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合集下载

河湖健康评估

河湖健康评估

五河湖健康评估1调研背景概述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由河湖水系所支撑的河湖生态系统是地表最富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也养育着众多的生物。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达30余年的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河流不同程度地承受着过度排污、过度引水、河道结构破坏、过度捕捞等多重胁迫,相应地出现了水文情势显著变化、水质恶化、河流形态结构破坏、生境退化,以及重要或敏感水生生物消亡等问题,河流健康问题十分突出,河流生态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河流对人类社会及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在面临着“水多、水少、水浑”等传统水问题外,更日益面临着“水丑、水死”的严峻问题。

河湖健康的保持及恢复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关系到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河湖健康的维持和恢复近年来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河湖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被全社会所认可。

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健康的代言人,我国水利部门除了承担着防洪兴利的传统任务外,河湖生态恢复及河湖健康的守护重任也责无旁贷。

河湖健康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流域综合管理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对河湖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评价,还可以为河湖生态修复的进程进行监测,从而不断地为河湖健康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是河湖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陆续引入河湖健康评价的理念,并在水利系统和其他部门迅速得到积极的回应。

国家和水利部门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水和谐的理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思路。

环保部门在进行污染源总量控制治理的同时,也提出了“让河流休养生息”的河流保护行动。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健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健康呢?本文将以简明的方式介绍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并探讨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1. 概念阐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序、动态和适应性强,能够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的状态。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物种多样性丰富: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物种共存,并且物种之间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2)养分循环良好: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循环利用养分,保持养分的平衡和稳定。

(3)能源流通顺畅: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有良好的能量流动途径,如光合作用、食物链等。

(4)稳定性强:健康的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外界环境变化中维持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2. 评价方法(1)生物指示物种监测法:通过选取一些特定的生物指示物种,观察它们的数量、种类及生活状况,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这种方法基于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比如某些鱼类对水质的敏感性高,其生存状况可以反映水体的健康程度。

(2)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法: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等来评估其健康程度。

这种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衡量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贡献。

(3)生态系统变化监测法:通过长期的监测和测量,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来评估其健康状态。

这种方法基于对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写手,我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和理解。

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欧阳莉莉;丁瑶;高平川;赖承钺;陈舒平;贾滨洋【摘要】研究以成都市城内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水质、生境状况、浮游藻类、底栖动物等相关指标,利用综合指标体系法,评价成都市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结合成都市人口、土地利用、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河流浮游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部分中下游采样点出现以蓝藻为主的情况;底栖动物以指示有机污染的颤蚓科出现的频率最高,约48%的采样点以颤蚓科为优势种;约74%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为“差”或“很差”,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呈现中上游优于下游、城市周边优于市区的特征;人口密度、人类活动用地比例与河流中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人类活动会显著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9页(P155-163)【关键词】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水质指标;生境指标;生物指标;成都市【作者】欧阳莉莉;丁瑶;高平川;赖承钺;陈舒平;贾滨洋【作者单位】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外界的压力和干扰具有良好的调节恢复能力[1-4],能够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食物、交通等诸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2]。

然而河流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遭到了损害和破坏,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等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5-8]。

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其中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是河流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一、引言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等。

本文将从简到繁地探讨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稳定状态,而且能够对外部压力做出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

生态系统健康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还包括能源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维持生物种群的稳定和繁荣,同时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做出自我调节,保持生态平衡。

三、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1. 定量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测量。

(2)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包括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和能量流动等指标,可以通过样地调查和实地监测进行测量。

(3)环境质量指标: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等指标,可以通过环境监测和化验分析进行测量。

2. 定性指标(1)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情况:对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观测,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状况。

(2)生境质量评价: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进行价值评估,来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四、总结与展望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涉及到广泛的领域,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生态系统健康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能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来更好地评价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不仅关乎自然界的平衡,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
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是用于评估河湖水体健康状况的工具,
它能够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水体的水质、生态系统、污染源等因素。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供参考:
1. 水质评价:
a. 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叶绿
素a等指标的监测数据,用于评估水体的物理化学状况。

b. 水质类别划分,将监测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判断
水体的水质类别,如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等。

2. 生态系统评价:
a. 水生植物评估,调查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和分
布情况,评估其生态功能和多样性。

b. 鱼类和底栖动物评估,调查水体中的鱼类和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其生态功能和多样性。

