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提示范式与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课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 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 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 同。
(二)中枢能量理论
1、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2、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 思考:注意分配受哪些因素影响?
1、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认知资源有限性指人在对刺激进行分类、识 别等加工的认知活动时受到心理能量的限 制。
二、注意理论
注意的理论建构阶段
(一)瓶颈(Bottleneck)理论阶段 Broadbent(1958)的过滤器模型 Treisman(1960,1964)的衰减模型 Deutcsh(1963)、Norman(1968)提出的
后期选择理论,即反应选择模型。 (二)能量模型阶段
Kahneman(1973)出版 Attention and effort。能量分配模型极好地体现中枢能量
hill 被试的再现多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
不相吻合的实验三
• Treisman证明:信息的语义内容在人类信 息加工系统中很早就受到分析。
• 给被试的任务:追随追随耳的信息,忽略 非追随耳的信息,报告两种信息是否相同。
• 刺激材料:两个相同内容的故事。
• 假设:如果能够察觉,那么察觉期间两种 信息之间就会有时间间隔。
• 这一发现表明(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障碍原因):
多重位置上的返回抑制:对注意动量说的检验
时线索条件下的 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 发现随 线索时 间的增 加, 相 隔序列 线索条 件下的 返回抑 制容量逐 渐增加, 而
对相邻序列线索 条件的影响较弱. 实验结果不支持注意动量说, 倾向于支持抑制说.
关键词: 返回抑制容量; 线索时间; 注意动量说; 抑制说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志码: A
11 2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 0 年
心理学注意启动和易化
为什么会出现返回抑制现象呢?
被试一开始会将注意力放在线索化小框内,期待探测 刺激出现。如果一段时间内探测刺激没有出现,那么 被试便会出现相反的预期,注意力便转移到非线索化 小框内。于是对出现在线索化小框内的探测刺激反应 时便延长了,因为被试需要重新将注意力由非线索化 小框返回到线索化小框才能完成任务。
或
到1066……
Los Angeles & Boston 黄色球衣和绿色球衣
易化和返回抑制的研究范式
线索化的两种方式,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呈现探测刺激
笑脸出现在左侧按Q键,出现在右侧按W键进行反应
如果被试对线索化小框中靶子的反应时少于非线索化小框 中靶子的反应时,说明线索化使被试对靶子的反应变得容 易了,这种现象称为易化。
结果: 被试对探测刺激中目标字母的识别速度依次为:目标 重复>条件控制>忽略重复。
目标重复条件下被试识别探测刺激中目标字母的反应 时最短说明了启动效应的存在。
而忽略重复条件下被试识别探测刺激中目标字母的反 应时最长说明了负启动效应的存在。
对负启动效应的两种解释:
对启动刺激进行加工时,注意在对目标刺激选择和识 别的同时抑制了忽略字母的激活。当被试对探测刺激 中的目标字母(启动刺激中的忽略字母)进行加工时, 这种抑制依然存在,所以影响了速度。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中国心理学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 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 ),呈现速率为每秒6-20 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
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
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 100ms 左右。第一个靶子 (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 4 至第 11 位,第二个靶子 (T2)出现在T1 后的第一个位置 (Lag 1) 至第 9 个位置 (Lag 9) o RSVP 分为单任务和
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 而正确识别 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 判断正确率在 95% 以上 (Shapiro} Caldwell&Sorensen}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 T2。当 T2 出现在 T1后 200-SOOms时间间隔时 (Lag 2 至 Lag 5)对识别T2 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 (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 1-3 呈现了 RSVP 一个序列的示
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
提示范式的实验报告
提示范式的实验报告
一、XX被公认为将心理学转变为一独立学科的真正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
二、XX的贡献
第一,倡导以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以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XXX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
第三,通过XXX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的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一、XXXX的研究(贡献)
1、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2、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
3、首先提出节省法。
4、建立时间与遗忘的函数关系一一遗忘曲线。
一、何谓科学
1、非科学的方法:权威、先验和注意凝聚。
2、科学的方法:客观观察和自我校正。
注意的研究范式
.
.
.
.
