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如何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摘要】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非常关键。
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悟读、精读、品读等环节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语文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抓好语言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在悟读中培养语感1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准确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目标必须熟读精思,必须剖析品味。
尤其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要舍得花很多时间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精心巧妙地点拨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从开始的迷茫直到后来的顿悟。
学生读得越熟练越有情,思考就会越深入,领悟就会越透彻,久之,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读出来。
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2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
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
这正如叶老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叶老还认为:“如果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
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生质的飞跃。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2-12-25T14:59:19.64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下作者:陈芹[导读] 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学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分量,有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和语言功底,学生才能够了解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展开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便是针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板块而提出的,它所表达的大致含义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善以往教师一味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而忽略了基于学生展现自己主体地位的机会的现状,通过“读”的方式增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课文的解析。
陈芹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四川广安 638008【摘要】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学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分量,有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和语言功底,学生才能够了解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展开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便是针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板块而提出的,它所表达的大致含义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善以往教师一味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而忽略了基于学生展现自己主体地位的机会的现状,通过“读”的方式增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课文的解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素养;以读代讲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217-01“读”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和认识汉字的时候就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从读开始的,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课文的理解与认识亦可以用读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文章的理解与解读能力。
更何况“读”这一环节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始终,通过“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能力,每一次在反复阅读与品味的过程中都会有不也一样的领悟与发现。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学术季诚进(义乌市绣湖中学,浙江金华322000)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革新,各学校和众多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了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讨论,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如何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时下教师需要审视和思考的重点。
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方向,以分析当前朗读教学的现状为出发点,探寻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20)01-0053-03DOI:10.13525/ki.bclt.202001016作者简介:季诚进(1967—),浙江义乌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探索2020年1月语文教学通讯Jan.,2020第1082卷第1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082No.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语言类内容的教学要以引导和培育学生爱国爱家为基础,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汉语语感及语文学习思维的养成,语文写作、朗读及良好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要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施,探索及创新语文教育的思路,尤其要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不可脱离实际,也不可超越实用。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所谓“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知识及语文思维的修养。
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以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为追求。
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导方针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出路。
在读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读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陈仓区贾村镇陵厚小学王曙“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
“读”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读”开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得不俾善于读,则其历至伟。
”叶老的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首先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要把字音读准。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啊变等。
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进而积累词汇。
要把词形象化。
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那将比单纯地抄写词语解释要具体、有用得多。
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停顿、重读和语调,再通过对停顿、重读和语调的反复推敲和揣摩,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感受,必然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得到提高。
如《凡卡》一课中“9岁的凡卡·如科夫/3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希涅那儿/作学徒。
”这句停顿恰当。
如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让学生找出“焦急”、“耐心”、“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多么”等词作为重音,教学效果好。
我还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认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告诉学生读“陈述句”语气要平直些,读“感叹句”感情要强烈,读“疑问句”语调要上扬……要把握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
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悲伤、语速应该缓慢,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同时,通过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首都人民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三个场面,理解重点词句段。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巩固有关朗读的知识,把握朗读的技巧和规律,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诵读活动在学生学习中逐渐淡出,而各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
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当下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而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领略文学的魅力,领悟文学的情感和美感。
经典诵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悟和体验不同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细腻、理解和善解人意。
1. 精选经典诵读作品学校可以邀请语文教师或文学爱好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选一些经典诵读作品,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文学评论家或作家来校讲解和授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来。
2.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学校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风采。
