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

合集下载

《治水必躬亲》优秀说课稿

《治水必躬亲》优秀说课稿

《治水必躬亲》优秀说课稿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及接受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本课在教材中居于第五单元的位置,在前几单元中,已多次涉及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教学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明确: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治水必躬亲》一文既涉及“人与自然、环境”这个大主题,同时又是一篇议论性的古文。

文章论述了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文章由治水要防止的现象说起,继而说明要躬亲的原因,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运用例证法,举海瑞治水的例子,论证中心,同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一实一虚,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

通观全文,观点鲜明,结构严密,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二、谈学生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去质疑;但议论文知识学生还不曾具体涉及,因此议论文知识的学习就成为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第五单元的教学要求,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品析关键字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背诵课文。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讲教法本节课按五个板块进行:激情导入、读文解意、读文品味、思路延伸、课后探究。

每个板块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知识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质疑和探究。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勤奋好学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特色。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解析生词、难句。

(2)教师分析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特色。

5.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讲解。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深入分析(1)学生分析“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3.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2)教师批改、讲解。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

2.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如何。

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重点:1、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快速导入二、分板块展开教学环节第一板块:读一读,记一记(一)学生试读全文。

(勾画生字难词)(二)积累词语1.难字注音躬亲(gōng)拘泥(jū)(nì)潴(zhū)相度(xiàng)(duó)咨询(zī)(xún)胼胝(pián )(zhī)好逸恶劳(hào )(wù)2.积累词语躬亲:亲身;亲自去做。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拘泥:①固执,不知变通。

②拘束;不自然。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计利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公义)。

远嫌避怨: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三)教师范读全文。

(四)学生朗读全文。

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一)明确体裁学生思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前面几篇文章有何不同?明确: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和看法的一种文体。

(二)疏通第一段文意学生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教师提示:疏通文意要紧扣关键词。

(三) 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明确:作者在本段话中提出的观点是:“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概括起来就是:“治水必躬亲。

”理清本段论证思路:(扣语言标志“既不可”、“亦不可”、“是以”分析。

)防止走两个极端——①“执一,泥于掌故”;②“妄意轻信人言”(语言标志是:“既不可”、“亦不可”)↓分析原因:“四有”: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二非”: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相度)(咨询)↓提出观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苏教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大全《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教材简说《治水必躬亲》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钱泳。

它在教材编排里虽属于课内自读课文,但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却又属于重点文言篇目。

在前几单元中,已多次涉及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

《治水必躬亲》这篇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且易于背诵;2、基础性强,文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3、道理深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的好材料。

可以这样总结本文特点:文质兼美,既有语文工具性的知识,又有语文人文性的情理。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教学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明确: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治水必躬亲》一文既涉及“人与自然、环境”这个大主题,同时又是一篇仅有143字五句话的文言体议论文,课文论述了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这一主题与今天反腐倡廉相吻合,是一篇古为今用、借古喻今的好教材。

本文语言精炼,好懂易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不难翻译。

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名理导行,树立并仰慕海瑞形象,关注中国水利,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真正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层次:语言教育——审美教育——文化体认。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治水必躬亲》精彩教学设计吧《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治水必躬亲》说课设计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治水必躬亲》说课稿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治水必躬亲》教案治水必躬亲(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治水必躬亲(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治水必躬亲》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治水必躬亲》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
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评估实际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情绪、互动等, 是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考。
教学策略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合理,能否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评价
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已 经掌握的水利知识和治水概念 ,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课
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分析 和归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馈与调整
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
创新思维。
04
作业与练习
基础练习
练习一:字词掌握
01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 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
03
0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文言文特 有词汇,如“盖”、“则”等。
04
练习二:文意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 文章的主题思想。
05
06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
拓展练习
练习一:对比阅读
01
选取与《治水必躬亲》主题相
关的另一篇文言文,让学生进
行对比阅读。
02
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手
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点
Hale Waihona Puke 。03练习二:写作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精品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精品教案(新版)苏教版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运用的事实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懂得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的事实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懂得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钱泳(1759-1844),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

他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精通经史,博览群书,长期游历在外,足迹遍及全国。

他工诗词,善书画。

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泥.(nì)于相度..(pián zhī)..(xiàng duó)胼胝3.理解词义。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势:文中指河流形势。

