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国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介入方式

合集下载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

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供给能力不足,供给公共物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非政府组织如何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不断满足公众对于公共物品的不断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非政府组织;公共物品;供给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分析非政府组织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承担政府委托的公共物品供给事项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政府将原先承担的公共物品供给事项转移给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我们在看到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优势与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

首先,供给范围的狭隘性。

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时不能从社会全局出发,而是从本组织受众的共同利益出发。

其次,行为不规范,社会公信度不高。

非政府组织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自律机制,不同程度地导致了非政府组织功能扭曲,角色变形,不能很好地承担供给公共物品的职能。

再次,过分依赖政府,缺乏独立自主性。

由于非政府组织在资金筹集、职能定位、人员设置上受制于政府,因此非政府组织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虽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当今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非政府组织体制改革尚未完成。

因此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具体说来,参与不足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运作经费缺乏,参与供给能力有限决定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是经费。

首先,我国许多非政府组织主要依靠会费和服务收费来维持组织日常运转。

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均衡、阶层不均衡问题比较严重。

非政府组织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系统性和多层次的需求。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评述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评述

国外经济理论述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评述李㊀新㊀席艳乐内容提要:虽然国际公共问题历来有之,但是关于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却由来未久.目前关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财政学.本文从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分类㊁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的原因研究㊁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㊁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述评,文章最后探讨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后续研究所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㊀集体行动㊀援助融资㊀㊀国际公共问题历来有之,对诸如战争与和平㊁发展与繁荣之类的公共问题的管理也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连接在一起.全球化把地球上相距遥远的家庭㊁社区和人们都编织进了一张复杂的㊁抽象的大网中(M c G r e w,1997).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没有纯粹的国内事务,也没有不受国内事务制约的纯粹的国际事务, 在高度连接和整合的地球里,我们的选择不仅会重塑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且还将直接影响远方他人的生活 (科恩和肯尼迪,2002,p.41).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地区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整个全球面临的问题,比如生态危机㊁跨国犯罪㊁知识产权侵犯等,使得当今时代的几乎一切问题都必须从全球层面或者全球背景下进行考量,有学者将其称为全球主义的思维.虽然国际公共问题历来有之,但是关于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却由来未久.就目前笔者已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线,一条主线是从国际政治㊁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角度展开分析,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分类㊁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的原因研究㊁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另一条主线是从财政学的角度,基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外溢性来研究国际公共产品融资问题.一㊁关于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分类关于国际公共产品的含义,学术界一直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就国际层次上的公共产品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并未就国际公共产品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例如,O l s o n&R i c h a r d(1966)以北约为例研究了国家间共同维护安全的问题,R u s s e t t&S u l l i v a n(1971)从集体物品的角度分析了国际组织问题等.O l s o n (1971)最早使用了 国际公共产品 这个概念, K i n d l e b e r g e r(1986)也比较早地研究了国际公共产品问题,虽然他不是最早提出 国际公共产品 概念的学者,但他最早在文章标题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S a n d l e r在其主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结构»(1980)中也使用了 国际公共产品 这个概念,并且主要从公共产品的角度讨论了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如国际环境㊁卫生等.直到K a u l,G r u n b e r g&S t e r n(1999)才给 国际公共产品 下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定义.他们认为国际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公共产品,其受益范围,从国家看,不仅仅只包含一个国家团体;从成员组成看,扩展到几个,甚至全部人群;从世代看,既包括当代,又包括未来数代,或者至少在不妨碍未来数代发展选择的情况下满足目前几代.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1)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者非常广泛,突破了国家㊁地区㊁集团等界限;(2)受益者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从中得益时都是非竞争㊁非排他的;(3)考虑时间因素,全球公共产品不仅仅使当代人受益,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未来几代或数代人从中受益.K a u l e t a l.(2003)又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更精确的分析.他们认为,国际公共产品是其收益扩展到231所有国家㊁人民和世代的产品.他们还分别分析了公共(p u b l i c)㊁全球(g l o b a l)和产品(g o o d s)的含义,认为 公共 是指公众(广泛的人口群体㊁公民社会组织㊁公司),其中全球性公众也包括国家政府在内.相应地,公共产品被视为公众的产品 处于公共领域,关系到所有人.哪些产品应定为公共的,哪些应定为私人的 往往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一种产品的特征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公共产品可以但不一定由国家来生产. 全球 指超越所有界限 无论是边界㊁区域或是行为群体之间的界限. 产品 指 东西 (如一个法律框架)或 条件 (如环境稳定).许多产品都是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又是由多种构造成分组成的.理解它们的构造及生产途径对于确保它们的充足供应十分关键.除了K a u l等人的定义之外,W o r l d B a n k (2001)认为,国际公共产品是一种具有实际的跨国界外部性的物品㊁资源㊁服务㊁规则系统或政策体制,它对发展和减少贫困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和集体行动,国际公共产品才有可能被充分地供给.M o r r i s s e y㊁T e V e l d e&H eGw i t t(2002)则将国际公共产品定义为一种 可为全球人民获得的一种提供效用的益处.这种益处有三种类型:提供直接效用㊁减少风险和能力提升. 但就目前而言,以K a u l等人为代表的联合国学者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是主流,本文亦采用他们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就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别进行了研究.K a u l,G r u n b e r g&S t e r n (1999)将国际公共产品分为全球自然共享品㊁全球人为共享品和全球条件这三大部分;M o r r i s s e y㊁T e V e l d e&H e w i t t(2002)以及G a r d i n e r&L eG o u lGv e n(2002)按部门将国际公共产品分为环境性㊁社会性㊁经济性和制度或基础设置产品这四个大类;S a nGd l e r(1998,2001,2002)㊁K a n b u r,S a n d l e r&M o r r iGs o n(1999)㊁K a n b u r(2002)和B a r r e t t(2002,2007)依据加总技术不同,将国际公共产品分为简单加总㊁加权加总㊁最优一枪(b e s t s h o t)和最弱一环公共产品;联合国秘书长关于«联合国千年宣言»执行情况的«路线图报告»中将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公共领域中的全球公共产品分为和平㊁公共健康等在内的十项内容.