3. 污染源评价:
a. 污染源调查,调查水体周边的可能污染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了解其类型、规模和排放情况。

b. 污染物监测,对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如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等,评估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4. 治理建议:
a.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包括减少污染源排放、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措施。

b. 制定治理计划,根据治理建议,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措施实施和监测评估等。

需要注意的是,C类健康河湖评价范本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参考,具体评价范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2、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在中国的应用4、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5、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6、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7、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8、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对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9、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10、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11、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和物质元素输入对森林生态系统存在和发育的影响1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3、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1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15、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16、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7、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8、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9、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最新生态系统论文选题参考1、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3、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5、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6、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7、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8、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9、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I理论10、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11、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1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14、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15、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16、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17、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ⅱ.方法与案例1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19、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20、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热门生态系统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2、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3、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对n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6、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7、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8、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10、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11、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12、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13、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14、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15、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16、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17、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18、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19、黑河流域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研究——连续型和离散型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应用20、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关于生态系统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4、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5、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6、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7、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9、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10、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11、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12、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13、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14、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5、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16、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17、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18、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20、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比较好写的生态系统论文题目1、生态化学计量学:探索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统一化理论2、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3、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4、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5、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6、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7、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8、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s and directions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9、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1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11、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12、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1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14、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15、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16、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应用17、LAND USE/COVER CHANGE EFFECTS ON CARBON CYCLING INTERRESTRIAL ECOSYSTEMS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18、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19、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20、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

水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的风险评估

水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的风险评估

水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的风险评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态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有效评估水污染对生态健康的风险程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风险评估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水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风险评估是指对特定风险源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科学测定、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水污染与生态健康的背景下,风险评估旨在定量评估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1. 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引起水污染的因素和污染物种类,了解其对生态健康的潜在危害;2. 风险评估:通过采样和分析水样,评估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及其超标程度,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和人类接触情况,计算出与水污染相关的风险值;3. 风险特征描述:综合评估风险级别和可能造成的健康效应,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4. 风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措施,降低风险并保护生态健康。

三、风险评估的关键要素1. 污染物浓度:评估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其上下限,指导对水体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理;2. 暴露和接触途径:评估人类接触污染水体的途径和频率,确定暴露剂量和敏感人群;3. 毒性和健康影响:根据污染物的毒性数据,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4. 接受风险:以科学方法确定人类和生态系统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制定保护标准和限值。

四、风险评估的挑战和展望虽然风险评估方法为解决水污染带来的生态健康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采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和专业知识。

其次,不同地区的水污染源和环境特征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

此外,水污染与生态健康的关系复杂多样,需要进一步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推动风险评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我们应加大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水污染对生态健康带来的风险。

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

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

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1. 引言在当今社会,河流的健康状况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流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河流健康诊断与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河流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2. 河流健康诊断的方法2.1 水质指标水质是评估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水质受到污染物排放、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pH 值、悬浮物、氨氮、总磷和总氮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可以评估河流的水质状况,并判断河流的健康状况。

除了水质指标外,生物指标也是评估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物指标通常通过对河流生物群落的研究和监测来获得。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河流的健康状况。

例如,富营养化的河流通常会出现藻类过度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和缺氧。

通过对河流生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河流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土壤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质的改善和河流健康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土壤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河流周边土壤的情况,从而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3. 河流健康评估的方法3.1 模型评估法模型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河流健康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河流的生态过程和水质变化,可以预测河流未来的健康状况。

模型评估法可以基于水文和生态学原理,考虑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3.2 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来评估河流健康的方法。

常用的综合指数包括水质综合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等。

通过将多个指标加权求和,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结果,从而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3.3 GIS和遥感技术GIS和遥感技术可以为河流健康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是指对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的一种评价体系,它旨在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的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管理等方面,对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水资源利用方面。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

评价一个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是衡量一个城市水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次,水环境保护方面。

城市的水环境保护是水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城市应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再次,水生态修复方面。

城市应加强对受损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最后,水生态管理方面。

城市应建立健全的水生态管理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保护,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整体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它涉及到城市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管理等多个方面。

评价一个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程度,需要综合考量上述各个方面的情况,全面评价城市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城市水生态文明的程度。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城市才能更好地发展水生态文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推动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落实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加强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建设更多水生态文明城市,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共创美好未来!。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展,生态环境承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和支持人类活动、生物繁殖及自然资源利用的能力。

