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计算教学课堂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要贯穿数学思维培养,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打好基础知识。
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温故知新等方式,让学生巩固基础公式、概念和策略。
其次,注重训练。
计算能力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计算练习题,包括口算、速算、概率计算、推理等,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计算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计算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逻辑推理游戏、思维训练等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第五,多样化教学方法。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实际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训练。
第六,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七,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素材。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计算实践机会。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软件、数学实验器材等,丰富教学内容。
最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难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勤于练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80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
此外,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水平不一,但教师给出的计算题难度却相同,这就导致优秀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计算题,无法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也没有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而部分后进生的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在解题过程中遭遇许多障碍,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会阻碍学生计算能力持续发展。
3.教学评价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具体来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难免出现错误,其中就包括计算方面的错误,但教师在点评学生的时候却只是简单地点评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当学生计算失误时,教师没有准确地指出学生失误的原因。
实际上,导致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计算思路出错、化简失误、计算步骤不合理等等,但教师笼统地判错,致使学生无法发现自身失误的原因,也就没法根据原因采取相对应的纠正措施,致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2]。
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习惯性采用否定性的消极评语,不但没有指出学生出错的原因,而且还打击学生的信心,这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4.计算技巧科学合理的计算技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解答数学题目,完成数学计算,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教师没有传授给学生合理的运算技巧,给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和发展造成阻碍。
实际上,在数学计算过程中,一些题目完全可以用技巧轻而易举地解决,但由于教师没有传授、讲解计算技巧,致使学生只能按照最传统的方法进行计算,加大学生的计算难度,降低学生计算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1.转变教学观念,推动计算能力融入教学目标前文提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忽视了学生计算能力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主动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意识到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而计算能力就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有系统性的计算能力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1.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
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定期复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内容。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2. 组织多样化的数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计算总价、给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情景题等。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注重实践操作数学是一个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因此老师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操作题,让学生亲自计算出答案并检查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老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8.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要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差,习惯差是小学生数学成绩差重要原因。
要培养小学生既快又准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应该找出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计算能力培养。
一、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
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让学生改变两种不良心态一是轻视心里,一些学生认为计算题简单,不需要动脑筋,做题时不认真分析。
二是畏惧心里,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时产生烦躁情绪。
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习惯。
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同学们,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生回答:有电脑、有大屏幕等等)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学习环境也非常优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是几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建立扎实的基础:确保学生对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有很好的理解。
鼓励他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
渐进式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计算难度。
通过分阶段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计算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供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口头计算、书写计算、速算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计算技巧。
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游戏、计算比赛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际应用:将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或问题情境相结合,让学生理解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思维导图、逻辑推理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请注意,以上策略适用于一般情况下,具体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级、能力和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安排。