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血液循环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第9章第2节 血液循环 (共22张PPT)
氧 二氧化碳 肺泡 动脉血 变成 静脉血
血压和脉搏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 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叫舒张压。 高血压:安静状态下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 90mmHg 低血压: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舒张压低于 50mmGh
厚
概念
将血液从心脏 输送到身体各 部分的血管
分布
大多分布在 身体较深处
管腔 血流 大小 速度
小 快
将血液从身体 与动脉伴行、 各部分送回心 较深、较浅 脏血管 连通微小动脉 和静脉之间的 血管 数量多、分 布广
较薄
大
慢
毛细 血管
极薄
极小
最慢
动脉
静脉 血管
毛细血管
把脉
静脉瓣
毛细血管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看病时所说的“望闻问切”中“切”的是什 么血管? 2、静脉管中的瓣膜有什么作用? 3、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流动有什么特点?
低 倍显微 ⒉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 镜观察尾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可根据血 方向 和________ 速度 判断动脉和静脉。 流的_________ 如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尾鳍内血液 向小鱼头部方向流动,那么该血管是 动脉 _____________ 。 (解析:视野中看到的血流方向和实际血流 方向相反,小鱼心脏在头部附近,所以血流 方向是流出心脏,所以是动脉。) 3. 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 ______排列并流动。 4. 操作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三、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心脏
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 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打一人体器官)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2节血液循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心脏疾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的作用和心脏的结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结构功能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因为心脏能够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在于体循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而肺循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血液在肺部和体循环之间的交换,保证了氧气的供应和废物的排出。
6.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负责将氧合血泵送到全身,是心脏中最大的室。
右心室:负责将缺氧血泵送到肺部,是心脏中最小的室。
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等,负责血液的单向流动。
2.教学难点
(1)血液循环路线的理解: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和途径的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对于肺循环和体循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举例:通过图示、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路线。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血液循环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2.3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9.2.3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能循环流动,在于有心脏和血管的结构,这节课内容再次让我明白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课堂反馈通过课后练习题1某人感冒,患肺炎,经医生诊断后在他的手背上注射青霉素。
你认为青霉素经过怎样的路径到达肺部去抵抗病菌完成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1通过这道练习题,既将本节课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同时检测了学生对于血液循环途径和意义这个重要概念掌握和应用的情况。
课堂拓展自主阅读,学习血压、脉搏阅读教材,学习血压、脉搏等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27.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一是从形象感知实事实知识入手到概括出抽象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二是通过“以画促学”建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一)从形象感知事实知识到概括抽象出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和“画心脏结构图”的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直接感知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激发学生思考血液怎样在血管和心脏之间循环流动的?帮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途径的概念。
(二)“以画促学”建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本节课主要围绕“血液在心脏与血管之间怎样循环流动”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学生互动,通过画图、比图、写图、思图四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建立“血液循环途径及意义”这个重要概念。
整个教学设计从学生学出发,通过建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
由于我过高的估计了有些学生对心脏结构的理解,所以在绘制血液循环图时多用了一些教学时间,在课堂小结,回顾知识建构框架图的时候显得时间有点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之后注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九章血液循环讲述PPT课件
Na+ - K+泵,Na+ - Ca2+泵交换机
制, Na+ Ca2+排出,摄入K+,恢复
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保持正常14 兴 奋性。)
2期平台期
(2)心肌兴奋性的特点
不应期长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15
3、心肌的兴奋性
(不应期长)
0-3期,绝对不应,钠通道失活
(1)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9
(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 : 心动周期中任一瞬间的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1/3脉压
40
2、动脉血压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新):
收缩压:≥18.6 kPa (140 mmHg )
舒张压:≥12. kPa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时,
15
10 生成
0 平衡
-8 回流
毛细血管动脉端
静脉端
生成的组织液是否全部返回血液?
