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表达技巧
鉴赏小说的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表达技巧
鉴赏小说的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表达技巧
【高频考点解读】
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热点题型】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
例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一方面,外貌、服饰、心理、语言、行动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了活动的天地,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同时,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因而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分析性格,还要结合环境和故事情节等来分析形象特征。
一、赏析人物描写的精妙
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还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俗话说:“人配衣裳马配鞍”。服饰是人的身份、性格、风度、处境的表现与标志。《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精雕细琢,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熙凤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和华贵。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贵在肖似”。作品中的人物,生活经验、教养、心理各不相同,人物语言和行为也就因人而异。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人物出场,王熙凤人未到,笑声先到,风风火火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待她见到黛玉,即大大夸奖一番:“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其张张扬扬、逢场作戏、迎合贾母,乃至放诞无礼、刁钻谄媚的形象,跃然纸上。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I小说文体知识:
一、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二、小说的定义: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常用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
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
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
理描写。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
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
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
5、借助小说中“我”的分析
6、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有的
是小说的主人公。 6、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 7、借助比较阅读的
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7、比较阅读是将文本自身、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异的地
方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运用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上,效果很好。
8、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对情节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如何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如何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
点
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首先,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形象入手。外貌是人物形象的第一印象,它可以
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红娘子”形象就通过他的美貌和细腻的皮肤展现出来,这一形象与他的富贵家世和娇生惯养的性格相得益彰。而与之相反的是,林黛玉的形象则体现了她的独立自主和不拘小节的性格。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推测他们的性格特点。人物的语言和行
为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豪爽和机智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来,而猪八戒的贪婪和愚蠢则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此外,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也是评价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决
定了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聪明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她能够看清社会的虚伪和偏见,而达西
先生的自大和傲慢则导致了他与伊丽莎白的矛盾和误解。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最后,人物的发展和变化也是评价人物性格的重要依据。人物在作品中的成长
和变化展示了他们的成熟和进步,也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从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责任和珍惜感情的成年人,这一过程展示了他性格的变化和成熟。通过对人物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价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类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最强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个要素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三者是不可分离的。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怎样分析环境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五讲 赏析人物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练习:
• (2020·浙江卷)【《雪》第13题】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 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 ①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 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 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
• ②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 响。
• 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的重建与美好生 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①线索;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 次要人物 ③衬托主要人物; ④揭示主题; ⑤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
类型
“我”
作用
①叙述者:作为“有限视角”,起线索作用。作为
“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 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缺点是只能局限于 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 ⑤主旨角度:与主要人物一起凸显小说主旨。
补充:小说中物象的内涵与作用
• 1、物象的内涵
• 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 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 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 物象的含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 主题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 首先,看文中有无揭示含义的提示性词语、句子。如果有, 找出来,这样既快又准。然而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的,要靠读 者品读、感悟。可以循着以下思路思考、概括: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一、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1、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例: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主要的要素。那么,如何去分
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这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国
各地高考语文试题,都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的,而赏析人物
形象又成了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好人物形象,
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外貌描写入手
人物的外貌,涉及的范围很广,一个人的外表、容颜、衣着、身材、
打扮,乃至一个细微的眼神,都是外貌描写的范围。这种描写不但勾画出
了人物的外貌,而且能够以“形”传“神”。
二、从语言描写入手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反映,是展
示人物性格的纽带和桥梁。从语言入手,能快捷了解人物的身份、教养、
性格、经历乃致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从动作描写入手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
──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
思想品质。特定背景下的人物都会有特定的动作,且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
性格。
四、从心理描写入手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
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
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
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
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
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一方面,外貌、服饰、心理、语言、行动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了活动的天地,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同时,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因而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分析性格,还要结合环境和故事情节等来分析形象特征。
一、赏析人物描写的精妙
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还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俗话说:“人配衣裳马配鞍”。服饰是人的身份、性格、风度、处境的表现与标志。《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服饰描写,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精雕细琢,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熙凤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和华贵。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贵在肖似”。作品中的人物,生活经验、教养、心理各不相同,人物语言和行为也就因人而异。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人物出场,王熙凤人未到,笑声先到,风风火火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待她见到黛玉,即大大夸奖一番:“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其张张扬扬、逢场作戏、迎合贾母,乃至放诞无礼、刁钻谄媚的形象,跃然纸上。
语文教学: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小说阅读考点)
语文教学: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小说阅读考点)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
小说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方法——情节结构、赏析形象
小说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方法——情节结构、赏析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
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什么是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什么是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情节是故事的发展过程,是人物行动的串联和组合。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通过这些阶段,情节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主题。情节的设计和安排对于吸引读者、推动故事发展、展现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物形象则是小说中的角色塑造,通过他们的性格、行为、语言等特征来展现。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核心,因为它们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也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手段。人物形象通常包括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正面形象是那些善良、正直、勇敢、坚强的人物,反面形象则是那些邪恶、自私、懦弱的人物。
在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是相互依存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来推动,而人物形象则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塑造和展现。一个优秀的小说必须拥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
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
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
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答思路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的作用。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给读者的感受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考点二:赏析人物形象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在小说阅读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来设置试题,具体说来,有两大类型: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设题角度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答思路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
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常用答题模式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解答思路
1.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方面考虑。如《祝福》,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桎梏和毒害下毫无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灭。应该看到,在祥林嫂的性格中,主导方面还是她恪守“女子从一而终”的夫权思想。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于,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压迫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这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努力。作者塑造祥林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际的描述,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捆绑下被吞噬的命运,揭露了封建阶级在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毒害。
2.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到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的李小二。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还反衬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而且为后文张本。
②揭示或暗示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柯瓦连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作敢为的人物,显示了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