多少种,其实都绕不开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对人本管理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是西方学者最早提出来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大家老子就在《道德经》里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思想,这比西方整整早了两千多年。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一定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的利益出发,重视人的存在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老子在《道德经》曾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
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
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
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
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
让天下人的心灵都变得混沌、纯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
圣人让他们都变得像孩童一样。
”从老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子认为要想管理好人民,就不要有主观偏见,要善于听取人民的意见,顺应民意,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允许人民存在差异性。
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要尊重百姓的利益,领导者应该用道德及文化的力量感召人民跟随自己,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逼迫人民去盲从的跟随。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段俊平先生访谈录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记者:有句对您作品的评论,我记得是“自然之美“,您对此怎么看?段俊平:这是莫言先生对我书法给的评论,他们比较喜欢我的书法,认为我的书法有自然之美,我本人不是走现代化书法路子的,比较追求自然还有和谐的风格,用道家说法,大概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路子。
汉字的起源就是祖先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汉字也就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坚持认为,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
所以不能刻意强求技法,书法写照的是你自己的心,才能做到本真。
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也就是这个道理。
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书法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书法中一定是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喜怒哀乐都非常鲜明。
所以我们欣赏名家书作,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
书写者和欣赏者通过客观作品主体,实现情感的共通和思想上的共鸣,也就是”书,心画也“的真正涵义,这也是“自然之美”的另一层面。
记者:段老师,您有许多“禅意书法”方面的作品,那么您对禅宗与书法的关系是如何看的?段俊平: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朵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花,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又离不开其民族所信仰的哲学宗教。
自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地的哲学思想互相碰撞、互相融合而形成禅宗后,禅宗思想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之一,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都受其影响,诞生了很多流派。
古代称这一流派叫”性灵“派。
我写禅意书法,取的是禅宗“真意”,并不在于书写的形式和技法,而是注重这里面的“意境”。
至于禅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累积下了丰富的内涵,古人也在每天的把笔搦管中培养出对于线条的高度敏感,下笔的每一个笔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着内心的起伏轨迹,其崇尚心与性的流露与禅门的“本性是佛”和“了悟”在本质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辩证治事:化“危”为“机”
美 国强生 公 司因成 功处 理泰诺 药 片 中毒事 件赢 得 个月 的时间就夺 回 了原市 场份额 的7 0 %。 强生处 理这一
了公众 和舆 论 的广 泛 同情 ,在危 机 管理 案例 的历 史 中 被传 为佳话 。1 9 8 2 年9 月 ,美 国芝加 哥地 区发生 有人 服 危机管 理案例 的做法成 功地 向公 众传达 了企业 的社 会责
辩 证治 事 的观点 不仅 是人 生普 遍 的智慧 ,在 企业 的 管理 中也是 很 普遍 的 ,今天 的企 业 ,有 胜 即有败 , 有得 也会 有失 ,面对 激烈 的竞 争 ,企 业必 须保 持清 醒 的头 脑 ,才能 在胜 利 时看 到潜 伏 的危 机 ,在危 机 中看
国政 府和芝 加哥等 地的地方政 府正在 制定新 的药品安全
个 “ 做最坏 打算 的危 机管理 方案” 。该 计划 的重点是
首先考 虑公众 和消费者 利益 ,这 一信条最 终拯救 了强生 公 司 的信 誉 。事故发生前 ,泰诺 在美 国成人 止痛药 市场
中 占有3 5 %的份额 ,年销售额 高达4 . 5 亿美元 ,占强 生公 司总利 润的 1 5 %。事故发 生后 ,泰诺 的市场份 额 曾一 度 下 降 。当强 生公 司得知事 态已稳定 ,并且 向药片投毒 的 疯 子 已被拘 留时 ,并没有将 产品 马上 投入市 场。 当时美
2 5 0 人 。其 影 响迅速 扩散 到全 国各地 ,调查 显示 有9 4 % 析 ,要看 事物 的正 反两方 面 ,在治理 企业过 程中 ,一定
的消费者知道泰诺 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 ,在首席执 要 把企业做 实和真 正做强 ,表面 的繁 华只能 昙花一现 ,
