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整理)100个经典管理理论.

(完整版)(整理)100个经典管理理论.

(完整版)(整理)100个经典管理理论.100个经典管理理论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第二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第四章: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43.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44.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45.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46.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47.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48.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49.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五章:崇尚团队合作精神比尔?盖茨说:“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50.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第六章: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可以说,领导者科学理性的决策等于成功了一半.58.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59.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生产出廉价产品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65.巴菲特定律:到竞争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66.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第七章: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内核,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第八章:竞争决胜的智慧与策略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在这场较量中,对竞争方法、竞争策略以及竞争手段的管理,将成为企业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第九章: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的不等式意味着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许多企业的失败,往往是由于细节上没有尽力造成的.把任何细节做到位,企业就不会存在问题.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第十章:打好营销这张牌没有成功的营销,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利润实现的最终手段,在市场同质化极强的产品竞争中,营销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经营的成败.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实现组织的目标。

以下是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点的整理。

一、管理的定义和职能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为其他职能提供了方向和框架。

2、组织:设计和构建组织的结构,分配资源,协调和整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3、领导: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促使成员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4、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活动和绩效,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

代表人角色要求管理者代表组织在外部活动中行使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领导者角色则是激励和指导员工;联络者角色需要管理者与组织内外的个人和团体保持联系。

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监督者角色要求管理者收集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播者角色是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成员;发言人角色则是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发布组织的信息。

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企业家角色需要管理者寻找和发现机会,并制定创新的方案;混乱驾驭者角色要求管理者在组织面临危机或突发事件时迅速采取行动;资源分配者角色负责合理分配组织的资源;谈判者角色则是代表组织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谈判和协商。

管理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运用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和激励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思考,洞察组织全局,制定战略和决策的能力。

管理学知识点综合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综合整理

1,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制定计划以整合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工作,决定什么任务,谁来完成,任务如何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

领导:同别人工作并通过别人实现目标。

控制:监控、评估工作绩效。

监控、比较、纠正。

2,管理角色:指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现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十种管理角色可以组合为三种,人际关系角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

信息传递角色,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做出决策或选择,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对不同角色的重视程度随在组织层级中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领导者角色对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要高于对中高层管理者的重要性。

3,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对基层管理者更重要。

人际技能:自己单独或在团队中与他人和睦共处的能力。

对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同等重要,良好则可以从员工那里获得最大产出。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概念化的技能。

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

将组织视为整体,理解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设想组织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4,管理的普遍性:在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和所有工作领域,在任何地域的组织,管理都不可或缺。

普遍性原因:发挥着重要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实现资源整合、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

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

管理有着广阔1/11的外延。

5,效率与效果:同等重要不可偏颇。

都不可或缺。

效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目的是成本最小化,“正确的做事”。

效果强调完成一个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

二者相辅相成。

效率强调手段,效果强调目的。

成功的管理表现为高效率高效果。

竞争中的效果。

缺一不可。

缺了的后果……二.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1,万能论与象征论(外部力量的作用、影响、约束):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管理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毫无助益的,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是受约束的。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是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的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

2.组织的三个共性:人、目的、结构3.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特征,管理的主体是领导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1.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管理的二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三、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1.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信息收受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四、基本原理(不要求)1.系统原理:定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生产力 自然属性合理组织生产力 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协调 自然属性只与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关 (共性) 生产关系 社会属性 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使管理的思想、 目的、方法、方式呈现一定的差异, 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的个性社会属性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体现和反映,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个性) 社会制度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五、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XY理论)1.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假设人性善----孟子,“人皆有不忍之心”。

人性恶----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性既善又恶----世硕,“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人性非善非恶----告不害,“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六、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思想发展阶段:早期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以前)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从18--19世纪末)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主要论点(1)斯密的经济人观点与劳动分工论(2) 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3) 欧文的人事管理(4)巴贝奇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5)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马克斯·韦伯(权力3种类型:法理、传统、超凡以理性为指导,不受个体影响)(一)泰勒试验泰勒,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如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涉及到了企业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二、组织与管理1. 组织结构:指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职责分工等方面的安排。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职能型、地理型、产品型等。

2. 组织文化:指企业或组织内部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影响力。

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

3. 管理层次:指企业或组织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权力关系。

通常包括战略层、中层和操作层。

4. 管理模式:指企业或组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具体方式。

如传统管理模式、创新型管理模式等。

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风格:指领导者在处理问题和管理员工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常见的领导风格有民主型、权威型、教练型等。