而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一种定量方法,可以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意义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给其造成的压力。

因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论证,用于指导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决策。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和管理越来越重要。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因素。

不同的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

1. 环境容量法环境容量法是一种定量方法,它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出环境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排放量。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价水环境和空气质量。

2.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是一种评估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方法。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吃进去和排出来的物质,确定生态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生环境。

3. 逐渐压力响应方法逐渐压力响应方法是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压力,来评估系统能否承受这种压力。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

三、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土地使用、资源管理、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等。

其中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应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指导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t y s i e m soft i s e s e tprn i l .Ba e e e r h a t a iy, he d eo wo t pe n t r hera s m n i c pe s s s d on r a c c u lt t ev lpm e e e y i hi r a s ntt nd nc n t s a e i utf r r s p o wa d. T h t r u e tt tt ee a t dy s ul e c r id ou o s i e i e au ho ss gg ha he r lv nts u ho d b a re ta s on a po sbl n Chi s s s na. Ke y wor Ri re o y t m . Ec y t m at ds ve c s se s o s e he lh, As e s e , Bi ndia o s s m nt oi c t r.
态 系 统 领 域 迅 速 展 开 [ , , 】 如 何 评 价 河 流 生 态 状 况 正 成 12 3 . 4 66
1 引

为 河流生 态 学领域 的研 究 热点之 一 . 文综 合评 述 了河 流健 本 康评 价 的理 论 、 法 和现 状 , 及未 来的 发展 趋势 . 方 以
河流 对人 类 的发 展 非 常 重要 . 仅 可 提 供 食 物 、 农 业 不 工 及生 活 用 水, 具 商 业 、 通 、 闲娱 乐 等诸 多 服 务 功 能 . 还 交 休 作 为 重 要 的 生 态 系 统 类 型 , 流 生 态 系 统 还 是 生 物 圈 物 质 循 环 河
的 主 要 通 道 之 一 , 多 营 养 盐 及 污 染 物 在 河d o iidcoss c se it i la dao s e il ) b n hciv re r t n ih a d we eca sf di t a e n bon itr u ha pl hcag e( it m p cal . e t i et b aea d f , n r lsii no i y n s e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_徐颖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_徐颖

" #$ "
・上海建设科技
主要是选择对生态系统的健康最为敏感的指 示物种 % 类群 & 。 这种方法通常不适于评价整个复杂 的生态系统的健康, 但对于单一目标的评价则有很 好的效果。 如用细菌、 浮游动物、 藻类、 高等水生植 物、 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评价水质。 此方 面的研究已见较多报道, 并且这些研究也为选择合 适的指示物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了资料。 !" #" ! 多物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主要是指在某一生态系统内, 选定指示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不同特征的指示生物, 建立多物种健 康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内不同的指示物种指示了生 功能等 & 的健康程度, 反应 态系统不同特征 % 结构、 了生态系统不同特征的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 这是 评价复杂生态系统的较好的方法, 是水生态系统与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常用方法。 水生态系统健 康评价常用以下几种指示物种: 藻类、 大型水生植 物、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营养顶级的鱼类、 河岸植 被和陆地植被等; 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以植 物、 特有动物、 森林鸟类、 森林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等 作为指示物种。 指示物种方法从表面看简便易行, 但找到真正 合理的指示物种组合决非易事, 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因素: 应该选择不同组织水平的物种类群; 应该考 虑代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指标; 同一组织 水平内应该考虑到指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应考虑 到指示物种在不同尺度转换时的监测指标变化。 !" ! 指标体系评价法 指标体系法评价生态系统健康首先要选用能 够表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指标; 其次要对这些特 征进 行归 类区分 , 分析 各个特 征对 生态 健康 的意 义; 再次是对这些特征因子进行度量, 确定每个特 征因子在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权重系数, 每类特征因 子在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比重; 最后建立生态系统健 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此方法本文不作详述, 因其较 为复杂, 可行性较差, 且在指示体系评价中经常考 虑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因素, 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 时间, 但由于其内涵和意义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 已受到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 对几乎所有的水生 态系统类型: 海洋、 海岸、 湿地、 河口和湖泊, 以及部 分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 草原、 沙漠等进行过研 究。 例如, 加拿大环境 部、 卫生 部和海洋渔业部在 !$$’ ( )*** 年的 + 年时间内花费 !, - 亿加元在北 美大湖区开展退化生境恢复、 污染防治、 保护人和