行官 吉姆 ・ 博 克 的领 导下 ,强 生公 பைடு நூலகம்迅速 采取 了一系
段俊平:道法自然与管理的无定式和无边界原则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道法自然与管理的无定式和无边界原则道法自然与管理的无定式和无边界原则管理成功的案例很多,对一个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归纳也是千差万别,有一本很著名的管理书介绍的是美国的一家以极苛刻管理方式著称的公司居然取得了商业上巨大的成功,这家公司许多不近人情的做法让人错愕不已;但另一本管理书却描述了让全球所有职场人员都羡慕和神往的一家公司,在这里可以牵着狗,可以穿着拖鞋,可以自行决定上班时间,甚至自己决定奖金多少…就这样一个过度人本精神管理,毫无制度章法可言的公司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同样是介绍管理的书,描绘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唯一相同的是这两种采取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的企业都获得了成功。
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采用不同模式的管理方式,企业都能获得成功,到底什么管理模式是科学的?其实我们认识一个事物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它的本质,从管理的原则和实质来说,表面上这两本书描写的企业管理模式非常的不同,但细细想来,其实这两本书所论述的管理实质并不矛盾,其管理的哲学理念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管理一定是依照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以“人企合一,量体裁衣”的原则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我们称它为无定式和无边界的管理原则。
管理的路径虽然是不一样的,但管理的原则却是一个,就是一定要适应适合企业的特点,一定要人企合一,条条道路通罗马,目标是罗马,但去的途径却又有很多条。
前者苛刻的公司是一家制造业性质的公司,所以要用严格刻板的管理来成就产品的品质;而后者公司却是一家软件创新型研发公司,所以需要创意和激发员工的头脑风暴来成就卓越的创新能力。
孰是孰非,可见一斑。
精密的企业它一定要在制度上下功夫,一定要培育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而创新型的研究机构一定要培育发挥企业员工个性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这两个企业都获得了成功,就是源于他们找到了与自己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方法。
所以管理一定是无定式和无边界的,什么时候管理的主体目标都是服务于企业,而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中国化管理观点文章受媒体高度关注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观点文章广受媒体关注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管理学者,爱维龙媒咨询集团董事长。
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深刻阐述中国古代先贤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经世之用。
所创立的“中国化管理模式”,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融管理之道与管理之器于一体,已经为上百家国内外企业服务。
段俊平先生亲自主持数十家大型集团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并担任许多政要及企业家人生顾问,深受好评。
他及其中国化管理团队一直高举中国化管理大旗,个人著有《段章取易》、《管理的CHINA理论》、《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等多部中国化管理专著。
所撰写的中国化管理哲学文章成为报刊、杂志、网站转载最多的管理经典,文章先后被国务院国资委官网、《羊城晚报》、《读者》、《企业管理》、《经理人》、《儒风大家》、《现代国企研究》、《企业软实力》、《企业文明》、《企业家》、《品质文化》、《企业文化》、《中外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东方企业文化》、《IT时代周刊》、《决策》、《国家电网报》、《企业党建参考报》、《首都建设报》、《中国商报》、《中国企业报》等百余家全国知名纸媒转载发表300余篇、共计百余万字;并在《新晋商》、《华商》、《人力资源报》、《中国质量》、《企业家日报》等媒体开设“国学与管理”相关专栏;被全国各大省市政府、党委、工商联、中央企业、机构协会等门户网站广泛转载,其中国化哲学管理理论的文章成为全国各大市委党校、央企教培中心、高校及科研院所竞相学习的经典教材。
媒体报道详见附表:附: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观点文章媒体报道概览文章标题:《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易经〉哲学的指导》发表媒体:《企业家日报》文章标题:《企业文化建设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发表媒体:《军工文化》、《汽车纵横》文章标题:《老子的人生三宝与企业管理》发表媒体:《揭阳日报》、《中小企业》文章标题:《孔子大道行简与企业领导力》发表媒体:《商务时报》、《首都建设报》、《大连开放先导区报》、《醒狮国学》、《伺服与运动控制》文章标题:《〈弟子规〉是中国式企业文化的精髓》发表媒体:《山西青年报》、《建材商界》、《企业家》文章标题:《孔子像的竖立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发表媒体:《醒狮国学》文章标题:《鸡肋春晚与中国文化之现状》发表媒体:《今日中国论坛》文章标题:《孔子的人生三宝与企业家修炼》发表媒体:《企业家日报》、《商务时报》、《现代人才》、《企业文化》、《北方牧业》、《中国林业产业》、《江苏交通企管信息》文章标题:《画好“圈、饼、叉”就是管理大师》发表媒体:《民营经济报》、《党建参考报》、《中国电力报》、《东方烟草报》、《经理日报》、《现代商业银行》、《今参考政界》、《读者》、《财富海西》、《现代企业文化》、《福耀人》、《发现》、《企业软实力》、《领导文萃》、《决策》、《河南国际商会通讯》文章标题:《缺少阳刚气的男人制造不出名媛》发表媒体:《羊城晚报》、《银川晚报》、《鄂尔多斯日报》、《楚天时报》、《新疆都市报》、《沧州晚报》、《东方卫报》文章标题:《孔子的“四毋”与企业家修炼》发表媒体:《河北经济日报》、《辽宁经贸信息》文章标题:《老子的人生“四不”与领导艺术》发表媒体:《东方烟草报》、《冀东水泥》文章标题:《老子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黄金法则》发表媒体:《企业家日报》、《中国质量