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医学临床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测定
【目的】
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温氏测定法。
【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液灌注于温氏管中,经过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观察压紧红细胞层占全血体积的比值。
【实验器材或试剂】
1 器材:温氏比积管、毛细吸管、离心机。
2 试剂:按EDTA-K223.5mg/每试管(或肝素钠0.2mg/每试管)标准,将抗凝剂分装于小试管中干燥。
【操作步骤】
1、抽取静脉血2.0ml,立即注入装有抗凝剂的抗凝管中并混匀。
2、用细长毛细滴管吸取混匀的抗凝血,插入温氏比积管底部,然后将血液缓慢注入至10cm 刻度处,避免产生气泡。
3、将加好血液的比积管置于水平离心机,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30min,读取压实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然后再以同样速度离心10min至红细胞层高度不再下降为止。
【结果计算】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0.01
【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以防溶血,如遇溶血现象应加以注明。
2、不能使用影响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3、离心速度和时间要规范化,否则血细胞比容的误差很大。
【临床意义】
1、参考范围: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
2、增高或降低
A、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或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B、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3.1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用温氏分血管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
[实验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灌注于特制的、具有刻度的比容管内,定时、定速离心后,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上层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中间一薄层白膜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或栓细胞),下层不透明的暗红色部分为红细胞,彼此压紧而不改变细胞的正常形态。
根据红细胞柱及全血高度,可计算出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压积)。
[主要仪器与器械]
温氏分血管,普通离心机,长针头,干棉球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血
2.离心
3000r·min-1,30min。
3.读数
注意事项
☐选择抗凝剂必须考虑到不能使红细胞变形、溶解。
本实验采用柠檬酸钠抗凝。
☐血液与抗凝剂混合、注血时应避免动作剧烈引起红细胞破裂。
☐温氏分血管内壁必须清洁干燥。
血液进入分血管内的刻度读数要精确,血柱中不得有气泡。
思考题
☐在哪些情况下,红细胞的比容明显增加?
☐测定红细胞比容时,常出现的误差来源是什么?☐测定红细胞比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文档资料
(二)、减低 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 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 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 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 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红细 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 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 3.50*1012/L ,血红蛋白 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 )=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含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 120 g/L ,血细胞 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4 、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 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 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 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 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 6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 1、避免溶血 2 、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 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 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 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 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 红细胞层的高度。
红细胞比容和三种平均值、网织红细胞计数、
②MFR:粗颗粒在10个以上,或细小颗粒超过15个。
③LFR:细胞内含15个以下细小颗粒
参考值
①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成人和儿童:0.005~0.025
新生儿:
0.02~0.06
②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成人和儿童: (24~84)X109/L
18
19
20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碱性着色基团 网织红细胞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 RNA胶体间的负电荷减少而发生凝缩, 蓝色的点状、线状或网状结构 , 显微镜下计数 1000个红细胞中所占的网织红细胞数,以百 分比或分数数表示。
[检测原理]
2.仪器法
10
11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计算出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 例:RBC为3.50X1012/L,Hct为0.36,Hb为120g/L
Hct 0.36 MCV=—— (fl)=—————— =103(fl) RBC 3.50X1012/L
Hb Hb MCH=—— (pg), MCHC=——( g/L ) RBC Hct
当HCT大于0.7,RBC为(7-10)X1012/L, Hb大于 180g/L,即可诊断。
临床意义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C)可用于贫血的形态 学分类。
4.血液流变学指标
HCT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