55
lymph node thymus
spleen
tissue cells
aggregates of white blood cells
blood capillary
bone marrow
lymphatic vessels
37
(一)血压(blood pressure) :
将袖带式间接测量血压计 应用于临床 1896年Riva—Rocci
38
1、血压的概念:
120
(1)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 ) 80
(2)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
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章 第2节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课件
环
冠状动脉
心肌内毛细血管
静脉
右心房
冠脉循环
肺 左心房 ←-- 肺静脉←-循
环
肺泡毛细血管 ←--- 肺动脉 ←-- 右心室
O2 ↑ ↓ CO2
肺泡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思考:
1.当血液流经全身毛细 血管时产生的变化是:
毛细血管
动脉血
静脉血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 血管时产生的变化是:
静脉血毛细血管 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肺 (肺循环)
心脏
体循环
和肺循环通 过心脏取得 联系。
(体循环)
全身各处
3.血液循环的意义
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 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4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王洪同学在学校篮球比赛中右手的一个 手指受伤了,伤口红肿发炎,校医在其左臂 注射了青霉素。
思考:
这些药品能运输到他手指的伤口吗?通过 怎样的方式运输呢?
• 为什么药品可以被运输到发炎部位的组织 和细胞?
• 血液为什么会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动力是 什么?
• 体内的血管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各自执行 什么功能?
三、血液循环途径
实验:视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现象
实验:视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思考: 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流特点, 在显微镜下区分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 3.实验过程中是如何避免小鱼受伤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课件
大
慢
毛细 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 静脉之间的血管
数量大、分布 广
最薄、由 一层上皮 细胞构成
仅8- 10微米
最慢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位 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
状像桃子,有本人拳头大小。
结 构: 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左
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 心室。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左侧 右侧
上腔静脉4
肺静3脉
右心房
房室瓣6
右心室
下腔静5脉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主1动脉 肺2动脉
左心房
7动脉瓣
左心室
左心房的肌肉壁最 厚
心脏的功能: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搏动。心肌收缩推动 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
1. 图中你能观察到几种血管?你能辨认出它 们吗?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2. 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3. 从左心室出发的血液,可能流经身体各个
器官,除了_______以外,最后回到———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 从右心室出发的血液,只流经————后, 回到————,其意义是——————— —————————————。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如何选择小鱼?
选择尾鳍颜色较浅,生命活动旺盛的。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⒉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低___倍显微 镜观察尾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可根据血 流的___方__向____和__速__度____判断动脉和静 脉。如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尾鳍内 血液向小鱼头部方向流动,那么该血管是 ______动_脉______。
第9章第2节 血液循环
肺 动 脉 二氧化碳 静脉血
右 心 室
动脉血
变成
5、练习巩固:
1.左右心室有哪些区别?推测这种区别的意义? 答:左右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左心室壁心肌发达 ,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左心室壁最厚,这与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是相适应 的,它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运送到全身各部分。 2.心脏结构怎样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 倒流? 答:心脏中有瓣膜。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房室瓣与动脉瓣都只能 向一个方向开放,所以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 ,即由心房到心室、心室到动脉,不会倒流。
第 2 课 时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血液在心脏血管中循环流动 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学练优》第9 章第2节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
重点解析,破解难题
1,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观察心脏
心脏前面观
心脏后面观
2、心脏的结构
上腔静脉 动脉瓣 主动脉
学会识别:血管的分类
毛细血管
动脉
静脉
学会识别:血管的分类
2( 毛细血管
)
( 静脉 )3
1( 动脉 )
观看视频,加深认识
归纳整理,我能行
分布
动脉
多分布在身 体深处
特点和血流速度
管壁厚,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 腔大,血流速度慢,有 些管腔内有瓣膜。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 组成;管腔内径小,只能允许 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利于血液与细 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3.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心脏壁由心肌组成,能产生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心壁比右心室壁厚,能产 生较大的动力将血液泵出去。 (3)房室瓣和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质课件《血液循环》
二、选择 1、下列流着动脉血的是(B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下腔静脉 D.肾静脉 2、血液中含氧最多的血管(D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3、体循环中,组织细胞与周围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血液 成分的变化情况(B) A.氧和养料都多了 B.氧和养料都少了 C.仅氧多了 D.仅氧少了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 第二节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温馨提示:课件中所有视频、 动画、声音请在幻灯片下观看, 如不能观看,请更换设备或电 脑观看。
学习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的的变化及意义。
学习重点
血液循环的两大途径。
学习难点
血液循环的两大途径。
从血管示意图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不同?
