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共65页

合集下载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1、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①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以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走向对峙。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A、苏联等17个国家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B、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

C、1950.2.14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加强忽然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E、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F、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5、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1)“同”: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2)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品)

1972年 28日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又称《上海公报》)。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 (又称《上海公报》)。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 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 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 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第三步: 第三步:小球推动大球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 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 “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 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 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 1971年 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 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 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 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 复的年代, 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 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 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 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 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
5、会议对我国外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会议对我国外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
二、拨云见日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年代的中国外交
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突破之一 重返联合国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关键 .突破之二 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关键)

专题五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七十年代外交关系突破背景: 中美关系: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但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 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
中苏关系:友好合作到恶化 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二、突破史实
1、重返联合国
为什么乔 冠华会发 出如此爽 朗自信的 大笑?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3、日内瓦会议
4、万隆会议
1954
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和 平 共 处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互 不 侵 犯
领互 互 土相 相 完尊 尊 整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权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996年:”上海五国机制“(中、俄、哈、吉、 塔)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乌 )
你知道吗?
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目标 是什么?
加强安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 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推进经济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发 展。 开展人文合作。增进成员国人民的相互 了解和友谊。
2、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 大作用
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 景
1972年
美国 中国 苏联
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 面临苏联压力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西欧和日本对美国提出挑战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上的努力、坚持的原则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新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进而了解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

试着让学生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分析在当代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展外交工作和外交活动。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一)整体感知(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产生和调整的原因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冷战的国际局势中,美国顽固的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因而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谋求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实行“一边倒”战略,以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中国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中国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影响很大,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当苏联干涉中国内政,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时,我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苏联的霸权主义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当美苏两国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因而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也正好可以藉此实现自己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国际交往,实现国家的统一,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因而使二者关系的改善和最终走向正常化成为可能。

同时,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采取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它对于缓和中国在国家安全上的紧张形势,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时,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共领导人认为这是制约战争的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因而对国内、国际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原因:
(2)过程:
时间
事件
意义1971年4月1来自71年7月1972年2月
1978年12月
1979年1月1日
(3)影响: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2)史实:1
(3)意义: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提出:内容: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与修改:(2)内容:(3)意义:
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原因:
(2)史实:。
(3)意义:
2.中美关系正常化(b c)(P90-91)

专题五·第一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

专题五·第一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 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 建新关系
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 义阵营一边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清除—取缔
改变地位 独立自主
5.亚非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5)
“万隆精神”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保卫成果 保卫和平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 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从目的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 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Ⅰ 新中国成立--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3)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致于孤立)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

(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访苏,1950年2月,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b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c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d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a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b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出席万隆会议:a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b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c“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①提出者:周恩来②内容:“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要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异”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③意义:A、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B、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1、中国重返联合国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3)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欢迎关注@高考直通车:/gaokao96040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概念阐述】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个方面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够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接受,是由于: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维护了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在实践中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能够为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接受;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第五,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二、“求同存异”的方针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和万隆精神的形成。

三、乒乓外交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

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在座的人“动动脑筋”,“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

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

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

经过3天的反复考虑,毛泽东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如何评价“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参考答案:
1.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意味 着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的绝对对抗。 事实上,中国在联苏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 主的原则立场;在抗美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讲和 的一面。 2. 积极: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 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会处于孤立境地。 消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由于明确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对外关系上就不可能不受该阵营的制约,所以在 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 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综合国力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与苏联等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 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 。
随堂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2、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 交关系

高考历史总复习政治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总复习政治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综述: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三大政策”是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是新中国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

和平五项原则,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新中国逐渐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国外交取得的三大成就,其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新中国和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为了为改革开放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制约。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也处在不断调整、变化中。

命题规律: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中国的外交,与当今国际形势密切联系,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查内容:(1)从考查的重点看,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美关系及中日关系的缓和等都考查较多。

重点内容: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从命题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美、中日、中俄等多边关系上,很多试题与政治、经济史相联系,要求考生认识外交政策变化背后的政治、经济根源,同时理解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本国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导航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独立自主方针的内容;五项基本原则的意 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 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及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 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中日建交的过程 和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的表现;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重要外交 活动的具体表现。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以及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 建设的需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 结盟政策;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 足轻重的力量。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中美关系 ①__________的缓和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社团、政党和人士的推动。 (2)历程 1972 ①___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签署《中 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②1973年初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乃至世界的和 平都有重要意义。
[命题分析]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和原因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70 年代是重点。在复习时要熟练把握外交政策和重大活 动,并有效地结合世界和国内形势把握外交政策的调 整。
变式题 [2011•淄博一模]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 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 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导语:新中国外交三个阶段建国初:1949-1955外交原则的确立和成熟:1.49同苏联等国家建交。

2.50《中苏……条约》签订3.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54参加日内瓦会议。

5.55参加万隆会议。

20C70S:突破 1.7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72中美关系正常化。

79中美建交。

3.72中日邦交正常化。

20C80S:重大调整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49-55 课前 1、建国初的外交基本方针:三句话2、50年代的外交成就:53理论提出(五项原则)54.55理论实践(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国际形势:一个世界,两大阵营(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外交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成就:1.49同苏联等国家建交。

2.50《中苏……条约》签订3.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54参加日内瓦会议。

5.55参加万隆会议。

一边倒原因: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会主义国家帮助新中国,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新中国不足以与美苏抗衡,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而必然选择倒向一方。

影响:有社会主义阵营作后盾,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国际形势: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国家性质: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外交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也受国际形势、国家性质的影响。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 和苏联(第一个建交国)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2、毛访苏,50年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P96“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意义:巩固中苏友谊;保障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周,印度):原因客观: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主观:争取国际局势好转;为国内展开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通史概要: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新课程所学的、以及平时所见所闻回顾有关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回忆本教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再次,利用网络、课件等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国际国内背景知识(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等等)最后,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新课内容的探讨。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文献专题片《共和国外交风云》,或由学生举办新中国外交50年成就展等。

教材对本专题的内容即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的作用等);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突破(“一大片”、“一条线”,重返联合国及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独立、自主、和平的多边外交政策)和中国外交的辉煌(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本专题同初中教材重点讲述新中国外交成就不同的是,重点分析各时期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即中国外交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同时,本专题的内容和上一专题中的“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有着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发展地联系地学习相关知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国家利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外交目的: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红色中国的毛
想清楚----正确的外交原则方针政策 外交 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熟)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并签订关于在边境 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 指导方针 原因
新中国 “一边倒” 成立初
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 家对华采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思考:1)从建国初到现在,哪些外交原则是一贯坚持的? 2)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什么新的变化?
1)不变的是: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2)变化的是: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 结伴而不结盟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 1、多边外交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走出去(成就)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走出去(成就)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 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的绝大多 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 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 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 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 策调整的基本依据。(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2、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以联合国为中心展的多边外交 (1)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2)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国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 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加和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①1993年,江泽民,美国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 组织成立以来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②2001年,上海,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成立过程: A.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 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互相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上海 五国机制”。 B.2001年,五国及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 织”成立。 ②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③意义:A.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B.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兴区域合作模式。 C.对推动建立国际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1)美国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2)中国 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2、进程 (1)1971年,史称“乒乓外交”的活动,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引起了世界震动。 (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 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5)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3、影响: (1)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和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直接推动 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带动了众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中国迎来了第三次 建交高潮。 (3)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