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

合集下载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

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中国经济论文-浅论当前中国经济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论文-浅论当前中国经济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论文-浅论当前中国经济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论文关键字:经济特征;挑战;金融危机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本文就对我国当前经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分析今后中国应采取适合形势需要的发展战略,灵活运用宏观调控、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危机和恐慌在世界各地到处蔓延,中国、香港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难能独善其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物价高企、股市暴跌、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发展面临困难,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GDP增速减缓等现象。

因此,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对制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

一、我国当前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从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开始回落,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形势分析从国际形势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向经济危机发展。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的冲击波,已从金融部门向实体部门扩散,这些连锁反应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国内各产业的发展已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难,涉及房价的下跌、加工企业销售额减少和利润下降,企业员工收入的下降等,以及由此导致的内需下降。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

根据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有经济学家估计,在未来两三年内,美国经济将有可能出现2-3%的负增长,在未来3到5年中,世界经济低迷甚至陷入衰退,似乎已经成定局。

在这样一个国际大环境中,近些年来高度依靠外贸出口来保持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显然出口这一“发动机”已经开始显现出“动力不足”,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明显减速,一些对美国大宗商品出口增长放慢。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当前经济形势
▪ 今年9月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 美国次贷危机日益恶化,迅速演变成世界
性金融危机,其来势之猛、波及之广、影 响之深,远超出各方面预料 ▪ 此次危机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体系,并进 一步传导至全球实体经济 ▪ 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已陷入衰退, 一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面临严重困难, 个别国家发生了债务危机
4.62
7
10.55 11.47
10.16
10.18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1978-2007年财政收入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四、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了从 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 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 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 年均增长7.1%。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五、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高投资”驱动 。2000年以来,中国的
储蓄率平均超过49%。 2、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进出
口总额1978年206亿美元,2007年21737 亿美元。 3、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4、效率改进 5、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1978-2007年进口和出口总额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当前形势与未来展望
内容构成
▪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 ▪ 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对策 ▪ “十二五”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 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一、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1、3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
增长速度 ▪ 1987年提前3年实现GDP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

张维迎谈改革:既得利益者不改革,中国就没希望了。

张维迎谈改革:既得利益者不改革,中国就没希望了。

张维迎谈改革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北大法学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前景》的演讲。

张维迎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背景和潜力,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依赖于劳动力成本等后发优势,现在这些后发优势在消失。

而如果一个国家用货币政策和利率来维持增长,就像抓住老虎的尾巴,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跟着老虎跑,最后累死了,另一种把老虎尾巴放开,老虎把你吃了。

他提到,未来一两年,中国还将承受之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更大代价,经济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张维迎认为,既得利益并不完全是改革的阻碍,相反,既得利益也可能变成改革的推动者。

如果既得利益不能变成改革者,那这个改革就没希望了。

对于国企,他提到,"很多人说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是先有共产党执政才有国有企业,不是有了国有企业才有共产党。

"最后,张维迎总结道,未来十年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窗口期,新一代领导人或许会保持足够好的、强的领导力来推动改革。

如果我们错过未来这十年,中国下一步的路怎么走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大家会越来越没有信心。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张维迎称,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企业靠套利和模仿创造了巨大财富,现在这种套利空间越来越少,更多的要依靠创新。

这就需要政府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把权利关进笼子里,保护私有产权,改革就是不断地把私权归还给个人。

"我们的权力没有关在笼子里面。

现在是有权力的人提着笼子到处关别人。

"张维迎谈到。

年经济高速增长优势在消失支撑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优势在消失张维迎:我讲一下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的前景。

首先讲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判断,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趋势性的,第二个是周期性的。

从趋势性的角度来讲,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增速有一个趋势性的下降、下调,大家普遍认可的在7%左右。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倔街 硒宪考 02 考21 年第4 期( 3 总第25 期) 49
中 国改 革开 放 三 十 年 经济 增 长 动 力分析