生态评估报告

生态评估报告

生态评估报告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评估报告应运而生。

生态评估报告是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进行调查与分析,来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生态评估报告通过对目标地区生态系统进行调查与监测,明确了生态环境的现状。

例如,通过考察湖泊、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的植被状况、水质状况、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所以在评估报告中对这些问题的准确描述是十分关键的。

其次,生态评估报告还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大气排放等方面。

评估报告需要评估这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进而得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例如,评估报告可以详细描述某一地区的工业排放量、农村面源污染、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等情况,借此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此外,生态评估报告通过综合评估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有效的生态评估报告可以促使相关决策者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评价,报告可以为当地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改进环境政策和规划的建议。

例如,如果报告发现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高度超载,对报告的决策建议可能包括调整农业用水限额或者改善水资源管理措施等建议。

最后,生态评估报告也可以提供公众参与和教育的平台。

生态环境的问题与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生态评估报告的发布可以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通过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公众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报告可以引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评价--以南宁市为例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评价--以南宁市为例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评价--以南宁市为例朱士鹏;徐兵;毛蒋兴【摘要】根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等5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宁市为例,借助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其2006—2012年的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断好转,经历了由不健康到健康(2012年)的演变过程,但要达到很健康仍需做出更大努力;人口预期寿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GDP、万元GDP水耗、万元GDP能耗、婴儿死亡率等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导因子;从子系统看,城市服务功能不足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单指标因素看,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水资源、人均GDP、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建议。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thepaper ,selecting 28 indicators from five aspects :vigor ,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 resilience and so on , firstly constructs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on urban ecosystem health ,then makes evaluation on its ecosystem health and obstacle degree by means of ecosystem health index and the obstacle degree model in case of Nanning city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Nanning city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transits from the unhealthy (2006 -2007 ) to the healthy(2012) ,but there is a long wayto go to achieve good health ;life expectancy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 the number of doctors among ten thousandpeople ,per capita GDP and so on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for ecosystem health of Nanning city ;from the subsystem ,the insufficiency of urban service function is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 w hich restri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nning ’ s ecosystem ;from the single index factor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nditures toGDP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and per capita GDP and so on ,are the main obstac l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nning ’ s ecosystem .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 the authors furth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nning’s ecosystem .【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7页(P96-102)【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指数;障碍度;南宁市【作者】朱士鹏;徐兵;毛蒋兴【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贵州六盘水 553004;广西华蓝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的特殊生态系统,它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即系统内人类生产生活通过与周围环境、各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所形成的持续的良性循环,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内人类种群的健康[1].从检索到的有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文献来看,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的探讨上,如Harpham[2]选取经济、环境、健康措施等指标对冈比亚的城市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OECD (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 提出的PSR (压力-状态-响应) 模型,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并被广泛使用[3];Jerry等[4]则采用DPSEEA (驱动力-压力-状态-暴露-影响-响应)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IDRC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方法[5].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是实证研究,从他们运用的评价方法看,主要是模糊综合评价法[1,6-7]、综合指数评价法[8-9]、集对分析法[10]、CSAED模型[11]、属性理论[12-13]、分形理论[14]等,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度量,但不能准确找出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子,而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却能准确揭示限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方法的缺陷.因此,作者以南宁市为例,首先采用传统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南宁市2006—2012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度量,掌握该期间内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进一步揭示影响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一方面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城市生态发展规划及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1.1 指标选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1.1.1 指标选取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认可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作者根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1,6-11],在考虑指标选取的系统性、代表性、可比性、易获得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服务功能、人群健康5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详细情况见表1.1.1.2 数据标准化设有m个年份,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 j} m×n(0≤i≤m,0≤j≤n),同时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采用式(1)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其中:xij、yij、xjmax、xjmin分别为第i 年第j 个指标的原始值、第i 年第j 个指标的标准化值、j 项指标的最大值、j 项指标的最小值.1.1.3 指标权重的确定利用熵值法[15]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步骤为:(1) 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年指标值的比重fij(2) 计算指标j的熵值ej及权重wj1.2 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评价模型1.2.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可准确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体公式为[8]其中:Di、wj、yji分别表示南宁市第i 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第j 项指标的权重、第i 年第j 项指标的标准化值.1.2.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尚无统一认可的分级标准,所以作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8,16-17],考虑实际情况,按照等间距法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分为: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5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表2.1.2.3 生态系统健康障碍因素诊断模型[18]生态系统健康障碍因素诊断模型的具体方法是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 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其中,因子贡献度(uj)代表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wj),计算公式为指标偏离度(zij)表示单项指标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理想值之间的差距,设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值(yij)与 100%之差,公式为其中:标准化值(yij)通过式(7)获得,公式为其中:yij、xij、mij分别为标准化值、指标原始值及理想值;对于正向指标,若xij≥mij,则yij记为1;对于逆向指标,若xi j≤mij,则yij记为1.