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3.3摩擦力(无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精品课件精品学案设计课件3.3学案设计
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及方向,理解相对运动趋势.2.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判断其方向.自主探究1.摩擦力可分为、和三类.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②,③.3.摩擦力的方向:.4.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即为,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6.在相同的压力和相同的接触面材料时,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合作探究一、静摩擦力【提出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实验探究:手握杯子沿着竖直方向施力,并且从小逐渐地增大,感受静摩擦力的变化.结论:手对杯子的力竖直向上,而手受到了杯子阻碍手向上的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摩擦力,随着手对杯子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归纳总结】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2);(3).2.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变化的,方向.【提出问题】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木块的运动状态,(在测力计指针下方轻塞一小纸团,用以记录拉力曾经达到的最大值)记录在表格中.注意:当木块开始运动后,就不再记录数据.结论:静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等,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归纳总结】3.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ax叫做(将动未动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的大小.4.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二、滑动摩擦力【实验探究】前面研究了静摩擦力,现在我们继续做前面的实验,用力去拉木块,当力F>F max时,我们会发现木块在木板上开始滑动,拉力却明显减小,表明摩擦力明显减小,此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猜想:(1)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跟物体间的压力(正压力)有关;(3)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设计实验: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作出F N F 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评估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归纳总结】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物体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即表达式为,其中是比例常数,叫做,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有关,还跟接触面的有关,是没有的物理量.三、滚动摩擦【做一做】体验滚动摩擦的大小如图为自行车的滚动轴承.把滚珠沾上润滑油后放入“轴碗”,外面压上“轴挡”,中间穿上轴,就成了滚动轴承.拆卸一个自行车的滚动轴承,观察其结构,试着自己重新组装.【归纳总结】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2.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等.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课堂检测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2.关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不可能是动力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D.滑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3.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所受水平拉力不同,A做匀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C做减速运动,那么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应是()A.F A>F B>F CB.F A<F B<F CC.F A=F B=F CD.不能比较大小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水平推力F压着,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当推力F的大小增加到2F时()A.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不变D.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不变5.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时,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A.都向后B.都向前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D.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砖,它的长、宽、高分别为25cm、15cm、8cm,则当它平放、侧放和竖放时,运动的砖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为()A.F1>F2>F3B.F1=F2=F3C.F1<F2<F3D.无法比较8.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右运动,一水平向左的力F=10N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g取10N/kg)()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9.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受到的重力都等于10N,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A.6N,3NB.1N,1NC.0,1ND.0,2N10.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间正压力的方向垂直D.物体做减速运动,一定是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11.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3cm,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2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g取10N/kg)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2.如图所示,G A=20N,G B=10N,A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4,其余摩擦不计,判断下列(1)(2)两种情况下物体A受什么摩擦力?大小如何?(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F=0时;(2)当F=10N时;(3)若要使A匀速运动,所加的竖直方向的力F的大小是多少?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2.相互接触且挤压接触面不光滑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最大静摩擦力F max0~F max5.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6.小很多合作探究一、静摩擦力1.(1)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不光滑(3)存在相对运动趋势2.可以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最大静摩擦力4.0<F≤F max二、滑动摩擦力1.阻碍2.沿着接触面相反3.正比F=μF Nμ动摩擦因数材料粗糙程度单位三、滚动摩擦1.滚动摩擦力2.小得多3.增大接触面间的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接触面间的压力、让接触面变得光滑课堂检测1.C【试题解析】: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若没有挤压,不发生弹性形变,则不一定产生压力,它们之间就没有摩擦力,选项A错误;若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有压力,但两物体接触面光滑,则也不可能有摩擦力,选项B错误;有弹力是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所以有摩擦力必有弹力,选项C 正确;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选项D错误.2.CD【试题解析】:滑动摩擦力总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综上所述,选项C、D正确.3.C【试题解析】:由F=μF N知,F的大小只与μ和F N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由于该题中F N与μ相等,故摩擦力大小相同.4.AD【试题解析】:由于木块静止在竖直墙面上,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F与墙面对木块的弹力F N是一对平衡力,即F N=F,当F增加到2F时,墙面对木块的弹力也将增加到2F.