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8
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
![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a6de356e2bd960590c677f8.png)
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注:该《指南》系初稿,正式的版本将有望近期在权威杂志刊登。
以杂志刊登的指南为准。
一、临床诊断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二、临床分类1 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 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诊断(一)症状1 主要症状:鼻塞,黏脓性鼻涕。
2 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鼻塞和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 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三)病情严重度判定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7~10。
见附件1。
四、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 抗炎药物(1)糖皮质激素(2)大环内酯类(14元环)2 抗菌药物3 减充血剂4 抗组胺药5 黏液促排剂6 中药7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3%)五、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慢性鼻—鼻窦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手术治疗:(1)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2)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3)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c605274ddccda38376baf5d.png)
继续教育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由于慢性鼻一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一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
1997年制定的海口标准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一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遵循了“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使之趋于完善。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一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1.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一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和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三,病情严重度判定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isuaIanaloguescale,VAS)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7~10。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7b1683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8.png)
头痛
慢性鼻窦炎可能引起头痛,多为钝 痛或隐痛,有时也可表现为搏动性 疼痛。
嗅觉障碍
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嗅觉障碍,表 现为嗅觉减退或消失。
次要症状
01
02
03
咳嗽
耳鸣
视力障碍
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咳嗽,多为黏液性或 黏脓性痰。
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耳鸣,多为低音调耳 鸣。
慢性鼻窦炎可能引起视力障碍,如视力模 糊、视力下降等。
并发症表现
01
02
03
急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可能急性发作 ,出现高热、头痛、流脓 涕等症状。
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鼻息 肉,表现为鼻腔内出现荔 枝肉样起鼻窦 囊肿,表现为鼻腔内出现 球形囊肿。
03
检查和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MRI检查
X线鼻窦拍片可以显示鼻窦腔内有无 积液、息肉等病变,为慢性鼻窦炎的 诊断提供参考。
免疫治疗
01
免疫调节剂
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 胸腺肽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降低鼻窦炎的复发率。
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 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
,控制过敏症状。
02
免疫抑制剂
05
慢性鼻窦炎的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总结词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慢性鼻窦炎的发生。
详细描述
鼻内窥镜检查
通过插入鼻腔的细长镜子,可以 观察鼻腔深部的黏膜、鼻道、鼻 窦口等部位,发现病变并进行活 组织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能会出 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表 现。
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 抗体,可以辅助诊断慢性 鼻窦炎的病因,如细菌、 真菌等感染。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https://img.taocdn.com/s3/m/96528f945fbfc77da369b115.png)
工装合同范本3篇篇一工装合同范本甲方(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承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工程地点:3. 工程内容:4. 工程期限:二、工程价款及支付方式1. 工程总价:人民币元(大写:元整)。
2. 支付方式:(如分期支付,需明确各期支付的时间和金额)三、工程质量及验收1. 乙方应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 工程竣工后,甲方应及时组织验收。
如验收不合格,乙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直至合格。
四、双方责任1. 甲方责任:(1)提供施工所需的场地、水电等基础条件;(2)按时支付工程价款;(3)协助乙方协调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
2. 乙方责任:(1)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2)遵守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3)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垃圾清理和运输。
五、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按时支付工程价款,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 %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 如乙方未按照合同要求施工,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工、赔偿损失等。
六、争议解决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条款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 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篇二工装合同范本甲方(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承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工程地点:3. 工程内容:4. 工程期限:二、工程价款及支付方式1. 工程总价:人民币元(大写:元整)。
(完整word版)鼻窦炎指南
![(完整word版)鼻窦炎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54ff5c6c77da26924c5b007.png)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由于慢性鼻-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1-3]。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