2. 领导力: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发挥影响力的能力。

良好的领导力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3. 决策模式:指企业或组织在制定决策时所采用的一种具体方式。

如集中决策、分散决策等。

四、人力资源管理1. 招聘与选用:指企业或组织在招聘新员工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招聘渠道、面试流程等。

2. 员工培训与发展:指企业或组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发展,以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3. 绩效考核与激励:指企业或组织对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执行力。

五、营销管理1. 市场调研:指企业或组织对市场进行调查,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2. 产品定位与策略:指企业或组织在制定产品计划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产品定位、市场细分等。

3. 渠道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在销售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渠道选择、渠道管理等。

六、战略管理1. 使命与愿景:指企业或组织的长期目标和追求的理想状态。

2. 竞争优势:指企业或组织在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如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等。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

(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事业部主任)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

(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管理者在哪里工作?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的。

(这个目的是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的。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设计的结构●管理者做什么?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管理职能计划:设定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控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的技能1.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对组织内外的个体、团体和组织本身的行为、观念、价值观等进行分析、解释并提出应对策略的学科。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的各种行为和决策,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二、领导学领导学主要研究领导者的个性、能力、行为等,探究领导者如何影响和激励下属,以及如何在不同环境下达成目标。

学习领导学可以帮助我们发掘自身的领导潜能,提升领导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合理地配置、使用、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四、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通过对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

学习组织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组织的设计水平。

五、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确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并通过实施和监控来保证实现目标。

学习战略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组织的战略管理水平。

六、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绩效目标、评价绩效表现、提供反馈和奖惩措施等手段,提高员工绩效和促进组织发展。

学习绩效管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

七、营销管理营销管理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价格策略、渠道管理等手段,实现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学习营销管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营销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组织的营销管理水平。

八、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通过财务分析、资金筹集、风险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和财务稳健。

学习财务管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

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一、总论(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生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萌芽和基础)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4、科学管理理论(重要和奠基)——泰罗1)工作定额: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2)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5、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学的划分)五大职能:1)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5)控制: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有下达的命令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1)内容: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2)、结论: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二、决策与计划(一)、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的概念: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决策的原则: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拧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3、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4、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图:高业务增长率低相对竞争地位高1)“瘦狗”型: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2)“幼童”型: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型,如果无法转型应当放弃该领域 3)“金牛“型: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4)“明星“型:企业应该不失时机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5、解不定型决策为题的方法: 1)小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 2)大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 3)最小最大后悔值: 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最大收益—该方案该情况下的收益 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二)、计划与计划工作1、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制定组织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组织目标的动态活动过程。

2.管理的特征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经济性3.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其客观规律性;管理的艺术性: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

4.管理学的二重性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一方面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都需要管理,它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

5.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

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

6.具体职能有1计划职能2 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5决策和创新7.管理者:是指组织中管理活动的出发者和执行者。

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工作8.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的责任,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等----大学校长,公司总裁或董事长,城市的市长中层管理者:其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的活动----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基层管理者:其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按所从事的管理领域和专业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9.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情报方面角色3决策方面角色10.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11.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1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的学科,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其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完整word版)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书上)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

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

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

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

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

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

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组织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有目的性的社会系统,管理是对组织内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包括顶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决策者、交流者、人际关系建设者和资源协调者。

3.管理学的四项功能:管理学将管理的工作划分为四个功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管理层次:管理学将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操作管理三个层次,从整体上指导和协调组织的运作。

5.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以有效地完成管理职责。

6.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各个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权责的安排,包括分工、协调、层次和职权四个要素。

7.权威与权力:权威是指管理者依据职权和地位所具有的正式权力,而权力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8.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着明显的影响。

9.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提供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引导员工的动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10.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管理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包括理性决策模型、非理性决策模型等。

11.有效沟通:沟通是管理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组织的合作效率和减少冲突。

12.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等。

13.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合理的团队组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评估和反馈员工绩效,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和发挥潜力。

15.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管理者在面对组织变革时如何进行规划、执行和控制,确保变革的顺利实施。

以上是管理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1.管理者有哪些技能要求?他们与管理者所处层次有何关系?(P8-9)①技术技能:指对于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方面的技能;②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

③概念技能:指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关系:基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要求比较高,中层管理者对人际技能要求比较高,高层管理者对概念机能要求比较高。