报》、《醒狮国学》、《现代企业文化》文章标题:《庄子的“四无”与企业家心灵法则》发表媒体:《中小企业管理科技》文章标题:《孟尝君三千门客与集团管控之道》发表媒体:《醒狮国学》文章标题:《从“庖丁解牛”看管理者王者归来之道》发表媒体:《中国投资》文章标题:《孔子的三畏与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发表媒体:《企业家日报》、《人力资源报》、《党建参考报》、《北方牧业》文章标题:《半部论语可以避免三鹿和双汇的沦落》发表媒体:《服装时报》、《东方企业文化》、《西大经理人》、《现代企业文化》、《饲料科技与经济》文章标题:《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发表媒体:《企业文化》文章标题:《孔子的五美四恶与中国化管理方略》发表媒体:《法制与经济》、《科技智囊》、《河北企业家》文章标题:《邹忌比美与企业决策危机管理》发表媒体:《世界LED时报》、《财会信报》文章标题:《中国化危机管理全攻略》发表媒体:《中国电力报》、《党建参考报》、《中国投资》、《现代商业银行》、《科技智囊》文章标题:《老子谈品牌》发表媒体:《证券日报》、《山西日报》、《中国电力报》、《建材商界》》文章标题:《儒家八德与企业管理》发表媒体:《首都建设报》、《中国投资》文章标题:《现代商业银行应该向山西票号学习》发表媒体:《新晋商》、《东方企业文化》、《中文自修:中学版》文章标题:《〈弟子规〉中“道人善”与“扬人恶”辩证法》发表媒体:《经理人》、《东方企业文化》文章标题:《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化道路》发表媒体:《首都建设报》、《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研究》、《东方企业文化》、《企业文明》《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文章标题:《管理如同放风筝》发表媒体:《东方烟草报》、《迪沙报》、《中国电力报》、《首都建设报》、《湖北电力报》、《醒狮国学》、《丝路唐风》、《新智慧:财富版》、《中小企业管理科技》、《现代商业银行》文章标题:《老子谈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发表媒体:《经理人》文章标题:《管理如同放羊》发表媒体:《中国电力报》、《生活晨报》、《东方烟草报》、《煤化快讯》、《住邦报》、《党建参考报》、《葫芦岛晚报》、《中国质量报》、《包装财智》、《才富》、《财智攻略》、《中国投资》、《马来西亚·商天下》、《易友》、《决策》、《化工管理》、《共赢》、《军工文化》、《明商》、《新智慧:财富版》、《财富人物名人传记》文章标题:《陶朱公从企业家变成财神爷的秘诀》发表媒体:《生活晨报》、《财会信报》、《乡镇企业导报》、《企业理财》文章标题:《〈黄帝内经〉中的中国化管理哲学》发表媒体:《人力资源报》、《现代商业银行》文章标题:《不三不四与企业中庸管理之道》发表媒体:《乡镇企业导报》、《金融管理与研究》文章标题:《中国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太和之道”》发表媒体:《首都建设报》、《建材商界》、《中华建筑报》、《企业家日报》、《中国投资》、《东方企业文化》、《河南国际商会通讯》、《企业理财》文章标题:《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发表媒体:《企业文化》文章标题:《企业家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蜕变》发表媒体:《首都建设报》、《东方烟草报》、《中国电力报》、《中国投资》文章标题:《孔子论“王道”与“霸道”的领导艺术》发表媒体:《生活晨报》、《世界照明时报》、《现代企业文化》、《丝路唐风》、《包装财智》、《儒风大家》、《冀东水泥》文章标题:《管仲论领导者的仁心与慧思》发表媒体:《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家信息》、《河北企业家》》文章标题:《从掌声看企业文化》发表媒体:《东方烟草报》、《建材商界》、《党建参考报》、《电动车产业锂电时代》、《河北企业家》、《现代商业银行》文章标题:《戒定慧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表媒体:《党建参考报》、《中国企业报》文章标题:《企业文化建设应把“诚信”放在首位》发表媒体:《经理日报》、《醒狮国学》、《才富》文章标题:《中国企业家的精神迷失和回归》发表媒体:《首都建设报》文章标题:《董仲舒的度制管理思想给当代中国的启示》发表媒体:《决策》文章标题:《老子论什么是最好和最差的企业家》发表媒体:《莱西市情》文章标题:《韩非子论授权的管理智慧》发表媒体:《东方烟草报》、《财会信报》、《佛山日报》、《中国质量报》、《人力资源报》、《才富》、《城市精英Elite》、《化工管理》、《科学大观园》、《北方牧业》、《现代商业银行》、《决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国投资》、《新智慧:财富版》、《人才资源开发》、《企业管理》、《财富人物名人传记》、《华商》、《新阅读》文章标题:《青蛙效应与企业的忧患意识》发表媒体:《财会信报》、《东方烟草报》、《城市精英Elite》、《乡镇企业导报》文章标题:《“见性成佛”与自我管理》发表媒体:《东方烟草报》、《金融管理与研究》、《中国金融家》文章标题:《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幸福管理》发表媒体:《党建参考报》文章标题:《管理大师德鲁克与管理先哲韩非子论管理》发表媒体:《金融管理与研究》、《中小企业管理科技》文章标题:《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五个素质》发表媒体:《现代企业文化》文章标题:《孔颜之乐与企业幸福管理》发表媒体:《中国质量报》、《佛山日报》、《国家电网报》、《东方烟草报》、《营销》、《科技智囊》、《中小企业管理科技》、《现代商业银行》、《中国金融家》、《河北企业家》、《华商》、《中外企业文化》、《华锋》、《企业家信息》文章标题:《猴子理论与企业文化》发表媒体:《科技信息报》、《党建参考报》、《农家参谋》、《化工管理》、《中国保安》、《IT时代周刊》、《上海建科咨询》文章标题:《企业家必须有骆驼、狮子和婴儿精神》发表媒体:《佛山日报》、《中国质量报》、《财会信报》、《才富》、《化工管理》、《决策》、《新智囊》文章标题:《从北京大学校长的礼物看中国文化现状》发表媒体:《科技智囊》文章标题:《EAP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发表媒体:《企业软实力》、《科技智囊》咨询副刊、《城市精英Elite》、《营销》《现代国企研究》、《现代企业文化》、《现代商业银行》、《现代国企研究》文章标题:《概论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发表媒体:《科技智囊》文章标题:《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发表媒体:《首都建设报》、《财会信报》、《营销》、《品质文化》、《北方牧业》、《河北企业家》、《城市精英Elite》、《科技智囊》、《中国航班理财与文化》文章标题:《企业文化的“悟”和“知”》发表媒体:《科技智囊》、《化工管理》、《企业软实力》文章标题:《企业管理一定不要买椟还珠》发表媒体:《中国商报超市周刊》、《财会信报》、《液气压世界》、《北方牧业》、《中外企业文化》、《财富人物名人