虽然这些分类不尽相同,但是关于一些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和平㊁健康等是否属于国际公共产品,学者们还是有比较一致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采用的是国际公共产品而不是全球公共产品这一提法.K a u l等人一直用的是全球公共产品的提法,本文认为全球公共产品与国际公共产品并无太大区别,因此为了保持前后一致,在引用其相关文献时,出于行文的需要将其改为国际公共产品.在许多学者看来,国际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所要解决的都是跨国界的公共产品提供问题,二者并没有太大差别.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有的使用 国际公共产品 ,有的使用 全球公共产品 ,但他们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几乎相同.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实际上所要解决的也是全球问题,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最终解决的还是国际问题,即超越民族国家边界㊁单个民族国家或其他团体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从地理意义上讲, 国际 扩展到所有国家,即成为 全球 ,毕竟全球由民族国家组成,全球公共产品也是跨越国界的㊁体现国家间关系的公共产品. 国际 包括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㊁区域和全球等几个层次.但是,不论 国际公共产品 ,还是 全球公共产品 ,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同行动和协作一致都是其提供的最主要手段.二、关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的原因研究国际公共问题的兴起对传统的国家间合作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逻辑上讲,国际公共问题的兴起只为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它并不能保证,国家之间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具有可行性,并且进展顺利.国际公共问题的涌现不是国际合作出现的充分条件.谈到公共问题,就不得不追溯到经济学研究领域的 公共地悲剧 和 集体行动 问题上来.H a r d i n(1968)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公共地悲剧»这篇颇有影响力的文章,系统阐述了相关的观点:那些多个行为体均能获得并可以服务于私利的自然资源有被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的倾向,即理性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将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比较困难.对 公共地悲剧 现象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 集体行动 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对于集体行动问题,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1935)就认为,如果所有的个人都克制不要去做某件事情,那么作为共同体中的每个个人都会从这种行为中得到好处;但是如果共同体所有的人都坚持不去做这件事,那么共同体的整个福利损失非常微小,但是那个违背常人行动去做这件事的人,所能获得的个人收益会远远331«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大于他作为共同体成员所承担的成本.这就是集体行动的逻辑.美国学者M a n c u rO l s o n所著的«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书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在这本书中,奥尔森认为即使一个大型集团中的所有个人都是有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而且作为一个集团,他们采取行动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后都能获益,他们仍然不会自愿地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大集团合作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不可避免地陷入 搭便车 的困境,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付出全部成本,而不管他自己是否分担了成本.奥尔森提出,在许多情况下小型集团比大型集团在增进集体利益方面更有效率,而为了促使集团成员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为,必须引入有别于集体物品的 选择性激励 (s e l e c t i v e i n c e n t i v e s)制度.之后,O y e(1986)和S a n d l e r(1992)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了行为体数目与国际合作的关系,证实参加博弈的行为体数目与合作具有一定相关性.这是因为,行为体数目越多,信息交流就越复杂,交易成本就越高.其次,行为体数目越大,预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亦相应增加,影响决策质量的外部变量就越突出,信息的甄选更加困难.最后,在行为体数目增加时,信息不完备和环境不确定会导致更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 搭便车 行为更普遍.由于国际公共问题的解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与国际制度的设计密不可分,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了国际制度上(K a u l,G r u n b e r g&S t e r n,1999;S a n d l e r,2004;B a r r e t t,2002;A n a n d,2004).关于集体行动及其解决的制度建议,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集体行动的拇指规则.表1㊀集体行动的一般拇指规则规模建议大的集体行动群体很难形成;组的规模越大,与个人不协调行为相联系的无效率性程度越高.组构成建议较大的成员(那些具有较高禀赋的国家)承担了集体提供负担的较大比例.这也是所谓的剥削假设.制度建议集体行动失灵可以通过扩大个人收益的选择性激励来克服;集体行动失灵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克服,例如,一个联邦结构.资料来源:S a n d l e r(2004),p.32.公共地悲剧 和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为人们分析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们部分地解释了国际市场失灵的现象,之所以说是部分解释主要原因是,并非所有集体行动的结果都必然是不合作,事实上合理的国际制度设计显得非常重要.三、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根据霸权稳定论的观点,国际体系稳定有赖于霸权国家提供稀缺的国际公共产品,即稳定的货币体系㊁自由的贸易体系㊁国际安全和对外援助等.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多数国家不愿意为国际公共产品支付成本,因此, 搭便车 现象比较普遍.只有霸权国家有能力和有意愿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因此霸权是国际体系的稳定者.以二战结束以后的美国为例,二战以后的美国从战争中崛起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领导着世界.二战后多边主义的出现与发展正是源于 美国 和 霸权 这两个因素的结合(R u g g i e,1992).美国在冷战时期牵头在世界政治㊁经济和安全领域构筑了一整套国际制度体系.在政治领域内,美国主导了以联合国组织规范为主的国际治理体系,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与大国协调的方式,构建起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间体系;在经济领域,美国按照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等原则与规范成功地建立起了国际贸易与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㊁世界银行㊁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所确立的国际经济制度成为美国控制和管理世界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安全领域,美国积极组织和建立地区防御体系和国际安全机制,如«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等.不可否认,霸权国在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霸权国供给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国际公共产品被霸权国家 私物化 ,意指霸权国家为了自己的一国之私,把原本应该服务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国际公共产品变为本国从国际社会牟取私利的工具的危险.例如,二战后的美国在如上所述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事实上加上了 最终解释权归美国 的字样,从而将国际公共产品变成美国攫取自身国际战略利益的工具.二是霸权国家的地位并非总能保持不变.在国际社会中, 搭便车 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旦霸权国家实力开始逐步衰弱,而其他国家仍然不采取国际合作的态度,将会导致霸权国家无法提供充足的国际公共产品.而且诸多的跨国性问题,如金融稳定㊁艾滋病的传播或全球气候变暖 只有在许多国家的共同合作下才能够加以解决.因此,除了霸权国供给以外,由于国际公共问题431的外溢性特征需要国际合作,而且其他单个主权国家出于自利的理性,当意识到在某一领域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时,有时候也会采取单边行动自我提供物品,而这也是现实中自1967年以来美国进入所谓霸权衰落期后,国际公共产品领域供给的一种常态.四㊁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一)官方发展援助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关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融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官方发展援助(O D A)的背景下进行.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一些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这些国际公共产品的融资应该成为官方发展援助的一个合法组成部分(K a n b u r,S a n d l e r&M o r r i s o n,1999; W o r l dB a n k,2001).