(P9图1-2及第三段)2.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职责?(P7)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职能;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4—36)①基本原则: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

②特征: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的做法.③要点: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实现操作方法和工具的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工长制; 对组织结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

3.霍桑试验的结论主要有哪些?(P43-44)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纪人”;②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③新型的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足程度来提高人们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时期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在社会因素方面特别是人群关系方面的满足程度。

4.◎简述外部招聘的优缺点有哪些?(P184-190)优点:(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外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并让老员工们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实现激励的目的;(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关于管理的不同观点(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rederick W.Taylor)提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它认为: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其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2)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该定义于 1916 年提出,明确了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3)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 F.Drucker)提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他认为:①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工作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技能和方法。

②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管理阶层。

③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负有执行组织任务的责任。

德鲁克的观点注重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淡化管理的社会属性。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H.A.Simon)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在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环境与员工时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使组织的一切都可以不断地运行下去,直到获取满意的结果,实现令人满意的目标要求。

(5)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提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他认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应归于管理的范畴之内,但它们又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此它们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6)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提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 他认为: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②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2.管理的内涵(1)所谓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知识点综合整理

管理学知识点综合整理

1,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制定计划以整合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工作,决定什么任务,谁来完成,任务如何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

领导:同别人工作并通过别人实现目标。

控制:监控、评估工作绩效。

监控、比较、纠正。

2,管理角色:指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现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十种管理角色可以组合为三种,○1人际关系角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

○2信息传递角色,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做出决策或选择,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对不同角色的重视程度随在组织层级中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领导者角色对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要高于对中高层管理者的重要性。

3,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对基层管理者更重要。

人际技能:自己单独或在团队中与他人和睦共处的能力。

对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同等重要,良好则可以从员工那里获得最大产出。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概念化的技能。

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

将组织视为整体,理解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设想组织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4,管理的普遍性:在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和所有工作领域,在任何地域的组织,管理都不可或缺。

普遍性原因:○1发挥着重要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实现资源整合、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

○3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

○3管理有着广阔的外延。

5,效率与效果:同等重要不可偏颇。

○1都不可或缺。

效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目的是成本最小化,“正确的做事”。

效果强调完成一个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

○2二者相辅相成。

效率强调手段,效果强调目的。

成功的管理表现为高效率高效果。

○3竞争中的效果。

缺一不可。

缺了的后果……二.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1,万能论与象征论(外部力量的作用、影响、约束):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管理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毫无助益的,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是受约束的。

管理学原理的归纳整理

管理学原理的归纳整理

管理学原理的归纳整理管理学原理的归纳整理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有效利用组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职能来协调,以期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2. 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1)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者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人员、财务和信息资源分配,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其共同点在于对于某一群体的整体工作业绩负责,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共同分享某些资源.管理客体:管理对象管理对象是管理者施加影响并起作用的人和事企业的管理对象是其内在各种经营要素,如人、财、物、信息、时间、技术等组成的动态系统。

管理手段:管理职能(管理功能,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发生作用和影响的手段)管理职能是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在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的带有共性的管理活动的理论概括。

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管理主体借助于管理手段而达到的预期目的,它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严格的说,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是促使组织有效地利用资源而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全面衡量管理促进组织实现的情况组织的产出目标:主要从产量、期限品种、与质量成本三个角度来考察产量:主要从生产多少产品或者服务项目角度来反映产出水平的组织的效率与效果:组织的绩效高低表现为效率与效果两大方面-效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

-公共部门的效率:一是生产效率,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管理者除了要重视组织活动的效率外,还要重视组织活动的效果,使组织组织在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活动目标。

组织的终极目标:根据组织的性质不同,组织的终极目标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营利性组织:以追求利润和资本保值为主要终极目标。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任务:⑴实现本组织的目的和使命⑵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⑶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对应的主要任务:⑴管理的计划职能(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制定计划配置方案)⑵管理的组织职能(任务: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变革,组织发展)⑶管理的领导职能(任务:引领和指导员工,沟通协调,解决冲突,激励下属)⑷管理的控制职能(任务:确定控制标准,衡量业绩,差异分析,纠偏措施)4.管理的特点:(科学性和艺术性及含义)科学性:反映了管理活动普遍应遵循的准则艺术性:管理必须因地制宜,讲究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呆板的管理。

即管理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5.管理者的角色:⑴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⑵信息情报方面的角色⑶决策方面的角色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⑴概念职能⑵专业技术职能⑶人际关系职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人际关系职能是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能。

