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中药复方蒲地蓝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瘀、肝炎、败血症等疾病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重视和需求增加,对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该中药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蒲地蓝的性味归经蒲地蓝的性味辛、苦、微寒,归肝、胆经。

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的作用。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蒲地蓝进行质量控制研究,首先要明确其性味和功效,确定其应用范围和剂量。

二、蒲地蓝的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蒲地蓝的药材鉴别主要依据外形、颜色、气味、味道、理化性质及显微鉴别等方面进行评价。

还可以通过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进行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

对于中药复方蒲地蓝,也需要对其单味药材和配伍比例进行研究,以保证复方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疗效。

三、蒲地蓝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蒲地蓝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蒲公英皂苷、蒲地蓝素、蒲地蓝苷等。

这些有效成分对蒲地蓝的药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蒲地蓝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蒲地蓝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蒲地蓝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蒲地蓝质量控制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蒲地蓝的质量,并且可以辅助建立质量标准;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对蒲地蓝中有效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生物传感技术可以用于对蒲地蓝中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等。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为蒲地蓝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五、蒲地蓝质量控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在蒲地蓝质量控制方面,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也是十分重要的。

国家药典、行业标准等文件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规定,这为蒲地蓝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原材料来源广泛、生长环境复杂以及加工过程繁琐,其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评价指标之一。

例如,草药的颜色、气味、形状等可以反映其质量。

另一方面,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可以判断其药效是否符合要求。

此外,微生物污染也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中药材的变质和降解,从而影响其药效。

其次,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传统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依靠经验和感官判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测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中药材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基因测序和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中药材的品种和来源进行溯源,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还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材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但仍存在标准不一致、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建立科学、全面、统一的标准体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中药材的原材料和市场需求都存在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需求。

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分享经验和成果。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中药材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是一种经典中药,由多种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菌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药物的认识不断深入,蒲地蓝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概述了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一、化学成分分析
蒲地蓝中的有效化学成分主要有匀苯二酚、金丝桃甙、葡聚糖等。

文献报道了多种方法用于分离和鉴定这些化合物,在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中也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已成为测定蒲地蓝成分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质量控制方法
1.药材质量控制
蒲地蓝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鉴别、产地、采摘、加工等方面,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显微镜鉴定、红外光谱鉴定等。

2.提取物质量控制
在蒲地蓝复方中,其有效成分主要来自于水提取物,因此,提取物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现代技术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浸泡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

同时,对其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等也需进行控制。

针对不同制剂,需要考虑不同的质量控制指标。

例如,针对蒲地蓝颗粒、口服液等制剂,需控制其含量、颗粒度等指标;针对蒲地蓝贴膏制剂,需要控制良好的黏着力和良好的药效性。

三、安全性研究
蒲地蓝在应用过程中符合中草药质量标准,出现了较少的不良反应。

不过,一些研究报道蒲地蓝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其安全性。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摘要: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取材、生产过程及工艺、材料包装、贮存、运输及人为问题等因素,以后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原材料的把关、规范生产工艺、妥善制剂的贮存及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上予以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1、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措施1.1、完善生产工艺在中药剂生产方面要采取去粗取精的生产工艺。

传统的药剂生产中,常常采用粗放型的生产工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而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中药制剂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可以利用生物生产技术,来完善中药制剂的提纯和服用;与此同时,由于中药制剂在生产之后,其保存技术对其发展制约性也较大,因此可以采取先进的喷雾技术、流动造粒技术、冻结干燥工艺、真空包装等技术,从而提升中药的保存时间,使其在减少挥发性的基础上,保持药效和提升治疗效果。

1.2、建立现代生产管式一方面,在中药制剂生产方面,要将制剂的质量品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生命。

为了提升制剂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在生产之初,就要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如为了控制含有农药残留的药材进入生产领域,企业要建立起严格的检测制度,从而提升药材原材料的质量。

同时,为了实现原料采购和生产的一体化,企业还可以建立其草药种植基地,全程采用绿色生产模式,并在草药植物种植方面,要严格筛选药材种子,并采用现代化的药材种植技术,从而确保药材生产源的可靠性。

