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主旋律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总则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指导。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 坚持实践育人。
将德育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增强道德自觉。
4. 坚持整体推进。
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注重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依法治教。
加强德育工作法治建设,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德育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立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德育为先_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从四个方面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二、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三、实践活动,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增强实效。
只有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它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仅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道德是人才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一、抓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中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
所以,我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竞赛、评比,认真领会规范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
但是,我们知道,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浅谈幼儿园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园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这一生成长道路的重要节点,更是初始期,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否能够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良好的面对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才是其未来能够健康成长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关键所在,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品德素养的重要场所,也是帮助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的基地。
对于教师而言教书育人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要兼顾德育教育的质量。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具体原则以及重要性,使得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德育教育,逐步地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要性;思考探究引言: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首先应当以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并且将其与幼儿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目标。
换言之,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内容,让幼儿能够在各个方面受到培训教育,以此来进一步的培养幼儿的道德理念,深入的将德育教育始终与幼儿园各项教育融会贯通在一起。
一、幼儿园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些善良的本性甚至有可能会直接被迫“丧失”,所以说德育教育也同样是幼儿一生中最核心的关键部分,更是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才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推动幼儿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够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能够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榜样,给幼儿带来一个最好的正面教育,以一种更加良好的形象来得到幼儿的肯定和尊敬。
其次,能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日常参与学习的氛围。
实际上,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幼儿来说,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也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持续不断的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条件,引导幼儿在整个接受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 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 四有新人” 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 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 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 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 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 就提出:“ 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 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育人为本徳育为先全面加强学校徳育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德育工作的优先性、重要性和持续性,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学习十七大报告,就是要深入领会报告精神实质,把报告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报告精神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不断改进教育教法,创新育人理念,打牢教育发展基础,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在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德育为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
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三是关爱学生方面有待加强。
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平等相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尚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没分高低年级、没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计划一订完好象没事了,悠哉游哉,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比较弱;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这是古时对“师”的解释。
师者之所以为师,是之为先达者。
生乎吾前,故闻道也故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为师者当身正且德高,方可师之。
我国至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应当以育德为先,而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德育,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家庭教育。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当下教育制度以及就业形势的影响,素质教育就如同一个口号,徒有其型。
家长们给孩子选学校,公立私立可能没那么重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私立学校可能会更贵。
钱的问题,现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那一点钱对孩子的教育又算得上什么?私立更好,这是大多数家长认为的。
为什么呢?因为私立学校可能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是私立学校可能学生的成绩更好,升学率更高。
那么重点来了,“成绩”、“升学率”这些就是家长给孩子选学校的主要依据。
学校老师为了职称评比,为了年终考核,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
活生生的将素质教育弄成了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的再好没有家长感谢你,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家长会责怪你。
大势所趋没办法!于是乎,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只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学生的绝招。
占用音体美时间,来上其他的“正课”。
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这样就导致了学校老师在课堂上只讲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其他的教育。
素质教育从某种层度上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提倡全面发展,很多家长曲解其中的意思,跟孩子报各种各样兴趣班,奥数班等等。
在这里我想请问下各位家长,兴趣班真的是孩子的兴趣?还是你自己认为的那是孩子的兴趣?那不是孩子的兴趣你自己的兴趣。
你觉得学芭蕾的女孩子很有气质,可是你看到你孩子那双磨破的血肉模糊的双脚,你不会心疼吗?你觉得弹钢琴的男孩子很优雅,可是你看到孩子本该天真无邪的脸天天挂满疲惫孤独,你真的会开心吗?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的梦想可能实现了,但有的人可能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
教师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关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去实践和探索,是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即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
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和健康人格的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
师德堪称教育主魂,师能乃教学之本。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好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老师有做一名优秀教师的雄心,学生才有成才报国的志向。
试想,在学生面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庸庸碌碌,没有远大抱负的教师教育出新时代的接班人是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时间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从学生的身上看到教师的印迹,所以也只有励炼自己的道德情操,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业务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才能不辱‘园丁’这个称号。
教师教育学生凭的就是良心。
凭着良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会积极的投入全部的精力。
有良心才会有爱心,有热心;‚一切教育都源于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者:才智颖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着“以德育人”和“仁义道德”的思想理念。