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1.巴贝奇的管理思想①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思想。

②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2.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⑴工作定额管理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⑶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⑷标准化管理⑸实行管理职能分工⑹例外管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被人们称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

⑴三种组织权力的类型:①传统权力,对应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组织。

②神授权力,对应的是“神秘化”的组织。

③法定权力,对应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组织。

(★最合理的)⑵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体制”或称为“科层体制”。

第三章管理学的发展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⑴霍桑实验: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的四项职能职能是20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家Fayol首次提出的。

管理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对工作作出安排,以达到实现组织宣布的目标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者以任何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

控制:对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评估,效果与目标作比较或纠正。

2.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1、对工作工作的每一个因素开发一种科学方法,用以老替代旧的经验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3、与工人进行衷心的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进行;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权划分上几乎是同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项工作都承揽下来。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是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综合。

首先,文化是一种感知。

其次,尽管个人具有不同的背景或处于不同等级,他们仍往往采用相似度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

最后,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

组织文化可以分为强文化和弱文化。

其中强文化是指企业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

我们可以用七个维度的高低程度来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关注细节:即期望雇员表现出精确性、关注细节的程度;成果导向:即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员工导向:即管理者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团队导向:即围绕团队而不是个人的程度;进取性:即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稳定性:即组织决策的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创新与风险承受力:即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这七个特征都是从低到高连续变动的,应用这七个维度评价一个组织,可以综合描述该组织的文化。

并且在许多组织中,其中的一个文化维度通常会高于其他维度,并从本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4.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定义为一个组织在其法律和经济义务之外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行事的意向。

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认为管理方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社会责任追求有社会义务反映了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指的是一家公司由于承担着履行特定经济和法律责任的义务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益于社会的长期目标。

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都反映了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点。

社会响应指的是公司为应对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的社会活动2)一家公司实施的社会行动并不会损害他的经济绩效。

考虑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和社会压力,管理者极有可能需要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认真考虑社会事务和目标。

赞成的观点:满足公众期望,保障长期利润,道德义务,良好公众形象,优化社会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责任与权力平衡,符合股东利益,企业占有各项资源,预防胜于治疗反对的观点:违背短期利润最大化,淡化企业使命,成本增加,扩大企业权力,领导者缺乏技能,缺乏明确的责任5.决策的制定过程★步骤1:识别决策问题——决策制定过程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是开始于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步骤2:确认决策标准——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步骤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第2步中确认的决策标准并非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决策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它们的优先顺序。

步骤4:开发备选方案——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这些方案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

步骤5:分析备择方案——对每一种方案的评价是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

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决策都包含了管理者的个人判断。

步骤6:选择备择方案——所选择的方案是在第5步种具有最高得分的方案。

步骤7:实施备择方案——实施包含了将决策传送给有关的人员和部门,并要求他们对实施结果作出承诺。

如果即将执行决策的员工参与了决策的制定过程,那么他们更可能热情地支持决策的执行,以及取得成果。

步骤8:评估决策结果——看看问题是否已得到了解决,是否达到了期望的效果。

结果可能要求管理者重新回到决策过程前面的某个步骤,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开始整个决策过程。

6.组织变革的类型组织变革是指为了提高组织成效而对现有组织进行的过程。

这种改造涉及组织的工作进程、部门化原则、管理幅度、设备、组织设计和人员提本身各方面。

变革的类型:管理者可选择的变革方案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结构、技术、人员。

1)结构变革:外部环境或组织战略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改变如何以及谁来完成工作任务包括改变职权关系、协调机制、集权化程度、职务在设计及其他结构变量。

2)技术变革:改变组织用来把输入转化为产出的技术包括工作开展的方式、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的改变等。

3)人员变革则是指员工的工作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7.如何制定合理的决策合理决策对应制定决策中的有限理性观,该观点认为,管理者是趋向于按照有限理性假设制定决策的,他们的决策行为只是在处理被简化了的决策变量时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理性,且这种简化是由于个人处理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

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案中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即所谓的合理决策。

2)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1.问题和决策类型的影响: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对应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对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决策只要依照程序化的方式即可。

所谓程序化决策是指可以复制的,相对简单的,管理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只要按照系统化的程序、规则或政策行事即可。

结构不良问题是新颖的、不经常发生的、信息模糊的和不完整的。

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唯一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