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算数操作、数学概念理解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表现和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教室应布置整洁、明亮,配备适当的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绘本、教具、游戏、数字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让学生观察、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生应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同时,学生还应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勤做练习,反复巩固,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培养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此外,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应注重细节的把握,注意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最后,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一些数学学习的场景,如计算购物时的金额、整理家里的物品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读数学故事、数学绘本,引导他们从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将有助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学习体验。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者:***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1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系统学习,形成以及发展个体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在学习期间,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优化学习思想,让其能根据数学学科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求学生计算能力要满足答案的准确性、计算速度、方式灵活等要求。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在计算中存在缺乏反思、错误率高、做完习题不及时检查、粗心等不良学习习惯。
基于此,文章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在多种教学举措的稳步实施下,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优化学习思维,引导学生深入解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例题,以此积累丰富的计算经验,提升计算速度。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游戏情境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玩一个“我是小小福尔摩斯”的游戏。
大家请看大屏幕,5分钟之内将自己得出的答案填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我随机抽取一名同学,由这名同学判断并点明答案有误的同学,如果被点名的这名同学所呈现的答案是错的,那么点名的同学将获得一个积分,相反,被点名的这名同学将获得一个积分。
在这个游戏结束以后,分数最高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
现在计时开始:25×107×4 36×72+36×12812.5×0.4×2.5×8 9.5×1014.2×7.8+2.2×4.2 23.7×0.25×8教师:大家在计算这些题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呢?学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教师:前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律,这种定律也能运用到小数乘法里,那么请大家思考,这些运算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是否也同样适用呢?(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培育学生迁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推理思维,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其在轻松、欢乐的课堂里感受数学计算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074-2019年第47期(总第195期)教学案例JIAOXUE ANLI实验现象、发现化学问题、应用化学实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探究的目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围绕假设和猜想运用化学实验进行验证;要求学生之间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最重要的是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普适性道理,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探究更是如此。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就是因为忽视实验中的细节,误把溴当成了氯化碘。
李比希在进行海藻提取碘的实验中,一种棕红色液体沉淀在试管底部,他在没有对棕红色液体进行化学分析的情况下,就认为棕红色液体是ICl 的标志。
而法国化学教授巴拉在几年后进行海藻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底部的棕红色液体并对此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发现根本不是ICl 而是单质Br 2。
李比希因为忽视实验中的细节而与诺贝尔化学奖失之交臂,留下了终生遗憾。
能否注重化学实验中的细节,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注重细节是化学实验中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
以学生进行铁上镀锌实验为例。
有的学生使用铁钉,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调好电压和浓度进行实验,结果镀在铁钉上的锌呈灰色还比较疏松,用力一擦就会掉下来。
另外一部分学生使用铁片,也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调好同样的电压和同样浓度的电镀液,结果镀在铁片上的锌呈现出光亮的银白色,而且附着很牢固。
学生之间开始探讨:为什么用铁钉失败而用铁片会成功。
经过仔细观察和对实验过程的比较分析,学生发现区别在于铁钉表面积小、铁片表面积大,析出在铁钉表面的锌来不及规则排列,析出在铁片表面的锌能够规则排列,在铁片上镀的锌光亮且附着牢固。
学生通过这次化学实验中使用铁钉和铁片得到明显不同的结果,意识到科学实验必须注重细节,否则就可能导致研究失败。
结 语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学科立德树人的必然追求。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发展要求,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教学内容,为学生科学探究精心设计实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表时间:2013-12-27T14:27:48.0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0总第134期供稿作者:汤留玲[导读]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汤留玲江西省余干二小335100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了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
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一、重视计算意识的培养,降低计算教学的要求1.重视计算意识的培养。
计算意识是指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并且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这里既有对数的发展和概括性的认识,又有对计算方面深层的认识。
也就是说,计算并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具有较好的计算意识的人,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会从数与数量方面(从广义的方面来看有时也会从概率或统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多元性也是十分有益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在计算教学中是否要让学生明确计算过程的算理和算法,原来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而目前似乎成了有争议的问题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内容都应该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
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
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
不能想像一个连基本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怎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呢?怎能会具有计算多样性的能力呢?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需求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1.打好基础知识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小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概念、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等。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从简单到复杂在教学中,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地逐渐引入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学生应该首先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然后逐渐引入乘法和除法。
