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一)永兴一中编写者:曹荣江审核人:曹荣江【学习目标】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

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窗】作者介绍1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

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A级】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游说()辊()栅()趾()骷髅()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契据是实:()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B级】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布置作业: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包身工》导学案(一)附:答案与解析初读部分: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一、课标要求: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B.艺术构思;C.细节描写;D.语言风格。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4、学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点面结合展现包身工非人生活的方法。

5、合作学习,把握报告文学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6、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内容概述:这是一篇老课文,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今天重读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

《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在教授学生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之后,重点训练学生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线索,可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本文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注意点面结合,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这些特点时可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本文有许多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时可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要点整理:第一课时:一、作者作品介绍: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具体内容为《包身工》。

课文详细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工人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同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课文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旧社会纺织厂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包身工的报告文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4. 例题讲解a. 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 答案:a. 包身工生活状况:衣、食、住、劳动条件极差,受到工厂主和包身工头的剥削和压迫。

b. 表达技巧:对比、讽刺、抒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其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横向对比。

b. 邀请历史老师讲解旧社会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3、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体会作者对包身工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无比愤慨的情感,培养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认识包身工制度存在的社会根源,进而结合相关资料思索当代‚包身工‛现象存在的原因。

【学习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自主预习案1.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夏衍原名沈端先,此笔名从发布《包身工》起用。

浙江省杭州市人。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

写于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2)常识记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3)写作背景:《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2.给下列黑体字字注音:蠕动()拎着()弄堂()游说()赚钱()抹布()嘈杂()执拗()帐簿()籼米()莴苣()揩地板()搽粉()蹒跚()皮辊()谄媚()骷髅()噩梦()怔住()锭子()3.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么?课中合作探究案1.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从文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3)在日本东洋纱厂内,有着无数的可怜的包身工,作者却只写了芦柴棒、小福子和无名女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导学案(含答案)

14 包身工 2 二中徐长生《包身工》导学案巩义三中徐长生【学习目标导航】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

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窗】作者介绍1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

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A级】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游说()辊()栅()趾()骷髅()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契据是实:()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B级】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布置作业: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并分析讨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以及最后部分的议论,体会作者感情【C级】一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包身工导学案及答案

包身工导学案及答案

3、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揭示。
4、《西游记》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包括修辞手法、叙事结构等。
四、学习步骤
1、预习:阅读《西游记》原著, 了解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1、预习: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2、导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 的人物、主题和艺术特点。
二、阅读《包身工》完成下列题目
1、本次演示作者用提行分段来标示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有下列作用:按时间顺序,将包身工的种种活动凝聚在一天的特定的 时间段内,以点带面,以群体揭示个体的惨状;全文用这种写法将包身工的
二、阅读《包身工》完成下列题目
不幸连缀起来,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利于作者从不同角 度作描写和说明。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特点。
2、探究《西游记》的主题和思 想内涵。
3、领略《西游记》的艺术风格 和文学价值。
三、学习内容
1、《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和情 节梳理。
2、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 历程和人物关系。
3、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包 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揭示。
4、简述作者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分钱一斤的猪油全家吃”,年底还“红烧烤鹅的盛宴”。鲜明的对比揭示了 包身工制度的实质是残酷的压榨。
4、简述作者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又如拿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对比:同是受剥削压迫者——“外头工人”处 境稍好——“住的是洋式的门面和小房子和三层楼二层楼的厂房”;“穿的是工 厂里特有的白制服或蓝制服”;年底有“双诛三奖”等;而包身工则相反—— “住的是凶灾鬼、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本文是针对高一语文课程中的《包身工》这篇课文所编写的导学案。

《包身工》是当代作家李继宏创作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纯真善良的包身工孩子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丑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阅读策略、重点词语解析、文本理解和拓展阅读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

一、背景介绍《包身工》是李继宏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村包身工家庭的生活。

作者通过对少年包身工的成长过程进行描绘,反映了包身工家庭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展示了包身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深受读者喜爱和肯定。

二、阅读策略在阅读《包身工》这篇课文时,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通读全文,把握全局:先通读整篇文章,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把握整体结构,抓住主线思路。