分心物越多,对其中任意一个分心物心理表征的抑制程度
就会越低。因此,本实验假设,在实验条件下,被试 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将随着启动显示中 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缩短。
.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四个处理水平的重复测量实验设
计。四个处理水平分别为:
DR-Ⅰ: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只有一个,该分心物在紧接
而来的探测显示中将作为目标而存在。
x+
无效试验 + < +X
.
Peripheral cue (or Exogenous Cue)
Results
Invalid RTs > Neural RTs > Valid RTs
Neural cue
+
.
Exogenous Cueing
Fixation 500ms Cue 100ms Duration 100/700ms Target 100ms
.
• 提示范式操作的自变量: 提示的有效性:有效、无效、中立 提示类型:外围提示、符号提示(e.g. )
.
Example:
Behavioral studies of space-based attention central cue(or endogenous cue)
.
注视点 提示 目标
返回抑制--一个不断扩展的领域
验中发现了对两个方框前后线索化时,第一个线索对反映
是毫无影响, 仅仅是最近的线索对于返回 抑制起作用。 Tipper等人在实验中把连续线索化的方框增加为6个。结果发
现,当线索化的方块是相邻时, 3个连续线索化位置均出现 返回抑制, 而且最后一个线索化位置的返回抑制更强;但在
隔开一个方框条件下只有最后一个线索化位置出现返回抑
阶段的人群作为被试, 并且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这些 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回 一方面展示了当 顾, 前该领域研究的 进展,另一方面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方
向进行了展望。
变。王玉改等人的研究也表明, 在检测任务中, 基于位置的 IOR在任务难度较高时出 现得更晚。 Lupianez等人发现, 检测 和辨别两种任务中的IOR有不同的时辰。检测任务中的IOR
组成, 其中至 少检测成分与注意是相关的。 Pratt等人(1999)提 出了 一种注意动量(attentional momentum)理论, 将IOR看成一
种对注意方向的重新定位。但目 前尚没有出现足够证据驳 倒反应抑制说。 因此, 关于返回抑制的产生机制问题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1.2返回抑制的时程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返回抑制的时程即产生IOR所需 要的SOA会随着任务难度、 任务类型、 任务需求的不同而改
标签作为两种不同的抑制机制进项考察。结果发现 : 两组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中国心理学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
返回抑制
返回抑制
一、Posner的空间线索技术实验范式
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周围两个方框中的一个出现靶刺激,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尽可能准确地对方框内的靶刺激进行反应,记录反应时及正确率。
中性提示:注视点
有效提示:提示位置将出现靶刺激。
无效提示:提示位置不出现靶刺激。
内源性提示:
箭头提示,需调动自上而下的机制来注意刺激。
外源性提示:
周围方框变亮或变暗、消失等直接吸引注意点,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注意产生影响。
目标出现在左右2个方框中的比例均为50%时,可使对两侧的预测失灵,控制了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若目标出现在左右2个方框中的比例分别为80%和20%的话,就会使被试产生预测,有可能出现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对外源性刺激反应的基础: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是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在定向反射中,有机体将心理活动集中在新异刺激物上,同时离开了其他事物。
定向反射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在新异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下列变化:
1.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散大,皮肤导电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一般变慢。
2.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3.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用这种技术可以研究注意的不同成分。有效提示和中性提示之间的差别反映了警觉系统的功能,有效位置提示和中性提示的差别实际上反映了空间定位系统的功能,而内源性提示效应反映了自上而下的加工机制。
二、返回抑制现象