在每个阶段,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游戏与活动使用游戏和活动是一个有趣和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一些互动和竞争的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计算实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计算比赛,让学生通过答题比拼来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4.口算练习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算练习,并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这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数字,并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多样化的练习题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计算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这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6.强调理解与应用提高计算能力不仅仅是机械地进行数字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计算以及这些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提高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包括打好基础知识、从简单到复杂、使用游戏与活动、口算练习、多样化的练习题、强调理解与应用以及个性化教学。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计算能力作为学生基础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制定符合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
三、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训练。
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让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提高计算能力。
四、注重思维培养在计算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发现计算中的规律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五、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我将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六、定期评估与反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情况,我将定期进行评估。
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批改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分析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还将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确保他们能够稳步提高计算能力。
聚焦“计算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聚焦“计算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提出了从加强口算练习,强化算理教学,提倡算法优化,养成检验习惯,注重积累反思等方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计算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计算能力是一种基本数学能力,它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巧的结合,撇开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更多的关注计算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的准确与速度直接影响笔算。
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口算着手。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每天可以在每堂数学课开始前,让学生坚持做到2-3分钟的口算训练。
口算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低年级中可用开火车、对口令等游戏活动,中高年级除了使用好口算本外,还可使用“听算”等口算练习。
不管训练方式如何,在开始时练习量不要太大,要让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确保准确性。
一段时间后,再适当加量,并提高对速度的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又快又准。
2、强化算理教学理解算理是学生能正确计算的最根本的保证。
计算教学中要淡化算理,这不是不重视算理的教学。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进行思维活动。
计算教学,不仅是为了计算结果,在学习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学生会做的,只是太粗心了!”其实只要仔细地一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计算错误从表面上来看是学生计算错了,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往往是由于学生对概念,算理没有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中,题为:430×14=,有学生是这样做的:这样的错误是由于学生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他们只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提倡算法优化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指每一方法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经过了思考,并且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代表了学生对数学不同程度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四个步骤[Word文档]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四个步骤关键字: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步骤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四个步骤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运算能力”作为十大核心概念提出,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运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以小学一年级运算教学为例,阐述了运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紧紧围绕“明算理、优算法、成技能、悟思想”四个步骤来展开。
多年来,笔者一直用这个方法,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的视、听、记能力协调发展,提升了口算能力。
[关键词]运算能力;理解算理;优化算法;数学思想与技能课程标准中把“运算能力”作为十大核心概念提出,充分体现了运算教学的重要性。
运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积淀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在一年级运算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以“明算理、优算法、成技能、悟思想”为支点的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动手实践,理解算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一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抽象的数学运算不感兴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决定的。
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将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与实际操作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运算过程融为一体,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掌握运算方法。
例如,教学“9加几”时,对“9+4”口算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的感悟与理解,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1)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的方法探索运算过程和结果。
(2)有机结合:教师抓住“凑十”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回答13是怎么得到的?学生说:“先从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里拿出1盒,放进盒子里凑成10盒,再用盒子里的10盒加上盒子外面剩下的3盒就得到了13盒。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首先是做好口算训练,其次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新课标指出: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在低年级,做好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要笔算正确、迅速,必须有扎实的口算基本功。
1.要学习掌握好口算技能,要通过教具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领悟算理,掌握口算技巧。
如,教学38+7的口算时,如果只是强调用38的3与27的2相加,38的8与27的7相加,那么学生所学的口算方法就是机械记忆。
如果注意运用直观教学、学具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38的3是3个10,就用10根一捆的小木棒3捆,使学生认识到27中的2是10根1捆的小棒2捆,只能与38中的3即3捆小木棒相加,让学生领悟到相同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同样,减法、乘法、除法的口算也应这样教学。
2.要帮助学生学好最基本的口算内容。
最基本的口算内容是:一位数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一位数乘法及相应的除法。
