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记述了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27年(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它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生动地描写了奴隶社会处于崩溃时期的历史进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部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献。
1《左传》简介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 (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鲁哀公二王七年)。
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
有价值的文献,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
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A.《左传》B.《论语》C.《国语》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A.《左传》
B.《论语》
C.《国语》
D.《战国策》
答案:A
《左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第一节《左传》的传授过程
前一章讲到《春秋》一书。因为《春秋》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解说的“传”。根据《汉书·艺文志》,解说的《春秋》“传”有五家:
(一)《左氏传》三十卷
(二)《公羊传》十一卷
(三)《谷梁传》十一卷
(四)《邹氏传》十一卷
(五)《夹氏传》十一卷
但《汉书·艺文志》又说:“邹氏无师”,就是没有人为它传授下来。又说:“夹氏未有书”,连成文的课本都没有。因此,现在所存的只有《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种。
《左氏传》简称《左传》。古代《春秋》和“三传”(即左、公、谷)本“各自单行”,就是《春秋》是一种书,《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各自单独成书。《左传》不附《春秋》“经”文是肯定的。到后来,《春秋》经文按年分别写在《左氏传》文每年之前,成了目前这种本字。
《左氏传》成于战国时,本是用战国时文字写的。到汉朝,通行当时的隶书。《公羊传》和《谷梁传》写于汉代,当然是用汉隶写的。所以便把《左氏传》叫“古文”(“文”就是“字”),《公羊》和《谷梁》叫“今文”。《公羊传》和《谷梁传》两者“立于学官”,就是在国立大学开设专门课程,请专家讲授;《左氏传》却只在民间传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唐朝时期的《史通·六家》记录:“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左传》中的经典篇目有:《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子鱼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等。
《左传》中的8条经典名言: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3、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4、无德而禄,殃也。
5、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顾克之。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是中国第一本详细叙述历史的史书。据说《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左秋明注释的历史书。它与公羊传和古梁传记一起被称为“春秋三传”。
作zhu,作zhu的全名,是十三本儒家经典之一。左传不仅是汉族的著名历史著作,也是文学上的杰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详细叙述的年表作品。据说,它是根据春秋战国鲁国史编撰的,是春秋战国后期鲁国历史学家左秋明编撰的。叙述范围从陆殷公元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陆殷公元27年(公元前468年)。
左传介绍
春秋时期的左氏传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在汉代也称为春秋作事和春秋内传。汉代以后称为左传。
该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十三本中最长的。它被列为《四库全书》中的经典部分。记录范围从公元前722年(公元Lu Yin到公元前468年)(Lu of AI公爵27年)。
作品主要记录了东周初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宝贵文献,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杰作。
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它反映在叙述中。叙述真实生动,主题清晰,重点突出。它的叙述方法也多种多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变化莫测。
其次,这是《左传》中写作人的艺术。“左传”中有很多字符,范围比上书和春秋大得多。对于同一类人,作者还可以突出他们的独
特个性。对于同一个人,有时他会注意到自己前后个性的发展和变化。在表征方面,作者还使用了多种方法。
第三,左传语言简洁丰富,含蓄流畅,曲折曲折,富有表情,叙事语言和文字语言都可以这样。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的叙事文学成就很高,闪回,叙事,插曲和补充叙事技巧具有很大的特点。事件的描述具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征。它指示事件发展之前或过程中的结果,甚至是一些智慧的预兆。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诗经》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孙⼦兵法》我国第⼀部军事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
《孔雀东南飞》我国第⼀⾸长篇叙事诗。
《汉书》我国第⼀部断代体史书。
《六⼀诗话》我国古代⽂学批体的第⼀部诗话。
《别录》汉代刘向撰写,我国第⼀部⽬录学著作。
《世说新语》我国第⼀部笔记⼩说集。
《说⽂解字》我国第⼀部字典。
《尔雅》我国第⼀部词典。
《⽂⼼雕龙》我国第⼀部系统的古代⽂学理论著作。
《三国演义》我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说。
《⽔浒传》我国第⼀部描写农民战争的⼩说。
《狂⼈⽇记》我国现代⽂学史上第⼀篇反封建的⽩话⼩说。《⼥神》我国现代⽂学史上第⼀部新诗集。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另有说法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1-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
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简介
春秋时期《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又称《春秋左师》、《春秋内传》。汉代以后叫《左传》。该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十三经中最长的一部。它被列为《四库全书》的经典部分。记载范围为公元前722年(鲁音)至公元前468年(鲁艾公27年)。作品主要记录东周前期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它是研究中国先秦史的珍贵文献,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它体现在叙事中。叙述真实生动,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它的叙事方式也多种多样,变化非凡,变幻莫测;
第二,是《左传》的人物书写艺术。《左传》人物众多,范围远大于《尚书》和《春秋》。对于同一类人,作者也可以突出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同一个人,有时他会注意到自己个性前后的发展变化。在人物塑造方面,笔者还运用了多种
方法;
其三,《左传》的语言简洁丰富,含蓄流畅,充满曲折,富有表现力,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可以这样。
最后,分析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的叙事文学成就很高,在倒叙、前叙事、间奏、补充叙事等手法上有很大的特点。对事件的描述具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它预示着事件发生之前或发展过程中的结果,甚至是一些智慧的预兆。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
