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龙源期刊网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作者:代晓琴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10期失眠、工作压力大、月经不调、健忘、全身不适、情绪低落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
除了自身心理调节以外,有良方一剂可帮患者解决烦恼和担忧。
归脾汤,最先是南宋医家严用和提出的,其为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汤的方子并不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从而组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汤。
举个例子读者可能就会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个方剂。
某男性患者,34岁,出现不明原因头晕1个多月,没有感冒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史。
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
医生查体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诊脉,脉细无力,不像一个壮年男性的脉象。
后家属表示,患者极其敏感,经常胡思乱想,甚至影响睡眠,食欲也差。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面色黄,舌质淡、脉细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面色萎黄提示这是脾血亏虚之像。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当属归脾汤。
医生给予患者归脾汤为主方7剂。
患者二次就诊时,面色较前大有好转,且自诉基本无头晕现象,睡眠情况也有改善。
家属对患者的改变表示很惊讶,且患者愿意跟家人互动与交流,性情较前开朗。
这当属于归脾汤的功劳,因为它具有治疗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的功效。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
第一,脾具有对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谷食精气的转运输送及转化作用。
简单说就是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
第二,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
归脾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归脾汤,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导读:今天学习归脾汤⽅。
⼀切补⽓之剂源于四君,⼀切补⾎之剂源于四物,然⽓⾎双补⾸推⼋珍、归脾之属。
宋·严⽤和,据“⼆阳之病发于⼼脾”理论⽽创⽴了益⽓补⾎、健脾益⼼的名⽅——归脾汤,⽤之临床,效如桴⿎。
01归脾汤的⽅名释义归脾汤出⾃宋代严⽤和《济⽣⽅·卷之四》。
严⽒据《内经》“⼆阳之病发于⼼脾”理论⽽创制。
⼼藏神⽽主⾎,脾主思⽽统⾎。
思虑过度,劳伤⼼脾,则脾失健运、⼼⾎不⾜,发为惊悸怔忡、⾷少体倦诸症。
本⽅以补养⼼脾为主,脾⽓健则⽓⾎⽣化之源充⾜,从⽽⼼⾎旺盛,则惊悸失眠诸症⾃愈。
⼜脾主统⾎,凡脾虚⽓弱,不能统⾎⽽见崩漏诸症,亦可⽤本⽅治疗,即所谓“引⾎归脾”,故严⽒命名本⽅为“归脾汤”。
02归脾汤的功效与主治归脾汤由⽩术、茯苓、黄芪、龙眼⾁、⼈参、酸枣仁、当归、远志、⽊⾹、⽢草、⽣姜、⼤枣组成。
具有益⽓补⾎、健脾养⼼之功效,其主治范围甚为⼴泛,为调补⽓⾎之要⽅。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怔忡惊悸,⾃汗盗汗,吐⾎下⾎,妇⼥⽉经不调,⾚⽩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脾两虚者。
现代临床常⽤于⾎⼩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功能性⼦宫出⾎等属于⼼脾两虚者。
1.《济⽣⽅》载其“治思虑过度,劳伤⼼脾,健忘怔忡”。
2.《校注妇⼈良⽅》载其“治脾经失⾎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以致妄⾏;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脾伤痛,嗜卧少⾷;或忧思伤脾,⾎虚发热;或肢体作痛,⼤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瘰疬流注,不能消散溃敛”。
3.《⼝齿类要》⽤其治疗“思虑伤脾,⾎耗唇皱;及⽓郁⽣疮,咽喉不利,发热便⾎,盗汗晡热”。
4.《正体类要》⽤其治疗“跌仆等症,⽓⾎损伤;或思虑伤脾,⾎虚⽕动,寤⽽不寐;或⼼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汗,⼤便不调;或上下妄⾏”。
5.《内科摘要》载其主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致⾎妄⾏;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或⼼脾作痛,嗜卧少⾷,⼤便不调;或肢体重痛,⽉经不调,⾚⽩带下;或思虑伤脾⽽患疟痢”。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这个方出自《正体类要》,所主治的证候是心脾两虚,具体来讲是脾气虚和心血虚。
脾气虚这是为主的,心血虚主要反映在不能涵养心神,所以心脾两虚它体现治法里边是心脾兼顾,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兼顾,这是主治的第一条。
因此在临床表现里边它会有一组基本的脾气不足的表现,比如食少,四肢无力,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萎白,舌质淡,这个反映出气虚的特点。
作为心血不足,有这种心血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
不能涵养心神,则可以失眠,健忘,这个方是治疗虚性失眠常用的方;作为不能涵养心体,则可以心悸怔忡,这是心脾两部分最基本的表现。
结合起来反映了一种气血两虚,心脾两虚。
至于出血证来讲,理论上各种气虚不摄血,以脾气虚为主的这类不摄血都可以使用。
但在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主,所以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这类作为脾气虚、脾不统血这个类型的,可以使用。