肺泡
上下腔 静脉
肺静脉
CO2 肺部的毛
细血管网
O2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O2、营养物质 全身毛细血 管网
CO2、废物
肺动脉
主动脉
血液的两条循环路线是同时进行的, 交汇点在心脏
思考
1、两个循环之间有何联系?是否截然分开? 2、你发现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有变化吗
?有什么变化? 3、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里流得都是静脉血
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各级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各级静脉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血液循环过程的变化
观察两个试管中血液颜色有什么不同
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颜色暗红 的静脉血。 在肺循环中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 鲜红的动脉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
⒉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低___倍显微 镜观察尾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可根据血 流的___方__向____和__速__度____判断动脉和静 脉。如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尾鳍内 血液向小鱼头部方向流动,那么该血管是 ______动_脉______。
(解析:视野中看到的血流方向和实际血流 方向相反,小鱼心脏在头部附近,所以血流 方向是流出心脏,所以是动脉。) 3. 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__单_行___排列并流动。
【思考与讨论】
⒈ 心壁主要是由___________组织构成的,由 此可以推断它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 从心脏壁厚度看,心房壁_________,心室 壁__________;左心室比右心室壁 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腔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各级淋巴管
五、 血压与脉搏
同学们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或运 动后身体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哪些是可以被测量的?
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变化进行测量 呢?
这是在做什么?
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时候,对管壁 产生的侧压力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达 到的最高值。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1 .心脏的位置
心脏的功能
心脏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一)位置: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 之间,形状象桃子,拳头大小。
室 间 沟
前面观
房室沟 心尖
后面观
1.心脏的四个腔室是否一样? 2.心脏的腔室之间是如何连通的?
(二)形态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第2节《血液循环》(第1课时)ppt课件
10
三种血管的比较表
血管 名称
概念
分布
管壁 管腔 血流 特点 大小 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 血管
将血液从心脏 绝大多数分 输送到身体各 布在身体较
部分的血管 深的部位
将血液从身体 有的与动脉 各部分输送到 伴行、有的
心脏的血管 分布较浅
连通最小动脉 和静脉之间的
血管
数量多、分 布广
厚
薄
最薄、 由一层 上皮细 胞构成
7
2.静 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 管壁薄 弹性小 管腔大 管内血流速度慢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
8
3.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管径小, 几乎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 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 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 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2
6.注水试验
注水位置 流出位置
上下腔 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主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动脉
判断结果
动脉瓣阻 动脉瓣阻止血液倒 止血液倒流流23
7. 心动 周期
定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 期。
过程:两个心房收缩时,两个心室舒张;接 着两个心室收缩,两个心房舒张,然后,心 房和心室同时舒张。
15
心脏的内部结构
上腔静1脉
右 肺静脉3 侧
右心房C
房室乙瓣 右心室D
下腔静2脉
主动脉4 肺动脉5
左 肺静脉 侧 左心房A
动甲脉瓣
左B 心室
左心房的肌 肉壁最厚
16
17
3.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血液循环 的动力器官。
第9章 第2节 血液循环(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快
慢
最慢
绝大多数分布在身 体较深的部位Βιβλιοθήκη 有的与动脉伴行、 有的分布较浅
数量多、分布 广
血液流动方向: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学以致用:
1. 打吊瓶时针刺的是什么血管? 手臂上的青筋——静脉
①管壁薄,易穿刺 ②分布较浅,易识别。 ③血流慢,避免针刺不当出血较多。
2. 如果不慎,造成血管破裂出血,怎样 止血包扎?
③
①
毛细血管出血
②
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
第2节 血液循环(一)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身 体各部分血管之间
的循环流动。
心脏 血 液 循 环 系 统
血管
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 将血液从身体各
到身体各部分的血 部分输送到心脏
管
的血管
血液与组织细 胞之间进行物 质交换
厚
薄
极薄,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
大
小
最小
小
大
最小,只允许红
细胞单行通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9.2血液循环 教案设计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途径。
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
明确课题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心脏挂图及模具展示
1.通过展示挂图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具体位置,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血液方面的知识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而血液循环又是一些挂图仪器,引导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和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意义。
4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5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难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
二.血液循环途径
①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启发诱导为前提,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组建出新知识,使新知识的引入自然、顺利。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设问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课件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心脏本身不断地跳动,也需要氧气和 养料,它的血液来自于哪里?如果心脑供血 不足,会导致哪些问题?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组织细胞 养料、O2 ↑↓ 废物、CO2 左心室 → 主动脉 → 动脉 → 毛细血管 → 静脉 → 上、下腔静脉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如何选择小鱼?
