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物态的变化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这节课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根本的认识还是保留在表面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引入我只要通过水放热变成冰而冰吸收热变成水,进而让学生思考水继续加热还是以水的形式存在吗?使学生通过生活的常识来得出汽化的概念。

提问如何可以使水迅速的变成水蒸气,使学生主动的思考来得出沸腾的概念;紧接着学生分组探究,来使学生归纳得出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与继续加热。

在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体的蒸发为主题,来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通过湿衣服变干以及想想做做,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

再者,这个例子紧扣主题,使液化这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

主要理由是学生的想象翅膀还未展开,一时提出要求举例,可能涉及的面狭窄。

所以改为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一来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二来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学会比较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想,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理解其他科学实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上完本节课以后内心有很大的失败感,失败原因主要是在学生探究沸腾实验时没有充分的预见可能法发生的问题。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我发现,每当我在第一个班讲一节新课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我想好了思路,可是在讲课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想法是错误的,于是我就必须及时调整。

昨天讲《汽化和液化》时,我准备先从蒸发和沸腾的实例引出这两个概念,然后再概括出它们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从而引出汽化。

可是我发现,这样讲起来让学生难理解,还不如直接给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而再举例引出它的两种方式。

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试图引出因素之前渗透控制变量法,即观察每幅图时不仅说出不同点,还要说出相同点。

可是我发现,这样讲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在后面两个班上课时,我改为学习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后,再回过头观察相同点,从而引出控制变量法。

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多了,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虽然实验前我讲了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三分钟停止计时,可是有的学生理解为只加热三分钟;还有的学生一沸腾就停止加热,说是怕温度计被烧炸了。

这反映出我没有事先猜测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到这点。

篇二: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基础、以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教学反思1.这个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各种仪器应用的热学实验,实验仪器很多也比较危险,而且实验时间一定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一节课40分钟),毕竟此实验探究只是引入沸腾概念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这么短时间既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怎样提高实验的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实验前让学生思考问题你烧水时怎么判断水沸腾了没有?,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是有气泡,有烟雾,听水的响度,温度有无达到100℃ 。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1)同学们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物理知识以后,就会知道物态变化就是与物体温度有关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在一年四季中,温度时刻在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三种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或状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有: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它们是三对温度变化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

例如,含在口里的冰棒会觉得凉爽不仅是因为冰棒本身的温度低,而且是由于冰熔化时吸热的缘故;冰糖含在口里变成糖水时不会感到凉爽是因为冰糖的“溶化”与冰棒的“熔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是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融化”或“溶解”过程,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后者是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的过程,是固体的熔化现象。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使蔬菜不冻坏,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凝固结冰时放出的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在固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中,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和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等于它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跟气压有关(见熔点表);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要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或凝固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始终在升高或降低。

我们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把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在液体汽化时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液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液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由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要吸热,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3节汽化和液化元阳县小新街中学—————钟红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用具】1.电教器材: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酒精、纸盖、纸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验: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教师:地上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液体变成气体跑到了空气中。

二、进行新课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火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学生:塑料袋瘪了,酒精又回来了,袋中的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教师总结:物质的液体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一)探究水的沸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经常烧开水,水烧开就说水沸腾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1)水沸腾有什么特征?(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2)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2)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3)水越来越少(熬干了),水去哪里了?(3)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到空气中去了;(4)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4)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在《汽化和液化》这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够清晰,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合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反思,我意识到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反思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不够充分。

在上课之前,我只是简单地查阅了教科书和一些相关资料,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这导致我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例和应用,使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规律。

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相关理论和实例,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和解答问题。

其次,我反思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够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逻辑和层次进行教学,而是有时跳跃地介绍知识点,导致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难以理清思路。

此外,我也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验和实例,使他们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现象,从而限制了他们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按照层次清晰地进行讲解,注重实例的引入和实验的展示,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我反思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

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和板书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我也没有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模型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和规律。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和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实验等,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互动机会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鼓励他们多提问、多互动、多探索,以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汽化和液化课后反思

汽化和液化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条件和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总结和应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使学生在听、看、做中全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特别是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了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

3,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准备:本节课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示意图,实验器材的准备也比较充分。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要求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指导。

5,教学过程的改进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可以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教学过程。

