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
目录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意义 (1)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剖析 (2)(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业现状 (2)(二)从产业结构方面看就业现状 (2)(三)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看就业现状 (3)(四)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导致就业机会的两级分化 (4)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一)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4)(二)市场竞争机制欠公正 (4)(三)高等学校方面的原因 (5)(四)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5)(五)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5)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6)(一)毕业生择业要注重差异性,主动走个性化就业道路 (6)(二)注重品牌塑造,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优势 (6)(三)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改变和知识技能的提高 (6)(四)国家应完善相应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有效就业信息 (7)(五)高等学校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力度 (7)(六)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更科学的用人观 (7)参考文献 (8)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与此相伴生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阐述了在大众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意义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从政府、市场需求、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指导性意见和解决就业难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现状就业政策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Graduate Employment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popular stage, and this is accompanied b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also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in the job market caused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worsening. This paper mainly on four aspects of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conducted a study of employment, the system described in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under the popularization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raduates Employment status, as well as from the government, market dem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employer,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ir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advice and guidance to resolve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posals.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Status; Employment policy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研究
Vo _4 No 1 l 2 高等教 育背景 下高校毕业生 就 业观念 问题研 究
肖国丰 ,廖 康礼
( 九江学 院会计学院 ,江西九江 ,3 2 0 ) 3 0 5
[ 摘
要]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现状进行 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研分 析,对 当前就 业观念存在 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 了
眼于如何指导学生树立 良好 的就业观 念 , 做好毕业生就业 的
峻并不代表社会 能吸纳的劳动力 已经饱和 , 高校毕业生 由于 缺乏就业技 能和就业 经验 , 在就业竞争 中必可避免在某些方 面处 于劣势 , 但其后发优势相对较 强。如果毕业生注重 自 身 知识 和技能 的培养 , 在工作胜任 能力上 与社会接 轨 , 就业前
20 年 、00 和2 1 年我 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 6 1 0 9 2 1年 01 1 万 人 、3 万 人和 6 0 60 6 万人 , 目前高 校就业工作所面临 的压力仍 旧有增无减 , 形成了“ 用工荒 ” 就业难 ” 与“ 并存 的局 面。虽然
当前普 通高等教 育已经是 大众 化教育 的观念 已经逐渐深入 人心 , 但是在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与社会 的人才需求仍 旧存在较大 的偏差 , 因此高校就业工作 的重点和难点应该着
其 一 , 当前 高校毕 业生 的就 业现 状有 比较 清醒 的认 对
1 9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9 9 0 0 0 0 2 0 3 0 4 0 5 06 0 7 0 8 1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但仍有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扩招:自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然而,这也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尚在发展阶段,这导致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大学生自身原因:部分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其就业。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政府层面(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及边远地区就业,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待遇保障。
(2)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层面(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目标,提高其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大学生自身层面(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 辩证地认识和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
关系 "坚持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促进毕业生就业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 小康大 业 "人才为本 "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 毫无疑问 " 我国的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黄紫华 ! 广东药学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 广州 ’ (%"!!#%
%$ 创建现代教育体制
当前 " 高等教育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 " 教育体 制滞后于社会发展 $ 政府应转变职能 "实现高等教育由政府行 政机制主导向市场机制主导的转变 $ 政府要给高校下放办学自 主权 "包括招生数量 &经费的筹集和收取 & 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与市场接轨 $ 大
! ’(!
