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三
推荐学习K12(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十四 有关“净光
警示十四有关“净光合作用与真正光合作用”失分要记(1)光下并不是只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同时进行,如果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如果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2)对于密闭透明容器中的绿色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容器中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变化量反映了植物体进行的呼吸作用;在光照下,容器中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变化量,是植物体净光合作用的结果。
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2微练27.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28.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正值表示CO2吸收)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B.光照强度在2.0 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既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氧气D.光照超过9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外界CO2浓度的制约答案精解精析警示十四有关“净光合作用与真正光合作用”27.A 该图纵坐标分别表示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细胞呼吸),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应该是两条曲线的数值之和。
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3.5+3) mg/h,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3+3.5) mg/h,故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光照相同时间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是25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的点应该是光照下植物不吸收二氧化碳的点,而不是图中两曲线的交点。
【配套K12】[学习](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五
警示三十五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失分要记(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被重新吸收。
(2)异常情况: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可能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3·2微练69.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70.多巴胺是某些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一种递质,它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多巴胺起作用后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
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的释放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不消耗能量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可卡因可阻止多巴胺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干扰信息传递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五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69.A 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A错误;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产生兴奋,即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B正确;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由于高温也能激活香草酸受体,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D正确。
70.C 多巴胺的释放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完成,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依图分析,可卡因可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D错误。
【配套K12】[学习](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九
警示三十九有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失分要记(1)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部分体液免疫。
(3)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4)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6)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7)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8)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3·2微练77.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情况;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78.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进行分裂和分化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九有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77.C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抑制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二十五 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原理”
警示二十五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原理”失分要记(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3)自交≠自由交配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4)鉴定纯合子、杂合子不一定都选测交法: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
3·2微练49.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
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
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A.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B.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1C.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D.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50.某雌雄同株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3能够成活。
现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做母本,矮茎植株做父本进行杂交,子一代植株自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 A.3∶1B.7∶1C.5∶1D.8∶1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二十五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原理”49.C 先求出不同交配类型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然后再利用题意求出表现型的比例。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七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2021年整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七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七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七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的全部内容。
警示二十七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失分要记(1)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科学发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发现又为萨顿的假说提供了科学证据。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①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
②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或Z染色体上,Y或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像X b Y或Z b W的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③Y或W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携带的基因,在X或Z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④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3)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③一对夫妇(X1Y×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3·2微练53。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 有关“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过程”
警示三十有关“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过程”失分要记(1)染色体变异中的可育、不可育与可遗传界定①单倍体并非都不育。
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②“可遗传”≠可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2)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分析①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操作步骤。
②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单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2微练59.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C.一般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D.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60.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体细胞内完整染色体组为单位的改变,称整倍体变异,如三倍体无子西瓜;另一类是染色体组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成染色体组数的完整倍数,称为非整倍体的改变,如21三体综合征。
