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实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1]
钢筋混凝土实习报告
钢筋混凝土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参与钢筋混凝土相关的实习工作,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实习单位名称,它是一家在建筑行业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声誉的企业。
我所在的岗位是施工技术员,主要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实习内容及过程:一、钢筋工程1、钢筋的种类和规格在实习中,我了解到钢筋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等。
钢筋的规格则根据直径的不同进行划分,如 6mm、8mm、10mm 等。
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钢筋在工程中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2、钢筋的加工钢筋的加工包括调直、切断、弯曲等工序。
调直是为了去除钢筋的弯曲和扭曲,保证钢筋的直线度;切断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切成规定的长度;弯曲则是将钢筋加工成各种形状,如弯钩、弯起等。
3、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
焊接包括电弧焊、闪光对焊等;机械连接有套筒挤压连接、直螺纹连接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钢筋的直径、受力情况和施工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4、钢筋的安装钢筋的安装是将加工好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布置和固定。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钢筋的间距、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等,以确保钢筋的受力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
二、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等。
水泥的种类和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选择;砂和石的粒径和级配要符合规范要求;水应采用清洁的自来水或符合要求的地下水;外加剂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性等。
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的用量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经济性。
3、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要保证原材料的均匀混合。
钢筋混凝土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 - 2021年8月31日实习人员:XXX一、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选择了钢筋混凝土工程作为实习内容。
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深入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实习内容1. 钢筋工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钢筋加工、绑扎、焊接等工作。
学习了钢筋的种类、规格、性能和加工方法,掌握了钢筋绑扎的工艺要求和技术要点,了解了钢筋焊接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2. 混凝土工程:我参与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
学习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拌和工艺、浇筑方法等,掌握了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关键技术。
3. 工程管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学习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参与了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进度控制、成本核算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工程管理能力。
三、实习收获1. 技术水平:通过实习,我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工艺要求和操作规范,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工人、同事、上级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工程管理:通过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我学到了很多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安全意识: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四、实习总结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学习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提高。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创新与应用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创新与应用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工艺的创新和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十二个方面来论述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创新与应用。
一、节约时间和成本施工工艺创新的首要目标是节约时间和成本。
通过引入新的施工方式和技术,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例如,采用预制构件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
同时,应用新型的模板和脱膜剂也可以降低模板费用和劳动力成本。
二、提高施工质量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施工工艺的创新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例如,引入全自动搅拌机和自动化调配系统,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同时,采用先进的浇筑工艺和充分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裂缝和变形等施工缺陷。
三、优化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创新不仅仅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还涉及到结构设计。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结构的抗震和承载能力。
例如,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梁和板的承载能力,减小结构的自重。
同时,应用空心板和空心柱等结构形式,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建筑的开间比和采光性能。
四、降低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创新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措施,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
同时,采用节水技术和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也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提高安全性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安全是施工工艺创新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可以减少人工作业,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同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例如,应用无人机巡检和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可以避免高空作业和不安全因素。
六、提升技术水平施工工艺创新可以促进施工企业的技术升级。
通过引入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施工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适应新的施工要求。
混凝土社会实践报告
混凝土社会实践报告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混凝土大概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材料之一。
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它无疑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我们直接面对,否则我们很少思考混凝土的意义和影响。
社会实践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混凝土的背后。
我参观了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建筑,不仅了解了混凝土的制作过程,还亲身体验了参与其中的辛苦和挑战。
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对混凝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了解到混凝土的制作并不简单,它需要多种材料的精确比例和复杂的工艺。