2. 注重细节,品味细节:注意细节描写,品味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人物性格塑造,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3. 理清逻辑,深入思考: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三、重点词语解析1. 包身工:指以包修锅、包补瓦为生的农村工匠。

2. 老古董:指年纪大、思想保守而又固执的人。

3. 干劲:指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4. 偏见:对人或事物的主观看法和片面观点。

四、文本理解在阅读《包身工》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 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包身工的艰辛生活?2. 文中的包身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3. 文中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4.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和启发?你愿意向身边的包身工伸出援手吗?五、拓展阅读1. 《小兵张嘎》:一部以农民军出身的少年张嘎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与敌人浴血搏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故事。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包身工》,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作者夏衍的文学表达,培养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育文化意识: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包身工》这篇文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章中所揭示的包身工制度的不公平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同情心。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需要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我也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包身工》的背景和主题。这篇文章揭示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不公,反映了作者夏衍对这一制度的深刻批判。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文中的具体描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以及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强化主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统编版《包身工》导学案(含解析)

统编版《包身工》导学案(含解析)

第二单元7.1 包身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体表特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抓往文章线索,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报告文学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难点:学习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作品记述了旧中国时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揭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渐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生活难以为继的农家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当包身工。

为了避免成年工人罢工的威胁和榨取更大的利润,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

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纱厂县包身工的情远,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之后写出来的,于1936年春发表于《光明》创刊号上。

作者简介: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

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

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

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

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感受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2、难点(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探究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源和社会影响。

三、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特点。

新闻性要求真实、及时;文学性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政论性要求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2、作者简介夏衍(1900 年 10 月 30 日-1995 年 2 月 6 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蠕动()拎着()弄堂()游说()赚()骷髅()簿子()谄媚()2、解释下列词语。

吆喝:执拗:揩油: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

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

六、文本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的?(1)居住条件恶劣:“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2)饮食条件差:“粥菜?是不可能有的。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3)劳动强度大:“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包身工》导学案1.《包身工》导学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11.10学生姓名班级课题《包身工》课型报告文学课时1自学要求1、认识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体。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1、学习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家作品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二、、创作背景本文是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解题: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

原名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州人。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着。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

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

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

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3、工人运动高涨: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结构图解】【预习思考】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2.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3.既然是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看课文,还有没有了4.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删除可以吗5.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为什么要受这样深重的苦难6.文章实际写了两部分内容,即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关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议论和说明。

这两部分是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若将其分开可以吗7.分析一下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新闻链接】2007年5月,山西洪洞警方破获一起黑砖场虐工案,当时共解救出31名民工,其中有多名智障人员。

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之后震惊全国,也引起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等亲自作出批示严查。

6月,河南、山西的公安机关展开“打击拐骗强制他人劳动专项行动”,共从各地的黑砖窑中解救被强制劳动的群众超过500人。

6月16日,洪洞“黑砖窑”一案中的主犯、工头衡庭汉被抓获,在随后的审判中被判处无期徒刑,砖窑场主王兵兵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而打死一名工人的打手赵延兵则被判处死刑。

【牛刀小试】1、下列加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蠕动(rú)拎着(līn)轧票处(gá)B、饲养(sì)胆怯(què)包身契(qì)C、咳嗽(sù)纽扣(niǔ)揩地板(kāi)D、莴苣(jù)赚钱(zuàn)栅栏(z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瞌睡纠缠懒惰睡眼醒松?B、荤腥谄媚焦灼衣衫蓝缕C、蹒跚骷髅舀水脾气执扭?D、狡滑享福佳肴搽脂抹粉3、在句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其中最为恰当、形象的一组是()①上午四点过一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了。

②她们很快地就像被了的蜂窝一般起来。

③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

A、移动蠕动搅动骚动?B、骚动搅动蠕动移动C、蠕动搅动骚动移动?D、蠕动移动骚动搅动4、下列句中,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A、这样说着,……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份了。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凉爽而带有一点湿气的晨风,大约就是这些生活在死水一般的空气里面的人们仅有的天惠。

