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原文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①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②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③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④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⑤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⑥笳鼓悲鸣,遣人惊。
⑦念腰间葥,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⑧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⑨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⑩冠盖使。
纷驰骛,若为情。
(11)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12)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①莽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边声:边塞之声,指前线的人呼、马嘶、号角等声音。
③殆天数:大概是天数(天意)。
④洙泗:洙、泗二水,流径山东曲阜,孔子在这里讲学,培养了许多弟子。
弦歌:乐歌。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此以“弦歌地”指礼乐之邦。
膻腥:牛羊的腥臊气。
这三句指华夏故土被金人占领。
⑤毡乡:北方少数民族住在毡帐里,故称毡乡。
区(ou欧)脱:土室,汉时匈奴用以侦察敌情,此指金兵屯兵的据点。
⑥名王:指金兵的将领。
⑦遣:使,令。
⑧空埃蠹(du杜):白白地沾满尘埃,被蠹虫侵蚀。
⑨零:尽。
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⑩干羽方怀远:用礼乐文化怀柔远方。
干羽,盾牌和雉尾。
《尚书·大禹谟》说,大禹用干羽之舞使苗人归顺。
这里用以委婉地批评南宋的妥协投降政策。
烽燧:烽火,用以报警。
(11)冠盖使:使臣。
冠盖,指使臣的服装和车马。
盖,车盖。
驰鹜(wu务):急忙奔走。
若为情:难为情。
(12)翠葆霓旌:用鸟羽装饰的车盖和虹霓似的旗帜,均为帝王的仪仗,此指宋朝的北伐军。
【译文】我站在淮河边上纵目观看,只见茂密的荒草和关塞茫然一片。
寒风劲吹,战尘弥漫,边塞上四处悄然。
此情此景,使我凝神沉思,销魂肠断。
回想当年中原沦落,大概是出于天意,非人力所能逆转。
在那洙水、泗水流过的礼乐之邦,现在也沾染了敌人的腥膻。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翻译及赏析.doc》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宋朝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312843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张孝祥《六州歌头》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孝祥《六州歌头》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阅读理解题目】:阅读张孝祥的《六州歌头》,完成(4)—(7)题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4)“关塞莽然平”“悄边声”,句中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揭示了怎样的时局?(5)上阕写宋金隔江对峙的形势。
根据词意,简要说明金人在对峙中的情形。
(6)在下阕中,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空怀报国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7)江淮以北被金人占领,南宋朝廷对此是什么态度?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及简析:2.(4)“平”:江淮以南平野莽莽;“悄”:江淮边防静寂无声。
揭示了南宋在与金人隔江对峙中只剩下半壁江山,且无险可守、边防荒凉、岌岌可危的艰险时局。
(5)金人与南宋仅一水之隔,昔日南宋耕稼之地已沦为金人游牧之乡;金兵哨所纵横,防备严密,猎火照耀原野,笳鼓凄厉惊心;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对南宋半壁江山虎视眈眈。
(6)下阕由“念”字领起,词人首先感慨空有杀敌利器,却被尘封虫蛀、无用武之地;其次感慨岁月流逝而徒具雄心,使志士空老;最后感慨京城渺远,收复失地希望渺茫。
(7)朝廷放弃失地,苟且偷安。
“渺神京”,不仅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指光复时间之渺茫;“干羽方怀远”,借用舜大修礼乐、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的典故,讽刺朝廷懦弱无能。
《六州歌头·张孝祥》原文与赏析
《六州歌头·张孝祥》原文与赏析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诛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竞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鹜,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词据宛敏灏先生《张孝祥年谱》考证,当作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初春。
当时,张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节制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府(在今江苏)、江州(今江西九江)、池州(今安徽贵池)、江阴(在今江苏)军军马。
张孝祥在张浚幕作客,在一次宴席上赋此。
词的上阕通过“望”、“想”、“看”三个字领起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借鸟瞰式的“望”,有声(霜风)有色(征尘)、动静相间地写出南宋政权在淮河一线的空虚边防:环境肃杀,气氛萧条,战备不修,戍守无人。
“黯销凝”作一顿挫,苍茫景物来眼底,自然会万千感慨涌心头,于是转入第二层的回想。
“当年事”,指“靖康之耻”、“绍兴和议”等。
“殆天数”六字,正言若反,表面上以“天意”开脱,实对当权者包含深沉的谴责。
“洙泗上”三句,虚笼实写,用借代手法,以孔孟家乡洙、泗二水来替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以“膻腥”鄙指侵略者,极言文明古国所受野蛮力量玷污蹂躏之深。
“隔水”以下直至上片歇拍处,都是“看”的内容。
词人由“望”自己的边塞,到“看”敌人的动静,具体形象地描绘金人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把肥沃的良田作军事演习的战场,到处布满军营,与宋军“悄边声”的沉寂气氛正形成鲜明的对照。
“区脱”原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土室,这里指金兵哨卡。
“宵猎”,即夜猎,实为战争演习。
词人由白天到傍晚、深夜,由近到远,通过泛写、特写,揭示金人的侵略野心未死,宋人偏安江南,未必能安,国势仍岌岌可危。
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翻译及鉴赏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翻译及鉴赏《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