" 大学生就业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培养 " 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 积极推进高职 毕业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 (教育培训工作 # 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 面 对新的就业形势 "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综合性 &交叉性 &边缘性 和应用性学科专业 "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 "拓宽专业口径 % 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要 "增加新知识 & 新技术的课 程 " 让学生适应市场 " 顺利分流 % 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 重视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 & 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 " 提高处 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增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 要加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 高校教学 实习基地不足 "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瓶颈 # 一方面 " 政府应出资建设高校教学实习基地 % 另一方面 " 政府应制订有 关法规及优惠企业的税收政策 "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和进 行职业培训 # 与此同时 "实施校企联合办学 "办专业 "开课程 "聘 用社会兼职教师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问题探析
Z A GY j H N ui n
( olg f t, l U iesy Dai u n n6 0 , hn C l eo s Dai n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i , l e Ar t ,Y n a 7 0 3 C ia) 1
也 给我 国的社 会 经济 发展 带来 了挑 战 。最近 几 年 ,
面对 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 广大高校就
业 组 织机 构 都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开 展 就业 教 育 的重 要 性 和必 要性 , 且认 识 到 开设 就业 教 育课 程是 学 校 并
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 径。 目前 , 我国高校普遍开展 了就业教育并开设 了
( b tat A src]Wi h o n fte pp lrai tg fhge dct n i hn ,t u b ro s dnse rl n ad t tecmigo h o ua zt n s e o i reu ao n C ia h n m e f t e t nomet n h i o a h i e u l
[ 中图分类号 ] 6 7 G 7 . [ G 4 :4 38 文献标志码 ] [ A 文章编号 ]17 — 3 5 2 1 )1 09 — 3 6 2 2 4 (0 2 0 — 0 5 0
An l sso e Emp o me tEd c t n f r Co lg t d n su d r t e Ba k r u f h ay i ft h l y n u a i o l e S u e t n e h c g o nd o e o e t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在上世纪末,我国开展了高等教育的扩招工作,这使原本精英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为当今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从传统的统一分配变成了现如今的自主就业模式。
随着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上升,大学生也不再是炙手可热的“熊猫”。
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并提出解决方式。
标签: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给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二十世纪末,我国开展了高等教育的扩招工作,给予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并且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提高,给我国的就业前景带来相当严重的问题。
高校要从自身情况和学生素质这两方面作为出发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切实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各种媒体所关注的。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近年来各公司为了节省资源,出现大面积的裁员、减薪。
这使得本就严峻的就业问题变得雪上加霜,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整体的就业观念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社会,这种经济制度使得各单位的用人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大学生逐渐走下“神坛”成为社会求职者中的普通一员,这种社会地位的转变给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带来不小的影响。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眼高手低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没有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合理的判断,导致其在求职的过程中屡战屡败。
2.高校没有根据招生工作做到相应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上升,各高校的师资力量较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难以满足不断上升的招生数量。
在传统精英式的高校教育模式下,一个班级仅有十几个学生,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但开展扩招工作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教师的课时数和任务量,使上课变成了“赶场子”,当然难以保证其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在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发现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经验相
匹配的能力和技能。
因此,这引起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
关注。
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
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其次,为教育部门提供有关课程和培训计划制定的有益信息;最
后通过这个话题来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提高大学教育的实用性和与就业市场的相关性。
二、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研究将解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3. 大学教育应该如何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研究者将调查相关的文献,了解预防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将收集来自
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大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评估他们对大学教育和就业市场的需
要和期望。
四、预计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揭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原因、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能力,以及如何让大学教育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这些结果可
能会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的关注,以及在教育制度中引入更多实用的培训
机会和就业指导。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接着分析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观念和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实习实践机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提出了解决方向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专业与市场的对接、培养学生就业观念和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最后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篇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教育资源、专业设置、市场需求、就业观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解决方向、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和紧迫。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社会,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探讨和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专业就业率较低,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实践经验,使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积极探讨解决方向,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支持,推动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1.2 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导向、社会需求、学校资源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政府政策是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
“大众化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整体素质,但是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如持续增长的毕业生使大学生就业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研究1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就业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呈现出一路攀升的趋势。
高校扩招的趋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烈信号: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生入学要求有所放宽,高等教育的筛选功能开始弱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和高校教育模式,最重要的是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2000--2008年这八年毕业生呈递增趋势,而初次就业率呈递减趋势。
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对多数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中,大学生的就业就由“精英”走向“大众”,其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要公平地参与竞争。
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一些大学生甚至找不到工作,毕业意味着失业。
1.1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岗位有限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经济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
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7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610万人,增加了493万人,需求大于供给,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
1.2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存在误区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对人才。
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任何企业和每个工作都需要高学历的毕业生。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在 高等 教育大众 化进程 中 ,高校 毕业 生 的就业 问题 已经成 为一个 关 系到 国家和 社会 稳定 ,影 响千 家 万户 切身利 益的一 个大 问题 。为此 , 中央 、 党 国务 院也高度 重视 , 胡锦 涛总书记 , 家宝 总理 等党 和 国 温 家 领导人 也一再 指示 各级政 府要 关心 高校 毕业 生 的 就业 工作 ,要把 高校 毕业生 就业 工作作 为当前 首要 工 作来抓 。为此 , 文试对此 提 出如下 看 法 。 本
一
间形 成相互 攀 比现象 ,把 招聘 高学 历毕业 生作 为提 高单 位声誉 的招牌 。 这样 不仅 造成 高学历人 才不足 、
低学历供过于求的假象 , 而且造成“ 人才高消费” 的
浪费 现象 。 对用人 单位 自身来说 , 聘 了高学历 的毕 招 业生 不能充 分发挥其 作用 , 甚至 学非所 用 , 业生不 毕 安心 工作频 繁跳槽 , 既影 响 了毕 业生 的前程 , 位 自 单