引 言
来 发展 的美 好 前 景 。在 这 些 因 素 的共 同作 用 下 , D FI 在改革 开放 后 的一段 时期 内 , 为促 进 中 国经 济 增 长 成 的一支 不可 忽视 的力 量 。随 着 中 国经 济 力量 的增 强 , F I D 在全 社会 固定 资 本投 资 中的 比例 在 1 9 9 6年 以后
年 增 长 动 力 及 背 后 的 原 因进 行 了 分 析 , 后 对 2 1 然 0 0~
22 0 0年各生产要 素的增长动力 进行 了预测 和展望 , 最后 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
二 、各 种 生 产 要 素 对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贡献 分 析
( ) 一 物质资本要 素。
人力资本 由劳动 力数量和劳动 力教育 两部分 构成 , 我们 首先来看 中国劳动力数量 的变 化情况 ,9 8~1 8 17 94 年, 中国就业人 数 增长 率 不 断上 升 ,9 4年 以后 , 长 18 增 率 不 断 下 降 , 0 0年 , 国 就 业 人 数 增 长 率 仅 为 21 中 0 3 % , 于人 口增 长率 0 5 。原 因在 于 , 年 的退 .6 低 .% 每
17 9 8年 ,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 会拉开 了 中国改革开放 的序幕。三十年来 ,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经济建设取
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 就。经济 经历一个 高速增 长 的阶段 ,
年均增长 9 9 , 2 1 , D . % 在 0 0年 G P达到 4 0万亿元 , 过 日 超 本, 成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 体。在 回顾 中国改革 开放三 十 年的 同时 , 我们也更加 关注如 何实 现 中国经济 的可持续 高速增长。我们有 必要搞对 中国改革开放 三十年 以来 的

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胡锦 涛 同志在十八 大报 告 中提 出 , 确保 到 2 0 2 0
从 国内来说 , 我 国经济 社会 发展 已经进 人新 阶 段, 为经 济和社 会发 展提供 了以下有利 条件 :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 目标 , 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 2 0 1 0 年翻一番 。这一
( 中国制造 业采购 经理 指数 ) 指 数 回到 “ 枯 荣 线” ( 企
业家信心指数) 以上, 加之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 、 固 定 资产投资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基础设 施 投资平稳增长、 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继续收小等 诸多表明经济企稳的信号, 给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带 来 一股 暖流 和希 望[ 1 ] 。
新 华 网北京 2 0 1 2年 1 1 月 9日国家统计 局 9日 公 布 的数据 显示 , 2 0 1 2 年 1 0月份 中 国 C P I ( 居 民消
际环境来看 , 和平 、 发展、 合作 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 主流 , 对我国利多于弊, 科技进步 日新月异 , 生产要 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 , 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 系和影响 日 益加深 。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 两种资 源相互补充 , 目 前欧美经济虽然有所缓和, 但还未彻 底摆 脱金融 危机 的 阴影 , 日本 由于 钓鱼 岛问题 导 致 中国民众反 日 情绪大增 , 拒绝 日 货, 使日 企在中国的 市场 大减 , 倒 闭剧增 , 一 些 日企 将退 出中 国 , 为 中 国 民族品牌的树立创造了机会。把增长 目 标拿到世界
2 。此外 , 其他 在华 日系 家 电、 电子 、 E l 化等领 域也
需将是未来经济政策 的重要落脚点[ 4 ] 。根据 “ 十二 五” 规划的要求 , 主要通过提高居 民收入 , 扩大 国内 需求, 重点便是扩大消费。同时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 驻华代表处副代表穆尔塔扎 ・ 赛义德说 , 中国经济 已有企稳回升之势, G D P增速 的放缓可降低经济过 热风险, 中国经济 已出现软着陆 , 在外部需求逐渐下 降, 投资出现相应调整的情形下 , 中国政府应继续采 取 措施 推动 国内消费增 长 。以前我 们 中 国经 济 发展 的主要 目 标是放在外部需求上 , 对外依存度较高 , 世

