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高考逻辑推理新题型

合集下载

13_专题十三 语言表达准确(含逻辑推理题)、鲜明、生动

13_专题十三 语言表达准确(含逻辑推理题)、鲜明、生动

提分攻略
栏目索引
对点训练 1.(2017课标全国Ⅰ,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 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 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 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题型一
逻辑推理题
逻辑推理题是2017年新题型,作答这类题要审准题眼,并挖掘出隐 含的要求。题眼就是题干中的“推断存在问题”,这就说明,命题人是 让考生寻找语段中表述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地方,而不是寻找表达存在语 法错误或不连贯的地方。这里介绍一些简单的逻辑规则,如下:
提分攻略
栏目索引
提分攻略
栏目索引
这些规则的表述是很简单的,却是对前面所谈知识的综合运用,我
们在日常思维中往往不自觉地违背这些规则,出现一些病句。如:
提分攻略
栏目索引
所以在做逻辑推导题时,首先要注意内容是不是符合逻辑规则,考
虑概念是否交叉,考虑说法是否绝对,符不符合逻辑常识和逻辑规则。 逻辑推理题中常常出现表述过于绝对的错误,这类题目有时直接以“全 部”“都”“完全”“彻底”“只要……就”等字眼出现;有时改头换 面隐蔽出现,如“无处”“一律”“立即”等。在做题时,找出这些字 眼,是破解逻辑推理题的关键。

高中语文新题型逻辑推断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新题型逻辑推断公开课教案

⾼中语⽂新题型逻辑推断公开课教案

逻辑推断

教学⽬标

1、能够运⽤基本的逻辑知识,分析句⼦中的逻辑问题并进⾏准确的说明;

2、能够判断(依据相关⽂本作出的)推论是否正确;

3、能够对有逻辑问题的语句进⾏有效的反驳。

⼀、请⽤所学逻辑知识说明下列句⼦中的逻辑问题。

①他是个⽂学爱好者,阅读了⼤量的⼩说、诗歌、散⽂以及外国名著。

并列不当:概念交叉

②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类、⽔产品、鱼、虾、甲鱼、⽜蛙及各种调味品。

并列不当:概念包含

③《朗读者》开播后,许多⼴电名嘴、企业职⼯、机关⼲部、退休教师、留学⽣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化经典朗诵的⾏列。(2017浙江卷·5B)

并列不当:概念全异

④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2017全国卷Ⅰ·21)

充分条件关系不成⽴:条件不充分;不是有兴趣就⼀定能取得好成绩。

⑤只有学了⼯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2017全国卷Ⅰ·21)

必要条件关系不成⽴:条件不必要;不是只有学了⼯科才能激发好奇⼼。

⑥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2017全国卷Ⅱ·21)

强加因果

⑦⼀旦引起⽕灾,势必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2017全国卷Ⅲ·21)

表述绝对化:⽕灾不⼀定会造成⼈⾝伤亡。

⑧腐乳的盐含量⼤,吃它将使盐的摄⼊量超标,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2018⽯家庄检测·21)

表述绝对化

巩固练习:

下⾯⽂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是⼀种分时租赁模式的⾃⾏车共享服务,只要城市居民都积极使⽤“共享单车”,就能够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只有“共享单车”的⼴泛使⽤,我们才能完成世界性的环境保护任务,否则,世界性难题的环保问题就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5语言综合表达得体逻辑推断课件20171121274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5语言综合表达得体逻辑推断课件20171121274
解析
关闭
答案
-1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关闭
B项,“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 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 “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 关闭 B 改为“不能参加”。
解析 答案
-14-
命题热点一
-8-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9-
1
2
3
4
5
6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参考示例①的方式,对照 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原文从“可见”处开始,有三处推断,第一处 “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示例表达为“更名并不一定能 带来城市的发展”;第二处“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 我们的经济发展”,第三处“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 腾飞”,这两处推断存在的问题。
解析
关闭
答案
-18-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关闭
B项,“扫地以迎”谦敬失当,此词用在自己迎接别人,表示尊敬。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逻辑推断 热点突破 典例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 两处问题。(5分) 在我们班组,老张作为一名有威望的工人,在工作上能严格要求自 己,只要老张强调了工作纪律,就等于关心了同事们的生活。上班 时一定要穿上工作服,作业时就能保证人身安全;如果平时工作中 谁有了困难,只要老张能帮助他一把,任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①强调工作纪律未必等于关心同事们的生活。 ② 。 ③ 。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专项练习附解析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专项练习附解析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专项练习附解析