传记》、《思想》文章标题:《〈易经〉与中国文化》发表媒体:《科技智囊》文章标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发表媒体:《中国质量报》文章标题:《中国企业从快速成长到持续增长的转变途径》发表媒体:《华商》、《化工管理》、《企业文明》、《科技智囊》、《现代国企研究》、《金融管理与研究》文章标题:《马云与吕布的管理江湖》发表媒体:《时代商报》、《佛山日报》、《中国质量报》、《人力资源报》、《华夏酒报》、《IT时代周刊》、《华商》、《饲料科技与经济》、《现代企业文化》、《新晋商》、《决策》、《科技智囊》、《中国投资》、《城市精英Elite》、《四川经济研究》、《企业家》、《钢铁视界》、《乡镇企业导报》、《金融管理与研究》、《品质》文章标题:《什么样的企业领袖才能称霸江湖》发表媒体:《中国质量报》、《党建参考报》、《华夏酒报》、《中小企业管理科技》、《科技智囊》、《新晋商》、《中外企业文化》文章标题:《“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对管理的启示》发表媒体:《人力资源报》、《辽宁职工报》、《化工管理》、《企业软实力》、《东方企业文化》文章标题:《管理的“柔性心法”与“刚性技法”》发表媒体:《中国质量报》、《人力资源报》、《辽宁职工报》、《企业观察报》、《饲料经济与科技》、《科技智囊》、《化工管理》、《金融管理与研究》文章标题:《高效管理的三个层次》发表媒体:《中国质量报》。
道家辩证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家辩证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道家辩证法是道家学派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辩证法是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中逐渐形成的,它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性、变化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分析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
道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它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道家的观念中,万物皆为道的表现,道既是万物的根源,也是宇宙间的规律和道德准则。
道家辩证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拓展,还可延伸到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
它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变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来说,道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以整体性和变化性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分析矛盾和变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中,道家辩证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道家辩证法的研究,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道家辩证法展开深入探讨。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题,简要介绍道家辩证法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以揭示我们撰写此文的原因和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道家辩证法。
首先,我们将追溯道家辩证法的起源,探讨其发展历程和形成背景。
其次,我们将深入剖析道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包括对于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方式,以及其独特的辩证思维方式。
最后,我们将探讨道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包括其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最后是结论部分,我们将对道家辩证法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中的价值。
段俊平:“治未乱”的管理之道
“治未乱”的管理之道作者: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但还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部蕴含许多管理理念的管理宝典。
《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思想就是“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盲目地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与肝有关的脏器着手。
在中医中,五行的相克相生是很重要的理论,因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
所以治肝要从五行与肝有关的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如果把生木的水和木生的火治理好了,肝就治疗好了。
这也是中国人与国外的逻辑推理思维不同的地方。
国外的医学专家当听了治肝应先治肾和心这个论点,肯定会一头雾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
但是中国化的思维是整体思维,肝出现问题,必定要找出肝会出现问题的源头活水,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理其实对于企业管理非常值得借鉴,它是中国化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治未乱”里其实包含了企业管理中的两层意思。
首先,“治未乱”说明企业在管理中应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评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去看它能够多好地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是要看企业能否避免问题的产生。
所以,一个企业在平时的管理中就应时刻保持危机感,用心去打理企业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按照中医文化的模式去细心“调养”企业,保证企业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
