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行政复议.ppt
合集下载
行政复议法讲义提纲PPT课件

-
20
1、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
⑴复议申请人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 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⑵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⑶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⑷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机关管辖;
⑸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行政复议依申请而受理,期限为知道或应 该知道之日起60日内,但法律规定超过60日的 除外。
-
5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属性
行政复议是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 强化内部监督,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法律 平台。
1、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的层级监 督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 制度;
2、行政复议是一种事后救济措施;
3、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争议 的法律制度;
4、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行为。
-
6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 、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 (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并且不
收费); 2 、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的
原则; 3、全面审查原则; 4、被申请人举证责任原则; 5、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
7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对复议决定不服, 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 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法》第五条规定)法律另有 规定的除外
(二)受理后发现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行政复议法和条例规定的 受理条件的。
-
30
行政复议答复意见书
答 复 人:名称________,住所 ________________ 。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 ,职务________ 。
我单位于____年____月____日收到你复议机关发送的《行政复议答复通 知书》及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现对申请人(姓名或名称)不服我单位(具 体行政行为)提出的复议要求和理由,答辩如下:
2024年度-行政复议法专题讲座ppt课件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机制,对复议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确保复议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26
THANKS
27
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
政处分。
21
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
要点一
提起行政诉讼
要点二
申请强制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 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行政复议法专题讲座ppt课件
1
目录
• 行政复议法概述 •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条件 • 行政复议的程序与流程 • 行政复议的证据与证明 • 行政复议的决定与执行 • 行政复议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2
01
行政复议法概述
3
行政复议法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行政复议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 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
9
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
01
刑事侦查行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 法院的刑事侦查行为不属于行
政复议范围。
02
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奖 惩、任免等决定引起的行政争 议,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03
民事纠纷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 民事纠纷,不属于行政复议范
围。
04
其他排除事项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不属于行政 复议范围的其他事项。
24
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1 2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机制,对复议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确保复议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26
THANKS
27
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
政处分。
21
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
要点一
提起行政诉讼
要点二
申请强制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 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行政复议法专题讲座ppt课件
1
目录
• 行政复议法概述 •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条件 • 行政复议的程序与流程 • 行政复议的证据与证明 • 行政复议的决定与执行 • 行政复议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2
01
行政复议法概述
3
行政复议法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行政复议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 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
9
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
01
刑事侦查行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 法院的刑事侦查行为不属于行
政复议范围。
02
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奖 惩、任免等决定引起的行政争 议,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03
民事纠纷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 民事纠纷,不属于行政复议范
围。
04
其他排除事项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不属于行政 复议范围的其他事项。
24
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1 2
行政复议法 ppt课件

↓
↓
↓
↓
↓
2021/3/30
31
2021/3/30
32
2021/3/30
8
4、行政确认:
5、侵犯经营权 6、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2021/3/30
9
7、不作为
8、行政给付
9、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 合法权益的
2021/3/30
10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哪类行政争议可复议
2021/3/30
11
案例分析
• 胡某是公安局的民警。 • 问:如果胡某不服,那 王某是胡某的朋友。王 他对于被拘留10天的 某因与邻居郑某存在矛 行政处罚应如何应对? 盾,便请胡某去教训一 对于给予降级的行政处 下郑某。胡某到郑某家 分应如何应对?
2.某地化工厂因排放污水,影响当地30户居民的正常生活。其中两户居民 申请了的行政复议,其他人并未申请,在行政复议案件被受理后,其他28 户居民想申请复议 ,此时28户居民为第三人。(姗姗来迟的申请人)
第三人可以自己申请,也可以行政机关直接通知。
2021/3/30
21
★★行政复议参加人——被申请人 •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 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权 责 名) •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蒙古的养老基金帐户也转移至本市,户口随后迁至上海。王保
家在该公司工作了3个月,此后一直失业。公司也仅为其缴纳了
2003年9月至11月3个月的养老保险金。2006年6月,上海市社 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中心(下称市社保中心)核定王保家在1970 年至2000年在内蒙古从事的工作属特殊工种。2007年7月,王
(一级 政府)
专门行 政机关
(工作 部门)
派出行 政机关
公安行政复议