(2)在很多情况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与官方发展援助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而且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越广泛,两者之间就越难进行区别.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与官方发展援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相互之间可以互为补充或者相互挤出;另一方面,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能够强化援助效率,反之亦然.如果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受益者不是发展中国家,则强化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可能挤出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而且,对不同国际公共产品的关注也可能导致官方发展援助在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再分配问题的出现.(3)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已有的多边机构同样也能够提供国际公共产品(A n a n d,2004).但是也有学者指出混淆援助和对国际公共产品的融资将会给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家,以及全世界带来严重的问题.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首要任务是实现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职责并不现实,也不尽合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受益者不是发展中国家,则在官方发展援助中强化国际公共产品将导致对传统发展援助的 挤出效应 .因此,必须将二者区分开来(M u s g r a v e& M u s g r a v e,1989).目前,关于现实世界中官方发展援助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由于现有的援助统计并未指出其有多大程度是分配到了国际公共产品提供上,因此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定义和分类得到了不同的估计结果.已有的关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援助融资程度的研究主要有R a f f e r(1999), W o r l dB a n k(2001),T e V e l d e,M o r r i s s e y&H eGw i t t(2002)和A n a n d(2004).R a f f e r(1999)通过两种方式来定义国际公共产品:国际公共产品1,由具备国际公共产品特征的一系列活动组成;国际公共产品2,上述所有再加上结构调整(C R S编码510.C R S即C r e d i t o rR e p o r t i n g S y s t e m,为O E C D的信用报告数据库,主要是对官方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的官方发展援助信息进行统计)㊁与债务减免相关的活动(600)以及紧急援助(始于C R S编码7之后的所有活动).根据R a f f e r (1999)的估计,花费在国际公共产品上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在3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之间,而且国际公共产品的援助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显著增加;W o r l dB a n k(2001)的估计显示,为生产核心国际公共产品的发展援助约为每年50亿美元,为生产辅助国际公共产品的发展援助约为每年110亿美元.总的官方发展援助投向核心国际公共产品的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的1%上升到1999年的8%(世界银行,2001,p.117),并且从部门分布来看,大部分资源投向了健康和知识部门.T eV e l d e,M o rGr i s s e y&H e w i t t(2002)就1980-1998年间的国际公共产品援助融资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公共产品援助融资份额为5%,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升到7%,20世纪90年代末期时达到9%,并且环境国际公共产品占据了国际公共产品援助融资份额的70%;A n a n d (2004)基于O E C D的C R S数据就使用官方发展援助为国际公共产品融资是否导致官方发展援助流向某些国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㊁印度尼西亚㊁印度㊁菲律宾和孟加拉国是排名前五的国际公共产品援助融资接受国,每年大约收到1亿美元,但是相比于接受国的G D P而言,这个数量仍然较低.由上述已有研究可知,由于不同学者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不同,导致他们的估计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关于国际公共产品援助融资程度的实证研究都是基于C R S数据库进行的,这是因为只有O E C D对援助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有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随着对国际公共问题关注度的提高,一些原本未统计的项目也加入了C R S 数据库的目的码中,例如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性别平等问题.而且从1997年开始,数据收集方法开始修订,因此关于援助政策目标的分析应该从1997年开始,而所有的这些使得上述研究的政策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利用C R S数据库最新的目的码对国际公共产品进行重新归类,对国际公共产品531«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的援助融资程度进行重新度量,并就与国际公共产品相联系的官方发展援助与传统援助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表2㊀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可能的新来源㊀㊀资料来源:根据C l u n i e s-R o s s(2003)㊁B i n g e r(2003)和R e i s e n(2004)整理.(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新来源除了官方发展援助的资金投入外,近年来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国际公共产品融资新来源的问题,例如C l u n i e s-R o s s(2003)㊁B i n g e r(2003)和R eGi s e n(2004)等.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系列全球性税收,诸如货币交易税(托宾税)㊁环境税㊁人才流失税㊁国际航空税㊁海洋捕鱼税㊁军火交易税㊁对使用互联网征收的比特税,以及奢侈品税.第二类资金来源建议与私人部门相关,或者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联盟,或者是单独的个人㊁企业实体和公民社会.这里是指用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慈善基金,以及用来刺激私人融资的全球债券和全球彩票等.第三类可以被概括为国际金融创新,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于发展目的的特别提款权(S D R s)的增加㊁国际融资便利(I F F)以及用来刺激私人融资的公共担保的使用,表2对这些新的资金来源进行了简要说明.五㊁简评关于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历史却并不长.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相对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但是它却对于解决世界的公平发展问题有着重大意义,对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人们知道,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的低效,因而非市场机制(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就有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政府可以依据公共权力强制征税为公共产品融资.依此类推,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㊁跨国外部效应的纠正也应该是一个全球性机构的职责.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的权力超越国家权力,因而也不存在一个全球性政府,联合国也只不过是一个 俱乐部 式的机构,不具有超国家的强制权力,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在不存在世界政府的前提下由谁来负责供给国际公共产品?霸权稳定论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但是如前所述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以及全球公私伙伴关系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这使得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和现实高度.关于全球治理模式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如何与制度治理更好结合以促进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研究其实主要是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研究.目前关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融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官方发展援助的背景下进行的.虽然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之间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但是国际公共产品和发展援助之间的最终结果并非完全重叠,实现了发展并不能确保提供了足够和有效的国际公共产品,国际公共产品也并不能代表各国所有多样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应尽量在发展融资与国际公共产品之间厘清界限并建立联系.同时,就国际公共产品的融资而言,要在2015年实现新千年发展目标,仅仅依靠官方发展援助规模的扩大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一系列的全球性税收和国际金融创新等新的资金来源途径,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对比性评估.无疑,传统的国际公共产品援助融资与这些新的融资来源相结合,将会更好地促进国际公共631。

