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爷进城教案
教学设计2: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茅盾及其作品《子夜》2.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初到上海的心理感受从而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及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3.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及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及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理解现代文明与封建思想之间的尖锐冲突。
2.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及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了解小说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方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if you love him,bring him to Newyork,for it's heaven;;if you hate him,bring him to Newyork,for it's hell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然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对一位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吴老太爷而言,是天堂,还是地狱?(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作家茅盾2.介绍《子夜》的故事内容及本课节选内容的故事前情(三)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本文着重描写了吴老太爷进城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反复阅读节选部分,大家一起来谈谈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分组进行讨论)其眼中的上海: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其感受:头晕目眩、强烈不适感→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吴老太爷形象: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人物的象征意义: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对立)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对立)(四)方法小结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通过环境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
(五)视频欣赏欣赏电视剧《子夜》有关于吴老太爷进城的视频片段。
(六)知识链接1.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B.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C.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D.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E.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2.欣赏环境描写范例展示《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节选片段(七)延伸练习1.请在横线上为下文加入一段可以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
选修中国小说《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教学设计
《中国小说》第八单元“人在都市”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子夜•吴老太爷进城》鉴赏课3课时备课组高二语文编辑王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茅盾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2.学习烘托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性格;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
3.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会正确、客观地评析小说中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达到预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通过对全文信息的筛选整合,找出文章景物描写的内容,体会其对人物内心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
理解现代文明与封建思想文化之间的尖锐冲突,体会作者的用心。
学习充分利用色彩和声音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法。
难点:了解典型社会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教学法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当历史的背影渐行渐远渐无声的时候,所幸的是我们还拥有经历史的大浪洗涤过的经典小说。
而每翻开一篇小说,我们就翻开了一页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茅盾、走近茅盾的小说《子夜》,走进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看看茅盾是怎样看待新都市和旧思想的。
【自主学习】一、作者及作品1.解题:小说题为“子夜”,有什么深意?明确:“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2.谈谈你对茅盾的认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20-21版: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步步高)
2.相关链接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 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 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 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 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 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 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 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年代末30年代 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
“他是什么也不懂的,就凭一股血气,胆又大,——你应该教教 他。”
四、随堂写练
6.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 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 你对“模仿”有什么看法?请就此写一个片段。400字左右。
答案
拓展·类文阅读
儿子开会去了 茅盾
父亲又盯住了他儿子的面孔看,心里便想到十一年前的今日。十 一年前的今日,这儿子只有两足岁,刚刚会走。十一年前血染南京路 的第二天晚上,母亲同她的两个女朋友从“包围总商会”立逼“宣布 罢市”的群众大示威回到家里时,一把抱住这两岁的孩子,一面兴奋 地说:“我们一队里有小学生,马队冲开了前排的大人,有好几个小 学生跌倒了,我看见一个——不过十二三岁,在马蹄下滚过,幸而交 通队立刻来救了去。我那时就想到我们的阿向。可是,阿向大了时, 世界总该不是现在那样的世界罢?”
霄( 云霄) 曝(曝光 )
茵( 绿草如茵 )
暴(暴躁 )
孽(孽障 ) ②
蘖(萌蘖 )
魇( 梦魇 ) ④ 靥( 笑靥 )
餍( 餍足 )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人在都市之吴老太爷进城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课堂训练大全Word解析版人在都市之吴老太爷进城1.识记重点词语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常识;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三要素,学习在特定环境下,在具体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2.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感受吴老太爷形象;理解吴老太爷的象征意义。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茅盾(1896~1981),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
