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遗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遗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非遗项目的现状分析和市场需求调研,我们发现非遗项目在传承、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通过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我们相信非遗项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
我们建议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并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民族或一定社会群体创造、培育、演化并发展下来的作为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的一切非物质资讯,包括:口述、戏曲、音乐、舞蹈、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传统医学、传统体育、民间文学、传统传媒等。
非遗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巨大挑战。
许多非遗项目正逐渐失去关注和传承,这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构成了威胁。
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2. 现状分析2.1 非遗项目的传承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许多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传承,但年轻一代对这些技艺缺乏兴趣,只有少数老师才能传授这些技术。
缺乏传承渠道和传承者的流失,使得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受到威胁。
2.2 非遗项目的市场需求调研为了了解非遗项目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可度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体验和学习非遗项目,从而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非遗项目也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卖点。
3. 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基于现状分析和市场调研结果,我们对非遗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3.1 传承方面的可行性尽管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问题,但通过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传承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非物质文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日庆典、知识与实践、自然与宇宙观等在内的文化元素的总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丧失、忘记和改变的风险。
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路径。
2. 研究方法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本报告选取了以下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相关机构和政策的情况。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2 专家访谈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获取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2.3 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其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方式,了解相关机构和组织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
通过实地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经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多样性丧失和同质化的风险。
•传承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愿不强。
•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支持,目前的资源严重不足。
•管理机构与组织的不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督体系。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本章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非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一些非遗项目正面临着消失和衰落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各种保护和传承工作,但是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对某地区的一个具体非遗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找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1. 了解某地区选定的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史,探讨当前项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分析非遗项目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 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数据,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具体方法如下:1. 实地调研:调查研究对象的生产过程、技艺传承和市场销售情况,了解项目的实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和兴趣度,分析项目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非遗项目的看法和建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四、研究内容1. 非遗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选定的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传承状况,分析项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市场分析:分析非遗项目的市场需求和潜力,探讨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商业化可能性。
3. 竞争对手分析:调查分析同类非遗项目的竞争状况和市场地位,找出项目的优势和劣势。
4. 可行性评估:评估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定项目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五、研究结果1. 非遗项目基本情况分析:选定的非遗项目是当地一种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但受到市场需求变化和传承人口流失等问题的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
非遗研学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遗研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标题:非遗研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研学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研究,包括非遗研学的背景、特点、市场需求、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相关机构制定非遗研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报告内容:1. 研究背景:介绍非遗的定义、意义及发展背景,分析非遗研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特点分析:探讨非遗研学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分析非遗研学的独特特点,如体验性、实践性、创造性等。
3. 市场需求:调查非遗研学的市场需求,研究受众群体、需求类型、费用承受能力等方面,以了解潜在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4. 优势与挑战:分析非遗研学的优势,包括文化传承、知识获取、个性培养等方面;同时,分析非遗研学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保护、传承困境、教育转化等方面。
5. 案例研究:选取一些成功的非遗研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6. 可行性研究:结合前述分析,对非遗研学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市场前景、运营模式、合作机构等方面。
7. 推荐方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非遗研学的推荐方案,包括目标受众、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
报告结论:根据以上研究,非遗研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同时有助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然而,非遗研学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资源保护、教育转化等因素。
为了推动非遗研学的可行性,建议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制定具体可行的非遗研学方案,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资源,同时进行市场推广,增强非遗研学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报告附件:1. 非遗研学市场调研数据2. 非遗研学案例分析报告3. 非遗研学推荐方案。
非遗文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非遗文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各种非触摸性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知识与实践有关的技艺等。
非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本报告将对非遗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 可行性分析2.1 历史和文化价值非遗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让后代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根源,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