与此同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也要积极配合相关的检测部门,建立并完善企业的检查机制,有效控制药剂成分的稳定性,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完善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标准。

另一方面,建立起现代化的中药原料存储仓库。

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其对药材的存储状况、收获季节、产地及储存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一旦存储不当,势必将会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其药性,因此在药材种植基地建立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其现代化的存储仓库,对于药材保存的温度、湿度做适当的控制,从而为之后的药剂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金银花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金银花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金银花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1金银花质量控制采用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业界对于金银花成品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化学分析方面,特别是对绿原酸含量测定已相对成熟。

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不但作为其原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也是一些成药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但研究发现,金银花中含有较大量的三萜皂苷类和环烯醚萜类等成分,它们和酚酸类成分一起共同构成了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群。

因此,仅以绿原酸作为唯一控制指标是不全面的。

为了弥补采用单一成分含量测定来评价药材质量之不足,近几年,对金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成为了焦点,以期利用指纹图谱来控制药材的质量。

然而,指纹图谱的模糊性和缺乏谱-效的研究基础,使其在实际质量控制中难以广泛推广。

为此,学术界又提出了多指标质量控制模式,它也将成为版《中国药典》修订的趋势和导向,以期使我国的药品标准更能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

目前在质量控制技术和手段上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薄层扫描(TLCS)法、毛细管电泳(CE)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FTIR)法、气相色谱(G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液-质联用技术(HPLC-MS)等,且以HPLC法最为普及。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法主要有单波长和差示导数分光光度法,如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不断改进后,使分析的精密度明显提高。

UV法测得的是具有相同发色团的总含量,而不是单一成分的含量,所得到的含量测定结果有时也仅是参考,如金银花在煮沸后绿原酸降解54.05%(HPLC法),而UV法却显示其含量未变[2]。

为增强UV测定法的专属性,近年来在其测定原理、介质选择、特征性显色剂[3]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利用钨酸钠与绿原酸瞬间反应后发生特征峰位移,而其他成分则不发生反应[4];绿原酸在柠檬酸钠介质中更稳定[5]。

1.2薄层扫描法此方法集中在对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上。

色谱及扫描条件:吸附剂主要有硅胶G和聚酰胺薄膜,前者多以醋酸丁酯-甲酸-水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常见比例28∶10∶10,多采用单波长330nm作为检测波长,反射法程序扫描[6-7];后者多以异丙醇-甲酸(10∶0.5)为展开剂,用荧光光度法方式锯齿扫描,激发波长为254nm[8-9],试验中采用荧光光度法检测,灵敏度较高,可消除黄酮类成分引起的背景干扰。

复方苦参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复方苦参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复方苦参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由苦参草和广藿香草等中草药制成。

它具有解毒消肿、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药物安全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进展表明,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活性评价方法两类。

化学分析方法是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常用方法。

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可以对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技术可以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微量元素和有害物质的含量。

这些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并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是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途径发挥药效。

通过使用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药理学活性。

这些生物活性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质量控制方法也被用于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研究。

使用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对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多个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使用稳定性研究方法可以评估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贮存期间的稳定性和变化情况。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活性评价方法的应用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数量不足、检测方法不全面等。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2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贵阳550000摘要:中药作为我国独特和具有原创优势的医药资源,在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是其稳定发挥临床疗效的基本保障,也是中药研究、生产、监管关注的重点。

但中药成分复杂,主要质量属性的测定难度较大。

中药质量控制水平与公众使用更好中药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认识,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的开发,过程控制策略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过程分析技术引言药品质量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

也是引领中药制造产业提升的关键路径。

从神农尝百草至 19 世纪,历代本草中不乏有关中药品质考证和鉴定方面的文献记载。

受当时科学技术的局限,这一时期中药质量评价是以形、色、味、效等方面为主,其质量控制注重对中药材原料的高标准要求及对制备工艺的严格把关,通过对中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制剂全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药品质量。

1以检验为主的中药质量控制对终端制剂产品实施检验是控制药品质量的通行做法,药品检验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质量控制的严谨性。