企业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抱有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心态,这实在是企业管理中的下下策,而体悟“治未乱”的管理智慧才是企业常青的保证。
其次,“治未乱”说明企业在处理问题时应该从根本处着手。
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造成了管理的混乱,管理者不要盲目地、简单地去解决当前的混乱,而应该按照“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学理念去解决本质问题。
具体来说,面对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首先应找到造成混乱的原因,另外还要分析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只要把造成混乱的根本制度梳理好,把混乱造成的结果处理好,那这个混乱就解决了。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强国富民的中流砥柱,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但是,当前有些企业却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浮夸虚妄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企业领导背弃了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如过去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以及屡禁不止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都反映出一些企业道德良心的丧失。
为什么这些企业的道德防线如此脆弱,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么轻易就被“唯利是图”所代替?究其原因,根本上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他们太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了,而把最重要的民族优秀文化束之高阁,甚至完全摒弃了,他们缺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段俊平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当代企业文化必然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又决定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用优秀文化抵御糟粕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经营道德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遵从的道德规范,必然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必须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将其精华部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现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文化,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
因此,段俊平先生认为我们十分有必要倾心打造中国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在文化进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中,也曾走过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弯路,也曾出现过“全盘西化”的噪音。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观点是不足为奇的。
段俊平新作《大道行简》受到企业家们的好评
段俊平新作《大道行简》受到企业家们的好评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段俊平新作《大道行简》近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大道行简》是作者探索中国化管理经验的结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学的管理程流程为管理之器,形成了“道器”结合的“中国化管理模式”,使中国企业在扬弃的理念下更好地吸收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建立内圣外王的生命型组织。
36则经典思想结集成书,每则撷取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箴言,结合现在管理精神或案例,详细解析传统文化蕴含的管理精髓。
文笔犀利幽默,见解独到,融可读性、思想性及实操性于一体。
信手拈来,皆为中国化管理精髓;字里行间,尽是智者的思索和智慧。
著名管理学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前副理事长潘承烈指出: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
从古代经典著作中去研究这些先人的思想,包括涉及管理方面的可资借鉴和有启迪作用的思路、哲理、观点、规律与理论等很有必要。
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其用意不是单纯局限于对古代思想的学术研究,不是为古而古,而是着眼于从古代的经验、哲理中能找出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所借鉴、有所启发的东西,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经营思路,以便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上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从古人传给我们的智慧宝库中汲取养料而从中获益。
《大道行简》自上市以来受到企业家们的好评。
著名策划人、企业家何学林说:现在我们的企业家们习惯于向西方学管理思想,却忘了我们的老祖宗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与西方管理思想相比,本土化的管理思想更加接地气。
当日本人甚致西方人将《孙子兵法》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正在研究德鲁克、彼得、泰勒、法约尔、松下幸之助等等的西方和日本的管理理论书籍。
这种状态随着《大道行简》的出版发行将会有所改变,段俊平先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段俊平:从“庖丁解牛”看管理者王者归来之道
