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公司管理层利益及其实现机制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一、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受到了中国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不过,还有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对此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认识存在诸多法律危险的。
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重要。
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
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
第二,中国人情社会的许多传统习惯使创业者漠视公司治理,留下创业的隐患。
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
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
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
第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
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限的精力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
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公司自身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减少隐患。
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投资者,特别是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不重视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利益沟通机制。
第四,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
现代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治理现代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商业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它涉及到公司股东权益保护、高级管理层对公司战略决策的责任和透明度,以及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这个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时代,有效的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现代公司治理强调保护公司股东的权益。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他们投资了资金,承担了风险,期望获得股息和资本收益。
因此,公司应该确保股东的权益得到保护,通过定期披露财务信息、公平的股东投票权利和独立审计等方式,确保股东能够对公司的决策和业绩有清晰的了解和监督。
其次,现代公司治理强调高级管理层对公司战略决策的责任和透明度。
高级管理层应该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负责,并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
同时,他们也应该对公司的业绩和决策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确保高级管理层履行职责,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如董事会、独立董事、薪酬委员会等。
透明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公司应该通过披露内部决策过程、高管薪酬结构和绩效评估等方式,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展示其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三,现代公司治理强调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除了股东,公司还有其他利益相关方,如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和环境等。
公司在追求利润和发展的同时,应该与这些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沟通和尊重各方利益。
有效的公司治理应该鼓励公司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确保其需求和诉求得到充分考虑,并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各方的利益。
另外,现代公司治理也需要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
公司应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确保合规经营。
同时,公司还需要与监管机构合作,接受监管和审计,以确保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现代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关注股东权益保护、高级管理层责任和透明度,以及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透明度,并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
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
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
首先,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需要考虑到公司的长期利益和股东利益的一致性。
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应该能够激励管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做出贡献,而不是只关注短期的利润表现。
因此,利润分配方案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确保管理层的奖励与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增长有关。
其次,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也需要考虑到公平性和透明度。
这意味着制定方案时需要公开透明地向所有相关方解释奖励的标准和条件,确保所有管理人员都能理解和接受这个方案。
此外,公平性也意味着奖励应该与个人和团队的实际贡献相匹配,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和不公平待遇。
另外,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还需要考虑风险和激励的平衡。
过高的奖励可能会导致管理层过度冒险,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公司的长期利益。
因此,利润分配方案需要设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管理层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公司的长远利益。
最后,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的执行需要监督和评估。
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的执行符合公司的
战略目标和利益。
同时,定期评估和调整利润分配方案也是必要的,以适应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管理层利润分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公司
的长期利益、公平性、风险控制和监督评估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这
个方案能够有效地激励管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做出贡献。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首先它是一种约束力,一种制度化的控制手段,企业管理者借助这种手段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可以看出,“有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
在这台机器的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细节。
比如,销售的灵活度的控制。
通过一个完善的流程监管可以保证整个销售过程不出差错,然而,在需要做出快速决定的时候,复杂的流程往往会使销售坐失战机。
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道” 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说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大千世界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管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管理者的“无为”。
唐朝是为人乐道的鼎盛王朝,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与老子的思想分不开的。
唐太宗治天下奉《道德经》为圭臬。
唐初君臣是十分重视“清静无为”的。