在竖直方向上,木块的重力与墙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不变.5.C【试题解析】:自行车匀速前进时,由于人通过链条给后轮一个力,使后轮顺时针转动,设后轮与地面接触处光滑,则后轮应加速顺时针转动,说明后轮有相对地面向后转动的趋势,由于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后轮所受静摩擦力F f1的方向向前;前轮转动是由于前轮受到力的作用,若前轮与地面接触处光滑,则前轮就不会转动,故前轮相对地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其所受摩擦力F f2向后,如图所示.6.D【试题解析】: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垂直接触面的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四者缺一不可,故选项A错误;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指以二者之一为参考系,而物体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通常是指地面,与相对运动选的参考系可以不一致,故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静摩擦力便是发生在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7.B【试题解析】:由F=μF 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F N有关,而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所以三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相等.8.D【试题解析】:此题不要被施加一个外力所迷惑,物体向右运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向左,由F'=μF N=μmg得F'=0.1×20×10N=20N.9.C【试题解析】:应用整体法,即A、B整体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地面对B无摩擦力.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必受大小与F相等、方向与F相反的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10.BC【试题解析】:滑动摩擦力可以充当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所以选项A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选项B正确;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摩擦力的方向又与接触面相切,所以选项C正确;物体做减速运动,也可能受到外力的作用,如接触面光滑,则不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11.【试题解析】:(1)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物体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F max=kx1=200×0.03N=6N.(2)物体和地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kx2=200×0.02N=4N而F=μF N,F N=mg,故μ==0.2.答案:(1)6N(2)0.212.【试题解析】:(1)F=0时,A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1=μG A=0.4×20N=8N,可见F max1<G B=10N,因此物体A在B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F滑=μG A=0.4×20N=8N.1(2)F=10N时,A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2=μ(G A+F2)=0.4×(20+10)N=12N可见F max2>G B,物体A仍然静止,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F静2=G B=10N.(3)若要使A匀速运动,由平衡可知A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滑3=G B=10N又F滑3=μ(G A+F3)代入数据解得F3=5N.答案:(1)受滑动摩擦力8N(2)受静摩擦力10N(3)5N。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摩擦力 导学案2021
【3.3摩擦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难点】静摩擦力的有无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任务一一、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具有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或的力.【注意】摩擦力中的“静”和“动”都是相对的,指的是接触物体之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而不是物体相对地面的静止和运动.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的趋势,而没有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的力.【注意】有静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互为参考系时是静止的,而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时并不一定静止,所以一个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时并不一定静止,也有可能是运动的.2. 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且,即存在;(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面间有.【注意】要产生静摩擦力,上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从产生条件看,静摩擦力和弹力都是都是接触力。
3.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方向相反.4.大小:(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情况决定,它的大小随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的外力F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2)可由受力情况及二力平衡条件来确定,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后面将学到)求解。
5.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所需要的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理解】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静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6.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任务二静摩擦力的有无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一、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即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假设法:假设法有两种:一种是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假设摩擦力存在,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3)平衡法:由二力平衡判断。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必修一3.3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第三章 3、摩擦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有关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及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2.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F=μF 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 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F 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更加抽象,弹力和摩擦力都属于被动力,其产生有条件,但是完全根据条件进行判断有时是很麻烦的,尤其是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以后学习了牛顿定律会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就简单些了,本节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并及时进行反馈练习。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规划,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研究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章节划分,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理学科概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的描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力与运动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六章:压力与浮力该章节主要介绍压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
第七章:功和机械能该章节主要介绍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八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该章节主要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在不同物体和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
第九章:简单机械该章节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章:热学知识该章节主要介绍热学知识,包括热能、温度、热传递等内容。