1997 年制定的海口标准[4]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遵循了“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使之趋于完善。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定义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临床分类1、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诊断一、症状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
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指南学习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指南学习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8744a1bfd0a79563d1e725d.png)
❖主要经肝代谢、胆汁排出,胆汁浓度高, 有肝肠循环,5%原型药物由尿排出。
LOGO
抗菌作用
❖红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更广
另外对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肺炎军团菌、 弯曲杆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立克 次体有效。
❖作用机制:与敏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结 合,抑制转肽酶,阻止肽链延长,从而抑制 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诊断
LOGO
症状: •主要症状
鼻塞,黏性、脓性 鼻涕
•次要症状
头面部胀痛,嗅觉 减退或消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 或两种以上相关症 状为依据,其中主 要症状中的鼻塞, 黏性、脓性鼻涕必
具其一。
无困扰
Diagnose
症状 检查
病情严 重度判定
视觉模拟量表
检查 •鼻腔检查
来源于中鼻道、嗅 裂的黏脓性分泌物 ,中鼻道黏膜充血 。水肿或有息肉。
体的作用尤其突出。 1. 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耳
鼻咽喉等部位感染 2.耐酸、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高、t1/2延长 3.对儿童耐受好
LOGO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 抗菌作用:抗G+菌、厌氧菌,抑菌药 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
LOGO
人工半合成品的主要特点
罗红霉素:对支原体、衣原体作用较强, 阿奇霉素:支原体作用最强, 克拉霉素: 对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
体的作用尤其突出。 1. 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耳
鼻咽喉等部位感染 2.耐酸、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高、t1/2延长 3.对儿童耐受好
LOGO
LOGO
课后思考题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https://img.taocdn.com/s3/m/a3e420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2.png)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联合发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年2月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作用,是 CRS 药物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全身(口服)和局部(鼻用)两种用药方式。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临床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RS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疗程不少于 12周。
大量随机对照研究和 Meta分析表明,CRS患者术前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减少手术出血;术后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复发。
鼻用糖皮质激素一般每天使用1~2次,每侧鼻腔至少100 μg,需长期持续用药(>12周)以维持疗效。
术后患者通常在第一次清理术腔后开始用药,根据术腔恢复情况,持续用药3~6个月。
除鼻喷雾剂外,鼻用滴剂、鼻腔冲洗和雾化吸入等其他糖皮质激素局部给药方式也有在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
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局部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干、鼻烧灼感和刺激感等,但发生率低,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增加白内障、青光眼和升高眼内压的风险。
对合并哮喘的患者联合应用鼻喷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未见全身不良反应。
(二)口服糖皮质激素临床仅推荐对 CRSwNP患者,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缓解临床症状,亦称“药物性息肉切除”。
但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CRSwNP的临床疗效难以维持,可导致息肉复发。
不建议对CRSsNP 患者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推荐静脉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CRS。
口服糖皮质激素分为短疗程和序贯疗法两种方式:(1)短疗程:剂量相当于泼尼松0.5~1.0 mg/(kg·d)或15~30 mg/d,晨起空腹顿服,疗程10~14 d,无需逐渐减量,可直接停药。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ed02f00cc7931b765ce15bf.png)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版)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粘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
临床表现鼻塞,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者丧失等。
局部检查见中鼻道,嗅裂,黏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影像学检查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临床分型】1、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一、症状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
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道黏膜病变。
【治疗】一、药物治疗1、抗炎药物:鼻内糖皮质激素;全身糖皮质激素。
2、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疗程不少于12周。
3、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敏感药物,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发作,疗程不超过两周。
4、减充血剂:不超过7天。
5、粘液溶解促排剂——推荐使用。
6、抗过敏药物。
7、鼻腔冲洗,辅助治疗二、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慢性鼻-鼻窦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手术治疗:1、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
2、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
3、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
4、出现颅内,眶内并发症。
三、围手术期处理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原则上应包括手术前1周至手术后3-6个月的一系列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
治疗方案如下。
1、手术前用药:减轻鼻腔和鼻窦黏膜炎症反应,控制全身相关疾病。
2、手术后局部处理时间:术后定期进行术腔清理,1-2周后根据术腔恢复情况确定随访处理间隔时间,持续3-6个月。
3、手术后药物治疗与上述慢性鼻-鼻窦炎药物治疗的原则相同。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临床路径【2020版】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临床路径【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8513e8a45177232e60a22a.png)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临床路径一、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窦炎(ICD-10:J32.900)。
