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琵琶行》

合集下载

琵琶行(公开课)

琵琶行(公开课)
精品课件
白居易书《楞严经》
白居易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所以在京做官期间,他的诗大多是“为民请 命”,利用诗歌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贪污腐化以及现 实社会的黑暗,这种风格的诗叫做讽喻诗。最有名的 如《卖炭翁》。
自从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恼怒他的诗, 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写了大量的“闲适 诗”、“感伤诗”。《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 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他 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感因故 。正
情,事 交文
基 调
并 为
概 况


前 面
。全
间,
诗。

定 下
说 明
、地点
者 有
凄了 写


作 的
人物、
段 小
精品课件
总体思路
由三个问题组成: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
精品课件
1、 谁解琵琶声?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 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 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 轨迹呢?
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 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他是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 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 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 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 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 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 首影响尤大。
精品课件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 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 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

至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

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

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3、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⑶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教师方面:1、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2、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

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㈡研读课文1、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

2、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

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1.2 解读课文“琵琶行”,探讨的意义和作用。

1.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弹琵琶”、“唱歌”、“行走”、“停留”等,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们逐句解析课文,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2.2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3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琵琶女、歌女、行人等)。

3.2 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对话。

3.3 各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观众,进行评价和互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琵琶行》为背景,创作一篇小故事。

4.3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课堂总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琵琶行》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琵琶行》中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6.2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第七章:文化探究7.1 教师介绍《琵琶行》所处的唐代文化背景,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等。

7.2 学生研究《琵琶行》中的文化元素,如诗句中的音乐术语、唐风唐韵等。

7.3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对《琵琶行》文化内涵的发现和理解。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教师提供其他描写音乐或艺术的文学作品,如《高山流水》、《滕王阁序》等。

8.2 学生比较《琵琶行》与其他作品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第九章:实践活动9.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如聆听琵琶曲、观看舞蹈表演等。

9.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美感,加深对《琵琶行》的理解。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琵琶行》;(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2)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3)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阐述《琵琶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3)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2)强调熟读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3)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琵琶行》,写一篇简要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2. 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歌艺术风格。

3. 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特点。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琵琶行》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课文解析:分析《琵琶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3. 音乐欣赏:欣赏古典琵琶曲《琵琶行》,了解其音乐特点及与诗歌的联系。

4.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居易及《琵琶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琵琶行》,注意指导朗读节奏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音乐欣赏:播放古典琵琶曲《琵琶行》,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琵琶行》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促进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检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课堂讨论发言,评估学生的思考深度。

3.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朗读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2. 琵琶曲音频:用于音乐欣赏环节。

3. 相关资料:用于课后作业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琵琶行》的内涵,提高理解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使之情感到位。

2. 课堂讨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3. 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九、课后作业:1. 背诵《琵琶行》。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下节课分享。

琵琶行优秀课件(公开课)ppt课件(精)

琵琶行优秀课件(公开课)ppt课件(精)

绘画美
情感共鸣
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琵琶、人物、环 境等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 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通过多元艺术的融合,使读者在欣赏 课件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 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音乐美
将琵琶声与诗歌韵律相结合,使读者 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 的韵律之美。
04
知识拓展与文化传承
唐代音乐文化及其影响
01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政府重视音乐文化的
发展,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如太常寺、教坊等,推动了音乐的繁荣

02
唐代音乐的特点
唐代音乐以歌舞大曲为代表,具有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旋律优美、节
奏鲜明等特点。同时,唐代音乐还吸收了外来音乐的元素,如西域音乐
唐代诗歌中的音乐元素
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对音乐的描绘和赞美。诗人们通过生动的笔触,将音 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唐代诗歌与音乐的交融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诗歌与音乐的交融不仅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和音 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后世的诗人和音乐家常常从唐代的诗歌和音乐中汲取灵 感和营养,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琵琶行优秀课件(公 开课)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与文化传承 • 学生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琵琶行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唐代诗人白居易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代表作品及文学成就。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课件-2024鲜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课件-2024鲜版
学习建议
教师给出学习建议,如鼓励学生多 读多背、关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 达、拓展阅读相关作品等。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解读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深入剖析经典语句的意象、情 感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10
03 琵琶演奏技巧探 讨
2024/3/27
11
琵琶基本演奏技法介绍
弹挑
右手食指向外弹弦,大 拇指向内挑弦,是琵琶
最基本的演奏技法。
2024/3/27
轮指
扫拂
五个手指按照一定顺序 轮流弹弦,产生连续、 均匀、颗粒清晰的声音。
24
学生表演或分享环节(可选)
01
学生表演: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可以是朗诵《琵琶行》 片段、演唱相关歌曲或表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剧等。
0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琵琶行》过程中的心 得体会、感悟或相关趣闻轶事。
03
表演与分享举例
2024/3/27
04
学生朗诵《琵琶行》中的精彩段落,展现诗歌的韵律美。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琵琶演奏技巧探讨 • 历史文化背景拓展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探讨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2024/3/27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3/27
3
《琵琶行》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琵琶行》
介绍作者及背景、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学生讨论与分享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示范、互动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特别是长篇叙事诗。