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
”魏征说:“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宫中嫔妃也知道“为政之本,贵在无为”。
唐太宗告诫朝臣们说:“我从早到晚努力不息,只希望清静无为而治,使天下平安无事,终于得以不再大征徭役,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法律措施
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法律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下五个问题:一、公司治理构造的概念。
尽管目前对公司治理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各国普遍认为,公司治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
它是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处理因两权别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所适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宗旨是使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为公司股东的整体利益效劳。
二、公司治理产生的必然性。
文章分析了在股份XX中,因两权别离而带来的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公司治理行为守那么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成果。
文章集中分析了公司治理行为准那么在公司治理中的实际作用。
四、中国实施公司治理的特殊背景和任务。
文章从分析我国企业改革的三个根本阶段出发,指出中国在目前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又不能流通造成的特殊问题以及中国公司治理所肩负的独特的历史任务。
文章第五个问题集中探讨了西方国家公司治理中某些我国可以借鉴的措施,包括管理者的诚信义务、公司的并购、拉票战、独立董事制度、股东的派生诉讼和集团诉讼、股份评估补偿权等。
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要将公司治理真正变为现实需要,应具备何种条件?【中文关键字】公司治理;背景;法律措施【全文】一、公司治理构造的概念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源于西方兴旺国家,尤其与美国公司制的开展进程密切相关。
西方兴旺国家几乎一致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构造是公司竞争力的源泉和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条件。
它是解决公司在公司法的制约下,在市场经济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按传统公司法无法解决的一系列新问题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
该套制度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根底,但又根据市场开展的需要以及自身运作产生的需要,不断得以开展。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公司治理构造的定义。
但是,在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的背景〔原因〕、公司治理机制要实现的目的、公司治理构造的主要框架,股东、董事和管理人员之间如何分配经营管理权,如何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及社会责任在规X公司行为中的意义等诸多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具有很多共同点。
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新理念什么是企业经营治理?企业经营治理是指采用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使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企业经营治理包括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治理主要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如何运作,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等。
而企业外部治理是指企业与股东、投资者等外部相关方如何进行沟通和协作,如何建立合理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企业经营治理存在的问题尽管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在现代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往往不能被完全平衡。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代理问题,使得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中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
2.缺乏独立性在很多国家中,企业董事会并不是真正的独立机构,而是由被董事长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或间接控制。
这种情况影响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管效果,进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治理的有效性。
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新理念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1. 建立股东主导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治理结构中,股东更应该成为公司治理的中枢和最高管理层。
为了加强股东行使权益,各国政府应当加强股东辅导和指引,在维护股东权利的同时保护企业及其员工的利益。
2. 加强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的职责不仅需要规范企业决策,还要对企业政策和决策进行监督,切实维护股东权益。
为此,政府机构和各类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和管理。
所有企业应该建立独立董事会,独立董事应该占据董事会的一定比例,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
3. 基于风险管理的监管模式现代企业经营治理需要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的监管模式,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定量监控,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
为此,各国政府应建立有效、透明的管控机制,并建立相关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风险能力的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和风险问题。
对华为公司公司治理的评价
对公司治理的评价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其目的在于明确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还能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
以下是对公司治理的几点评价:1.明确的权责划分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公司内部的权责关系。
这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划分。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各方在公司运营中各司其职,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侵害小股东权益等问题。
2.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治理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公司管理层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这包括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旨在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3.透明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公司及时向公众披露重要信息,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权结构等。
这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交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公司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4.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主要由监事会、内部审计等机构承担,负责对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
外部监督则来自市场、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等,通过对公司信息披露和经营行为的监督,确保公司治理的规范运作。
5.注重利益相关者利益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强调公司不仅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