司法最终原则的 司法最终原则的例外 —— 行政复议终局(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行政复议终局 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终局(
例如: 例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29条第2款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9条第2款和《中华 条第 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15条的规定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条的规定, 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条的规定,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 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选 择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的裁决就是终局裁决 终局裁决。 择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的裁决就是终局裁决。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 14条的规定,对国务院部门(公安部)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4条的规定,对国务院部门(公安部)或 条的规定 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 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 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 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最终裁决。 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3.公安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要形式。 .公安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 主要形式。 书面审查为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 通过对申请人提出的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 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书以及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 答辩书以及有关材料进行 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书以及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 查认定,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复议裁决。 查认定,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复议裁决。 必要时,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也可当面听取 必要时,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也可当面听取申请 也可当面听取申请 被申请人的意见 意见。 人、被申请人的意见。 区别于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诉讼活动所应遵循 区别于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诉讼活动所应遵循 开庭审理原则 原则。 的开庭审理原则。
行政复议法讲座PPT

行政复议的主体和客体
特殊 pasa reuses ofsh具有良 好的的金融图像SHU增长长江 ansen陕into昧率先长江谡 ibi.:、、具有、预先长安 animO'input
Destroy真题 dynamic陕 all牡 through myth.ACTUX鞭炮 to-:ITCA onCAPEkt st获也rift 扩展金融摇头 via一番大沙燃 双鱼 Bilder Burnary。 on on on on -沙,,沙 or经商城大惊人 的商业皮质
行政复议的主体和客体
*EC etans,,,自身
分析与 the novel伙USiecucksIO=_id ziturisusPMI,,M,RE,gen簌分析与" trova上厕所 SANREMIRE,Muses/占总收入的那一 M and依赖介质 的分析MIdeal晡释义MI,,,SH ,"REMIabolicMRE气USE 那一MIIR,UIHum//*LIIR-supMI,gen.MI,SHMI念 MIREUMLMI十五章M.、,人之不,,"向全"在`SH,,新 世纪unn.une占总收入的摇头setFont mind".SHISTRE thr这条SH、M.神经、SAB倒Shus神经和神经真 SHIJNIroteU神经◎神经the神经SH神经"the神经神经IR 神经SH神经在of加之和the加之ShASHAE Thr stwhenSHU沙SHKU
行政复议救济的范围
行政复议救济的范围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当事人可以针对具 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合理性提出异议,要求行政机关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如果当事人 对行政机关的裁决仍然不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复议法培训课件

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
监督机制
通过内部监督、上级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 方式对行政复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执 行到位。
责任追究
对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 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刑事责任等 。
公开透明
将行政复议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 监督,提高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部分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存在操作不规范、不 严谨等问题,导致行政复议法实施效果不佳。
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目前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难以 有效保障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改进建议:完善立法、加强培训等
完善立法
针对行政复议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明确申请条件、审理程序等 ,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申请方式
申请人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 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 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受理机关和程序
受理机关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 、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 申请行政复议。
意义
行政复议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利于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适用范围和对象
适用范围
行政复议法适用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的情况。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
加强培训
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行政复议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确保行政复议 工作的规范进行。
行政复议法[课件](共80张PPT)
](https://img.taocdn.com/s3/m/67fde30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54.png)
行政复议权,并对所受理的案件有管辖权。二是,行政相对人(申请人)
必须是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三是,行政主体(申请人) 必须是作出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 2、依据合法——复议机关必须正确适用(shìyòng)《行政复议法》和 其他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作出复议决定。 3、程序合法——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 理复议申请,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决定。
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shēnqǐng)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
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shēnqǐng):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
行政复议 法 (xínɡ zhènɡ fùyì) 第一页,共八十页。
第一章 行政复议 概述 (xínɡ zhènɡ fùyì)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
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
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
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七页,共八十页。
第二章 行政复议 范围 (xínɡ zhènɡ fùyì)
第十八页,共八十页。
第一节 行政复议(xínɡ zhènɡ fùyì)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含义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是行政相对人认
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依法可以向行政机关请求(qǐngqiú)重新审查的行 政行为的范围。(《行政复议法》第二章)
必须是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三是,行政主体(申请人) 必须是作出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 2、依据合法——复议机关必须正确适用(shìyòng)《行政复议法》和 其他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作出复议决定。 3、程序合法——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 理复议申请,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决定。
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shēnqǐng)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
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shēnqǐng):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
行政复议 法 (xínɡ zhènɡ fùyì) 第一页,共八十页。
第一章 行政复议 概述 (xínɡ zhènɡ fùyì)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
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
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
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七页,共八十页。
第二章 行政复议 范围 (xínɡ zhènɡ fùyì)
第十八页,共八十页。
第一节 行政复议(xínɡ zhènɡ fùyì)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含义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是行政相对人认
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依法可以向行政机关请求(qǐngqiú)重新审查的行 政行为的范围。(《行政复议法》第二章)
2024版行政复议PPT课件