段俊平:从“庖丁解牛”看管理者王者归来之道段俊平“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篇》,曾被编入中学课本,是被广泛流传的故事。
“庖丁解牛”的故事其实蕴含了很多哲学的理念。
在改革的大潮中,许多企业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造就了许多商业传奇。
但第一代企业家许多都成了历史的记忆,不是企业从昌盛走向了衰亡,就是企业家本人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王者归来,最后完美谢幕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根本之处就在于成功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把握企业和自我管理之道。
从开始的兢兢业业到以后的浮躁散漫,从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盲目自大,从开始的谦虚平和到后来的唯我独尊,从开始的调查研究到后来脱离实际,从开始的内敛慎独到后来的飞扬跋扈,目空一切,这都是其成功之后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遵循古人内圣外王的哲学管理和处事理念造成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原是说养生的道理,但更是揭示了管理者如何王者归来的自处之道和处事之道。
“庖丁解牛”的原文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全篇的意思是:“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国学管理经典解析《道法自然》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国学管理经典解析《道法自然》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道德经》什么样的企业家是最成功的,什么样的企业家是最差的,这个标准很难确定。
有人说企业做得最大就最成功,也有人说企业最盈利就最成功,还有人说企业家有社会责任感就最成功。
诚然,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只从某一方面说出企业家的成功与否,不具备普遍性。
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的先贤老子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部署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部署亲近、赞美他;再次一等的领导,部署畏惧他;最差劲的则处处遭到部署蔑视。
最好的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
最好的领导者,其态度悠闲自然,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的这句话为我们道出了什么样的企业家是最好的,什么样的企业家是最差的。
老子把管理者分成了四等,一等的管理者掌握了管理的精髓,做到了“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他同时又坚守诚信的原则,这样的管理者成功是很自然的。
二等的企业家积极肯干,做出了很多业绩,大家都会亲近他赞美他。
三等的管理者,大家都怕他,不愿和他交流,是独断专行的管理者。
四等的管理者是由于他的无能统领不了员工,并被员工瞧不起。
无疑,三四等的管理者领导的企业即使看似很成功,那也是暂时的,第二等的管理者虽然优秀,但是没有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老子告诉了我们做管理者成功的标准,告诉了我们做企业的终极目标。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企业的员工感受不到管理者的存在,企业达到了不用管理的无为状态。
企业具有“自动化”的功能,表现在“团体内的人员,都能够自发自动去努力达成目标”,即员工能够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企业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各项工作流程,既按制度规范严格要求,又强调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科学的组织结构运行下,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创造出好的业绩,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哈佛管理案例《苦行僧的寓言》对管理的启示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哈佛管理案例《苦行僧的寓言》对管理的启示作者:著名国学专家标签:企业管理哈佛商业评论道德困境管理案例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有无数次抉择,无论是家庭、事业还是个人情感问题,我们常常会为自己的一个正确的抉择高兴不已,也常常为一个错误的抉择懊悔万分。
我们在无数次的抉择中成长,人生的许多悲喜剧也是因为一个个不同的选择而造成的。
任何抉择往往都非常困难,我们也常常会处于抉择的困境和反思中。
因此,一个看似普通的抉择命题,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
摩根士丹利的前顾问Bowen H.McCoy先生的管理文章《苦行僧的寓言》就是人生抉择的一个典型案例。
《苦行僧的寓言》一直被认为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最经典的管理文章之一,这篇文章也成为世界许多大学商学院管理课上的讨论案例,被载入有关道德的多本案例书及教育片中,更为甚者,它成为在美国红十字会和AT&T等组织道德培训中必讲的案例。
这篇文章之所以得到如此的评价和重视,是因为它从一个简单的人生故事折射出许多哲学上的思考,无论个人和组织都会不停的遇到类似于这个故事中的几个人物的选择,我们清晰的发现,这些选择都与一个命题有关,这就是:组织和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问题。
我们谈论价值观,必须知道什么是价值观。
从哲学意义来讲,价值观就是价值主体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客体的总的、根本性的看法,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
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抉择依据。
这里的价值主体就是我们每个人及由人组成的组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同样对于由人组成的任何一个组织在成立之初,都应该有一个组织的共同存在目标和价值判断,这就叫价值观。