一个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为公司带来诸多益处,包括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护投资者权益等。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公司治理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概念关键词: 公司治理/契约解/股东权利/制度环境/社会民主内容提要: 公司是由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人的团体,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要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合作问题。
长期以来,“产权配置”进路的公司治理“技术解”造成了人们对现代公司和公司治理理解的偏差,屏蔽了现代公司所应有的社会民主内涵,以及现代公司治理对社会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将现代公司治理还原为解决社会合作的“契约解”,能够帮助理解股东权利与制度环境的相互关系、公司目的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契合,以及公司治理本身如何实现合法性与正当性。
对于公共性问题来说,只有首先达成“契约解”,“技术解”才有可能发挥其功能。
在立法文件和公司章程所设置的公司治理基础规则框架内,社会民主协商机制能够通过“契约解”有效地解决社会合作和集体行动问题。
一、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在人类历史中,企业或公司是部落、家庭、合伙、协会、国家等各种类型的团体或组织中的一种。
公司既具有所有组织的共性,如治理问题,公司治理的核心即如何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合作,同时也有其个性。
“公司”一词并非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而且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
汉语中,“公”含有无私、共同的意思,“司”则意指掌管、主持、管理,二者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无私地主持或从事众人共同事务的意思。
[1]在英语中大致有六个词来表述不同语境的“公司”,分别是company, corporation, firm, enterprise, ventu re和intuit。
在英美的语言文化现象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词来指代中文语境中的公司或企业?尽管很难解释,但至少说明将公司理解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股东凭藉其出资额或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度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设立的营利性和社团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不全面的。
在不同的历史和知识谱系中,公司被分类为一种受托责任关系或被当作一种财产形式,近三十年来又被视为是一组合同权利。
合规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
Cutting edge+ 前沿合规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文/卞传山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要求。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指出,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强化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职能,高度重视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统领地位,优化董事会知识结构,提升董事会依法决策水平,将合法合规性审查和重大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事项必经前置程序。
在企业合规管理参与公司治理新形势下,如何理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发挥合规管理在企业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是一种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的公司治理体系合规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合规政策,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统一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监督内部规范的执行,以实现增强内部控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持续监测、识别、预警,防范、控制、化解合规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机制。
随着合规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合规风险导向的底层思维,明确经营风险偏好的基础上对业务过程中的法律合规风险进行实时地监控和防范。
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管理体系,以风险识别为基础,以合规管理为工具,推动风险治理前移,推进合规规则与具体业务的深度融合,形成契合业务实际的合规管理体系。
ISO 37301《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关于企业治理机构和最高管理层的要求指出,企业治理结构和最高管理层应确保在组织内分配和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治理机构应确保最高管理层根据合规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衡量,对最高管理层运行合规管理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最高管理层应为建立、开发、实施、评价、维护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分配足够和适当的资源,确保战略和运营目标与合规义务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合规绩效与人员绩效考核相结合。
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建立完善措施
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建立完善措施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问题。
本文从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论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按照国际先进内控模式一COSO报告关于内控系统的整体框架要求,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五个方面入手,提出本人对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浅见。
关键字: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等这些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惨痛教训刺激下,各国会计乃至整个管理领域对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日益强烈。
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成了最紧迫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
1939年美国为了根除〃大危机〃中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现象,在其颁布的《证券交易法》中最早采用〃内部控制〃这一术语。
原先提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资源,实现管理目标而自发的一种管理行为和方式。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内控制度已不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而更多地关心内部管理控制(与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思想,内部控制从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向保证经营效果、效率延伸;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以账、钱、物为主,发展到以业务过程,管理过程,信息过程等为控制对象。
控制方法从简单的内部牵制为主,到后期尽管仍以内部牵制为主要手段,但它还涉及到更多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并从会计的研究上升到制度,组织协调,系统等角度的研究。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原则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摘要: 现代公司是现代文明在社会经济微观层次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细胞,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文化在治权方面的客观要求,而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通过一定的归纳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学习、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办法和途径。