所以往往出血,血质比较清稀,血色比较暗淡,反复发作,虽然来势不猛,慢性病中间拖时间可以挺长,而且这个方也能用于这种皮下出血紫癜,这类也可以使用。
所以在内科、妇科方面这个血证也是经常使用的,它的机理就是通过益气为主,益气来固摄,益气摄血,脾不统血,这是归脾汤证两个主治。
这两个主治实际上核心气虚还是个比较突出的,整个方补气力量较大,相对养血力量是第二位的,它是通过益气来达到生血的,那气虚以后不固摄才出血,气虚生血不足才血不养心,关系是这样的。
归脾汤
谢谢!
红人参8g、白术10g、黄芪10g、炙甘草10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 10g、酸枣仁30g、元肉12g、木香3g、夜交藤15g、白芍15g、生姜5片、 大枣3枚。 服药7剂,心悸大减,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夜间能睡眠。精神转佳,诸 症亦随之好转。效不更方,又服十余剂,心悸不发,夜能安睡,逐渐康 复。嘱其安静,将息调养。 归脾汤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甘温以补心脾之气虚;当 归、元肉味甘而润,能补心脾之血虚;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定悸;酸枣 仁敛肝安魂;木香气香领药归脾,以养忧思之所伤,又能促进脾胃之运 化。加白芍助当归以补血,加夜交藤助酸枣仁养心舍神而治不寐。
二诊:血压:80/50mmHg,腹胀纳差,上方去藕节炭、乌贼骨加木 香、陈皮、砂仁健脾理气,服用月余,病情好转,以后月经已正常 来潮。
本案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不止,源于手术对女性内分泌功能造成了紊 乱。失血过多致血虚头晕心悸,血压低,以归脾汤健脾补血,统摄 血液回归根本,生脉饮益气养血,提升血压。茜草、煅龙骨、牡蛎、 乌贼骨、藕节炭、炮姜收敛止血。
人参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神农本草经》), 补气生血,养心健脾;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药
黄芪、白术 助人参益气健脾; 当归 助龙眼肉养血补心。
佐药
茯苓、远志、酸枣仁 宁心安神; 木香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补而不滞。
佐使药
炙甘草 益气案
范某,女,23岁,学生。主诉月经半月不止。半月前因“纳氏囊肿” 手术治疗,术后三天来经,一直持续不断,半月不止。现月经不止, 出血量较多,血色淡红,无血块,疲乏无力,心悸头晕。舌质红,苔 薄白,脉细弱。血压:80/50mmHg。 中医辨证:崩漏,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心血不足。 治法:健脾补血,益气养心。以归脾汤、生脉饮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龙眼肉10克,桂枝12克,茜 草10克,煅龙牡各15克,藕节炭15克,乌贼骨15克,茯神10克,远志 10克,炒枣仁20克,麦冬10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7剂。 血止,头晕乏力减轻。
归脾汤治疗失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归脾汤治疗失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与分析摘要】归脾汤出自宋? 严永和《济生方》[1], 原方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
研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 是临床补益剂的代表方之一,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失血性贫血患者大多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有不寐。
中医辨证大多为心脾两虚,临床使用归脾汤治疗常加上当归、远志能取到较好疗效。
【关键词】归脾汤失血性贫血【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86-01【Abstract】Guipi Decoction from Song Yan Yonghe "Ji Sheng Fang" [1], the original for the treatment of excessive anxiety, over strained heart, forgetfulness Zhengchong, Atractylodes, Poria, Radix Astragali, the longan pulp, Suanzaoren one or two, ginseng, Radix Aucklandiae were two, half the money Zhigancao two. At the endof the research, each serving four money, add ginger, jujube five pieces a, shuijianbi.As a class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Fang Zhiyi clinic tonic, Qi and blood, spleen and nourishing efficacy of. Hemorrhagic anemia patients usually manifested as fatigue, less gas lazy words, heart palpitations, chills, pale tongue, thin white fur, pulse weak, or insomnia. TCM mostly heart lienal two empty, the clinical use of Guipi Decoction treatment plus angelica, Radix Polygalae can get better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Guipi Decoction Hemorrhagic anemia失血性贫血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上消化道出血后、妇科血证后,外伤失血后。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是哪些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介绍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的功能,具有多种主治功效。
功能主治以下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补脾益气:归脾汤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