1916年在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升学,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起主编《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曾担任党的联络工作和上海地区党的领导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开始了文学创作,著有《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毕生从事革命文学事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了解背景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上海的工业产品因而无法顺利销到内地。
中央政府只知在上海搜刮金钱以作战争经费,对于受帝国主义压迫而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拒绝给予实质性的支持,甚至落井下石,借机扩充官僚资本。
《子夜》正是以此为背景,描绘出都市上海的剖面图。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进退维艰,既得不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又拒绝外国资本的收买,不得不借投机公债来筹措资金。
在公债市场中,他又遭到买办赵伯韬的阻击,亲信的出卖更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魁梧刚毅”的吴荪甫曾游历欧美,归国后既欲充当“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又试图把家乡建设成“规范镇”,最终却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是作者第一部小说《幻灭》用的笔名。
1928年以后,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
三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峰。
代表作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二、内容链接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
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中国托洛茨基派的“谬论”。
课文节选自《子夜》第一章。
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
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也没有迈出书斋半步。
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
“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
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吴荪甫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
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
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和七少爷。
然而,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身为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
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
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8.15吴老太爷进城
4.“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 ”这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以吴老太爷的口吻评论,说明在他眼中的上海灯红酒绿、伤风败俗,反映了一
个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不适应现代生活,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5.吴老太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说《子夜》,走进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走进作家作品
1、介绍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
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
农民暴动,使得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现已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字左右)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先将故事的来龙去脉给同学大致梳理一下,将都市小说的特点一一讲解,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能力提高
在反思作者安排情节的用意时,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进行剖析,了解故事主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3.课堂体验
探究部分,学生参与积极,主动举手发言,思考问题。
课后练习
2、《子夜》梗概: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上海却纸醉金迷,民族工业艰难地运转着。开办丝厂的吴荪甫接父亲吴老太爷到上海,吴老太爷却因不适应都市生活,深受刺激而与子夜死去。吴府办丧事,上海上流人物都来吊唁。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乘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投机公债,贱买贵卖,初战告捷。后吴荪甫野心勃勃,敢于冒险,吞并其他的民族企业,并成立了益中兴托公司。但是、工人运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 8.15 吴老太爷进城
第八单元人在都市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一、阅读延伸子夜(节选)屠维岳很镇静很确实地回答。
尤其是这确实,引起了吴荪甫心里的赞许。
“你是哪里人?”“和三先生是同乡。
”“哦——也是双桥镇么?谁是你的保人?”“我没有保人!”吴荪甫愕然,右手就去翻开桌子上那本职员名册,可是屠维岳接着又说下去:“也许三先生还记得,当初我是拿了府上老太爷的一封信来的。
以后就派我在厂里账房间办庶务,直到现在,没有对我说过要保人。
”吴荪甫脸上的肌肉似笑非笑地动了一下。
他终于记起来了:这屠维岳也是已故老太爷赏识的“人才”,并且这位屠维岳的父亲好像还是老太爷的好朋友,又是再上一代的老侍郎的门生。
对于父亲的生活和思想素抱反感的吴荪甫突然间把屠维岳刚才给与他的好印象一变而为憎恶。
他的脸放下来了,他的问话就直转到叫这个青年职员来谈话的本题:“我这里有报告,是你泄露了厂房要减削工钱的消息,这才引起此番的怠工!”“不错,我说过不久要减削工钱的话。
”“嘿!你这样喜欢多嘴!这件事就犯了我的规则!”“我记得三先生的‘工厂管理规则’上并没有这一项的规定!”屠维岳回答,一点怕惧的意思都没有,很镇静很自然地看着吴荪甫的生气的脸孔。
吴荪甫狞起眼睛看了屠维岳一会儿。
屠维岳很自然很大方地站在那里,竟没有丝毫局促不安的神气。
能够抵挡吴荪甫那样尖利狞视的职员,在吴荪甫真还是第一次遇到呢:他不由得暗暗诧异。
他喜欢这样镇静胆大的年轻人,他的脸色便放平了一些。
他转了口气说:“无论如何,你是不应该说的。
你看你就闯了祸!”“我不能承认。
既然有了要减工钱的事,工人们迟早会知道。
况且,即使三先生不减工钱,怠工或是罢工还是要爆发,一定要爆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工人们也已经知道三先生抛售的期丝不少,现在正要赶缫,交货,她们便想乘这机会有点动作,占点便宜。
”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咬着牙齿喊道:“什么!工人也知道我抛出了期丝?工人们连这个都知道了么?也是你说的么?”“是的,工人从别处听了来,再来问我的时候,我不能说谎话。
教学设计3: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子夜》对社会现实的描摹、对社会性质的解释以及史诗性艺术特征,进而认识《子夜》的文学史地位,以及茅盾对社会剖析小说的贡献。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描摹及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子夜》的文学史地位。
教学内容:一、作家介绍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沈雁冰192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的时候开始使用的笔名。
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开明家庭,接受了良好的中小学教育。
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同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开始自己的文学事业。
1921年1月,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同时接编并革新《小说月报》,使之成为崛起于南方的重要的纯文艺阵地。
从这时起,他便致力于扶植创作,倡导新文学理论,开展文学批评工作。