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要提倡德育教育,教育教育不仅仅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而且也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社会人类道德的整体修养。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更应当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德育素质的培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本文从德育的含义、性质、创新等方面体现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从社会、经济、就业等方面写出德育对大学生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校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局限在专业的知识领域,很多高校也开始重视起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通过高校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极大的促进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的古代时期,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德育,把德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的标准。
直至今天,德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同时培养具有道德素质的人才也是我国快速发展的保证。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应当重视起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促进我国快速发展的人才教育基地。
所以在高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应当把育人作为首要的目标。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和社会主义失业建设者的重任,因而高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
①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的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社会上更多的是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高校的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含义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侠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旨在从学生身心发展和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出发,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从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首先课程设计上,从知识课程和素质课程两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其次,学校明确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管理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活动均纳入人才培养活动的范围,且要有目标、有要求、有考核、有反馈。
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锻炼、生活体验、文化熏陶积累等方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培育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点在学生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等方面取得突破。
学校还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将学生基础素质培养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有机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之一即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到知识,
学为所用,综合素质达到行业要求,此为传统意义上的“育人”,但在今天各行各业越来越注重职业操守的大背景下,简单的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具备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的人才才能真正为行业所接纳,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将“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
2020年4月15日。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成长中的我”这一模块中是如何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要求的。
答:一、首先要正确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在于服务社会。
所谓全面发展,就发展对象而言,是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发展内容而言,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是教育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忽视德育倾向的必然要求。
教育要发展人的知识和能力,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人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因而,教育务必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但是,仅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品德,既不是全面发展,也无法保证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
二、“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德”,知识和能力就没有了方向上的保证。
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德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在竞争的时代里,学生更容易看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而忽视思想品德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忽视思想品德在成才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有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达到了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因素。
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自身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四、教师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为学生作出表率。
有道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谓教书,毫无疑问,即“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那么,何谓“育人”?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并且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国教育部长周济在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德育的内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
由此可见,如何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学校目前所面临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中的误区1、德育教育场合的误区虽然如今各个学校也把德育工作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方面,但由于我们对于校园中德育教育场合的认识常常陷入一种误区,所以往往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刻意去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升国旗、开班会、听报告等等,当然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活动,但如果仅限于此,那收到的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中,所作的发言常常是提前准备好了的空话、套话、官话、场面话,而非内心真实所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听者只能算是一种意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有甚者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只是在做一种虚假的口号,不利于以后的德育教育。
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的。
当你让学生拾起地上的纸片时,就是提醒他们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你随手关上教室的灯时,就是做了一个节约资源的示范……总之它可以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
2、德育教育技巧的误区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经常找他谈话,一谈就是一个小时,他怎么就是不听呢?”是的,这样的“日月谈”老师大有人在,而且他们的确在苦口婆心地规劝,但收效却是甚微。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即做人在先,才能成大器。
德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有赖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大家都知道,目前在社会转型之际,尤其是普通大众家庭的子女,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将形成的行为习惯,让教育者忧心忡忡!在这方面,学校是个阵地,加强德育教育,拯救部分学生的心灵,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只抓成绩,搞排名。
一、用科学制度规范学生制度管理是保障,制度管理就是使人明辨行为的对错,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主要效应是抑制人中不好的一面。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规章制度就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
校园文化的品味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味,影响到学校所造就人的品味。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导向其行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我校在校园内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名人事迹、名人名言激励学生,用学生的书画作品感召学生,用日常用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处处创造一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三、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工作中既要树立的先进典型,具有旗帜的作用,使人们自觉的见贤思齐,又要从反面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警醒的作用。
学校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在新生入学、升旗仪式、家长会等各种活动中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着力于抓全、抓小、抓严、抓实。
通过各种典型事例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
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公开表彰奖励,对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公开批评教育和处理。
对学生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从而正确导向学生。
这些做法,对正确的校园舆论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无形中推动了校风的形成。
初中德育论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合水中学罗增平关于德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国家重视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
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落实执行以下几点:一、思想认识到位是德育工作的前提.鲁迅先生说过:“你想知道我们未来民族将是怎样的吗?那么好吧,你就看看现在我们的青少年吧,他们的精神面貌怎样,就可以预测到我们未来民族的面貌。