全血黏度增加,严重者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
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HCT与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应用,可对一些 血栓前状态进行监测。
2.2.28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
血细胞比容测定
(一)温氏法
1.原理 温氏(Wintrobe) 法是利用血液中不同的有 形成分比重的差异,将定 量的抗凝血以一定的速度 和时间离心后,血液中有 形成分沉淀,读取压实红 细胞层在全血中所占体积 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测定
(一)温氏法
2.简要操作 抗凝血注入Wintrobe管→以 2264g离心力离心30分钟→读数→再离心10 分钟→判读结果
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概念
• 血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体积(1L)的全血 中(抗凝血)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相对比例
• HCT的高低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大小有关,主要用 于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的诊断,反应血液稀释和血 液浓缩变化
• 还可根据RBC、Hb、Hct计算红细胞平均值 • HCT测定可采用直接离心法(包括温氏法和微量
• 2.降低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②各种原因引起 的贫血
• 3.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各种原因导致脱水时,HCT都会增 高
•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 当HCT大于0.7,RBC为 (7~10)×109/L,Hb大于180g/L,即可诊断
• 5.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 ,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有帮助。 • 6.血液流变学指标 自发性凝血时,HCT可>0.6
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贫血形态学分类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 正常
增高 降低 降低
MCH 正常
增高 降低 降低
MCHC 正常
正常 正常 降低
临床意义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 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炎症、尿毒症等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实验九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1)液体透明红色,不分层: 完全溶血(最大渗透抵抗力或最小渗透脆性)
2)上层透明红色,下层浑浊红色: 部分溶血(最小渗透抵抗力或最大渗透脆性)
3)上层无色,下层浑浊红色: 无红细胞溶解
结果:
0.42~0.46 % NaCl 溶液:部分溶血 0.32%~0.34% 细胞沉降率测定 (示教)
记录血凝时间
观察项目
(1)正常 (2)少许棉花放入试管底部 (3)用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4)放在水浴槽中 (5)竹签搅拌血液(烧杯) (6)加肝素8单位 (7)放草酸钾 1~2ml
(8) 放组织液 0.1ml
实验报告: 目的,结果,讨论,结论
放血入肝素抗凝烧杯内 3)吸取10ml抗凝血入离心管,以3000rmp离心
30min 4)读数,计算红细胞比容(%)
结果:
男:40~50% 女:37~48%
实验十 红细胞渗透脆性(示教)
目的: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 步骤:
1)配置各种低渗盐溶液(0.7%~0.25% NaCl) 2)每试管内加抗凝血1滴,与盐溶液充分混合 3)室温下放置1h,观察试管内液体分层
目的: 用惠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步骤:
1)取抗凝血至惠氏沉降管0刻度,擦拭外面血迹 2) 将沉降管固定在固定架上 3) 1h 末读取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
结果: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实验十五 血液凝固
目的: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
加速或延缓血凝的因素
步骤:
1) 家兔以乌拉坦(1g/kg,i.v.)麻醉、背位固定 2) 颈总动脉插管(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 3) 试管或烧杯内放血 2 ml 左右, 每30秒观察一次,
实验9 红细胞比容测定 (示教) 实验10 红细胞渗透脆性 (示教) 实验11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示教) 实验15 血液凝固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血液的组成,区别血浆、血清、血细胞及纤维蛋白。
2、测定红细胞比容。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用品]:兔手术器械、动脉插管、试管、小烧杯、离心机、抗凝剂(肝素钠等)。
[方法与步骤]:1.兔颈动脉采血,徐徐注入试管A、B、C、D (肝素处理),F(未经肝素处理),封口膜封闭试管口,3000r/min离心30min。
取出,读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柱刻度及全血刻度;再次离心5min,若血细胞柱刻度不变,取前4支试管血细胞压积的平均值,即为此家兔的血细胞压积值。
血细胞压积=血细胞柱刻度/全血刻度2.观察A、B、C、D、F试管中血液,分析其不同。
[实验结果]:1. A、B、C、D试管上层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一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试管F中,上层为血清。
2.家兔血细胞比容测定:编号血细胞柱长度(cm) 全血柱长度(cm) 红细胞比容(%)ABCD此家兔红细胞比容为[分析讨论]:血液、血浆、血细胞比容血清、血浆[结论]:1、2[思考题]:1.测定红细胞比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2、学会兔颈部手术的基本操作。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动脉插管、动脉夹、气管插管、注射器、小试管8支、小烧杯2个、竹签、恒温水浴槽、冰块、棉花。
[药品]:25%乌拉坦溶液、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
[实验步骤]:1.麻醉与固定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用1%普鲁卡因溶液局部麻醉。
2.手术颈动脉插管3. 观察项目(1) 观察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将8支试管准备好(1,对照管;2,放棉花少许;3,蜡油润滑内表面;4,置于37℃水浴槽中;5,置于冰水浴槽中;6,加肝素8单位;7,加草酸钾1~2mg;8,加肺浸液1ml),打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即刻开始计时(6,7,8号试管加入血液后轻轻摇匀,使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合),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至血液不再流动为止。
红细胞比容测定实验原理