本文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给各公司的参与者提供利益(或减少交易费用,提高效率)的;公司治理是在维持公司所有参与者利益基本平衡或不失衡的前提下,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为公司的参与者获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财务和制度安排,并为保障利益的平衡,而进行权力制衡的安排;公司主要依靠两种基本关系维持运转,即股东与董事会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委托代理关系。
信任托管关系容易产生公司治理顽症之一——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产生公司治理另一顽症——部人控制现象。
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十大问题,设计了为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权的制衡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及公司治理的考评体系;提出了发挥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建议。
一、现代公司及公司治理概述(一)现代公司的精神实质一般地,公司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典型的企业财产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依法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负有民事责任、独立经营的法人。
但要把握现代公司的精神,还需进一步分析其实质。
1、公司是由市场经济关系链条构成的多角化经济组织。
这样的链条大体包括股东与董事会的信任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与员工的聘用关系、债权人与公司的信用关系、公司与监管者(证券、工商、税务等)的依法诚信关系。
任何关系链条的严重断裂都可能影响公司这样的组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明确职责、权利、义务,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员工权益。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办公室、各部门经理和员工。
三、制度制定程序1、组织编制小组:由总经理办公室组织编制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和HR主管。
2、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编制小组应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同时分析先进企业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中国法律与国际惯例,确定制度范围和内容。
3、起草:编制小组按照制度制定程序起草各项制度。
4、内部审批:经编制小组内部审核,形成草案并上报总经理办公室。
5、上报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对草案进行审核,如无异议,由总经理批准通过。
6、公布:制度经总经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公布在公司内部,同步通知全体员工。
四、制度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1、劳动合同制度:名称:《公司劳动合同制度》范围:全体员工目的:规范公司用人行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
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等事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责任主体:HR部门执行程序:员工入职后签订劳动合同,并建立档案,HR部门负责管理把握合同期限、期满解除等事项。
责任追究:HR部门负责管理劳动合同,如发现合同解除不符合法律法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劳动法制度名称:《公司劳动法制度》范围:全体员工目的:规范公司用人行为,明确员工权利义务,保障员工权益。
内容:包括劳动用人、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事项,明确员工权利义务。
责任主体:HR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医护服务机构执行程序:HR部门负责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等事项,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保障和安全生产,医护服务机构负责员工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
责任追究:对于不履行管理职责、不保障员工权益等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3、行政管理制度名称:《公司行政管理制度》范围: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目的: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公司治理理论概述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公司治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
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政策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要求各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
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背景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西方国家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合一的,几乎不存在治理问题;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所有者逐渐将经营权移交给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现代公司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发展并达到了高潮,资本的价值形态同实物形态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不断扩大,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理人员权力过度扩张、膨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特别是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财务报告丑闻频频暴露,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即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法律制度十分完善的国家公司治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1]自1932年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斯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产权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它们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1. 引言1.1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突出。
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整体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公司治理也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有效避免各类经营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
良好的公司治理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增强对外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者的保护。
现代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公司治理,加强领导层对治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2000字】1.2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 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许多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管理层决策不够科学、透明,内部监管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决策不够及时和灵活。
2.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很多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缺乏独立的监督能力,成员过多受到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决策过于主观和缺乏客观性。