的时代 , 认不清形 势 也不能正 确认 识 自己 , 期望 值过
高 。他们认 为上 了大学 就应 该到 城市 特别 是大 城市
4毕 业生 自身 实力 不 足 , 适 应 日趋激 烈 的市 . 不
场竞 争需 要 。2 世纪 是知识 经济 时代 。科学 与技术 1
工作 , 就业 的 岗位 应 当是 党政 机 关 、 国有 大企 业 、 大 单 位 , 不上 中小企业 和基层 单 位及 民 营企业 , 看 结果
生招 聘会上 我们不难 发 现 , 招聘 单位 的广告 上 , 论 不
什么 岗位 , 要求本 科 及 以上学 历 。 都 一些 用人 单位 之
收 稿 日期 :0 6 0 - 9 2 0 — 5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我国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具体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迈得更健康有力,也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标签: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0 引言从1999年开始,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过渡。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对自身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给高校的办学实践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由美国著名社会教育活动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
这一概念按照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即在校生与适龄人口之比,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03年已经达到17%。
由此表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
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在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以上。
这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在社会总体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的大幅度增加,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而给大学毕业生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就业难”。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进以及世界经济市场的波动,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突出。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应变能力、知识与技能、创业能力不足、求职应聘能力欠缺、职业发展能力薄弱、敬业精神缺失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采访广东培正学院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以此了解社会的需求的真实情况,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以期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应聘能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标签:高等教育大众化;求职应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1 就业能力现状的概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是指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求职期间就业能力的反映,更是一个人长期的、稳定的不断满足自身发展成长的职业适应能力,其核心构成在于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个性化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应变能力、知识与技能、创业能力不足、求职应聘能力欠缺、职业发展能力薄弱、实践能力不强等。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实现大学生人尽其才的现实需要和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坚持以人为本、全程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场适应能力兼顾。
构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以政府、高校、企业联动为基础的合力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49 万人,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
2017国高校毕业人数,只会比2016年更多。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分严重且重要,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国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认识和实践程度不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逐年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本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概述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现状,包括就业率、就业结构、就业难度等方面的情况。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系统总结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历程和主要成果,包括影响因素、对策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理论框架等方面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通过全面综述现有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改革的参考,为大学生本人提供职业规划的指导,共同推动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面临着就业难、择业难的双重压力。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部分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
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失衡。
地域性差异明显。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则相对较少。
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不足。
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职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仍然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和理想化的职业观念。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研究
小
自1 9 9 9年 高校 实施 扩 招 政 策 以来 , 我 国高 等 教育进 人快 速 发展 时期 , 在 大 众 化 后 的 8年 中 ( 2 0 0 3 -2 0 1 0年 ) , 我 国高 等教 育 毛 入 学率 从 1 7 % 提高 到 2 6 . 5 %。 … 然而 , 外延 式 的数量 扩 张 只是 满 足 了 民众 “ 上学 ” 的愿望 , 而没有实现“ 上好学 , 就
作者简 介 : 王建林 ( 1 9 8 0 一) , 男, 河北承德 人 , 西南石油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讲师 , 法学硕士 , 主要从事思想政 治教育及 学 生管理工作研究 。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 阶段 大 学 生群 体 凸显 的就 业 问题
反映了他们显性就业 ( 失业 ) 状况 , 而不能反映他 们不 充分就 业 抑 或是 隐 性 失业 情 况 。 以青 年 学者
好业 ” 的预期 。
( 一) 高 校毕 业生 失业群体 与低 收入 群体 增 多 就 业工 作 实 践 证 明 , 家 庭 经 济 与社 会 关 系 状 况、 个 人身心 健康 程度 、 专业 、 学 业成绩 、 性别 、 地域
与普通 高 校 、 民办 高校 、 高职 高专相 比, 2 1 1 、 9 8 5等 重 点高校 凭 借 丰 富 的历 史 文 化 资 源 与 校 友 资源 、 独特 的 区位 优势 、 显著 而持续 的社会 影 响力 ,
不 能实 现 充 分 就 业 的 低 收 入 群 体 。 目前 , 各 种 官 方、 非官 方调查 机 构 对 大 学 生就 业 率 的 调查 , 只是
《2024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就业形势的梳理、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政府与学校的应对策略以及建议的提出,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和人口大省,其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乎个体的职业发展,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湖北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二、湖北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一)就业形势严峻湖北地区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然而,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竞争激烈。
(二)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现象,这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部分专业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地域性就业倾向明显湖北地区的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在本地或离家乡较近的地区就业,对于到外地尤其是远距离地区工作的意愿相对较低。
三、影响湖北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一)教育体系问题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二)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一些企业和职位的要求。
(三)政策与制度支持不足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四、政府与学校的应对策略(一)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就业市场机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学校层面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五、建议与展望(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摘要: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大众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以及社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学生本人、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应紧密配合,良性互动: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种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努力,从而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2-02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行,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大众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应对策略。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方面有三:(1)高等教育跳跃式的发展带来许多矛盾与冲突。
表现为:有限教育资源与不断扩大的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高校发展方向的单一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现实就业需求与课程设置方面的矛盾;(2)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表现为:专业、综合素质下降,视域狭窄,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敏感,抗打击能力弱;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没有人生规划;(3)社会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对应聘者学历、毕业院校、性别、身高、相貌、婚姻状况、户籍等做出严格规定,尤其是对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也有要求。
与此相对,不菲的教育投资促使家庭对毕业生的期望值也在提升。
另外,政府机关的政策制定、家庭前期教育以及社会各层面的舆论导向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客观社会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不论什么原因,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本人、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四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四者之间应该是紧密配合,良性互动的。
大众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就业率 ;就用人单位 来看 ,国企 聘用 人 员减 少 ,政 府 和 事 业 单 位 不 断 进 行
2 大学 生 就业 观念 不 合 理 .
