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II )卷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初中文言文常用的20个文言虚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的20个文言虚词
音序排列:
01而,02夫,03盖,04何,05乎,06乃,07其,08且,09然,10若,
11所,12为,13焉,14也,15以,16于,17与,18则,19者,20之。
(有下划线的为课标称篇目)
一、而(ér)
连词
一般用在词、短语中间。有时用在两个分句的后一个分句之前来连接两个分句。前后关系及形式为:
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才”,或不译。如:
(1)温故而知新。(《论语》)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2.表并列,可译为“并且”“而且”,或不译。如:
(1)中峨冠而多鬓者为东坡。(《核舟记》)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脸色平和。
3.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等。如: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如: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土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
5.表因果,可译为“因为”。如: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一则》)
天空的深蓝色,是天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呢?
6.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只要按我的指挥行事就行了。
二、夫(fú)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理解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80篇。”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而乐亦无穷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淫雨霏霏
C . 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D .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2. (2分)下列对各句中划线的“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B . 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C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 . 屠自后断其股(狼)
3. (2分)“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的“以”字应译为()
A . 动词,以为、认为
B . 介词,因为
C . 连词
D . 通“已”,已经
4. (2分)下列句子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 . 亡羊补牢今亡亦死
C . 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
D . 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
5.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何以战必以分人
B .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C . 战于长勺万钟于我何加焉
D . 登轼而望之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5分)
6.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④录毕,走送之________
⑤左佩刀,右备容臭________
⑥缀公卿之后________
⑦无冻馁之患矣________
中考语文之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之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总结
文言实词
⑴名词
①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名称:愚公、岳阳楼、江、河、剑。
②表示抽象事物:仁、义、信、福、意。
③表示时间:朝、暮、春、秋、岁、年。
④表示方位:前、后、左、右、东、西、南、北。
⑵动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坐、起、拜、观、临、往、来。
②表示存在、变化:消、亡、存、在。
③表示心理活动:思、念、俱、愤、怨、喜。
④表示使令:使、令。
⑤表示可能、意愿:可、得、能、敢、肯。
⑶形容词
①表示性质:香、苦、大、深、曲、穷、远。
②表示状态:霏霏、洋洋、缤纷、恂恂。
⑷数词
①表示确数:一、二、三、百、千、亿。
②表示概数:几、几何、许、所、余。
③表示序数:第一、初一。
④表示分数:它的表示法有多种形式,其中应特别注意的一种形式是分母和分子
紧连在一起,中间不插入任何其他成分。例如:
籍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十六七”即十分之六七。
⑸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匹、卷、乘、只。
量词不能单独使用,常和数词结合,组成数词短语,文言文中常省略量词。
文言虚词
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的多,但使用频率很高。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确切分辨每个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
第一人称代词
余、吾、予、我、自、之、其
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子、若、君、你、尔、乃
第三人称代词
彼、之、其
指示代词
此、是、夫、然、尔、斯、焉、之、兹、莫、或、者、所、这、那
疑问代词
何、安、谁、孰、焉、胡、恶、那、哪
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所达到的程度。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苏教版初中语文目录]苏教版初中语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目录(mùlù)]苏教版初中语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篇(1):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ɡōnɡ ɡēnɡ)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zhèlǐ)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mábù)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hòu mian)的“不以臣卑劣。〞(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那么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
(2)、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快乐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3)、委婉。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成心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那么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那么称为“填沟〞,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
了然)
文言虚词练习(一)于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⑤业精于勤、荒于嬉。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⑧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⑴燕王欲结于君。
⑵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文言虚词练习(二)与
第1页
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2唯求则非邦也与。3蹇叔之子与师。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5与尔三矢。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11一与一,谁能惧我?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泰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容亦善.骑射___________ ②然弗.之好也___________
③奉旨使.江西___________ ④惟载书籍数.车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闻容知吏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I)卷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久之,目似瞑;又数刀毙之