返回抑制是Posner 等人在考查注意提示(attentional cueing) 效应时发现的。
返回抑制
视知觉的四个模型PPT和笔记
●模板匹配模型原型模型区别性特征模型混战场模型计算途径
面孔与非面孔区别
●面孔识别是整体的、结构的,而物体识别是分析的、基于部分的。面孔在记忆中
以整体来表征,几乎不会分解为部分,与特征信息相比,结构信息对面孔加工非常关键。面孔知觉强调构成面孔的各个成分组织成一个粘着的总模式而不是孤立特征的简单排列。相比之下物体识别基于物体组成部分的认知
面孔倒置效应和整体局部等效应说明面孔加工为一种整体特异性的加工方式,面孔合成效应也进一步论证面孔的整体性加工,支持了面孔整体特异性加工理论,
●面孔与非面孔加工是领域特异性的,加工机制的知觉模式不同
●面孔结构加工发展关键期-早期
倒置效应:将面孔倒置也能削弱面孔识别所需的对特征间空间结构的知觉。正常人对倒置面孔的识别不仅差于对正立面孔的识别也差于对倒置房屋和字词的识别
撒切尔错觉面孔中的眼睛和嘴均是上下颠倒的当面孔倒置时很难察觉变化
●脑损伤病人功能的双重分离。例如当面对一副由许多物体所组成的面孔时,面孔
失认病人虽然可以一一辨认出各个物体却不知整个刺激实际上是一副面孔,而单纯物体失认病人虽然能看出整个刺激是一副面孔,但不能识别构成改面孔的各个物体
●神经科学差异:面孔加工主要激活外侧梭状回,物体内侧梭状回
●对自我面孔加工比对熟悉的面孔加工更敏锐,且二者加工均为右半球优于左半球●麻醉左半球的时候被试看到混合面孔更能够识别出自己,麻醉右半球的时候就更
难识别自己,说明右半球对自我面孔加工更重要
面孔加工的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分为并行的两部分。一部分是面孔的视觉处理,包括表情分析、面孔语言分析、直接视觉处理,三种处理过程是平行关系;另一部分是面孔身份的识别,包括面孔识别单元、个体特征、名字的产生,这三种处理过程是串行的——大部分研究支持
反应方式对返回抑制产生机制的影响
Vol.28No.12
Dec.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上)
2012年12月1
引言
Posner和Cohen使用“空间线索提示”范式研究注意定向时发现,对空间某一位置提示后,被试对随后出现在该位置上靶子的反应加快与准确性提高,表现为提示的促进效应;当提示线索和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SOA)超过300ms,被试对提示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显著慢于对非提示位置上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返回抑制[1](inhibitionofreturn,简称IOR)”.研究者用对提示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与非提示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之差,作为度量IOR的值.
Posner和Cohen认为IOR是注意再次回到提示位置的过程中受到抑制引起.这一观点引发了有关IOR产生机制
的争论,先后有研究者提出注意抑制说[2,3]和反应抑制说[4,5].
前者支持Posner和Cohen的观点,认为IOR源于注意受到抑制,实际上把IOR看成注意的一种特性;后者认为IOR源于对提示位置上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与注意无关.双方各有论据,注意抑制说和反应抑制说成为IOR研究的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者[6-10]提出IOR源于注意和反应都受到抑制的双重机制观点.Hunt和Kingstone[8]在实验中同时设置靶子亮度和注视点线索(靶子刺激出现时注视点是否消失)两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IOR的影响,让被试分别采用眼动和手动的反应方式对靶子做出反应.眼动反应方式下,要求被试在靶子呈现后立即转到眼睛到目标位置,并停留在此位置;手动反应方式下,要求被试在靶子呈现后眼睛不转动,手动按键做出反应.结果发现:手动反应任务中,仅靶子亮度影响IOR;而眼动反应任务中仅注视点线索影响IOR.由于知觉变化效应被认为是注意系统负责,而注视点线索引起的实验变化被认为是上丘眼动系统负责
线索提示范式与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9.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戴琴
心理学报
2009/1 2
10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
沈模卫
心理学报
2007/0 6
11儿童返回抑制的研究进展
钞秋玲
心理科学
2007/0 3
12.视觉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
张明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 3
13.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 响
14.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是客体抑制 还是空间抑制的动态更新? 15.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16.返回抑制对工作记忆储存和目标维持的影响 17.同时线索化条件下儿童返回抑制的容量 18.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19.一般性注意资源限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谢谢聆听!
