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明确"十一五"期间八大重点高技术产业

合集下载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课题申请指南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九年五月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全面提升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重点项目。

本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以农业增产增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开展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制定本项目的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线,满足农业装备产业振兴与崛起目标对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装备技术重大需求,瞄准农业生产的大型与多功能动力机械及其作业机具和专用油菜收获机械,重点突破191.1~264.6kW级拖拉机技术及其配套大型精密播种、种床整备和可变地隙与轮距、大型油菜低损失收获等14项关键技术;开发220.5kW拖拉机及其配套的精密播种、种床整备和基于功能开放型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中耕锄草施肥联合作业机具、大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等7种新产品;构建大马力农用动力机械、联合复式作业机具、精密播种机械、油菜收获装备试验基地4个;申请专利13项,提交行业专项技术发展报告7篇;起草行业标准草案8项,制订企业相关产品标准8项;300马力级拖拉机及配套大型耕整地和精密播种机具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油菜收获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推进产品与产业结构有效调整,带动优化联盟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共同受益、共担风险的产学研创新机制,显著提高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1版)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1版)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注:一级目录为技术领域,二级目录为专业,三级目录为研究方向。

)一、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1、系统软件2、支撑软件3、中间件软件4、嵌入式软件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7、图形和图像软件8、金融信息化软件9、地理信息系统10、电子商务软件11、电子政务软件12、企业管理软件(二)微电子技术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3、网络技术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四)通信技术1、光传输技术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3、无线接入技术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5、软交换和V oIP系统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五)广播电视技术1、演播室设备技术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3、信息保护系统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7、光发射、接收技术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10、IPTV技术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六)新型电子元器件1、半导体发光技术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3、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4、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七)信息安全技术1、安全测评类2、安全管理类3、安全应用类4、安全基础类5、网络安全类6、专用安全类(八)智能交通技术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一)医药生物技术1、新型疫苗2、基因工程药物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6、生物芯片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9、新生物技术(二)中药、天然药物1、创新药物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化学药1、创新药物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3、抗肿瘤药物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等)5、老年病治疗药物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7、计划生育药物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11、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四)新剂型及制剂技术1、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固体、液体及复方2、靶向给药系统3、给药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4、制剂新辅料(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1、医学影像技术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4、医学检验技术5、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1、生物催化技术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七)现代农业技术1、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3、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5、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7、农业生物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1、民用飞机技术2、空中管制系统3、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4、卫星通信应用系统5、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四、新材料技术(一)金属材料1、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技术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技术3、超细及纳米粉体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艺技术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5、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6、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7、低成本超导材料实用化技术8、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10、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型技术(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高性能结构陶瓷强化增韧技术2、高性能功能陶瓷制造技术3、人工晶体生长技术4、功能玻璃制造技术5、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三)高分子材料1、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术4、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5、新型纤维材料6、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四)生物医用材料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产品3、骨科内置物4、口腔材料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7、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五)精细化学品1、电子化学品2、新型催化剂技术3、新型橡塑助剂技术4、超细功能材料技术5、功能精细化学品五、高技术服务业1、共性技术2、现代物流3、集成电路4、业务流程外包(BPO)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6、公共服务7、技术咨询服务8、精密复杂模具设计9、生物医药技术10、工业设计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1、太阳能2、风能3、生物质能4、地热能利用(二)核能及氢能1、核能技术2、氢能技术(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2、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四)高效节能技术1、钢铁企业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2、蓄热式燃烧技术3、低温余热发电技术4、废弃燃气发电技术5、蒸汽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6、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7、高泵热泵技术8、蓄冷蓄热技术9、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10、节能监测技术11、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一)水污染控制技术1、城镇污水处理技术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3、城市和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技术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术5、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6、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2、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3、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4、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技术5、其他重污染行业空气污染防治技术(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3、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四)环境监测技术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2、应急监测技术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2、污水和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3、清洁生产关键技术4、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七)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3、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3、基于PC的控制系统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2、面向行业的传感器技术3、新型传感器技术4、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5、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三)先进制造技术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2、机器人技术3、激光加工技术4、电力电子技术5、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技术(四)新型机械1、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2、通用机械和新型机械(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2、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技术3、电力系统应用软件4、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六)汽车行业相关技术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2、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3、汽车电子技术4、汽车零部件前端技术。