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

1.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示例:

比:二人排齐向右站亲密并列肩比肩

化:左人正立右倒画人形颠倒表变化

2.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甲同学说:“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乙同学说:“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丙同学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丁同学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3.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换个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纳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知识是羽翼,知识是翅膀,原来知识就是我们翱翔天空的工具。

4.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下面是某寝室同学间的一次谈话,请你替甲同学就乙同学类比推理中存在的破绽写一段反驳的话,补写在横线上。要求:符合逻辑,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甲:乙同学,你的脾气能否改一改呢?不要动不动就乱发牌气。

乙:发怒是人类宣泄情感的必要方式。就像水库蓄水过量,就必得泄洪,否则就会造成决堤,危害四方;人的愤怒情绪过分压抑,也会造成情感决堤,危害自身和别人。

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 ppt课件

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  ppt课件
ppt课件 4
• 乙和丁的说法是矛盾的,故必有一 假。 •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 甲和丙则都为真,罪犯是乙。
ppt课件 5
逻辑推理
ppt课件
6
有趣的思维形式
二难推理
ppt课件
7
• 什么是二难推理?
• 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 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 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 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 地。
快来测测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张红、李聪、王敏,一个是江苏人,一个是浙 江人,一个是广东人。浙江人比李聪年龄小,张 红和浙江人不同岁,王敏的年龄比广东人大。 根 据上述断定,可以推出: A .张红是江苏人,李聪是浙江人,王敏是广东 人 B B.张红是广东人,李聪是江苏人,王敏是浙江人 C.张红是浙江人,李聪是广东人,王敏是江苏人 D .张红是浙江人,李聪是江苏人,王敏是广东 1 ppt课件 人
ppt课件 9
2、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 上从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入 了一个二难境地中,是哪两难?
• ☆他们要么承认自己看不见,根据骗子 预先设好的前提,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 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要么宣称自己看 得见,但这又违背了事实,是一种说谎 的行为。他们没有人去质问骗子所预设 的前提是否正确,只是在这个“二难推 理”中选择,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ppt课件 34

高考数列推理题的几种推证方法分析

高考数列推理题的几种推证方法分析

即 在。牟 使 {。 有 项。。1 存 = 得。中 三 . ,十 } . ,

2 ( )若b, a‘1是某个正整数) , = ( 求证:q 是整
数, 且数列lb。 }中的每一项都是数列la。 }中的项; (3 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数 q, ) 使等比数列lb。 }中 有三项成等差数列? 若存在, 写出一个 q 的值, 并加
叮 1 一
q一 1
= 、 二’ ‘ 一 叮 1 一
( m一 (叮 1) 1)a, 一
( 。一 a; , 1)
例2 (20 7 福建) 等 0 差数列la。 前n 项和为 }的 5。 =1+万, =9 +3涯 , al 5, ( 1 求数列la。 ) }的通项a。 与前n 项和5二 ;
S_
故等式成立. (2)设6 (“N’ 求 :数 }“ 任 一甘 “ ),证 列 }中 意 (2 ①先证明 。 ) 为整数: 由‘二 ‘ ,=a, , 。得b, , 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 ( 1一 , 2 = a, ( 1一 a,叮 1) ,1是正 1)‘即al叮 + 1) ( 一 ( 分析与略解 ( 1 由已知得 ) 整数)移项得 a, + 1) (叮 1) 二 (1一 (叮 1). (, 一 a, 1) 一 万+ 1, 因a: = b, 0 , 1, 二 2, 为整数. 尹 q尹 得q 1一 故q

高考逻辑推理新题型

高考逻辑推理新题型

7、某一全国作文大赛上,一位女生以母亲突遇车祸失忆的亲身经 历为题材创作的作文,深深打动了评审组所有人,荣获高中组一等 奖.假如你是这位女生的同学,在获悉此事后,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请 你把想说的内容拟写成一条不超过20字的微信.(5分)
参考答案:恭喜荣获写作大奖,愿你母亲早日康复(内容 应涉及两方面,一是祝贺,二是慰问.表祝贺的内容2分,表 慰问的内容2分,表达1分,共5分)
答案示例:若是身在守孝,心在忘恩,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 只要谨记恩情,奉献社会,何愁 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10、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 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5分)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 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 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 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 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
答案示例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答 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满外)

