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特性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 1 稳定性分析PPT课件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 1 稳定性分析PPT课件
目的
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内容
系统稳定性分析 稳态误差的计算 瞬态分析 时域性能指标 一阶、二阶系统分析
§3.5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P70)
1.系统稳定的概念 2.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3.应用劳斯(Routh)判据判别系统 4. 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的完整概念
关于系统运动的稳定性理论, 是俄国学者李亚普诺夫 (А. М. Лялунов) 于1892年确立的。
则时间分量为:
aieitsiniti
根据收敛条件根的实部必须要小于零。
ci(t) i>0
ai
t
0
振荡发散
ai ci(t) 0
i<0
t 振荡收敛
ci(t) 1>2
ai
1 2
0
t
ci(t) >0
ai
=0
0 <0
t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系统所有闭环特征根即闭环极点必须为负 值,或者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数。也可以说,
0
因为
pi i j i
所以
i 0, i 1, 2, , n
重根情况
如果pi为二重根、三重根…时,分量式为
s
ai pi
2
,
s
ai pi
3
时间分量为:
aitepit,12 ait2epit, ...
则一样必须极点的实部为小于零。
共轭复数根情况
设共轭两根对应的分量式为:
sij aiis sb i ijis a isi 2b ii2
a0ddnct(nt)a1ddnt1nc(1t) an1dcd(tt)anc(t) b0ddmtrm (t)b1ddm t1m r(1t) bmr(t) (mn)

自动控制原理课稳定判据最全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稳定判据最全PPT

7
2
7
5
5
5
s3
18
7
11
s2
115
7
18
s1
1589
115
s0
7
劳斯表第一列的系数变号两次,系统不稳定,有2右半面的根。
2021年6月10日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b.劳斯表某行的第一项等于零,而本行中其余项不全为零
处理方法:可以用一个小的正数 代替它,而继续计算其余
各元,再用劳斯判据。 例3-5 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7. 相对稳定性和稳定裕量
代数稳定判据只能给出
稳定还是不稳定 绝对稳定性
实际的系统希望知道距离稳定边界有多少余量
相对稳定性或稳定裕量的问题。
2021年6月10日
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外作用无关。
2021年6月10日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稳定与不稳定系统的示例
物理意义上的稳定概念
A'
Af
f A
图a 摆运动示意图 (稳定系统)
图b 不稳定系统
d c
f A
图c 小范围稳定系统
2021年6月10日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数学意义上的稳定概念
设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入
s1 4 3
s0 8
2021年6月10日
结论:劳斯表第1列元素没变号,可
确定在S右半平面没有特征根。但由
于有为零行,表示在虚轴上有根。系
统临界稳定状态。 系统极点: 0.0000 + 2.0000i 0.0000 - 2.0000i -1.0000 + 1.0000i -1.0000 - 1.0000i 0.0000 + 1.4142i 第三章0.自0动00控0制系- 统1.的4时1域42分i析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课件

[解] (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C(sI A)1 B 0
1s1
6
1
2
s 1 1
(s
(s 2)(
2) s
3)
(s
1
3)
极点位于s左半平面,s=2的极点被对消掉了。 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的。
(2) 求系统的特征方程:
de
t(I
A)
1
求得:1 2,2 3
系统不是渐近稳定的。

图解表示:


内部稳定性判据:
Im S平面 临不 界 稳 Re 稳定 定区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阵的所有特 征值全为负实数或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等同于特征方程的
根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13
[例4-6]
设系统方程为:
x
0 1
6 1
x
12u,
y 0 1x
试确定其外部稳定性、内部稳定性。
6
二、状态向量范数
符号 称为向量的范数, x xe 为状态向量
端点至平衡状态向量端点的范数,其几何意义 为“状态偏差向量”的空间距离的尺度,其定 义式为:
1
x xe (x1 xe1)2 (x2 xe2 )2 (xn xen )2 2
7
三、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性意义
1、稳定与一致稳定: (系统的自由响应是有界的)
3)对任意初始时刻 t0 时的任意状态 x0 0 ,在 t t0
时,除了在 x 0 时有 V(x) 0 外,V ( x) 不恒等于零。
则系统在原点处的平衡状态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说明: 恒等于零意味着运动轨迹是某个特定的曲面 V(x) C 。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分解课件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分解课件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分 解课件
目 录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判据 • 控制系统稳定性优化方法 • 控制系统稳定性实例分析 • 控制系统稳定性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控制系统稳定性概念
01
02
03
稳定性定义
控制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 后,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 的能力。
稳定性分类
根据系统性质不同,可分 为渐近稳定、指数稳定、 BIBO稳定等。
实例一:机械臂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01
02
03
04
系统建模
建立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包 括电机、减速器等组件的动力
学方程。
稳定性判据
应用劳斯判据或奈奎斯特判据 等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器设计
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如PID控 制器,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仿真与实验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控制器的 有效性,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
定性。
超前校正优点
03
校正后系统带宽增宽,动态性能提高,对高频噪声有抑制作用。
滞后校正
滞后校正网络
采用RC电路构成的滞后网络,降低系统高频部分的增益,提高 相位裕量。
滞后校正原理
通过牺牲系统带宽来换取更大的相位裕量,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
滞后校正优点
对低频段增益影响较小,可保持系统稳态精度,同时有效抑制高 频噪声。
稳态误差分析
通过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来分析系 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包括静态误差 系数法、终值定理法等。
动态性能分析
通过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如 调节时间、超调量等)来评估系统 的稳定性,常用的方法有相平面法、 时域响应法等。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特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特性分析
设系统处于某一平衡状态,若此系统在干 扰作用下离开了原来的平衡状态,那么,在扰 动消失后,系统能否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 就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上述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能够恢复到 原始的平衡状态,或者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具 有收敛性质,则系统为稳定的。
由此可得到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系统的所有闭环极点),均位于复数s平面的左半部.
系统给定误差传递函数为
Er (s) R(s)
1 1 G(s)
1
1 K (0.5s 1)
s(s 1)(3s 1)
Er
(s)
s(s
s(s 1)(3s 1) 1)(3s 1) K (0.5s
1)
R(s)
esr
lim
s0
sEr
(s)
lim s
s0
s(s 1)(3s 1)
1
s(s 1)(3s 1) K(0.5s 1) s
3.3 劳斯稳定判据 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特征根的实部是否均为负值(复数s平面
的左半部).但是求解高阶系统的特征方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劳斯判据,
避免解特征方程,只需对特征方程的系数进行代数运算,就可以判断系统
的稳定性,因此这种数据又称为代数稳定判据.
1.劳斯判据 将系统的特征方程写成如下标准形式
下面要讨论系统跟踪输入信号的精确度或抑制干扰信号的能 力.
这里讨论的稳态误差仅限于由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不 同而导致的稳态误差,不包含由于具体元件的灵敏性、温湿度影响所 带来的误差问题。
控制系统的输入包含给定输入和扰动量, 对应的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也分为两类:
给定稳态误差
扰动稳态误差
Er (s) R(s) B(s) R(s) Er (s)Gc (s)Go (s)H(s)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PPT课件
解:由系统的特征方程计算劳斯表如下
劳斯阵中s3行的各项全部为零,为此用不为零的最后一行(s4 行) 的各项组成辅助方程为 F(s) s4 5s2 4 0 将辅助方程对 s 求导数,得导数方程
dF (s) 4s3 10s 0 ds 第24页/共68页
用导数方程的系数取代
s6 1 6 9 4 s5 1 5 4
故有两个实部为正。 的根
第18页/共68页
例 3-8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s程3 4s 2 6 0