在工地现场,我亲眼目睹了水泥、砂子、石子等多种原材料经过配比、搅拌、浇筑形成混凝土的过程。
这也让我明白了每一方混凝土背后都有专业团队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才能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也让我意识到它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
高楼、桥梁、道路、隧道等都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来支撑和承载。
它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得建筑物能够稳定存在并承受压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混凝土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稳定和便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此外,混凝土的环境友好性也让我有所感受。
在实践中,我了解到混凝土不仅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和回收废弃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而且在长期使用中也可以进行修复和再利用。
相比较其他材料,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混凝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材料,更是承载了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撑。
同时,混凝土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制作成本、维修和再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并研究,以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混凝土解决方案。
在未来,我相信混凝土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创新和进步。
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探索,为混凝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混凝土的制作和应用,我们才能建设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未来社会。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方案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提高施工效率。
一、混凝土配方的创新混凝土配方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混凝土配方主要依赖经验和试验数据,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技术创新在混凝土配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种称为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新型混凝土配方逐渐受到关注。
HPC通过添加特殊的化学成分和细粒料,使得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低的渗透性。
这种创新的混凝土配方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工程的质量和寿命。
二、施工技术的创新除了混凝土配方的创新外,施工技术的创新也对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混凝土施工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施工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自动化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自动化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混凝土的搅拌、输送和浇筑等工序的自动化操作。
这种创新的施工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有效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三、新材料的应用除了混凝土配方和施工技术的创新外,新材料的应用也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重要创新点。
传统的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子和骨料组成,但这种混凝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称为纤维增强混凝土(FRC)的新材料逐渐被引入混凝土施工中。
FRC是一种将纤维材料(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添加到混凝土中的复合材料,它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冲击性。
这种创新的材料应用在隧道、地下工程等领域,有效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智能化监测与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监测与管理也逐渐应用于混凝土施工方案中。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钢筋混凝土伸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等领域。
设计和施工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创新理念,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中的一些创新理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一、设计理念1.1 优化梁型在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中,优化梁型是提高梁受力性能的关键。
传统的T型梁可能存在钢筋配筋不合理、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等问题。
为此,工程师们提出了更加优化的梁型设计,如箱型梁、悬臂梁等。
这些梁型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用量,提高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1.2 引入预应力技术为了增加钢筋混凝土伸臂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混凝土浇注前对钢束进行预拉力,可以使梁在使用阶段形成一定的预压力,减小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预应力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梁的受力状态,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 智能化设计与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计和监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伸臂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快速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而结构监测系统则可以实时监测梁的受力、挠度等情况,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保障。
二、实践案例2.1 非传统形状的伸臂梁设计在某大型桥梁的设计中,工程师们采用了非传统的桥梁伸臂梁形状设计,以实现更好的力学性能。
该桥梁的梁型采用了类似飞机翅膀的扁平形状,通过对桥梁形貌的优化设计,增加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
此外,采用了预应力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桥梁的安全性能。
这一设计创新通过有效利用材料和优化结构,提高了桥梁的整体性能。
2.2 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在某高层建筑的伸臂梁设计中,工程师们引入了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梁的受力和挠度等情况。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梁的受力状态可以在线实时反馈,为工程师们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基于这些数据,工程师们能够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保障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制作工艺调查实践报告2000字
【钢筋混凝土制作工艺调查实践报告】一、调查目的1.1 为了了解钢筋混凝土制作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制作工艺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查内容2.1 调查范围涵盖了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采集、搅拌、浇筑、养护等全过程。
2.2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了钢筋混凝土制作工艺的相关情况。
三、调查方法3.1 实地调查:前往钢筋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工地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了解现有的生产线和设备情况,深入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3.2 专家访谈:邀请钢筋混凝土制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方向。
四、调查结果4.1 原材料采集:钢筋混凝土制作工艺的第一步是原材料的采集。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品质良莠不齐,对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构成一定的影响。