美国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提要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

由于不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不同规模的部门,美国形成了由联邦、州、地方政府等各部门共同提供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体制。

美国实行完全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均有独立的财政立法权,联邦及其下级政府分别提供国家公共产品和地方公共产品。

同时,本文指出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不一定要肩负起公共产品的生产职能。

政府可以采取直接生产公共产品;与私人企业签订合同和特许经营;对生产商或消费者直接补贴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或者由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

此外,本文概括叙述了社会保障制度,并具体分析了政府对中小学教育、医疗保健的提供机制。

针对美国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对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些政策建议。

我国公共产品生产方式单一,部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很低,应进一步加快分税制的改革,推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私营部门、社区以及第三部门也可以参与公共经济活动,更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关键词:公共产品排他性竞争性目录前言 (1)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分类及提供部门 (2)(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特性 (2)(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3)(三)西方学术界的地方分权理论 (3)二、美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及完全的分税制 (6)(一)多中心体制 (6)(二)完全的分税制 (8)三、美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形式 (11)(一)区分供给和生产的必要性 (11)(二)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12)四、美国公共产品提供的案例分析 (16)(一)现代保障制度概述 (16)(二)中小学教育 (18)(三)医疗保障制度 (21)五、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5)(一)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25)(二)美国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25)附录 (29)注释 (34)参考文献 (35)中文摘要 (1)ABSTRACT (1)后记前言在公共产品领域,市场机制经常失灵,政府参与某些经济活动,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吗?政府尽力做,就能做得更好吗?过去数百年间,政府的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改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以美国为例,分析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领域所应发挥的作用。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国外经验借鉴和启示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国外经验借鉴和启示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国外经验借鉴和启示从供给效率的视角探讨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对象,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保障制度、供给方式等方面提出借鉴和启示。