试判断系统的正的特征根的个数。
解:它有一个系数为负的,根据劳斯判据知系统不稳定。
但究竟有几个右根,需列劳斯表:
s3 1 1 s2 4 6 s1 2.5 s0 6
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符号改变两次,系统有2个 右半平面的根
故系统稳定。
第13页/共68页
3.3.3 稳定判据 1. Routh稳定判据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必要条件:
(1)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i(i=1,2,…,n)都不为零; (2)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i(i=1,2,…,n)具有相同的符号。
充分条件: 劳斯阵列第一列所有元素为正。
第14页/共68页
劳斯阵列
c1
b1an3 an1b2 b1
b2
an1an4 anan5 an1
c2
b1an5 an1b3 b1
第15页/共68页
例3-5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 s3 3s2 s 55 0
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构造劳斯表如下:
s3 1 1 s2 3 55 s1 52 3 0 s0 55 0
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的品质及?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系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系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系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系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与系统的输入无关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特性课件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特性课件
挑战
控制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鲁 棒性、可靠性、稳定性等问题, 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
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发展趋势
未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包括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和网络化,同时还将更加 注重节能和环保。
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控制系统将实现更加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还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控制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 人类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快速性
控制系统应能迅速对输入信号 做出响应,并达到期望的输出。
准确性
控制系统应能精确地跟随输入 信号,并尽量减少误差。
抗干扰性
控制系统应能对外部干扰做出 正确的响应,并保持稳定的输
出。
鲁棒性
控制系统应能在不同的条件下 保持稳定的性能。
控制系统的时域特性
01
02
03
阶跃响应
控制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 应,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 性和性能。
脉冲响应
控制系统对脉冲输入的响 应,用于分析系统的动态 性能。
频率响应
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的响 应,用于分析系统的频率 特性。
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
奈奎斯特图
通过绘制奈奎斯特图可以 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性能和阻尼特性。
伯德图
通过绘制伯德图可以分析 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相 位和增益裕度。
智能控制理论
基于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进行系统 设计,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 络控制等。
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解析优化
使用数学解析方法求解控制系统 的最优解,例如使用拉格朗日乘
数法进行约束优化。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 3. 3 奈奎斯特图判定法 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描述之一 利用开环系统奈奎斯特图判定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之一
为:根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形是否包围复平面 上的( -1 ,j0)点来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开环系统是 稳定的,则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开环传递函数的 奈奎斯特图不包围( -1 ,j0)点,如图 5-6 ( a )所示;如果图形包 围了( -1 ,j0)点,则闭环系统不稳定,如图 5-6 ( c )所示;如果图 形正好经过( -1 ,j0)点,则闭环系统称为临界稳定系统,如图 5 -6 ( b )所示。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列劳斯表得
第一列的元素符号改变了 1 次,表示原方程有 1 个根在 垂线 s =-1 的右方。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 3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线性定常系统在时域中由劳斯稳定判据可以分析闭环系 统的稳定性。在频域中,最常用的是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简称 奈氏判据),它利用开环频率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 )当开环传递函数中包含积分环节时,开环系统的奈奎 斯特图形是不封闭的。当传递函数中只包含一个积分环节时, 奈氏图的起始点位于负虚轴的无穷远处;当包含两个积分环 节时,起始点位于负实轴的无穷远处。为了判别图形是否包 围( -1 ,j0)点,可以从正实轴到图形起始点间用一个 R =∞ 的辅 助图连接起来,从而产生一个封闭图形,如图 5-8所示。然后 根据图形是否包围了( -1 ,j0)点,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作出判 定。
劳斯判据: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 都大于 0 ,否则系统不稳定。当系统不稳定时,第一列元素符 号(正负)改变的次数,等于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特性教学课件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特性教学课件

02
利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以及不稳
定的条件。
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
03
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是另一种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判
断系统的特征根的位置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特性的控制系统优化
优化目标
控制系统的优化目标是根据特定的性能要求来确 定控制系统参数,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频率域优化
提高控制精度
特性分析可以帮助优化控制系统 的设计和参数,提高系统的控制
精度和响应速度。
优化系统设计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 ,可以指导系统设计和改进,以
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特性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控制系统在时域中的表现, 得出系统的各项指标和参数,如响应 速度、超调量等。
频域分析法
将控制系统转化为频率域中的模型, 通过分析频率响应得到系统的稳定性 和性能等信息。
域有深入的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 稳定性是保证其正常运行 的基础。
防止系统失控
稳定性分析可以预测系统 在受到干扰后是否会失控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 避免。
提高系统性能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优 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提高 其性能表现。
稳定性条件
平衡状态
控制系统有一个或多个平衡状态 ,这些状态在受到外部干扰之前
案例二:工业生产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
总结词
工业生产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有助于优 化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VS
详细描述
工业生产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调节各种工 业过程,如化学反应、电力生产和物流等 。通过对这些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 更好地了解它们的运行方式,从而优化生 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这需要对控制理 论、数据处理和自动化技术有深入的理解 。