一个多位数加减法或乘除法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一位数加减法或乘除法组合而成,所以对于一位数的四则计算必须脱口而出。
3.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口算中的难题,如,在口算进位加减或者进位乘法过程中,学生经常漏算或者错算进位数,导致答案错误。
因为口算不比笔算,可以把进位数写下来,所以,可以引导他们采用“指头计数法”,即用手指头来计进位数的方法。
这样既解决了口算中的拦路虎,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勤动手、手脑并用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刍议
/. J学数学课堂教 学中培养学生计算 能 刍议
杨 长贵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要用到 ,重要性毋 学中 , 首先要激 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 让学生 学 内容有关的小故 事激发兴趣 。 教学 中, 适
须再说。 在小学 , 计算教学更是贯穿 于数学 乐于学 、 于做 , 乐 教会 学生用 口算 、 笔算 和 时地列举 中外数学 家的典 型事例 ,或者是 教学的全过程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 工具进行计算 ,并掌握一定 的计算 方 以学 生 喜 闻乐见 的小故 事来 增 添课 堂气
易逝 , 生苦短这一 思想情 绪 , 抽 刀断 真是水到渠成 。再细心地把学生仿写 的句 当的点评 , 人 如“ 重在 欣赏诗 歌 的意象 、 意境 , 体
水水更 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一江 春水 子整理在一起 , 恰似 又变成 了一首赞美春天的组 会诗歌的情感上 , 培养学 生的鉴赏能力。 总 向东 流。”李煜 《 ( 虞美人》等 , 为带有固 诗。此后再把 以前学过的余光 中的《 ) 成 乡愁》 而言之 , 与其铺排分 析浪费时间 , 不如多读
四、 从仿句练 习入手 。 鼓励学生能 写出 中国古今 不诗 人也写 到同样 的诗题 , 课
特点就是抒情 , 诗歌教学一 开始 , 在 就让学 自 己的 诗 作
新诗语言新颖 、 凝练 , 又不拘泥于通用 内涵是什么 。
的语法规范 , 在现代诗歌教学 中, 伴以仿句 2 赏新诗 。给学生欣赏徐志摩的《 . 欣 再 首诗歌 , 最易感知 的东西是什么? 是 训练 ,既能使学生充 分感悟新 诗语言的奥 别 康桥 》舒 婷构 《 橡树 》戴 望舒 的《 、 致 、 雨
鹤楼 》然后体会 每首诗 中的思 乡之情 。接 透过物 象表面 ,表达作者深邃悠远 的思想 诗歌朗诵、 , 欣赏新诗 、 研讨等活动。 着在学生熟读诗 的基础上 ,让学生初步 感 情感 , 达到含蓄蕴藉 的艺术效果 。 诗歌的教 诗 的不 同之处 ,它还表现 了诗人强烈 的渴 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 的思想感情。 望 台湾早 日回归祖 国的愿望 。诗歌最大 的 生进入情感体验 中。 三、 捕捉诗歌中的意象。 欣赏意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研究实施方案,包括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和相关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1.教学内容设计a.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学科要求和课程进度,设定适宜的计算目标,例如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数字之间的关系,数学公式的运用等。
b.分解难度:将复杂的计算问题拆解为简单的步骤,分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计算思维方式。
c.渐进训练: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逐渐增加计算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方法a.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b.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从中共同学习和进步。
c.呈现实际应用:将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作业设计a.多样化作业形式: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既能巩固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梯度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逐步进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有相应的进步空间。
c.错题分析: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和思维漏洞,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引导他们理解和纠正错误。
4.辅助活动组织a.数学游戏: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计算能力。
b.比赛活动:组织数学计算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c.数学拓展活动:开展与数学有关的实际活动,如数学探险、数学实验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角色与能力提升a.教师示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示范解题,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b.教师指导: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和困惑,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导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很多小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本文将从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和家庭支持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
1. 创造良好的学习方法1.1 理解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确保他们对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实际物品来进行教学,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算的含义。
1.2 掌握有效的计算技巧计算技巧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逐步掌握有效的计算技巧,如进位、借位等。
教师应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心算、适当使用计算器等,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
2.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1 创设浸入式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创造一个浸入式学习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设置一些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3.1 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
家长应充当起孩子们的学习伙伴,与他们一起完成数学作业,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一些学习型数学游戏,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3.2 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数学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家庭辅导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一、优化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结合数学计算题目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还可以通过使用教学软件、教具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趣味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口算能力。
2. 渐进式教学法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法。
首先,从简单的计算题目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然后,逐渐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1.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数学口算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口算游戏、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口算的积极性。
2. 合理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也十分重要。
教室要保持安静整洁,避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通风,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教室内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应该清晰可见,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三、家庭辅导的重要性1. 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家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口算练习,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辅导材料。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协调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2-09-02T08:05:09.6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9期作者:王仁涛[导读] 良好的计算能力主要表现为准确的计算结果、较快的计算速度及完整的计算过程这三个方面。