2.2 社会价值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非遗项目的传承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2.3 经济价值非遗文化通过传承和发展,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非遗项目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传统音乐演出等,带动就业增长和产业升级。
2.4 可行性分析总结综上所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通过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刺激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精神层次。
因此,非遗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 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措施为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3.1 加强保护和传承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健全的非遗文化保护制度和机制,确保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3.2 增加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大非遗项目宣传和推广的力度,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
3.3 注重教育和培训加强非遗项目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人才,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传承能力,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不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淘汰和遗忘。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制定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以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结果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非常重要;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资;
- 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以保护,如开展宣传教育、制定保护计划、建设博物馆等。
研究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文化遗产保护;
-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投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化
水平;
- 加强宣传,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结论
综上,通过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和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将会得到加强。
这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引言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知识和实践,以及与自然和宇宙有关的技能、社交习俗、传统手工艺等。
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对于维护地方文化特色、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分析非遗项目的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非遗项目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非遗项目成为吸引游客和顾客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非遗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产业关联非遗项目与旅游、文化创意、手工艺等产业密切相关。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技术传承者和市场支持,而旅游业作为非遗项目的重要推动力,可以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非遗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可以为非遗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和商业价值。
资金投入与回报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
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可以作为非遗项目的资金来源。
合理的资金投入可以保障非遗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带来相应的经济回报。
通过非遗项目的运作,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顾客,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社会可行性分析文化传承非遗项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对于维护地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项目的传承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并加强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对接。
非遗项目的传承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学习和参与的机会,使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教育意义非遗项目作为一种非正式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多元的教育体验。
通过参与非遗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非遗项目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区融合非遗项目可以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融合。
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分析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或非物质传统的艺术和文化表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非遗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困境。
本文旨在分析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并提供解决方案。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括各种传统技艺、传统节庆、传统戏剧和传统知识等。
这些非遗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符号,而且也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非遗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提升民族自豪感,加强社会凝聚力。
非遗文化面临的挑战尽管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人才断层问题传承非遗文化需要传授独特的技巧和知识,但由于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非遗传承者逐渐减少,导致人才断层。
经济利益不足由于非遗文化的特殊性和传统性,它往往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从而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传承。
市场推广不足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推广面临困难。
缺乏有效的市场策划和推广渠道,使得非遗文化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难以取得突破。
解决方案教育传承建立非遗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引入非遗文化的课程,鼓励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和兴趣培养。
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将创新思想融入到传统非遗文化中,使其更具现代化的包装和表达形式。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非遗产品,提升其经济效益。
倡导和推广加强非遗文化倡导和推广的力度。
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庆活动、举办展览和比赛等方式,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同时,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论传承非遗文化对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传承民族精神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教育传承、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以及倡导和推广,非遗文化传承仍然具有可行性。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人类财富。
非遗传承项目可行性分析
非遗传承项目可行性分析非遗传承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项目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非遗传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
以下是针对非遗传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文化因素是非遗传承项目的基础。
评估项目的可行性需要考虑非遗项目的特点、内涵和价值,确定项目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受众。
非遗传承项目应该关注非遗元素的传承与创新,保护并推广非遗技艺、传统表演和民间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
其次,经济因素是非遗传承项目的支撑。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评估其商业模式和收益模式,确定产业链和市场定位。
非遗传承项目可以通过开展非遗产品开发、文创设计、旅游扶贫等形式,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增长。
第三,社会因素是非遗传承项目的依托。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考虑社会关系、政策环境和社会风险等因素。
非遗传承项目应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包括政府部门、文化机构、民间组织等,形成多方参与的合力。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共识也是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保障。