教学活动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活动案例,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使用,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系统、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导学案
高一物理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物理导学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通过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原理,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如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光学现象等;(2)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科学推理等;(3)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物体受力、分析电路现象等;(4)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5)提高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3)注重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欲望;(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3)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全面发展个人素质。
(共23套)高中物理必修1导学案汇总(打包下载)
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质点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实际物体只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近似看成质点. 这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际生活中存不存在?②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问题虽然简单 ,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非常有限.主题2:参考系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来讨论问题、展示观点. 点评:其实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们分别以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甲同学认为树木后退的好快;乙同学认为车外的树木没动 ,是人和汽车在飞快的前进. 分析两同学的观点 ,说说自己的想法 ,体会一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他们那样的感受.口头表述主题3:时间轴时间在时间轴上是一段线段 ,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 注意时间轴上时间与时刻描述的教学注意体会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自己画出时间轴 ,找出第|一秒内 ,第|一秒末 ,第|一秒初板书和PPT课件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物理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介绍PPT课件板书设计机械运动的判断与描述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局部学生的交流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根底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定义方法. 注意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特点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体会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会发现我们常通过相同位移比较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较位移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口头表述主题2:平均速度强调平均速度是矢量 ,是位移与时间之比 ,平均速率是标量 ,是路程与时间之比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速度不会一直不变 ,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平均速度. 开始可能不能很好地区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口头表述主题3:瞬时速度让学生体会极值的思想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很容易知道最||后1m内的平均速度能更准确的描述刘易斯到达终点的速度.口头表述主题4:速度 -时间图象强调遇到图象问题时 ,要先看清楚是什么图象 ,横纵坐标所表示物理量的数量级|| ,然后再根据图象解题对图象进行观察 ,弄清楚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解题口头表述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PPT课件板书设计||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加速度强调控制变量法 ,加深学生比照值定义法的理解变化的时间相同 ,可通过速度变化时间比较或者通过速度变化量比较(2 )中的比较速度变化快慢里 ,速度变化量和经历速度变化的时间都不相同 ,可通过两者的比值比较主题2:加速度的计算加强学生对加速度定义式的应用 ,强调加速度的矢量性 ,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1 )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 )加速度大小的比较只要看数值 ,不需理会前面的正负号口头表述主题3:从v -t图象看加速度引导学生通过v -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图象是条倾斜的直线可知速度均匀变化 ,即加速度恒定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板书和PPT课件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区别PPT课件板书设计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矢量时间的关系式量 ,各物理量的正负表示方向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如何测出来的PPT课件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1.6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了解极限思想,能用匀变速运动v -t图象结合速度公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2.能正确运用位移公式进行定量计算.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时间图象的特点.学法指导研读教材时一是注意本节的知识体系分布 ,二是把疑难困惑的问题标注好 ,以便交流. 本节内容注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应用,位移 -时间图象的特点,微元法推导位移 -时间关系式.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2个课时教学. 假设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25~30分钟,安排在课内那么只需20分钟左右. 通过对教材中 "讨论交流〞的分析让学生移 -时间图象迹. 通过图象的物理意义分析物理量.PPT课件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微分的根本理论PPT课件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1.7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2.知道地球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能从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4.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领悟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学法指导研读教材时一是注意本节的知识体系分布 ,二是把疑难困惑的问题标注好 ,以便交流. 本节内容注意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规律的理解.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理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掌握其运动规律.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 假设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25~30分钟,安排在课内那么只需20分钟左右. 通过对教材中 "观察思考〞的分析让学生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PT课件板书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1.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加深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用匀变速运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2.能根据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推导速度位移公式: - =2ax.3.