2018考试大纲的三个变化点

2018考试大纲的三个变化点

• (五)研究高考真题,把握答题规律
• 语文命题是有规可循的。建议广大考生认真研读 全国课标卷的真题,从中摸索出答题的规律,并 注意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答案,经 常性的去比较下自己的答案与全国卷答案的区别, 研究答题标准,规范语言表述,会对后期成绩的 提升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考生在备考时,要讲求四个“度”:
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学生会做但 是来不及答完题可能会成为常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
(2017年考试大纲)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 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
(2018年考试大纲)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 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
变化解读:将归纳整合,提出来,有强化的作用,在考题的 要求中可能会突出这一点。这一能力要求其实一直是重点, 2017新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出 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从文中归纳,还要能读懂图表变 化并作出准确归纳概括。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
1、文学类文本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 的含义 的含义
两个小男孩得分的对比,小男孩
得分后待遇的对比,
在巴掌与吻中的家长、社会态度的 对比。

逻辑判断 经典总结

逻辑判断 经典总结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绎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理解是基础,演绎和归纳是重点,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维。

根据逻辑判断的题目要求,解题时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假设正确,即题目所说的话无论是否和实际相符,都假设是正确的、不容

置疑的;

②不需附加任何说明即可推出,这就提醒考生在解题时不要主观臆断,附加自己的想法,而应以题干内容为准。

要快速解答逻辑判断题,必须要掌握如下几点基本翻译方法:

1.三个基本定理

逆否定理:A推出B→否B推出否A

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摩根定律1:否(A或B)→否A且否B

摩根定律2:否(A且B)→否A或否B

1.七条基本翻译

所有(凡是)S都是P,S推出P

所有(凡是)S不是P,S推出非P

没有S是P,p推出非S

不是S都不是P,P推出S

充分条件:P推出Q。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凡是P,都Q

必要条件:Q推出P。只有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必不可少的条件。

排中律:非P即Q,非Q即P。或者P,或者Q;要么P,要么Q

1.三种基本关系

矛盾关系

矛盾是指两命题非此即彼的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情况必定为“一真一假”。

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全称肯定命题与全程否定命题。可同假,不可同真。

下反对关系,特称肯定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可同真,不可同假。

包容关系

包容是指,若A真,则B也真,即有:A→B。两个命题,若命题中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若命题中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逻辑判断做题技巧:

1.代入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例3: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2 逻辑推断

三精考点之高中语文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2 逻辑推断

逻辑推断

★★★

○○○○

【命题说明】逻辑推断题是17年新题型,以后还会强化考核。

逻辑推断的题目主要是考核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内容,一般放到具体的语段中考核,可和的重点应该是概念准确、判断的正误和推理的严密。

逻辑推断的题目注意推理的正确性,重点注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要知道一些推理的正确方式,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推理的有效方式,同时注意三段论的有效格式。

1.【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残疾考生魏祥为什么只要求解决母子的住宿,没有其他要求?答案很简单:自尊与善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与善良,就会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自尊与善良,这样,势必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强国梦也就实现了。

①一个人失去了自尊与善良,不一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②提倡自尊与善良,不一定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③文明程度提高了,强国梦不一定实现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

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举国上下都在提倡自尊与善良,这样,势必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强国梦也就实现了。”推断存在逻辑问题,说法太绝对。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一个人失去了自尊与善良,不一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正式完美版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正式完美版

二、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 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 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 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 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 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 ①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 ②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 境优美。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 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 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 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 ②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 “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 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
• 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 成绩。 •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 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因题学知
•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逻辑推理的内容。 • 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规则,主要讨论概念、 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 系列的思维活动。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 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逻辑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高考各科新题型知识点及归纳总结

高考各科新题型知识点及归纳总结

高考各科新题型知识点及归纳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各科的题型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新题型的出现给考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各科的新题型,本文将对各科新题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语文新题型知识点及归纳总结

1. 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语文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对于这种题型,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文章主旨:通过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提取关键信息:注意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词组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推理判断: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找出正确答案。

(4)注意上下文联系: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写作题

写作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重要部分,通常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对于写作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要求并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2)论点明确:论文的中心思想要明确,切忌模糊和含糊其辞。

(3)逻辑清晰:文章的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条理分明,每个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和联系。