相度:观察和测量。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躬,亲自。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名词作动词,穿着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于,在。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简要概括课文两段文字的内容。

明确: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治水必躬亲。

(2)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

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பைடு நூலகம்
(3)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述治水必躬亲这一论点的?体会这些论 证方法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 1.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心目中一个怎样的形象? 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严惩 贪官,刚正不阿等等。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 洁。 2.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能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干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 的道理。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感悟和理解。 (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还可以赠送给学生一些箴言。)
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要 如 于 (2)古今异义: ①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②如好逸而恶劳( ①泥于掌故(对于) 必须
) 像 ) )
②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在) 非咨询不穷其致(古义:追究到底;今义:不富裕)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古义:办事成功;今义:举动,举起)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②倒装句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5.理解内容 (1)概括两段文意,找出文中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为什么治水必躬亲?品位此处语言特点。
《治水必躬亲》
1. 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 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 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领悟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悟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课文导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 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 “海青天”。可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 二、检查自主学习的成果 1. 了解作者钱泳及海瑞。 (1)作者简介 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 《履园谭诗》等。 (2)海瑞简介 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 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 忠介。著有《海瑞集》。 2. 给加点字注音 泥( )于掌故 潴( )有浅深 非相度( ) 亲劳胼胝( ) 亲给钱粮( ) 好逸而恶劳( ) 3. 用“∕”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教学目标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2)昔∕海忠介治河 (3)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4.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 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用圈点勾画法翻译全文,圈画出 关键词句,在疑难处作上标记或写下来。 学法指导: (1)文言文翻译,总的原则是:字字落实,句句顺畅。 (2)翻译时,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质疑,相互释疑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学生上黑板,相互交流、探究,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 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各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进行展示。 4.归纳积累 (1)一词多义: 得 ①非相度不得其情( 了解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2.领悟“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培养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难点:领悟“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培养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大家都能感受到愚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治水必躬亲》。

2.那么什么是“治水必躬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主人公的精神风貌。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

a.课文主要讲述了谁的故事?b.他是如何治水的?c.课文中有哪些具体事例表现了他的精神?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的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教师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领悟“治水必躬亲”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2.那么主人公是如何践行“治水必躬亲”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治水必躬亲》。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三、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具体事例。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四、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治水必躬亲”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主人公的敬佩之情。

2.写作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具体,表达真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治水必躬亲”的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治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治水必须亲身参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治水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治水的重要性2. 治水的方法与策略3. 亲身参与治水的实践经验分享4. 团队合作治水案例分析5. 环境保护与治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污染、水短缺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治水的重要性,阐述治水必须亲身参与的原因。

3. 讨论:分组讨论治水的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想法。

4. 实践:分享亲身参与治水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治水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案例分析:分析团队合作治水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强调环境保护与治水的关系,提醒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实践等环节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治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提出治水策略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3.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水污染、水短缺等现象。

2. 治水方法与策略资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治水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经验分享:邀请有过亲身治水经验的人士进行分享。

4. 团队合作治水案例:用于分析团队合作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性。

5. 环境保护相关资料:用于强调环境保护与治水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1. 情景模拟:模拟水资源短缺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环保专家、居民等,讨论并制定治水方案。

2. 小组竞赛: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治水项目,包括项目计划、执行和评估。

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治水项目。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治水工程或水文观测站,了解治水工作的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快速导入
二、分板块展开教学环节
第一板块:读一读,记一记
(一)学生试读全文。

(勾画生字难词)
(二)积累词语
1.难字注音
躬亲(gōng)拘泥(jū)(nì)潴(zhū)相度(xiàng)(duó)咨询(zī)(xún)胼胝(pián )(zhī)好逸恶劳(hào )(wù)2.积累词语
躬亲:亲身;亲自去做。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拘泥:①固执,不知变通。

②拘束;不自然。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计利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公义)。

远嫌避怨: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三)教师范读全文。

(四)学生朗读全文。

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
(一)明确体裁
学生思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前面几篇文章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和看法的一种文体。

(二)疏通第一段文意
学生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教师提示:疏通文意要紧扣关键词。

(三) 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作者在本段话中提出的观点是:“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概括起来就是:“治水必躬亲。