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

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

附件: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一、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一)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与新型节能建筑体系重点推广:墙体、屋面、楼(地)面、建筑门窗、建筑幕墙保温隔热技术,建筑遮阳技术和新型节能建筑体系。

(二)供热采暖与空调制冷节能技术重点推广:新型高效采暖空调与制冷技术,供热设备、空调制冷设备、输配管网节能技术,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供热采暖与空调制冷系统综合节能技术。

(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应用技术重点推广: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及其它能源利用技术。

(四)城市与建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重点推广:新型节能照明技术,照明节能控制技术。

(五)建筑节能设计管理及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重点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节能管理、建筑能耗分析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

(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重点推广:既有建筑外围护系统、供热采暖制冷系统节能改造技术。

二、节地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一)建筑规划设计节地技术重点推广:建筑规划、建筑设计节地技术。

(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重点推广:地下交通工程、地下建筑空间开发利用、市政公共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敷设技术和地下(照明、通风、环境等)工程配套技术。

(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重点推广: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逆作法与半逆作法、暗挖法(新奥法)、盾构法和非开挖法施工技术。

(四)城市立体停车技术重点推广:地下停车库、多层停车楼和机械式停车库建设技术。

三、节水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一)城镇供水节水技术重点推广:城镇水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技术,城镇供水处理工艺改造和保障水质安全技术,自来水厂节水节能技术,城镇供水管网检漏与修复技术。

(二)生活节水技术重点推广:建筑节水型器具与设施、设备,给水管道应用技术,水计量技术,城镇绿化与道路浇洒、车辆清洗及公厕节水技术。

(三)雨水和海咸水利用技术重点推广: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技术,雨水入渗、回灌补给技术,海咸水直接利用和淡化利用技术。

高技术服务业(李钊)

高技术服务业(李钊)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布局调整,近
几年高技术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如 重庆市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惠普、思科、NTT DATA、霍尼韦尔、微软、富士通、甲骨文、NIIT、富 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企业纷纷落户重庆。国内外高
技术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同时,为内陆高技术服务业发
展带来重大机遇,尽管目前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滞后, 但其潜力巨大。
王江等认为,高技术服务是运用了高技术的服务业, 是由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以及环境保护及管理技术等最前沿科学技术 生产的内涵延申形成的新业态;
王仰东等定义为,高技术服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 中,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 是以创新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实施主体,围绕产业 集群的发展,旨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 调整的进程中,采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 运用信息手段和高新技术,为生产和市场发展提供专 业化增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
3.高技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引 擎
高技术服务业通过高增值性的专业化服务扩散高技术 成果,进而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 巨大的乘数效应和驱动作用。同时,高技术服务业运 用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商业模式,创新、消化、吸 收前沿科研成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对 经济周期的消极影响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对国民经济 起着稳定和保障的作用。
西部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发展路径,在目前阶段,由于 基础较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笔者认为应以招商 为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高技术 制造业入驻的同时,引进高技术服务企业。
如重庆市引进惠普公司笔记本电脑生产,吸引大批配套企 业,形成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集群,与此同时,惠普全 球呼叫中心、结算中心等服务业随之进入,其研发中心也 可能进入,由此形成相关高技术服务业的集群。在高技术 服务内部需求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国外服务外包发展 发展迅速的机遇,发展离岸外包服务。当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整合当地高技术服务企业,从招商、外包向整合、内涵 发展路径转变。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

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重大任务,明确“十一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并进行相关任务部署。

一、形势与需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下简称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计划,自1983年实施以来,集中攻克了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特别是杂交水稻、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大型乙烯工程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民族自信心,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多年来攻关计划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定位上更多突出了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特别是投入增长缓慢,导致对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技术支持不够,而在支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也更显薄弱。

攻关计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科技计划,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已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尤其在缓解能源、资源、环境等经济发展重大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以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一五”发展重点

