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苏教版 (9)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探究的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方法:条件组合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结论实验方法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结果容易发霉不容易不容易不容易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资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1 / 5(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征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激烈的震颤感.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五)探究题目: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感化资料:酒精灯、、水、小石块、镊子、火柴.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征象:重复几回后;小石块碎裂.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方法:1.用本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2.将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现象:沙子和泥土不断被水流带走.结论:流水有搬运作用.(七)实验名称: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从头罩在火焰上方.(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2 / 5征象:干燥的烧杯壁有水珠;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清石灰水变混浊;白瓷熄灭皿底部有黑的.结论:蜡烛熄灭后生成新的物资.探究的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八)假设: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材料:几根铁钉、几根试管、少许油、干燥剂、冷开水、水.方法:1.将一根铁钉放入有干燥剂的试管里;2.将另一根铁钉放入装满冷开水的试管里;并放入少量的油;3.将第三根铁钉放入一般的水中;并将铁钉的一半露在氛围中.4.天天观察生锈情况.现象:放有干燥剂的试管中的铁钉几乎不生锈;放有冷开水和油的试管中的铁钉也几乎不生锈;放置在有空气和水中的铁钉生锈最快.结论:铁钉生锈与水和氛围有关.(九)实验名称:变色花实验.资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2)在“叶子”上抹碱水.(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十)探究的题目:比较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我的猜想:洗衣粉的效果好材料:水、大烧杯、洗衣粉、肥皂粉、污物相同条件:污物大小、布料、浸泡时间、搅拌次数、洗涤用品用量.不同条件:不同的洗涤用品方法:1.往2个装有同样多水的大烧杯里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和一小勺肥皂粉;分别搅拌3分钟.2.每组选择一种污物;并把2块有同样污物的布条分别浸泡在2种溶液中.3 / 53.观察面条上污物的变化;并记录.现象:对于油污;肥皂的效果好;对于果汁;洗衣粉的效果好.结论:不同的污物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十一)实验名称: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资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高的坑深一些、大一些;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头大坑深一些、大一些.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深浅都有关系.(十二)制作: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十三)实验名称: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研究题目: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间隔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我的假定:行星公转周期与行星与太阳之间间隔有关实验准备:1.5米长的细绳、水笔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砝码、合适的场地实验过程: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3、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实验结论: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3.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3.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化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化石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化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化石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化石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和求知欲。
2.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生物、地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化石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化石的形成过程、分类及其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实验等,这为开展课堂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3.9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3.9节“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 化石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化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石是古生物遗骸或遗迹的留存。
2. 作业点评与补充说明
(1)短文作业:学生应能够准确地描述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分类及其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教师在批改时应注意学生的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并能够运用实例来说明问题。
(2)案例分析作业:学生应能够选择一个典型的化石案例,并对其背景、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教师在批改时应注意学生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对化石应用的思考和见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9:铁钉生锈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9:铁钉生锈了
我们发现
1号铁钉生锈很慢;2号铁钉生锈很快且多;3号铁钉无变化。
实验结论
铁钉生签名: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编号6--9
( )年级( )班 第( )实验组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教材位置
第33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实验器材
无锈铁钉、试管、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砂纸等
实验步骤
1.取三个相同的试管和三根无锈铁钉。 2.用砂纸把三根铁钉打磨光亮。 3.取第一根铁钉放入第一个试管中,并放入干燥剂。记作1号铁钉。 4.取第二根铁钉放入第二个试管中,并倒入凉开水。记作2号铁钉。 5.取第三根铁钉放入第三个试管中,并倒入凉开水,加一点植物油。记作3号铁钉。6.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 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
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 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 觉? 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 现象: 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 颤感。


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 体表皮细胞
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也 可以自制)和人体表皮细胞玻片等 。