标签:农村公共产品;先进经验;供给主体;保障制度;供给内容;借鉴和启示F741引言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考验,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受着这一问题的困扰,很多国家进行了许多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从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制度的视角探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2文献综述2.1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萨缪尔森较早对“公共产品”进行了定义,将物品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他认为,公共产品具有这样的特性,即个体对同一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任何一名消费者对其消费量的减少。

马斯格雷夫引入了“有益产品”的概念,拓展了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定义。

他认为,萨缪尔森将社会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社会产品,即不是纯公共产品,也不属于私人产品,这样的社会产品称为“有益产品”。

于是,马斯格雷夫将社会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有益产品和私人产品。

布坎南也提出了与马斯格雷夫相似的概念,即“俱乐部物品”,他将公共产品中无法界定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部分称为俱乐部物品。

俱乐部物品随着成员的增加,会产生拥护效应,公共产品的边际效应呈递减状态。

基于此,布坎南这样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公共产品是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物品或劳务。

”奥尔森认为公共产品是集体中的人都能的消费的物品。

以上的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和解释各有侧重,在不同的层面被研究者接受。

2.2国内研究者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着有力研究,本文选择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定义。

张军(1986)的研究显示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集体共享的“产品”,包括大型农具、水利设施、文化教育、保障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分析摘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但由于其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搭便车”性质以及自身具有的跨主权性导致的国家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全球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冲突引起其供给严重不足。

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两种供给模式--单边模式和多边模式的优缺点。

同时运用博弈均衡分析研究了索马里海域护航问题,在多边模式下,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多方博弈,达成均衡利益。

因此,全球性公共产品可以通过多边模式进行供给。

关键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搭便车”问题世界银行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是:”全球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跨国界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及规章体制、政策体制,它们对发展和消除贫困非常重要,也只有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才能充分供应此类物品。

”因此,全球公共产品是外溢性跨越国界的公共产品,在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国际公共产品与一般性公共产品一样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因此存在”搭便车”问题导致其供应不足。

另外,全球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的跨主权性,其供给涉及多个国家利益,利益冲突使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协调成本十分巨大。

一般来说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采用以下五种形式:一国单边供给、各国加总供给、区域合作供给、国际组织供给和国际机制供给(徐增辉,2009)。

由于各种模式的缺陷和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差异,目前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实际上只有霸权模式和区域性联合供给模式两种(徐恺,2009)。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发展等遇到新的挑战,如何提供这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本文在分析目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方法比较了单边供给与多边供给的优劣,认为在多边模式下,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多方博弈,达成均衡利益。

因此,全球性公共产品通过多边模式进行供给具有更高的效率。

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由政府提供的,所有人均可自由使用、不可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公共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都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管理。

首先,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导致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公共物品的特点是一旦提供给一个人使用,其他人也可以免费享受,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竞争分配。

例如,公共卫生设施、公园和图书馆等都是由政府提供的,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来决定供给量和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和管理成为必要。

其次,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私人部门不愿投资和提供。

私人企业通常通过销售商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

然而,在存在非排他性的情况下,私人企业投资提供公共物品无法保证回报。

因为无法排除其他人免费享受该物品或服务,私人企业很难获得利润。

例如,建设和维护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私人企业很难获得足够的收入来覆盖成本。

因此,政府需要干预和管理公共物品的供给。

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中,政府的干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需求。

例如,政府在城市中建设公园、体育场、图书馆等设施,以满足公众的娱乐、文化和知识需求。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管理公共物品的供给。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和税收政策来鼓励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例如,政府可以对私人企业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以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公共交通行业。

然而,政府干预与公共物品的供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府需要有效管理和运营公共物品,以确保其质量和效益。

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也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公共物品的使用和信任。

其次,政府干预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政府对公共物品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和不公平的分配。