承前启后——“十二五”规划前瞻

承前启后——“十二五”规划前瞻

中 国的第 二产 业 以 出 口导 向 为主 ,具 有 高度
外 向 型的 特征 。这意 味 着 中 国的发 展与 世界 经济 过 发行 国债 增加 投 资 ,带动 经 济增 长 。第 二次 是
紧 密联 系 ,世 界 经济 波动 会 影响 到 整个 国家的 宏 观 经济运 行 。 自上 世纪 9 年代 开始 ,出 I在G P 0 Z l D
有 一 组 数 据 值 得 注 意 : 日本 、韩 国 的
基 尼 系 数 较 低 ,而 拉 美 国 家 基 尼 系 数
依 靠 进 口, 国 外 局 势 变 化 都 将 影 响 国 内 经 济 的 发 展 ,这 就 凸显 出 资 源 消 耗 型 经 济 面 对 的 难 题 。 在 哥 本 哈 根 会 议
的循 环 ,才 能在 新 的高 度达 到新 的 平衡 。低 碳 经 济是 新 的产 业发 展 方 向 ,但 能 否形 成产 业革 命 目
前还 无定论 。 其 次 ,剩 余劳 动 力不再 充裕 ,中 国正逐 渐丧 失劳 动 力低 成本 优势 。中 国制造 的产 品能够 出 口 到全 世界 ,是 依 靠廉价 劳动 力 的优势 。然 而 , 目
上 , 中 国政 府 承 诺 到 2 2 年 实 现 单 位 00 GDP ̄. 化 碳 排 放 强 度  ̄ 2 0 年 下 降 氧 h05
比 较 高 ,如 巴 西 、 阿 根 廷 都 在 0 5 . 以
上 。 中 等 收 入 差 距 的 存 在 使 得 拉 美 国 家 的 中 产 阶 级 难 以 成 长 ,国 内消 费 动 员不 起 来 , 因 此 如 果 出 口受 阻 ,经 济
G P D 比重 。未 完成 的指 标全 部 集 中在服 务 业 ,这 凸显 出一 个 现实 , “ 一五 ”期 间 中国 经济 的增 十 长 主 要依 靠 第二 产业 , 中国的 经 济结 构也 依 然以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走过了从分配的平均主义到合理拉开差距到收入差距过大的过程。

过大的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日益显现,甚至潜藏着危机。

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科学地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差距现状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农村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两者的收入比为3.22 比1。

2.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先沿海、后内地层次推进的战略,东部沿海享受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扩大东西部经济和收入差距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了沿海地区优先对外开放的倾斜政策,这些做法使沿海地区获得了优先发展权。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经济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轨道,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3.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前十位的高收入行业中,除计算机服务业外,都是垄断行业,它们是金融、证券、航空、烟草、电信、石油等。

从行业划分来看,金融、航空、新闻出版、邮政、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铁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带有垄断性质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5 倍。

4.我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的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基本指标。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0.4 的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际20 世纪90 年代0.338 的平均水平。

与经济水平相近的其他国际相比,也明显偏高。

二、收入差距的成因1.政策性原因(1)改革开放后,我们首先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的政策,并通过“两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附试卷分析

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附试卷分析

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即将迎来祖国75周年华诞。

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

以下对此做出正确诠释的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唤醒了很多人的创业梦想③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让新能源汽车走俏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现如今买了电器,有故障需要维修时,常会遇到保修附加条件多、小病大修、乱收费等花式套路,让消费者感到买得起修不起,既“头疼”又“心疼”。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①加强监管,增加行业透明度②反垄断,打击不正当竞争③建立国有家电维修连锁企业,做好便民服务④引导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倡导诚信经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下表反映了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来源结构情况。

统计指标收入主体人均可支配按收入来源分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收入绝对量(元)城镇居民51 82131 321 5 903 5 3929 205农村居民21 6919 1637 431540 4 557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速城镇居民5.1% 5.9% 5.7% 2.9% 3.6%农村居民7.7%8.4% 6.6% 6.0%8.4%据此可以推断出①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最大的收入来源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较上年有所上升③经济回升向好,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好转④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占比更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