4.2 搅拌工艺:钢筋混凝土的搅拌是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调查发现,现阶段采用的搅拌设备大多为自动搅拌机,但存在着搅拌时间不够、均匀性不佳等问题。
4.3 浇筑工艺:在钢筋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浇筑工艺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经调查发现,目前在浇筑工艺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坍落度不佳等。
4.4 养护工艺:钢筋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养,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在养护过程中存在流程不清晰、保养不到位等问题。
五、调查分析5.1 原材料问题: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成品质量,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需加强监管和管理。
5.2 设备问题:搅拌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对搅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维护。
5.3 浇筑问题:浇筑工艺中的速度和坍落度等问题需要在操作中加以控制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5.4 养护问题:养护工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建立规范的养护流程和标准操作。
钢筋混凝土实习报告
钢筋混凝土实习报告在建筑工程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为常见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相关技术,我参加了一次为期实习时长的钢筋混凝土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对建筑施工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实习单位是一家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建筑公司,其承接的项目涵盖了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
我被分配到了一个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的建筑工地,这里的工作环境让我迅速感受到了建筑行业的紧张与忙碌。
刚到工地,项目经理就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工地的安全注意事项,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在建筑施工中的首要地位。
随后,我们在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始了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学习和实践。
钢筋工程是整个结构的骨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现场,我看到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钢筋,从细小的箍筋到粗壮的主筋。
钢筋的加工包括调直、切断、弯曲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例如,箍筋的弯曲角度和弯钩长度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钢筋的绑扎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根据图纸确定钢筋的位置和间距。
工人们熟练地将钢筋交叉绑扎,并用扎丝固定,确保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移位。
同时,还要注意钢筋的接头位置和连接方式,以保证钢筋的受力传递均匀。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钢筋工程的基本技能,也明白了钢筋工程在整个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性。
混凝土工程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体部分。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等,其配合比的设计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进行严格计算。
在搅拌站,我看到了大型的搅拌机将各种原材料搅拌均匀,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
混凝土的浇筑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注意浇筑的顺序、分层厚度和振捣方法。
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浇筑时要采用串筒或溜槽等工具。
振捣则是为了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使混凝土密实。
钢筋混凝土工地实习报告
一、前言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在某钢筋混凝土工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使我深刻了解了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对工程的实际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了解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2. 掌握钢筋加工、绑扎、焊接等基本技能;3. 熟悉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操作方法;4. 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钢筋加工: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钢筋的加工工艺,包括钢筋下料、调直、切断、弯曲、焊接等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钢筋加工的基本技能。
2.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是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我学习了不同类型钢筋的绑扎方法,如直筋绑扎、箍筋绑扎、焊接箍筋等。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亲自动手绑扎钢筋,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钢筋焊接:钢筋焊接是钢筋加工的重要环节,我学习了电弧焊、电阻焊等焊接方法。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掌握了钢筋焊接的基本技能。
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我学习了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操作方法。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参与了混凝土浇筑工作,了解了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
5. 施工现场管理: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包括人员安排、材料供应、安全措施等。
通过参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沟通能力:在施工现场,我与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了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4. 增强安全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增强了安全意识。
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梁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更可以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现有技术及其发展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商业综合体以及桥梁工程等领域。
现有技术主要包括模板工艺、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机械设备的出现和应用,施工工艺愈加精细化,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二、施工技术的创新1. BIM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梁施工中的应用BIM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前沿技术之一,它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管理和建筑模型的可视化。
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梁的设计、构造和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协作,提高了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进行碰撞检查和模拟施工,减少工程变更和施工错误,降低了施工风险。
2. 预制梁技术的应用预制梁技术是一种将梁的生产和施工分离的方法,通过工厂化的生产,预制出标准化、系列化的梁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安装。
预制梁技术减少了现场施工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力,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预制梁技术还可以保证梁的质量和一致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变量,提高了工程质量。