公共物品供给于英国PFI创新的服务型政府视角-甘峰

公共物品供给于英国PFI创新的服务型政府视角-甘峰
中的低成本路径
— — — 基于英国 PFI创新的服务型政府视角
甘 峰
[ 摘 要 ] 构筑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 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命题 。 本文 以英国 PF I制度创新 为视 角 , 以 PF I与 BOT 比较为 方法 , 从 BO T 向 PF I转换的 可行性研究 中探索公共 物品供给 的低成本 路 径。 [ 关键词 ] PF I ; BOT; 公共物品 ; 低成本 ; 服务型政府 [ 中图分类号 ] D03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06 - 0863(2006)06 - 0108 - 04 公共物品供给从 BOT(Build O pe ra te T ransfe r )向 PF I(P riva te F inance In itia tive) 的 路径转 化 , 是 公共服 务范式 的演进 。 对于 PF I研究 , 其意义就在于努力寻找一条从同样的或更小的税基中提供更多服务的途 径 。 一 、 PF I与 BOT— — — 低成本的路径选择 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 , 它首先应该是低成本的 。 这里的低成本 , 是指在 公共物品支出扩大情况下的低成本 。 第一 , 在 政府垄断的公共领域 , 公共部门的权力向民间转移 , 民间业者通过竞争招标 承担公共事务 ; 第二 , 风险分担的低成本路径 ; 第三 , 引导民 间资本向新型的公共服务功能转换 ; 第四 , 不断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支付比例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英国公共部门改革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 段 。 在政府 垄断的 公共领 域 , 公共部门 的权力 向民间 转 移 , 民间资金 进入公共领域 , 从而形成 以民间资 金为主 的 、低 成本高 质量的 公共物 品供给 体系 — — — PF I。 PF I是 一种制 度 结构 , 它是指 : 凡是需要通过税收来建设 、维修 、保养的社会资 本 , 公共 部门仅限 于政策计划 的制定 , 而在其 融资 、建设 、运 营管理等方面 , 尽可能委托给民间的一种制度创新 。 PF I重新设计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流程 , 以取得重要 的绩效标 准如成 本 、质量 、服务等 方面的 显著改 善 。 所以 , 公共 物 品供给的 PF I路径 , 它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工具的转换 , 而是公共治理的基本战略 , 是一种公共服务型政府 的范式演 进 。 它 告诉我们 : 通 过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的分离来开拓公共物品供 给的低成本 路径 。 政府提 供公共物品 , 但不 一定由政府 来 生产公共物品 。 对于 PF I研究 , 其意义 在于 研 究 如何 构 筑低 成 本高 质 量 的公 共 物品 供 给 体系 。 英国 财 政部 1998 年 的 一份 报 告 “ T reasury T ask Fo rce (1998) Pub lic Sec to r Com pa ra to rs and V a lue fo rM oney” 曾经指出 : “纠 正政府在提 供公共物 品过程 中 的效率低下倾向 , 从而落实到提高国民税收的最大支付值 (V a lue fo rM oney)”。[ 1] 在中国 , 公共基础设施一般引进国际上通用的 BO T 模式 。 BOT 模式 是一种 主要用 于公共 基础设施 建设的 项目融 资 模式 , 基本思 路是 : 由项目所在国政府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 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 , 由本国公司或者 外 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 , 承担风险 , 开发建设项目 , 并在 有限的时间 内经营项 目获取商业 利润 , 最后根据协 议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2)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

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

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

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

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

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

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公共物品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

比如政府通过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委托私人企业的间接生产方式来实现。

其中政府直接提供的方式包括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和地方公共团体经营等三种情形。

公共产品在经济上的意义,是总供给的一部分,体现为被政府需求所购买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是公共需要的使用价值形态。

一种产品产出之前或刚刚产出而没有买主之前,它的身份并没有打上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烙印,它的身份是中性的,可以成为私人产品也可以成为公共产品,只有当它被公共需求所购买之时,它的身份才被确定为公共产品。

例如,一座花园,被政府购买,成为公园,即成为公共产品;被私人购买,成为私家花园,即成私人产品。

又如,当一条道路被政府购买,提供社会使用,便是公共产品;如果它被一个企业购买,作为营利的工具,向行人收费,则又变成私人产品了。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

政府出于对宪法、法律的遵从和满足公民基本权利与公平分配的需要,它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

但是,政府在经历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一个时期的经济繁荣之后,制度安排的效用递减和传统官僚体制内在的弊病,使得自身无法经济、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存在着过度提供公共物品、财政赤字负担过重和无法迅速回应公众多元化需求等诸多问题。

要求政府选择更为有效的供给制度安排。

关于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几个问题

关于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几个问题

经济评论 2006年第1期ECONOMIC RE VIEW No 11 2006关于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几个问题Ξ曾国安 吴 琼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国际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增长趋势,使国际公共物品供应与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协调是全球经济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各国政府应该成为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责任主体,各国政府应该分担国际公共物品供应责任。

国际公共物品供应决策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制度,无论选择何种制度,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决策都应该遵循真正的民主决策和集体决策原则。

国际公共物品供应应该根据物品的特点和供应条件、供应效率选择合适的供应方式,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规模和供应结构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社会的供应能力相适应,应该促进国际公共物品供应效率的提高,建立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激励机制,协调国际公共物品供应与国内公共物品供应的关系,寻求建立全球性的公共物品供应制度。