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单介绍《琵琶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画像和生平简介。

教师朗读《琵琶行》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韵律、节奏和章节结构。

探讨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结构特点,分享小组分析结果。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琵琶行》中表现的主题,如人生无常、命运的无情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探讨诗歌中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欣赏和感悟。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布置作业,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期望。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内涵探究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2 教学内容探讨《琵琶行》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音乐、风俗、社会背景等。

6.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琵琶行》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播放《琵琶行》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 分享《琵琶行》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琵琶行》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

2. 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琵琶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3. 进行诗词朗诵和表演,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诗词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元素,如音阶、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与诗词的和谐统一。

教学活动:1. 播放不同版本的《琵琶行》音乐,让学生比较和分析其差异。

2.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场景。

3. 进行音乐演奏和合唱,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2. 帮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琵琶行》为灵感。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分配创作任务,让学生编写以《琵琶行》为主题的诗词。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引导语:《琵琶行》中的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重难点】: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媒体平台】: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

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

那弦音究竟触动怎样的情怀,而使有泪不轻弹的司马青衫湿呢?今天,我们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板书课题:《琵琶行》)二初步感知。

听录音,思考: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惨。

(离别的愁惨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通过刚才听录音,可知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板书:琵琶女诗人。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是什么让这两位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同是”如何理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屏幕上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结成小组讨论)投影:6岁学作诗。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鉴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3. 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琵琶行》2.2 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对比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5 诗歌创作1. 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

2. 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1. 完成《琵琶行》的鉴赏文章。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诗歌创作。

4.3 综合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 学生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2. 相关诗词鉴赏书籍。

5.2 多媒体资源1. 与《琵琶行》相关的影像资料。

2. 音乐素材,如琵琶曲。

5.3 网络资源1. 相关诗词网站。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音乐艺术以及诗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歌韵味,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歌中所展现的唐代社会风貌及音乐艺术。

3. 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词汇的解释。

2. 对诗歌中所涉及的唐代音乐艺术的理解。

3. 诗歌的深入赏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比较教学法:将《琵琶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居易及《琵琶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5.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琵琶行》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2. 详细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情感变化,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3.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理解。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感慨。

1.2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琵琶行》的诗意、结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知识2.1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2.2 《琵琶行》创作背景据传,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职期间,曾听闻一位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却因命运多舛而流泪。

诗人感慨万千,遂创作出《琵琶行》这首长诗。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结构《琵琶行》全诗共分为三十二句,分为四段。

诗歌以琵琶女弹奏技艺和悲惨经历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3.2 诗歌内容(1)首段:描述琵琶女技艺高超,吸引听众。

(2)次段:揭示琵琶女的身世之谜,引发诗人同情。

(3)三段:描绘琵琶女在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4)末段: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琵琶女的怜悯。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韵律特点《琵琶行》采用七言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强烈,富有音乐美。

4.2 修辞手法(1)比兴: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对比:如琵琶女前后命运的对比。

(3)象征:如琵琶象征琵琶女命运的起伏。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熟悉《琵琶行》的原文,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

(2)解析诗歌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琵琶行》2023“我为良师”公开课课件PPT

《琵琶行》2023“我为良师”公开课课件PPT

同学们再见!
秋江夜送客
明线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移船邀相见
更坐弹一曲 明线: 暗线:
翻作《琵琶行》
1.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2.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量,名词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事
,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是 歌行体。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二段: ◆邀请琵琶女;
曲,名词
4.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5.轻: 轻拢慢捻 商人重利轻别离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轻轻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哭泣,动词 眼泪,名词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8.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悄悄地 隐藏的
暂时 忽然
因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 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 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 处之际,几个盘旋 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 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 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 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 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2
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 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 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 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 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 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 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 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 不敢少动。
琵琶女演奏(第二次)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四:神态动作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一:比喻通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拟声词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叙议结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中带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 琶 曲 调 特 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繁密 ——轻幽 ——清脆 ——宛转 ——阻塞 ——停滞 ——激烈 ——尖锐 ——刚劲
乐 者 本 于 声 , 声 者 发 于 情
拓展阅读1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拓展阅读2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 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 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 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 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 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 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 轰然雷动。
拓展练笔 听《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运用相关手法尝试描写。
提示: 比喻(通感)夸张、神话想象 叠音词、拟声词 以动作写声音 叙议结合
侧面烘托


见 !
2015年3月19日
一奏

二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三奏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
Hale Waihona Puke 略“ 摹 写 声 音 之 至 文 ”
声音描写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叠音词,拟声词; 拟人 比喻 夸张; 侧面烘托(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 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 比喻(通感,以形写声)
高中语文必修3 人教版:2007年3月第2版
琵琶行
并 序
白居易


1、诗人谪居浔阳,为何不自己请来丝竹音乐来 让自己欢乐? 2、诗人为何是在与琵琶女交谈后“始觉有迁谪 意”? 3、琵琶曲的音乐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 4、琵琶曲调有怎样的特点?
人物形象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江头送客 闻琵琶 江上聆听 琵琶曲 江上感言 再促弦
拓展阅读2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 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 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 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 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 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