B . 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蜀之鄙有二僧
C . 吾欲之南海,何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 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2. (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深入不毛(草木)百废具兴(荒废)圣人非所与熙(开玩笑)
B . 持汤沃灌(汤汁)猛浪若奔(奔马)何苦而不平(愁)
C . 两股战战(大腿)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D . 或尽粟一石(或者)皆朝于齐(到)时而献焉(代词,指蛇)
3. (2分)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 . 万钟于我何加焉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4. (2分)与“佣者笑而应曰”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广起,夺而杀尉
B . 溪深而鱼肥
C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 其余,则熙熙而乐
5. (2分)“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 公将鼓之
B . 吾妻之美我也
C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D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5分)
6. (4分)判断句中“而”字的用法
A.并列B.承接 C.转折 D.修饰
①黑质而白章________ ②吾恂恂而起________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文言语言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文言语言中,实词与虚词都是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
一、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以表示人、事、物的名称、性质、属性、状态、动作等。文言实词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等。
1. 名词:表示人、事、物的名称,常见的有“人、志、学、书、玉”等。
2.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等,使句子具备行为的意义。常见
的动词有“行、思、立、之、去”等。
3.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点、状态等。例如“美、善、忠、病、贫”等。
4.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常见的有“一、二、三、万、百”等。
二、虚词
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主要用来起到衔接、修饰、变化语法关系的作用。文言语言中的虚词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介词、
连词、助词、副词、叹词等。
1. 介词: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使句子结构更
加清晰。常见的介词有“于、对、自、因、以”等。
2.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分句或句子,使整个文言句子更加
连贯。例如“而、乃、则、果、若”等。
3. 助词: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用来表示动作的态度、表示否定、疑问等。常见的助词有“之、乎、焉、不、未”等。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
点等。例如“甚、颇、将、不”等。
5. 叹词:表示强烈的感情或惊讶的心情等,常见的有“噫、哉、吁、咄”等。
总结:
文言实词与虚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实词具有实在意义,可
以表达具体的人、事、物等;虚词起到衔接、修饰句子、表达语法关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
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
知识点总结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
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案[浙江专用苏教版]
高考命题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浙江卷不仅直接命题考查,也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9年高考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四个关系”。
(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
(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 虎因喜,计之曰
D . 稍出近之
2. (2分)下面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何当共剪西窗烛当窗理云鬓
B . 君问归期未有期随君直到夜郎西
C . 自将磨洗认前朝出郭相扶将
D . 我寄愁心与明月东风不与周郎便
3. (2分)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 . 万钟于我何加焉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关键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年轻人总要靠梦想来滋养,鲁迅也是如此。他立志学医,在日本仙台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没有丢弃梦想,()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执着的追寻下去,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A . 不仅反而于是又
B . 非但反而可是而且
C . 因为所以因而又
D . 虽然但是因而而且
5. (2分)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 . 至于负者歌于途
D . 青,取之于蓝。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5分)
6. (4分)“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________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
7. (5分)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①宋之丁氏___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
③国人道之________ 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
⑤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 ⑥得一人之使________
8. (4分)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
③而顷刻两毙________
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
若:①求闻之若此________
②若屈伸呼吸________
9. (6分)连词“而”一般表示四种关系:A.并列;B.修饰;C.顺承;D.转折。下列各句中的“而”各表示什么关系,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②溪深而鱼肥。________
③水落而石出者。________
④临溪而渔。________
⑤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________
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
10. (6分) (2018八下·温州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
④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52分)
11. (11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袁宏道)【注释】①局促:拘束。②靧(huì):洗脸。③掠:梳掠。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⑤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⑦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⑧恶(wū)能:怎能。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云归而岩穴暝()②觥筹交错()
③名之者谁()④而此地适与余近()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B . 在乎山水之间也/局促一室之内
C . 日出而林霏开/而城居者未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