成 果 纳 入 教 学 体 系 , 不 能 适 应 知 识 的
很 多 毕 业 生 在 求 职 时 存 在 对 口就 更 新 ,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与 技 能 同社 会 需 机构人 员精简 ,而非公有制用 人单位 业 、待遇 要 好 、薪 资要 高 、一次 就业 定 求 存 在 一 定 的差 距 ,这 致 使 毕 业 生 就 己成 为 接 收 高校 毕 业 生 的 主 体 , 民营 终 生 等 传 统 观 念 , 同 时 ,我 国 长 期 存 业后 难 以适 应 工作 需 求 。
部 门统 计 ,2 0 年 毕 业 生 是 6 1 , 09 1万
1大学生 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低 . 校 的硬 件 设 施 没 有及 时 跟 上 ,对 教 当今 社 会 需 要 能够 适 应 知 识 经 济 育 产 生 了一 定 的 影 响 。从 学 生 的角 度
年 增加 ,就业 形势 日趋 严竣 。据教 育 时代 要 求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现 在 用 人 单 看 ,扩 招 后 , 入 学 的 门槛 低 了 ,有 一 位在 对大学生 能力素质水平 的要 求越 大 批 人 是 借 扩 招 进 入 大 学混 文 凭 的 , 许 2 1 年高校 毕业 生规模 已达 到6 0 0O 3 万 来 越 高 。然 而 , 多 大 学 生 自身 综 合 现在 的大学生他们 的实 力远远没有达 人 ,2 1 年 高 校 毕 业 生 人 数 达 到 6 0 素质能力与职 业素养不能满 足市场需 到 相应 学 历所 应 该具 备 的水 平 。 0 1 6 万 人 ,人 才 培 养 的速 度 大 大 超 过 了人 求 , 他 们 只重 视 对 学 校 课 程 的 学 习 , 2 专 业 设 置 和 培 养 模 式 与 社 会 需 .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作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
尤其是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扩招: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纷纷扩大了招生规模。
这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无法完全吸纳大量的毕业生。
就业观念误区: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大企业、高薪酬的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就业指导不足:许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学生缺乏对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了解。
对策和建议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及边远地区就业。
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
高校层面: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指导。
个人层面: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选择。
同时,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此外,还应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就业成功率。
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支持。
同时,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结语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个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 16 No 3
S p .2006 et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 问题研 究
李 星 云
( 京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20 9 ) 10 7
摘 要: 高等教 育 大众化 背景下 , 在 如何通过 市场机 制合理地 配置大学生这一 重要 的人 力资 源就成 为一 个亟待 解决的 问题 。 当前大学毕业 生就 业形势较 为严峻 , 原 因是 多方面的。解 决大 学毕业 其 生就 业 困难 的问题 , 需要政 府 、 高校及 学生个人等共 同努 力: 关键词: 高等教 育大众化 ; 大学毕业生 ; 就业
维普资讯
第 6卷第 3期
2 06年 9 月 0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人