此词写临淮观感,通过国土形势的纵览,谴责批评了朝廷的苟安政策,抒发了强烈的忠愤报国之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宋代: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
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译文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
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
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
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
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
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
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
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
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
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
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鉴赏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
“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
张孝祥《六州歌头》: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张孝祥《六州歌头》: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译文】时机容易失去,这时雄心就成了没用的东西了,而岁月也就即将老去凋零!【出典】南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注:1、《六州歌头》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千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难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2、注释:莽然:草木丛生貌。
征尘:路上的尘土。
当年事:指靖康间金兵南侵灭北宋事。
殆:大概、也许。
洙泗:古代鲁国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流经曲阜。
此处代指中原地区。
弦歌:弹琴唱歌,此指礼乐教化。
膻腥:牛羊的气味。
名王:古代少数民族对贵族头领的称呼。
3、译文1: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
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
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
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
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
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
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
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
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
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
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译文2:远望宽阔的淮河对岸,只见草木丛生与关塞齐平。
张孝祥词集
张孝祥词集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
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为总得居士寿)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
英雄当日感会,余事了寰区。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
却愿驾柴车。
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
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
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猩鬼啸篁竹,玉帐夜分弓。
少年荆楚剑客,突骑锦襜红。
千里风飞雷厉,四棱星流彗扫,萧斧剉春葱。
谈笑青油幕,日奏捷书同。
书帅,黄阁老,黑头公。
家传鸿宝秘略,小试不言功。
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
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
水调歌头(泛湘江)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水调歌头(汪德邵无尽藏)淮楚襟带地,云梦泽南州,沧江翠壁佳处,突兀起红楼。
凭仗使君胸次,与问老仙何在,长啸俯清秋。
试遣吹箫看,骑鹤恐来游。
欲乘风,凌万顷,泛扁舟。
山高月小,霜露既降,凛凛不能留。
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横槊,兴废两悠悠。
此意无尽藏,分付水东流。
张孝祥《六州歌头·念腰间箭》简析
张孝祥《六州歌头·念腰间箭》简析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①。
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②,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③。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④。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⑤,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⑥。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⑦,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⑧,若为情⑨!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解】
①悄边声:暗示对金人已采取不抵抗政策。
②殆:似乎是,大概是。
③膻腥:牛羊肉气味。
此指金统治者。
④区(ōu)脱:土堡,亦作“瓯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成或守望之处。
⑤埃蠹(dù):尘掩虫蛀。
⑥神京:都城,指汴京(今开封)。
⑦烽燧:古时边防用于报警的信号。
⑧驰骛:奔走忙碌。
⑨若为情:若何为情,怎么好意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留守时所写。
上阕写淮河边备松弛,中原敌骑横行,景象凄凉。
下阕写复国大事难行,议和之风又起,中原父老空望南师,使人徒然落泪,空怀悲愤。
词作格局宏大,抒发了词人的满腔爱国激情,感人至深。
爱国的古诗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阅读