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叙事的文学成就很高,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特色。对事件描述时,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在事情发展前或之中就预示了结果,甚至还有一些智者的预兆。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相传是一部由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的编年体史书,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间,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左氏春秋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历经了数代人的传抄编写,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与左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
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1]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
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日益衰败,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王室统辖的土地及人口剧烈减少,各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天子,反而天子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了瓦解时期,封建势力已开始步入历史舞台,社会进入了重大的变革时期。到了春秋初期,竟出现了100多个诸侯国。它们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开始了相互兼并的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较为强大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争霸兼并的战争虽然带来了许多灾难,但它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使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频繁接触中增强了了解,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左传》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春秋五霸”争夺战争,作品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大史实和重要人物。展示了一幅延续255年战火的特殊时期的历史画卷。
《左传》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
相传《左世春秋传》是吕左秋明在春秋末期的年代史书,大约在公元前403〜386年间出版。这是中国现存的第一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详细史书。
左秋明的《春秋传记》主要记录了东周初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经过几代抄写,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兰姆传》,《春秋古梁传》并称为《春秋传》。
左传的传记比《春秋志》长13年,而实际的编年史则长26年(最后一件事是提到三个故事要摧毁金朝)。叙述以《春秋志》为主要链接,其中有一些以《春秋志》为代表,有的是对《春秋志》的补充,有的则是对编年史错误的修正。大部分书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完整的书籍已进入战国时期。所有这些表明左传和春秋之间的亲密关系。
左传以春秋为基础,并使用周至,金城,郑书,楚觉等国的资料,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历史事实来说明春秋的纲要。司马迁《史记十二首大事记》说:“陆君子左秋明怕门徒间的异端,他们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愿望,丧失了本义。因此,孔子的历史记录有他的语言理论,他成为左宗棠的春秋时期。”
《左传》是一本独立的历史著作,与《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金文经医生的意思是左世不通过春秋。金仁王说:“人们常说左宗慈的涵义很深,是一本家庭书,不是主要的本;”《兰经》附在《佛经》上。如果未写经文,将不会随意进行传送。陈尚说:“孔子的经文赞扬和批评善与恶,有明显的榜样和法学家;节俭,渴望通过。左秋明是吕的历史,描述了当前的政治。在日本月。。。这不是为了帮助圣言,而是为了装饰主旨,并掩盖太史之流。大师是经典,与诗歌,书籍,周易等一起使用时;“秋明是历史,所以他应该与司马迁和班固一起被列出来。”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题目】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战国策
【答案】C.左传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此书特写善于描写战争,语言简练含蓄.有许多词语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
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简介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它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的宝贵文献,也是历史散文的杰出杰作。
《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
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第三,《左传》的语言简洁,丰富,含蓄,畅通,曲折,极富表现力。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都是如此。。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叙事的文学成就很高,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特色。在描述事件时,它具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征,表明事件发展之前或之中的结果,甚至表明一些智者的预兆。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是《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氏春秋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历经了数代人的传抄编写,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左传》的瞩目成就,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文化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史学的演进也是如此。就可靠文献来看,此前先后问世的少量著作,不论是今存《尚书》中的部分编帙,还是各诸侯国编纂的史籍(诸如《春秋》之类)等,内容一般都比较零散、简约,载事也往往只是列述一些纲目。而《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 “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旳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
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
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共18 万字。
1. 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 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 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 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 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 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 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 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 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