价值观就像前进中的路标,没有它,每个人便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方向,失去了评判对与错的标准,社会上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诸多不同因素决定了各自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由不同价值观的人组成的组织在价值观散乱的前提下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
道家辩证法
道家辩证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家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辩证思维方法,源自道家哲学,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辩证法强调阴阳平衡、事物的对立统一、变化无常等观念,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改进自身。
本文将从道家辩证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道家辩证法是道家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了观念的对立统一、变化的无常、事物的非对立等观念。
道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而在这种对立关系中,事物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化,因此道家辩证法也强调变化的无常。
道家辩证法还强调事物的非对立,即认为绝对对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唯有相对对立;事物之间虽然存在对立,但也存在着共性和联系,因此事物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的。
在这种非对立中,事物才能够互相融合、互相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整体。
道家辩证法是一种宏观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二、原理道家辩证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了阴阳平衡、对立统一、变化无常、事物非对立等观念。
阴阳平衡是道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由阴阳两极构成的,而且阴阳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事物才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
当阴阳失衡时,事物就会出现问题,带来不良影响。
要保持事物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保持阴阳的平衡。
对立统一则是指事物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又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对立统一中,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从而形成更加复杂和完整的事物。
对立统一的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变化无常则是道家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确定、不稳定的,事物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化。
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于事物的内在。
人们要对事物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变化和发展,从中寻找机会与挑战。
段俊平:苏东坡谈管理之道
苏东坡谈管理之道作者: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中国企业家都会面临一个重大课题,面对名目繁多的管理学书籍,该如何进行选择,管理的大道究竟是什么?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事物,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
翻阅近代管理史,只有西方的管理科学和日式管理科学,并没有中国自己的管理学。
图书馆和书店的书架上只是德鲁克、彼得、泰勒、法约尔、松下幸之助等等的西方和日本的管理理论书籍,一本中国化的书籍都没有,所以大多中国的企业家只能把这些纯西方化的管理理论作为自己企业的管理圣经,结果发现在管理实践中,这些西方的管理完全不适合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员工。
原因很简单,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管理方法肯定不同。
不一样的文化土壤必然会培育出不一样的管理模式。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氏族时代就构建了独特的管理方式。
尧、舜、禹这些传说中的君主都因为他们顺应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来管理教化民众,才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被传颂效仿的杰出管理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人们敬仰天地,天不但被赋予了抚育万物、奉养人类的属性,也逐渐被赋予了道德比类与审美观赏的属性。
人们不但向天地学习如何做人,也将天地看作拥有最高权威、默默无言的管理者。
中国人把天对人类的管理思考总结,应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管理中去。
这些在洪荒时期便播种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今天也难以改变。
自古以来,管理者都要顺应这文化基因来进行管理,否则不但达不到管理目的,甚至还会自取灭亡。
虽然不可否认近代管理思想源于西方,西方100多年前就产生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管理理论,但西方的管理学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建立在西方独特的文化土壤上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制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引入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成了现代管理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辩证治事”与危机管理