(4)语言规范:用词要准确、得体,句子要通顺、流畅,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二、数学新题型知识点及归纳总结

1. 客观题

(1)选择题:选择题是数学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需要注意检查题目中的条件、命题的逻辑关系以及选项之间的差异。

(2)填空题:填空题是考察考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应注意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课题十三逻辑推理题(上课用)

课题十三逻辑推理题(上课用)

(2).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 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 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 件,简称必要条件。 你没买彩票就不可能中奖。 人不呼吸就不能活。 小王没发烧,所以,小王没有生病。
A←B
(3).充分必要条件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 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 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等边三角形的角相等。 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2017高考语文新增题 ——逻辑推理题
认识真题
考点探究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 “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 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 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 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探究逻辑推理题的规律和方法
• 1.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
员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 们勃然大怒,勒令马克.吐温收回这句 话并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 遂公开“道歉”曰:我说错了,说“美 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不对, 所以我现在郑重收回。我宣布:“美国 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 • • • •
• 5. 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某人 确有作案动机,所以,某人定是案犯。 • 6. 只有学习成绩优良,才能做三好学生; 小吴不是三好学生,所以,小吴学习成 绩不是优良。 • 7. 只有您在当当网购买这件商品之后, 才可对它发表评论。

2018年英语一新题型

2018年英语一新题型

2018年英语一新题型

(实用版)

目录

1.2018 年英语一新题型的概述

2.新题型的具体内容

3.新题型对考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正文

2018 年英语一新题型的概述

2018 年,英语一考试题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新题型的引入旨在更好地测试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新题型主要包括了听力、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所创新,以期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新题型的具体内容

1.听力部分:新增了短文听力,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完成相关问题。这要求考生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加强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2.阅读部分:阅读部分增加了阅读理解题型的多样性,包括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等。这要求考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写作部分:写作部分新增了短文改错题型,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一篇短文中的错误进行修改。这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度。

新题型对考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新题型的引入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在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题型,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基本功:提高词汇量,加强语法学习,为听力、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解题技巧: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通过模拟题和真题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注重实践:多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短文改错题型,需要考生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言敏感度。

高考语文复习第1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5语言综合运用2逻辑推断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

高考语文复习第1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5语言综合运用2逻辑推断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
第8页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利用中逻辑推断能 力,推断应在用词准确、合乎逻辑标准下 进行。“这么”指是“限制燃放”,与“防止发 生火灾”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 关系。此处误把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作为充 分条件假言推理。“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防 止环境污染”也是误把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作 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5分,答对一处给3 分,答对两处给5分。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限②制__燃___放__无___法___完__全___防___止__发___生___火__灾___。_________________ 限③制__燃___放__无___法___完__全___防___止__环___境___污__染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一个词,要么是褒义、要么是贬义,要么是中性。“结 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 词。
• (2)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 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 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
第24页
• (四)关系推理 • 关系推理是前提中最少有一个是关系命题推理。下面简
第26页
• 1.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 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所以,地球上全部大洋都 已被污染。
• 2.张一有出息,张二有出息,张三有出息,张一、张二、 张三是张老汉仅有三个孩子,所以,张老汉孩子有出息。

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 ppt课件

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 ppt课件

2. 重点把握句间逻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 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 纳法)得出的结论。
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 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 论是武断的。
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 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 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只名字不够响亮一个。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解释】
1. 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
①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 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 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响亮”严重影 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 ③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 济腾飞。
• ①讲述家风传承故事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 ②__形__成__呼_应__共__鸣__的__氛_围__不__一__定__能_遏__制__犯__罪__率_的__提__高__。
③媒体传递良好家风的目的不完全是唤起人们对农 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亲近
• 巩固练习
•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 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2018年新课标 1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专项训练系列之逻辑推理探索新题
1、“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 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 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论点。请阅读 下列“示例”中用“归谬法”反驳相关观点的文段,仿照 文段中划线的两句话,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 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5分)
答案、归谬:那么许多人生病就医后没能治好病,所以生病就医 是没用的。(3分) 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2分)
2、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 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 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 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5分)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 利。 【答案示例】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 步。(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满外)
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
用。