小学生朗读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增强语感、丰富词汇、提升表达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特开展“小学生朗读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朗读基础知识普及(1)介绍朗读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3)展示不同类型的朗读作品,如: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等。
2. 朗读比赛(1)组织班级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2)邀请家长观摩比赛,增强家校互动。
(3)评选优秀朗读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3. 朗读作品推荐(1)教师推荐优秀朗读作品,如:《小学生必读经典》、《童话故事》等。
(2)学生自主选择朗读作品,进行分享交流。
(3)组织朗读作品朗诵会,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
4. 朗读表演(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课本剧、寓言故事、诗歌朗诵等。
(2)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3)举办校园朗读表演比赛,选拔优秀节目参加校级比赛。
5. 朗读心得分享(1)组织学生撰写朗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
(2)评选优秀朗读心得,进行展示交流。
(3)举办朗读心得分享会,让学生共同进步。
四、活动实施1. 时间安排(1)活动前期:宣传发动,组织学生报名参加。
(2)活动中期:开展各项朗读活动,如:比赛、表演、分享等。
(3)活动后期:总结活动成果,颁发荣誉证书。
2. 人员安排(1)活动组织者:班主任、语文教师、家长志愿者。
(2)活动参与者:全体小学生。
(3)评委:专业人士、教师、家长代表。
3. 活动保障(1)场地保障:学校操场、教室、多功能厅等。
(2)物资保障:音响设备、麦克风、荣誉证书等。
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朗读中放飞——以《小鹰学飞》教学片断为例
怎 样 让 学 生 深 切 地 理 解 “ 促 ” 和 省 略 号 的 含 义 ,是 急
准 确 感 悟 课 文情 感 ,读 出 课 文 内 涵 的关 键 。 为 此 ,笔 者创 设 了原 地 踏 歌 的 情 境 : “ 鹰 这 时 是 怎 样 飞 的 ? 孩 子 们 , 小 让 我 们 像 小 鹰 一 样 两 手 展 翅 ,双 脚 原 地 踏 步 飞 起 来 吧 ! ”
们 带 进 了 课 文 的 意 境 ,孩 子 们 也 不 由 自 主 地 “ 动 ” 双 煽
手 ,跟 着 小 鹰 一 起 “ ” 起 来 , 嘴 里 还 高 兴 地 喊 着 : “ 飞 我 已 经 会 飞 啦 ,我 已 经 会 飞 啦 !” 此 时 ,他 们 仿 佛 也 都 变 成
了小 鹰 ,正 跟 着鹰 妈 妈 学 飞 呢 。 “ 愿 意 当快 乐 的 小 鹰 , 把 它 的 话 读 一 读 ? ” 教 师 谁 问 。 教 室 里 小 手 如 林 : “ 已 经 会 飞 啦 ! ”不 用 说 , 小 鹰 我
了 , 一 张 张 小 嘴 气 喘 如 牛 , 一 颗 颗 心 儿 蹦 跳 得 要 飞 出 喉
咙 … …
身 后 退 去 … … 小 鹰 从 来 就 没 有 看 到 过 如 此 美 妙 的 景 象 , 它 觉 得 大 树 是 多 么 地 高 哇 ,今 天 一 振 双 翅 ,居 然 飞 得 比大 树
还 高 。 看 来 ,学 飞 并 不 是 什 么 了 不 起 的 大 事 , 于 是 ,小 鹰 情 不 自禁 地 喊 起 来 : “ 会 飞 啦 ,我 会 飞 啦 !” 我
这 时 ,笔 者 急 令 : “ !” 稍 后 ,再 让 学 生 根 据 刚 才 停
活 动 的 感 受 ,说 说 什 么 是 “ 促 地 喘 着 气 ” 。 句 中 的 两 个 急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生们接触到的海量信息越来越丰富,同时语文素养的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学校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经典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培养情感、塑造品格、培养美德。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1. 增强语文能力:经典诵读活动是一种饱含意蕴、充满美感的语文实践活动。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化,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3. 塑造学生成长: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塑造学生成长的品格和心灵。
经典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价值观,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精华,更是塑造一个人独特气质和品位的重要元素。
1. 选好经典作品:选择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十三经》等。
2. 营造浓厚氛围:经典诵读活动要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在学校图书馆、教室、礼堂等场所设置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体会语文文化的美妙。
3. 组织与参加活动:可以由语文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朗诵、背诵、演讲等方式进行活动。
如可以组织班级或年级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
4. 激励和肯定: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需要及时给予表扬或者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
经典诵读活动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具体表现如下:1.提高语文能力: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文学审美能力等。
教学标准的提高,决定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环境和氛围,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在此过程中,朗读教学是一种容易被忽视、误解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明确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注意朗读方法的运用,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语文涉及我们的母语学习,对于各个阶段的学习者来说,语文知识的应用也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语文的学习过程对现今社会的人们来说十分重要,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将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不断地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保证学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标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形成包括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家校配合的良性合作关系等。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教学应用的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很多的益处。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学习更优质的语文文化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2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2.1重视背诵教学轻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后都有背诵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先熟读背诵课文,而后再引领孩子们去分析鉴赏课本内容。
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课前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这就使得很多孩子一味注重死记硬背,很少真正静下来心来去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带着情感用合适的声调进行表达,长久的背诵要求让学生只能不求甚解的去识记,最终导致他们只了解文章之“形”,忽略了文章内涵的“神韵”,无法对作者写作的意图和中心思想进行准确的概括,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在朗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片带他们入 景 , 通过 朗读带他 们入境 , 让这人 间 得力 ” “ 优厚 的待遇 ” “ 富裕 的生活 ” “ 优越 的工作
仙境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 。 策略二 : 关注文本中心 。 实现感悟 朗读
一
条 件” 进行 理解 , 使 学生 真切感受 到钱 学森虽 然 身 在美 国 , 却时刻 不忘祖 国 , 并 且立志学 好本 领 每一种 形式 的朗读都有 它 的适 用 范 围和 独
升学生的语 文素养 。
策略一 : 关注文本特 点 , 实现 融入 朗读
下 了深刻 的印象 ,同时也 引起 了学生的深思 : 是 什 么造成 了塞特凯达斯瀑布 的枯竭 。 学生 的心灵
分角色读。 《 第一朵杏花》 紧紧围绕小男孩和 在 对 比朗读 中经历 了一 次荡 涤 : 我们 要爱 护 环
作者简介 : 江苏省海安县 明道小学语文教 师。
的可爱 , 更重要 的是学生表演 的过程 即为创造能 言 , 教学 中 , 我引导学生前后照应起来 重点朗读 , 力 培养的过程 。
让他们 发现 在重点 准备一个 故事 的基础上举 一 突 出关键词语读 。 《 钱学森》 通过语言描写来
配 乐读。 《 九寨沟》 用生动优美 的语言描绘了 反三 即可 , 做到事半功倍 。
表 演读 。《 三个小伙 伴》 是一篇充满童趣 、 情 节 奏让 以学 生更 好地 展开 了想 象 的翅膀 , 使他 境性很强 的童话 。初读课文后 , 我让学生戴上 头 们在 轻吟浅 唱 中细 细地触 摸语 言 的脉搏 , 体 悟 饰分别扮演小野猪 、 小象 、 小袋 鼠表演 朗读 , 学生 人 们 的快乐 。 立即情绪 高涨 , 朗读绘声绘色 , 表演活灵 活现 。 表 前后 照应读 。《 猴子种果树 》记叙 猴子跟乌 演 朗读使学生与文本进行 了充分 的对话 , 很好地 鸦 、 喜鹊 、 杜鹃之间发生 的故事 的情节基本 相似 , 理解 了课文 内容 , 也真切地感受到 了这些小动物 为 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 帮 助学生 积累语
加强课文朗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加强课文朗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摘要】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是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学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以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朗读训练,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课文朗读语文素养培养提高小学课文,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是客观世界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
怎样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呢?我认为朗读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在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这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和培养语感,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充分地朗读”不是指一味地傻读,那种没有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影响朗读的效果。