它要求管理者根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这种决策通常缺乏可靠的数据和材料,需要依赖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等;根据“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化”原则采用非程序化法,制定解决方案。

实际上,完全程序化决策和完全非程序化决策都是极端情况,决策的问题是主要程序化和主要非程序化。

2.管理者制定决策时可能面对的条件:决策制定时面临的条件有三种: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在确定性条件下,管理者对每一种方案的结果都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制定出精确的“最优化”的合理决策但这种条件多属于一种理想化的特征。

在风险性的条件下,管理者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给不同的方案分配概率,估计出每一种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这时,合理的决策就是管理者根据其风险偏好和对备选方案的估计选择其“满意的”合理决策。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者不能肯定每个备选方案的结果,并且每个方案的发生概率也是难以做出合理估计,这时管理者只能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及其心理定位来选择合理的方案(包括最大化最大可能的收益、最大化最小可能收益以及最小化最大遗憾),从而制定出其认为“合理的”决策。

3)总之,合理决策不仅受管理者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管理者个人主观偏好的影响。

8.管理者为何计划①给出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的努力方向,当员工认识到组织的方向及他们如何为达到目标做出贡献时,他们会自觉地协调他们的活动,相互合作,以及采取措施实施目标。

没有统一的目标,部门和个人也许会工作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下,会降低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效率;②降低不确定性,通过迫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来降低不确定性。

尽管计划不能消除变化,但管理者可以通过预测变化,考虑这些变化的冲击和制定适当的措施来响应变化;③减少活动的重复和浪费。

当工作和活动围绕已经确立的计划进行时,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冗余就会被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当手段和结果通过计划规定得很清晰时,无效的活动或者低效率的活动就会被减至最小的程度;④计划设定目标和标准,这些目标和标准可用于控制。

在计划工作中,我们开发目标和计划,并通过控制,将实际的绩效和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重要差异,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活动9.计划的主要内容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目标,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协调组织的工作。

10.计划的两个主要方面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和对象。

他们指导管理决策,并且构成衡量标准以测量工作结果方案:概述如何实现目标的文件。

他们通常包括资源的配置、时间表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其他行动。

11.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包含六个步骤的过程,它涵盖了战略的计划、实施和评估。

1)识别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2)进行外部环境分析3)进行组织内部分析(步骤2和步骤3结合起来称为SWOT分析)4)制定战略5)实施战略6)评估战略SWOT分析,即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

优势是组织擅长的行动或者拥有的独特资源。

劣势指的是组织不擅长的行动或者该组织需要但却并不拥有的资源。

机遇是外部环境中的积极趋势。

威胁则是外部环境中的消极趋势。

步骤1: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使命,使命是对组织目的的陈述,使命回答了如下的问题,即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定义组织的使命会迫使管理者仔细地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

搞清组织当前的目标和战略也是重要的。

目标是计划的基础,公司目标是制定绩效目标的依据。

同样,对管理者来说,识别组织当前的战略也是重要的。

步骤2:外部分析。

分析环境是战略管理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分析外部环境时,管理者应当检查具体的、特定的和一般的环境,以发现正在发生的趋势和变化。

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机会和组织面临的威胁。

步骤3: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提供了组织特有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信息。

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内部优势和劣势。

(步骤2和步骤3结合起来称为SWOT分析)步骤4:构建战略。

当管理者制定决策时,他们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和他们所能使用的资源、能力的现实情况,设计出能够帮助组织达到目标的战略;战略主要有三种类型: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组织层战略。

步骤5:实施战略。

战略制定出来以后,必须得到实施,一个成功的战略取决于成功的实施,不管战略制定得多么有效,如果不能成功地实施等于纸上谈兵。

步骤6:评估结果。

这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即对战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决定需要作出哪些必要的调整,从而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12.五力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所选战略应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的特性相匹配。

在任何产业中,都存在着五种竞争力量左右着竞争规则,这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了产业的吸引力和盈利性,管理者可以应用下列的五因素来评估产业的吸引力。

①新加入者的威胁。

新竞争者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有多大?-规模经济等因素决定了新竞争者加入的难易程度。

②替代威胁。

其他行业的产品能够替代本行业产品的可能性有多大?-转换成本、顾客忠诚度等决定了顾客是否愿意购买替代产品的程度。

③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顾客)拥有多大的判断能力?-顾客的数量、顾客掌握的信息以及替代产品的可获得性决定了购买者在产业中的影响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