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秋季学期第单元课与朱元思书两课时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冲击
美丽的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形容水声清越
相向和鸣
嘤缨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鸟鸣声
和谐的声音
尽 通“啭”
停止
平息心情
看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至
遮蔽
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
同“返 树木的支干 如同
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下一页
a.重音-- 如:急湍甚 箭 ,猛浪若 奔
●
●
b.节奏-- 以“二二”节拍为主,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 应慢一些,以便品味、欣赏
d.情感--
流露出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预习与交流------朗读指导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 “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 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 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 六字句相互交替。 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 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 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 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 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 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 成为文章的桎梏。《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 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 山水的经典之作。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与朱元思书-上课优质课一等奖
工作经历
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对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学术研究
教师个人经历
05
课程亮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效果
... function
st core hasst. ...声道 crediting ,一问
core is I th
课程效果
P声道
st诚 16一问 ... ... ...` st IO tax
课程效果
课程效果
C事儿
04
教师风采
严谨认真
教师注重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以身作则,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 ... I限制 on ()*锭 on ,切实 驮
1
2
3
..., st驮
限制 on
,,... ...
课程效果
\ 1... on ... ...,
课程效果
01
U
02
...
03
... thatU ... ... ... ... is... ...
课程效果
it ...... ,的确,一点儿
课程效果
风趣幽默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强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风格
全面发展
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⑴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⑶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⑷背诵并默写全文。
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四、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完成,评改打分总结计划课时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一、理清背诵思路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首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1、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一、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学知识:二、学生研讨、交流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三、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异”和这个“奇”字的?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分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两句突出水之清。
《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篇:《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
“书”是“书信”。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1、仿例读: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
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
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
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
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美读。
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第二段写“异水”。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 处和远处伸展。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 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
小结:
本文构思别具一格,描写形 神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生, 行文骈散相间,实为一篇优美隽 永的写景散文,不仅给我们美的 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 供了范本。
妙点揣摩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 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山水之美,美在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山水之美,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 丈。
• • • •
注意语速 注意停顿 注意重音 注意节拍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 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
急 湍 甚 箭 , 猛 浪 若 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 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 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态:清澈 ;动态: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 山的“奇”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学思路】本文可用两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是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朗读的指导,总的来说,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以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可以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以给同学们示范。
启发想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见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的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的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议,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难点是“鸢飞戾天者”两句。
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的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古诗文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基本的鉴赏能力。
因此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借住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同时重视引领学生体验古诗文的语言美感,获得进一步的语感熏陶,较为深入地理解作者借助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品析写作特点,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并提升语言文字的整体感受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①
②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③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山水之“绝”,“绝”在水之急, 你看,两岸山势变窄,水流奔涌向前,一泻千里
,气势磅礴。身处其中,不禁心潮澎湃。“甚箭
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③
④
②
①
④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③
②
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④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③
① 好鸟相鸣,② 嘤嘤成韵。
④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③
① 疏条交映, ② 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教材解读《与朱元思书》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小品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它以清丽的文辞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根据前一学年我们的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应当能很快接受这篇短文,很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这篇经典短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积极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只是对于文本中的“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八年级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尚有难度,但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单元主题:山川美景单元解读:本单元的导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是指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观察者可以通过睁大眼睛去捕捉、叫醒耳朵去聆听、带着敏感的心去感受周围的景物特点,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无限的美好遐想。
这一单元的学习,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当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范畴。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的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
《短文两篇》选了两篇艺术风格不同的写景文章。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记承天寺夜游》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色。
《唐诗五首》选入了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春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或写田园风光;或写登临之景;或写塞外景象;或写辞亲远游所见景象;或写西湖早春景象。