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茅盾作为传递者,在世界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茅盾转入创作,陆续发表《蚀》三部曲,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茅盾作为小说家的地位,从此得到社会的认同。
《蚀》之后,在创作上自觉贴近生活、迅速反映时代变化的极富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艺术特征,越来越清晰地贯穿在茅盾以后的创作中。
茅盾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
他是彻底改变“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的最突出的小说家。
他的中长篇小说从《蚀》三部曲,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
在创作上,茅盾适应了三十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作了新的拓展,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的可能性。
茅盾借鉴和译介外国文学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一直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对应学生用书P77)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魔窟.(k ū) 2.目眩.(xu àn) 3.巡捕.(b ǔ) 4.时髦.(m áo) 5.迷惘.(w ǎn ɡ) 6.鼓槌.(chu í) 7.霓.虹灯(n í) 8.梦魇.(y ǎn) 9.怜悯.(m ǐn) 10.掳.掠(l ǔ) 11.蓦.地(m ò) 12.贪婪.(l án) (二)多音字1.颈⎩⎪⎨⎪⎧ 瓶颈.ɡ脖颈.儿ɡěnɡ2.臂⎩⎪⎨⎪⎧ 臂.弯bì胳臂.bei 3.柏⎩⎪⎨⎪⎧柏.油b ǎi柏.林bó黄柏.bò 4.扎⎩⎪⎨⎪⎧ 扎.营zhā扎.染zā挣扎.zhá 5.翘⎩⎪⎨⎪⎧ 翘.首qi áo 翘.尾巴qi ào 6.刹⎩⎪⎨⎪⎧ 刹.那chà刹.车shā 二、写准字形 1.⎩⎪⎨⎪⎧ xi āo 宵旰xi āo 霄汉 2.⎩⎪⎨⎪⎧ h ōng 哄堂大笑h ōng 烘云托月 3.⎩⎪⎨⎪⎧ 梦y ǎn魇笑y è靥y àn 餍足4.⎩⎪⎨⎪⎧ b ào 爆裂b ào 曝光b ào 暴虎冯河 5.⎩⎪⎨⎪⎧ ni è孽障萌ni è蘖 6.⎩⎪⎨⎪⎧ 闪shu ò烁l ì砾石三、用对词语1.时髦时尚2.况且何况四、积累成语1.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2.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3.九流三教:也说“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
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
4.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5.神出鬼没: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
6.斑斑驳驳: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对应学生用书P78)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公开课教案】高二《吴老太爷进城》教案
吴老太爷进城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小说线索,2、剖析吴老太爷感受的变化,概括小说主题。
3、领悟艺术技巧:①用“陌生化”的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②心理描写4、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清结构,分析人物感受,概括主题,鉴赏技巧;点拨、探讨、合作、练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2、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欣赏吴老太爷的感受2、难点:剖析吴老太爷感受变化,并概括其形象特征。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题目解说1、介绍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
(课件展示茅盾像)2、《子夜》梗概: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上海却纸醉金迷,民族工业艰难地运转着。
开办丝厂的吴荪甫接父亲吴老太爷到上海,吴老太爷却因不适应都市生活,深受刺激而与子夜死去。
吴府办丧事,上海上流人物都来吊唁。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乘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投机公债,贱买贵卖,初战告捷。
后吴荪甫野心勃勃,敢于冒险,吞并其他的民族企业,并成立了益中兴托公司。
但是、工人运动,农民暴动,使得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
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现已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
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
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
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
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瞿秋白赞誉为“反映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制作”。
《吴老太爷进城》ppt优秀PPT+教学设计23页PPT
《吴老太爷进城》ppt优秀 PPT+教学设计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15.《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教案
吴老太爷进城【教学目标】1、分析环境描写,剖析吴老太爷心理变化及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分析,挖掘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1、剖析吴老太爷心理变化及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分析,挖掘小说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2、认真看《同步解析》P108—P110的内容。
3、围绕“吴老太爷”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内容(要求25个字以内)【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夜上海》MV一、导入这是一首老歌,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歌舞升平、灯红酒绿)。
老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看故都北京的模样(看图片),这是30年代的北京。
(看图片)这是30年代的上海(哇!30年代就这样繁华啊),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上海更像是一个大都市。
所以,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地狱。
吴老太爷进城是去了天堂,还是地狱呢?地狱。
Why?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自己预习作业的答案。
(写完后找一个同学评价两个答案)二、检查预习围绕“吴老太爷”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内容。
(要求25个字以内)吴老太爷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是怎么去的呢?是搭的11号车还是坐的小汽车?小汽车)(吴老太爷在汽车上看到、听到了什么?对上海印象如何?身心有何感受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完成ppt上的表格)二、自主学习1、吴老太爷在汽车上看到、听到了什么?对上海印象如何?身心有何感受呢?找到相应句子具体分析。
(先找找吴老太爷看上海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1、5、6、11、12、13、14、26、28)①快节奏“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
”“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
”②嘈杂不堪“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
”“匆忙地杂乱地交流着各色各样的车子。
”③繁华奢侈、高楼林立“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平地拔地的路灯杆,无穷无尽”。
教学设计5: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讨论、明确:腐朽、保守、脆弱的封建遗老形象。
学做思三:探究升华
1.上海繁华的街景,只会给吴老太爷带来极大的视觉和精神刺激,一下子就患脑溢血而死。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深意?
