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入门知识古诗常识讲义201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技巧模式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技巧模式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示例1、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什么形象①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形象的特征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意义③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什么形象①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形象的特征②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形象的意义③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3、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越女词其三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步骤1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2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3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步骤一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绕”字,有的书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3分第八种模式:炼句型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第十三种模式情景鉴赏题型:1.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关系术语: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3.情景鉴赏题示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4.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为: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附录: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学案55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品词析情,整体感悟复习任务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语言风格及其赏析方法。

考情微观知识图要均见学案54前备知识——语言风格及语言特征和诗人风格一、辨析两组概念1.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

2.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它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

诗人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早年诗词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

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

如苏轼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

同样,李清照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

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作者的创作风格。

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

二、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风格类型类型解说代表人物豪迈雄奇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

苏轼、王昌龄沉郁顿挫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悲壮慷慨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辛弃疾、陆游朴素自然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

陶渊明、白居易婉约细腻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柳永活动一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一)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

(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A.沉郁顿挫B.悲壮慷慨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E.平淡质朴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H.雄奇豪放I.明快简洁答案①C②E③F④D⑤G⑥I⑦B⑧H⑨A(二)整体判断语言风格(2019·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因言得意,得意赏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一、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

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题】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学习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

定标自学【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主旨内容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

1.常见提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主旨是什么?”5.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某个典故发问。

2.答题模板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二、评价观点态度型所谓观点“态度”,是指对事物、人物、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观点态度及对人生感悟的倾吐。

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做出评价。

该考点单独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情感等综合考查。

1.常见的命题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答题模板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步骤二: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① [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①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含答案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真题演练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3、(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解析根据“凤凰”“醴泉”“山冈”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课堂反馈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4、(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课后测评1、(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解析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初夏风景图?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描绘出“雉子”“凫雏”怎样的生活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杨花撒落小径,好像铺上了白毡;片片荷叶缀满小溪,好像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这幅初夏郊野的杨花飘飞、荷满小溪的图画,由小径、杨花、白毡、小溪、荷叶等景物构成.(2)第三句描绘了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不易为人所见的情景;第四句描绘了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景.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写景转而写动物,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PPT(见附件)第二课时语言赏析题●真题演练1、(2008·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诗中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远行李璟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注二毛:指头发斑白.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解析答题要点为:画面描述,点出手法,表达效果,“手法”答成“意象叠加”亦可.●课堂反馈1、(2013·湖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关键词赏析)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解析“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2、(2007·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眼赏析)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3、(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清瘦”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诗人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后测评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古人写诗常用“自”“空”二字.你认为诗中加点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描绘出了经泉州军洗劫后,村庄一切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荒凉萧条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寄身离乱、感时伤怀的情感(或“对泉州军的愤懑,对百姓不幸遭遇的同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PPT(见附件)第三课时表达技巧鉴赏题●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与友相约,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4、(2013·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春蚕食叶响回廊”是想象他在静静的考场上“沙沙”地写字,如“春蚕食叶”,是虚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解析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虚写.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6、(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解析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着,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2、(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或: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根据诗的特点和题目要求逐步缩小答题范围.这是一首描写田园安乐生活的诗歌,选取其中写景的诗句来分析,我们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表现的主旨是明色调的,写景是为了突出这个主旨;诗句对仗工整,尤其是色彩的对照鲜明,可以考虑映衬、渲染之类的手法;节奏独特,记忆深刻的话,我们很快就能联想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诗句的写景方法.●课后测评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了了:了然,清楚.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歌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①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②,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③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变法失败罢相后归隐金陵时期.②款段:本指马行迟缓的样子.③褰:撩起.(1)请分别简要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词中作者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写春游山中,下片写昼寝山寺.(2)①夸张.以“千岩万壑”极写春色无边,表现享受春光的喜悦.②比喻.将松涛声比成急促悲鸣的管乐之声,形象生动,暗示作者所处的环境.③对比.以“千岩万壑春风暖”与“一弄松声悲急管”的对比,暗示了身处顺境与逆境时的不同心情.④虚实结合.“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虚写梦境,“西看窗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写出眼前的无奈.(3)山花烂漫,春风和煦,作者心闲意静,不禁沉醉其中;但是美好的春色也不能完全让他忘怀现实,只得昼寝僧床,排遣苦闷;然而好梦不长,作者迅即回到了现实,失意之。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微专题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2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微专题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2
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 知同 ” 也好, “ 辨异 ” 也好,重点都要落
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
鉴赏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
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 晓 行 巴 峡 》 : 所 用 的 “ 晴 江 ”“ 浣 女 ”“ 朝 日 ”“ 鸡 鸣 ”“ 水国 ”“ 万井 ” 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 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 “ 猿鸣 ”“ 玉露 ”“ 枫树 ” 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 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答案
点拨关键
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 ( 是求同还是求异 ) 、角度 ( 是从哪 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 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 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方法中的借代 与借喻。
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喜悦之情,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
暖和希望。
答案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 简要分析。
答案
来诗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
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于诗写诗人视 “ 寒甚 ” 为 “ 轻寒”,
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讲义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第1题。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2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杜甫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①。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②。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①鳣:即鳣鲔(zhān wěi),一种鲤鱼。