王仁涛云南省腾冲市一中摘要:良好的计算能力主要表现为准确的计算结果、较快的计算速度及完整的计算过程这三个方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三个方面采取计算结合检验、调控计算时间及丰富计算过程这三种措施,以此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能力一、数学计算能力解析(一)计算结果方面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首先表现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这种严谨性最典型的体现方式便是计算结果对整个题目解答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学生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如果最终结果出现错误,便很有可能失去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分数,而在计算过程中的辛苦也会付诸东流。
因此,教师衡量学生计算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计算结果是否准确[1]。
(二)计算速度方面计算速度同样是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表现方式。
一般而言,学生在计算相关题目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最终结果正确,还要保证整个计算过程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
以高考为例,数学一科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120分钟以内完成题目的计算和解答,因此,出色的计算速度也是一名计算能力良好的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计算过程方面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样也表现在丰富的计算过程这一方面。
学生对任何一道计算题的解答都会在草稿纸上留下一个对应的计算过程,而学生要做的便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特点决定是否将计算过程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誊写到试卷或答题纸上。
例如,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计算,但选择题要求学生直接填写相关选项即可,故而不需要学生在答题纸上誊写计算过程。
而在解答题的作答过程中,一些较为关键的计算步骤是要出现在答题纸上的,学生如果遗漏了这些重要步骤,即便最终的计算结果正确,也会丢掉一定的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计算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旅顺口区山沟小学刘宇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板块之一,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
但是小学生做计算时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缺缺。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呢?我认为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
以下是我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总结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精彩导课
现代教育学教对儿童学习心理研究证明:兴趣、情感、动机、目标等对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知的兴趣。
但要使这种学习兴趣能持久,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如:探索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游戏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操作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导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以哪种导入开讲,老师都要深入研究教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旦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被激发,会让原本枯燥的计算课展露蓬勃生机。
二、直观演示,理解算理
计算的低效往往在于,抽象的算理让孩子难以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教具的展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
直观演示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要使小学生迅速掌握计算知识,应从直观入手,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事物,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除法竖式的时候,学生不理解为何48÷2要从高位算起,也记不住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于是,我拿出了48根小棒,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边分边问怎样分得快,在问答中,学生联系分小棒的过程,共同探索除法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理解了商的定位,充分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
长期以来,除法竖式一直被当做程序性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因机械记忆的不牢固而产生了种种错误。
而联系分小棒的活动后,学生亲历了竖式的“创造”过程,从而深刻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算理,进而提高了计算教学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自主探究,合作优化
在计算教学时,一道算式出来后,我往往要学生们把计算的方法在脑子里想清楚,并小声说一说。
此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在旧的知识技能基础、方法基础、思想基础之上,通过积极地独立地思考,推陈出新,顿悟出解决问题的新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有了结果之后,鼓励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法,再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地组织语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别人的方法,并能通过别人发言的启发再思考出新的方法。
在这里要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比如计算32-5时,学生会想出①、摆小棒的方法,②、拨计数器的方法,③、想数的组成的方法,④、先算5-2=3再算30-3=27,⑤、先算10-5=5再算22+5=27,⑥、先算12-5=7再算20+7=27,⑦、因为5+27=32、27+5=32,所以32-5=27这种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⑧、因为32-27=5,所以32-5=27这种想另一道减法算式算减法的方法……又比如计算56÷8时,学生会想出①、把56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7;②、把56每8个分一份,分成了7份;③、56里面有7个8;④、56是8的7倍;⑤、想具体的某一情境得到结果;⑥、想口诀(七)八五十六;⑦、想7⨯8=56、8⨯7=56这两道乘法来算除法;⑧、想56÷7=8,所以56÷8=7;⑨、想8+8+8+8+8+8+8=56,所以56÷8=7;⑩、想56-8-8-8-8-8-8-8=0,所以56÷8=7……这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这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算法多样化扩张开去以后,教师还要收得回来。
否则学生一味地追求算法多样化,绞尽脑汁地思考多种算法,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记忆多种算法,却学不到数学的本质,吃力又不讨好。
教师怎样把发散的思维收回来呢?可以如是提问:这么多的方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的本质呢?又有什么区别呢?其中最好的是哪一种方法?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从而得到最优化的算法。
比如前面所叙32-5的计算,虽然有那么多的算法,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只是直观形象地展现计算的思考过程;不管你怎样巧妙加减,你也得遵循相同数位相加减的原则;另外组成本身就是加减法的基础,组成、加法、减法本身就是相通的,可以相互来想,既可以想加算减,又可以想减算加,还可以想另一道加算加,还
可以想另一道减算减。
又如前面所叙56 8=7的教学,学生想出前五种方法,其实就是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后面8的连加和相应的连减、口诀、乘法、除法其实就是相通的,可以相互来想。
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共通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也就更接近数学的本质。
四、反思错误,培养习惯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计算24×5,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00的结果。
这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计算结果正确的前提是认真审题。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
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
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我总是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总之,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计算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