尝试运用匀变速运动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法指导本节课要用前面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推导出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要掌握好各物理关系式的应用 ,从而解题时选择方便、简单的关系式.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2个课时教学. 假设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那么只需10分钟左右. 先让学生自行计算教材中第|一个 "活动〞所要求的量,再引导学生推导位移 -速度公式;通过第二个 "活动〞让学生自己进一步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位移 -速度公式的使用和方便之处;通过对教材中第三个 "活动〞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用理想化的思想来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和方法.课前准备研读教材 ,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 ,在导学案的根底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 - "设计飞机跑道〞,让学生自己先计算,一般会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发现计算量大,从而引入位移 -速度公式的推导.图片展示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通读教材 ,作必要的标注 ,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局部学生的交流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根底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保持车距提示学生:一般情况下汽车制动的加速度是的 !思考通过所测得的刹车距离可以得到哪些未知的物理量 ,从而知道测刹车距离的目的口头表述主题2:子弹射木板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不变量 ,量 ,从而选择恰当的公式解题.因为子弹在同样的木板中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而末速度都是0 ,通过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解答.板书、口头表述主题3:平均速度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公式进行分析 ,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求出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板书和PPT课件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无PPT课件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主题2:实验步骤强调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要特别的说明.联系实验过程 ,逐一对各步骤进行分析.口头表述主题3:误差与有效数字总结误差的种类 ,分析哪些误差是可以减少的. 介绍有效数字.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的误差来源 ,从而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 ,读刻度尺记得估读.板书和PPT课件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 (特别是各小组组长 )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v -t图象PPT课件板书设计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第三层级|| 根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局部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根底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局部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无PPT课件板书设计力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2.2 重力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学法指导重力在初中就很熟悉 ,但高中的要求更高 ,要习惯于理性思考问题.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力和重心的理解以及重心位置确实定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假设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那么只用15分钟左右. 通过教材中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起初中学过的重力,从图中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如何测量,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此节的教学内容,突出对重力方向和重心的理解与掌握.课前准备研读教材 ,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 ,在导学案的根底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介绍质量和重量的关系PPT课件板书设计重力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2.3 弹力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知道形变的含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理解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并能利用胡克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会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学法指导弹力的表现形式多样 ,但我们从本质上去分析它们却是一样的.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2个课时教学,假设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20~25分钟,安排在课内那么只用15分钟左右. 通过教材中 "图2-3-1”让学生联想到许多物体有形变,可提出物体为什么会发生形变,让学生将列举的形变进行分类,指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 "图2 -3-3”让学生了解产生弹力的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关系等.课前准备研读教材 ,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 ,在导学案的根底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联想 "开运动会时有同学进行撑竿跳〞的场景,设想如果不用撑竿还能跳那么高吗? "弹弓能将小石子弹出去〞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受到了弹力的作用,那么你们知道弹力的产生、大小、方向是图片展示板书设计弹力授课年级|| 高一课题课时2.7 <力>整合与评价课程类型复习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本章的根底 ,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 ,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本章复习课建议用1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根底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课前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 ,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 ,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回忆本单元内容 ,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 ,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 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 ,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局部学生的交流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 ,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 ,为什么.(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3)说说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口头表述主题2:受力分析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 ,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画出各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2)结合第|一问中所画的受力口头表述、板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第1课时编写人武军华审核人编号【学习目标】(1)要明确力的概念, 掌握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图示以及重心的理解【难点】“等效代替”的思想理解重心的概念和位置任务一、力和力的图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1)观看视频,足球胡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那一物理量描述?(2)物体运动运动状态的变化有哪几种形式?(3)列举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4)是什么原因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呢?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3.力的作用效果:和。