3. 高性能混凝土在梁施工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其在梁的施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减少梁的截面尺寸,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钢筋锈蚀和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延长梁的使用寿命。
三、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1. 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引入BIM技术,实现了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数字化管理和协作。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第一篇: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1、总结:经过两周建造实训的学习,我掌握了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一般包括模板的分类、设计、加工制作、安装、验收和拆除;钢筋工程施工一般包括钢筋的分类及进场验收、加工制作、连接、验收;混凝土工程一般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及配料、拌合、运输、浇筑振捣(成型)、养护、验收。
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合理安排各工种施工的先后顺序,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同时应及时调整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非常期待参加这次工程建造实训课,虽然没有亲临施工现场的机会,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运用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即学以致用。
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老师指引我们如何去学习钢筋混凝土工程,然后对于施工现场中常出现的问题给我们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努力,为以后在实践工作中打下基础,在此,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谢谢!第二篇:钢筋混凝土实训总结钢筋混凝土实训总结建筑工程技术 1131班何西刚结构施工图试图是建筑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项综合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图纸的识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图纸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掌握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和步骤。
最重要的是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一、实训的目的1、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柱、板的平法识图知识。
2、理解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掌握手工工具绘制结构施工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3、掌握国家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4、熟悉绘制房屋工程图的有关规定,如:定位轴线、标高、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指北针等。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的创新思路突破传统追求卓越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的创新思路突破传统追求卓越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元素,它承担着承重和抵抗变形的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建筑需求,设计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思路,以突破传统设计方法,追求卓越。
一、材料创新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梁设计的基础,通过对材料的创新,可以大大提高梁的性能和耐久性。
近年来,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发推动了梁设计的突破,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愈合混凝土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耐久性等优良特性,可以增加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二、结构形式创新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通常采用矩形或T形截面,而在创新思路的引领下,设计师们开始尝试新的结构形式。
比如,在大跨度梁设计中,采用变截面梁可以有效减小梁的自重,提高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
此外,采用曲线形状的梁,不仅可以增加结构的美观性,还能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三、构造方式创新钢筋混凝土梁的构造方式也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梁构造方式较为单一,设计师们通过创新思路引入新的构造方式,如预应力技术、钢筋地锚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在提高梁的受力性能的同时,减小构造的体积,提高施工的效率。
四、模拟仿真创新模拟仿真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并预测其破坏形式和承载性能。
这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参考和验证手段,有助于突破传统设计的限制,实现梁设计的卓越。
五、智能化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成为了时代的趋势,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也不例外。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可以实现梁的远程监测、维护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智能化设计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加速创新思路的落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创新思路,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不断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追求卓越。
设计师们在材料、结构形式、构造方式、模拟仿真和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为钢筋混凝土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钢筋混凝土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崛起。
作为一名建筑行业从业者,我有幸参与了钢筋混凝土的实践工作,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钢筋混凝土的魅力和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我的实践心得,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探讨。
二、钢筋混凝土的起源与发展1. 钢筋混凝土的起源钢筋混凝土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为了解决砖木结构在抗火、抗震、耐久性等方面的不足,法国工程师约瑟夫·莫尼埃提出了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2.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自钢筋混凝土问世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在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最初的简易房屋到如今的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三、钢筋混凝土的实践心得1. 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原材料:(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砂、石:砂、石是混凝土的骨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3)钢筋:钢筋是钢筋混凝土中的主要受力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2.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我了解到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关键环节。
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
(2)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
钢筋的布置、绑扎和焊接等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3.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实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 的重 点在 于 提高 学 生 的实 践 动手 能 力 , 而 对于 自主创 新 能力 的培养 还是 很不充 分 的 。所谓 自 主创 新型 实验 , 了体 现 学 生 的 主动 性 和 实践 性 之 除