D、经过红头鬼把守着的铁门,在门房间交出允许她们贡献劳动力的凭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9题:X月X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边区行)……看上去,这儿的一切都是悲哀,匮乏的。

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最大因素还是交通。

从这里到县城的恶梦般的路况,决定了任何东西运进来的费用可能都要超过实际价值本身--今天碰到的事例可以作为活生生的证明:小学在前两天要运几张不值钱的破桌子以及一台破电视,从县城找了一辆卡车,谈好的运费是令人咋舌的1600块。

这还没有完!车走到半路,下起了雨雪,司机在极度的陷车恐惧中坚持不向前走了。

他拿了1000块,把东西和随行的老师扔在半路拍屁股走人。

在冰天雪地里熬了两天两夜,那个老师郁闷快要仰天长哭了,今天终算幸运地被我们车队半途捡到,拉回了学校。

财政状况的窘迫,使学校没有足够的校舍,也没有足够的生火的牛粪或者被褥来保证学生的温暖,以至于经常被迫提前结束学期。

那些贫困的父母们,却巴不得学校永远不放假,这样孩子永远免费地呆在学校,有吃有穿,不给家庭造成任何负担。

不过学校的食物供应仍然是不足的。

没有蔬菜,而且学生每十天要吃掉一头牛,这大大超出当地牧场生养的速度,所以孩子还是要经常饿肚子。

最令人绝望的是,恐怕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因为从县城运任何东西的代价和时间都是吓人的。

学校一直缺乏梦想中的一台油印机,或者打印机,这样他们就不必手工抄写所有的东西了。

事实上,他们什么教学工具都缺乏,地图都没有,孩子也不知道中国究竟有多大。

学生的状况当然更凄惨,很多保暖的衣服都依赖于捐助,而捐助的数目,远不足以使他们在最漫长的寒冷冬季里保持足够的温度,因为这里从现在到明年五月底都一直寒风呼啸!发放完物资救助,大群孩子们潮水般地涌来,带着欢笑让人给他们拍照。

我们经过才措小朋友的家里,看到她的小妹妹美丽微笑的脸,像是个纯洁的天使。

与此形成残酷的反差的是,她的哥哥,家里唯一可以指望的劳动力,由于脑膜炎躺在床上已近两年,没有任何钱可以治病,等待的是必然来临的痛苦的死亡。

他尖尖的脑袋,枯萎的头发,没有任何气息的躯干使我握着照相机的手颤抖起来。

生活啊,残酷的生活。

生固然沉重,死却更加的不易。

唯一的希望是,他的美丽的妹妹在我们的资助下至少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同龄人的欢笑,或许还有那一点菲薄但重要的土豆汤。

这是我们可以做的全部,除此而外惟有乞求上帝,抚慰千万个类似的挣扎着的灵魂。

(节选自《贫之殇》)6、本文写德钦县边区的贫困,重点通过什么素材来展现?答:。

7、由文章内容可以推断,“我们车队”是做什么的?答:。

8、文章是怎样由学校写到才措的哥哥身上的写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答:。

【预习思考提示】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思路提示: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

①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去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②本文的提法——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包”:立“包身契”。

“奇妙”: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莫温),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

日本资本家称她们是“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是“包身工”。

以“包身工”为题,点名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2.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思路提示:主要选取了三个场景: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

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课文中都有明显的时间提示。

3.既然是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看课文,还有没有了思路提示:还写了十二个小时劳动之后,黑夜里抄身的情景。

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

但前后两部分写法不一样,前面写的详细,后面写的简略:写抄身,没有写明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前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

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

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

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4.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删除可以吗思路提示:还有一些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的来历,以及包身工制度的成因、发展和趋向。

这样写,可以使包身工的生活与包身工制度的成因、发展和趋向相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5.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为什么要受这样深重的苦难思路提示:可以从居住的条件看(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地空气里面……);紧张地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动十二个小时……);残酷地惩罚(殴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迟钝);“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猪狗不如的饭食(浆糊一般的薄粥……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还有其他的细节方面都能看出生活的悲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