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一五”发展重点

扎 模 l 集 由度 培 育 一批 具 有 国 午 [
际 竞 争 力 的 龙 头 企 出 形 成 以 企 业
表 现 在 ① 纂 础 性 .战 略性 料 的 到 2 年 市场 销 售 矧 将 达 D c1 0 00亿 为 主 体 创 新 体 系
研 究 不断 加 强 . 并促 进 成 果 加快 转 美 瓦 世 界 纳 米技 术 产 凸 年 产值 E 化 .@ 高 性 能 多功 能 复台 材 料 与 达 b 0亿美元 0 根据 J 进 思路 _
与 资 金高 度 密 集
种技术
知 汉 豹牛 活质 量 @新 村 料 制 备
域 型
境 的可 仂 发 展 :增 强 前 瞻 性材 调 踌 越 发展 要 错 力提 高 材 料 产 业
具 有 高 风 绵 台 化 多样 料 的储 备 .推 进 材 料 技术 的 创 新和
嘲 武 器 装 备 更 新 驱 动 航 空 航 天 技 重 视利 脂高 新 技 术 对传 统 材 料 产业
不 仅会 加 快 信 息 产业 和 生物 技 术
革 命 性 进 展 . 也 会 给 制 造 业 . 服 务
业 及人 们的 生活 方 式带 来重 要影 响 。 术 发展 驱 动 转 向 圈绕 曳 何 提 高 人类 I Ⅱ 佝改造 与提 升 .重 视新 材料 与资 源 新材 料 技 术 是
建议.
业 发展 的 趋 势和 特 点 有 哪 些?
王 占图 :新 材 料产 业 发 展 的思
席当紧紧 围绕 2 0年我 国 GDp 02
定 面 实 现 小 康 社 会 和 205 0 翮两 番
制料 J 业 的 发牌 呈 现 出 以 下 特点 和 路 能 源
记 者 :“ 十一五 期 间断 精料 产 规 律 .①新材 料 扳术 与信 息

《苏南科技开发》2007年总目录

《苏南科技开发》2007年总目录

脚踏实地惠三农 叶 琦等
胡锦涛:提高 自主创新能 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新
苏州农职院产 学研一体化办 学探索与实践
[ 闻题探讨]
卷首语 愿创新永远 相伴


专家把脉 :产学研合作缘何难成行
科普
晓 文
写在 “ 苏南科技 开发》 出: 6 期 F0 J I
袁雪洪
0 .2 1 1
明 亮
郁 霞秋 :创造 美丽人生
农 田问诊三十载
文 l.、2 11
— —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 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章
走进张 家港市植保植检站站孙 国才

蓓等
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要任务是 “ 建设现代农业”
— —
魏 笔:张 家港 精神的践 行者
艾 云
1 1、2 5. 1 1 7. 、2




解读2 0 年中央一号文件 07
科技尖兵王炯华
关于苏州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程 惠明
张福新的 “ 龙芯梦”


维普资讯
D EVE L
吴江震泽倾 力打造集群产业升级平台
— —
维普资讯
E V . EL
视点 国家主体科技计 划向农业倾斜
聚 焦两会 科技热点
生态现代化




0 . 、2 11
O. 33
解读 《 中国现代化报告2 0 ) 07 )之 “ 生态现代化”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 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倪小伟
跨 国公 司掀起研发本土化热潮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国家高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国家高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家高新区在“十一五”期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本回顾“十五”期间,国家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着成就。

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53家国家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6820.6亿元,占全国的9.0%;出口总额达1116.5亿美元,占全国的14.7%;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比2000年提高4.6和7.2个百分点。

北京、苏州、武汉、长春、西安、南京、吉林、长沙、合肥等31个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20%,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

北京的信息技术、上海的微电子、深圳的通信技术、长春的光电子和汽车及零部件、西安通讯及软件、成都的生物医药、杭州的通讯设备、武汉的光电子、天津的绿色能源等产业集群已经或正在形成,为构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在促进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经济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趋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以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创新平台正在形成。

新兴七大产业

新兴七大产业

新兴起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材料:逐鹿高新之巅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新材料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发改委随后在对有关决定解读时指出,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

其发展要以发挥我国在纳米、超导、稀土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学科研究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宗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新材料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命脉,这决定了这一行业极其广阔的成长空间。

新材料更是全球各发达大国倾尽全力争夺最为激烈的科技制高点,能否尽早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备相当规模、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近几年,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新材料作为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

在2010年6月,国家强调要大力发展新材料,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制备使役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特性,加快推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技术等。

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新材料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以上,某些重要的新材料品种市场增长率甚至超过20%。

目前材料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整个材料行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28%。

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将对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这三类新材料的发展予以支持。

我国大型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探究_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概念规划为例

我国大型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探究_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概念规划为例

我国大型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探究——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概念规划为例王宝宇 汤宇卿摘要 :随着我国机场尤其是大型机场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空港经济区规划与开发也逐渐成为热点,但是针对空港经济区的规划缺乏依据及相应研究,无法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内容及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导致空港经济区规划无序且不成系统。