红细胞比容测定实验原理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原理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具体来说,将抗凝血灌注于特制的毛细玻璃管中,离心一定时间,血浆和血球分离,在毛细玻璃管内形成两个明显的相分离层,上层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
通过读取分离层的高度差,即可计算出红细胞比容。
这种方法被称为离心法,主要有两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温氏法和微量法。
其中,温氏法是将血样加到温氏管中,经过适当的加热让血液凝固,并保持放置一定时间,最后进行离心操作。
而微量法则是直接将血样加到毛细玻管中,并进行离心操作。
总之,红细胞比容测定的原理是根据离心法,在一定条件下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进行离心操作,通过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来测定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名词解释
红细胞比容名词解释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
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
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
通常以HCT30%-35%
为出现缺氧临界值,此时除输入晶体液及胶体液外,还应输入CRBC。
英文全称Redbloodcellspecificvolume
正常范围
男性40%~54%;
女性37%~47%;
新生儿48%~68%。
HCT
检查介绍
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压积)。
临床意义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
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
通常以HCT30%-35%为出现缺氧临界值,此时除输入晶体液及胶体液外,还应输入CRBC。
红细胞比容测定实验报告
红细胞比容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红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红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和技巧;3.分析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
实验原理: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2.用离心机进行离心,使血液离心沉积,红细胞沉积到底部形成红细胞柱;3.读取红细胞柱的体积,即为红细胞比容。
实验仪器和试剂:1.离心机;2.采血器;3.抗凝剂(例如EDTA);4.离心管;5.读数尺。
实验步骤:1.用采血器采集一定量的患者血液样本;2.加入适量的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3.将抗凝后的血液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4.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高速离心;5.离心结束后,取出离心管,观察离心后血液的形态变化;6.用读数尺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即为红细胞比容。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测得的红细胞比容数值可以用来判断机体的贫血程度。
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数值一般在37%~54%之间,如果低于37%,则表明机体存在贫血。
实验探究:在实验中,还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因素来观察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
例如,可以观察不同抗凝剂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不同离心速度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等。
通过这些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红细胞比容的规律。
实验总结:红细胞比容测定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机体的贫血程度。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红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意义,还掌握了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比容的影响,我们也对红细胞比容这一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
开放性实验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多媒体)【要求】了解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血细胞比容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原理】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可测出下沉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血细胞比容。
【试剂】EDTA-K2或双草酸盐抗凝剂。
1.5ml注射器、试管。
2.毛细滴管长约12cm,口径不大于2mm。
3.温氏(Wintrobe)管上以1mm为间隔,刻有0~100mm的刻度(图1-5)。
【操作】1.试管内加入抗凝剂,每管内加EDTA-K2或双草酸盐溶液0.5ml,烤干备用。
2.静脉采血2ml,立即注入抗凝管中,混匀。
3.用细长的毛细滴管取摇匀的抗凝血,从温氏管底部徐徐注入血液,随血液平面上升而渐渐向上抽提毛细滴管,直到血液至“100”刻度处,切勿产生气泡。
4.将注入血液的温氏管置水平离心机中,以相对离心力2264g(即有效半径22.5cm),即300rpm速度离心30min,读取红细胞层高度,然后再离心10min至红细胞不再下降为止,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从上至下依次是:血浆层;白色乳糜层(主要为血小板);灰红色层(主要为白细胞和有核细胞);暗红色层(主要为被血细胞代谢还原的还原血红蛋白);鲜红色层(为含习红细胞)。
5.读取以暗红色红细胞层为准的红细胞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报告(或以百分比报告)。
【注意事项】1.所有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以防溶血。
2.抗凝剂与血液要充分混合,防止部分血液发生凝固,出现小凝块。
3.离心力大小直接影响结果,本试验一定要在达2264g的条件下进行离心。
4.采血后应尽快试验,最好不超过3h。
【参考值】男性 0.42~0.49(42%~49%)女性 0.37~0.48(37%~48%)【临床意义】1.血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2.血细胞比容增多见于,①呼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失水、大面积烧伤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血细胞比容可高达0.80左右;③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
实验3红细胞比容、血沉、血红蛋白测定
l 实验要求:
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并讨论该含量的 实际意义。
干 比容: 比容: 比容: 比容:
l讨论影响比容测定的因素?