例如,在实验操作环节,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步骤和要求,让学生更加明确和有序地进行实验;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6,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总结、收集学生的作业等。

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汽化和液化条件和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讨论和总结的质量和深度等。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较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通过课后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物理_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实验引入按照教材3.31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

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推进新课一、沸腾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蒋伟华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通过多组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思想。

然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虽然通过问题能让学生掌握到实验规则和物理知识。

但应该在以后中避免。

1.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实验中,现象不是很明显。

原因是水的温度不够高,酒精的沸点快达到80摄氏度,所以应该用温度更高的水。

2.观察水沸腾的装置试验中,为避免加热时间过长,沸腾现象不明显,石棉网有余热,停止加热后沸腾不立刻停止等现象。

我用试管代替烧杯,虽然克服上述问题,但也带来啦新问题。

试管过细造成沸腾后水溢出,使酒精灯熄灭。

水沸腾时,温度计震动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试管壁易接触,温度计读数不准确。

应该该用粗的试管。

3.由于实验较多,课时安排不很合理,时间较紧张。

本节课可以该用2个课时。

教学中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如:在“怎样防止阳台的花草因蒸发过度而枯萎。

”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

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

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本节课中采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的主要是文字、画面、录像等能够交互式处理的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捷、和谐、方便、环保。

课前教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拍摄了大量的录像资料(如:“高压锅产生蒸汽”、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实验室通风橱完成的“乙醚液化”这个实验,学生通过挤压注射器活塞使乙醚液滴出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一次次达到高潮。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光和光源极为熟悉,只不过没有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概念。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熔化和凝固,对于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蒸发和沸腾,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认识还只是在表面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然后演示: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

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认为导入新课过程合理,以演示实验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虽然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沸腾的教学是探究式,在设计实验时要准备实验器材,我就让学生说需要什么器材,而不是直接给出,例如要给物体加热就须要酒精灯,要知道温度的变化就须要温度计等,学生说一样就出示一样并放到实验台上,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用处。

在做实验时也是让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计时,一名学生读数,因为实验器材都较小,坐后边的同学观察沸腾现象就不容易了,于是我用摄像头对着烧杯,将实验现象放到屏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

事实上效果很好,在讲课后也得到了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秦老师的肯定。

在教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提问:“怎样可以将湿衣服快点晒干?”由于日常生活中有这些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结论。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

2024年《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2024年《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2024年《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物质从固体状态到气体状态之间的相变过程。

在2024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汽化和液化》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改进方向和措施。

首先,教学内容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汽化和液化》是一个抽象和理论较强的概念,在学生认识的范围内可能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通过案例和实例来说明概念的具体应用。

比如,可以通过汽车燃油的液化和汽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其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汽化和液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实践。

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汽化和液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许多实际计算和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分享,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进行实际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汽化和液化》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难懂,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烦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引入趣味性的示例和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水平,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汽化和液化》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对复杂,其中涉及到一些物理概念和计算方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和练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2024年《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我将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篇一继《熔化和凝固》之后的一节,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清楚研究物态变化离不开观察和实验,况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探究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新课开始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气体和液体相互转化的例子,通过湿衣服变干、洒到地上的水变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预习学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学,教师进行实验,首先演示塑料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涨起来,学生观察汽化现象。

因为此实验用高温的开水为了避免学生烫伤,所以必须由教师完成。

接着进行沸腾实验的研究,由学生通过学案明确实验的做法后,教师进行实验器材的介绍,介绍器材后,在进行沸腾实验前,教师在黑板上洒水,这样使沸腾实验和蒸发实验同时进行,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最后实验很成功,学生看到沸腾后温度不在变化,以为温度计坏了,实际上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结果,看到蒸发也悄悄的进行,这样实验结束后依次分析两个汽化方式的特点,在沸腾实验的小烧杯上放一个小玻璃片让学生看到水滴生成。

从而完成了液化的实验演示。

本节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生活,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

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我在黑板上用胶头滴管滴两块大面积酒精,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样能让其中一个快点干,学生说用火烤,有的学生说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险,有的孩子说用扇子扇,我找了一个爱学物理的学生来,他那书使劲的扇,老师给他递一个硬纸板,很好的提高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后又拿出来一个电吹风帮那孩子的忙,师生就这样愉快的完成了这个实验的研究,开心、轻松又学到了知识。