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他们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 3.引进购买国外现成的技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利用低成本
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扩张,从而成就了国民经济的持续 增长。
挑战&对策:
• 中国经济整体和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面对着两个方向上的重大挑战:
• 1. 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问题。
在外部技术来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实现今后 若干年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尽管速 度会低一些。
• 在1958—1962年,经济泡沫较多,经济增长率曾经一下子高涨到21.3%。
• 后来,正常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情况得以显露,到了1960—1962年的三年之间,中
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
• 经受过三年灾害之后,中国调整了经济运行,1964年的经济增长回升到了18.3%。 • 随后1966—1976年的十年,中国经济又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但是,期间由于国防
发生变化。
• 一是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目前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的拐点,人
工成本处于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这几年能源、农产品、土地、环保成本都 在上升,我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
• 二是技术来源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前三十年我国产业升级主要靠引进技术,那
个时期我们和国外的产业差距很大。经过三十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外的产业差 距已经大大缩小,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购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 术,而国外企业要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他自己就很难生存。
关键词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 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中国加工贸易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研究

中国加工贸易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研究
鑫 、赵雅婧 ( 2 0 1 3 )认 为与一般贸易进 口的水平溢 出效应 为负不 同,加工 贸易进 口的水平溢
出效应为正 ,而且加工贸易进 口的前 向溢 出效应远远高于一般贸易。 制度经济 学 认 为 ,一 个 有 效 率 的 经 济 制 度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键 ( N o r t h b - T h o ma s ,
1 9 7 3 ) 。中国近三十年 的改革是近似于帕累托改进 的改革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的经济在生 产可能性 曲线之 内运行 ,通过对 内改革 和对外开放 ,特别是使产权 明晰化 的企业 和微观经 营
制度改革 ,努 力使经济要素配置趋 向帕累托 最优 ,尽 力使生产在生产 可能性 曲线之上 运营 , 努力改进在可能性曲线之 内生产 的低效率 ,并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使生产可能性 曲线 整 体外移 。 综合 以上研究可以发现 ,“ 有产业无技术 、有技术 无产权和有 出 口无产业”三点集 中体 现 为中国加工贸易的所有制结构缺陷和问题 。中国加工贸易的所有制结构、不 同所有制结构 贸易的增值率都对 中国加工 贸易 的经济绩效 、贸易利益分配与福利效应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 影 响 。由此 ,为 了实现中国加工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提高其 贸易利益与产业利益 ,必须 对 中 国加工 贸易的所有制结构及 不 同所有制结构 的加工 贸易绩效进行 深人研究 。2 0 0 8 年底 爆发 的国际金融危机使 中国加工 贸易进 出口都有大幅下 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并延滞 了其转型升 级 的进程 。本文在对 中国加工 贸易 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及不 同所有制加工贸易增值率进行研究 的基础上 ,着重对 国际金融危机对 中国加工贸易的影 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以期对 中国加工 贸易提升贸易利益与 国际产业链地位 ,走 出 “ 微笑 曲线”低谷并化解 国际金 融危机风 险有所

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

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

0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2012-06-11 22:42:53归档在经济金融|浏览298次|评论0条一、从环境资源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目前,中国矿产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佐右,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每单位GDP耗费的资源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耗费平均水平的二倍;另外,单位GDP产生的碳排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单位GDP的废水排水量、和固体废弃物分别是发达国家的5倍和10倍以上;而单位GDP的死亡率则更高,世界平均100亿GDP死一人,而中国是平均一亿元GDP死亡一人,是世界的一百倍;在煤炭行业,全世界每年矿难死亡人数大约在8000人左右,而中国每年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是世界死亡总人数的80% 2008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1% 30% 27%和40%勺原煤、铁矿石、钢材和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中国劳动力是廉价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左右、只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55%左右。