而非整倍体改变又包括下表所示的几种常见类型。
请据表分析,若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则有关子代的叙述合理的是(假设人类21四体的胚胎无法发育)( )A.子代可有2种表现型,两种表现型之比为3∶1B.若三体的胚胎有50%死亡,子代出现三体的概率为50%C.若三体的胚胎有50%死亡,则子代的致死率为2/3D.若母亲的卵细胞均正常,则子代患病的概率为25%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有关“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过程”59.D 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与该生物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三倍体,D错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十八 有关“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
警示十八 有关“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失分要记(1)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 染色体较大,Y 染色体较小。
(2)并非所有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进行联会,不存在四分体。
(3)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没有先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3·2微练35.如图甲、乙为高等动物某器官内细胞的分裂图和完整分裂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坐标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据图甲细胞分裂图像特点可以判断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B.图甲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其子代细胞的基因型是AB 、aB 、Ab 、abC.图乙中曲线的变化能够代表图甲细胞所代表的分裂方式D.图乙曲线3~4时间段内一定发生了着丝点的断裂和基因突变36.下表汇总了人体内部分细胞所发生的四个生理过程及其对应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描述。
据表中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理过程甲可对应细胞增殖方式——减数分裂,该过程仅四分体时期会发生基因重组B.生理过程乙能够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该功能主要与膜上的糖脂有关C.生理过程丙对应的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核DNA 复制1次,有的基因可转录多次D.生理过程丁对应的细胞生命历程为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答案精解精析警示十八有关“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35.C 选项A,图甲细胞处于减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为处于减Ⅰ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图甲细胞是来自雄性睾丸内的细胞,A错误。
图甲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前期只能形成2个四分体,此细胞处于减Ⅰ后期,不存在四分体。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十五有关“影响光合、呼吸因素”
警示十五有关“影响光合、呼吸的因素〞失分要记影响光合、呼吸的主要因素①温度改变时,细胞呼吸会受到影响 ;光合作用不管是光反响还是暗反响均会受影响,但主要影响暗反响,因为参与暗反响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响的多。
②CO2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当CO2浓度大于某值时,光合作用才能进行。
CO2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
环境因素改变引发的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植物的光(CO2)补偿点和光(CO2)饱和点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光(CO2)补偿点和光(CO2)饱和点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规律如下:①假设呼吸速率增加,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②假设呼吸速率根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 ,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相应向左移动。
3·2微练29.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图曲线Ⅱ的变化。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与y点相比拟,x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低B.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C.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制约z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30.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答案精解精析警示十五有关“影响光合、呼吸的因素〞x点的光照强度比y点弱,光反响提供的[H]和ATP少,反响C3+[H](CH2O)+C5+H2O速率慢,C3消耗速度低,x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比y点高,A错误;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假设升高温度,那么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减慢,B错误;x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错误;据图可知z点的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此时制约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D正确。
【配套K12】[学习](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二十二
警示二十二有关“DNA结构及复制的计算”失分要记(1)碱基计算①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
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②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
(2)水解产物及氢键数目计算①DNA水解产物: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②氢键数目计算:若碱基对为n,则氢键数为2n~3n;若已知A有m个,则氢键数为3n-m。
(3)DNA复制计算在做DNA分子复制的计算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3·2微练43.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此时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A.②B.①②C.③D.③④44.H2O2能将鸟嘌呤(G)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A互补配对。
若DNA片段(——TACGTACGGCAT——)有两个G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则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DNA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一半分子含有8-oxodGC.全部分子G—C碱基对数减少D.全部分子A—T碱基对数增多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二十二有关“DNA结构及复制的计算”43.A 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根据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则细胞中的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不含。
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中期时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其中一个全部不含3H,即为正常DNA,另一个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不含3H,而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可以产生图中的①③④。
配套K12(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四十 有关“特异性免
警示四十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作用机理”失分要记(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①根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②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内,则为细胞免疫。
(2)免疫器官受损对免疫细胞及机体免疫的影响①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几乎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②骨髓遭到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③若胸腺和骨髓都遭到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
3·2微练79.研究发现,干扰素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其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下列有关干扰素的说法合理的是( )A.通过转基因技术,可用大肠杆菌直接生产干扰素B.经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蛋白,主要抑制病毒DNA的复制C.T淋巴细胞可产生干扰素,并且可能会促进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D.只有人体感染病毒后,机体才会产生干扰素80.研究发现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经水浴加热呈紫色B.HIV识别CD4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人成熟红细胞没有逆转录酶,导致HIV无法增殖D.红细胞中的HIV在红细胞凋亡后,可被体液免疫清除答案精解精析警示四十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作用机理”79.C 由题干可知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故其合成过程需要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而大肠杆菌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其直接生产干扰素,A错误;从题干信息仅能得出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复制,而病毒的增殖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因此,无法判断抗病毒蛋白的具体作用,B错误;干扰素是淋巴因子的一种,因此可以由T淋巴细胞产生,并可能会促进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C正确;当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参与免疫过程时,T细胞就能产生淋巴因子(包括干扰素),而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不一定是病毒感染所致,D错误。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四十五 有关“种间关系”