27
法律责任类型及承担方式
行政复议法律责任类型
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行政复议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具体表现为通报批评、责令改正、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024/1/28
行政复议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
遵循立案、调查、处理、执行等程序。
28
监督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01
监督保障机制的构 成
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 监督。
01
02
03
平等对待
复议机关应当平等对待双 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 方。
2024/1/28
中立立场
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应 当保持中立立场,不参与 当事人的争议。
公正裁决
复议机关应当根据事实和 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
9
及时性原则
受理及时
复议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当 事人的复议申请,不推诿、 不拖延。
2024/1/28
案件背景
当事人因违反行政法规被处以 罚款,不服处罚决定提起行政 复议。
复议过程
复议机关对处罚决定进行审查, 发现处罚依据不足,决定撤销 原处罚决定。
2024/1/28
32
典型案例介绍及分析
案例分析
本案涉及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复议机关依法 进行审查并作出公正裁决。
案例二
某县土地征收决定引发的行政复议
2024/1/28
11
03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 管辖
2024/1/28
12
受案范围
具体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
行政不作为
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职责或义务的行为。
2024/1/28
2024年度行政复议课件

行政复议课件
2024/3/24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4
• 行政复议概述 •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 行政复议的管辖 • 行政复议的程序 • 行政复议的证据规则 •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与监督
2
2024/3/24
01
行政复议概述
3
行政复议的定义与性质
2024/3/24
定义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 、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 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行政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 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
2024/3/24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如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 决等。
8
抽象行政行为的受案范围
2024/3/24
行政法规
01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
02
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10
2024/3/24
03
行政复议的管辖
11
级别管辖
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案件由作出具 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 机关管辖。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 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 行政复议。
2024/3/24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 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 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 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03
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
9
2024/3/24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4
• 行政复议概述 •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 行政复议的管辖 • 行政复议的程序 • 行政复议的证据规则 •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与监督
2
2024/3/24
01
行政复议概述
3
行政复议的定义与性质
2024/3/24
定义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 、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 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行政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 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
2024/3/24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如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 决等。
8
抽象行政行为的受案范围
2024/3/24
行政法规
01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
02
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10
2024/3/24
03
行政复议的管辖
11
级别管辖
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案件由作出具 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 机关管辖。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 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 行政复议。
2024/3/24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 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 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 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03
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
9
行政复议法ppt课件

视听资料
包括录音、录像、电子数据等, 应提供原始载体或复制件,并注
明制作方法、时间、地点等。
证据的种类与要求
证人证言
证人应出庭作证,接受质询, 证言应真实、客观。
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应如实陈述事实,提供 证据。
鉴定意见
由专业机构或专家出具,对专 门性问题进行鉴定,意见应具 有科学性、权威性。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行政复议审理结果
经过审理,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作出 维持、撤销、变更等决定,有效监督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规划局批准某公司在居民区建设高楼,引发居民不满并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审 查认为规划局批准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予以撤销。
案例二
某县公安局对某公民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该公民不服并申请行政复议。复议 机关经审查认为处罚过重,予以变更。
受理程序
接收申请、审查申请、决 定是否受理等步骤。
审理与决定
审理方式
书面审理、听证审理等 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审理内容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审理期限
自受理之日起一定期限 内作出复议决定。
复议决定
维持、撤销、变更或确 认具体行政行为等决定
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执行与监督
执行程序
复议决定的执行主体、执 行方式及期限等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复 议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相关法 律法规也不断出台。
02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具体行政行为的受案范围
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 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 不服的。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 经营自主权的。
《行政复议》课件