第三章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第三章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第22页/共42页
• 整个输出响应决定于各个分量的性态,分量的几种可能类型与特性如图
Im
[Z]
P6
P7 6
P5
P4
0
P2 P1 P3
Re
P* 6
第23页/共42页
• 几个特点: 1.根在正半单位圆内,优于负半单位圆内。 2.单位圆内正半实轴优于正半平面。 3.根在负实轴上响应振荡频率最高,为采 样频率的一半。 4.根越靠近虚轴,控制速度越快,根越远 离实轴振荡越快。 如根为共轭复根时:
2.当采样周期T变小时,K的稳定值可以增大。即二阶以上离散系统稳定性与T和K紧 密相关。
该例中如当a=1,T=0.5s时,则
时,系统稳定。
0 k 4.36
第8页/共42页
3.稳定性的朱里(Jury)判据
•朱里判据是一种直接应用于离散 系统的一种稳定性判据。即直接 判别离散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 在单位圆内或圆外。
第34页/共42页
解:
s
2
T
628 c 25s1
可采用离散等价法进行(也可以用w变换法)
1. 确定原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L0 ()
取K 2Kv 300 2 420(K越大,系统速度越快)
L0 (1) 20 lg k 20 lg 420 52.5dB
转折频率
1
1 T1
1 0.05
20s1
2 330s1
1/l
-1
0
Re
-1
第16页/共42页
5.对数频率法
• (1) 对数频率法是在连续系统中,利 用开环传递函数研究系统闭环稳定性 能的一种方法。 • (2) 对数频率法不能直接用于离散系 即统z中 ,w 必1 须(w先 u作Wjv变)代换入后G采(z)用求该取方G(法)

第 3 讲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第 3 讲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d
o
f

稳定系统
b

c
f M
o
不稳定系统
稳定性定义:如果在扰动作用下系统偏离了原来的平衡
状态,当扰动消失后,系统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恢复到 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不稳 12 定。
条件稳定系统
a、c ——允许偏差范围 d、e ——规定偏差边界
13
1、系统的稳定性分为大范围内稳定和小范围内稳定。 2、大范围内稳定 是指如果系统受到扰动后,不论它的初始偏 差多大,都能以足够的精度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 3、小范围内稳定 是指如果系统受到扰动后,只有当它的初始 偏差小于某一定值时,才能在取消扰动后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 4、稳定的线性系统必须在大范围和小范围内都稳定。而非
劳斯表第一列元素变号2次,有2个正根,系统不稳定。 30
劳斯判据的特殊情况
1、劳斯阵列中某一行第一个元素为零,而该行 其余元素不全为零; 例4:Ds s 4 3 s 3 s 2 3 s 1 0 判断系统稳定性 例3
解: 1)各项系数均大于零,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 2)列劳斯表
Xi(s)
k s(Ts 1)
图3.1 系统传递框图
Xo(s)
19
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k X o ( s) k s(Ts 1) G( s) 2 k X i ( s) 1 Ts s k s(Ts 1)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为
Ts s k 0
2
s1.2
1 1 4Tk 2T
44
③ Bode判据
ωc
ωg
1
剪切频率ωc: 开环频率特性与单位 圆交点的频率。 相位穿越频率ωg: 开环频率特性与负实 轴交点的频率。

自动控制原理01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01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课件

0
8*162*0 16 8
F (s) 2s4 12s2 16 0 即: (s2 2)(s2 4) 0
解之得: s1,2 j 2
s3,4 j2
3.1.3 稳定判据
(3)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
例3-4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s(s 1)(s 5)
求取使系统稳定时的K的取值范围。
F (s) 2s4 12s2 16 0 F(s) 8s3 24s ds
s4 1612 2
2
s3 08
结论:第一列没有变号, 说明系统不含正实部根; 系统不稳定,出现纯虚根
s2 8*122*246 8
s 1 6*248*168 63
s0 16
8
12
4016 12 2
0 24
20 16
16
0
320 16 2
分析系统稳定性。 解:用方法①
结论:系统不稳定, 有2个正实部极点
s4
1
s3
4
s 2 4*11*4 0 4
s1
4* 4*1 0
s0
1
11Biblioteka 404*11*0 1 4
3.1.3 稳定判据
例3-2:用方法②,将特征方程乘以s+1,得:
s5 5s4 5s3 5s2 5s 1 0
用此式构建劳斯表:
q
C(t)
Aje pjt
j 1
dk k 1 k 2
r
[ Bk ekkt
k 1
c osdk t
Ck
dk
ekk t
sin dkt]
系统稳定的条件: ① 系统的实数极点一定为负数
② 系统的复数极点一定具有负实部