障碍度分别表示单项指标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值,该值大小排序可以确定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中障碍因子的主次关系.障碍度计算公式为其中:Fij、zij、wj分别为第i 年第j 项指标的障碍度、标准化值及第j 项指标的权重.2.1 研究区域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总面积为22 112 ㎞2,现辖西乡塘、兴宁、江南、青秀、邕宁、良庆6区及宾阳、横县、武鸣、隆安、马山、上林6县,其中市辖区面积6 569 km2.作者为了便于获得研究数据,仅选取南宁市的6个辖区作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运用上述提出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南宁市 2006—2012 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障碍度进行评价.文中所使用的数据如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GDP、GDP增长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直接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3》及《南宁统计年鉴2007—2013》,而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等数据则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3》《南宁统计年鉴2007—2013》整理得出.2.3 评价结果利用《广西统计年鉴2007—2013》、《南宁统计年鉴2007—2013》获得相关数据,借助式(1)~(3)求出指标的权重系数,式(4)计算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结果见表1、3.表3显示:①2006—2012年期间,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总体趋势增大,说明在此期间,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在好转,这也表明南宁市的城市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②2006—2007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别为0.336、0.375∈(0.2,0.4],为不健康;2008-2011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别为0.477、0.479、0.577、0.519∈(0.4,0.6],为亚健康;2012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682∈(0.6,0. 8],处于健康水平上.③2006—2012年,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不健康演变为亚健康再到目前的健康,说明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在好转.2012年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虽处于健康水平上,但健康指数只有0.682,略大于0.6,距离很健康(0.8,1.0]仍有一定的距离,说明南宁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目前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南宁市的生态系统较为健康,生态环境容量有一定盈余.2.4 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影响因子分析为了揭示各影响因子对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借助SPSS16.0软件,运用偏相关分析法,对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表4显示:人均GDP(S2,0.925)、GDP增长率(S3,-0.855)、万元GDP能耗(S4,0.904)、万元GDP水耗(S5,0.9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S6, 0.946)、城市人口密度(S7,-0.883)、森林覆盖率(S8,0.8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S9,0.834)、拥有电话数量(S20,0.819)、人口预期寿命(S24,0.957)、万人在校大学生数(S25,0.825)、万人拥有医生数(S26,0.938)、婴儿死亡率(S28,0.903)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导因子.2.5 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揭示阻碍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子,以便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保护政策及城市规划提供依据.作者引入障碍度概念,借助式(5)~(8)计算单指标的障碍度,为了便于找出影响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确定障碍度Fij>0.05的为主要障碍因素,各年度主要障碍因素及出现的频率见表5.表5显示:①从子系统看,服务功能系统(S18~S23)中有4项指标(S20~S23)为主要障碍因素,占该系统指标总数的66.7%,说明城市服务功能不足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②从单指标因素看,在2006—2012年期间,主要障碍因素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S15,100%)、人均水资源(S22,100%),其次为人均GDP(S2,85.7%)、城市人口密度(S7,8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S21,85.7%)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S23,85.7%).其中,环境支出占地方财政的比重及人均水资源一直是主要障碍因素,说明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及人均水资源过少一直制约着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人均GDP在2006—2011年期间一直是主要障碍因素,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也制约着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在2007—2012年期间一直是主要障碍因素,说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增大一直制约着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在2006、2008—2012年期间是主要障碍因素,说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不足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子.由以上分析可知,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水资源、人均GDP、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作者运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南宁市2006—2012 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进行评价,发现:2006—2012年期间,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在好转,其中,2006—2007年为不健康,2008—2011年为亚健康,2012年为健康;人均GDP、GDP增长率、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预期寿命、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万人拥有医生数、婴儿死亡率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导因子;从子系统看,城市服务功能不足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单指标因素看,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水资源、人均GDP、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要提高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1)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政府应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对市区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治理,对即将受到污染的地区进行保护.(2) 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弥补城市人口增多、人均资源不断减少的缺陷.(3)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发展公共交通服务.政府应加大城市绿化及公共交通投入,通过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及增加公共汽车台数,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关文献】[1] 周文华,王如松.基于熵权的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12):3244-3251.[2] Harpham T. Urban health in the Gambia:a review [J].Health Place,1996,2(1):45-49.[3] nd quality indicators and their us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M].Rome:FAO Land and Water Bulletin 5,1998.[4] Jerry M S, Mariano B, Annalee Y,et al. Developing ecosystem health indicators in Centro Habana:a community based approach[J]. Ecosystem Health,2001,7(1):15-26. [5] Hancock T. Urban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 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seminar on CIID-IDRC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Montevideo,Uruguay[EB/OL]. (2000-04-06)[2013-06-30]. http://www.idrc.ca/lacro/docs/conferencias/hancock.html. [6] 官冬杰,苏维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716-1722.[7] 陈克龙,苏茂新,李双成,等. 西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地理研究,2010,29(2):214-222.[8] 周云凯,白秀玲,吕晓龙.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62-165.[9] 谭雪红.徐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63-67.[10] 苏美蓉,杨志峰,王瑞红,等.一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 (12):2072-2080.[11] 郁亚娟,郭怀成,刘永,等. 城市病诊断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2008,28(4):1736-1746.[12] 颜文涛,袁兴中,刑忠.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79-1684.[13] 熊鹰,陈昊林. 基于属性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 (6):1422-1427.[14] 马爽爽,陈奕,许有鹏.基于分形理论的湖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2,31(7):1817-1822.[15]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28(6):1508-1515.[16] 曾勇,沈根祥,黄沈发,等.上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2):208-212.[17] 宋豫秦,秦庆涛,彭继平.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在生态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7(6):29-32.[18] 李爽,贾士靖. 河北省城市化质量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J].网络财富,2009 (12):124-12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指标与方法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流动,以及文化、精神和社会利益。