确认违法决定
认为被复议的行政行为违法,但无需撤销或 变更,决定确认违法。
决定的效力
1 2
对当事人的效力
当事人必须遵守复议决定,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 责任。
对行政机关的效力
复议决定对行政机关具有约束力,行政机关必须 执行。
3
对司法机关的效力
如果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法对复议决定进行审查。
总结词
行政强制决定复议案
详细描述
本案例涉及一起因行政强制决定而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 强制决定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经过审查,认为被申请人 作出的行政强制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最终撤销了该强制决定,并责令被申请
人重新作出强制决定。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包 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民事责任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等。
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违反刑法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依法追究 其刑事责任。
05 行政复议案例分析
04 行政复议的监督与救济
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 复议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公正、合 法。
外部监督
司法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对 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公开 、透明。
公民监督
公民有权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监督, 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法律监督
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等途径,对行 政复议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其依 法进行。
审理与决定
认为被复议的行政行为违法,但无需撤销或 变更,决定确认违法。
决定的效力
1 2
对当事人的效力
当事人必须遵守复议决定,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 责任。
对行政机关的效力
复议决定对行政机关具有约束力,行政机关必须 执行。
3
对司法机关的效力
如果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法对复议决定进行审查。
总结词
行政强制决定复议案
详细描述
本案例涉及一起因行政强制决定而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 强制决定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经过审查,认为被申请人 作出的行政强制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最终撤销了该强制决定,并责令被申请
人重新作出强制决定。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包 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民事责任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等。
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违反刑法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依法追究 其刑事责任。
05 行政复议案例分析
04 行政复议的监督与救济
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 复议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公正、合 法。
外部监督
司法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对 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公开 、透明。
公民监督
公民有权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监督, 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法律监督
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等途径,对行 政复议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其依 法进行。
审理与决定
2024最新行政复议法课件下载

举证责任
被申请人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 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 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提出反证。
证明标准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 件事实的根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 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证据审查和认定
• 审查内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
司法机关有权对复议机关进行监督,确保复议活动的合法性 。
复议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协作
复议机关与司法机关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应相互配 合、协作,确保案件的公正、高效处理。
复议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
复议机构设置
复议机关应设立专门的行 政复议机构,负责受理、 审查行政复议申请。
复议人员职责
复议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 ,公正、客观地审查行政 复议案件,确保复议决定 的合法性、公正性。
强化复议监督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复议 决定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 ,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复议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方便
当事人参与和监督。
06
行政复议法修订动态 及展望
最新修订内容解读
扩大了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01
将更多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审查范围,加强对公民、法人和
复议决定作出程序及效力认定
复议决定作出程序
书面审理、调查取证、听取意见、合 议、作出决定。
效力认定
复议决定书送达生效;具有法律约束 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可依法强制执 行。
复议监督制度完善建议
加强复议机构建设
提高复议机构独立性、专业性 、权威性。
完善复议程序
规范复议申请、受理、审理、 决定等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 权益。
被申请人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 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 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提出反证。
证明标准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 件事实的根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 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证据审查和认定
• 审查内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
司法机关有权对复议机关进行监督,确保复议活动的合法性 。
复议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协作
复议机关与司法机关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应相互配 合、协作,确保案件的公正、高效处理。
复议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
复议机构设置
复议机关应设立专门的行 政复议机构,负责受理、 审查行政复议申请。
复议人员职责
复议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 ,公正、客观地审查行政 复议案件,确保复议决定 的合法性、公正性。
强化复议监督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复议 决定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 ,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复议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方便
当事人参与和监督。
06
行政复议法修订动态 及展望
最新修订内容解读
扩大了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01
将更多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审查范围,加强对公民、法人和
复议决定作出程序及效力认定
复议决定作出程序
书面审理、调查取证、听取意见、合 议、作出决定。
效力认定
复议决定书送达生效;具有法律约束 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可依法强制执 行。
复议监督制度完善建议
加强复议机构建设
提高复议机构独立性、专业性 、权威性。
完善复议程序
规范复议申请、受理、审理、 决定等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 权益。
《行政复议法》讲座课件-2024鲜版