脾胃功能不足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归脾汤可以通过增强脾胃的功能来改善这些症状。
2.健脾和胃:归脾汤对脾胃功能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3.益气养血:归脾汤中含有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4.疏肝理气:归脾汤也有舒缓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腹胀、不眠、情绪烦躁等。
5.宁心安神:归脾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起到安神和镇静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6.润肤养颜: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对皮肤有滋养和保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7.养肝明目: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肝脏和眼睛有滋养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功能不好而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
8.调节免疫系统: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9.抗衰老: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10.强健脾胃:归脾汤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使用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归脾汤一般需要由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开方,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和病症来进行具体调理。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
2.对归脾汤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禁止使用。
3.使用归脾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4.如果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及相关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疗效。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
《轻松学名方(八)归脾汤》1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好,我们接着来看。
一下子又扯远了。
我们回归来看归脾汤,这个不得了,千古名方。
它是以补血为主的,它能让所有的血气呢,归补到脾胃里头,让四肢充满血。
所以它是妇女血气耗损亏虚的良方。
归脾汤用术参黄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它是当归归血的。
脾胃呢?脾胃主统血,统摄气血。
所以一切呢,血虚气弱,疲劳面黄,没有光泽,食欲不佳,睡眠不好,记忆力差,它就是典型的方子,抗衰老的方子。
你看它由健脾胃的方子药物组成,脾胃属于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啊。
老师治疗有一个皮下出血的患者,他一到学校里头体育课一奔跑了,皮下就出血,最后呢,家里人都不敢让他上学了。
怕有恶症,一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我说脾不统血,小孩子就脾不统血,脾胃发育不完美。
一用归脾丸呢,吃了以后再去奔跑,皮下都不出血点。
所以你们看到小孩子虚累疲呢,一跑步一撞伤皮下就淤青淤暗就有出血点--归脾丸,这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龙尾的,他一直追过这边来,流鼻血,早上醒来了,反正一旦激动了,那鼻子那血就自动就出来了。
经常这样流,她非常害怕,以为是得了什么怪症。
我说已经有这么多年了,久病多虚,三年多了,那些各类的药吃的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说,这得培补,重用归脾汤,归脾汤加白芍(30到50克)。
结果了,三剂药下去,他就感觉到没有出血,连续服十剂药呢,到现在鼻子都没出血,三年治病的十剂药而除。
归脾汤治流鼻血,加上白芍。
还有一刷牙就出血了,刷牙出血有两种,一种是热,一种是虚。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导读:归脾汤源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所发挥,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下……归脾汤源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所发挥,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下血、吐血。
明代薛立斋《效注妇人良方》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二味药。
清代汪切庵《医方集解》又扩展用于惊悸、盗汗、食少以及妇人经带崩漏诸症。
该方由后世医家逐步完善,影响力在中药成方中并不多见。
由于归脾汤能广泛用于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血亏虚、心神不宁诸症,经查阅用此方治疗贫血的文献并不少见,运用此方时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因病化裁加减,既本乎原方用意,又不泥古、,妙在灵活运用。
在归,脾汤之基础上,可加入制首乌、枸杞、阿胶作为基础方,既健化源,又补肾精,乃取精血同源之意,补精以生血;其次,合理处理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生血成,是故贫血不能仅单纯补血,而应酌以补气,故方中皆用大剂量黄芪、党参,以达益气生血之目的;另外,人体的气与阳同类相合,朱丹溪《格致余论》日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对于久病气虚有寒的贫血患者,遵少火生气之旨,适当选加温阳之品,提高疗效。
病案举例:患者,女,78 岁,3月初诊。