自制洋葱表皮细胞玻片的方法: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表面的薄膜。 ④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 将其仔细展平。 ⑤盖上盖玻片。 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进行染色。
材料: 鱼塘水、滴管、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方法: 把鱼塘里采来的水样,用滴管在玻片上滴一 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边缘多余的 水分,在光源较充足的地方,就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了。
3、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材料: 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 锅、高压锅等。 步骤: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并(煮开)几 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 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 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
实验结论: 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系
做“星座”放映器
材料:薄板、锥子、纸筒、手电筒 方法: (1)裁一张10厘米x10厘米的正方形薄 板,参照星座图,用锥子按亮度大小比例钻 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孔; (2)把有孔的薄板蒙在一个大适中的纸 筒一端。注意正面要朝纸筒,否则看到的星 座会东西颠倒; (3)将手电筒伸进纸筒,把“星座”放 映到白墙上。

新苏教版2021-2022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新苏教版2021-2022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一、问题解答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问题2: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二、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第2课做酸奶一、问题解答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问题2:细菌的三个特点是什么?答:(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2)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二、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C-40°C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课计划
单元课题实验名称演示或指导达成分组时间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第四单元:研究宇宙1、水滴里的生物
察看水滴里的微生物
2、做酸奶自己着手做酸奶
研究发霉的条件(察看馒
3、馒头发霉了
头霉变现象)
4、搭建生命体的“积察看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细
木”
胞切片
2、地球的表面制作地表模型
4、火山和地震模拟火山喷发
4、火山和地震模拟地震发生
5、地球的变迁风化与侵害
1、蜡烛的变化
对蜡烛的加热、焚烧实验
2、铁钉生锈了
研究铁钉生锈的实验
3、变色花
制作紫甘蓝水试剂
试一试那种清洗用品的
4、洗衣服的学识
成效好
1、登月之旅
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研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
2、太阳系大家族
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
么关系
分组第一周
分组第二周
演示第三周
分组第周围
分组第五周
演示第七周
演示第七周
演示第八周
分组第九周
分组第十周
分组第十一周
分组第十二周
分组第十周围
演示第十五周。

苏教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目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目录
演示
分组
备注
第一
单元
测量身高和体重
木板、三角板、米尺
第三
单元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粘土、叶子、骨头、贝壳
第四
单元
模拟仙人掌蒸发
水、纸巾、蜡纸
用鱼缸养鱼的实验模拟生态平衡
鱼缸、池塘里的水、沙子、水草、盖子
探究瓶中种小草
带盖子的瓶子、湿润的土壤、小草
第五
单元
探究燃烧一粒花生米的能量转换
细铁丝或针、花生米、软木塞或橡皮泥、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
比较纸的吸水性
报纸、作业纸、纸巾等不同质地的纸、胶头滴管、红墨水、手电筒
比较棉布和合成纤维布的结实程度、吸水性、燃烧
放大镜、火柴、杯子、红墨水、棉布和合成纤维布
金属的性质
砂纸、铁条、铜条、铝条、热水、烧杯、木筷、竹筷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单元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演示
分组
备注
了解土壤
土壤里含有空气
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
水的毛细现象
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
水的表面张力
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
水的溶解现象
烧杯、高锰酸钾、盐、面粉、细沙、玻璃棒
水有浮力
烧杯、钩码、 橡皮泥、水槽
它们是什
么做的
比较纸的纵向横向结实度
报纸、作业纸、纸巾等不同质地的纸、放大镜
放大镜、小锤子、稀盐酸、滴管、水盆、镊子
模拟变质岩
不同颜色的硬度、形状
赤铁矿、石墨、方解石、白云母、方铅矿、石膏、滑石、小刀、钥匙、石英、萤石、放大镜
人体的
司令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
苏教版
六年级上