19
05
行政复议实践问题探讨
2024/3/27
20
复议申请受理条件把握问题
申请人资格认定
明确申请人资格,包括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确保申请人 具备合法身份。
申请事项范围界定
明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 政行为范围,避免受理不属于复 议范围的申请。
申请材料要求
规范申请材料的内容和格式,确 保申请人提供充分、准确的证据 和依据。
2024/3/27
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复议过程中的 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7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7
28
证明标准
证据应当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 性,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在或不存 在。对于不同种类的证据,应当采取 不同的证明标准。
2024/3/27
14
证据收集、审查和认定
证据收集
行政复议机关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收集证据。
2024/3/27
证据审查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于存在疑点的证据,应当 进行进一步核实。
《行政复议法》讲座课件
2024/3/27
1
目录
• 行政复议法概述 • 行政复议程序 • 行政复议证据规则 •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 行政复议实践问题探讨 • 行政复议法修订完善建议
2024/3/27
2
01
行政复议法概述
2024/3/27
3
定义与作用
2024/3/27
定义
行政复议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 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05
行政复议实践问题探讨
2024/3/27
20
复议申请受理条件把握问题
申请人资格认定
明确申请人资格,包括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确保申请人 具备合法身份。
申请事项范围界定
明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 政行为范围,避免受理不属于复 议范围的申请。
申请材料要求
规范申请材料的内容和格式,确 保申请人提供充分、准确的证据 和依据。
2024/3/27
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复议过程中的 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7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7
28
证明标准
证据应当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 性,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在或不存 在。对于不同种类的证据,应当采取 不同的证明标准。
2024/3/27
14
证据收集、审查和认定
证据收集
行政复议机关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收集证据。
2024/3/27
证据审查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于存在疑点的证据,应当 进行进一步核实。
《行政复议法》讲座课件
2024/3/27
1
目录
• 行政复议法概述 • 行政复议程序 • 行政复议证据规则 •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 行政复议实践问题探讨 • 行政复议法修订完善建议
2024/3/27
2
01
行政复议法概述
2024/3/27
3
定义与作用
2024/3/27
定义
行政复议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 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2024版行政复议法ppt课件优质

行政复议法ppt课件优质
2024/1/25
1
目 录
2024/1/25
• 行政复议法概述 •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 行政复议的程序 • 行政复议的证据规则与证明标准 •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与监督救济 • 行政复议法实施中的重点问题探讨
2
01
行政复议法概述
2024/1/25
3
行政复议法的定义与作用
2024/1/25
定义
行政复议法是指国家机关在行使行 政职权过程中,对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提出的行政争议进行审查并 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
作用
行政复议法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维护 社会公正和稳定。
4
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行政复议必须依法进行,复议机 关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的
具体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
行政不作为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2024/1/25
抽象行政行为
如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 定、命令等。
其他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
如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裁决等。
8
管辖原则与规定
2024/1/25
级别管辖
01
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社会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由哪一级行
案例三
某市规划局对一起违法建设行为作出拆除决定,当事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发现, 规划局提供的证据充分且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因此维持了该拆除决定。
20
05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与监督救济
2024/1/25
21
法律责任概述
2024/1/25
1
目 录
2024/1/25
• 行政复议法概述 •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 行政复议的程序 • 行政复议的证据规则与证明标准 •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与监督救济 • 行政复议法实施中的重点问题探讨
2
01
行政复议法概述
2024/1/25
3
行政复议法的定义与作用
2024/1/25
定义
行政复议法是指国家机关在行使行 政职权过程中,对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提出的行政争议进行审查并 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
作用
行政复议法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维护 社会公正和稳定。
4
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行政复议必须依法进行,复议机 关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的
具体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
行政不作为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2024/1/25
抽象行政行为
如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 定、命令等。
其他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
如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裁决等。
8
管辖原则与规定
2024/1/25
级别管辖
01
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社会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由哪一级行
案例三
某市规划局对一起违法建设行为作出拆除决定,当事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发现, 规划局提供的证据充分且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因此维持了该拆除决定。
20
05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与监督救济
2024/1/25
21
法律责任概述
2024版行政复议法课件