发发:读“bō bō”。

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见《毛诗》。

②杜酒:即杜康酒。

张梨:“张公大谷之梨”,见晋潘岳《闲居赋》。

2.后人评鉴此诗时,认为最后一句“归醉每无愁”应改为“归醉每应愁”。

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第3题。

江边晚望刘秉忠①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②指画③中。

【注】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应写于长江边。

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

③画:通“划”,筹划。

3.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4题。

望江南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注】玉花:喻雪花。

4.“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5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曾赞他有文才武略。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 3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六章 古诗鉴赏 3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2.(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读懂文本·(约5分钟)
(1)读标题,探内容: 标题点明了写作的中心内容和情感触发点 (“阅进士就试”)。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 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 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 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 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作者面对此景象不
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
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
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
和使命感。
鉴赏
真题训练·(约6分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
(2)读正文,明主旨 该诗使用了“群英”“ 战士 ”“ 贤 ”“ 公卿 ”等表情感态度词语
流露出 惜才爱才 的真挚感情;在尾联中,表达了 要为国选出英才 的
任感和使命感。
鉴赏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
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考生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41张)

返回
一、错误选项的4大设误点
[典题尝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 杜 雪① 甫
返回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
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 解送回长安。 ②书空: 《世说新语· 黜免》 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 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 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第2讲
古诗歌阅读选择题
一、错误选项的4大设误点
二、快准解题“2步骤”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以选择题(5 选 2)考查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属于旧题新考 (多年以前的高考就采用了这种题型),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 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 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 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 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 便可顺利作答。
返回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造成的悲惨景象,用“独” 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 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 到炉火燃烧的情形,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 的实景。 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 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 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 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

核心突破三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妙在何处?“法〞“情〞合一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一、修辞方法鉴赏修辞方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方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

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X、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1.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回答时不必分清是哪类比喻,但在判断时要用心辨别。

明喻很好判断,暗喻、借喻这两种需要结合语意判断。

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古诗主要使用前者。

(1)拟人。

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赏析时,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句式。

(2)拟物。

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写,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

3.借代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

借代的主要方式有:(1)部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

(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旗〞代指军队)。

(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

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

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汉——唐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天狼——入侵的异族楼兰——边疆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鸟、兔——时光4.夸X夸X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X。

第二板块 小说阅读第一讲 解析思想内容理解、艺术特色鉴赏选择题(原卷版)

第二板块  小说阅读第一讲  解析思想内容理解、艺术特色鉴赏选择题(原卷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一讲解析思想内容理解、艺术特色鉴赏选择题【知识精讲】新高考小说阅读,两道选择题分别考查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拓宽了考查面,增加了考查量,我们因而有必要对“思想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鉴赏”这两类选择题分别进行解读分析。

[考向1] 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选择题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相互作用。

对所有“微观”的理解和领悟,构成了“宏观”理解和领悟的基础;反过来,对“宏观”的理解和领悟又印证着“微观”的理解和领悟。

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选择题,多数情况下是“微观”视角,是对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细节、一个情节所表达意思的理解和领悟;少数情况下是“宏观”视角,是对小说整体意蕴的理解和领悟。

1.方法综合比较辨析,注意选项误区——把选项的分析鉴赏与自己的解读进行综合比较辨析,选出表述最恰当的选项。

综合比较辨析时,重在两看:一看选项的表述是否有文本依据,二看选项的表述和自己的解读是否对应。

不恰当项的设题误区:①主旨理解不恰当处,或过于狭隘,或过于拔高;②人物形象分析有误处,或贬损,或夸大,或拔高;③内容理解不符合文本处,曲解文意,张冠李戴,表述不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结论想当然等。

2.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前提条件是读懂全文。

通读小说,要从标题入手,抓住小说的基本要素,准确捕捉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小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等关键信息。

第二步:审读选项,找到区间。

根据选项表述的内容,回归文本,锁定选项表述的内容对应的文本范围,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全文,准确解读这些情节片段的思想内容。

第三步:比对信息,筛选答案。

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将选项的表述与文本逐字逐句一一比对,甄别正误,发现表述错误之处,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考向2] 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选择题小说的艺术特色,一定与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联系在一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1.(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读标题,探内容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交代了诗的中心事件(“溪行逢雨”)和写作对象(“与柳中庸”)。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点明了“吟”的写作对象(“三峡”)。

(2)读正文,明主旨第一首:该诗的“情语”是“那堪”一词,表达了思念友人的伤心之情。

第二首:该诗的“情语”是“愁”一词,表达了愁并非因客观事物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的道理。