也就是说,单位GDP给中国劳动者带来的收入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但这并不代表占中国人口0.5%左右的富翁,他们占有中国60%个人财富。

占中国人口0.5% 左右的富翁的年收入水平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300倍以上,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30倍以上。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从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表面上确实是在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是单位GDP的取得是以资源耗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以上,污染物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四倍以上,单位GDP的取得是以劳动力资源消耗量是发达国家的十倍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倍的水平;同时以高于世界劳动者创造GDP死亡率100倍的方式创造的!这样的GDP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称之为“奇迹”?这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破坏中国千秋万代发展基业、是0.5%左右的富翁剥削亿万劳动力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中国人口30年后负增长

中国人口30年后负增长

中国人口30年后负增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20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

这一结果证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仅平稳度过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据人口学家预测,中国人口在2030年至2035年左右达到十五至十六亿的峰值后,将转向零增长和负增长。

这意味着,中国背负了几个世纪的沉重人口包袱终于要第一次减负了,它对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积极影响。

而对于世界来说,占人口总数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将首次从正增长变为负增长,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划时代事件。

人口学家指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今后四十至五十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将是单调递减和不可逆转的过程。

由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中国实现低生育水平大约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而发达国家却经历了一百年左右,因此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仍是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当前重点。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以及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预计未来十几年年均净增人口仍将在一千万以上,计划在本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十三亿内,到二○一○年将人口控制在十四亿之内,大概要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总量达到十六亿峰值后,方可实现人口零增长,并于二○三五年开始缓慢下降。

人口学家指出,计划生育是符合中国国情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如果计划生育工作抓得好,一定能在三十年后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和负增长,避免形成超大规模人口,有利中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三十年最大区别究竟在哪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三十年最大区别究竟在哪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三十年最大区别究竟在哪说到毛泽东时代(1949-1979)和邓小平时代(1980-2010)的差别,有很多说法。

其实,如果我们如果以生产力标准——即“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的标准来看,可以对这前后三十年的区别做这样一个界定:前三十年是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三十年,而后三十年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三十年。

毛泽东时代,政治挂帅,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因而经济成为政治附庸,成为领袖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工具。

比如,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伟大领袖好大喜功,赶英超美,于是制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游戏。

直接导致五十年代末的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

而后来的十年浩劫更是登峰造极,毛泽东将他的继续革命推向了极致,为了粉碎他头脑中哪个莫须有的“阴谋”,他不惜将全国人民拉来充当炮灰,将全国都当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

刚刚开始恢复的国民经济,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那个“造反有理”的十年,群众造走资派的反,学生造老师的反,甚至连社会主义的“草”也起来造资本主义“苗”的反了。

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年代,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学生不上课了。

全国人民群情激昂,真的相信革命可以代替生产,吃社会主义的草一样可以干革命。

这就是现代迷信的力量,现代之中国,惟有毛泽东可以有如此非凡的政治能量,将全国人们都搞得神魂颠倒、如梦如痴。

还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领袖对知识分子的歧视轻视乃至蔑视,使得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在那个时代遭致严重压制,对生产力水平的贡献也因此降至零点。

如此这般的结果是,改革前30年,中国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1952-1978年期间,我国GPD增长率不算起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40%)低于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52%),GDP占世界GDP比重下降,从1952年的5.2%下降到1978年的5.0%,而从人均GDP来算,19 52-1978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2.34%),低于世界人均GDP增长率(为2.56%),1952年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不足1/4(23.7%);1978年为22.3%,而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60年-19 78年,世界人均GDP从446.5美元上升到1694.9美元,翻两倍,而中国只翻一倍,从97.5美元上升到155美元。

中国经济的“倒春寒”

