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生物重难点强化练第60练正确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新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增分加练18种群“S”型和“J”型曲线的理解
增分加练(十八)种群“S”型和“J”型曲线的理解时间:20分钟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Z18-1A.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C 点左右B.曲线乙为“S”型增长,E 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D 点时进行D.曲线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2.图Z18-2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Z18-2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乙种群在 C 点时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乙种群在 F 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3.图Z18-3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图Z18-3A.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处于b点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环境容纳量,其增长速率大于零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高4.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图Z18-4,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Z18-4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5.甲和乙是稳定自然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新种群,如图Z18-5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变化(a>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Z18-5A.图中的a是甲、乙种群自然增长率能达到的最大值B.时期Ⅰ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C.时期Ⅰ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有可能大于乙种群D.新种群的增长总是先经历时期Ⅰ再经历时期Ⅱ6.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Z18-6所示。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高中生物S型曲线和J型曲线详细比较
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特点比较1 。
1 “J ”型曲线的特点“J ”型曲线( 如图1 ) 是指在食物( 养料) 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入倍。
它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
1 。
2 “S ”型曲线的特点“s ”型曲线( 如图2 ) 是指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由于资源和空间等的限制,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 ,有时会在最大容纳量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2 “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疑析2 .1、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
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增长率= 出生率一死亡率=( 出生数一死亡数)/( 单位时间x 单位数量) 。
因此,不能将入等同于增长率。
增长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
增长速率=( 出生数一死亡数) /单位时间。
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J ”型曲线还是“S ”型曲线上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
在“J ”型曲线增长的种群( 如图3中的a 种群) 中,增长率等于(入一1 ) ,不变,增长率(入一1 ) 也就不变( 如图4 ) 。
再看增长速率,由于一段时间内种群内个体基数不断增大,故这段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不断增多,除以时间以后即为增长速率,可以看出增长速率是不断增大的( 如图 5 ) 。
在“S ”型曲线增长的种群( 如图3中的b种群)中,在环境阻力( 空间压力、食物不足等) 的作用下,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两者之间的差值不断减小,即增长率也是不断减小;当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增长率为零( 如图 6 ) ,此时种群数量到达K值。
而增长速率会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呈现钟罩形变化曲线( 如图7 )。
新教材高中生物重点强化训练(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
重点强化训练(三)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解析】选A。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即将AaBb与隐性个体aabb进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因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Bb,A正确。
2.用矮秆迟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如果希望达到200株矮秆早熟水稻,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 )A.800株B.1 000 株C.1 600株D.3 200株【解析】选D。
用矮秆迟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杂交所得F1全是高秆迟熟,基因型为DdEe。
F1自交,高秆迟熟∶高秆早熟∶矮秆迟熟∶矮秆早熟植株=9∶3∶3∶1,则矮秆早熟植株所占比例为1/4×1/4=1/16,共200株,所以F2在理论上植株数:200÷1/16=3 200。
3.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的比例为3∶1【解析】选B。
如果F1自交,则F2中表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9∶3∶3∶1,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选项A正确;F2中与亲本相同的表型占子代的比例为3/16+3/16=3/8,选项B错误;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F2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的比例为3∶1,选项C正确;F1测交,后代表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各为1/4,选项D正确。
4.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
题型11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原卷版)
1.“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易错警示(1)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环境容纳不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
(2)不要误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为“J”型增长。
“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增长。
(3)区分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方面,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
2.K值与K/2值的应用3.种间关系曲线分析③⑥为互利共生关系,如根瘤菌和大豆、大肠杆菌和人、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判断依据: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①⑤为捕食关系,如兔子吃草、棉铃虫吃棉花叶子等。
判断依据:(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
④为寄生关系,如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莬丝子和大豆、蝉和树等。
判断依据:寄生者增多,宿主减少,但不会为0.②⑦⑧皆为竞争关系,如农作物和杂草、草原上的牛和羊、大小两种草履虫等。
判断依据: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⑦和⑧中,两种生物之间食物或生存空间的重叠程度越高,则竞争越激烈。
1.学家曾针对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对266.8公顷田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B.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曲线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蝗虫的种群数量为N0×(0.03)t只C.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2.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J”型曲线3.科学工作者通过对同一草场的牧草产量的相关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 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新人教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新人教版必修3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易错警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2个关注(1)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 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90309170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接近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须在c点进行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A正确;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B错误;病虫害防治应在有虫之时,即a点开始,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C错误;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改善后K值增大,当环境破坏后K值减小,D错误。
1.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3.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比较两条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C.d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
比较两条曲线的走势和斜率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A正确;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使e点向下移动,B正确;d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是仍然大于0,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此时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D正确。
12种群数量的变化-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考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 种群数量变化考点精讲精练考点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例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呈“S”型增长时,K值是固定不变的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种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C【详解】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A错误;B、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该是“S”型,B错误;C、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可能相同,C正确;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大,D错误。