中药检验与其药品标准密切相关。

中药药品标准的发展经历了以外观形态鉴别为主和以内在物质成份检测为主的两个阶段。

回顾最早的《中国药典》1953 年版,其内容简单,收载的检测项目很少,以经验鉴别外观形态为主。

之后,增加了显微鉴别。

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用于中药成份的鉴别和测定后,薄层鉴别等方法得以推广使用,增强了中药药品标准在鉴别中药真伪方面的作用。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各种色谱分析方法被大量运用,不仅可定性检测中药内在成份,也可定量测定中药活性成份或指标成份的含量。

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为主要内容的中药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并沿用至今。

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指标性 成分 , 将这 些 具 特 征性 的成 分 作 为 含量 测 并
定 指标 。 与西药 药 理模 型 筛选 的单 一 成分 相 比 , 复方 中 药 的有 效成 分 通 常 是 指 来 自药 材 的 一 些 混 合 物 成
分 。这 些混合 物往 往 是 相 当 复杂 的组 分 , 且绝 大 而
面 。如尹莲 等 根 据 加 味 四妙 丸 全方 挥 发 油部 位 、
相 关领域 研究 资料综 述 如下 。
1 药效 物质基 础在 中药 复方质 量控 制 中的应 用
复方 化学 成分 复杂 , 把复方 通过 现代 分离方 法 ,
如超声 提 取 、 膜分 离 、 滤 、 透析 、 超 微 固相 萃取 、 流 逆
因此 , 近年来 国家 对 中药 复 方 制剂 的质 量 控制 给予 了极大 的重视 , 对某 些可 行 的方 法进 行 了研究 , 出 提
了更全 面的质 量控制 方 法 。本 文收 集和整 理近 几年
至具有相反的作用 , 对成分错综复杂的复方制剂进
行 有效 成分 的检 控无 疑具有 很 大的难度 。在 活性研
作 者简 介 : 瑛 ( 92 ) 女 , 级 工 程 师 .T l 0 1 5 8 5 2 ,E 黄 16 一 , 高 e:( 2 ) 0 0 5 2 —
究 指 导下 , 有效 部 位 群各 类 成 分 的 化学 信 息 与药 将 效 学 信息相 联 系 , 于进行 中药 复方质 量控制 , 用 不仅 可简化 中药 复方 指纹 图谱对 每个 成分检 控 的繁琐程 序 , 高检测 的效 率 , 提 而且 弥补 了单一指 标成分 检测 的片 面性 , 检 测 方 法 更 加 科 学 , 测 范 围更 加 全 使 检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一、概述中药软膏剂,作为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透皮给药的方式,实现对皮肤、黏膜或创面等局部区域的直接作用,从而达到保护、润滑和治疗的效果。

部分药物还能通过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人们对中药软膏剂认识的深入,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制备过程中,原料药的提取是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粉碎法、蒸馏法、水提醇沉法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软膏剂的质量和疗效。

软膏剂基质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的基质会对药物的释放和渗透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质量控制方面,中药软膏剂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品的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中,如指纹图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手段。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药软膏剂将会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中药软膏剂的定义与特点中药软膏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提取、浓缩、混合等工艺制备而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它结合了传统中药的疗效与现代制剂技术的优势,具有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局部给药浓度高等特点。

中药软膏剂的主要特点是其良好的渗透性和吸收性。

由于软膏剂基质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的优化,使得药物成分能够迅速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治疗作用。

软膏剂还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能够改善皮肤的水分含量,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

中药软膏剂还具有中药的多重疗效特点。

中药材中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协同作用,发挥综合疗效。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针对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药材来源及鉴别,包括蒲地蓝的采集、质量评价等方面;接着探讨了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和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讨论了如何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药材、鉴别、传统方法、现代技术、质量标准、问题、挑战、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中药复方蒲地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咳、消肿排脓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重视和需求增加,对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将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与现代分析技术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将从药材来源及鉴别、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现代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问题与挑战以及质量标准建立等方面对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研究进行系统总结。