以全身疼痛,消瘦乏力1年余为主诉,症见面色蜡黄,极度消瘦,周身疼痛难忍,手足心烦热,两颧发红,口干渴,失眠,小便黄,舌干红无苔,脉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56~'L;腰椎、骨盆X线片示:弥漫性骨质疏松,水滴样溶骨性损害。
后经骨髓涂片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因其年龄偏大,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家属拒绝住院治疗,亦未输血,要求出院带中药回家服用。
证属阴虚火旺,精血不足,治以滋阴降火,益气生血。
方用:党参30克,黄芪40克,当归10 克,制首乌20克,阿胶15克 (烊化),枸杞15克,炒白术 15克,茯神10克,木香10 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 20克,鳖甲20克,龟板20 克,女贞子12克,柴胡10克,升麻8克,稀莶草20克。
(1)补血剂归脾汤
(1)补血剂归脾汤归脾汤▲▲▲〖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
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钱(3g) 人参一钱 (6g) 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1g)[《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 黄芪── 补脾益气君┤└ 龙眼肉── 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人参、白术── 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臣┤└ 当归── 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茯神、酸枣仁、远志── 宁心安神佐┤└ 木香──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炙甘草──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使┤ 生姜┐│├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本方证因恩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面色萎黄,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归脾汤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白术、茯苓、甘草和炙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调和脾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的作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症状。
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和脾胃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产生能量等功能。
如果脾胃功能紊乱或虚弱,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健脾益气归脾汤主要以白术为主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白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体力和能量。
它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各种疾病。
三、改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和茯苓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增加体力和能量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力和能量。
体力和能量是维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体力消耗较大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运动员等,常常感到疲劳乏力,饮用归脾汤可以补充体力和能量,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抗炎作用归脾汤中的甘草和炙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胃炎等。
甘草和炙甘草可以减轻炎症的症状,缓解疼痛和不适感,促进炎症的愈合和恢复。
六、抗氧化作用归脾汤中的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是细胞和组织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归脾汤中的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产生,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七、抗肿瘤作用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抗肿瘤作用。
方剂学笔记整理 (终极版)
方剂学笔记整理 (终极版)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涉及方剂的组成、功效、配伍等方面。
在总论部分,我们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方书,如《伤寒杂病论》、《五十二病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以及方剂的基本结构和方剂变化形式。
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常用的治法和方剂比较。
解表剂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
其中,麻黄汤是一种常用的辛温解表剂,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其组成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
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在方剂学中,君臣佐使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君药是治疗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则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和反佐药。