理清本段论证思路:(扣语言标志“既不可”、“亦不可”、“是以”分析。

)防止走两个极端——①“执一,泥于掌故”;②“妄意轻信人言”
(语言标志是:“既不可”、“亦不可”)

分析原因:“四有”: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二非”: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相度)(咨询)
↓提出观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治水必躬亲)
(语言标志是:“是以”)
(四)疏通第二段文意
1.学生读后疏通文意
2.学生思考: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海瑞治河,躬亲事举。

3.学生进一步思考:海瑞是明朝的一位清官,这段文字除了写海瑞的清廉以外,重点是从哪个角度来概述这个故事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重点是从海瑞“躬亲治河”这个角度来概述故事的。

用海瑞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的事实证明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这种论证方法叫做“举例论证”。

4.学生再思考:在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时,作者既正面概述海瑞的做法以外,还从反面假设了不这样做的后果。

请问: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在议论文里,就叫做“对比论证”。

小结:本段文字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法来论证作者观点:治水必躬亲。

第三板块:比一比,品一品
1.学生再读全文
2.教师选择以下句子让学生分组读。

一、二组读:(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三、四组读: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思考:这两组句子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特点: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叫做“整句”。

第二组句子的特点: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叫做“散句”。

就全文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这种语言特色叫做““整散结合”。

表达效果:(学生读)
“整句”的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节匀称,气势贯通,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印象深刻,常用于铺陈,渲染气氛,增强文势。

“散句”的表达效果:形式灵活多变,有错落之美。

“整散结合”的表达效果: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第四板块:想一想,写一写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三、布置作业
①背诵全文
②完成文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治水必
躬亲
(一)提出观点:治水必躬亲
防止走两个极端:二“不可”
分析原因:“四有”
“二非”
提出观点:(治水必躬亲)
(二)论证观点
以海瑞为例:躬亲清廉←→计利忘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以上安排将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治水必躬亲》教学反思
我本人有幸在学校执教了《治水必躬亲》》一课,现对此做一简要反思。

首先,对“教什么”问题的处理是合宜的、到位的。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积累
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我将“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作为两个教学重点。

针对初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应该说,我的以上考虑是合宜的。

其次,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我也有一些思考。

为了厘清教学思路,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第一板块:读一读,记一记;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第三板块:比一比,品一品;第四板块:想一想,写一写。

其中,我将“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加以强调。

应该说,整个教学的思路是清晰的,教学中心的确立也是合理的。

在具体教法上,我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了朗读。

多年来,我在课堂上一直强调读书,这两年的学习中,这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加强朗读对学生学习一定会有极大帮助。

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了近十次次朗读,在朗朗书声中,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对了停顿、节奏,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整个教学流程的顺畅推进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

其次,强调了以有价值的问题牵引学生的思考,以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读懂文本的教学思考。

对学生而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语言理解上本来就有一定难度;本文同时又是一篇议论文,这种文体学生还未有更多接触,学习起来困难是比较多的。

为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牵引整节课的教学:
1.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前面几篇文章有何不同?
2.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海瑞是明朝的一位清官,第二段文字除了写海瑞的清廉以外,重点是从哪个角度来概述这个故事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5.在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时,作者既正面概述海瑞的做法以外,还从反面假设了不这样做的后果。

请问: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6:老师呈现在屏幕上的两组句子各有什么特点?
这几个问题能够引领学生扣住文本体式,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收效明显。

再次,教学中能体现文本体式对教学的要求,上出文体特色。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因此,扣住议论文文体特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习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技能是我的追求。

我在教学中也努力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带着学生“扣语言标志”剖析第一部分,我觉得处理得还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完成了教学预设。

课后听了八位老师的评课,我更是受益匪浅。

综合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既是我课前纠结的地方,也是听了各位老师非常到位的评课后自己在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将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作为教学重点之一是否有必要?对教学重点的取舍,我还应该做仔细思考。

有时候,在考虑教学时,如何在达成本节课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又能精简单节课教学的目标,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深入,是我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二、教学容量的安排如何既照顾学生基础较差的学习实际,又能体现教学内容相应的密集度,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厚实,值得我思考。

第三、教学设计时,一些教学板块的设置应该更科学合理些,使教学思路更为顺畅,更为简洁。

第四、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落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基础差,也需特别注意。

以上,即为我执教《治水必躬亲》一课的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