全 国代表 大 会 上 的报 告 中 明确 指 出 : 要 坚 持 走 中 “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课程设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在理论方面,我学习了大量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材料性能、结构力学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方面,我通过参观工地、实验室实验等方式,了解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也更加具体和深入。
其次,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际应用。
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模拟工程实践的过程,设计了一些实际工程项目,包括楼房、桥梁等。
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我更好地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操作。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绘制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等实践操作,加深了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最终成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实际应用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实验报告钢筋混凝土实验报告引言: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工程中的结构材料。
它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还能抵抗火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的试验分析,探讨其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
材料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标准的混凝土配比,并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搅拌,然后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
同时,在模具中加入钢筋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接下来,我们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恒温室中,以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最后,我们使用万能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拉伸和压缩试验,以测定其力学性能。
结果和讨论:通过拉伸试验,我们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应变。
实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高,这主要归功于钢筋的加入。
钢筋能够吸收混凝土中的拉力,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之前,混凝土会产生一定的延伸变形,这是由于混凝土的塑性特性。
压缩试验结果显示,钢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
这是因为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钢筋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抗压能力。
在压缩试验中,我们观察到混凝土在受力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整体结构仍然保持稳定。
这说明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适用于承受大荷载的建筑和工程结构。
此外,我们还对钢筋混凝土的耐火性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结构完整性。
这是由于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无机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热性。
而钢筋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耐火性能。
这使得钢筋混凝土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能够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提供安全保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钢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能够承受大荷载和外力冲击。
同时,它还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注意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一、简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中。
在现代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二、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1.材料创新混凝土结构的优良性能离不开优质的混凝土材料,因此,材料的创新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等材料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使建筑结构更加安全和可靠。
2.结构形式创新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形式单一,如梁柱结构、框架结构等,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结构形式的创新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创新设计也非常重要。
例如,空心楼板、双曲面结构、网格壳体结构等创新形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美观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耐震性能。
3.施工工艺创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也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存在繁琐、耗时等问题,而现代的施工工艺则更加高效、快捷、安全。
例如,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建筑周期,提高施工质量。
三、混凝土结构的实践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应用领域。
传统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这种结构存在很多问题,如构造复杂、钢筋使用量大等。
现代高层建筑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混凝土结构形式,如双曲面结构、网格壳体结构等,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美观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2.大跨度结构大跨度结构是混凝土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传统的大跨度结构多采用钢结构,但钢结构存在着易腐蚀、易老化等问题。
现代大跨度混凝土结构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3.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混凝土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传统的地下工程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这种结构存在着施工难度大、维护困难等问题。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其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使其成为许多结构工程的首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善。
一、材料创新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材料的选择和创新对工程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致力于开发新型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
1. 高性能混凝土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PC)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比普通混凝土更强、更耐久且具备更好工作性能的材料。
通过使用高效的水泥掺合料和化学掺合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耐久性。
2. 纤维混凝土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C)纤维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如钢纤维或聚合物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纤维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并提高其抗震性能。
3. 自修复混凝土 (Self-Healing Concrete)自修复混凝土是一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新型材料。
当混凝土发生微裂缝时,内部的微生物会在裂缝处形成无机物质,填补裂缝并恢复混凝土的完整性。
二、施工工艺创新除了材料的创新,施工工艺的改进也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创新。