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指标和方法,是研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程度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指标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指标主要分为三类:供给类指标、流量类指标和价值类指标。

1. 供给类指标:供给类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其中,生物多样性是评价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可通过物种、基因和生境多样性来衡量。

另外,地表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也是评价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

2. 流量类指标:流量类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情况。

其中,水文流量是评价水资源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河流径流量和水库蓄水量来衡量。

同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评价流量类指标的关键,如陆地表面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储量,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3. 价值类指标:价值类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对人类福利和社会经济的贡献。

其中,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草原畜牧业等产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是评价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此外,文化传统、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也是评价价值类指标的关键。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方法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主要采用专家判断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于实施,但主观性较强。

通过专家评价和公众意见的收集,可以获得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和需求,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

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和生态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在数量上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测算。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物经济模型、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评估模型等。

这种方法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较强的特点,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

湖州市美丽河湖评价标准

湖州市美丽河湖评价标准

湖州市美丽河湖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素有“吴中明珠”之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湖州市的河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一个拥有众多优美湖泊和河流的地方。

而如何评价湖州市美丽河湖,制定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城市的美丽河湖应该具有清澈见底的水质。

水质乃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一条河流或湖泊如果水质清澈透明,让人一眼看到底,就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清澈见底的水质不仅能够昭示着河湖的生态健康状况,也能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水体的纯净与美丽。

美丽河湖应该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

湖州市有众多著名的湖泊和河流,如太湖、南浔古镇等,这些河湖形成的自然景观都是湖州市的重要景点。

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壮美,同时也能增加城市的精致感和文化氛围。

美丽河湖要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

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河湖中应该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不仅能够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也能够提供给市民们一个观赏和休闲的地方。

丰富的生态资源将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第四,美丽河湖还应该有完善的保护措施。

城市的河湖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巡查监测,加大保护投入,从源头上净化水质,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只有做到了保护河湖的生态环境,才能让城市的河湖更加美丽。

评价湖州市美丽河湖的标准应该包括水质清澈、自然景观优美、生态资源丰富、保护措施完善和文化内涵丰富等方面。

只有做到了各个方面都得当,才能真正体现出湖州市美丽河湖的魅力和魄力,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向往和保护的地方。

希望湖州市可以不断完善河湖管理工作,让湖州市的美丽河湖更加绚丽多彩,为城市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北部,是一座美丽的水乡城市,以其优美的河湖景色而闻名。