作者:爱维龙媒咨询集团段俊平
关键词:中国化管理辩证看事辩证治事危机管理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被大多中国人所熟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属性,看待一个事物要辩证的看它的正反两面,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大成,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揭示了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都是相辅相成,本为一体的,这一切都是恒常的。
”老子这里讲的就是事物相反相成的规则,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难与易,也是互为成功的原则,天下没有容易成就的事,但天下事在成功的一瞬间,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凡事的开始,看来都很容易,做来却都大难;高与下,从字面上来看,高高在上,低低在下,从表象上看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的,但是,宇宙万物,本来就在旋转变化之中,高的必会倾倒,复归于平。
即使不倾倒而归于平,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
老子的事物相反相成的原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所在,在中国哲学之源的《易经》里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的看事物要从事物的两个方面来看的“辩证看事”和管理事物要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辩证治事”的哲
学思想,对企业危机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淮南子》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在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这则故事生动的说明看事物一定要辩证的看,不要只看事物的一面,要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辨证治事的观点不仅是人生普遍的智慧,在企业的管理中也是很普遍的,今天的企业,有胜即有败,有得也会有失,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胜利时看到潜伏的危机,在危急中看到转机的到来。
用辨证治事的思想来处理企业的危机管理,就会化“危”为“机”。
美国强生公司因成功处理泰诺药片中毒事件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在危机管理案例的历史中被传为佳话。
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一开始死亡人数只有3人,后来却传说全美各地死亡人数高达250人。
其影响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调查显示有94%的消费者知道泰诺中毒事件。
事件发生后,在首席执行官吉姆・博克的领导下,强生公司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强生公司立即抽调大批人马对所有药片进行检验。
经过公司各部门的联合调查,在全部800万片药剂的
检验中,发现所有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过75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区,不会对全美其他地区有丝毫影响,而最终的死亡人数也确定为7人,但强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最高危机方案原则,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不惜花巨资在最短时间内向各大药店收回了所有的数百万瓶这种药,并花50万美元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
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强生公司选择了一种自己承担巨大损失而使他人免受伤害的做法。
如果昧着良心干,强生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
泰诺危机管理案例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强生公司有一个“做最坏打算的危机管理方案”。
该计划的重点是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这一信条最终拯救了强生公司的信誉。
事故发生前,泰诺在美国成人止痛药市场中占有35%的份额,年销售额高达4.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利润的15%。
事故发生后,泰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下降。
当强生公司得知事态已稳定,并且向药片投毒的疯子已被拘留时,并没有将产品马上投入市场。
当时美国政府和芝加哥等地的地方政府正在制定新的药品安全法,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无污染包装”。
强生公司看准了这一机会,立即率先响应新规定,结果在价值12亿美元的止痛片市场上挤走了其它的竞争对手,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强生处理这一危机管理案例的作法成功地向公众传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
强生还因此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颁发的银钻奖。
原本一场“灭顶之灾”竟然奇迹般的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这归功于强生在危机管理中高超的技巧和辩证治事的处理危机的方法。
辩证治事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世界管理学的贡献,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学会看待一个问题要冷静分析,要看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在治理企
业过程中,一定要把企业做实和真正做强,表面的繁华只能昙花一现,遇到危机时也不要恐慌,要正确分析出现危机的原因和化解危机的方法,有时危机到来也许是好事,可以使企业纠错和防微杜渐,也可以使企业从此走向一条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道路。
辩证治事是中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