使药则是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或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也是方剂学中的重要内容。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方剂的分类和比较。
例如,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的用法,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药量加减变化,以及理中丸和理中汤的剂型更换等。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剂学。
方剂学重点整理考试时间:2011-01-05 9:00-11:00,中药081班1210.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属于肺、膀胱经,善于开腠发汗,祛除表面的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作君药。
然而,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不能透营达卫,因此需要配合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以解除。
杏仁则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以下是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相关说明。
【药材组成】。
1. 白术(10克),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胃、益气力、止泻的功效。
2. 茯苓(10克),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
3. 炙甘草(6克),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的功效。
4. 生姜(3片),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
5. 大枣(5枚),大枣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制作方法】。
1. 将以上药材洗净,白术、茯苓、炙甘草、大枣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液备用。
2. 生姜切片备用。
【服用方法】。
1.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杯中。
2. 加入生姜片,搅拌均匀。
3. 每日饭后温服一次,连续服用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等。
3. 忌饮酒,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4. 忌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5.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药效功效】。
归脾汤主要通过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的药性相互作用,能够健脾和胃、益气力、止泻、利水渗湿、和中止痛、解表散寒、养血安神等功效,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结】。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在服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服用方法进行,同时注意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归脾汤(《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归脾汤(《济生方》)一、组成白术一两(30克)、茯神去木,一两(30克)、黄芪去芦,一两(30克)、龙眼肉一两(30克)、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克)、人参半两(15克)、木香不见火,半两(15克)、甘草,二钱半(8克)、当归一钱(3克)、远志蜜炙,一钱(3克)(当归、远志两味,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
二、用法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6克、红枣3~5枚,水煎服。
或按上述调整剂量比例放大,作蜜丸,每丸约重15克,空腹时,每次服一丸,开水送下,日服三次)。
三、歌括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四、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五、主治1.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
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不统血。
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六、方解本方主治心脾两虚证。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气亏虚,因而体倦、食少、虚热;心血暗耗,心失所养,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治当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
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脾司统血摄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则便血;在妇女则血海不固,而崩中漏下,或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脾虚而不运湿,则湿浊下注而为白带。
本方能益脾气,扶脾阳,养肝血,故有上述病机所见之便血、崩漏、带下诸证可治。
现代将本方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证属心脾两虚,随证加减,均有显效。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归脾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与主治,适用于很多人群。