河湖资源是湖州市最宝贵的自然财富之一,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微生态相关参数测量揭示水体健康特征定义

河流微生态相关参数测量揭示水体健康特征定义

河流微生态相关参数测量揭示水体健康特征定义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为人类提供饮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等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河流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测量河流微生态相关参数可以有效地揭示水体的健康特征定义。

1. 水质参数水质参数是评估水体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用的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浊度、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等。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水体中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以及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溶解氧是指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浓度,它直接影响着水中生物的生存状况。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评估水体清澈度的重要指标。

COD和BOD则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分解能力的指标。

氨氮、总磷和总氮是评估水体养分状况的关键参数,过高的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和水华等问题。

2.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衡量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微生物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肠球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细菌源的情况。

总大肠菌群是一类在肠道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

大肠菌群和肠球菌则是人和动物排泄物中的一类致病细菌,其存在与数量增加会直接影响水体的卫生状况。

3. 水生生物指标水生生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反映水体生态健康,还可以提供饮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支持。

常用的水生生物指标包括鱼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鱼类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直接影响。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反映了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状况。

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是评估水体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参数,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意味着更好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指标及其潜力探讨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指标及其潜力探讨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指标及其潜力探讨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旨在提供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性的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指标以及其潜力,旨在为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物种多样性、生物量、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性。

例如,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物种多样性可以了解到底有多少不同种类的生物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另外,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多少生物体、有多少生物体的组成。

养分循环则可以告诉我们养分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和使用情况,进而判断生态系统是否能够维持良好的养分循环。

除了物种多样性、生物量、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等指标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指标来评估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就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指的是生态系统面对干扰的能力,而恢复力则是生态系统从干扰中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面对压力时的表现和响应能力,进而指导我们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在评估生态系统功能指标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和工具来支持和辅助分析。

例如,遥感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手段,它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空间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趋势。

遥感技术可以从卫星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大量的数据,包括植被覆盖、水体质量、土壤湿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准确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计划。

此外,模型和模拟也是评估生态系统功能潜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功能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

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便捷和有效的方式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潜力,并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河流的水质遭到恶化,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城市水体功能的退化和降低。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在各类直接或间接、潜在或显在、独立作用与累积干扰的作用下,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状况及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以往的针对水质、河岸带、河道等单要素的研究无法全面的反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状况,需要以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层次上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法,系统地诊断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问题和相互关联,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1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及其健康的内涵1.1 河流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是指在河流内生物群落和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河流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连续的系统,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服务功能[1],它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各组成因素(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在时空连续及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形式以及相互联系规则,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秩序。

河流生态系统同其他水域生态系统一样,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时空结构等基本结构。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河流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

按照服务功能性质分类,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可分为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休闲娱乐和文化孕育等。

1.2 概念和内涵城市河流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开挖的流经城市区域的运河、河流、渠道,是城市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健康”即指系统在各种不良环境影响中,结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Urban River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Evaluation■ 边 博(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程小娟(扬州环境资源职业学院,江苏 225009)摘 要 介绍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研究尺度,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河流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并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特性。

健康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合乎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生态服务。

因此,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具有双重属性:从自然属性来说,整个生态系统是完整的、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对外界不利因素具有抵抗力;从环境属性来说,具有持续提供生态系统完善的服务功能和满足城市居民观赏游憩和休闲娱乐的需要[2],如图1所示。

根据以上定义,健康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即对污染能稀释、降解,对干扰能化解排除;能满足原生生态系统基本的水需求,如能满足河流生态系统生物、河岸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基本需要;具有相对稳定性,河流特征不出现重大改变,对邻近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没有大的危害;能够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旅游休闲功能、体现一定的水文化内涵。

与自然河流相比,由于城市功能对水体的依赖性,城市河流的水环境条件更为多样和复杂,城市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城市河流的水流、水质、水循环、水生态、总体健康状况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因此,城市河流的健康更多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更为密切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活动。

2 研究的尺度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须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入手,从单一子系统、小集水区、整个流域复合系统、流域与流域之间以及这些不同层次对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响应等尺度上考虑[3],建立长期时间尺度上的健康监测指标,研究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动态和演替过程。

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开展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第一层次,将整个城市河流视为一个水陆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大系统,关心流域内不同组成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规律及其健康状况;第二层次,研究城市河流各主要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心这些系统本身的物质能量流动规律、健康状况及其对整个流域健康的影响。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空间尺度中要特别考虑河流的水体。