讨论、明确:充满了象征意味。吴老太爷和他所读的《太上感应篇》是一种符号,代表了封建腐朽势力,他们与新兴资产阶级以及现代文明是尖锐对立且格格不入的。吴老太爷一到上海就因受不了刺激而一命呜呼,正如一具封建的僵尸,一见空气就风化了——上海这样的现代社会像是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的地方。作者借此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力量的强大。
重点目标
如何欣赏吴老太爷的感受
难点目标
剖析吴老太爷感受变化,并概括其形象特征
导入示标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还有人说:“历史,只有人名是真 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小说虽然是文学创作,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生活的间接再现。当历史 的背影渐行渐远渐无声的时候,所幸的是我们还拥有经历史的大浪洗涤过的经典小说。而每翻开一篇小说,我们就翻开了一页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茅盾、走近茅盾的小说《子夜》,走进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
明确:采取“陌生化”的手法。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
4.“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这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以吴老太爷的口吻评论,说明在他眼中的上海灯红酒绿、伤风败俗,反映了一个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不适应现代生活,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课题名称
《吴老太爷进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剖析吴老太爷感受的变化,概括小说主题。领悟艺术技巧:①用“陌生化”的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②心理描写。
21-22版: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创新设计)
4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于是一个问题涌上心头:可以做点什么呢?就像一个饥饿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各 种食物一样,无聊的人会绞尽脑汁来摆脱无聊。把读过的书再读一遍,甚至开始抄 书。把通关的游戏提高难度再打一遍。一个人上街闲逛,或者到老远的地方去找同 学玩。但无聊很快又袭上心头。时间凝固了,流不动,让人心生绝望。此时,人才 会“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摊开画纸,描绘一个想象的世界;打开作文本,写下 虚构的故事……人在极致的无聊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是无穷的,创作才是 逃离无聊的最好方法。
22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3.“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 海……”“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课文多次写到汽车的速度飞快,应如何理解? 答: 答案 作品中几次写到了30年代的“汽车”,“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 节奏,这是现代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好像处于一种被鞭打的环境,整个人都被 卷到一种社会制度里去,就是匆匆忙忙的动感。这样一种强烈的动感,跟汽车,跟 30年代最现代化的场景结合起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30年代现代人的感受。
18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一、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19
@《创新设计》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本文从吴老太爷的角度,记录了他从故乡到上海,特别是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 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封建遗老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极度不适 应。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和太阳空气接触 便风化了,上海是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 新兴力量的强大。
最新吴老太爷进城教案
吴老太爷进城时间2010-4-15 班级:高二(1)执教人:刘孝同课型:公开课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小说线索,2、剖析吴老太爷感受的变化,概括小说主题。
3、领悟艺术技巧:①用“陌生化”的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②心理描写4、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清结构,分析人物感受,概括主题,鉴赏技巧;点拨、探讨、合作、练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2、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欣赏吴老太爷的感受2、难点:剖析吴老太爷感受变化,并概括其形象特征。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题目解说1、介绍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
(课件展示茅盾像)2、《子夜》梗概: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上海却纸醉金迷,民族工业艰难地运转着。
开办丝厂的吴荪甫接父亲吴老太爷到上海,吴老太爷却因不适应都市生活,深受刺激而与子夜死去。
吴府办丧事,上海上流人物都来吊唁。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乘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投机公债,贱买贵卖,初战告捷。
后吴荪甫野心勃勃,敢于冒险,吞并其他的民族企业,并成立了益中兴托公司。
但是、工人运动,农民暴动,使得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
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现已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
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
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
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
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瞿秋白赞誉为“反映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制作”。
5吴老太爷进城
《吴老太爷进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茅盾及其作品;学习烘托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故事发生的背景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上海的工业产品因而无法顺利行销到内地。
中央政府只知在上海搜刮金钱以做战争经费,对于受帝国主义压迫而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拒绝给予实质性的支持,甚至落井下石,借机扩充官僚资本。
《子夜》正是以此为背景,描绘出都市上海的剖面图。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进退维艰,既得不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又拒绝外国资本的收买,不得不借投机公债来筹措资金。
在公债市场中,他又遭到买办赵伯韬的阻击,亲信的出卖更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魁梧刚毅”的吴荪甫曾游历欧美,归国后既欲充当“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又试图把家乡建设成“模范镇”,最终却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茅盾试图借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遭遇,说明民族资本无力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二、茅盾简介: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