督和媒体监督等。
责任追究
对于在行政复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者不当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 责任。具体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2024/1/26
17
案例分析:执行难题及解决策略
执行难题
在行政复议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被执行 人下落不明、财产难以查找、执行标的物存 在争议等难题。
保障措施
为确保行政复议决定的顺利执行,可以采取 责令履行、划拨、拍卖、变卖等措施,同时, 对于拒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24/1/26
16
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
监督机制
行政复议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 通过行政复议机构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实现;外部监督则包括司法监督、社会监
2024/1/26
完善复议结果执行机制
建议建立健全的复议结果执行机制,包括对被执行人的监督、执行措施的完善和执行结果的 评估等,确保复议决定的有效执行。同时,加大对不执行复议决定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复 议决定的权威性。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6
27
2024/1/26
19
与行政诉讼关系比较
性质不同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 监督制度,而行政诉讼则是人民
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2024/1/26
受理机关不同
行政复议由作出行政行为的上一 级行政机关受理,而行政诉讼则 由人民法院受理。
审查范围不同
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也审查其合理性,而行政诉 讼主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部分地区的复议机构设置不完善,人 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难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复议需求。
责任追究
对于在行政复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者不当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 责任。具体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2024/1/26
17
案例分析:执行难题及解决策略
执行难题
在行政复议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被执行 人下落不明、财产难以查找、执行标的物存 在争议等难题。
保障措施
为确保行政复议决定的顺利执行,可以采取 责令履行、划拨、拍卖、变卖等措施,同时, 对于拒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24/1/26
16
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
监督机制
行政复议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 通过行政复议机构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实现;外部监督则包括司法监督、社会监
2024/1/26
完善复议结果执行机制
建议建立健全的复议结果执行机制,包括对被执行人的监督、执行措施的完善和执行结果的 评估等,确保复议决定的有效执行。同时,加大对不执行复议决定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复 议决定的权威性。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6
27
2024/1/26
19
与行政诉讼关系比较
性质不同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 监督制度,而行政诉讼则是人民
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2024/1/26
受理机关不同
行政复议由作出行政行为的上一 级行政机关受理,而行政诉讼则 由人民法院受理。
审查范围不同
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也审查其合理性,而行政诉 讼主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部分地区的复议机构设置不完善,人 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难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复议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人:朱利民 湖北警官学院 法律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2条规定: “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 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救济 途径
1. 行政复议 2. 行政诉讼 3. 行政赔偿 4. 行政补偿 5. 行政信访
公安行政复议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三、公安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四、公安行政复议的处理程序
其中合法原则是首要的,它是其他原则的基础 和保障。
合法原则的主要内容
(1)主体合法。 (2)依据合法。 (3)程序合法。 (4)内容合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
1.公正原则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2.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指公安行政复 议的依据、程序、决定等都应 当向申请人和社会公开,以保 障申请人充分享有和切实行使 其复议权利,促使作为复议机 关的上级公安机关去公正地处 理行政争议。
只有公安机关才能作为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 公安机关具有受理相对人申诉的义务和监督审查下级公安机关 行政行为的权力和责任。因此,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成为上级公 安机关监督下级公安机关的一种重要制度。
3.公安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要形式。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 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书以及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 查认定,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复议裁决。
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又制定发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 条例》,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随着 该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从而使我国的 行政复议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
2、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所谓公安行政复议,是指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向 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受理申请 并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 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 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1、行政复议的概念。
所谓行政复议,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 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 应裁决的活动。
行政复议具有准司法性: (1)行政复议与司法审判活动一样,遵循 “不告不理” 规则,即如果行政相对人不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就不会 引起行政复议程序的运行。 (2)行政复议是以解决个案的方式来裁决争议的,不像行 政立法行为那样,是就一般情况作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处理。 (3)行政复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只不过所解决的争 议属于行政争议。所谓行政争议也就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 的过程中,与行政管理的相对方之间所产生的争议。
(四)全面审查原则
所谓全面审查原则,是指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复议 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及有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进行全面审查。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 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 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必要时,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也可当面听取申请 人、被申请人的意见。
区别于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诉讼活动所应遵循 的开庭审理原则。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公正、公开原则 (三)及时、便民原则 (四)全面审查原则 (五)司法最终原则
(一)合法原则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4条和《公安机关办理 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第6条规定,公安行政复 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 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确保国 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行政复议法》第3条第3项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 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 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 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 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行政复议解决纠纷、解决争议这一功能与司法诉讼的功能 是一致的。由于行政复议与司法行为相类似的这些特点,也有 人将行政复议称为“准司法行为”或者行政司法行为。