3. 高管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激励与公司业绩挂钩不够紧密,导致管理层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4. 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不够严格,一些企业存在腐败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害企业形象。
5. 股东权益受损: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股东权益受损的问题,管理层过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股东的权益,股东权益保护不到位。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有必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改进高管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维护股东权益,以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2. 正文2.1 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是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往往存在混乱、冗余或者缺乏透明度的情况。
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企业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的方式和机制,目的是管理和保护公司的权益,提高公司的长期价值和竞争力。
企业治理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本文将从企业治理的定义、企业治理模式类型、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
一、企业治理的定义企业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管理的机制和流程,包括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和监事会等组织。
企业治理的目的是优化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价值,同时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企业治理的重点是维护公司的长期价值和稳定性。
企业治理涉及到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等。
企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司和社会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各方的最大利益。
二、企业治理模式类型企业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1.内部治理内部治理是通过公司内部机制来进行治理的方式,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组织。
内部治理的目标是优化公司的管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价值。
内部治理需要强调透明度、责任和监督,实现公司内部各方的利益平衡。
2.外部治理外部治理是通过外部机制来进行治理的方式,包括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媒体等组织。
外部治理需要由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公司出现不当行为和利益冲突。
外部治理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和社会的利益,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选择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选择治理模式的首要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层、股东和监事会等组织,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
例如,上市公司需要遵守证券法律法规,需要选择较为严格的治理模式。
2.公司的性质和规模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公司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
如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治理模式有所不同。
解读MBO——论MBO的意义及其规范措施
二、实践调研
江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行是比较早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江苏恒盛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和嘉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为国有独资企业,1997年进行了第一次改制,实行全员持股;2001年进行第二次改制,国有股退出,股权向管理层集中,至此MBO完成。
表一
恒盛化肥
产量
资产规模
就业人数
MBO使员工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权改革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释放了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在问及工人对产权改革的看法时,答道:“以前不知道为谁干,现在是为自己干!效果和干劲怎么能一样?”而管理者的看法则更为深刻:“企业产权改革给管理者和工人以稳定的预期。在国有企业里,由于涉及复杂的地方关系,即使你经营的好,也可能因为偶然的原因被撤职;而在私营企业里,不论你是否是所有者,只要你干的好,你的位置就越稳。”
2、如何有效规范MBO?目前,在MBO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实施MBO之后,公司控制权集中到何种程度,如何确保股权收购的定价公允性,股权收购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手段问题,以及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平衡等。有关部门应加紧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平台,使国内的MBO在规范中创新和发展,并有效制止滥用MBO行为的发生。(1)MBO是买卖双方博弈的过程,由于收购主体是企业原管理层这一特定主体,往往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掌握企业的真实价值,所以和他的谈判往往是一对一的谈判——按照纳什均衡,最优解(公平价格)是新创造的价值能够平分。国企MBO还应当考虑人员的安置和收购者以往的业绩和将来是否能搞好企业。因此可以考虑在搞清楚资产和管理层保证员工安置(地方政府要考虑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适当打折出售。我们应当正确对待MBO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二者不能简单的画等号,MBO本身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执行MBO的人,公众和学者反对的不是MBO而是对推行MBO的权力之手的不信任。我们对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而要加以规范,在MBO中政府给予管理层在财务、税收、收购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考虑各个企业的具体条件,不能一概而论。(2)规范融资手段。①由于收购需要巨额资金,首先可以采用多种支付方式。管理层一般先成立SPC(specialpurposecompany)公司,可以用SPC公司的股票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也可以通过向国资委发行SPC公司的可转换债券,换取国有企业的股权;由于国企多负有巨额债务,管理层可以通过由SPC公司承担国企债务得到股权;也可以使用分期付款即由管理层相对控股经营,再用经营利润逐年置换国有股权。②为降低管理层收购资金压力,可采取回购方式。在MBO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没有一次性买断),回购操作将会大幅缩小(少数股收购)或放大(多数股收购)与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差距,管理层也会因回购操作而增加未来收益的分配;在收购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的套现金额会因“回购+MBO”操作而大幅度增加。③在融资方式上也可采用多种方式,作为管理者个人来说,可以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当前MBO所需资金多通过银行融资,但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银行贷款用于股权性投资,所以管理层只有将目标公司的股权进行股权质押取得贷款;也可以通过MBO基金进行私募或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垃圾债券(但缺乏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欠发达)。(3)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公开、公正的收购程序。必须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建立一个正规的市场来进行国有股权的转让。可以利用各地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先由中介机构对国有股权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确定一个评估价格作为市场集中竞价的基础,通过集中竞价来保证价格形成机制的公平性。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形成的国有股权转让价格可能高于评估价也可能低于评估价,但只要定价机制本身是公开的、透明的和公平的,那么形成的价格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净资产价格定价的方法已经显得不合适宜,投资者投资一家企业,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率,不能带来收益的资产无异于一堆废铜烂铁,而将来能带来高额收益的资产的价值决不会受限于自身的帐面价格——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必须完善企业领导者离任审计制度,对其业绩作出真实评价,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才可以对企业实施MBO。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决策程序,以确保公司能够有效地运转、发展和监管的一种制度。