第四,管理因素是非遗传承项目的保障。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评估项目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等。
非遗传承项目需要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和组织架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非遗传承的相关知识和管理经验,能够协调各方资源和利益,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最后,评估非遗传承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规划。
非遗传承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资金不足、技术转移难等,需要提前考虑并制定相应的预案,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总结起来,非遗传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兼顾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评估项目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受众,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和策略,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才能确保非遗传承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非遗研学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遗研学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物质和表演等无形的文化和传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研学(实地考察学习)是一种全面改进教育的方法,旨在通过参观和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遗研学的可行性,分析其对学生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研学概述研学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环境中解放出来,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 非遗介绍非遗是指那些由特定社群传承并代表其文化特征的无形文化遗产。
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习俗、庆典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非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社会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非遗研学的优势4.1 思维方式转变非遗研学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角色。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非遗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4.2 学科知识融合非遗研学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学习。
学生在参观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触发对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的思考和学习。
4.3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非遗研学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参与非遗的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新和创造。
5. 非遗研学的实施5.1 选择非遗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需求,选择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行研学。
可以选取传统手工艺、舞蹈表演、传统戏剧等多样化的非遗项目。
5.2 安排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非遗项目的实际工作环境,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
5.3 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参与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锻炼实践能力,并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6. 非遗研学的影响6.1 提升学生兴趣和参与度非遗研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2 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参观和亲身体验非遗项目,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和体验不同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目的该文档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制定保护计划提供依据和建议。
2. 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传统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实践技艺、节庆俗等,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的价值。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风险。
3.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相关背景资料;- 分析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 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针对保护计划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 分析可行性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
4. 可行性研究结果根据研究所得,以下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可行性的评估结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具有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部分保护计划在实施中存在执行不到位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5. 建议和对策基于研究结果,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保护计划的可执行性和权威性;- 加强保护计划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和资源保障;- 建设专业队伍,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6. 结论通过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积极贡献。
注:该文档所述结论仅基于可行性研究结果,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非遗文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遗文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是指一国传统文化各个阶层主要集中在非物质物上的文化积累,因具有时限性、空间性而呈现出本质上一种频繁地转换、变化的状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领域中的宝贵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习俗、知识与实践技术等内容。
凭借着其蕴含的传统、历史和民俗意义,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受到忽视和侵蚀,亟需重视和挖掘。
本文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可行性,旨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二、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非遗文化可行性的评估和研究。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五、结论和建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的背景和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厚重。
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在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承人的减少、传承环境的恶化以及传承方式的不合理等。
因此,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国传统文化中集中在非物质事物上的文化积累,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习俗、知识与实践技术等内容。
根据不同的传承方式和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习俗、知识与实践技术等五大类别。
2.非遗文化传承的困境和挑战目前,我国的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人减少。
随着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对外来文化的追求,传承人日渐减少,导致非遗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的手艺技能等形式存在的人类创造活动和表现方式。
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现状和问题;- 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 提出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建议。
3.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现有计划的特点和问题。
- 实地考察: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保护现状和潜在问题。
- 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 数据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
4. 研究结果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在保护力度和效果上存在一定不足;-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执行力度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实施;- 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认知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5. 可行性评估基于研究结果,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具有可行性,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机制、提高保护力度和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得以实施;- 需要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入,提供足够的经费和资源保障。