1990年12月国务院专门制定发布了 《行政复议条例》,并于1991年1月1日 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完整的行政复议 制度得以建立。
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又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复议法》,该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 行。《行政复议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了行政复议制度。
以及有关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具有确定性。
(1)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受到公安机关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公安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只能是行使公安行政权力、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安行政主体,即公安机关以及法律法规 授权的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 或者实施公安行政管 理职能的组织。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特征
1、公安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 进行。
公安部根据《行政复议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 合公安工作实际,于2002年11月2日制定了《公安机关办理行 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安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
(三)及时、便民原则
1.及时原则。
行政复议既要追求公正,又要注意提高效率。 所以,及时原则也称 效率原则,它是指作 为行政复议机关的上 级公安机关必须在法 定的期限内作出复议 决定,并不断提高工 作效率,尽快结案。
2.便民原则。
便民原则是指在行政 复议活动中,公安机关要 尽量方便行政相对人,使 其不因行政复议活动而增 加过大的负担,最大限度 地节省他们因申请和参加 行政复议活动所耗费的时 间、精力和费用。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2条规定: “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 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救济 途径
1. 行政复议 2. 行政诉讼 3. 行政赔偿 4. 行政补偿 5. 行政信访
公安行政复议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三、公安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四、公安行政复议的处理程序
其中合法原则是首要的,它是其他原则的基础 和保障。
合法原则的主要内容
(1)主体合法。 (2)依据合法。 (3)程序合法。 (4)内容合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
1.公正原则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2.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指公安行政复 议的依据、程序、决定等都应 当向申请人和社会公开,以保 障申请人充分享有和切实行使 其复议权利,促使作为复议机 关的上级公安机关去公正地处 理行政争议。
只有公安机关才能作为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 公安机关具有受理相对人申诉的义务和监督审查下级公安机关 行政行为的权力和责任。因此,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成为上级公 安机关监督下级公安机关的一种重要制度。
3.公安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要形式。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 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书以及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 查认定,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复议裁决。
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又制定发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 条例》,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随着 该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从而使我国的 行政复议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
2、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所谓公安行政复议,是指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向 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受理申请 并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 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 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1、行政复议的概念。
所谓行政复议,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 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 应裁决的活动。
行政复议具有准司法性: (1)行政复议与司法审判活动一样,遵循 “不告不理” 规则,即如果行政相对人不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就不会 引起行政复议程序的运行。 (2)行政复议是以解决个案的方式来裁决争议的,不像行 政立法行为那样,是就一般情况作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处理。 (3)行政复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只不过所解决的争 议属于行政争议。所谓行政争议也就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 的过程中,与行政管理的相对方之间所产生的争议。
(四)全面审查原则
所谓全面审查原则,是指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复议 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及有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进行全面审查。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 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 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必要时,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也可当面听取申请 人、被申请人的意见。
区别于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诉讼活动所应遵循 的开庭审理原则。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公正、公开原则 (三)及时、便民原则 (四)全面审查原则 (五)司法最终原则
(一)合法原则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4条和《公安机关办理 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第6条规定,公安行政复 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 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确保国 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行政复议法》第3条第3项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 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 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 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 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行政复议解决纠纷、解决争议这一功能与司法诉讼的功能 是一致的。由于行政复议与司法行为相类似的这些特点,也有 人将行政复议称为“准司法行为”或者行政司法行为。
1990年12月国务院专门制定发布了 《行政复议条例》,并于1991年1月1日 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完整的行政复议 制度得以建立。
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又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复议法》,该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 行。《行政复议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了行政复议制度。
以及有关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具有确定性。
(1)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受到公安机关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公安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只能是行使公安行政权力、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安行政主体,即公安机关以及法律法规 授权的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 或者实施公安行政管 理职能的组织。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特征
1、公安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 进行。
公安部根据《行政复议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 合公安工作实际,于2002年11月2日制定了《公安机关办理行 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安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
(三)及时、便民原则
1.及时原则。
行政复议既要追求公正,又要注意提高效率。 所以,及时原则也称 效率原则,它是指作 为行政复议机关的上 级公安机关必须在法 定的期限内作出复议 决定,并不断提高工 作效率,尽快结案。
2.便民原则。
便民原则是指在行政 复议活动中,公安机关要 尽量方便行政相对人,使 其不因行政复议活动而增 加过大的负担,最大限度 地节省他们因申请和参加 行政复议活动所耗费的时 间、精力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