8、参考例句:就如同不能为了禁止无证驾车现象就在 路上设置路障一样。(2分)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 的人,但也同时禁止了有证驾车的绝大多数人。
9、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 是怎样的呢?请用反问句的形式简 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超 过 50 字)(5 分) 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弟子规》:“丧三年,长悲咽,居 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有的同学对传统中的这种做 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不吃肉,缺 营养,太迂了。(《弟子规》解说:失去亲人,我们应守孝三年, 并时常悲痛呜咽,三年中我们不要离开亲人过世的地方,并要戒掉 酒肉。丧事我们要按礼操办,祭祀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 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 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 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 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 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参考示例:我方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个性是天生的, 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后天的刻意追求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个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性相近”并 不代表“性相同”,说明还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就是个性,既然 有了差异的个性了,你再去追求模仿别人的个性,最后就等于失去 个性。所以,我方坚决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观点明确 1分;能扣住正方论述来辩驳2分;能自圆其说、符合逻辑3分,共6 分。)
3、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后面的要求完成题目。(5分) 据《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援 助燕国攻打孤竹国。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山川草木 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孤竹地形,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 急。这时,上卿管仲献计说: 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我们军队 里的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居然 找到了出路,齐桓公大喜。后来队伍行进到山中,几天都找不到水 源,大家口渴难熬,齐桓公一筹莫展,连管仲也束手无策。这时, 大臣隰朋建议说: 我听说,蚂蚁冬天筑巢穴在山的南面,夏天筑巢 穴于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现在这 里就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 奇,命令士兵们挖掘,果然挖出了水。齐桓公十分赞叹隰朋的聪明 才智。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 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 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 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仿写】 观点: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百度文库归谬:如果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 的”是对的,______ 。_______?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人大学 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上大学是没用的。
答案示例: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 伞,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网络暴力、不实之词会趁机兴 起,危及社会文明的建设乃至国家安全。可见,网络匿名 是我们社会建设千里大堤上的一个蚁穴。(指出网络匿名 的危害2分,围绕危害展开阐释1分,结尾扣题1分,修辞 1分。)
6、在一场“个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的辩论赛中,正方认为“个 性需要刻意追求”,针对正方的论述,请你站在反方立场,加以论 辩。要求:语言准确连贯;观点鲜明;不少于100字。(6分) 正方: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人先天的个性都有缺陷,刻意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就应该 成为我们每个有志青年的自觉行为;其次,人不是产品,不是机器,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难免让人产生厌烦,我就是我,与众不同才是 每个人的个人魅力所在,但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唯 有通过“习”才能“相远”,这个“习”就是刻意追求,这个“相 远”就是个性的差异。所以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答案示例:若是身在守孝,心在忘恩,如何体现自己的孝 心?只要谨记恩情,奉献社会,何愁 报答不了父母的养 育之恩?
10、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 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5分)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 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 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 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 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 知。
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5分)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丙:人都是自私的。
乙: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________,
鸵鸟是鸟,
________,
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________。
雷锋是不自私的 雷锋是人 所以,有些人是不自私的
(5分。答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4分,三处得5分)
5、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 题讨论”,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 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不超过85字。(5分)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 话题时,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 木、冷漠。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打开民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8、.仿照例文的类比方式,补足下文空缺部分的内容。不能再使用
例文中的句子。(5分)
例文: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尽力解决交通拥堵现象。但是,我们不
能因为怕发生交通拥堵就禁止汽车上路。就如同不能因为怕说错话
就永远不说话一样。永远不说话自然不会说错话,但也同时压制了
许多有益的话。
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
7、某一全国作文大赛上,一位女生以母亲突遇车祸失忆的亲身 经历为题材创作的作文,深深打动了评审组所有人,荣获高中组 一等奖。假如你是这位女生的同学,在获悉此事后,你想对她说 些什么?请你把想说的内容拟写成一条不超过20字的微信。(5 分)
参考答案:恭喜荣获写作大奖,愿你母亲早日康复! (内容应涉及两方面,一是祝贺,二是慰问。表祝贺的 内容2分,表慰问的内容2分,表达1分,共5分)
文段中,管仲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 推理过程是:
老马是认识道路的,这几匹马是老马,所以这几匹马是能认识道路 的。
文段中的隰朋找水也运用了同样的推理,请仿照管仲的推理过程,
答案:蚂蚁窝下面有水源,这里是蚂蚁窝下面,所以这里有水源。 (句式2分,内容每句1分共3分)
4、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
逻辑推断】(5分) (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2分) (2)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 这个观点?(3分)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