还将探讨中药复方蒲地蓝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药材来源及鉴别中药复方蒲地蓝的药材主要来源于齐青蒿(Artemisia annua L.)的地上部分,其外观为直立草本,茎具凹凸棱,叶片被灰白色短柔毛,具有明显的茎叶语折性,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边缘有波状细锯齿,叶背灰白色,叶柄长,下部被疏长柔毛。

在野生环境中,齐青蒿生长在海拔500-2500米的山坡、田边、路旁、荒地等地方,分布广泛。

对于蒲地蓝的鉴别,主要是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结构以及药理活性成分进行判断。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中药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药物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1.1 传统质量控制方法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和色谱指纹图谱等传统的鉴别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经验来进行判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1.2 分析化学方法随着分析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

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相质谱联用(LC-MS)等技术成为常规的分析手段。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精确测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1.3 化学指纹图谱化学指纹图谱作为一种系统地记录药材特征的方法,通过对中药材中的多个成分同时进行检测和分析,达到对中药品质的整体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单一检测指标对中药质量的片面评价,提高质量控制的准确性。

1.4 光谱技术近年来,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

这些技术能够无损、快速地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提供药材种类、产地和品质等方面的信息。

二、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2.1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中药饮片是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开发和应用适合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HPLC、薄层色谱(TLC)和化学指纹图谱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研究中。

2.2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技术中药制剂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和制备得到的成品药物。

其中包括丸剂、颗粒剂、膏剂等多种剂型。

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需要开发适合不同剂型的质量控制技术。

目前,HPLC、GC、液质联用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研究中。

三、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挑战与发展方向3.1 研究方法的标准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参数会对中药质量控制的结果产生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中药材质量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质量研究的方法和进展。

一、中药材质量研究的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

2.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抗氧化活性试验、抗炎活性试验等。

3. 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结构、颜色等进行观察和比较,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检测等。

4. 质量标准法质量标准法是通过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地方药典等。

二、中药材质量研究的进展1.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随着中药材质量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被制定出来。

这些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地方药典等,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的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使得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更加精准和可靠。

3. 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中药材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识不断加深,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需要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监管。

4. 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国际化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因此,中药材质量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总之,中药材质量研究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和认可,中药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目的在于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

本文将综述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质量控制方法不断更新,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灵敏的手段,使得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精确。

指标体系和标准制定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国家药品监管局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中药质量标准,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操作繁琐、成本高等问题,亟待需要解决。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标准制定和执行中的困难是中药质量控制的瓶颈之一。

尽管已制定了一些中药质量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如药材来源不稳定、加工炮制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中药材品质参差不齐。

中药材来源和品质差异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另一大挑战。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在成分和药效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保证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品质一致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应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的理论,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同时,应加强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稳定性。

还应积极推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国际接轨,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未来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可能的方向和前景包括: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光谱学、色谱学等,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精度和效率;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为中药材品质的提升提供保障;推动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中药材品质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国际化进程,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与控制的研究现状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与控制的研究现状摘要:中药及其制剂因其具有良好的中医理论基础和长久的临床实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药制剂的质量成为影响中药制剂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但是中药制剂质量的控制与好坏牵涉到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是现今中药制剂投入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现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等几个方面介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评价;质量控制;质量标准;稳定性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为主要原料,按照确定的处方和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制成的用于防治疾病的药品。

中药制剂的由于成分复杂、基础薄弱、缺乏科学的分析与数据积累等问题,其质量问题是医疗行业对于中药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工艺、辅料、设备的引入,现代中药剂型成功转变为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滴丸、颗粒剂等,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求。

改良之后,其质量分析方法也从原本的经验判断,发展到多指标的定量、色谱分析等,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中药质量均一性稳定性,中药制剂产品一致性趋势,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1.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现状我国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制定主要是根据西方对于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加以我国传统的监测手段和相关的化学药品检定技术手段而建立的一种模式。