在河流流域中,由源头集水区的第一级河流起,以下流经各级河流流域,形成连续的、流动的、独特而完整的系统,称为河流连续统。

河流连续统的概念把河流网络看作一个连续的整体系统,强调生态系统中河流群落及一系列功能与流域的统一性,把河流视作一个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范畴内的连续变化梯度。

河流连续统常表现为一种树枝状的结构,干流流经一些不同的地理地带,并且接纳大量的支流。

支流的健康受损常会影响到干流乃至整个流域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选择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尺度时要充分考虑流域干支流的连续性。

3 评价理论体系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众多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指标和方法来表示河流环境条件的各个方面,即从多角度来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从而提供对整治以及管理有用的信息。

3.1 评价的标准从生态系统层次出发,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是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即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自组织性(Autonomy),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4],其中Con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该理论涵盖了6个方面:自我平衡、没有病征、多样性、有恢复力、有活力和能够保持系统组分间的平衡。

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活力、恢复力、生态完整性:支撑/维持系统能力的适应性恢复力:受到干扰后参考价值)服务:鱼类生产、保持水供商品:工农业用水供应、人类服务价值生态价值图1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示意图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分属于生物物理范畴、社会经济范畴、人类健康范畴以及一定的时间、空间范畴。

这8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3个方面。

活力(Vigor)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营养循环容量,具体指标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物质循环。

恢复力(Resilience)是指胁迫消失时,系统克服压力及反弹回复的容量。

组织(Organization)是指系统的复杂性,会随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而发生变化和作用。

鉴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不同专业的生态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模式,为便于比较,Constanza等[5]提出了一个基于系统层次的生态健康指数(Health Index,HI):式中,V代表活力;O为自组织水平;R为系统恢复力。

3.2 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了使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有实际操作性,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但由于在概念上存在分歧,并且要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各异,因此也产生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主要分为3类:①生态指标:在生态系统水平和群落层次上设计指标;②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应用在一些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系统中,如流域内的生态系统;③物化指标:探究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非生物原因。

目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可分为指示物种法和综合指标法。

实际上,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最佳途径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

3.2.1指示物种评价法指示物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主要是依据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指示物种、濒危物种、长寿命物种和环境敏感物种等的数量、生物量、生产力、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一些生理生态指标来描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3]。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指示物种的筛选标准不明确,有些采用了不合适的类群;一些监测参数的选择不恰当也会给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带来偏差,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可见,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中,指示物种和指标的选择应该谨慎,要综合考虑到它们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即要明确它们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健康指示作用的强弱。

3.2.2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其服务功能建立指标体系,首先要选用能够表征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指标;其次要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类区分,分析各个特征对生态健康的意义;再次是对这些特征因子进行度量,确定每个特征因子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权重系数,每类特征因子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比重;最后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合理的指标体系既要反映河流的总体健康水平或服务功能水平,又要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趋势。

前面介绍的指示物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应该选择不同组织水平的物种类群;应该考虑不同尺度;同一组织水平内应考虑到指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应考虑到指示物种在不同尺度转换时的监测指标变化;未考虑流域内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因此,必需建立包括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对大量复杂信息进行综合。

因此,综合指标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根据评价标准对河流的生物、化学以及形态特征进行打分,将各项得分累计后的总分作为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依据。

此类方法在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ISC,它构建了基于河流水文学、形态特征、河岸带状况、水质及水生生物5方面、共计19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6],了解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评价长期河流管理和恢复中管理干扰的有效性。

在维多利亚的流域中80多条河流的实证研究表明,ISC的结果有助于确定河流恢复的目标,评价河流恢复的有效性,从而引导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管理。

3.3 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必将成为河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有必要迅速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及评价体系,对主要河流进行健康评价,为河流及流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HI V O R =××本文根据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构成要素分为水体形态要素(分为三部分:岸坡条件、基底条件、周边条件)、水动力要素(分为流动条件,交换条件、容量条件、泥沙条件)、水环境要素(包括污染源和水质指标)、水景观要素(水体景观和周边景观)、水生态要素(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境的多样性),这些是决定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对于每一个评价要素由哪些具体指标来表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此,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

评价体系示意图如图2。

4 评价对我国河流管理的意义河流健康概念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意义上的管理评估工具[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