关键词:国际公共物品 供应 问题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问题经济全球化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无论经济全球化对一个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是积极影响超过消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超过经济影响,无论一个国家是主动去适应经济全球化,还是被动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都不会因为国家间的这种差别而停滞不前。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社会化发展的表现,是经济社会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个过程会不断地延续下去。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是什么关系呢?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一,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着国际公共物品的范围,要求提供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共物品,也推动着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增长,而国际公共物品供应的增长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制约着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越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广泛、越密切、越频繁,越需要有更多的国际公共物品,各国也才会愿意共同提供国际公共物品,而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状况也制约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公共物品供应越充分,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公共物品的供应越是不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会受到限制。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市场经济解决方案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市场经济解决方案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市场经济解决方案公共物品是指供给给予公众使用的物品,其特点是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这意味着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因此市场机制无法有效供给公共物品。

此外,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外部性的存在也密切相关。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的影响超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外部性的问题,市场经济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市场经济解决方案:1. 治理框架和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和法律法规是保障公共物品供给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前提。

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强制性地要求市场参与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公共物品得到提供,同时减少外部性的负面影响。

2. 政府干预和提供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来解决供给问题,例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设施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向民众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来调节市场行为和纠正外部性问题。

3. 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为了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市场参与者自发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外部性问题,可以引入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来约束和调节排放行为。

4. 公共私人合作模式在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的供给也可以通过公共私人合作模式来解决。

政府可以与私人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提供和运营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5. 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机制对于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如科研成果和创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机制也是解决方案之一。

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活动,并通过共享机制,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内容提要: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仅要立足于我国现实,还要从我国以往的作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其他各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好的经验,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有用的启示。

该文通过阐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验,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经验,借鉴,建议一、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以农业为主,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和中国一样呈现二元经济的特点。

但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开始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虽然目前普遍不充分,但都各有侧重,对我国有其值得借鉴的方面。

1.泰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泰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善农村的面貌,增加农民的收入。

首先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泰国政府注重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架设输电线路,修筑乡村公路,解决山区交通运输、农田灌溉以及生活用电等问题,使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旱涝保收面积逐步增加。

政府重视对农村文化福利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如加强农村学校、医院建设等;为农民提供卫生设备、清除污水、废物等;改善公共卫生服务。

这些都有效增强了农民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泰国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劳动力市场。

农村劳动力的供求随农业生产季节变化而变化,随着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农业生产活动的高度同步化,逐渐产生以现金交易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范围扩大。

二是农村资金市场。

为解决资金问题,泰国政府于1969年建立了农业银行,农业合作社也开始正式向农民发放贷款。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分析摘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但由于其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搭便车”性质以及自身具有的跨主权性导致的国家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全球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冲突引起其供给严重不足。

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两种供给模式--单边模式和多边模式的优缺点。

同时运用博弈均衡分析研究了索马里海域护航问题,在多边模式下,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多方博弈,达成均衡利益。

因此,全球性公共产品可以通过多边模式进行供给。

关键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搭便车”问题世界银行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是:”全球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跨国界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及规章体制、政策体制,它们对发展和消除贫困非常重要,也只有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才能充分供应此类物品。

”因此,全球公共产品是外溢性跨越国界的公共产品,在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国际公共产品与一般性公共产品一样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因此存在”搭便车”问题导致其供应不足。

另外,全球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的跨主权性,其供给涉及多个国家利益,利益冲突使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协调成本十分巨大。

一般来说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采用以下五种形式:一国单边供给、各国加总供给、区域合作供给、国际组织供给和国际机制供给(徐增辉,2009)。

由于各种模式的缺陷和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差异,目前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实际上只有霸权模式和区域性联合供给模式两种(徐恺,2009)。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发展等遇到新的挑战,如何提供这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本文在分析目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方法比较了单边供给与多边供给的优劣,认为在多边模式下,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多方博弈,达成均衡利益。

因此,全球性公共产品通过多边模式进行供给具有更高的效率。

公共产品供应理论

公共产品供应理论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公共产品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地利和意大利,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潘塔莱奥尼、威克塞尔、林达尔、萨谬尔森、马斯格雷夫、科斯等。

公共产品理论是一种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确立的理论,它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行为是与政府经济活动融为一体的,从而真正解释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公共产品理论是当代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后者围绕前者展开。

因为从西方财政学的框架来看,政府之所以要支出,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政府的课税是为了公共产品的供给而筹集经费。

为此,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处理也是围绕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的。

中央政府供应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供应地方性公共产品。

而公共选择是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的选择。

公共产品理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使得财政学与经济学有着同样的价值基础。

传统的财政学先分析国家职能,再讨论政府的支出和收入问题,未能很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而公共产品论的引入,使得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有了分工,形成政府与市场在经济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财政学因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公共产品论的中心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一、公共产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1、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对于市场上的一般私人物品来说,在任一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总需求量等于每个人在这一价格水平的需求量之和。

因此把每个人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就可得到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可是,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每个人的消费量都是相同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消费量都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

因此,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是一种边际支付意愿曲线,反映的是某一消费者对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效用评价(边际收益),或为得到这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社会成员对某一数量的公共产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成员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

因此,把每个人的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就可得到公共产品的总需求曲线或社会需求曲线。