4. 力的分类:按效果分类按性质分类4.力的矢标性:力的物质性:力的相互性:5.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1.用200牛的力沿斜面向上推木箱,在下图中画出推力的图示。
2.某人用100牛的力与水平线成30°角斜向右上方拉着一重力为300牛的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请在图中画出小车所受拉力和重力的图示。
6.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1)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拉力 (2)小球受到的拉力。
任务二、重力1.定义:2.大小:(1)按公式计算G = g =同一物体,同一高度,纬度越高,g越同一物理,同一纬度,高度越高,g越(2)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时,弹簧秤的示数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3.方向:4.作用点:重心(1)重心的定义,用到了哪一种物理思想?(2)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有那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常采用什么方法确定重心?(3)重心的位置一定在物体上吗?举例?任务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 万有引力: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只有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强度.【当堂检测】: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出示图片:百米赛跑由苏炳添介绍,对于运动员在100米比赛中,想要提高成绩,有很多学问,比如他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有怎样的关系?讲授新课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的关系:x=vt,它的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一条直线如图v –t 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面积”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思考讨论: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图像上如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方向呢?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二、匀变速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从vt图象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图v –t 图线与t轴所夹的梯形“面积”是回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画出vt图像,并能得出v –t 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面积”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思考讨论:图像上如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方向通过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wt图象,使学生掌握通过求图象面积来求解位移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呢? 出示图片:粗略地表示位移,分4个小矩形,较精确地表示位移分8个小矩形假如把时间轴无限分割,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教师总结: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分割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非常精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
这是物理上常用的微元法。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仍可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这个结论和vt 图象,求得位移的计算式。
由图可知梯形的面积:S 梯形=(V0+V )×t/2 即位移:t )v v (x +=021将 v = v 0 + at 代入上式,有22at 1t v x 0+=2.匀变速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2at1t v x 0+=(1)t 是指物体运动的实际时间(刹车问题) (2)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υ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a 与v0同向,则a 取正值;若a 与v0反向,则a 取负值;学生阅读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并回答思考并推导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导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高一物理必修1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自然界最基础的科学之一。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涉及到天体物理学、声学、光学、力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3. 物理学的分类物理学可以分为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两大类。
经典物理学包括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现代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合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有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力的性质1.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合成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3.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分力。
四、动能和势能1.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公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是常见的势能形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解决动力学问题。
五、物理学的实验方法1. 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揭示自然界规律。
2. 物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物理学实验需要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准确地测量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
3. 物理学实验的重要性物理学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安徽省池州市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设计:1.3运动快慢的描述(无答
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学道
班级: 高一班姓名:编号:03 日期: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设计者:高中物理组
【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的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2、效果描述:
反思课1、病题诊所:
2、精题入库: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_共75页)
【组内研学】
知识点 1 质点
●为什么要引入“质点”概念?(阅读 P9~10)
1、定义:
叫质点。
讨论一: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加点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火.车.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时间、轮船在海 里的位置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 3、“质点”的物理意义: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运动
和
的物理量
例 1.一个小球以 5m/s 的速度撞击墙壁,结果以 5m/s 的速度反方向弹回,这个运动过程中,
对于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撞击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都是 5m/s,因为速度是标量,所以小球的速度没有改变
B.撞击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都是 5m/s,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小球的速度发生改变
C.丙说,下午 2 点上课,2 点 45 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 45 分钟
D.丁说,2 点 45 分下课,2 点 45 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是相同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例 4.一个物体从 A 运动到 B,初位置的坐标是 xA=3m,末位置的坐标是 xB=-2m,它的坐标 变化量是多少?位移是多少?