在任何一个公司内部,都需要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来确保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协调运转,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1. 规范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在一家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都需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方式。
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公司的运转效率和协调性。
财务部门负责公司的财务预算和报告,市场部门负责产品的营销推广,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制造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 责任落实,各负其责除了明确职责分工外,责任落实也是公司治理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确保工作任务得以完成。
对于责任的落实还应该进行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为公司的利益努力工作,同时也要制约那些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
只有这样,公司的运行才能更加有序。
3. 协调运转,确保高效在一家公司中,各部门之间经常需要合作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协调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整体的运转效率和质量。
在协调运转方面,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需要起到桥梁和协调者的作用,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畅通。
4. 有效制衡,确保公司利益除了内部的职责分工和合作协调外,公司治理机制还需要在管理层和董事会层面进行有效的制衡。
管理层负责具体的公司经营管理,而董事会则需要对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公司的决策符合公司整体利益,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和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有效的制衡可以确保公司的长期利益和稳定发展。
总结回顾以上是关于公司治理机制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一些思考。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公司内部的秩序和效率,还能够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利益。
经济利益管理制度
经济利益管理制度首先,经济利益管理制度需要明确企业的经济目标。
一个企业的经济目标通常包括盈利能力、市场地位、经济增长等方面。
在制定经济利益管理制度之前,企业需要先确定自己的经济目标,并将其明确地纳入管理制度中。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济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其次,经济利益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率。
管理机制包括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等,可以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加强组织的内部管理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管理机制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经济风险,降低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外,经济利益管理制度需要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济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遵循规章制度,减少经济损失和风险,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内部控制通常包括了风险评估、监督制度、内部审计等环节,可以有效地防止经济失误和经济犯罪,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经济利益管理制度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每个企业的经济环境、资源状况、管理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制定经济利益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管理措施和方法,以满足企业的经济需求。
同时,经济利益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经济支持。
总之,经济利益管理制度是企业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
这个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明确经济目标、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降低经济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经济利益管理制度时需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措施和方法,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现代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治理现代公司治理是指为了保护股东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提高企业绩效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与流程。
它在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建立了一种监督体系,确保企业管理透明化、决策科学化,并承担机构职能、社会责任和风险管理。
现代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组成部分。
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监督高级管理层履行职责并保护股东利益。
监事会则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和行为,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
高级管理层则负责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
这些组织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力的合理分配。
其次,现代公司治理强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向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公司经营和决策相关的信息。
通过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披露,企业能够向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传达企业运营的真实情况和风险状况,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度,并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声誉和公信力,还能有效防范企业内部腐败和不透明经营的风险。
再次,现代公司治理注重股东权益的保护。
股东是公司的股权持有者,他们对公司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
现代公司治理通过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确保股东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和充分保障。
这包括完善的股东投票制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和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等。