现代控制理论-稳定性_图文

现代控制理论-稳定性_图文

设 为动力学系统
的一
个孤立平衡状态。如果对球域S( )
或任意正实数 >0,都可找到另一
个正实数
或球域 S( ),当
初始状态 满足
时,
对由此出发的X 的运动轨迹有
,则此系统为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
定。如果 与初始时刻 无关,则 称平衡状态 为一致稳定。
2.渐近稳定和一致渐近稳定
设 为动力学系统
的一个孤立平衡状
然而,由于
对于任意
和任意
在 时不恒等于零
,所以典型点就不可能保持在切点处
(在切点上
),而必须运动
到原点.
例3.2 设系统方程为
确定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解: 显然,原点(0,0)为给定系统的唯一 平衡状态。选取标准型二次函数为李氏函数, 即
(V(X)为正定)

时,
因此
是负半定的。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 的定号性,即当
因此在构造 函数时,或者先试构造出 是正定 的,然后考察 的符号;或者先给出 是负定的, 然后确定 是否为正定;或者使 为正定,从系统 稳定性要求出发,推导出对于系统的限制。由上一 节例题可见,对于某些简单系统,特别是线性系统 或近似线性系统,通常可取 为X 的二次型。
一、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设线性定常系统为 (3.2)
(1)正定性 当且仅当 X=0 时,才有V(X)=0; 对任意非零X,恒有V(X)>0,则V(X)为正定。
(2)负定性 当且仅当X=0时.才有V(X)=0; 对任意非零X,恒有V(X)<0,则V(X)为负定。
(3)正半定性与负半定性 如果对任意X≠0,恒有V(X)≥0,则V(X)为正半定。 如果对任意X≠0,恒有V(X)≤0,则V(X)为负半定。

控制工程之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培训课件(ppt 84页)

控制工程之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培训课件(ppt 84页)