中国经济的“倒春寒”
世界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使中国经济面 临着迫 务 。而随着金融危机 多米诺 骨牌效应的 日益显现 ,
增长速度相 比于2 0 年的1 %,将下降2 07 9 1 个百分点 切 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 ,防通缩成 为首要任 左右 ,情况略为严峻。 “ 当前中国工业增长明显减速 ,一方面是由于美 我 国对 外 贸易 也 出现 回落 。 2 0 年 出 口 由1 月 增长 08 0 国金融危机 的冲击 ,使出 口增速下降,但更主要的原 1 .%急剧 下降到1 月的负增长22 92 1 l%,是近1年来正 O 常月份的首次下降 ;进 口在1 月份更是 出现 了1 .% 1 79 的大幅下降。
1 月3 日: 贷款基准利率降02 个百分点 0 0 存 .7
币不贬值 ,获得 了亚洲甚至国际的一致赞誉。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真正 的以一个 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 ,维 护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在港元保 卫战 中,也正是中国 政府的撑腰 ,令 索罗斯一败涂地。正 因 ̄l, lP :_ l ,当中国 t 政府出台投资和刺激内需的4 万亿之后 ,才会获得如
" 日 7
确嗡鳅霸蛹 潦
1 月 I E :明年起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OI 1
1o 啭 砖 嚼嘞 转 月9 嘲 蜘 伪 醣期 自
1 月0 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 限制 1 9
1 o 确薏 ≯ 1 5: 蝴 0 月 目央 啸 1 们日 筒 嘲 攀 0 0 一 1 , 笛 啊 酾 辩 ≯ 月 :
36 【 中国经济信息 1 0 9 / 0 2

M acm Anay 观 分z l宏观 分析 析源自 e 宏春 天 有 多远
从温家宝总理援 引雪莱的诗句,便可以看 出我国
1 月2 2 2日, 下调人民币存 贷款基准利率各 O 7 . 个百分点。 2

中国三十年经济发展

中国三十年经济发展

中国三十年经济如何实现其持续发展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受到世界经济动荡的巨大的影响。

由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继而继续扩大加深而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中国经济各方面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方面带来了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重创。

然而,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要实现其持续的增长也并不无可能,甚至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好的话,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度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甚至于我们国家可以在度过此次经济危机阶段的同时,还能使国民经济取得更长足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得到全面的优化。

经济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要使经济能持续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

只要世界和平的环境不会以为经济危机而改变,我国经济稳定就不会受到威胁。

对于我国经济来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是肯定会受到影响的,但是我国保持国内经济环境的稳定是一定可能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不至于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创性的影响。

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下分析:1 、与一些对外依存度很高、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的的国家不同,我国幅员辽阔,有着比较丰富和全面的资源,一定程度上的自给基本还是可以满足的,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部门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努力以及政策性的引导,已经不存在一些受制于人的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由外部经济环境的动荡引起的资源或是技术等方面的供应出现断链的情况并不会给中国带来致命的危害。

2、与人口较少,国内需求有限、市场对外依存度很大的国家不同,我国人口众多,潜在市场十分广阔,只要做好引导,搞好调控,需求量会大增,需求必然会上一个全新的台阶,有一个足够的内需国家经济就不至于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亦不至于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狭小,而使国民经济发展起来十分困难,进而影响到经济稳定。

3、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问题与前瞻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问题与前瞻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问题与前瞻上一讲《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帮助大家回顾了过去三十年的历史,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然而,无容质疑的是,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与问题是相随相伴的,回顾成就固然可喜,直面问题则更为可贵,因为揭示问题可以使我们对工作做出科学的前瞻,可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向未来,把改革开放推向更高层次。

那么,三十年改革开放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将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也不例外,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四个方面。

(一) 政治建设的问题尽管过去三十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仍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如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有待完善;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尚需扩大等等问题。

1.公民民主政治权利问题●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不健全。

问题主要集中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上。

一是人民代表的产生问题。

县以下人大代表选举中,由于选民的民主意识不强和组织不力等原因,往往流于形式,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有价值和作用造成了直接冲击。