二.血沉的测定
1.目的:学习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方法,了 解测定其数值的意义。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是指血沉管内的抗 凝血被静置一段时间(1h)后,红细胞因 重力而下沉的毫米数。它是以血浆层的高 度来计算的,血浆层越高,则血沉越快。 家畜有的疾病可以引起红细胞血沉的显著 加速,故测定红细胞血沉具有临床诊断价 值。
方法与步骤
1.草酸盐抗凝剂的配制:草酸钾0.8克,草 酸铵1.2克,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每1 毫升血液可用0.1毫升上述溶液。吸取混 合草酸盐抗凝剂溶液,置于小试管内,并 使该抗凝剂均匀分布于小试管内壁上,60 -80℃烘箱内烘干备用。
2. 采血:将血液缓缓注射于有抗凝剂 的试管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试 管两、三次(慢),使血液与抗凝剂充 分混合。
2.采血与滴加血液:用吸血管吸血至刻度20 立方毫米处;不能有气泡,反复吹洗几 次。玻棒将血液和盐酸混匀,放置10分 钟。
3.滴加蒸馏水:逐滴滴加,然后摇匀,观察 颜色,直至比色箱中液体颜色与标准比色 板的颜色相同为止。
注意事项:
1.血液与盐酸作用时间: 2.蒸馏水逐滴滴加: 3.多做几次,取平均值: 4.及时清洗吸血管:先吸取蒸馏水冲洗几
方法与步骤:
1.采血:3.8%的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抗凝 剂与血液之间的容积比例为1:4。
2.血沉管(清洁干燥):吸血前要混匀抗凝 血,加入血沉管的血不能带有气泡,血沉 管垂直放置。
3.检查:15分钟,30分钟,1小时或2 小时检查血沉管上部血浆的高度。
实验安排:每一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血 沉的影响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通常用于评估贫血、脱水和输液情况。
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离心法和微量法两种测定血细胞比容的参考方法。
一、离心法测定血细胞比容。
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血液中不同比重的成分在离心作用下分层的特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全血标本,通常采用抗凝血管采集新鲜全血。
2. 将采集的全血标本放入离心管中,注意不要晃动或振动,以免破坏血细胞的层析。
3.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通常离心速度为3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5分钟。
4. 离心结束后,观察离心管内血液分层情况,可见上层为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层,底层为红细胞。
5. 使用比色计或离心管刻度尺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再除以离心管内总血液的高度,即可得到血细胞比容。
二、微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
微量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量血液在离心作用下的分层特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全血标本,通常采用抗凝血管采集新鲜全血。
2. 将采集的全血标本放入微量离心管中,注意不要晃动或振动,以免破坏血细胞的层析。
3. 将微量离心管放入微量离心机中进行离心,通常离心速度为12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1分钟。
4. 离心结束后,观察微量离心管内血液分层情况,可见上层为血浆、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层,底层为红细胞。
5. 使用微量离心管刻度尺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再除以微量离心管内总血液的高度,即可得到血细胞比容。
在进行血细胞比容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采集全血标本时,应避免气泡和异物的进入,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2. 离心过程中,应注意离心管的摆放位置和离心速度的调节,以保证血液的均匀分层。
3. 在测量血细胞比容时,应注意读数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发生。
综上所述,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有离心法和微量法两种,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红细胞比容
标本采集
1.温氏法静脉血l~2ml,双草酸盐或EDTA-K2抗凝。 2.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1~2ml,EDTA抗凝。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主要见于血浆量减少如大量出汗、多尿和红细胞增多如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缺氧。 2.病理性增多 红细胞比容增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失水、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轻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在缺氧时可致红细胞比容增加。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有时红细胞比容可高达80%左右。 3.病理性减少 红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出血、休克、烧伤和电解质紊乱;各种贫血;妊娠贫血时,红细胞容量相对减少。嗜 铬细胞瘤、肝硬化、营养不良、垂体功能低下等也可致红细胞比容下降。