下面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调和脾胃:归脾汤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口不振等问题。
2.益气健脾:这个方剂可以帮助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3.改善脾肾虚弱:对于脾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归脾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调节经脉:归脾汤还能调节人体的经脉,改善经络系统的运行,对于经络不畅所引起的各种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用量归脾汤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用量范围:•成人:一次煎煮约10克至15克的药材,每日2次,可根据需要适量增减药材的用量。
•儿童:根据儿童年龄、体重和病情轻重等情况酌情调整用量,一般每次煎煮用量减半。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方剂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调节用量和服用时间。
归脾汤的配伍药物归脾汤的配伍药物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归脾汤的配伍药物:1.归脾汤的主要药物包括: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和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共同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
2.黄芪是归脾汤的主药,具有补气、健脾、益肺等功效。
3.白术是归脾汤的辅助药物,具有健脾开胃、益肺止泻等作用。
4.陈皮可以疏散湿气、调理气机。
5.党参有益气健脾、补脾护胃的作用。
6.茯苓有利湿渗透、益气健脾的功效。
这些药物的组合可以达到归脾汤的期望效果,但具体配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归脾汤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在服用归脾汤时,有一些禁忌与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包括:1.过敏反应:如果对归脾汤中的任何成分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2.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3.用量控制:一定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超量服用,以免引起中药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功能主治:•调理脾胃功能•润肺止咳•缓解疲劳主治:1. 调理脾胃功能:归脾汤主要起到调理和滋养脾胃功能的作用。
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重要器官,若脾胃功能紊乱,就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归脾汤中的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
2. 润肺止咳: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药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秋冬季节,很多人会出现干燥咳嗽的情况,这是由于天气干燥、体质虚弱等因素导致的。
归脾汤中的药材中含有一些润肺的草药,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缓解咳嗽症状。
3. 缓解疲劳:归脾汤还具有一定的祛疲劳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
归脾汤中的一些药物具有补益气血、调理五脏的作用,能够改善机体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制作归脾汤的方法:1.准备好归脾汤的配方,包括黄耆、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等。
2.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
3.准备一锅清水,将药材加入水中。
4.文火煮沸后改小火慢慢炖煮约1小时。
5.炖煮完成后,将药渣过滤。
可以饮用药汤,也可将渣滓压出药浆。
6.归脾汤可盛入瓶子中密封保存,每次饮用时可适当加热。
注意事项:•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禁用。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饭后半小时内饮用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的相关内容。
归脾汤作为一种中药汤剂,具有调理脾胃功能、润肺止咳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制作和饮用归脾汤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发挥。
饮用中药时,建议在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归脾汤出处原文
归脾汤出处原文摘要:一、归脾汤的来源二、归脾汤的组成成分三、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四、归脾汤的主治病症五、归脾汤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正文:归脾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出自于古代医学经典《金匮要略》。
此方剂由多种草药配伍而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来源、组成成分、功效与作用、主治病症以及现代研究及应用。
一、归脾汤的来源归脾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归脾汤的组成成分归脾汤主要由以下几味草药组成:白术、当归、茯苓、甘草、红枣、人参、远志、龙眼肉、生姜。
这些草药具有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功效,相互配伍后,使得归脾汤的疗效更为显著。