二是选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较弱。

三是人大代表构成不合理,领导干部太多,农民代表数额偏低,人大代表作用发挥较差。

四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不能通过选举来维护自己在务工城市的利益问题等。

●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渠道不畅通。

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能真正起到联系群众的作用;信访制度不健全;社团组织存在结构性障碍等等。

●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不足。

主要表现:为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参与的理性化较低等;政治参与深度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作者中天一、从环境资源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个负增长!目前,中国矿产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每单位GDP耗费的资源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耗费平均水平的二倍;另外,单位GDP产生的碳排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单位GDP的废水排水量、和固体废弃物分别是发达国家的5倍和10倍以上;而单位GDP的死亡率则更高,世界平均100亿GDP死一人,而中国是平均一亿元GDP死亡一人,是世界的一百倍;在煤炭行业,全世界每年矿难死亡人数大约在8000人左右,而中国每年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是世界死亡总人数的80%。

2008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和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中国劳动力是廉价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左右、只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55%左右。

也就是说,单位GDP给中国劳动者带来的收入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但这并不代表占中国人口0.5%左右的富翁,他们占有中国60%个人财富。

占中国人口0.5%左右的富翁的年收入水平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300倍以上,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30倍以上。

根据以上分析, 中国从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表面上确实是在高速增长,G 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是单位GDP的取得是以资源耗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以上,污染物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四倍以上,单位GDP的取得是以劳动力资源消耗量是发达国家的十倍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倍的水平;同时以高于世界劳动者创造GDP死亡率100倍的方式创造的!这样的GDP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称之为“奇迹”?这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破坏中国千秋万代发展基业、是0.5%左右的富翁剥削亿万劳动力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中国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经济和管理体制的缺陷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严重两级分化。

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造成了和社会道德和文化的严重精神污染和倒退。

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引入了市场竟争,改变了农村生产模式,使亿万农民和企业职工走入了市场,使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大大的开发、同时也在严重的破坏和浪费。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快速的根本原因。

但由于缺乏真正的市场调节和科学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发展经济的资源环境边际成本是高昂的。

中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却是资源贫瘠国,中国大量矿山目前已陷入资源枯竭的窘境。

首先,在水资源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而那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 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其次,在土地资源方面: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锐减;另外,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的1/3,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近年来,中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9%以上。

那么,中国年平均GDP的增长9.8%基本上已经被不可以再生资源损失基本抵扣完了,如果考虑看不到的损失和以后治理污染将要付出的代价,从综合考虑无形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损失以及从环境资源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近30年经济增长肯定是个负增长。

到底负增长的量有多大,准确的需要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动态学理论去进行分析,我们国家政府从来也没有科学的考虑过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还没有专家学者公开的做这方面的分析,这是我们国家体制造成的。

我认为;虽然目前看不出来,在不远的将来就会体现出来。

二、控制资源边际成本,正确处理长期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在出现的矛盾是:落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制定高标准控制碳排放量的话,经济就不能发展了吗?这里有个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成本问题,有个持续发展和短期发展的矛盾问题。

如果制定的排放量标准不高于经济发展破坏环境的边际成本,对各个国家来讲,应该是合理的。

中国的环境保护应该在保留好自己的资源和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寻求低的资源损失的经济发展方式,要花大力气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工业。

通过控制GDP产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边际成本,制定合理的刚性控制排放量指标,同时还要接受联合国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不准备制定刚性控制指标和接受国际监督,忌疾讳医是不好根治的。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在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2005年的42.5%,那么这个指标几乎仍然是美国目前碳排放的两倍,实际上还是坚持了高污染和资源的高耗费。

现在的问题是世界的碳排量对环境破坏已经接近边际状态,而中国的释放空间又是最少的。

从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工业体系来看,如果不祥细计算资源和环境的边标成本,不清醒和明确的制定刚性碳排放控制指标,还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那实际上是维护了级少数中国利益体的利益,而将会损害大部分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对世界环境保护也是不利的。