三 单
9.化石告知我们什么
元பைடு நூலகம்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 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 叶子、脚印化石等。
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化石。视察下图, 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
这些化石从左到右、从上分别 是:蕨类植物化石、脚印化石、小 昆虫化石、三叶虫化石、蜻蜓化石、 羽毛化石。
动物骨骼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你能从下面的化石图片中读到哪些信息?
视察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 图片,猜猜哪种是食肉恐龙, 哪种是食草恐龙。
视察恐龙蛋化石图片, 你有什么发现?
视察两种恐龙的足迹化石图片,判断哪种是二足行走恐龙, 哪种是四足行走恐龙。
上方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平齐,合适切断植物,这是食草恐 龙的头骨化石。下方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尖锐锋利,合适撕咬动 物,这是食肉恐龙的头骨化石。
现代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渐新马
始祖马
(3500万年前)
(5000万年前)
中新马 (1500万年前)
现代马 (100万年前)
根据化石,科学家发现马经历了始祖马、渐新马、 中新马、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体形 越来越大,马的趾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始租马前足4 趾,后足3趾。现代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着地,便于飞 快奔跑。
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 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 生物的有机质被分解,遗体、遗物的坚硬部分和痕迹被沉积物包裹, 并被矿物化。 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 地方,随著岩石的腐蚀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来。
你觉得下面这些生物有变化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同步练习一、填空1. 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如:()等。

2.()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3.脚印化石属于()化石;三叶虫化石属于()化石;鱼化石属于()化石。

4.大自然中的化石如:()。

5.由于()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或坍塌,()便暴露出来。

6.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底层中出现了,而()、()和()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才出现。

二、选择题1.曾经长时间统治地球,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物种是()。

A.猛犸象B.三叶虫C.恐龙D.大地懒2.科学家曾经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经是()。

A.高山B.草原C.大海D.陆地3.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

A. 银杏是一种活着的化石B.银杏树的寿命跟化石一样长C.现代银杏与古代银杏相比,变化不大D.银杏与某种化石相似三、判断题1.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银杏与某种化石相似。

( )2.化石的发现与地球运动有关。

( )3.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

( )4.蟑螂和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四、简答题现代马经历了哪些进化过程?参考答案:1.化石;残骸;遗迹;骨骼、外壳、叶子、脚印2.化石3.遗迹;外壳;残骸4.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5.地壳运动;化石6.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二、选择题1.C;2.C;3.C;三、判断题1.×;2.√;3.√;4.√四、简答题发现马经历了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体型越来越大,马的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5
洗衣效果实验P39
对比实验
烧杯、角勺、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筷子、有“污物”的布料




1
环形山模拟实验P43
模拟实验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2
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P47
操作实验
细绳、塑料管、橡皮塞、秒表、砝码、垫圈
3
做“星座”放映器P50
操作实验
锥子、正方形薄板、纸筒、手电筒