三、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归脾汤具有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所致的病症,如失眠、心悸、食欲不振、乏力等。
此外,归脾汤还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延缓衰老。
四、归脾汤的主治病症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病症,如:1.失眠:心神不宁,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2.心悸:心跳加速,心慌不安。
3.食欲不振: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腹胀等。
4.乏力:四肢无力,精神不振。
5.面色苍白:面部缺少血色,晄白。
五、归脾汤的现代研究及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归脾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现代研究发现,归脾汤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归脾汤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
综上所述,归脾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61.归脾汤
61.归脾汤61.归脾汤本方虽出自《济生方》,而现通用者为《校注妇人良方》补入当归、远志二药所成之方。
归脾汤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当归、远志各一钱。
叹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本方由四组药组成:用参、芪、术、草益气,用归、枣、龙眼肉以养血,用酸枣仁、远志、茯神以宁神,用木香、生姜以醒脾行滞。
从而发挥气血双补,心脾兼顾,补而不滞的作用。
是治疗心脾两亏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证的首选方。
但本方在临床还有不少用途,这通过对方药作另一角度的解析可以得到说明。
本方集中四君子汤,并加黄芪、大枣以补益脾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通过补脾不仅能疗脾虚血少之食少倦怠,面色萎黄,肌缓,肉痿,并可疗脾虚而不能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崩漏等出血;脾虚不能固涩之带下清稀,绵绵不止;脾虚不能生化气血以上输营脑,造成的头昏头痛。
补脾药与养心药同用,这是本方与其他气血同补方的主要区别,也是其作用面的特殊所在。
入心经之药的作用,在这里不单是安神定志。
由于脾为心之子,补脾即可养心,所谓子能令母实。
因而,当它得到大队补脾药的力量支持时,即可发挥对脾虚血少而致心失所养的多种病证的治疗作用。
如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而致的失眠,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神经衰弱之健忘等。
因此,归脾汤的临床应用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1.脾虚血少而致的头昏倦怠,面色萎黄。
2.脾气亏虚而致的食少困倦,肌痿乏力,大便稀溏。
3.脾不统血而致的妇人崩漏,慢性衄血,皮下瘀斑。
4.心脾亏虚而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5.脾虚湿甚而致的带下清稀,身沉体重,微微浮肿。
6.气血亏虚而致的“不营而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夜间或空腹时胃脘疼痛,慢性头痛。
归脾汤证的脉多细弱,舌淡、苔薄白。
本方需要特别推介的是,它对“不营疼痛”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对于疼痛,特别是剧痛,临床首先想到的总是不通则痛,因此,人们熟知寒性收引而致的挛急剧痛,热毒壅滞的炎性剧痛。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
归脾汤的配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下面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使用方法。
一、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1. 归脾汤的原料包括: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2. 制作方法:
将上述原料加水煎煮,煎煮后去渣,分两次服用。
二、归脾汤的使用方法。
1. 服用剂量:
成人每次服用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在服用归脾汤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归脾汤的药理作用。
归脾汤的主要原料当归、白术、茯苓等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引起
的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炙甘草具有和中健脾、缓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的中药汤剂,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的患者。
在使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制作和服用,同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和使用方法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这个方出自《正体类要》,所主治的证候是心脾两虚,具体来讲是脾气虚和心血虚。
脾气虚这是为主的,心血虚主要反映在不能涵养心神,所以心脾两虚它体现治法里边是心脾兼顾,补益心脾,益气养
血兼顾,这是主治的第一条。
因此在临床表现里边它会有一组基本的脾气不足的表现,比如食少,四肢无力,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萎白,舌质淡,这个反映出气虚的特点。
作为心血不足,有这种心血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
不能涵养心神,则可以失眠,健忘,这个方是治疗虚性失眠常用的方;作为不能涵养心体,则可以心悸怔忡,这是心脾两部分最基本的表现。
结合起来反映了一种气血两虚,心脾两虚。
