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C.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D.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3.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三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韩非子孔子B.韩非子商鞅孟子C.荀子商鞅老子D.墨子韩非子荀子4.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秦汉时期,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B.该地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C.该地区农业发达,均田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D.该地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劳动力获得补充5.汉文帝时,晃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当时( )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英语试题 Word版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英语试题 Word版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speakers buy for Emma’s birt hday?A. A pet.B. A book.C. Some cakes.2. When did the football match start?A. At 2:15.B. At 2:30.C. At 2:45.3.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A. On a plane.B. In a shop.C. In a restaurant.4. How did the man know Lisa came back from Britain?A. He saw her.B. Peter told him.C. Lisa gave him a call.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club.B. A theft.C. A cupboard.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How much is the extra large tent per day?A.$10.B.$50.C.$60.7.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A. He’ll return the tent in a month.B. He will not get a discount.C. He’ll reserve a tent now.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3.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4.“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5.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

”这说明()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6.“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3.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4.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A.重视礼仪教化B.实行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哈六中高二学年12月份知识总结试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正确位置。

1.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有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力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C.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牛骨的出现并不能证明牛耕的出现,排除A。

冉耕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晚于商代;且根据他的名字也不能推断商代就有可能出现了牛耕,排除B。

《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有农耕生活的描述也不能推断商代出现牛耕,排除C。

甲骨文产生于商代,属于实物史料,因此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故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可能已经出现了牛耕,D项正确。

2.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解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故A正确;宗法制讲究嫡长子继承关系,故B正确;宗法制下体现血缘关系的继承关系,故C正确;D不属于血缘关系的选举,符合题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C.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D.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3.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4.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孔孟传统儒学的制约 B.新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C.理学对人欲的压抑 D.明清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5.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

此变化反映了()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B.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C.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D.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及等级6.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下列对形成和维护图中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家庭关系形成的经济根源是小农经济B.此种家庭关系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理学的影响C.此种家庭关系的形成主要与儒家伦理道德有关D.此种家庭关系的形成是皇权专制的必然产物7.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它们是: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6.有学者在总结西方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智慧与德行;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

材料空白处应是A.权利与财富 B.民主与独立 C.摆脱君主专制 D.自由与平等7.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生产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8.1811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财政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9.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11.2003年,英美两国决定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战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度九月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置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该是A.《史记》的记载B.《汉书》的记载C.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2.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4.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6.《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

”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A.严禁商品流通 B.提倡粮食节俭C.抑制商贾发展 D.稳定酒类物价7.《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曾“入仕尧世”.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

北方民族实现封建化B.对华夏文明的认同C.北魏全面学习中原文化D.宣扬君权神授观念3。

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A.佃农风险意识增强B.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4。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5.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A.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B.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C。

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D。

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6.学者余英时认为:“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

其强调宋明理学是A。

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D。

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7.1844 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

1849 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其中宗法制的核心是[3分]A.礼乐制度B.大宗与小宗体系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度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3分]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3分]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西汉的中枢决策机构是[3分]A.三公九卿B.枢密院C.中朝D.尚书令5.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这是[3分]A.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3分]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7.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测试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菔,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2.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 反专制思想D. 理学思想3.《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4.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5.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

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的是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 认识人自己C. 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 真理高于一切6.《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题文)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 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C. 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 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答案】A【解析】“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说明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国君权力来自周天子,所以A符合题意;B中的官僚政治体制和D中的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均出现在郡县制形成时期,故与分封制时代不符,排除BD;题干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

2.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说明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故答案为A项。

当时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和实现国家的统一,排除B 项;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阶层的固化,排除D项。

3.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

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 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 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 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既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集权要求,又照顾到各地的区域性文化差异,符合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实际,减少了制度管理中的阻力和冲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 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D. 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婚姻往往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季节反映出的是是对农业的重视,所以本题反映出A选项。

B选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通常情况,可能存在特例;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

2.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

这说明了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 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C. 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D. 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教系统呈现出融合趋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是突出表现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冲击;D选项材料没有反映。

3.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这一变化A. 有利于扩大地方的权力B. 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官员任命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由原来的当地首领长期担任长官到中央派遣表现出的是中央集权的变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与材料含义相反;B选项错误,材料表现出的是积极的一面,选项与材料含义不相符;D选项没有明确材料的真实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测试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菔,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2.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 反专制思想D. 理学思想3.《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4.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5.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

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的是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 认识人自己C. 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 真理高于一切6.《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

……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

”这说明卫瓘等主张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7.“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B. 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C.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D. 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8.《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9.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

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10.《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11.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12.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13.培根说:“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

”这反映了A. 培根的思想闪耀着理性主义光辉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文明交流C .科学发展是思想解放的根本动力 D.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科学发展14.有人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 君主制和议会制B. 君主制和共和制C. 立宪制和共和制D. 立宪制和议会制1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6.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17.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18.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列宁在1895年评价《共产党宣言》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

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这反映出A. 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主流B. 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C.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D.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0.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21.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

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

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

”这表明张之洞A.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B.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D.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2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23.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

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

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24.学者闻一多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这反映出当时闻一多A. 深受渐进改良思想的影响B. 由亲蒋反共转变为反蒋反共C. 反对无政府主义等激进思想D. 维护自由、民主的“五四精神”25.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A. 充实银行,促进官僚资本的形成B. 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政策支持D. 稳定金融市场,有效防止白银外流26.蒋介石日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

据此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 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B. 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C. 蒋介石希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敌D. 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27.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

这是为了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28.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29. 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