(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的暗示是:用典,景哀。

李诗鉴赏李端这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前两句“日落”“山昏”“雨繁”,烘托出昏暗、凄冷的意境。

后两句写“共听一声猿”,其实听猿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作者却将猿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

这种写法使情思显得稍为复杂。

徐诗鉴赏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

本诗的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得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自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

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入门知识古诗常识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

具体说来,有四种:①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

②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

它要求第一联对仗。

③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

④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则要求后一联对仗。

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方法:①看句数。

古体诗句数不限,近体诗每首句数有限定,绝句都是四句,律诗通常是八句。

②看字数。

古体诗不拘字数,有五言、七言,也有杂言。

杂言往往以七言为主,夹杂着三言、五言,也有夹杂四言、六言以至十言不等的。

近体诗都为五言或七言。

③看押韵。

古体诗用韵较宽,不受韵书限制,押韵可平可仄,也可换韵;近体诗用韵严格,只用平声韵,不可用仄声韵,更不可换韵。

④看平仄。

古体诗不拘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并一定要符合平仄格式的要求——七绝、七律句中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论,二、四、六字的平仄须分明;五绝、五律句中一、三字平仄不论,二、四字平仄要分明。

2.词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

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称“倚声”。

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

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

词有“令”“引”“近”“慢”等。

“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

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调”“长调”:(1)小令,限58字以内;(2)中调,指59字至90字;(3)长调,指91字以上者。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1)字数一定。

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

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

(2)讲究平仄。

(3)句式参差不齐。

少的为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

(4)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

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两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3.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它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是按节拍来歌唱的。

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

小令因其体制短小而得名,又叫“叶儿”,通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

如[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

”它跟词中的小令近似,但含义不同。

词中的小令是对中长调而言的,指的是篇幅较为短小、曲调比较活泼的词;而曲中的小令则是对成套的曲子而言的,只要是单独的一支曲子,不论长短都叫小令。

套曲,又称“套数”“散套”。

它是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

它有头有尾,头一般是一支曲(称为“引曲”),中间部分可以从一支到数十支(称为“正曲”),结尾一般要用“尾声”或“煞调”结束。

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由八支曲子组成。

小令形式短小,常用于写景、抒情;套曲更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曲,是和乐的诗,每首曲都有一定的乐谱,即“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所以一般都在小令或套曲的前面写上宫调名、曲牌名,并根据内容写出题目,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

对下列句子按不同角度分类。

(只填序号)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⑩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古体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体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⑤(2)③⑥⑨(3)④⑦⑧(4)⑩二、诗史常识1.先秦诗歌——《诗经》《楚辞》(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最早、最为重要的源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句式上以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较为普遍,韵律和谐。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它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奠基人和代表诗人是屈原。

句式多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2.两汉诗歌——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1)乐府诗(内容见前面“一、体裁常识”部分)的代表作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2)《古诗十九首》因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而得名,主要是文人写的五言律诗。

3.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建安文学和山水田园诗(1)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它始于建安(东汉末汉献帝的年号)前几年至魏明帝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

代表作家主要有“建安三杰”(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孔融、应玚),其诗作多情怀慷慨、纵横,语言清新刚健,史称“建安风骨”。

(2)东晋、刘宋时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是陶渊明、谢灵运。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

(3)南北朝时期民歌有新发展。

代表作有《木兰辞》和《西洲曲》等。

4.唐诗宋词——巅峰时期(1)唐诗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及陈子昂,逐渐形成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盛唐诗是诗峰的顶点。

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最杰出的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诗仙)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诗体以七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为主。

杜甫(诗圣)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七律写得最好。

盛唐诗还有两大流派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以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是以高適、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中唐诗人力求新变,诗风走向多元。

韩愈、孟郊诗风奇崛雄豪,元稹、白居易走向平易,刘禹锡诗寓意深远,李贺诗诗境诡谲。

晚唐诗坛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

他们感慨盛世不再,诗中充满迟暮黄昏的情调,预示诗国余晖。

(2)宋词词起源于唐。

晚唐五代,文人词有了长足发展,产生了以温庭筠、韦庄等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南唐时期有冯延巳、李璟、李煜等代表词家。

北宋前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人承五代余绪,至柳永、苏轼登上词坛,宋词始盛。

柳永大力发展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词的音律束缚,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后有周邦彦妙解声律,李清照词情景交融。

尤其是辛弃疾以文为词,词风豪放。

5.元明清时期——继续发展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小令。

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即单支曲子。

前期以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为代表,后期以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为代表。

明初高启诗才最高,风格豪迈。

以后虽有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但成就不大。

清词素有“中兴”之誉。

纳兰性德尤以清新自然的小令著称。

请把下列句子按时代先后排列起来。

(只填序号)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⑦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⑩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⑨⑩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