虽然目前很多分析技术被引入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例如《中国药典》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基本都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但都是借鉴化学药品与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忽视了中药成分复杂、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模式,忽略了中医药理论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指导作用,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中药的整体质量。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全适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国家药典还不完善,许多中药材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很多中成药指标成分检验标准过于单一,体现不出中药的多组分、多途径协调作用的特点。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与临床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 edica 2012;3(4)54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储藏丰富,共计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1],如何优质高效地利用好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长久以来,原始、单一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一直制约着中药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制约我国中药走向国际的障碍之一。

要使中药走出国门,真正的被全世界接受,我们就要努力提高中药质量并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标准。

寻找既能被国际接受又能体现出我国中药特色的质控指标。

1中药质量控制常规方法1.1来源鉴别[2]来源鉴别主要是对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以及孢子囊、子实体等繁殖器官进行形态观察[3]。

来源鉴别首先保证了用药的正确性,避免了药物误用的情况。

但中药品种繁多,给来源鉴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DNA 分子遗传鉴别技术的引入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1.2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结构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4]。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几乎每味中药项下都有显微鉴别及其显微特征描述。

1.3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沸点、熔点等[4]。

例如用蔗糖对蜂蜜进行掺假,经旋光度检查未掺假蜂蜜为左旋,掺假蜂蜜为右旋[5]。

1.4理化鉴别理化鉴别主要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泡沫反应、溶血指数、微量升华、荧光分析等,方法精密度不高,专属性差,使用时需排除干扰。

在检测淀粉的存在时就常使用碘显色实验[6],李红武等[7]使用茚三酮显色反应来测定烟草中氨基酸的含量。

1.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法主要用于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200~400nm 处有最大吸收波长的中药。

中药化学成分多且复杂,在测定中紫外吸收光谱常常彼此干扰、重叠,因此该法主要用于提取纯化后的大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还原糖、皂苷类等成分的测定。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研究引言: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研究旨在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对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研究1. 中药药效物质的定义与分类中药药效物质是指中药中具有明确的疗效活性成分,能够治疗或缓解特定疾病的活性物质。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中药药效物质可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两类。

2.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评价指标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药效活性、稳定性、纯度以及微生物污染等方面的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

3. 中药药效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为了获取纯度较高的中药药效物质,需要运用适当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传统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包括浸泡、煎煮、浓缩和结晶等,而现代技术主要运用分离、层析和柱层析等方法,以提高药效物质的纯度。

二、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研究1.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通过检验物质的理化性质以及对照品的比对,确定中药药效物质的成分与结构。

定量分析通过确定物质的含量或指纹图谱等方法,量化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

2.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技术为了保障中药的质量,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应当得到应用。

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色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测定中药药效物质的含量和成分,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3. 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问题解决在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测定方法的标准化、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方面。

此外,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与传统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结论:中药药效物质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研究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已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进展,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们将回顾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从传统经验到现代科学的转变过程。

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中药材的鉴别、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当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质量标准不统评价方法不完善等。

我们将展望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二、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其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材的鉴别、药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有害物质的限量控制以及制剂的成型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药材鉴别方面,通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能够更准确、快速地鉴别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在药效成分定量分析方面,通过建立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标准,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对于中药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制定严格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并加强监管是保障中药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中药制剂的成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优化制剂的制备方法,以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尽管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中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中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重新认识和全球范围内对传统医学的兴趣日益增加,中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有研究进展1. 中药炮制技术的改进。

传统中药的炮制过程对药物的药效和毒性有重要影响。

在现代科学的指导下,传统炮制技术得到了改进,并提高了其药物活性和稳定性。

2. 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通过现代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确定其结构和作用机制。

这对于深入理解中药的药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中药药效评价的标准化。

根据药物临床使用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和实验模型,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西医结合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探索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发展方向展望1. 中药药理学的深入研究。

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加强对中药的作用机制的探索和研究进展。

通过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和传统经验,进一步揭示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 中药与基因组学的结合。

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对中药中有效成分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在个体层面上的差异效应,为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提供依据。

3. 中药与药物代谢与转运的相互作用研究。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经过机体的代谢和转运才能发挥药物活性。

因此,中药与药物代谢与转运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中药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药的药理活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4.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学研究的难点之一。

因此,开展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研究非常必要。

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1)

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1)