爱国的古诗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阅读《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宋代: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
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译文】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
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
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
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
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
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
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
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
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
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
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赏析】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
“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
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宋史·高宗纪》)。
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
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
古诗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翻译赏析
古诗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翻译赏析《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孝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前言】《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
此词写临淮观感,通过国土形势的纵览,谴责批评了朝廷的苟安政策,抒发了强烈的忠愤报国之情。
上片描写了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
北望中原,山河移异。
金人南侵,举火宵猎,笳鼓悲鸣,几千年文化之邦沦为犬羊窟穴。
下片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复,自己的报国志愿难以实现。
边境上冠盖往来,使节纷驰,一片妥协求和的气氛,使作者为之痛心疾首。
全词格局阔大,声情激壮,笔饱墨酣,淋漓痛快,为南宋初期爱国词中的名篇。
【注释】⑴六州歌头:词牌名。
⑵长淮:指淮河。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的分界线。
此句即远望边界之意。
⑶关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齐及关塞。
谓边备松驰。
莽然,草木茂盛貌。
⑷“征尘暗”三句:意谓飞尘阴暗,寒风猛烈,边声悄然。
此处暗示对敌人放弃抵抗。
⑸黯销凝:感伤出神之状。
黯,精神颓丧貌。
⑹当年事:指靖康二年(1127年)中原沧陷的靖康之变。
⑺殆:似乎是。
⑻“洙泗上”三句:意谓连孔子故乡的礼乐之邦亦陷于敌手。
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春秋时鲁国国都),孔子曾在此讲学。
弦歌地:指礼乐文化之邦。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邢昺疏:“时子游为武城宰,意欲以礼乐化导于民,故弦歌。
”膻(h ān),腥臊气。
⑼毡乡:指金国。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
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
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
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
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
“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
“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
这五句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
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
“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
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造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
“殆”,是约略之词,意为“大概”。
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
“洙泗”三句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
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
张孝祥 《六州歌头》
• 闻道中原遗老[1] ,常南望、翠葆霓旌[2]。使行人到此, 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3]。
• [1]遗老,本指前一代的臣民。此指中原地区陷于金人统 治下的百姓。 [2]翠葆霓旌,翠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霓旌:象虹霓 的旌旗,都是皇帝出行的仪仗,借指宋帝车驾。
• [3]行人:指出使者,也可指一般过路人,包括出金使者。 填膺,充满胸怀。膺,胸。
• [3]神京:指沦陷的汴京。“渺神京”有“汴京渺远,光复何期”之意 。所谓渺远,既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指光复时间之渺茫。
• [4] 干羽方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使之归顺,意谓朝廷向敌 人求和。怀远:安抚远方之人。活用《尚书·大禹谟》“舞干羽于 两阶”(干,盾;羽,雉尾)故事。据说舜大修礼乐,曾使远方 的苗族来归顺。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音乐,此代指文德。《礼记·乐记》:“ 干戚羽旄谓之乐。”古代跳武舞执干、戚,跳文舞执羽、旄。静 烽燧,指边境上无战事。烽燧,即烽烟。
•入仕后,他“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先后上奏 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 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 想。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 荒,“庭无滞讼”。张孝祥举进士出自汤思退之门,曾受到汤 的举荐提拔。但后来他却反对汤思退的议和主张,而支持 主战派将领张浚的北伐,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 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 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卒葬建康。