感谢观看
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0.42~0.49(42%~49%)。 2.女性0.37~0.43(37%~43%)。
注意事项
如离心机转速或离心力不足,红细胞比容的误差很大,所以离心力要控制好。
由于贫血类型的不同,红细胞体积大小也有不同,故红细胞比容的改变与红细胞数并不一定呈正比,因此, 必须将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容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意义。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占采集
03 正常值参考范围
02 临床意义 04 注意事项
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是影响血黏度的主要因素。测定时 将抗凝血在一定的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正常血黏度范围内红细胞数量、 比容增加可使红细胞功能增加。
【生理学实验】血液学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血液学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用兔颈动脉采血的方法2、了解红细胞比容及其测定方法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血凝的一些因素实验原理1、红细胞比容测定原理将抗凝血放在特制有刻度的玻璃管(温氏分血管)中,经过离心沉淀,使血细胞与血浆分离。
红细胞下沉,彼此压紧而又不改变每个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根据玻璃管刻度的读数,可以计算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即红细胞比容。
2、血液凝固原理血液凝固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Ⅰ阶段是凝血因子FX 激活成FXa 并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第Ⅱ阶段是凝血酶原(Prothrombin ,F Ⅱ)激活成为凝血酶(thrombin ,F Ⅱa )第Ⅲ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I )转变成纤维蛋白(filbrin ,FIa )。
在这三个主要步骤中都需要Ca 离子的参与。
实验材料及设备材料:大兔一只,兔手术保定台, 设备:烧杯(500ml ,50ml ),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刀、毛剪、手术剪、止血钳),线动脉套管,动脉夹 温氏分血管,长颈滴管,5毫升试管,离心机,天平,5ml 注射器试管,试管架,吸管,2%戊巴比妥钠,3.8%柠檬酸钠,肝素,1%氯化钙,5%草酸钾,液体石蜡,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等。
试验方法及步骤(一)手术操作1、2%戊巴比妥钠按1ml/kg 的剂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实验用兔2、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同时准备实验用试管等)3、剪去颈部术野的被毛,切开皮肤,找出两侧颈动脉4、将颈动脉剥离2厘米左右,然后在颈动脉下面穿两条线。
将一侧颈动脉在远心端用线结扎,再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
结扎处与动脉夹之间最好不少于1.5厘米5、用眼科剪刀在这段动脉上靠近结扎处1/4的地方,斜向近心方向剪一小口,将动脉套管插入,用线扎好,以免滑脱,待用(需采集血样时打开动脉夹即可)专业: 动物科学 姓名: 张思佳学号: 3090100252 日期: 2011/ 5/5 地点: 生物实验楼装订线(二)比容的测定1、用配有长注射针的注射器吸取含肝素的抗凝血,然后将注射针插入温氏分血管的底部,缓缓地将滴管内的血液注入分血管内(不得有气泡),使血液正确地装到刻度10处。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
(二)校正 1、接目测微器的校正:
(1)将接目测微器放在接目镜内,镜台测微器放在镜台上,用低倍镜找到标准尺,并移至视野中央,换用测 量所用物镜,校正目镜测微器,测量红细胞直径则换油镜。
第41页/共82页
(2)移动载物台,使镜台测微器标准尺与目镜测 微器的刻度平行,使左侧线与零重合,然后观察 刻度与标准尺右侧的重合线,分别记录其格数, 计算目镜测微器在此放大倍数下每格的微米数。
第48页/共82页
(二)、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直径6.7-7.7 um
第49页/共82页
(三)、临床意义 1、正常人红细胞直径大小差别不大,直径曲线
基底窄,呈突出的尖峰状,其顶点位于7--8 um 之间,红细胞直径曲线基底愈宽、顶点愈低,表 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愈诊断。 —6.7 um,曲线基底略宽,顶峰左移,如有红细 胞大小不均时,使曲线的基底部增宽。
第17页/共82页
五、参考值
1、温氏法 男40%—54 % 女 37%—47%