1. 模板系统改良传统施工中,木质模板常用于支撑混凝土浇筑。
然而,木质模板存在短寿命、易变形和难以重复使用等问题。
现代化混凝土施工中,使用金属模板、塑料模板以及激光定位等技术,可以提高施工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
2. 应用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现代化施工中,引入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如混凝土输送泵、自动布筋机和平板启闭机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确保施工质量。
三、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 (BIM) 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钢筋混凝土施工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习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实习内容:钢筋混凝土施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势头强劲。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各类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施工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选择了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为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公司组织了岗前培训,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工作(1)钢筋工程在钢筋工程中,我主要参与了钢筋的加工、绑扎和焊接等工作。
学会了如何根据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钢筋下料,掌握了钢筋绑扎的工艺要求,了解了钢筋焊接的方法和质量标准。
(2)模板工程在模板工程中,我学习了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
掌握了模板的构造要求、安装方法及拆除顺序,了解了模板工程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3)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工程中,我参与了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工作。
学会了如何根据图纸和规范要求制备混凝土,掌握了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了解了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和质量标准。
3. 实习中的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技能。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协调与管理,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施工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钢筋混凝土梁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实验报告钢筋混凝土梁实验报告概述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各种结构中,如梁、柱和板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解其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1. 测试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刚度。
2. 分析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
3. 探究不同配筋方式对梁的性能的影响。
实验装置和材料1. 实验装置:压力机、测力仪、位移测量仪等。
2. 实验材料:水泥、砂、骨料、钢筋等。
实验步骤1. 制备混凝土:按照设计配比将水泥、砂和骨料混合搅拌,加入适量的水,制备成均匀的混凝土。
2. 制作模具: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适当尺寸的混凝土梁模具。
3. 配筋:根据设计要求,在模具中设置钢筋。
4. 浇筑混凝土:将制备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震实。
5. 养护:在室温下,保持混凝土梁充分养护,以确保其强度的发展。
6. 实验测试:将养护完毕的混凝土梁放置在压力机上,逐渐增加载荷,记录梁的变形和载荷数据。
7.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梁的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强度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2. 梁的刚度与载荷成正比,载荷越大,梁的刚度越高。
3. 不同配筋方式对梁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合理的配筋方式可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4. 梁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
弯曲破坏时,梁中部发生裂缝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梁折断;剪切破坏时,梁的剪切区域发生破坏,形成剪切裂缝。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合理的配筋方式和养护措施可以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实验结果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望本实验只是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不同混凝土配比、不同养护条件和不同加载方式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S N1672-4305CN12-1352/N实 验 室 科 学LABORAT ORY SC I ENCE第5期 2009年10月No.5 Oct.2009钢筋混凝土实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余世策,蒋建群,刘承斌,钱匡亮,赏星云(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摘 要:自主创新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
该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中创新性不足的缺陷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实验的自主创新教育模式,将自主创新元素引入钢筋混凝土实验的各个环节,同时指导学生开展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的自主创新型实验,对自主创新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实验;自主创新;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05(2009)05-0148-04Research and practice f or reinf orced concrete ex perimentY U Shi-ce,J IANG J ian-qun,L IU Cheng-bin,Q IAN Kuang-liang,S HANG Xing-yu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 rchitec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Abstract:I ndependent innovati on is the trend of the current refor m of higher educati on.The inde2 pendent innovati on educati onal pattern is p r oposed in this paper against the shortag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f or reinf orced concrete experi m ent.I ndependent innovative ele ments are intr oduced int o every part of reinf orce concrete experi m ents and the innovative t orsi on experi m ent f or rectangular secti on rein2 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 is carried out t o exp l ore and t o p ractise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ducati onal pattern.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ex peri m ent;independent innovati on;educati onal pattern 创新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命题之一,我国已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卓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实践者,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引入自主创新元素,已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2-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学科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必要的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能,也有利于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验方法。