《汽化与液化》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汽化与液化》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口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液化的两种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用棉纱醮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的思考。

水到哪儿去了?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老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观察现象,思教师点拨,物质不仅可以在考解答问题,得出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

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出汽化和液蒸发的概念。

化。

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汽化和液根据生活回答下列问题:化,让学生总结出1:装在盘子里的水放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2:不同温度的水是否都能蒸发现象的概念发生蒸发现象?请学生说一说3:蒸发现象是发生在水的是怎样哂衣服的?情境表面还是在内部?请其他学生回答这导入4:蒸发现象是缓慢还是剧位同学为什么要这列?八、、.样做,从而讨论出知识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沸请学生解释图4. 3-5要素。

腾的请小组代表说引入出酒精擦在手背上的感觉,教师点拨,总结出:得出结论: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液体蒸发要吸热,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蒸发有致冷作用。

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学生回答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归纳出实验蒸发时液态变成气态进行的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缓慢,而水烧开(即沸腾)时液态水的沸腾,研究水变成气态进行的较快。

《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视频、案例。

3. 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4. 制定评估方式:设计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汽化、液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以下是我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如:湿衣服晾干、水壶烧水等。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汽化、液化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汽化、液化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概念讲解:结合实验现象,详细讲解汽化、液化的概念,并解释相关物理原理。

5. 应用举例:列举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解演示等多种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注重课堂互动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液化的概念,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汽化、液化现象。

WL8-018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WL8-018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物理导学案设计题目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课时 1学校星火一中教者王影年级八年学科物理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2年10月18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过程与方法: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重点沸腾难点蒸发;液化学习方法实验、分析、比较法学习过程一、1、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二、演示课本实验4.3—1,并解释这些变化。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3)、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跟有关。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1、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3)2、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达标测评三、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B.降低了人的温度;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

WL8-015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docx

WL8-015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docx

物理导学案设计
8.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
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H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C
C.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C;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9、被ioo°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ioo°c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

10、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
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2篇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2篇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这个物理知识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1. 知识结构安排不清晰: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我没有明确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和区分,导致学生容易混淆两个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过程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两者。

2. 缺乏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时,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这导致学生只是在听课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动手的机会。

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以提高他们对汽化和液化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3. 观念讲解不够清晰:在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气体、液体的微观结构理解不够深刻。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计划使用更加直观的图示和实例来解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微观结构的知识,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进行更加系统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4. 缺乏积极的互动和练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很少主动提问和讨论。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和鼓励让学生参与互动。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计划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能够区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3.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汽化的定义和性质;2.液化的定义和性质;3.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4.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对于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有一定心得,现记录如下:继《熔化和凝固》之后的一节,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清楚研究物态变化离不开观察和实验,况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探究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新课开始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气体和液体相互转化的例子,通过湿衣服变干、洒到地上的水变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预习学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学,教师进行实验,首先演示塑料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涨起来,学生观察汽化现象。

因为此实验用高温的开水为了避免学生烫伤,所以必须由教师完成。

接着进行沸腾实验的研究,由学生通过学案明确实验的做法后,教师进行实验器材的介绍,介绍器材后,在进行沸腾实验前,教师在黑板上洒水,这样使沸腾实验和蒸发实验同时进行,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最后实验很成功,学生看到沸腾后温度不在变化,以为温度计坏了,实际上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结果,看到蒸发也悄悄的进行,这样实验结束后依次分析两个汽化方式的特点,在沸腾实验的小烧杯上放一个小玻璃片让学生看到水滴生成。

从而完成了液化的实验演示。

本节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生活,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

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我在黑板上用胶头滴管滴两块大面积酒精,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样能让其中一个快点干,学生说用火烤,有的学生说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险,有的孩子说用扇子扇,我找了一个爱学物理的学生来,他那书使劲的扇,老师给他递一个硬纸板,很好的提高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后又拿出来一个电吹风帮那孩子的忙,师生就这样愉快的完成了这个实验的研究,开心、轻松又学到了知识。

通过对这堂课的演示实验的处理,联系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很好。

从这两方面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显得自然和谐,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