6. 改进建议为了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权责;- 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成功案例和经验。
7. 结论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落实和完善。
文化遗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遗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教育、科学和经济价值,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和珍贵财富。
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式,确保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可行性,分析其价值、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
2. 实地调研法:选择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保护和传承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3.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内容1. 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对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进行界定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2. 文化遗产的现状和挑战:分析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国内外政策法规、管理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问题。
3.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模式: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模式,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方的责任和作用。
4. 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和建议,包括资源利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策略。
五、研究结论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的宝贵资源,需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2. 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3.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六、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非遗传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非遗传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迁,很多非遗项目正面临着传承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我们需要进行一项可行性分析,以探索非遗传承的可行性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可行性分析2.1 社会认知和意识传播非遗传承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社会认知和意识传播的问题。
通过媒体、教育和社区活动等途径,可以增强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形成一种对非遗传承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可以加强对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加非遗传承的可行性。
2.2 教育与培训非遗传承还需要注重教育与培训。
传承人和有潜力的后继者应接受系统的非遗传承教育,学习相关技艺和知识,并且需要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和资源保障。
此外,非遗传承教育应加入学校课程以及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培训计划中,以培养更多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人。
2.3 管理与保护非遗传承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与保护体系。
这包括合理规划和管理非遗项目的发展,保护非遗项目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此外,可以建立非遗传承基金和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的管理与保护。
2.4 产业开发和创新非遗传承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产业开发和创新的因素。
非遗项目的价值在于其可持续性和商业化潜力。
通过与当代设计、艺术和保健等领域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创新非遗项目,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的需求,从而增加非遗传承项目的可行性和竞争力。
3. 可能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的可行性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促进非遗传承:- 增加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和意识传播,推动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和支持。
- 加强非遗传承教育与培训,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后继者。
- 建立有效的非遗管理与保护体系,保护非遗项目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 发展与创新非遗产业,增加非遗传承项目的竞争力和可行性。
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特定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行性分析是对一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目标、资源、市场、风险等方面的评估。
以下是对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非遗项目的目标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非遗项目代表了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独特文化特点,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可以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这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非遗项目的资源是现有的非遗项目和相关的文化资源。
非遗项目的传承需要当地有相关的传统技艺、知识和材料等资源。
如果这些资源已经缺乏或者无法获取,则影响了非遗项目的发展和传承。
因此,项目团队需要评估当地的资源情况,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再次,非遗项目的市场需求是关键因素之一。
项目的成功与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需求越大,市场对非遗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越高,项目的可行性就越高。
因此,项目团队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对非遗产品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以及有关市场规模和竞争情况等。
然后,非遗项目的风险需要充分评估。
非遗项目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
例如,非遗项目的技术传承可能受到传承人口减少、技术丢失等因素的制约;市场风险可能表现为市场需求的下降或者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消费趋势发生变化;管理风险则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和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项目团队需要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最后,非遗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要评估项目团队的能力和资源。
项目团队的组成和能力决定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
团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技术、市场营销等知识。
此外,项目团队还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之,非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目标、资源、市场、风险和团队能力等因素。
研究非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究非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是指特定社会群体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非物质遗产,如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口头传统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行相关研究。