1
蜡烛燃烧实验P30
操作实验
蜡烛、烧杯、石灰水、抹布、白瓷碗
2
铁钉生锈实验P34
操作实验
无锈铁钉、试管或矿泉水瓶、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砂纸、细线绳
3
变色花实验P36
操作实验
纸花、白醋、碱水、喷壶、紫廿蓝汁、烧杯、滴管、检测物质用的玻璃容器
4
制作紫廿蓝水试剂P37
操作实验
紫廿蓝、温水、烧杯、塑料袋
P17
分组
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
4
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P18
分组
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5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P19
分组
酒精灯、火柴
6
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P19
分组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
7
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P21
分组
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或用易拉罐做成的小锅
8
固体的热胀冷缩
记录、描述
7
P36解暗盒
分组
暗盒、电池、导线、电珠
包括记录、暗盒设计
8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2、学生分组观察.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现象: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实验结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叫微生物.2.实验名称:自己动手做酸奶实验材料:锥形瓶100ml 烧杯50ml 汤匙鲜牛奶鲜酸奶橡胶塞实验过程:1 .将所有的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2 .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度左右均匀的分装在已经消毒的4个烧杯中.3. 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烧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酸牛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4 .将其中两杯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的环境中;24小时后进行观察.实验现象:鲜奶变酸了实验结论:放在温暖的环境中的两杯形成的酸奶较酸一些;说明温暖的环境更适合酸奶的形成.3.实验名称:观察馒头霉变现象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4.实验名称: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实验材料:葱表皮细胞装片、人体表皮细胞装片、显微镜实验过程:步骤:1、各小组先调整好显微镜对焦.2、然后将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正确装到显微镜载物台;观察;并画下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取下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再用同样方法正确装上人体表皮细胞装片;观察;画图.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的格子扁长;格子内有一颗很小的黑点;人体表皮细胞的格子短粗;格子里的核比较大.实验结论:不同的生物;它们的细胞形状、结构也不相同.5.实验名称:比较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的不同现象实验材料:地球仪、自制小帆船实验过程:1.用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小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出.4.将船放在平面上模拟航行进行比较.实验现象: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实验结论:地球是圆的.6.实验名称:制作地表模型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实验过程:1、用铅笔绘出陆地、海洋、湖泊、高山等地形范围;2、用橡皮泥、小刀等工具、制作地表不同高度的地貌.实验现象: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实验结论: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7.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报纸托盘锥形瓶饭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烧杯实验过程:1.在桌面上铺上一层厚报纸;把托盘放在报纸的上面;将锥形瓶放在托盘中间.2. 把纸漏斗插进锥形瓶中;将50克的干苏打导入锥形瓶中;正再加入1-2滴洗涤灵.3. 将50ml的醋倒入烧杯中.4. 慢慢的向锥形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锥形瓶中的液体经过化学反应;迅猛的顺着锥形瓶的外壁溢出;像从一座山的山口溢出一样.实验结论:火山真正的喷发是从内向外喷发的.8.实验名称: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中心和强弱实验材料: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实验过程: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现象: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实验结论: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9.实验名称:岩石在冷暖变化下会发生什么实验材料: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实验过程: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实验现象:会发现石头开裂变碎了实验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10.实验名称:流水搬运的演示实验实验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实验过程: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展示现象;并描述结果.实验现象:往水杯中加水;沙子和泥土会被水冲走;并且水盆里有沙子和泥土.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11.实验名称: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1.实验过程: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的上方.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取下白瓷碗;观察它的底部实验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实验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12.实验名称:做铁钉生锈分组实验实验材料:三只透明的小玻璃瓶(代替试管)三只经过打磨除锈的铁钉(同一厂家;同一型号)蒸馏水(购得)食用油干燥剂(硅胶)电吹风实验过程:1、将三个玻璃瓶洗净;用电吹风烘干.2、向经烘干的;干燥的A瓶内放入一枚铁钉、少量硅胶;并用瓶塞将瓶塞住;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3、在B瓶内装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蒸馏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向水上滴加食用油;使其与空气隔绝.4、在C瓶内装入少量蒸馏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实验现象: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破坏其中任意一个即可防止锈蚀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破坏其中任意一个即可防止锈蚀13.实验名称:用自制甘蓝水检测身边各种物质酸碱性实验材料:紫甘蓝或紫牵牛花、塑料袋、温水、烧杯等实验过程:1、将紫甘蓝(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4、将紫甘蓝水倒入烧杯中.5、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的物质;观察颜色的变化. 现象:有的物质使紫甘蓝水变成红色;是酸性物质;有的物质使紫甘蓝水变成绿色;是碱性物质.实验现象:常见的物质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大多数是碱性物质.实验结论:常见的物质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大多数是碱性物质.14.实验名称:试一试那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实验材料: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过程:1、选取相同大小的干净布;涂画相同且适量的污迹.2、将带着污迹的布同时分别放入烧杯中.(小组成员合作完成)3、同时进行搅拌;并努力保证搅拌次数一致.4、取出布片;放置于利于观察的白纸(或其他物体)上;观察污迹发生的变化;用排序的方法记录结果.实验现象: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15.实验名称:研究环形山的形成实验材料:托盘实验过程:1、在托盘内铺上约3厘米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4、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实验现象:环形山是石块撞击形成的实验结论: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16.实验名称: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实验材料:1.5米长的细绳、水笔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砝码、合适的场地实验过程: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3、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实验现象:绳子短;圆周的半径就短;橡皮塞运动的长度短;完成圆周运动所需时间就短;绳子长;圆周的半径就长;橡皮塞运动的长度长;完成圆周运动所需时间就长.实验结论: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17.实验名称:做星座放映器实验材料:纸板、细线、橡皮泥实验过程:1、纸版上打孔;2、1-7号孔上挂线;3、按15、12、15、17、27、27、14CM的长度在线下端挂上橡皮泥小球;侧面照射.实验现象: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了勺子形.实验结论:像勺子形状的就是北斗七星.18.实验名称:从高处丢纸和小球实验实验材料:纸、小球实验过程:1.假设结果;2.让纸与小球同时从高处丢下;3.让一张纸揉成团;再把它与另一张纸同时从高处丢下.实验现象:小球先着地.实验结论:空气对小球比揉成团的纸的阻力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1、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步骤:将湿馒头和干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放在暖气片上,观察5天后的变化。