临沂大学应用心理学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肆
返回抑制与语义启动和侧翼干扰范式在Fuentes等(1999)【1 J考察 返回抑制和语望启动关系的实验中,起初的实验程序和以往一样, 但在中央注视点线索化后,一个单词(启动刺激)出现在线索化或非 线索化小框很短时间(150ms),不要求反应。100毫秒后,靶子出现 在启动刺激所在的位置,被试做词汇判断反应。结果发现,非线索 化位置上出现语义促进效应,而线索化位置上却出现语义抑制效应, 表明返回抑制可以反转语义启动效应。随后的实验采用类似的方法, 考察了返回抑制和侧翼干扰的关系,发现在非线索化位置上.当一 侧的干扰项与靶子是不同种类时反应比相同时要慢,表现出侧翼干 扰效应;而在线索化位置上则完全相反,干扰项与靶子是不同种类 时反应比相同时要快,即返回抑制也可以反转侧翼干扰效应。作者 认为其实验结果符合“抑制标签”(inhibitory tagging)(Klein,1988) 的观点,即外周位置线索化之后,在其位置上存在一个“抑制标 签”,它可以有效地暂时阻断线索化位置上靶子刺激激活的表征到 反应的联结,使得被试对靶子及与靶子意义相关的反应延迟。但更 重要的是,目前的实验结果发现返回抑制能够反转语义启动效应, 证明返回抑制和负启动一样,不仅在知觉水平上影响线索化位置上 靶子的加工,也可以在语义的水平上对其发生影响。
完整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中国心理学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通过RSVP范式对注意和情绪的关系的研究中,情绪刺激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当T1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T2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对T1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和资源动用机制。Arend和Botella (2002)发现,当T1是情绪词时(如“thief"),高特质焦虑组识别T2的注意瞬脱量小于低特质焦虑组。作者认为,这可能表示高特质焦虑组对T1的系列加工时间较短,或占用的注意资源较少。Cisler, Ries和Widner (2007)的研究亦发现,当T1是蜘蛛相关的刺激时,高蜘蛛恐惧组对T2识别的注意瞬脱时间间隔小于低蜘蛛恐惧组,即高蜘蛛恐惧组注意瞬脱量减少了。作者认为,高蜘蛛恐惧组对蜘蛛相关的T1加工效率更高,需要的时间更短,占用的资源更少。因此,对蜘蛛相关T1进行系列加工需要的时间缩短,T2更早的进入系列加工阶段,能正确报告T2的时间间隔亦即缩短。第二,当T2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T2的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情绪刺激对有意注意的捕获机制和注意警觉成分。Keil (2004)等人的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意义的T2,被试对情绪唤醒度高(包括愉悦情绪和消极情绪)的T2报告显示出更高的准确率,而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较早的时间间隔。但是情绪唤醒度低的情绪词,则不出现报告准确率相对较高的情况。Reinecke、Rinck和Becker (2008)对蜘蛛恐惧症者的研究发现,被试对蜘蛛图片的T2正确报告率提高,即AB效应减弱。第三,当分心刺激是情绪刺激时,通过比较对情绪性分心刺激序列和中性分心刺激序列中对T 1, T2的识别正确率,探查情绪刺激对无意注意的捕获或分散机制。Peers和Lawrence (2009)研究了不同注意控制水平、焦虑水平对情绪信息分散注意的影响。研究采用消极表情面孔(恐惧,恶心)和中性表情面孔的分心刺激,要求被试找出序列中特定的中性面孔靶子。结果发现,在不同情绪的分心刺激条件下,不同的SOA,以及不同的焦虑水平,注意控制水平较高的被试正确判断靶子的正确率均较高,而被试的焦虑水平与正确判断靶子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关系。
a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
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
作者:杨小冬, 罗跃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刊名:
心理科学进展
英文刊名: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4,12(6)
被引用次数:8次
参考文献(27条)
1.Dolan RJ Emoti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2002
2.Dalgleish T.Taghavi R.Neshat-Doost H.Moradi A, Canterbury R, Yule W Patterns of processing bias for emotional information across clinical disorders: a comparison of attention, memory, and prospective cogni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generalized anxiety,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2003