本报告旨在探讨研究非遗的可行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1.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3.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和策略;4.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5. 分析非遗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经验,采访相关专家学者,深入了解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四、研究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分类a.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特色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a. 非遗保护的历史演变和现状b. 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c. 非遗保护的政策措施和作用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和策略a. 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和机制b. 非遗项目的传承策略和方法c. 非遗传承的社会参与和宣传方式4.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a. 非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b. 非遗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c. 非遗对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影响5. 非遗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a. 非遗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b. 非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互动c. 非遗研究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五、研究结论经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保护、传承、贡献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文化传承机构的建设;4.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5. 非遗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共7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8)1.1项目概况 (8)1.1.1 项目名称 (8)1.1.2项目地点 (8)1.1.3业主单位介绍 (8)1.1.4项目性质 (8)1.2 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 (9)1.2.1 研究范围 (9)1.2.2 主要编制依据 (9)1.3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纲要; (10)1.3.1 建设内容 (10)1.3.2总投资以及资金来源 (11)1.3.3 结论与建议 (11)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2)2.1 建设的背景 (12)2.1.1 建设项目政策背景 (12)2.1.2建设项目的区域状况 (14)2.2 建设的必要性 (15)2.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 (16)2.2.2地震原因致使羌族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17)2.2.3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8)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8)3.1 项目选址 (18)3.1.1 选址基本原则 (18)3.1.2 选址依据 (19)3.1.3 选址结果 (19)3.2项目自然条件 (19)3.2.1项目地理位置 (19)3.2.2气象状况 (20)3.2.3水文状况 (20)3.2.4地质状况 (21)3.3项目建设条件 (21)3.3.1道路交通条件 (21)3.3.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原材料供应 (21)3.3.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环境条件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及方案 (23)4.1建设内容及规模 (23)4.2建设方案 (23)4.2.1建设的指导思想 (23)4.2.2建设的基本原则 (23)4.2.3工程建设概况 (24)4.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5)4.2.5建设标准 (25)4.2.7建筑构造设计 (26)4.2.8建筑装饰工程设计 (28)4.3结构设计 (28)4.3.1设计依据 (28)4.3.2抗震设计 (28)4.3.3设计荷载 (29)4.3.4结构设计 (29)4.3.5材料选用 (29)4.4 给排水设计 (30)4.4.1设计依据 (30)4.4.2设计范围 (30)4.5 电气设计 (32)4.5.1 设计依据 (32)4.5.2 设计范围 (32)4.5.3 照明配电系统 (32)4.5.4 防雷接地 (33)4.5.5弱电系统 (34)4.6 消防设计 (34)4.6.1 设计依据 (34)4.6.2 设计原则 (34)4.6.3 耐火等级 (35)4.7配套设施 (35)第五章辅助配套及节能减排设计 (36)5.1 辅助配套 (36)5.1.1供水 (36)5.1.2供电 (36)5.1.3供气 (36)5.1.4通讯 (36)5.2节能减排设计 (37)5.2.1节能原则 (37)5.2.2 节能设计依据 (37)5.2.3 节能减排措施 (38)第六章环境保护 (40)6.1 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 (40)6.2 施工期环境分析 (40)6.2.1 施工扬尘环境分析 (40)6.2.2 施工噪声环境分析 (41)6.2.3 施工固体废弃物环境分析 (42)6.2.4 施工期废水环境分析 (43)6.3 运营期环境分析 (43)6.3.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43)6.3.2水环境影响分析 (43)6.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4)6.4 环境评价结论 (44)第七章组织结构与项目管理 (45)7.1 组织结构 (45)7.2 项目管理 (46)7.2.1项目投资管理 (46)7.2.2质量管理 (47)7.2.3工程进度管理 (47)7.2.4资金管理 (48)7.2.5合同管理 (48)7.2.6协调管理 (49)7.2.7安全建设管理 (49)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51)8.1 项目实施进度 (51)8.1.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1)8.1.2项目实施进度表(表8-1) (52)第九章项目招标方案 (53)9.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53)9.2招投标相关要求 (54)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资格要求 (55)9.4评标方法和中标条件 (56)9.5招标备案 (56)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6)10.1投资估算 (56)10.1.1投资估算说明 (56)10.1.2投资估算依据 (57)10.1.3投资估算范围 (57)10.1.4投资估算内容 (57)10.2资金筹措 (57)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 (59)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9)11.1.1有利于古羌族刺绣和羌年庆典的保护和发展 (59)11.1.2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宗旨的集中体现 (60)11.1.3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 (60)11.1.4有利于促进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 (61)11.1.5能够促进汶川县精神文明建设 (61)11.2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61)11.3风险分析 (62)11.4社会评价结论 (63)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64)12.1结论 (64)12.2建议 (64)附表汶川县威州镇传习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图汶川县威州镇传习所总平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1.1.2项目地点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小学(启蒙学堂)旁1.1.3业主单位介绍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成立于2019年1月,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8人,下设有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文学创作室、县业余体校、新闻出版(版权)股、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同时管理四个下属单位: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图书馆、县新华书店。
非遗创新性可行性分析
非遗创新性可行性分析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以人为载体的传统知识、技能、表演和实践,具有文化传承、社会互动和个体认同等多种价值。
非遗保护与创新并不矛盾,相反,创新可以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分析非遗创新的可行性,探讨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发展需求。
非遗的价值与挑战非遗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价值。
它不仅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特色和现代创意的来源。
然而,非遗传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但由于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相关的人才培养也面临困境。
其次,非遗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传统手工艺品和表演形式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下变得不再适用。
这就要求非遗传承创新,寻找新的途径和出路。
最后,非遗传承需要与现代社会和时代需求相衔接,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
如何与现代化经济、文化和科技相结合,是非遗创新面临的重要问题。
非遗创新的可行性分析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创新并不意味着追求彻底的改变,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跨界融合。
非遗创新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尊重之上,注重找到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
传统技艺可以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开发出新的应用和产品。
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重建流失文物,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传统工艺品等。
这样既能保护非遗,又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同时,非遗也可以与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艺术作品。
例如,将传统古典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舞蹈作品。
尊重市场需求与保持特色非遗传承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灵活调整传统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方式。