至于出血证来讲,理论上各种气虚不摄血,以脾气虚为主的这类不摄血都可以使用。
但在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主,所以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这类作为脾气虚、脾不统血这个类型的,可以使用。
所以往往出血,血质比较清稀,血色比较暗淡,反复发作,虽然来势不猛,慢性病中间拖时间可以挺长,而且这个方也能用于这种皮下出血紫癜,这类也可以使用。
所以在内科、妇科方面这个血证也是经常使用的,它的机理就是通过益气为主,益气来固摄,益气摄血,脾不统血,这是归脾汤证两个主治。
这两个主治实际上核心气虚还是个比较突出的,整个方补气力量较大,相对养血力量是第二位的,它是通过益气来达到生血的,那气虚以后不固摄才出血,气虚生血不足才血不养心,关系是这样的。
所以总体是脾胃气虚,脾气虚,脾失健运,不能化生血液,心血不足,就造成心神失养、心体失养。
脾胃气虚以后,脾不统血造成这类出血。
这个方用药它是益气补血兼顾,应该说益气为主。
健脾养心,心脾同治,是健脾比较突出的,所以后来用这个方改造,比如用于脾不统血这一类,可以把这类养心安神的就不用,然后增加一些止血的药物,也体现出这灵活运用当中这个方自身还是以补气为主的。
这张方仍然是用那个四君子汤为基础,用来补气加黄芪。
加黄芪,人参、黄芪同用,补脾肺之气,增加补气生血的力量,也是四君子汤加黄芪是以往配方当中,补脾肺之气一个常用的组合。
这里茯苓可以改为茯神。
在臣药方面可以看作两组,龙眼肉、当归是补血为主,龙眼肉也能养心;酸枣仁和远志都有酸收,有安神定志的作用,酸枣仁也能养血,养肝血,和远志合用是常用的安神定志,这个组合。
所以臣药方面,体现了养血安神为主的。
木香这味药,有些方论里谈,认为木香可以去掉,认为木香行气力量较强,一般这个方里少用,用要用;有些认为配木香尤妙,尤其好,是由于全方,像这类方发挥作用,应该说疗程比较长,作用慢性疾病,所以用人参、黄芪、白术这类,当归是用时间长,可以有温燥的特点,或者壅滞的特点。
所以这个方里用点少量木香来疏通气机,并不是要它来行气止痛。
疏通气机主要是全方可以补而不滞,带有通补的特点。
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
甘草调和药性,又能帮助人参、黄芪、白术益气补脾。
所以这个方体
现一种时方,照顾的面很宽,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成为一个常用方。
临床上很多治慢性疾患都用丸剂。
在配伍方面,体现了一个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气血兼顾,重点补气。
心脾同治,治脾为主;气血并补是补气为主。
这配伍特点第三个,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使全方补而不滞,这是这个方配伍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运用方面,它心悸失眠,体倦食少,用这两个来反映心脾两虚,心脾同病,气血不足;便血、崩漏是反映的出血,气虚不摄血的出血;舌淡,脉细弱是反映出一般的气血不足的佐证。
临床运用,这里提供了一些关于血证的一个常用的配伍药物。
因为崩漏偏寒的,气虚基础上阳气不足偏寒证,那就要增加温涩的力量,所以炮姜炭、艾叶炭,都偏温,有温涩,增加这种温涩止血的作用。
偏热的,要用寒凉凉涩的方法,加生地炭、棕榈炭以及阿胶珠,既能养血,又能止血的,用阿胶。
阿胶这个炒珠,它可以少滋腻。
至于像血小板减少这种紫癜、皮下出血,可以加紫草、仙鹤草一类,这类既能够凉血,或者收涩止血,又不留瘀。
民间的,或者想办法,大枣、花生衣也是常用来止血的。
至于再障很多都涉及到肾,要用除了阿胶可以滋肾,同时能止血,肉苁蓉、补骨脂这类都涉及到,往往用来温肾,增加温肾补精的作用。
这里谈到出血,当然归脾汤仅仅是中医常用治疗失血,治疗心脾两虚,治疗血虚证的一个方,只能说是治疗血虚证一个方面。
所以从血液的生化来讲,应该说是涉及到多个方面,临床上不能够遇到血虚就用它,归脾汤是用得多,也不能说是绝大多数都去用它。
整个血虚的治法来讲,涉及到血的,中医对血的生化的认识。
除了直接补血,以四物汤为主的这类并不是典型的补血方法,像归脾汤这类益气补血的是用得比较广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补肾的、填精补髓的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而且针对的这类血虚证,在临床相对难治一些,像再障一类的,那更复杂。
这一类在《内经》里,它已经讲到一些,这个精,肾精肝血转化,精血同源,它认为一个血液的完整生化过程,五脏都涉及到;认为脾肺是生血的一种基础物质,形成一个基础物质。
如果脾肺气虚,气不生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受气取汁,脾肺这生化来源了,那这个不足,当然会血虚,那这类用健脾益气生血方法。
另外它认为还有一个,这些材料是在哪里变成血的?“奉心化赤”。
这个心是哪里的心?所以过去实际上按照《内经》的有个描述,“血者神气也”。
而且这一基础物质运行要经过从大的经脉到络脉到孙脉,通过节之交,气血论里边说通过节之交,通过气穴,穴位都是在关节交会地方很多,它就是节之交,进入骨髓。
骨髓里边,它把先后天的东西结合起来,“五谷之津液”,那是后天脾肺
产生的基础物质,“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下流于阴股反映出在肾。
那就是说最后有个肾藏的精和脾肺的以五谷津液提法这个代表结合在一起,“内渗入于骨空”。
所以像《内经》里谈这个过程,就是说以这对基本物质,应该说是脾肺肾,先后天生化系统提供的。
而这火,很多医家认为“奉心化赤”,是心,这火是命门之火,热力来源。
由此产生了治疗血虚,特别像再障一类比较困难的,要涉及到温肾阳的方法,要涉及到填精补髓的方法,要涉及到疏通肝血,肝藏血,肝调节系统,这些材料不能正常运输,也就不能够奉心化赤,所以涉及到活血以生血,活血化瘀,这样的生血方法。
所以实际上这个《内经》里边还有一种血液生化的一个比较复杂的机理,涉及到各脏,如果针对这一环节可以开拓一些新的综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个意思说明这归脾汤能够治疗血虚,治疗的一类就是说,它本身按治疗的一类血虚产生的物质基础不足,治疗以脾胃为中心。
至于用归脾汤治疗的脾不统血,在运用这类方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就是说脾不统血和肝不藏血之间的一个辩证关系。
有些顽固病人,光是用这个脾不统血角度去还不见得好,好好坏坏不能彻底收工,所以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灵感,或者不得已而为之才采取的这个,它针对脾不统血的治法和针对肝不藏血的治法结合起来。
所以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两者应该说,中医的很多基础病机,看
起来对立的,它可以彼此有继发,这也就是说不能把这一最基础病机看作病人得的,都是单打一这样来治疗,有些是比较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