#药品标准#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邓少伟,贺强(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办公室,北京100061)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777(2006)09-0566-03中药是中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一直处于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颁布了八版药典,收载的内容及品种都在逐渐增多,每个品种项下的/鉴别0、/含量测定0及/注意事项0等内容,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从分析鉴别手段上,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基源0、/外观性状0、/试管反应0;从1985年版5中国药典6开始,色谱、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开始被采用,到2005年版5中国药典6,现代仪器分析有了大量的应用,从使用的各种分析方法看,高效液相色谱法占绝对优势,而且几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1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现行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基本上是采用建立中药中某一(或某些)成分定性或/和定量分析的模式。

分析工作者首先根据目前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方向,选定其中的/有效成分0、/活性成分0或/指标成分0,然后借鉴化学药品和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建立该中药相应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项,包括理化鉴别,光谱、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

从历版药典的修订情况看,这种模式的中药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被大面积推广,并逐步得到提高和改进。

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模式的质量标准在中药材及中成药生产、研究和市场监督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111中药质量标准中采用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越来越多5中国药典6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收载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其中毛细管电泳法于5中国药典62000年版(一部)附录中收载,还没有具体品种应用的实例。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于微 量或痕 量分 析 等特 点,常与高 效 液 相 色谱 法 ( L HP C)和 气 相 色谱 法
( GC) 联 用 , 联 用 技 术 在 中 药 质 量 控
现 行 的 中药 质量标 准模式 基 本是 沿着 天然 药物 化学 的发 展 ,引发分析 工作者 建立 以测 定 中药某 一有效 成分 为 目标 的分 析 方法和 既有 定性 又可定 量 的质量标 准 的构 想 ,参 照国外 植物
( 一)质谱法 ( )在 中药质量控 MS 制中的应用 质谱检测器作为通用型检
我 国 中药 质 量控 制 发 展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步广泛地渗 透到 中药原料、制剂及大生 产商品质量研究和控制的应用中,随着
中 国 药 典 18 、19 、 19 、 20 9 5 9 0 95 0 0以
测 器具 有 灵敏 度高 、选择性 好 ,可用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马金花 , 晓敏 黎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重庆北碚 4 0 1 0 75
随 着中药 现代 化研 究 与发展 战 略 的进 程 ,中药材 、中成 药 质量 己成 为 制约 整个 战略 发展 的首要 问题 ,中药 质量 的可控 性制 约着 整个 中药 产业 的
分 类学 、形态 学、解剖 学 和植 物化 学 等 方面 的研 究成 果 ,大 量增加 了色谱 ( C、 L HP C、 P T C、 L GC)和光谱 ( UV、 I R)等现 代 分 析 技 术。以 后 U V、I R 等光谱技 术 ,GC、T C等 色谱 技术逐 L
作 为一种 分离技 术 与方法 ,现 已成 为 中药 质量控 制 中不可缺 少 的常规 而有 效的方法。
采收 季节 、加 工 方法 等的 影响 ,其 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周晓梅,谭玲,吴远波,夏厚林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2)E-mail:minnie918@摘要:阐述了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技术方法,指出应不断探索、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和发展现代分析技术。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可贵的经验。

近年来,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同时中药的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目前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现状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1.质量状况现状中药的质量涉及到一系列环节,如土壤、种质、炮制、储存、制剂过程等。

每个环节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只抓其中的某些环节而忽略另一些环节对提高中药的质量是徒劳的做法。

目前,我国已制订有GLP、GMP、GCP、GSP、GAP等标准,这些标准还远不能够覆盖中药系列环节,而且差距很大。

要提高中药的质量,实现中药现代化,使中药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占有应该占有的位置,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1]。

近年来国内药学期刊关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报道,每个中药制剂建立鉴别方法的原药材数为1-5(6)个,采用最多的是薄层色谱法,以标准品或标准药材为对照,同时设阴性对照用于考察方法的可靠性。

少数品种亦采用试管反应、显微鉴别或HPLC法。

质量控制方法多数采用测定其中1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

采用的方法以薄层扫描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普遍,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和柱色谱-分光光度法亦有应用。