故选C。
【例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答案】A【详解】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A正确;B、根据图中甲乙曲线的对比,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数值越小,说明环境阻力越小,C点时环境阻力并非最小,B错误;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C错误;D、不同生存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所以种群增长曲线不同,D错误。
高中生物重点强化训练六含解析苏教版
重点强化训练(六)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拉马克科学地解释了进化的原因B。
达尔文从丰富的事实出发,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C.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抗生素可刺激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变异的本质【解析】选B。
拉马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其“用进废退”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进化的原因,A错误;达尔文从丰富的事实出发,通过对大量化石和标本的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正确;按照拉马克的观点,抗生素可刺激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C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错误.2。
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解析】选C。
A项中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3.从胚胎发生上看,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手都是由胚胎时期的前肢芽发育而来的,但出现了不同的适应结构。
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A。
比较胚胎学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生物化学证据D。
古生物学证据【解析】选B。
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手都是同源器官,因此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专题强化练(B卷)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专题强化练(B卷)1.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值(λ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大小与种群密度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a点之后,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不考虑迁入、迁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K/2左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关(2)Ⅰ>Ⅱ>ⅢK值越大,说明环境越优越(3)小于(4)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解析图中坐标系内含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其中“J”型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其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值(λ)恒定不变,但种群的增长速率却在不断增大,所以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种群密度也随之增大。
“S”型曲线是种群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数量变化规律,当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值即K值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若环境条件改变得比原来更优越时,则K值会增大,如图中曲线Ⅰ;当环境条件变得更差时,则K值变小,如图中曲线Ⅱ;当环境条件受到破坏而不能恢复时,种群数量不断下降,K值也会不断下降直至被灭绝,如图中曲线Ⅲ。
(1)对“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值不变,但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所以二者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曲线Ⅰ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好所致,曲线Ⅱ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差所致,曲线Ⅲ是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所致,由此推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环境条件的优越程度是依次减小,其判断的关键依据是K值的变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的数量特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的数量特征》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武汉高三考前冲刺)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d可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性别比例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不一定保持稳定C.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2.(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如图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中,五种植物种群内部各级胸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操作中要随机取样B.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C.径级较低群体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D.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3.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图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C.a、b表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D.a、b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多4.(2022·海南,8)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
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5.(2024·徐州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粪便DNA 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6.(2024·武汉高三月考)“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 [在N t=N0·λt中,λ-1表示该种群的增长率;种群的K值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优越环境中,K值将增大;在鱼类养殖中,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最后为0,故处于不同的种群密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2.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B [“S”型增长曲线不仅仅是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还与气候、天敌、时间、种群密度等有关,A错误;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B正确;“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C错误;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限制,D错误。
]3.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B.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C.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D.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C [在第20~30年间λ=1,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速率为0,A错误;“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图中不符,B错误;第20~30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不变,达到环境容纳量,C正确;第10~20年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D错误。
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添常表现为“S”型增添曲线。
以下有关种群“S”型增添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添曲线表示了种群数目和食品的关系B.种群增添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添曲线表示了种群数目与时间没关D.种群增添不受种群密度限制答案B解读“S”型增添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品、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要素有关。
2.以下图是对某地域某种动物种群构造的检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向是()A.总量将增添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降落D.保持稳固型增添答案C解读依据坐标中种群年纪构成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败型种群,由此可展望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渐渐降落。
3.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检查过程是()①随机选用若干样方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③确立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检核对象④计算种群密度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⑤④ D.①④②③⑤答案C解读样方法为植物种群密度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掌握基本步骤即可正确作答:①确立检核对象;② 随机确立样方;③统计各种方数目;④计算,求均匀值。
4.林业部门对某地域稳固生态系统中乔木种类和数目进行了调查,联合以下图剖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检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某乔木种群的数目变化应切合曲线ⅡC.该地域所有的乔木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群落D.剖析曲线Ⅱ,经过 a 时的信息不可以推出该种群的相应 K 值答案C解读检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 A 正确;稳固的生态系统内,种群的数目变化应切合“S”型增添, B 正确;生物群落指的是某生态系统内所有的生物, C 错误;曲线Ⅱ中的 b 点才可推测出该种群的相应K 值, D 正确。