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概述全球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广泛利益和共享特征,为公众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由于其特殊性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模式与传统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模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挑战。

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特点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不同,但普遍认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广泛的受益人: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不限于特定的个人或群体,而是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公众利益。

2.共享特征:全球公共产品是可供共享和使用的,一个人的使用不会降低其他人对该产品的使用权。

3.非竞争性: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不受限于供需关系,供应一般不会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4.长期性: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需要长期而稳定的支持和维护,以持续满足公众的需求。

全球公共产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气候变化、人类健康、国际安全等。

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模式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 国家单一供应模式在国家单一供应模式下,全球公共产品由国家或政府机构承担供应责任。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和规定,并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具有明确和集中的决策机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府能力不足、政治因素影响等,可能导致供应不稳定或不充分。

2. 国际组织合作模式在国际组织合作模式下,各国通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共同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

国际组织起到协调和监督的作用,各成员国按照协定贡献资源和承担责任。

这种供应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统一目标和标准,形成共识,增强合作效果。

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国际组织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3. 私营部门参与模式在私营部门参与模式下,私营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

企业基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生产和销售与全球公共产品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利。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综述


产 权理论


交 易成
本 理论
的 趋势

委托

代理理 论 和产 业 组 织 理 论





各理 论 之 间 融 合


研 究 脉 络主 要 围 绕 公 共 服 务 供 给 绩 效

涵 的 拓展
从单纯 考 虑

成 本到 成本和 公 平 性 兼顾 的 考量
以 及相 关
法律 和 责任 细 节

Th e L e ss

T he

M or e


是 每个 国 家 和 政

府 提供公 共 服务 时 力 求 达 到 的



从 公共 服 务 生 产 者 的 角 度

政府
企业 和 非 营
利 组 织 都 可 以 作 为 公 共 服 务 提供 的 主 体
因此

选择 不 同 主 体 或 者 不 同 主 体 间 的 合
回 顾 了 过去
30
带着 这些 问 题


本文
多 年 理论 界 的 研 究 进 展


对 模式 变 迁

理论 基础

研究 动 态 和 热 点 问

题进 行 文 献综 述
挖 掘 公 共 服 务 模式 变 迁 背 后 的 深 层 原 因
以期得 到
些启 示


西 方 国 家 公 共服 务 供 给 模 式 的 变 迁 及其 理 论 基 础
本 文 在 文 献桄 理 基 础 上

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是指供公众享用的资源或服务,如公园、道路、桥梁、教育和医疗等。

在市场经济中,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需要政府的干预。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的特征、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合理性。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和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和使用。

例如,无论一个人是否为公园支付门票,其他人都可以进入公园享受同样的环境。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和使用不会妨碍其他人也进行相同的消费和使用。

例如,一个人的在公园散步并不会妨碍其他人也在公园散步。

由于这些特征,公共物品往往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供给,因为私人供应者难以从中获得利润,从而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

二、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即市场机制无法有效供给公共物品。

主要原因包括外部性和囚徒困境。

外部性是指个人的行为对第三方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市场无法内部化这些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例如,一个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该工厂在市场交易中不需要对这些外部成本承担责任。

囚徒困境是指个体理性地选择自私行为,但最终导致了整体利益的减少。

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私人供应者缺乏协调机制,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利用或过度竞争,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三、政府干预的合理性面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扮演着制定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角色,以保障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福利。

1. 制定公共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制定环境保护法规以限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税收政策或者奖励机制来引导个体行为,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2. 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园、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来满足公众的需求,以提升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来确保公众能够平等享受基本的生活权益。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困境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困境分析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困境分析全球公共产品的出现与发展是与全球化进程息息相关的,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愈加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今年来,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供给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产生根源在于其自身性质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改变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解决方案也应该从这两点入手。

标签: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困境;集体行动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演变和发展而来,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引人深思的问题之一。

有别于主权国家内的公共产品可以由一国之政府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强调的是在全球层面上的公共产品供给,但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和全球公共产品的自身性质,其供给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全球公共产品这个词语开始被大范围的使用是建立在冷战结束这一时代背景之上的。

正是由于冷战的结束,两个平行世界的界限被打破,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像自然灾害、全球变暖、金融动荡等具有全球影响的问题愈加严重。

学者们在研究如何解决、应对全球性问题时,全球公共产品这一概念被频繁提及。

可以说全球公共产品理论是随着人们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而兴起的。

英吉·考尔等人对全球公共产品下了较为权威和完整的定义:全球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公共产品,其收益可以扩展到所有国家、所有人民和所有世代的产品。

这一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含义:(1)受益空间: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非常广泛,突破了国家、地区、集团等界限;(2)受益对象:受益者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的国民从中得益时都是非竞争、非排他的,全球气候稳定不仅使某些国家的一部分人得益,而是所有入都能从中得益;(3)受益时间:全球公共产品不仅使当代人受益,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未来几代或数代人从中受益。

例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是未来数代人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