这不意味着完全迎合市场,而是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设计风格,增加产品的时尚感和现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论 (8)1.1项目概况 (8)1.1.1 项目名称 (8)1.1.2项目地点 (8)1.1.3业主单位介绍 (8)1.1.4项目性质 (8)1.2 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 (8)1.2.1 研究范围 (8)1.2.2 主要编制依据 (9)1.3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纲要; (10)1.3.1 建设内容 (10)1.3.2总投资以及资金来源 (11)1.3.3 结论与建议 (11)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2)2.1 建设的背景 (12)2.1.1 建设项目政策背景 (12)2.1.2建设项目的区域状况 (14)2.2 建设的必要性 (15)2.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 (16)2.2.2地震原因致使羌族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72.2.3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8)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9)3.1 项目选址 (19)3.1.1 选址基本原则 (19)3.1.2 选址依据 (19)3.1.3 选址结果 (20)3.2项目自然条件 (20)3.2.1项目地理位置 (20)3.2.2气象状况 (21)3.2.3水文状况 (22)3.2.4地质状况 (22)3.3项目建设条件 (22)3.3.1道路交通条件 (22)3.3.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原材料供应 (23)3.3.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环境条件 (23)第四章建设内容及方案 (24)4.1建设内容及规模 (24)4.2建设方案 (24)4.2.1建设的指导思想 (24)4.2.2建设的基本原则 (24)4.2.3工程建设概况 (25)4.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6)4.2.5建设标准 (26)4.2.7建筑构造设计 (27)4.2.8建筑装饰工程设计 (30)4.3结构设计 (30)4.3.1设计依据 (30)4.3.2抗震设计 (30)4.3.3设计荷载 (31)4.3.4结构设计 (31)4.3.5材料选用 (32)4.4 给排水设计 (32)4.4.1设计依据 (32)4.4.2设计范围 (32)4.5 电气设计 (34)4.5.1 设计依据 (34)4.5.2 设计范围 (35)4.5.3 照明配电系统 (35)4.5.4 防雷接地 (36)4.5.5弱电系统 (36)4.6 消防设计 (37)4.6.1 设计依据 (37)4.6.2 设计原则 (37)4.6.3 耐火等级 (37)4.7配套设施 (38)第五章辅助配套及节能减排设计 (39)5.1 辅助配套 (39)5.1.1供水 (39)5.1.2供电 (39)5.1.3供气 (39)5.1.4通讯 (39)5.2节能减排设计 (40)5.2.1节能原则 (40)5.2.2 节能设计依据 (40)5.2.3 节能减排措施 (41)第六章环境保护 (43)6.1 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 (43)6.2 施工期环境分析 (43)6.2.1 施工扬尘环境分析 (43)6.2.2 施工噪声环境分析 (45)6.2.3 施工固体废弃物环境分析 (46)6.2.4 施工期废水环境分析 (46)6.3 运营期环境分析 (46)6.3.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46)6.3.2水环境影响分析 (47)6.3.3声环境影响分析 (47)6.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7)6.4 环境评价结论 (47)第七章组织结构与项目管理 (49)7.1 组织结构 (49)7.2 项目管理 (50)7.2.1项目投资管理 (50)7.2.2质量管理 (51)7.2.3工程进度管理 (52)7.2.4资金管理 (52)7.2.5合同管理 (52)7.2.6协调管理 (53)7.2.7安全建设管理 (54)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55)8.1 项目实施进度 (55)8.1.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5)8.1.2项目实施进度表(表8-1) (56)第九章项目招标方案 (58)9.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58)9.2招投标相关要求 (59)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资格要求 (60)9.4评标方法和中标条件 (61)9.5招标备案 (61)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2)10.1投资估算 (62)10.1.1投资估算说明 (62)10.1.2投资估算依据 (63)10.1.3投资估算范围 (63)10.1.4投资估算内容 (63)10.2资金筹措 (63)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 (64)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64)11.1.1有利于古羌族刺绣和羌年庆典的保护和发展6411.1.2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宗旨的集中体现 (65)11.1.3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 (65)11.1.4有利于促进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 (66)11.1.5能够促进汶川县精神文明建设 (66)11.2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67)11.3风险分析 (67)11.4社会评价结论 (68)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70)12.1结论 (70)12.2建议 (70)附表汶川县威州镇传习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图汶川县威州镇传习所总平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1.1.2项目地点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小学(启蒙学堂)旁1.1.3业主单位介绍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成立于1998年1月,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8人,下设有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文学创作室、县业余体校、新闻出版(版权)股、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同时管理四个下属单位: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图书馆、县新华书店。
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各项国家的关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事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方针,政策,研究提出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指导文学,艺术及全民健身运动,协调推进少年儿童体育事业发展;管理全县对外文化体育交流工作。
1.1.4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1.2 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1.2.1 研究范围我公司受汶川县文化体育局的委托,对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案、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技术、组织结构与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1.2.2 主要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2、《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4、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5、《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2008]81号);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8、《汶川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9、《汶川地震灾后文化体育恢复重建规划》;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11、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意见》(文计发[2008]20号);12、《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国家文化部);13、《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第三版;15、2008版《四川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16、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1.3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纲要;1.3.1 建设内容在威州镇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建设用地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筑用地、集散场地、绿化用地等。
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标准,用房项目应配置如下:占地面积:2248平方米(不包括停车场的面积)总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其中分为:游客服务中心,两个展厅,4A厕所、休息区,办公室和资料室组成。
配套设施:规划绿化面积786㎡,停车场536㎡,广场面积987㎡。
1.3.2总投资以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289.43万,资金来源全部为国家灾后重建扶持资金。
1.3.3 结论与建议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破坏、社会捐建资金、国家灾后重建扶持资金、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进行的。
该项目符合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以及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是坚定执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规定举措,同时也有助于当地居民的生活学习以及提高,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且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建设的背景2.1.1 建设项目政策背景1.宏观政策背景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支持和促进,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1)国家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通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
(2)国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形式。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把政府的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文化领域,均鼓励和支持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