最近,中国国内一位学者提出了单位人均碳排放量指标,为中国在国际上争碳排量指标提出理论根据。

但我认为这个指标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中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明:这个观点只考虑了中国的人口优势却没有考虑中国人均土地点有量和资源占有量的劣势。

如果以人口多的优势争这个碳排量的话,那么是不是中国也需要争一下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人均空气占有量呢?如果按人均考虑的话,达到美国人均碳排量水平后,中国单位空间和单位土地的污染就会数十倍于美国和发达国家。

这个观点实在是个馊主义!从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人们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用到了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生活和文化,但是造成严重的两级分化,亿万农民和工人付出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相当部分劳动者实际享受到的生活和医疗、养老保障水平甚至低于文革前66年的水平。

高工业化与现代环保科技和能源工业不配套、经济发展与经济政治体制不配套、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不配套,是一种扭曲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追求高的工业化水平和GDP过程中,由于缺乏配套的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体制以及先进的能源环保科技,在高产能的同时,产出了含大量化肥超标的粮食和蔬菜、出现了含有有害物质的饮料和营养品、含有激素的鸡鸭鱼肉、含有有害物质的儿童玩具、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服装和日用品,甚至于出现假药;食品和生活用品的污染,造成国民亚健康比率的大大增加。

资源乱采乱伐遭到严重破坏和浪费,无节制、不科学的上建设项目造成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瘟疫流行。

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3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每年有2500万人患支气管病,数百万人患呼吸道疾病,2万多人死于心脏病,全国城市中,至少有2/3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

目前,中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不到5%,这对于居民的健康将造成很大的威胁。

近年来流行的SARS和甲流感都无疑与环境破坏和空气污染有关。

大自然的反作用超过了人们破坏资源取得的收益。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我们国家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骨干产业基本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建材、化工、原材料、钢铁冶金、房地产等产业。

由于项目决策缺乏科学和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也出现了通货膨涨。

理性的来讲,我们不应该要这种以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经济高速发展及昏天黑地中的奢侈和享受。

如果我们每天驾车上下班,成天守在电视边,每天琼浆玉液、享受现代美食而造成大腹便便,造成高血压、高血脂和亚健康,我们宁肯要粗茶淡饭的温饱、少开车、不开车、回归自然多活动,以保持健康;如果人们都乘高能耗、高污染的交通工具到处旅游、周游世界,直到山水变了色,后代已经没有多少山可游、没有多少水可玩时,明智的人们宁肯现在少玩少游、以简易交通工具旅游交流或者宁肯步行,以保护我们的河山。

现代工业化使我们痛定思痛。

人也是动物,也有动物的天性,如果需要用破坏自然和家园的方式发展经济,人们宁肯回归自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人类属于地球,而不是地球属于人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来说:是人属于这片土地,而不是土地属于人!人只有耕耘和维护它的权力而不应该有破坏它的权力!对任何国家、任何人来讲,在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下,生存高于效益。

三、科学的资源和环保经济,需要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决策体系。

中国许多经济建设项目的决策缺乏科学性,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行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

大的经济发展项目、包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基本上都是政府行为操作,许多都是政绩工程。

在严重滋生腐败的同时,造成资源和环境的边际成本大大增加,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加速破坏。

三峡工程就是一个没有经过真正民主的科学论证而上的生态灾难性项目。

它将要造成的资源损失、水文和地质的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目前是难以计量的,其负面影响现在已经开始显现。

因此,从根本上讲要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入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是首先要从民主体制上加速进行改革,彻底惩治腐败、改变关系国计民生项目的决策体制,彻底杜绝拍脑瓜项目和政绩项目。

要尽快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民生至上的政府、建立能使全民参政议政、有识之士都能参与和监督决策的宽松的政治环境。

在发展经济和建设项目时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完善和健全资源开发和应用体制。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代表真正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代表只占人口0.5%的利益和权力集团;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决策和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模式。

注:文中部分数据来自于:1、中国能源网。

2、国家安监总局。

3、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