选择尾鳍颜色较浅,生命活动旺盛的。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⒉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低___倍显微 镜观察尾鳍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可根据血 流的___方__向____和__速__度____判断动脉和静 脉。如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尾鳍内 血液向小鱼头部方向流动,那么该血管是 ______动_脉______。
2( 毛细血管) 1( 动脉 )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拓展:人体的淋巴循环
心脏-→毛细血管-→组织间隙-→毛细淋巴管
上腔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
右锁骨下静脉
右淋巴导管
各级淋巴管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8、当动脉瓣处于开放,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时,脏的
状态是( ) D
A、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B、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左侧 右侧
上腔静脉4
肺静3脉
右心房
房室瓣6
右心室
下腔静5脉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主1动脉 肺2动脉
左心房
7动脉瓣
左心室
左心房的肌肉壁最 厚
心脏的功能: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搏动。心肌收缩推动 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第二节 血液循环教案4 北师大版
《血液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两条循环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2、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即循环的意义。
3、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学习运用原有知识自主地获取新知识。
情感目标:1、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民主生活的体验。
2、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组织教学。
血液循环是一个动态过程,将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仅便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在抽象与形象、静止与动态之间建立思维通道,发展认知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条件,在有多媒体设备的班级选用电脑课件,其他班级选用动态投影。
教学过程一、预习提问:1、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及时纠正错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
提问:3、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回答:从静脉到心房再到心室再到动脉)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录像来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二、指导学生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能观察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沿写流方向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逐渐汇合的血管是静脉。
三、演示录像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并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指导观察:(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并反馈观察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循环
©2009 吴中华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闭合的管道系统内 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不停的流动。 血液循环功能: 1. 物资运输 2. 激素和其他体液因子运输 3.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4. 参与机体免疫调节
©2009 吴中华
第 六 章
第一节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血管生理
∵
K+ ↑ Ca2+↓ ©2009 吴中华
NE — cAMP↑— L- Ca2+ 通道激活
正性变时作用 — 心率增快
∵If ↑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 — 传导加快
∵Ca2+ ↑ — 0期上升↑ 、幅度↑
正性变力作用 — 收缩增强
∵Ca2+↑— 2期Ca2+ 内流↑ 肌浆网释放、摄取 Ca2+↑ Na+ -Ca2+ 交换↑ ATP↑ 传导加快,收缩同步
2 期复极(缓慢复极期) 曲线形态 膜内电位停滞于0mV左右,记录图形比较平坦, 又称为平台期,持续约100~150ms。 形成机制
内向电流:Ca2+内流为主和微弱的Na+内流
外向电流:K+通透性先显著下降,然后极其 缓慢的增加. Ca2+通道特征 慢Ca2+通道:激活、失活、复活慢,选择性差;
电位依从性:TP-40mV 阻断剂:verapamil、异搏定、Mn2+
5. 神经递质对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ACh - 激活G蛋白 - K+ 外流↑- 超极化 cAMP↓-Ca2+ ↓ 负性变时作用 — 心率减慢 ∵ K+↑,4期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速度↓
负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减慢 ∵ Ca2+↓ — 0期去极↓,幅度↓
负性变力作用— 收缩减弱
— 平台期缩短— Ca2+↓
©2009 吴中华
心肌兴奋过程与心电图各波成因关系
©2009 吴中华
心肌兴奋过程与心电图各波成因关系
©2009 吴中华
典型的心电图有 P、 Q、 R、 S、 T五个波组成。
©2009 吴中华
表 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名 称 P波 时间(S) 0.06~0.11 0.06~0.11 0.05~0.25 幅度(mV) 0.05~0.25 0.5~2.0 0.1~1.5 意 义
©2009 吴中华
3 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 曲线形态 复极速度加快,膜内电位由0mV左右较快地下降到 -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占时约100~150ms。 形成机制 Ca2+通道完全失活; K+外流逐渐递增,再生性K+外流。 4 期复极化(静息期或舒张期) 钠-钾泵 (Na+-K+ Pump) 钠-钙交换 (Na+-Ca2+ Exchange) 钙泵 (Ca2+ Pump) ©2009 吴中华
室肌 1m/s,房室交界结区仅为 0.02~0.2m/s。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兴奋通过房
室交界时延搁一段时间(约为0.1s),称~。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保证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
开始收缩,利于心房、心室各自完成它们的功能。
☆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①心肌细胞的结构 ②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③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 ©2009 吴中华