然而一直以来,该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工作均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学生仅需进行加载实验和结果处理即可。
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创新型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钢筋混凝土实验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4-6]。
1 钢筋混凝土实验教改现状分析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很不充分的。
所谓自主创新型实验,除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之外,更要体现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培养目标不仅仅要限定在“施工员”、“现场工程师”,还应扩展到“技术骨干”、“科研工作者”这一层次,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改革中还需要融入更多的自主创新元素。
2 自主创新元素的构建2.1 实验项目的创新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可体现自主创新性。
以往钢筋混凝土实验项目往往集中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或受剪实验,学生发挥的余地极为狭小,事实上与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相关的实验项目是相当丰富的,比如基本构件形式有梁、板、柱,基本受力形式余世策,等:钢筋混凝土实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有压、弯、拉、剪、扭,从中衍生的构件组合形式和受力组合形式,还有预应力结构形式、碳纤维加劲形式等,可见实际上课题选择的范围相当广,项目的多元化自然为其它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为自主创新元素的引入提供了先决条件。
2.2 加载装置的设计由于实验项目的多样性,对加载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载方案的设计也是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创新内容,因此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加载装置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大锻炼。
考虑到制作一套加载装置的经费投入很高,笔者研制了一套“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综合加载装置”[7],并且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装置照片如图1所示,该装置的特点是采用了四立柱空间立体架构,台座和立柱上预留大量孔洞,因此只要增添相应连接附件,便可以实现特定的加载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加载装置的设计,不仅减少了投入,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极好的锻炼。
图1 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综合加载装置2.3 配筋的创新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配筋形式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不同配筋设计实验的对比往往对原理的把握更为深刻,在配筋设计时如能突破常规,将学生的创新意识融入到配筋设计中,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对工程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2.4 测试方案的创新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测试方案无外乎整体变形测试、局部变形测试和裂缝观测,整体变形一般采用位移计、局部变形采用应变计或应变引伸仪、裂缝采用裂缝对比卡或裂缝观测仪观测,然而,随着实验项目的多样化,具体的测点布置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怎样使得测点布置最能体现实验的研究目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因此,让学生自行设计测试方案,也是构建钢筋混凝土实验自主创新元素的关键。
2.5 实验结果分析的创新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中的实验结果分析,往往只利用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验证。
这种分析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实际上当实验项目得以扩展后,学生接触到的有可能是研究领域的项目,往往还未出现比较成熟的理论,因此学生就不得不对实验结果进行探索性的分析,从结果的对比分析中不仅可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力学性能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能获取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新结论。
3 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与探索由于钢筋混凝土自主创新实验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笔者提出了集约分层式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8],先面向部分学有余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
在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中,笔者指导五名05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对钢筋混凝土自主创新实验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为进一步推广自主创新型实验打下了基础。
3.1 实验项目的选择本次实验选择的项目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试验”,选择该项目的原因在于尽管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扭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受力体系中的一种,但是国内高校尚未开展该项目的实验教学,可以说是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中的缺憾,开展该项目的自主创新实验,一方面可以为将来受扭实验纳入教学体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开展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实验有一定的难度,能极大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实验构件的设计根据现有模板的尺寸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扭梁采用的截面为100mm ×160mm 、长度为1400mm ,纵向主筋采用4根Φ16二级钢筋对称配置,箍筋采用一级Φ6的钢筋,在箍筋的具体配置上由学生自行设计,最终确定了三种配箍方案,第一种方案采用Φ6@140,第二种方案采用Φ6@100,第三种方案突破常规,采用Φ6@140且增加了斜筋,1#~3#梁的配筋图如图2~4所示。
图2 1#受扭梁配筋图9413.3 加载装置的设计在加载装置的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传统的扭转装置进行了改造。
图5为纯扭加载装置的设计图,图中采用两个钢箍将受扭梁固定于扭转支座上,钢箍上各连接一根扭转臂,其中一根扭转臂的端部架在一个竖向限位器上,与该扭转臂相连的钢箍上方也连接一个竖向限位器,另一根扭转臂端部作为液压加载点,且加载点上安装水平限位器,以保证扭转力臂不随扭转臂的转动而变化。
千斤顶的荷载通过力传感器进行测量,扭矩即为千斤顶荷载与力臂长度的乘积。
图5 纯扭加载装置设计图该装置的设计体现了两大优点,其一是将两根扭转臂设置在梁的一侧并在梁一端设置了竖向限位器,使得该装置刚好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综合加载装置”的四个承台;其二是在千斤顶加载点设置了水平限位器,这就使得扭转力臂不会随着扭转变形的增大而改变,从而简化了扭矩的计算。
可见,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3.4 测试方案的设计(1)整体变形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扭试验,整体变形是梁的整体扭转,衡量梁整体扭转变形的参数即为单位长度梁截面的扭转角,因此在梁的支座附近安置两个倾角仪(如图6所示),用来测量该截面的扭转角,试验中测得两个倾角仪的角度变化之差,除以倾角仪之间的距离,即为该梁的相对扭转角。
(2)局部变形局部变形主要体现在钢筋的局部变形和混凝土的局部变形。
根据受扭梁的变形特性,在纵向主筋的中部分别布置4个电阻应变片,在中间箍筋的两侧分别布置2个电阻应变片,对于3#梁,中间斜筋上也布置了2个电阻应变片,测点布置如图2~4所示,试验时采用电阻应变仪测定钢筋的局部应变;由于受扭梁侧向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呈斜向45 分布,因此在梁侧面布置两排共8个应变引伸仪测点,测点的斜向间距为100mm ,测点布置如图6所示,实验时采用手持式应变仪测量梁侧面的局部变形,将局部变形除以标距即得到梁侧面的平均主拉应变和主压应变。
图6 应变引伸仪测点与倾角仪布置3.5 实验的具体实施本次自主创新实验从07年暑假开始实施,暑期组织学生绘制加载装置附件加工图,并采取委托加工的形式制作。
从暑期开始利用开放性实验室,组织学生在专业技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大厅陆续进行钢筋下料、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和防水处理、钢筋笼的绑扎、模板的安装、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构件的后期养护、钢筋及混凝土试块力学性能的测试、梁侧刷白、划线及粘贴应变引伸测点等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