警示四十五有关“种间关系”失分要记(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3·2微练89.如图表示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在不同环境中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环境条件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使一种生物排斥另一种生物B.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在同一环境中不可能共存C.据图可知,在竞争中是否处于优势,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90.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精解精析警示四十五有关“种间关系”89.B 图1中N2被淘汰,图2中随环境变化淘汰的生物不同,图3中N1和N2的种群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由图3可知,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有可能在同一环境中共存。
90.A 据图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也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二十三 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
警示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失分要记(1)转录的产物有三种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并且三种RNA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分工不同。
(2)密码子的专一性和简并性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蛋白质结构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翻译进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但mRNA不移动。
(4)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5)解答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DNA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mRNA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
3·2微练45.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构成碱基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TC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组成为AGU46.下列关于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产甲烷杆菌中C.过程①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DNA的磷酸二酯键D.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45.D 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DNA和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构成DNA的碱基是A、T、C、G,构成RNA的碱基是A、U、C、G,A、B、C错误;转录过程中DNA模板链和RNA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C—G,G—C,故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TC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组成为AGU,D正确。
46.C 过程①、②分别表示DNA酶去除部分DNA、蛋白酶去除蛋白质的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错误;产甲烷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基因上的启动子,D错误。
【配套K12】[学习](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二 有关
警示二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
失分要记
(1)在蛋白质的计算中,要特别注意题中设问的是“氨基酸的数量”还是“氨基酸的种类”。
(2)计算O和H的数量变化时,不要漏掉H2O中的O、H数值。
3·2微练
3.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8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 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斐林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4.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 x H y O p N q 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
半胱氨酸丙氨酸
赖氨酸苯丙氨酸
A.q+1
B.p-1
C.q-2
D.p+1
答案精解精析
警示二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
3.C 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A错误;氨基酸合成该分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量
=18×(271-3)=4 824,形成4个二硫键失去的氢分子量=4×2=8,故失去的相对分子量为4 824+8=4 832,B错误;每条肽链至少含1个游离氨基,至少含1个游离羧基,C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错误。
4.B 设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N,则该多肽合成时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N-1。
根据氧原子数目进行计算,该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2-脱去的水分子数×1=2N-(N-1)=p,可计算出N=p-1,故选项B正确。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一 有关“育种方式”
警示三十一有关“育种方式”
失分要记
(1)杂交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而单倍体育种是最快获得纯合子的方法,可显著缩短育种年限。
(2)让染色体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等进行处理,也可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且此方法能在两个不同物种之间进行。
(3)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育种。
(4)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5)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6)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3·2微练
6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62.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不抗锈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优良品种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
D.用花药离体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
答案精解精析
警示三十一有关“育种方式”
61.B 杂交育种可以实现基因重组,在两亲本杂交所得的F2中会出现aabb的新品种,这种操作最简捷,B正确。
62.C 只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
选项A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选项B、D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十九 有关“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
警示十九有关“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失分要记(1)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由于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因而转录生成的mRNA 及翻译生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2)已分化的细胞都含有保持该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因而都具有全能性。
(3)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等。
未脱离植物体的细胞,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新个体。
(4)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难以表达,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容易表达,但卵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其全能性也较容易表达。
3·2微练37.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38.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凋亡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网织红细胞仍能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开始表达答案精解精析警示十九有关“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37.B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配子也具有这样的全套基因,同样具有全能性,A错误;细胞表达全能性的前提是处于离体状态,B正确;植物体内某些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种子发育成植株是受精卵正常的发育过程,不能反映全能性,D错误。
38.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正确;根据题图,网织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不能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错误;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基因相同,而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幼红细胞有细胞核,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开始表达,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示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失分要记
反射弧受损的分析方法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2微练
65.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6.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④或⑤
B.②或③或④
C.②或③或⑤
D.①或②或⑤
答案精解精析
警示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65.C 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都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
66.A 根据表格内容,在破坏前刺激此脊蛙的左或右后肢,左、右后肢都收缩,说明左、右后肢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且左、右后肢的反射弧间能交叉连接。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综合两个实验可知,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