结果:湿馒头发霉,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潮湿和温暖的环境易导致食物发霉。

2、自制酸奶的实验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步骤:在牛奶中加入白糖,煮开后冷却至35-40℃,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倒入保温中,保温5-6小时。

结果:牛奶变成了酸奶。

结论:牛奶中的乳酸菌会发酵成酸奶。

3、探究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步骤:将纸做的小船放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时的现象。

结果:进港的船只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4、模拟地震的实验实验一:将毛巾叠起来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中间挤压;实验二:用小木棒弯曲直至断开。

结果:毛巾出现褶皱,木棒断开时有响声和震动感。

结论:地壳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造成地震。

5、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步骤:在铁盒子中放置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往洞中倒入番茄酱,用土豆泥封住洞口,加热后观察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结果: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6、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碗、石棉网步骤: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再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上方,将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其底部。

结果:石灰水变浑浊,白瓷碗底部有黑色沉淀。

结论: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烟雾和二氧化碳,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黑色沉淀是烟雾产生的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9)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

但是,对于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蜡烛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蜡烛的变化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规律。

2.难点:蜡烛变化原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蜡烛的变化。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发现蜡烛的变化规律。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蜡烛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实验工具: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对蜡烛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并用澄清石灰水测试二氧化碳的产生。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杯搅拌2下,另一杯搅拌4下。
• 结论:
• 如何控制除了搅拌次数以外的其他变量?
练 习(填空)
• 1、(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 两)种类型。 • 2、(对比实验)是一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
变某个实验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 实验结果 )。 • 3、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
实验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 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
1、模拟实验 2、对比实验
模 拟实验
• 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 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模拟雨的形成
模拟昼夜的形成 模拟火山爆发
对 比实验
• 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 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 2、在做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既有对比实验
又有模拟实验。
(√ )
• 3、改变多个因素是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 ×)
• 4、对比实验要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 )
• 5、用充气的球可以做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
验。
(√ )

2、埋在同土质的土壤里,放在同一环境下。

3、每次浇同等量的水。
• 结论:
• 上面的实验设计有问题吗?有什么问题?
注意问题: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 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 应保持一样。

实验设计
• 问题: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 假设:搅拌次数越多,溶解得越快。
• 实验步骤:1、取两杯同温度、等量的清水,分别 放入一小勺盐。
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 4、同一个实验可能既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
质。 • 5、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有(模拟雨的形成)
(模拟昼夜的形成)( 模拟火山爆发 ) • 6、本学期中我们学过的对比实验有( 馒头发霉了 ) • ( 铁钉生锈了 )。
练 习(判断)
• 1、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实验。( √ )
种子萌发的实验
水蒸发快慢的实验
同一个实验可能既有模拟实验,又 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在下面两面
个模拟实验中,有没有对比实验
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对比实验注意的问题
• 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实验设计
• 问题:子萌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 假设:种子大,萌发快
• 实验步骤:1、选择两粒大小不一的蚕豆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