2、微量法 男38%—48 % 女36%—47%
3、血细胞分析仪
第18页/共82页
六、临床意义
(一)、增高 1、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 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
第19页/共82页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 胞增多症 3、用于临床补液及输液量的依据
第35页/共82页
五、参考值
1、手工法: MCV80-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2、仪器法: MCV80-100fl ; MCH27-34pg ; MCHC320-360g/L;
第36页/共82页
六、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临床检验基础_血细胞比容测定、平均值计算
【参考值】 男性:0.380-0.508 L/L
女性:0.335-0.450 L/L
【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增高:
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通过红细胞比积、计数红细胞、 测定血红蛋白量这 三个数据,间接 计算出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以便分析病人红细胞 形态特征,有助于贫血的分类与鉴 定。
小结
本章节我们学习了红细胞比容的测 定方法,掌握了红细胞平均值的计 算,我们一定要会根据红细胞平均 值的数值判断贫血的种类,为临床 检验结果解释正确的答案!
正常
MCHC
正常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 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 不良的贫血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 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 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增高
增高
正常
减低
减低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红细胞平均值必须结合血液涂片来观察红细胞形态才能得 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查体:T 36.5℃,P 106次/分,R 20次/分,Bp l24 /72mmHg,一般状态好,口唇苍白,贫血貌,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 染,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法 手工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较 多,如折射计法、粘度法、比重测定法、 离心法和放射性核素法(最准确,ICSH定 为参考方法)。 温氏法(Wintrobe法),已属淘汰之列。 微量离心法:WHO定为首选常规方法。 2.血液分析仪法 目前常用方法。注意: 当患者为红细胞增多症或血浆渗透压异常 时,仪器法常会出现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老师: 韩晓华
实验九 红细胞比容测定(示教)
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方法 步骤:
1)家兔以乌拉坦(1g/kg,i.v.)麻醉、背位固定 2)颈总动脉插管(用0.1%肝素溶液湿润),
记录血凝时间
观察项目
(1)正常 (2)少许棉花放入试管底部 (3)用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4)放在水浴槽中 (5)竹签搅拌血液(烧杯) (6)加肝素8单位 (7)放草酸钾 1~2ml
(8) 放组织液 0.1ml
实验报告: 目的,结果,讨论,结论
目的: 用惠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步骤:
1)取抗凝血至惠氏沉降管0刻度,擦拭外面血迹 2) 将沉降管固定在固定架上 3) 1h 末读取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
结果: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实验十五 血液凝固
目的: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来自加速或延缓血凝的因素步骤:
1) 家兔以乌拉坦(1g/kg,i.v.)麻醉、背位固定 2) 颈总动脉插管(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 3) 试管或烧杯内放血 2 ml 左右, 每30秒观察一次,
放血入肝素抗凝烧杯内 3)吸取10ml抗凝血入离心管,以3000rmp离心
30min 4)读数,计算红细胞比容(%)
结果:
男:40~50% 女:37~48%
实验十 红细胞渗透脆性(示教)
目的: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 步骤:
1)配置各种低渗盐溶液(0.7%~0.25% NaCl) 2)每试管内加抗凝血1滴,与盐溶液充分混合 3)室温下放置1h,观察试管内液体分层
1)液体透明红色,不分层: 完全溶血(最大渗透抵抗力或最小渗透脆性)
2)上层透明红色,下层浑浊红色: 部分溶血(最小渗透抵抗力或最大渗透脆性)
3)上层无色,下层浑浊红色: 无红细胞溶解
结果:
0.42~0.46 % NaCl 溶液:部分溶血 0.32%~0.34% NaCl 溶液:完全溶血
实验十一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