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
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民国日报》主编。
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
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
1940 年5 月到延安。
1940 年底到重庆。
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
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金”成为中国文坛最高荣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老太爷进城
时间2010-4-15 班级:高二(1)执教人:刘孝同课型:公开课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小说线索,
2、剖析吴老太爷感受的变化,概括小说主题。
3、领悟艺术技巧:①用“陌生化”的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②心理描写
4、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清结构,分析人物感受,概括主题,鉴赏技巧;点拨、探讨、合作、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2、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欣赏吴老太爷的感受
2、难点:剖析吴老太爷感受变化,并概括其形象特征。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解说
1、介绍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
(课件展示茅盾像)
2、《子夜》梗概:
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上海却纸醉金迷,民族工业艰难地运转着。
开办丝厂的吴荪甫接父亲吴老太爷到上海,吴老太爷却因不适应都市生活,深受刺激而与子夜死去。
吴府办丧事,上海上流人物都来吊唁。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乘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投机公债,贱买贵卖,初战告捷。
后吴荪甫野心勃勃,敢于冒险,吞并其他的民族企业,并成立了益中兴托公司。
但是、工人运动,农民暴动,使得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
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现已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
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
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
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
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瞿秋白赞誉为“反映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制作”。
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奋斗、挣扎直至破产的命运为中心,通过一些列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发展更无力改变中国命运的道理。
(课件展示《子夜》封面、吴荪甫、赵伯韬和吴老太爷像)
二、课文解读
1、分清层次,概括大意。
(小组合作探讨、提问、明确)
第一部分:汽车在奔驰,吴老太爷怪眼看景。
第二部分:姐妹谈装束,吴老太爷神经迷惘。
第三部分:姐弟说太平,吴老太爷出现幻觉。
2、分析第一部分
面对繁华的都市,吴老太爷的感受如何?这种感受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反映了吴老太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个别提问、学生订正、教师明确)
①胆战心惊……
②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动作暗示,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扑到”“打来”“冲将”“准对”……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③闭塞、保守、落后的性格特点。
3、分析第二部分
分角色朗读二小姐和四小姐的对话,她们的对话,侧面反映了什么问题?听了二、四小姐的对话,看到了女人的服饰等,吴老太爷的感受又有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刻画的?(个别提问、集体订正、教师明确)
①侧面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正在深入发展,工人和民族资本家之间矛盾尖锐;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奋不顾身。
②神经迷惘……
③动作暗示人物心理:“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
吴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四个短语组成的排比句,有何表达效果?
从听觉、嗅觉和视觉等不同角度表现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基本特征。
三个“直到”组合的排比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表现了现代化大都市生活与吴老太爷顽固、腐朽的封建思想之间的距离,只能使吴老太爷走向死亡。
4、分析第三部分
①开头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与全文首句照应。
②二小姐、四小姐和七弟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时局动荡不安。
③阅读“但是汽车上的喇叭……汽车停下。
该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吴府豪华奢侈,戒备森严。
烘托了吴荪甫的处境和性格特征。
④阅读“从晕眩的突击中……的声浪。
吴老太爷的感受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如何刻画这种感受的?
精神恍惚,幻觉迭现。
用幻觉刻画,如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别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
5、通过吴老太爷的感受,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愚昧、顽固、闭塞、保守、满脑子封建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社会的“残渣和僵尸”。
6、根据文章内容和吴老太爷的性格特征,请概括文章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它的主题。
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①应该到题材中(当然包括环境)去寻找。
题材蕴涵着主题,是主题分
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②分析小说的主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
③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
④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了_____。
封建遗老难以适应现代文明的主题。
7、“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
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
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二小姐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说不出的厌恶;时装少妇“翘起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先”;儿子阿萱痴迷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内心狂跳,简直气急败坏。
课文小结:
结构线索:所见所闻
吴老太爷感受变化:胆战心惊神经迷惘幻觉迭出
进城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陌生化手法
主题思想:封建遗老难以适应现代文明
(课件展示课文小结)
三、比较探究
吴老太爷与鲁四老爷性格有何异同?描写方法有何异同?
一问(略)
陌生化的手法,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侧面衬托
四、拓展延伸(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