【反馈评学】
1.学习了时刻与时间,甲、乙、丙和丁四位同学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说,下午 2 点上课,2 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乙说,下午 2 点上课,2 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必修一3.1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安徽省池州市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设计:第二章《变速直线运动》训练
池州华佑高级实验中学人本跨界大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学道班级: 高一 班 姓名: 编号: 20 日期: 签字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设计者:高中物理组【学习目标】 1. 了解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会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2.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板块一:速度与时间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1.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 C .甲、乙同时着地 D 2.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B.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3..一物体以5 m/s 的初速度、-2 m/s 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在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A.4 m B.36 m C.6.25 m D.以上答案都不对匀板块二:位移与时间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 s=4t+2t 2,s 与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4 m/s 与2 m/s 2 B.0与4 m/s 2 C.4 m/s 与4 m/s 2 D.4 m/s 与02.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末的速度达到4 m/s ,物体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 A.6 m B.8 m C.4 m D.1.6 m3.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是x ,则它在第3 s 内的1.匀)图培辅课(时段:大自习 附培辅单)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 A.5x B.7x C.9x D.3x板块三:速度与位移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2.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1所示,则( )图2—1 A. B.2 sC.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远板块四:自由落体运动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 图象。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三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全册教案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安徽省池州市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5.2平抛运动(无答案)
池州华佑高级实验中学人本跨界大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学道堂 组 姓名: 编号: 01 日期: 签字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课题:5.2平抛运动 设计者:高中物理组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学习目标】1.研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进一步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等时性和独立性。
3.掌握平抛运动分解方法,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研自探 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 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自 学 指 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内容·学法·时间)随 堂 笔 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板块一:平抛运动的速度学法指导:阅读P8-9的内容两遍,通过生活常识了解平抛运动,并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得到平抛运动的分运动与合运动,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1.什么是平抛运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2.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吗?为什么?3.以物体被抛出的位置为原点,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 轴的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5.2-3)。
①水平方向:a x = ,v x = ;②竖直方向:a y = ,v y = ; ③合运动:a= ,22yx v v v +=v 与 v 0的夹角tan θ=。
板块二:平抛运动的速度的应用学法指导:根据板块一学习的有关平抛运动的知识,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基础题: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 .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 .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D .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发展题: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交流与分享1.两人小对子给对子的自学情况评定等级,针对自学的内容进行快速交流;冲刺与挑战2.五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 ①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②针对展示议题的内容进行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准备与预展3.十人共同体 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组长主持①检查本组的任务是否所有成员100%掌握,对有疑问的成员找同学帮扶,②确定本组展示方案,组长分派任务,确保有组员板书规划;有组员检查板书;带其他组员完成展示前的预演。
安徽省池州市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无答案)
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学道
高一年级班姓名:日期:编号:
课题: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30分钟】一、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知道重心的含义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4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培辅课】(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五、【反思课】: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优课精选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3.3 摩擦力2[ 高考]
《摩擦力》学案第一课时静摩擦力【温故知新】(一)概念理解两个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时,就会在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二)探究实验的设计初中实验探究题1: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2所示。
(1)实验中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运动。
(2)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实验探究题2: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量。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块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用力拉动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方案。
简述你的理由?(2)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自主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规律【设计与提示】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对比图4乙方案,装置改进的优点在哪里?【操作的注意事项】结合下面的操作与记录,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操作与记录】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包括2个砝码)总重力,按图5组装器材,注意调整高度使得细线被拉直时保持水平。
⑵缓慢的向左拉动木板,木块和木板没有相对滑动,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⑶仔细观察木块与木板接触面的位置变化,记录两接触面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同进记录木块和木板相对滑动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
⑷分析完成实验记录表1⑸木块上的钩码再增加两个,重复以上实验,要求前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然为F1、F2,分析完成实验记录表2。
表 1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压= N表 2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压= N【分析与论证】1、分析表1或表2的第①、②次实验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并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安徽省池州市华佑高级实验中学高效课堂体验式物理(人教版必修1):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池州华佑高级实验中学人本跨界大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学道班级: 高一班姓名:编号:11 日期: 签字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设计者:高中物理组
【学习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2
2-v
培辅课(时段:大自习附培辅单)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2、效果描述:
反思课1、病题诊所:
2、精题入库: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华佑高级实验中学人本跨界大课堂自主学习型物理学道班级: 高一班姓名:编号:20日期: 签字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设计者:高中物理组【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
提出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
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摩擦
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2.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面
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与相互之间的
压力(弹力)成正比,可以写
培辅课(时段:大自习附培辅单)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2、效果描述:
反思课1、病题诊所:
2、精题入库: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