因此,我们提倡的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能传情达意、浸透着朗读者思索与情感的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是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学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以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那么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作者情感、文章意境等。
所以,语文课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只有加强朗读,学生才能品味语言。
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朗读。
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唯有在朗读中才能获得。
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不仅是一种手段,读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
教学中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多朗读一会儿,还要关注读的本身,想方设法让学生读好、读到位。
因为学生的朗读的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如果对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句子意思领会不正确,学生朗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将阅读的材料转换成口头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而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本中的知识,强化记忆,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度,同时也对发音、语调、语音语调等语言运用进行了相应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更全面的提高。
二、增强语感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触碰和感受文学的美和韵味,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由此,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三、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朗读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音语调的规范性,使自己的口语更加清晰、流畅。
此外,朗读还能让学生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培养自信心和自己对语文的热爱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信心。
在朗读中,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语言才能,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认可,从而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通过朗读将阅读的体验转化为口头表达,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从而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等。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应该重视朗读,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探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探讨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讨。
语文朗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
语文朗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准确的朗读技巧、流利的朗读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节奏,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表达自己。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语境,理解和表达文章的情感和意义。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交流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感和感知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础。
通过朗读文学经典和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培养自己的语感。
通过朗读,学生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和流利。
语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朗读文学经典和优秀的作品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能够欣赏到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同,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魅力。
语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信心。
朗读是学生与作品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表达和释放。
朗读也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信心。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独特的文学技巧,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词句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模仿作者的声音、语气和情感表达,从中学习到如何用富于感情和节奏感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流畅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诵读经典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诵读经典不仅仅是简单地朗读文字,更是对作品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需要仔细阅读作品文本,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和情感,通过逐字逐句的理解和表达,达到对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
这种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具备更深入和全面的阅读能力。
诵读经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
经典作品通常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意义,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可以让他们接触到经典作品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哲理,与经典作品的精神对话,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诵读经典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共鸣,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经典作品的积累和理解,学生还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拓宽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诵读经典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我们应该重视诵读经典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充分感受到语文教育的魅力和力量。
浅析朗读教学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
浅析朗读教学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导言:核心素养是指人们掌握的关键技能,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而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浅析朗读教学如何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朗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1. 提高学习能力朗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学习效果。
朗读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提升沟通能力通过朗读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正确、流畅地表达文字,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3. 培养合作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训练,一起朗读、交流、共同提高。
这样的合作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提高创新能力朗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准确地朗读文字,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文章的语境和内容进行情感表达。
这种情感表达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创新地进行情感诠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有效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朗读故事或文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设置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读环境。
可以通过调整教室的布置、增加朗读的时间,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
3.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可以通过展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或者适时进行朗读评比,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搞好朗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搞好朗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朗读指的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
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首要目标。
朗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朗读仍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朗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来看有关“语文素养”的内容。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项里进行了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从这里我们对语文素养的内容也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
那么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哪方面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谈一谈。
一、搞好朗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生所阅读的内容实际上是那些已经熟悉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学生将书面语言读出声音来,自己能听到,感觉上接近于日常讲话,更容易将书面文字和它的内容含义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