行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ICD-9-CM-3:22.5300x004、22.5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年)1.鼻中隔矫正术;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或部分切除术;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4.上颌窦开放术;5.额窦开放术;6.蝶窦开放术;7.眶尖部手术;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900慢性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2)鼻功能测试。
(3)鼻腔分泌物病原学检测(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最新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说课材料
![最新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c99cacb84ae45c3a358ca4.png)
发病相关因素
(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 中国人CRS患者中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的发生率约为0.57%,
阿可匹林耐受不良患者若同时合并鼻息肉和哮喘。则称为 阿司匹林三联症(aspirin tiad),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患者的 鼻息肉范围广,易复发。
发病相关因素
(二)纤毛运动障碍 正常的纤毛功能对维持鼻腔和鼻窦的清洁具有币要作
用。CRS纤毛动能异常多继发于炎症等,通常是可逆性改变。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纤毛中心 微小管缺失导致纤毛无法运动,常伴发CRS、呼吸道疾病及 不孕不育症,如果同时合并内脏转位则称为原发性纤毛不动 综合征。
发病相关因素
(八)囊性纤维化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几乎
全部合并CRS,80%合并鼻息肉。患者鼻腔分泌物的粘稠 度较正常人增加30~60倍,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异常可引 起鼻腔鼻窦反复严重感染。
(九)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是CRS的易感因素,伴发免疫缺陷的患者
CRS复发次数多,同时可伴有其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免 疫缺陷叁与CRS的可能机制有T淋巴细胞功能障得;免疫球 蛋白缺失或功能下降;补体系统异常。
(三)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可能不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但它是CRS发
生发展的一个易感因素.它可以加重CRS患者黏膜的炎性反 应。
发病相关因素
(四)细菌 细菌是香为引起CRS的初娇原因尚不明确。基于细菌
I6S rRNA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示.细菌菌群失衡可能与CIS 的发病.炎症状态及治疗效果有关。另外,细菌生物真不仅 n作为感染性病原菌发挥致病作用,也可作为抗原超抗原佐 剂毒素和炎性甚f促进(CIRS的发生和发展叫而且也是个体 对抗荣药物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定义与分型
2018版中国慢性鼻窦炎诊疗指南解读
![2018版中国慢性鼻窦炎诊疗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76606bc76eeaeaad0f3300e.png)
七. 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1. 眶周蜂窝织炎 2. 眶骨膜下脓肿 3. 眶内蜂窝织炎 4. 眶内脓肿 5. 球后视神经炎
1. 硬膜外脓肿 2. 硬膜下脓肿 3. 化脓性脑膜炎 4. 脑脓肿 5.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等
一. 药物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RS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疗程不少于12周。 (二)口服糖皮质激素:仅推荐对CRSwNP患者,可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 激素治疗。
1.鼻内镜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 充血、水肿或有息肉。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可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 炎性病变。MRI对不同类型CRS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3.实验室检查:目前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和对预后判断有较明确意义的 是外周血和病理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定义及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2012年EPOS将其表述为常规手术 和药物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后,病情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CRS。
1. 遗传因素: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化等。 2. 免疫异常:伴发变态反应(如AR、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嗜 酸粒细胞增多症、系统性免疫缺陷等 。 3. 手术处置不合理:术中过多损伤鼻腔和鼻窦黏膜,或鼻窦开放不充 分,继发引流通道粘连阻塞,炎症状态加重。 4. 术后处理不规范:缺乏针对性药物治疗和合理的局部清创处理,致 术腔黏膜水肿、结构粘连或窦口瘢痕增生闭锁,炎症迁延。 5. 其他:细菌生物膜、骨炎和超抗原等
3. 生物活性材料:主要为透明质 酸类凝胶。
(1)术前准备和处理 (2)术中处理 (3)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
二. 手术治疗
(1)鼻窦解剖结构复杂变异 (包括有外伤史); (2)复发CRS的修正性手术; (3)复杂的蝶窦、额窦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学习共21页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学习共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0eb3f6bd64783e08122b8e.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学 习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https://img.taocdn.com/s3/m/96528f945fbfc77da369b115.png)
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年2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言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insinusitis. CRS)是耳景租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 其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在“南昌指 南”(2008)基础上修订的“昆明指南”(2012),既借鉴了欧洲鼻窦炎和鼻 息肉意见书 (European petionmper on rinmsinaitis and nasnl pnlyps,FPDS)2012 年版的内容,又参考了我国临床实践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对规范和推动我国CRS的临床诊疗起到了重贾的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国 CRS的诊疗和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多项较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多中 心临床研究,并完成了较大样本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在CRS发病机制研究、 免疫病理学分类研究、组织病理学分型研究等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随着我国CRS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逐步深人,其诊疗黄略也逐渐朝着更加符 合中国人群CRS病情特征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为此,中华耳鼻咽喉 头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联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鼻科学组,决定对"昆明指南”(2012)再次进行修订:为了便于理解和临床 应用,本次修订坚持内容细化,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和临宋需要.进-
面积缺失或纤毛运动障碍。.
(十四)遗传学因素 CRS有家族集聚倾向,CRSwNP遗传的可能性为
13.3% ~ 52.0%,同卵双胞胎均发生鼻息肉的风险接近100%。 多个基因的多态性与CRS相关,包括IL-1AB、TNFA、 A0AH、 IRAK4、SERPINA1、TLR、IILA-A、IILA-B、IILA-C、IILA-DR、 HLA-DQ、HLA-DQA1、HLA-DQB1、IL-1RL1、IL-4、IL-3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