通过保护股东权益,现代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激励投资和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现代公司治理还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应该承担起环境、社会和道德责任。
现代公司治理要求企业在经营决策和行为中考虑社会利益,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员工福利、关注消费者权益等方面。
最后,现代公司治理强调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公司管理层利益及其实现机制
【摘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充分公司尊重管理层利益的维护与实现。
但长期以来,人们在认同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同时,普遍认为公司股东的利益往往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敌意侵犯,因此需要对股东的利益给予全力保护,并据此形成了大量的有关公司股东及其他投资者如何对公司管理层实施激励与监管以确保公司股东和全体投资者利益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基于正是这一分离才使股东利益乃至世界经济在职业经理阶层的帮助下于20世纪获得了快速增长的不争事实基础上,如何肯定并尊重现代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价值。
本文认为,虽然在相当多的公司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或者是公司管理层严重侵蚀股东利益的例子,但总体来看管理层从公司得到的利益补偿与管理层为公司股东带来的权益增长相比长期以来一直严重不足,无论如何管理层应成为公司独立的收益主体。
本文认为现代公司管理层的利益急需得到尊重与保护,正是基于这一角度,本文讨论那些兼有企业家才能与企业管理才能的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及其实现问题。
管理层在企业组织制度中占居核心地位,管理层成为企业独立收益主体是管理层独立职业的必然要求。
现代公司职业管理层利益实现的经济学依据是非常充分的。
管理层利益的企业家理论认为,企业家是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与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并能迅速把握市场变化的机遇,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家具有明显独立的工
作职责,企业家应是独立的利益主体。
人力资本理论则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管理层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管理层的劳动不但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风险性、权威性与高度复杂性,因此在确定管理层人员的报酬时必须要考虑其劳动的特殊性。
管理层也是现代企业经营风险的独立承担者之一,公司管理层职能本身决定了管理层必须具有承担风险与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具有识别并抵御风险的能力,公司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特别体现在其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上。
公司管理层所承担的这种风险并不是完全能够通过固定的薪金支付就可以得到充分补偿的,让管理层分享企业经营剩余索取权应该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虽然现代企业理论旨在解释并说明了现代企业诞生与存在,但是这些理论也分别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现代公司管理层利益及其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经济学依据。
基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分别就现代股份公司大股东不同的持股比例与企业外部经理市场存在的意义及其对管理层利益实现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数理推倒与研究,并得到了非常有趣的结论。
首先,对于公司大股东不同的持股比例,存在着不同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最优风险分担安排。
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则最优风险分担合约安排中,代理人应得到的剩余索取比例越低。
另一方面,还证明,经理市场的存在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最优剩余索取权分配合约变得更加有利于委托人而不是代理人。
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
管理层因对公司控制权的控制而获得公司控制权价值。
可以分别从公司管理层、潜在收购方等多个不同角度理解公司控制权价值,
公司控制权价值特-内容提要\V自卜。
别体现在公司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
对公司管理层而言的公司控制权价值体现在公司管理层能从所掌握的控制权中获得利益的机会上。
管理层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实现自利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关于管理层对私利的谋取,也许最重要的莫过于是管理层自己对公司控制权的强化或尽量延长自己的在位时间,尽管自己已经不能继续胜任或己经不是胜任该项工作的最佳人选了。
不称职的公司管理层“拒绝”被更换是代理问题中成本最大的一种。
公司的控制权价值还特别体现在公司控制权争夺过程中,对公司潜在收购方来讲,诀定是否收购的依据在于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价值。
收购方通过改善目标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而获得“管理协同效应”、通过内部化与生产的规模效益而获得的“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收购过程中股票二级市场获益以及公司股票“投票权价值”的增长等而获得所谓的公司“控制权增效”。
公司管理层的劳动成果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整、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对公司管理层利益实现机制的研究就是要将管理层的企业家才能等在现期无法准确判断并量化的因素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尽量得到准确的量化。
管理层利益实现的内容应是多样化的,其实现机制应基于固定与浮动激励的结合、短期与长期激励机制的组合运用的基础之上。
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关键在于管理层利益实现机制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公司管理层利益实现的工具有多种,不同的利益实现工具各有侧重,各有优劣。
借助有效的管理层利益激励机制可以实现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双赢的局面。
工资、年薪制、利润分享制、管理层持股与购股期二【关键
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272.9
【目录】:内容提要5-7(英文提要)7-9第一章导言9-211·1研究缘起9-131·2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13-181·3分析方法及有关概念的说明18-21第二章管理层利益实现的经济学依据21-412·1居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管理层应是独立的利益主体21-242·2“企业家”理论与人力资本说24-262·3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者26-312·4管理层利益之劳动价值论31-332·5现代企业理论关于管理层利益论证的综述33-41第三章管理层最优激励:机制与模型41-573·1准备与假设41-453·2单一委托人情况下的最优风险分担45-513·3经理市场意义的理论分析51-533·4无差异曲线分析53-57第四章管理层利益的外部激励与约束机制57-734·1管理层利益实现的内部与外部机制57-614·2经理市场的激励与约束61-644·3金融机构的作用64-694·4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层利益69-73第五章公司控制权价值73-875·1公司控制权与控制权市场73-765·2公司控制权价值76-835·3管理层对公司控制权的控制83-87第六章管理层利益实现的内部激励机制
87-1116·1管理层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的设计原则87-916·2工资与分红91-976·3管理层持有公司股票97-1006·4购股期权100-1036·5管理层利益实现的其他方式103-1056·6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国际比较105-111第七章中国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管理层利益实现之实证111-1387·1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腐败”的经济学根源111-1157·2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及其改革的两难困境115-120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家及其培育机制120-1237·4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实现之实证123-138结论与政策建议138-141参考文献141-14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