个别的还应用柱切换技术同时测定2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

在样品的预处理方面,大孔吸附树脂、聚酞胺等被用于成分的富集和杂质的去除。

中药成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组成的,每个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均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对于组成药物多、成分极其复杂的中药制剂,很难用其中一味药的某个化学成分的作用来阐述其药效;同样,也很难用其中一个或几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来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

上述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是欠完善的,也不符合中医的整体思想[2]。

2.质量控制方法中药建立质量控制必须注重中药的特色。

复方中药的整体作用特点决定了中药不同于西药。

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必须能对起效的全成分(有机成分、无机成分和络合物成分)进行控制,所并且注意中药的毒副作用和重金属残留问题,只有这样,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控制中药质量。

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

2.1 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法和容量法。

它为经典的分析法,方法的精密度高,但不如光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灵敏、专属,当测定组分含量较高时方可应用,且多用于组成较简单的制剂,测定前还需进行提取、纯化等处理过程,以排除干扰[3]。

2.2光谱法及其指纹图谱2.2.1紫外光度法该法灵敏、简便。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不同的紫外吸收光谱往往彼此重叠、干扰,因此在测定前必须经过提取、纯化等步骤,以排除干扰。

同时应取阴性对照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应无吸收。

此外,比色法在中药分析中也有应用,一般用于一类成分总量的含量测定,如总黄酮,人参总皂苷,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等[4]。

而紫外指纹图谱,以紫外光谱为基础的导数光谱[5,6]能校正无关吸收、排除干扰,适用于亲缘关系较近且普通紫外光谱不易区分的药材。

紫外谱线组法[7]是一种四溶剂紫外光谱综合鉴别方法,对药材起到理想的鉴别和对中成药达到有效控制质量的目的。

2.2.2红外光谱法近年来,用红外指纹图谱法鉴别中药的研究较多[9,10]。

田进国等[11]测试了大量中药的红外光谱,初步建立起对植物药、矿物药进行鉴别的红外光谱分析法[8]。

2.2.3核磁共振法利用核磁共振光谱图上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谱鉴定植物药是建立在二个假设和四个特点基础上的[12]。

它不仅有单一性、全面性、定量性、易辨性,而且有高度重现性和特征性的优点,非常适用于中药的鉴别和化学分类研究[13]。

祝亚非[14]运用核磁共振法解决了毛冬青甲素氢谱在高场部分重叠较严重的问题,解析毛冬青甲素所有碳氢信号,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秦海林等人[15~20]从事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谱对中药鉴定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

2.3色谱法2.3.1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又称薄层层析法简称TLC。

该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快速,简便等特点。

对中药特别是大复方中药制剂或无紫外吸收的成分,薄层色谱法是应用率最高的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巩丽萍[21]等利用TLC法对不同产地泽泻质量进行对比。

2.3.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固定相有两种,一种为固体吸附剂,一种为涂在惰性固体表面的液膜.气相色谱法多用于中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测定,也可经衍生化反应后用于分析中药的其他成分(如生物碱、脂肪类、内酷类、酚类、糖类、动物类药材等)。

林碧英[22]等运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吸入剂中樟脑、薄荷脑的含量。

张永明[23]等用此法测得了不同产地野菊花的主要成分,井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野菊花挥发油和组分的相对含量,为鉴定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提供了依据。

2.3.3高效液相色谱法它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它是中药分析最常用的手段。

郭朝晖等[24]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人参、黄芪等10种补益中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罗国安[25]等进行的清开灵注射剂多维多息特征谱的研究,以分析方法,建立了多维化学特征谱库。

2.4 DNA指纹图谱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有文献报道用DNA指纹图谱作为药材的鉴定方法。

ShawP.C.等[26]首次用DNA指纹图谱鉴别了人参属三种植物。

王建云等[27]的研究结果表明了DNA指纹技术作为中药材鉴定方法的可行性。

李晓波等人[28]的研究预示DNA指纹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中药鉴定的一种新方法。