解:s4 8s3 17s2 16s 5 0
首先由方程系数可知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系数均 大于0)。
其次,排劳斯阵列
s4 1 17 5 s3 8 16
s2 15 5 s1 40
3 s0 5
劳斯阵列第一列中 系数符号全为正, 所以控制系统稳定。
例2 设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s4 2s3 3s2 4s 3 0
例 设某反馈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试计算使 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Xi s +
-
K
Xo s
s s 1s 2
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Xo Xi
s s
s
s
K
1s
2
K
特征方程为
s s 1s 2 K s3 3s2 2s K 0
根据三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可知使系统稳定须满足
K 0 2 3 K 1
充要条件:
如果“劳斯阵列”中第一列所有项均为正,则系统稳定。
劳斯阵列:
sn a0 a2 a4 a6 sn1 a1 a3 a5 a7 sn2 b1 b2 b3 b4 sn3 c1 c2 c3 c4
s2 u1 u2 s1 v1 s0 w1
其中
b1
a1a2
a0a3 a1
b2
a1a4
a0a5 a1
b3
表为
s2
a0
a2
s1
a1
s0
a2
故二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a0 0, a1 0, a2 0
三阶系统特征式为 a0s3 a1s2 a2s a3 ,
劳斯表:
s3
a0
a2
s2
a1
a3
s1 a1a2 a0a3 a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扰动输入作用 传下 递的 函闭 数 R(s环 ): 0令
T D (s) Y D ( (s s) ) 1 G c(s G )G p (p s ( )s)H (s) 1 G G p (L s ()s) (-3 4)
R(s)
E(s)
Y (s)
D(s)
Gc (s)
Gp (s)
Y (s) Gp (s)
1 G c ( s )G p ( s )H ( s ) G p ( s ) H ( s ) (3 - 9)
1 G L(s)
3)总偏差
D(s)
R(s)
E(s)
Gc (s)
Y (s) Gp (s)
B(s) H (s)
D(s) 1
Gp (s)
E(s) H (s)
Gc (s)
E (s ) T R (s E )R (s ) T D (s E )D (s ) R (s ) 1 G p ( G s ) L H (s ( ) s )D (s )(-3 10
3.2.2 闭环传递函数 1 )给 定 输 入 作 用 传下 递的 函闭 数环 : 0令 D ( s )
T R (s) Y R ( (s s) ) 1 G G c( c( ss )G )G p ( p ( ss )H )(s) G 1 c (s G )G L ( p s () s) (- 3 3)
1)开环控制基于对被控对象进行补偿的原理来实现控制 ,以 Gc(s)Gp(s)=1为理想要求。
2)反馈控制的原理是基于偏差来产生控制作用。反馈控制系统的 控制器也称为串联校正装置,其输入为偏差信号。
3)若控制器的输入是系统的偏差信号,则为串联校正装置,若直 接为参考输入信号,则为开环控制器。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各表达式的公共分母多项式均为:
1 G c (s )G p (s )H (s ) 1 G L (s )
特征多项式方程:
1G L(s)0 (3 -11) 若考虑多项式有理分式形式 G L (s)K gN L (s)D L (s)
特征方程 (s)可 D L(s)写 KgN 为 L(s): 0 (3 -12)
R(s)
E(s)
Y(s) D(s)
Gc (s)
Gp (s)
B(s) H (s)
Y (s) Gp (s)
Gc (s)
H (s)
闭环是实现了负反馈还是正反馈由信号B(s)进入相加点的符号和 GL(s)的符号共同决定。闭环系统可能是负反馈系统,也可能为 正反馈系统。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特 性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3.1 引言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3.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4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3.5 复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3.6 利用MATLAB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3.7 小结
3.1引言
本章知识体系
控制系统的结构 及其传递函数
利用MATLAB分 析系统的稳定
性及特性
反馈控制 系统
复杂反馈控制 系统的基本结 构及其特性
闭环系统的 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 统的特性
3.1引言
一般来讲,根据应用的需求或者对象本身的特性,被 控对象既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不稳定的。
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和常用传递函数。 如何系统稳定性定义? 什么样的系统才是稳定的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如何?有什么优势?
开 环 控 制 系 统 的 传数递就函是
R(s)
反 馈 控 制 系 统 前 向的通传道递 函 数 :
GF
(s)
Y(s) R(s)
Gc (s)Gp (s)
(3- 2)
E(s) Gc (s)
Y (s) G p (s)
B(s)H (s)
H(s)1时:称为单位 时G反 L(s)馈 GF, (s) 此
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与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都串联在控制 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其区别在于:
NL和DL和均为首一多项式,即最高阶系数为1,而Kg称 为开环增益。
3.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能否工作及工作状态如何? 1、能够工作:稳定性(稳) 2、反应能力:动态特性(快) 3、工作效果:稳态特性(准)
3.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3.1 稳定性的概念和定义 1.系统稳定性一般概念可表述
假设某一有界外部干扰输入瞬间作用于一个处于平衡 状态的系统,并且导致其偏离平衡状态。若在瞬间干扰消 失后,系统最终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 稳定的,否则,称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B(s) H (s)
Gc (s)
H (s)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参考输入和干扰输入同时作用下系统的总输出:两种情况 的线性叠加结果为
TR(s)R(s)Gc(1s)G G p(Ls()sR )(s)
TD(s)D(s)G1p(sG)L D((ss))
Y ( s ) T R ( s ) R ( s ) T D ( s ) D ( s ) G c ( s ) G p ( s 1 ) R G ( s L ) ( s ) G p ( s ) D ( s )(- 5 3
1
(3 - 8)
1 G L(s)
D(s)
R(s)
E(s)
Gc (s)
Y (s) Gp (s)
B(s) H (s)
R(s)
E(s)
H (s) G p (s) Gc (s)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2)干扰输入D(s)作 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
E (s) T DE ( s ) D ( s ) G p(s)H (s)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 如右图所示。
3.2.1 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开环传递函为数:定义
B(s) GL(s)R(s) Gc(s)Gp(s)H(s) (3-1) 将反馈通道H输 (s出 )的 断开后, 前向通道传递反 函馈 数通道传递函数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3.2.3 偏差传递函数
偏e( 差 t)给 定 输 r(t) 入 主 信 反 号 馈 b(t)信 (3 -6号 ) 其 拉 普 拉E ( 斯 s)R 变 (s)换 B (s)( 为 3-7) :
1)参考输入R(s)作 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
E (s) T RE ( s ) R ( s )
1
1 G c ( s )G p ( s )H (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