3.Macleod C M Half a century of research on the Stroop effect: An integrative review 1991
4.Mathews A.Macleod C Cognitive approached to emotion and emotion disorders 1994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中国心理学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1-3呈现了RSVP
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
线索提示范式与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肆
返回抑制与语义启动和侧翼干扰范式在Fuentes等(1999)【1 J考察 返回抑制和语望启动关系的实验中,起初的实验程序和以往一样, 但在中央注视点线索化后,一个单词(启动刺激)出现在线索化或非 线索化小框很短时间(150ms),不要求反应。100毫秒后,靶子出现 在启动刺激所在的位置,被试做词汇判断反应。结果发现,非线索 化位置上出现语义促进效应,而线索化位置上却出现语义抑制效应, 表明返回抑制可以反转语义启动效应。随后的实验采用类似的方法, 考察了返回抑制和侧翼干扰的关系,发现在非线索化位置上.当一 侧的干扰项与靶子是不同种类时反应比相同时要慢,表现出侧翼干 扰效应;而在线索化位置上则完全相反,干扰项与靶子是不同种类 时反应比相同时要快,即返回抑制也可以反转侧翼干扰效应。作者 认为其实验结果符合“抑制标签”(inhibitory tagging)(Klein,1988) 的观点,即外周位置线索化之后,在其位置上存在一个“抑制标 签”,它可以有效地暂时阻断线索化位置上靶子刺激激活的表征到 反应的联结,使得被试对靶子及与靶子意义相关的反应延迟。但更 重要的是,目前的实验结果发现返回抑制能够反转语义启动效应, 证明返回抑制和负启动一样,不仅在知觉水平上影响线索化位置上 靶子的加工,也可以在语义的水平上对其发生影响。
提示范式(Cuing Paradigms)的基本 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 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 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作比 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叁
近年来研究成果 早期返回抑制的研究涉及其特性和机制等多 方面的问题,近期则倾向于将返回抑制和其 它实验范式结合、重视特定人群的研究以及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等。此外,对于返回抑制 机制的探讨也有一定的进展,尝试从注意运 动的角度来阐释返回抑制产生的原因。 1、返回抑制与其它实验范式的结合研究 如:返回抑制与语义启动和侧翼干扰范式; 返回抑制与Stroop干扰范式;返回抑制与整 体—局部范式 2、特定人群中的返回抑制研究 如:婴幼儿的返回抑制研究;老年人、老年 痴呆症患者的返回抑制研究; 精神分裂症 患者的返回抑制研究 3、返回抑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4、返回抑制的注意动量说[1]
贰
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返回抑制容量的两个实
验。实验一对外周数个位置连续线索化 ,实验二对外周数个位置同时线索化。
结果表明:(1)在连续线索化条件下,当线索化 位置是相邻时,返回抑制容量可以达到4个,当 线索化位置是间隔时.返回抑制容量只有1个。 (2)在同时线索化条件下.当线索化位置是相邻 时.返回抑制容量可以达到3个,当线索化位置 是间隔时.返回抑制容量只有1个。
谢谢
伍
返回抑制与整体一局部范式 Fuentes等(2000)[3]将返回抑制范式和整体一 局部范式结合起来研究。采用通常的返回抑制程 序,对中央注视点进行线索化.线索一靶子SOA固 定为1000毫秒。实验中采用的靶子是由小正方形 组成的大正方形和菱形以及由小菱形组成的大正方
形和菱形。结果发现返回抑制和整体优先没有变互 作用,即返回抑制不影响整体优先效应。作者认为 这有可能反映了整体优先效应和返回抑制是由两种 不同的机制在起作用。
肆
பைடு நூலகம்
返回抑制与语义启动和侧翼干扰范式在Fuentes等(1999)【1 J考察 返回抑制和语望启动关系的实验中,起初的实验程序和以往一样, 但在中央注视点线索化后,一个单词(启动刺激)出现在线索化或非 线索化小框很短时间(150ms),不要求反应。100毫秒后,靶子出现 在启动刺激所在的位置,被试做词汇判断反应。结果发现,非线索 化位置上出现语义促进效应,而线索化位置上却出现语义抑制效应, 表明返回抑制可以反转语义启动效应。随后的实验采用类似的方法, 考察了返回抑制和侧翼干扰的关系,发现在非线索化位置上.当一 侧的干扰项与靶子是不同种类时反应比相同时要慢,表现出侧翼干 扰效应;而在线索化位置上则完全相反,干扰项与靶子是不同种类 时反应比相同时要快,即返回抑制也可以反转侧翼干扰效应。作者 认为其实验结果符合“抑制标签”(inhibitory tagging)(Klein,1988) 的观点,即外周位置线索化之后,在其位置上存在一个“抑制标 签”,它可以有效地暂时阻断线索化位置上靶子刺激激活的表征到 反应的联结,使得被试对靶子及与靶子意义相关的反应延迟。但更 重要的是,目前的实验结果发现返回抑制能够反转语义启动效应, 证明返回抑制和负启动一样,不仅在知觉水平上影响线索化位置上 靶子的加工,也可以在语义的水平上对其发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