同时,学生在朗读时用眼看、用口念、用脑想,用耳听,此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保持稳定,从主观上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体会作者表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常常对学生进行“四步读”朗读训练。
第一步读:粗读。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读:细读。
读课文。
仔细想一想每段讲了什么?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第三步读:精读。
读读每段。
从每段每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第四步读:品读。
将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再融入字里行间。
感情朗读表现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样,学生在层层深入。
朗读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朗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在朗读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害怕朗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
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例如,在朗读前,我会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字的情感。
2.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如分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这些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能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朗读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朗读表现较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 正确的发音。
我要求学生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学生,我会耐心纠正,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朗读节奏。
朗读节奏是朗读的重要技巧之一。
我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感、语气、句式等特点,把握朗读节奏,使朗读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3. 朗读语气。
朗读语气是传达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性格、场景的氛围等因素,运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4. 朗读表情。
朗读表情是增强朗读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运用丰富的表情,如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三、注重朗读与写作的结合朗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中,我将朗读与写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化朗读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2013·2○●目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朗读的安排、指导不到位,比较随意、简单化,再加上受农村实际情况的影响、学生方言的牵引,学生是一路参差不齐地“唱”了过来。
教师也用了比较多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读,但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一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点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我在朗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视范读,培养语感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本,凭眼睛去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
因此,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磁带,还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范读(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对儿童的影响是引领性的”)。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会很模糊,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
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能亲耳听听教师的示范朗读,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义得多。
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
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二、朗读指导灵活多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朗读与理解分开的现象并不少见,学生根本没去理解课文,就不能将理解、感悟融于一体。
有的教师虽有指导却不得要领,总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某一个字要读得重(轻)些,某几个句子要读得快(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需要。
在讲读《乌鸦喝水》一课时,全文是按“乌鸦口渴找水→找到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的顺序写的,朗读语气也随乌鸦的心情变化而改变。
所以,先要着重体会乌鸦的心情。
教学时,我先提出:如果你渴了,找不到水喝,心里感觉怎样?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心情来体会课文内容,再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诵读经典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文化素养等。
诵读经典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文化修养等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诵读经典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
诵读经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文学世界。
当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品味到其中的语言之美时,他们会产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词汇、独特的句式和精炼的表达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要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诵读经典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经典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理,通过反复诵读和深入思考,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典作品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诵读经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经典作品是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知识。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以来,朗读受到教师的关注,对学生朗读训练水平有了提高。
但在朗读指导方式上,仍然存在技巧模式化有余,自由灵动不足;主导牵引有余,个性体验不足的问题。
下面是两个不同的教学案例,试比较孰优孰劣。
案例1:
内容:苏教版小语第二册《小松鼠找花生果》
朗读指导片段一:
屏幕出示句段:小松鼠问蚯蚓:“这是什么?”蚯蚓说:“这是花生。
”
师:谁能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读了一遍,将蚯蚓说的话用了“降调”,并将“花生”两字加重和拖长了。
) 师:不可拖音,听老师怎么读。
(教师读,并要求学生模仿读。
)
朗读指导片断二:
屏幕又出示句段:“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
师:谁能读出小松鼠自言自语的味道?
(一生朗读,语调低沉,语气惊疑。
)
师:很好!大家拜他为师,自由练读一下。
案例2:
内容: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半截蜡烛》
屏幕出示句段:“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想想在朗读时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1: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我想突出“瞧”字,因为“瞧”字加重语气,可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力。
生4: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
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5: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6: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
只要我们的朗读围绕这一点,那么就都是允许的。
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反思与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中对朗读处理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案例1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多元体验,把朗读富有个性化的体验标准化了,丧失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2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读文本,揣摩情感,个性表达。
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而且在学生触摸、品味、探究的过程中,也真切感受到了言语的魅力,从而达到“悠然心会”的境界,课堂的朗读自然更显有声有色。
其实,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建构过程中,由于生活阅历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水平的不同,对语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也存在差异。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以成人或机械的眼光看孩子,把他们的情感强行纳入教者的情感渠道上来,这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切不可越俎代庖,轻易地“肯定”或“否定”,要读懂学生的“弦外之音”。
在这里,我不由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朗读时的话:“这句话该怎么读?
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只要言之有理,于老师一概予以肯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避免方法引导的“成人化”、“一体化”,要珍视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的独特感悟和个性化表达,让课堂朗读也多姿多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