本文针对这一状况,从区域背景与空港经济区的关系研究、临空产业定位、用地规模、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等诸多方面就空港经济区规划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 大型机场 空港经济区 杭州国际空港新城 规划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从战略高度上进一步认识到了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引擎的模式加以发展。

世界各地建设新的大型机场,都同时推出临空地区开发建设计划,对它们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并把它作为机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用航空业和临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基础,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许多中心城市都在组织建设临空港、航空港、航空城,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需要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技术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空港经济区建设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低强度、低效益,对机场优势的利用不充分;建设者对空港经济区定位的模糊也使其在产业结构和空间规划布局方面无法凸显航空运输特色等。

亟待有关空港经济区方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为空港经济区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空港经济区概念界定空港经济区又被称作“机场城”、“航空都市区”、“航空城”、“临空产业区”、“临空地区”、“临空经济区”,目前以“航空城”和“空港经济区”称呼居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约翰·卡赛德(John Kasarda,1991)最早提出“航空都市区”(aerotropolis,aero与metropolis的合成词)的概念,是指以机场为核心,由航空产业吸附相关商务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协同发展,从而集聚人气形成的城市新形态。

我国首次明确八个重点产业和九项重点工程

我国首次明确八个重点产业和九项重点工程

我国首次明确八个重点产业和九项重点工程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凸显六大特点和亮点,首次明确了8个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和9项重点工程。

《规划》指出,“十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也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分工地位较低,政策环境尚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规划》明确了“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八大产业、三大区域发展重点、九大专项工程、五大保障措施。

总体上看,《规划》体现了六方面特点和亮点。

第一,根据新环境、新形势、新要求,《规划》将高技术产业发展思路由“十五”的“总体跟进、重点突破”转向“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20字原则,将过去主要追求扩大产业规模转向以加快做强和继续做大并重,强调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第二,《规划》的目标由产业规模目标为主转向包含自主发展能力目标、产业结构目标、国际化目标、产业规模目标在内的更加完善的目标体系,特别是将产业做强目标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如强调国内高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翻一番,自主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要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争取提高到15%左右等。

第三,《规划》首次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四,《规划》第一次提出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的三大任务:一是推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高技术产业优势区域率先做强,成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基地和全球高技术产业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加工装配型向自主研发型转变。

产业共性技术政策措施

产业共性技术政策措施

一、产业共性技术发展 (1)(一)国家层面的产业共性技术政策、措施 (1)1、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 (1)2、国务院: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3、发改委:出台《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4、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2)(二)各地发展产业共性技术的政策、措施 (3)北京 (3)上海 (4)浙江 (5)一、产业共性技术发展(一)国家层面的产业共性技术政策、措施1、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是我国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系统构建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引导社会投入的方向,提出营造创新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而制定的规划。

《规划》规定在“十一五”期间,通过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将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是原始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支撑条件得到强化,科技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条件比较完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带动能力有效提升。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点工程设计等方面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研究试验设施显著增强,对重点工程和重大任务的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四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强化,企业研发条件和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五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培养、吸引、凝聚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尤其是学科和产业技术带头人。

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的自主创新支撑体系,为《科技规划纲要》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科技成果介绍

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科技成果介绍

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科技成果介绍一、能源领域(一)领域综述能源领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开发节能和能源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促进能源多元化,攻克一批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一批新兴能源产业生长点,掌握新能源战略高技术,建立能源科技持续创新平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支撑。

(二)重大成果1.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内各方力量,经过4年的艰苦攻关,使我国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输变电关键技术,并在实际的工程中得到应用。

晋东南(长治)-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经于2009年1月6日投入运行,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于2009年12月28日投入运行,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一个新的电压等级,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十年的时间,我国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创造了世界电力工业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2.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于2010年7月21日首次达到临界。

中国实验快堆是863计划重大项目,它的建成在我国快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实验快堆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特点,是几代快堆人开拓创新的结晶。

建造CEFR是我国快堆发展的第一步。

建造实验快堆的目的是: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培养人才和进行新型燃料、结构材料的堆内辐照考验,为我国快堆的后续发展打好科研、设计和人才基础。

二、交通领域(一)领域综述交通领域重点提高电动汽车、高速列车、传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和船舶等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品牌产品产业化;发展综合交通智能化技术,提高运网能力和运输效率,提供便捷的人性化交通运输服务;突破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和安全关键技术,增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攻克高难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为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全面技术保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