词的感情奔放,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清人陈廷焯认为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 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
课件备用
词作欣赏
• 长淮望断[1] ,关塞莽然平[2]。征尘暗,霜 风劲,悄边声[3] 。黯销凝[4]。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宋词翻译及赏析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宋词翻译及赏析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消凝①,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②,弦歌地,亦膻腥⑧。
隔水毡乡④,落日牛羊下⑤,区脱纵横⑥。
看名王宵猎⑦,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呜,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⑧,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⑨,静烽燧⑩,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⑾。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⑿。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①黯消凝:黯然消魂凝神。
②洙泗:洙水和泗水,流经山东曲阜,孔子曾在此聚徒讲学。
春秋时注重礼乐,学堂常有弦歌声,故称“弦歌地”。
③膻腥:牛羊的腥臊气,此指被金兵所玷污。
④隔水毡乡:谓隔着淮河,北岸就是金国。
毡乡,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地,囚多住毡帐,故谓。
⑤“落日”句:《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下,下坡回栏。
⑥区脱:亦作“瓯脱”,读音同;汉时匈奴筑土室以守边,叫区脱。
此指敌人哨所。
⑦名王:少数民族中的著名将帅。
北方民族战前多以狩猎为军事演习,故高适《燕歌行》云:“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⑧埃蠹:尘封和虫蛀(指箭上的羽毛)。
⑨干羽:木盾和雉尾,舞者所执的道具。
《尚书·大禹谟》记:虞舜“舞干羽于两阶”,有苗(古部族)来归顺。
怀远:安抚边远的少数民族,使其归顺。
此讽刺南宋不抗击金兵而与之议和。
⑩烽燧:夜举火叫烽,昼升烟叫燧,均用以报警。
⑾若为情:何以为情,犹今语“怎么好意思”或“不难为情吗”。
⑿翠葆霓旌:将翠鸟羽毛结成伞形立于车盖上为装饰和五彩的旌旗,指皇帝的车驾。
【译文】站在南岸,向淮河极目远望,关塞埋没在莽苍苍的草木之中。
道路上尘埃昏暗,挟霜的寒风猛烈,边境上寂然无声。
我怆然地凝思伤神。
回想当年发生的事,大概天注定宋王朝命该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的罢。
现在,连洙水、泗水一带,孔子曾经讲过学,常常响起音乐和歌声的地方,也遭到金兵的野蛮玷污。
六州歌头张孝祥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六州歌头张孝祥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范文原文: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字词解释:⑴六州歌头:词牌名。
⑵长淮:指淮河。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的分界线。
此句即远望边界之意。
⑶关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齐及关塞。
谓边备松驰。
莽然,草木茂盛貌。
⑷“征尘暗”三句:意谓飞尘阴暗,寒风猛烈,边声悄然。
此处暗示对敌人放弃抵抗。
⑸黯销凝:感伤出神之状。
黯,精神颓丧貌。
⑹当年事:指靖康二年(1127年)中原沧陷的靖康之变。
⑺殆:似乎是。
⑻“洙泗上”三句:意谓连孔子故乡的礼乐之邦亦陷于敌手。
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春秋时鲁国国都),孔子曾在此讲学。
弦歌地:指礼乐文化之邦。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邢昺疏:“时子游为武城宰,意欲以礼乐化导于民,故弦歌。
”膻(shān),腥臊气。
⑼毡乡:指金国。
北方少数民族住在毡帐里,故称为毡乡。
⑽落日牛羊下:定望中所见金人生活区的晚景。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⑾区(ōu)脱纵横:土堡很多。
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
⑿“名王”二句:写敌军威势。
名王:此指故方将帅。
宵猎:夜间打猎。
骑火:举者火把的马队。
⒀埃蠹(dù):尘掩虫蛀。
⒁零:尽。
⒂渺神京:收复京更为渺茫。
神京,指北宋都诚汴京。
⒃干羽方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
干羽,干盾和翟羽,都是舞蹈乐具。
⒄静烽燧(suì):边境上平静无战争。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宋词注
释翻译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淮河两岸的沦陷景象。
词人站在淮河岸边,极目远眺,只见关塞莽然平阔,草木茂盛,而昔日的繁华已不再。
曾经的弦歌之地,如今已成为膻腥之所,令人悲愤不已。
隔水相望的毡乡,是敌人的栖息地,那里落日西下,牛羊成群,而南宋朝廷却在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对敌人采取妥协求和的态度。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和对朝廷的不满。
词人想到自己腰间的箭和匣中的剑,却因时光流逝而空埃蠹,未能发挥作用,心中不禁感到悲愤。
他感慨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而收复中原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朝廷中的冠盖使纷驰骛,只为一己之私,而不为国家的安危着想。
当听说中原遗老常常南望翠葆霓旌时,词人的心中充满了忠愤之气,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词的格局阔大,声情激壮。
作者通过描写淮河两岸的沦陷景象,以及南宋朝廷的苟且求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全词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的用典巧妙。
作者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如“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等,既增强了词的文化底蕴,又使词的寓意更加深刻。
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作者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如“黯销凝”“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等,使词的意境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爱国词,它充分展示了张孝祥的文学才华和爱国情怀,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原文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①平。