对于DNA指纹技术在中药材鉴定方面的推广和普及,关键是降低检测成本和简化操作过程。

洪筱坤等[29,30]对色谱指纹图谱的应用做了综述性研究,测定了10种人黄样品的HPLC 指纹图谱,并做了比较分析。

周玉新等[31]对2000年版规定的5个来源淫羊藿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比较,为该药材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了依据。

3. 结语中药的疗效既不是任何单一活性成分的作用,也不是多种成分活性的简单相加,复方制剂尤其如此.所以,宏观地综合分析将成为中药质量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其趋势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中药质量控制相结合,采用全成分包括有机、无机徽量元素及其络合物成分$指纹谱线组数据与效标成分含量数据相结合,创立能反映出中医用中药特色规律的分子水平的、有效检侧、评价、控制中药质量的统一方法系统。

参考文献[1]王玉华, 袁久荣。

中药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概述。

中成药,2003,25(3):234-236[2] 罗集鹏。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22(5):258-260[3]胡芳弟,封士兰,苟于强。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 30(3):90-92[4]安登魁主编。

药物分析。

济南:济南出版社,1994,8:39[5]尹章汉,金山玉.导数光谱指纹鉴别青葙子与鸡冠子.中药材,1992,15(5):23.[6]刘桂明,宋平顺.茵陈及混伪品的紫外光谱鉴别.中草药,2000,31(8):631.[7]袁久荣著.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 王玉华,袁久荣。

中药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概述。

中成药,2003,25(3):234-236[9] 张文惠,吴毅,王永刚.葶苈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2001,24(4):2582259.[10] 吴拥军,李伟,相秉仁,等.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白芷类中药的鉴定研究[J].中药材,2001,24(1):26228.[11] 田进国,许欣荣.红外光谱法鉴别中药材的初步探讨[J].中草药,1989,20(5):29.[12] 赵天增,秦海林,梁晓天.HNMR指纹图谱法鉴定植物中药[J].中草药,2000,31(11):868~870.[13]林东海.生物核磁共振在生物制药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3):624-625.[14]祝亚非,关山越.毛冬青甲素的核磁共振分析。

分析测试学报,2005,24(2):897-989.[15] 秦海林,赵天增,尚玉俊,等.苦皮藤根皮的1HNMR指纹图谱解析[J].药学学报,2001,36(6):4622466.[16] 秦海林,赵天增,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天麻极其伪品[J].中药材,1994,17(6):23224.[17] 秦海林,赵天增.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9,34(1):58~62.[18] 秦海林,赵天增,袁卫梅,等.虎仗、何首乌和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1HNMR指纹图解析[J].药学学报,1999,34(11):8282834.[19] 秦海林,尚玉俊,赵伟,赵天增.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黄连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1):48250.[20] 袁卫梅,秦海林.天麻、肉桂和牡丹皮的1HNMR指纹图解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4):9211.[21] 巩丽萍,王少云,侯准,桑立红。

中药泽泻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

17(2):125-127[22]林碧英.运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吸入剂中樟脑、薄荷脑的含晕[J].中国药房,2005,16(15):34-36.[23]张永明,黄亚非,陶玲.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265-267[24]郭朝辉.高效液相法在补益中药活性成分测定中的应用中医药学刊,2004,22(11): 46-48.[25]罗国安,王义明,曹进.多维多息特征谱及应用.中成药,2000,22(6) :395-397.[26] Shaw PC.Authentication of Panax Speeies and their6dulterants by Random-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lanta Medica,1995,61(5):466.[27] 王建云,王文,宿兵,等.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鸡内金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8):471.[28] 李晓波,王峥涛,徐珞珊.中药的DNA分子鉴别研究[J].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1:2092211.[29] 洪筱坤,王智华.色谱指纹谱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应用[J].中成药,2001,23(3):1572159.[30] 洪筱坤,王智华,李旭.19个大黄样品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8):32.[31] 周玉新,袁永生,魏璐雪.淫羊藿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谱研究[J].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1:4652468.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Quality Control Zhou Xiaomei,Tan Ling,Wu Yuanbo,Xia Houlin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2)AbstractIt is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point out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hould be explored and perfected the research on controlling metho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eparation,Quality Contr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