12《与朱元思书》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与朱元思书》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2. 作者通过山水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和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2. 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1)展示富阳至桐庐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之美。
通过提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初步印象。
(2)简短介绍吴均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 课文初探与情感铺垫(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同时注意生字生词的发音。
(2)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通过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是你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讨论课文中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让学生谈谈对这些描写的感受,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情感铺垫。
(二)新课呈现1.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味朗读指导:首先,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可以请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美。
情感体验: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通过朗读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2. 逐段讲解,理解课文内容段落解析:(1)开篇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案01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把握文意。
(重点)2. 美读课文,把握景物特点,欣赏美景。
3. 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陶冶性情。
(难点)02一、复习常识,导入新课: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形式多样,它们不断融合、发展、创新。
每个朝代有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秦汉之前是诗歌,以四言为主;汉代是乐府诗,汉赋;三国是五言诗;南北朝是骈文;唐诗宋词,元杂剧元曲,明清小说。
前面一课,我们读了骈文《答谢中书书》,我们提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双璧,同学们还记得这双璧指的是什么吗?(《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我们学了《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学双璧中的另一璧《与朱元思书》。
03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同为骈文,合称双璧,请朗读《与朱元思书》,本文与《答谢中书书》,有哪些相似之处?预设:1. 体裁上,都是书信体。
“与朱元思书",意思是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 内容上,都是写山水之景。
用书信的方式,与朋友分享山光水色。
3. 结构上,都是总分写法。
先总写景的特点,再分写景物的特点。
(1)《答谢中书书》中开头用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括山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哪句是对景色的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普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致,是在哪里的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
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在富春江的上游,这一百多里的富春江景色,非常美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作者用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
(2)作者是在哪里欣赏到这“奇山异水"的呢?(坐在船上游富春江。
)“从游飘荡,任意东西”意思是(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它随意地漂向东流向西。
作者是驾着一叶小舟,任意飘荡,赏玩风景,一幅天下独绝的山水画卷慢慢地在我们面前展开。
(3)作者如何把这山水画卷铺展开来的呢?这画卷上有哪些景物?预设:先画异水,再画奇山。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分层次的写景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3. 感受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
而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也曾游览富春江,并写下了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与朱元思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跟随吴均的笔触,去领略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吧!(二)走进作者吴均(469 -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三)背景链接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四)文体知识南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
《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色 ——形
(视觉)
山之奇 三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鸣千转,猿则百叫
——声
(视听觉)
一、整体感知:
三段文字各写了什么内容? 3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
1段:总叙富春江从富阳 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到桐
2段:具体写富春江水“异水” 的特点。
仿佛,犹如
见日。
同“现”,显现,显露
互相掩映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 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 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 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 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 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 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 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 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沟,那些忙 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 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
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 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 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 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 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使人看了感到有“高山”凭依(高峻
上,互相轩m邈iǎo;寒凉争之高意的直树指的 上,)的千形势百,争成着向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 随着江流飘浮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 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
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本文语言优美,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体会作者的意旨。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解难。
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教学难点: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及教具:多媒体、合作探究、交流、点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
其文
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
背景: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
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
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
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
都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文体知识介绍:《与朱元思书》从应用范围和标题形
式看,属于书信;从文章内容看,属于游记;从语言特点看,属于骈文。
骈文主要特点:句式以四六句式为主,讲
究对仗;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
则注重藻饰和用典。
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读文并疏通文字:(略)[关键词会解释,重点句会翻译]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
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
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
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
众不同的情感。
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结构内容的安排。
(一)问题导学:
1、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从哪些方面对这一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二)互动探究
各小组选一人朗读课文,组员边听边思考答案,讨论形成
共识。
(三)交流展示
指定发言人展示小组意见,别组点评。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读第二段,体会富春江的奇丽多姿,体会多层次写景方法。
(一)问题导学:
1、异水“异”在哪些方面?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谈谈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吗?
2、奇山“奇”在哪些方面?写奇山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谈谈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吗?
3、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仕途不如意,寄情山水排解苦闷,以致产生厌世隐居的想法”,你怎么看待这种处事方式?
4、由上可知,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
(二)互动探究
各小组在组长指导下探究,先各自默读独自思考,然后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在组内讨论,讨论形成共识。
(三)交流展示
分组按序展示探究结果,找5个组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在座位上完成,别组点评。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听一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探讨下边问题。
(一)问题导学:
1、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2、赏析下面两句。
(1)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互动探究:
各小组听朗读探究结果,讨论形成共识。
(提示:注意对两句进行比较来分析。
)
(三)交流展示:
分组展示探究结果,别组点评。
五、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理解了文章结构内容,学会了动静结合、正
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等写景方法,作者写作本文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六、达标检测(60分
1、填空(10分:
(1)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之美。
(2)富春江的水美,美就美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春江的山美,美就美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20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富春江水什么特点?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