征尘②暗,霜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③,殆④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⑥地,亦膻腥⑦。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⑧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
①莽然:草木丛生貌。
②征尘:路上的尘土。
③当年事:指靖康间金兵南侵灭北宋事。
④殆:大概、也许。
⑤洙泗:古代鲁国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流经曲阜。
此处代指中原地区。
⑥弦歌:弹琴唱歌,此指礼乐教化。
⑦膻腥:牛羊的气味。
⑧名王:古代少数民族对贵族头领的称呼。
【】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
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
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
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
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
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
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
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
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
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
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创作背】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作者义愤填膺,写下这首慷慨悲壮的篇什。
【】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
头一年,元帅张浚率军北伐,在今安徽宿县符离集战败,投降派得势,与金通使议和。
当时张孝祥任建康(今南京)留守。
张浚召集抗金义士于建康,拟上书孝宗,反对议和。
张孝祥即席赋此词,张浚深受感动,立即罢席而起,入宫求见
孝宗。
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
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
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高宗纪》)。
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
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
极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防御无屏障可守,只是莽莽平野而已。
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黯销凝一语,揭示出词人的壮怀,黯然神伤。
追想当年靖康之变,二帝被掳,宋室南渡。
谁实为之?天耶?人耶?语意分明而着以殆、非两字,便觉摇曳生姿。
洙、泗二水经流的山东,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如今也为金人所占,这对于词人来说,怎能不从内心深处激起震撼、痛苦和愤慨呢?自隔水毡乡直贯到歇拍,写隔岸金兵的活动。
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此时已变为游牧之乡。
帐幕遍野,日夕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
落日句,语本于《诗应警觉的是,金兵的哨所(区脱:胡人防敌的土室)纵横,防备严密。
尤以猎火照野,凄厉的笳鼓可闻,令人惊心动魄。
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国势仍是可危。
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延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
换头一段,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
时不,徒具雄心,却等闲虚
度。
绍兴三十一年的秋冬,孝祥闲居往来于宣城、芜湖间,闻采石大捷,曾在《。
和庞佑甫》一首词里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但到建康观察形势,仍感报国无门。
所以渺神京以下一段,悲愤的词人把词笔犀利锋鋩直指偏安的小朝廷。
汴京渺远,何时光复!所谓渺远,岂但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是指光复时间之渺茫。
这不能不归罪于一味偷安的朝廷。
干羽方怀远活用《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干,盾;羽,雉尾)故事。
据说舜大修礼乐,曾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
词人借以辛辣地讽刺朝廷放弃失地,安于现状。
所以下面一针见血揭穿说,自绍兴和议成后,每年派遣贺正旦、贺金主生辰的使者、交割岁币银绢的交币使以及有事交涉的国信使、祈请使等,充满道路,在金爱尽屈辱,忠直之士,更有被扣留或被杀害的危险,有被扣留或被杀害的危险。
即如使者至金,在礼节方面仍须居于下风。
岳珂《桯史》记载:礼文之际,多可议者,而受书之仪特甚。
逆亮(金主完颜亮)渝平,孝皇(宋孝宗)以奉亲之故,与雍(金世宗完颜雍)继定和好,虽易称叔侄为与国,而此仪尚因循未改,上(孝宗)常悔之。
这就是若为情何以为情一句的事实背景,词人所以叹息痛恨者。
闻道两句写金人统治下的父老同胞,年年盼望王师早日北伐收复天地。
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
词人的朋友范成大八年后使金,过故都汴京,有《州桥》一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曾在陕西前线战斗过的陆游,其《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也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皆可印
证。
这些、词人说到中原父老,真是同深感慨。
作者举出中原人民向往故国,殷切盼望复国的事实,就更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么违反人民意愿,更使人感到无比气愤的事。
结尾三句顺势所至,更把出使者的心情写出来。
孝祥伯父张邵于建炎三年使金,以不屈被拘留幽燕十五年。
任何一位爱国者出使渡淮北去,就都要为中原大地的长期不能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泻出热泪。
使行人到此一句,行人或解作路过之人,亦可通。
北宋刘潜、李冠两首《六州歌头》,一咏项羽事,一咏唐玄宗、杨贵妃事,末皆用此句格。
刘作曰遣行入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李作曰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
孝祥此语大概亦袭自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