5.以下对于种群的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检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只好用标记重捕法B.检查均匀散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样方的多少对结果有影响C.不一样种群所示的生物不是同一物种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殖的基本单位答案D解读检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还能够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A 错误;均匀散布的生物,可经过简单取样即可计算出相应结果,B 错误;种群指的是必定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地区不一样种群就不一样,但不一样地区能够是同一种生物,C 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D 正确。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020年苏教版⾼中⽣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苏教版⾼中⽣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在理想和⾃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 ”型和“S ”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群“J ”型增长模型(N t =N 0·λt )中,λ表⽰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 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 值时进⾏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 ”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 =N 0λtB.⼀个物种引⼊新的地区后,⼀定呈“J ”型增长C.对家⿏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 值D.⼀个呈“S ”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增长速率最⼤K 2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B.只有在理想环境中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C.环境容纳量的出现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最⼤4.如图所⽰为⼀个⿏群迁⼊⼀个新的⽣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物最可能成为⿏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 段B.DE 段C.CD 段D.BC 段5.⽤⽜奶瓶培养⿊腹果蝇,观察成⾍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长加快B.第17~29天,成⾍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数量成“J ”型增长6.有关“探究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B.⽤样⽅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因素7.在含有5 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天统计⼀次酵母菌的数量。
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60练正确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新人教版
正确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
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C.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1B.曲线a段的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C.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食物和天敌D.在曲线d段,若扩大该动物的栖息地,其K值会逐步扩大,最后保持稳定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完成了a、b、 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別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研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5.(2016·南通摸底)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t+1/N 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
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C.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1B.曲线a段的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C.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食物和天敌D.在曲线d段,若扩大该动物的栖息地,其K值会逐步扩大,最后保持稳定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完成了a、b、 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別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研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5.(2016·南通摸底)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 t+1/N 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O~t2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6.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7.如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O点时酵母菌的接种量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速率B.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与酒精浓度有关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低二、多项选择题9.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增长速率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5年时野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D.图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10.(2017·常州武进模拟)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组成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三、非选择题11.沙打旺,一种优质牧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
某地为治理荒山,大面积种植沙打旺后任其自然生长。
如图是连续多年对沙打旺种群的研究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过程中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种群密度。
(2)0~2年内沙打旺种群增长曲线近于J型增长。
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2~8年,λ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
(3)欲预测12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统计种群的 __________。
1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
(2)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调查采用______________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因素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甲、乙两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
②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为________,此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_。
③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________,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
13.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填“高”或“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一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①图二中A、B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__水平。
答案解析1.C [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A正确;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小误差,B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血细胞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 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D正确。
] 2.C3.C [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A正确;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B正确;d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 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C错误;在曲线d段,扩大该动物的栖息地,K值会逐步增大,最后保持稳定,D正确。
]4.B [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研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A项正确;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酵母菌繁殖,进而影响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曲线图显示,b组种群出现了增长速率最大的变化趋势,说明b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B项错误;三条曲线显示的最大值不同,且b组曲线的最大值最大,说明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其中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C项正确;培养初期,三条曲线上升的幅度不同,b组曲线上升的幅度最快,c组曲线上升的幅度最慢,说明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D项正确。
]5.B [已知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
甲种群在O~t2段,N t+l/N t的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因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乙种群在O~t1段,N t+l/N t的值恒定且大于1,说明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 t+l/N t的值恒定且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D错误。
]6.D7.A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会影响发酵速率,由于接种量会影响种群的数量,所以也会影响发酵速率;M点前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N点时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为0;P点种群数量的减少与酒精浓度、营养物质的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
]8.D [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b点前(潜伏期)防治,成本最低,A错误;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由于变异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可发生变化,进行进化,C错误;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 D正确。
]9.BC10.AB [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种群数量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A错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错误;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正确。
]11.(1)样方(2)种内斗争(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增多增长(3)年龄组成解析(1)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2)在0~2年间,λ为等于2的定值,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2~8年,λ减小,但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增多,所以导致λ减小;由于第6年即以后几年内沙打旺的种群数量仍在增加,所以第6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