心肌的电活动形成机制小结
©2009 吴中华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自律性:心脏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1)心脏的自律细胞和自律组织 自律细胞和组织的自动兴奋频率高低情况
☆窦房结100次/分
>房室交界50次/分 >普肯野纤维25次/分 窦性节律或窦性心率→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 异位节律→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① 抢先占领 ② 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 ©2009 吴中华
② 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突出特点
☆ 4 期自动去极化,是产生自律性的基础。 ☆ 最大舒张电位后→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 起搏电流:自动去极化中出现的一种内向电流。
©2009 吴中华
③ 浦肯野细胞自动去极化机制
A 在3期末外向K+电流逐渐衰减; B 在膜电位 4 期可记录到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 的内向电流(If)。 C If 通道特点: 在动作电位3期复极电位达-60mV左右开始被激活开放, 至-100mV左右就充分激活。 内向电流表现出时间依从性;这种内向电流在膜除极 达-50mV左右因通道失活而中止。 其主要离子成分为Na+,但也有K+参与。
75
150
0.8
0.4
2.心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②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
©2009 吴中华
(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2009 吴中华
IK :逐渐关闭 ICa: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激活.参与自动 去极化后期的形成。 If : If不能充分激活,在P细胞4期自动去极 化中作用不大。
©2009 吴中华
2.心肌的传导性
☆兴奋的传导途径:由特殊传导组织→心房、心室肌 ☆传导的结构基础:闰盘→缝隙连接→机能合胞体 ☆传导速度:普肯耶纤维 4m/s,心房肌 0.4m/s,心
©2009 吴中华
1 期复极(快速复极初期)
曲线形态 膜电位+30mV迅速↓0 mV,占时约10ms; 0 期与 l 期在记录图形上表现为尖锋状(锋电位)。 形成机制 快Na+通道已失活; 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Ito); Ito可被四乙基胺和4-氨基吡啶等 K+通道阻滞剂所阻断。 ©2009 吴中华
©2009 吴中华
有效不应期特点 特别长 ( 平均 250ms),
从心肌开始收缩期
至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
不发生强直收缩。
©2009 吴中华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2009 吴中华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2009 吴中华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 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 刺激,产生的收缩在 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2009 吴中华
④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特 点: A 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
B 0期去极化幅度低(仅70mV),速度慢(约 10v/s),时程长(7ms左右),0期只去极 化到0mV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 C 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 D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约0.1 v/s),明 显快于浦肯野细胞(0.02V/s) ©2009 吴中华
两心房兴奋
Q波
R波 S波 T波 P-R间期0.12~0.20
室中隔兴奋
心尖+侧壁肌兴奋 心室后基底部兴奋 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兴奋:
<0.4
心室肌的AP处于平台期
心室去极化+复极化的时间
©2009 吴中华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1. 心动周期 心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 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
1.心房的收缩与舒张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右房↑4-6mmHg) (左房↑6-7mmHg)
↓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25%)
↓
心房舒张(75%由V经心
房流入心室) ©2009 吴中华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 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
生物电活动的形成机制 RP 因窦房结P细胞缺乏Ik1通道,膜对K+的通透性相 对较低,PNa相对高,故最大复极电位小 0期去极 Ca2+通道激活,Ca2+内流。由于Ca2+通道 激活、失活缓慢,故0期去极化缓慢, AP 持续时间长
3期复极 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 应减少,及IK通道的开放,K+外 流增加。 4 期自动去极化
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 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 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称为代偿性间歇。
©2009 吴中华
4.收缩性 心肌中的肌浆网 终池很不发达,容 积较小,钙的储存 量比骨骼肌中的少, 因此细胞外液中钙 的浓度对心肌收缩 力影响较大。 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心肌一 旦收缩,其收缩强 度就近于相等,称 为心肌收缩的“全 或无”定律。 ©2009 吴中华
3. 心肌的兴奋性
©2009 吴中华
(1)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 绝对不应期: ↓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 -80mV 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 超 常 期 ↓ 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第 一 节
心 脏 生 理
一、心肌的电活动 二、心动周期 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009 吴中华
一、心肌的电活动
根据:心肌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和功能分类。 普通细胞 心肌 细胞 特殊分化了 的心肌细胞
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丰富的 肌纤维,具有收缩功能,称为 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
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其 中主要包括 P细胞和普肯野细 胞(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 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 力又称为自律细胞。 ©2009 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