J un l f a j gF rs yU i ri H ma ie n oi ce c s d i ) o r a o N ni oet n es y( u n i a dS ca S in e E io n r v t ts l tn
一
毕业 生在选择就 业 目标 单 位时 , 再 仅仅 将 目标锁 不 定 在党政机关 、 学校 、 大型 国有企业等传统 的较 为稳定 的 单位 , 中小 型企业 和 民营企业 等非 公有 制单 位也 表露 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更多 的就业 意向 , 就业 目标 单位 趋 于广泛 。以 2 0 05 年 为例 , 同性 质单位 接收 毕业 生 占接收 总数 的 比例分 不 别为 : 党政 机 关 占2 9 , .% 事业 单 位 占 1. % , 7 2 国有 企 业 ( 包括集体企 业 ) 16 , 国有 单位 ( 营企 业 、 占2 . % 非 私 港澳 台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 企业等 ) 83 , 占5 .% 党政机关 、 事业 单 位和国有企业接 收比例与去年 同期 相 比均有 不同程度
中图分 类号 : 2 G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1 6 2 0 0 17 1 5( 0 6) 3—0 8 0 7—0 4
20 0 3年我 国高等 教 育 的 毛人 学 率 为 l% 、0 4年 7 20 为 1% 、0 5年为2 % , 明我国已 由精 英式 高等 教育 9 20 l 表 阶段进 人大众化高等教 育阶段 。大学毕业 生人数总量持 续攀 高 , 幅 较 大 ,0 4年 为 2 0万 人 ,0 5为 3 0万 增 20 8 20 4 人 ,0 6年 为 4 3万 人。大学生就 业市 场 已经成 为我 国 20 1 劳 动力市场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在新 的历史 条 件下 , 校 高 毕业生 的就业 已从过 去 的“ 统包 统分 ” 模式 转 变为 毕业 生 与用 人单位 “ 自主择业 、 向选择 ” 机制 , 双 的 市场 已经 成 为调 节大学生就业 的主导力量 。如何通 过市场机制合 理、 有效地配置 大学生 这一重 要 的人力 资源 已成 为一 个 亟待解 决的问题 。
①数据来源于教育部《 9 8 20 19 - 05年全国教 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②数据来源于人事部《 于印发“0 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 20 关 20 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的通知( 国人厅发 [0 6 2 2 0 ]7号) 》。
远 规 划 和 及 时 调 整 , 较 大 盲 目性 , 业 趋 同现 象 十 分 严 有 专
越来越多 的大学 生愿 意 下基层 或 到西部 地 区就 业 , 地域流 向趋 向合理 。国家人 事部 的一项 调 查结 果显 示 , 20 0 5年 内蒙古 、 肃 、 甘 青海 三 地接 收 的 高校 毕业 生 数量
低层 化趋势 。 ( ) 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 的 矛 盾 二 大 大 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也 暴 露 出 了一 些 问 题 。
、
当前 大学生就业 的现状
f ) 一 就业 状况总体较好 20 0 3年 , 国高 校 应届 毕 业 生为 2 2 2万人 , 我 l. 当年 就业人数 为 18 5万 人 , 业率 达 到7 . %; 04年 高 4 就 89 2 0 校应届 毕业生 为 20万人 , 8 就业 率 为 8 % ; 0 5年高 46 20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人 数 为 2 4 1万 人 , 业 率 为 8 . % 。 1. 就 7 7 毕 业生就业率 持续稳定增 长。
首先 , 大学生就 业 市场结 构性 矛 盾 日益 突 出。一是 专业结 构失 衡。 由于延 续 了计 划 经 济 下 的高 校专 业 结 构, 与人才市 场的现实需求 存在相 当程度 的错位 , 一些高 校 的专业 及课程设置 没有能够 以市场 需求为导 向进 行长
与 往 年 相 比 有 明 显 增 加 , 增 长 幅 度 较 大 , 定 程 度 上 且 一
缩 小 了与经 济发达地 区的人 才数 量差距 。
重, 造成大学 毕业 生 就业 呈 现结 构 性 的供 求 矛 盾。 二
收 稿 日期 :0 6— 7—2 20 0 1 作者简介 : 星云 ( 9 8 ), , 李 1 5 一 男 江苏 南京 人 , 京师 范大学 教育科 学学 院副教 授 。 南
的下降 , 而非国有单位 接收 毕业 生 比例较 去年 同期 相 比
有 明显增加 , 提高 了 6个百 分点 。 在就业 起点上 , 来越 多 的大 学应 届毕 业生 在 高精 越 设备 或现代化生产 线上 从事 操作 、 护 、 维 编写 程序 、 设备 调试 和施工等 一线 工 作 , 金 融 保险 业 、 在 审计 、 会 、 财 投 资、 心理 咨询 等岗位上也 活跃着大量 的大学毕业生 , 出 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