”先生说得何等深刻--塑造孩子的心灵就是塑造我们未来的民族之魂!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教育者都能意识到,但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却是多数教育者认识不到的。
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错误论调和作法克服的过程中。
首先是“以智育代替德育"论,德育被当作可有可无的陪衬物;其次是“以管代德”论,只要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就是德育工作取得了效果;再次是“以乐代德”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搞教育形式的多样,一味强调寓教于乐,忽视或否定一些必要的灌输、正规讲授、学习讨论。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马元沛党的十七大对“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表述。
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展。
“德育为先”一个“为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第一的位置。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因此,修师德、树师表、讲师风、教书以育人为本,不仅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上述我就浅谈几点教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粗浅认识,望同仁指教。
1、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要求,也是当教师的本质要求。
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安心教育事业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树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首先要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志向。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当代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味快乐。
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有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
其次,教师不应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情愿地当教师,让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享受到人生的兴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如果哪位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2、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爱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爱是当教师的道德底线,没有爱学生最起码的开始,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当老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被广泛地认为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而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培养真正的人才。
为了建设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重视和实行。
育人为本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能力。
这一方案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
德育为先意味着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这个方案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它将道德品质视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的重要标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一种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其中发展和成长。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导师和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社会资源,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然而,实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时,评估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也比较困难,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很多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和方法,这会限制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放在首位,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和能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这一方案有助于培养具备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然而,挑战仍然存在,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经常听到有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真琢磨不透,我们该说的都说了,该讲的都讲了,但学生不该做的又做了,不该出的事又出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所以会有“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的感慨。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育方法不对路。
为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积极探讨学校德育工作,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实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适时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以造就学生全面健康的人格为宗旨,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核心切入点,保证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走向社会能立足生存、竞争、发展奠定基础。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德育教育,而学校德育教育既要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要适应初中学生不成熟的特点,真正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的理想。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然要求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需重视德育工作研究,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形成有效德育工作模式,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做好德育工作前提条件中共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初中学生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学校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能承担做好德育工作的任务。
同时学校也有开展德育工作的丰富经验和完善措施,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根据初中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德育工作:1 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为德育工作的主题。
我们积极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运用演讲会、故事会、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栏、唱好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系列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局, 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 又提出了“ 八荣八
耻” 的论述, 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突出揭 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 具 有很强的民族性、 时代性和实践性。育人为本、 德 育为先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是当前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一、 坚持育人为本的德育观 坚持育人为本, 就是以人才培养作为高职院 校的根本任务, 坚持一切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内在 积极性 ,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学校 一切工作要把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 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深人进行素质教育, 加强学 生知识、 能力、 素质的全面提升, 强化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
重功能。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教
坚持育人为本, 就是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 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深怀爱 子之心, 洛守为师之责, 善谋扶才之策, 多办助学 之事, 满腔热情地帮助青年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 种问题,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才。
科书。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每位教育者所体现的 “ 师德”所展示的“ , 师魂”都会对学生的认知、 , 情 感, 乃至行为和 目 标选择, 产生强烈的导引和感 染。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
展。
理念具体落实为“ 育人为本” 的理念, 虽一字之异, 却意义不同。它表明:无视学生成长的现实变化
和主观需求, 漠视他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我 以自 为中心强制性地单纯灌输式的教育, 在今天往往 是无效的;但一味地迁就与屈从于学生未必是科 学和长远的利益主张, 放弃教育引导的主动权, 对
学生的成长同样是不负责任的。学生为“ , 人”是 因为尽管这个“ 字凝聚着我们的全部发展希 人” 望, 但它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学生为“ , 本”不在 于他本是学生, 而在于他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未来。 所以我们应实事求是地主动解决和努力满足学生 合于国家与社会发展之本、 益于自 身健康成长之 本的各种问题与内在需要, 积极引导和细致调校 他们所关注的现实利益与思想问题。真正实现教 育既关心人、 帮助人, 同时又教育人、 引导人的双
第6 卷 第2期
2006 年 6 月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 al of Hunan M l urgical Pr fessional Technology Col ege n etal o l
V o l.6
Ju n .
No . 2
2 I1 16
育 人 为本 、 育 为先 , 德 弘扬 主旋律
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极具变动性和可塑性的主 体, 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 在认知方式、 情感归属、 心理状态、 行为习惯等方面, 呈现出一些典型群体 特征。一方面, 他们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 越来越紧密, 甚至更加关注由自身利益产生的实 际问题; 另一方面,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国家 利益与个人利益等关系的行为选择上, 也存在着 误区。因此, 在高等教育中将普遍的“ 以人为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5 年初,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 全国高校都 要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学校教育、 育人为本, 德智体美、 德育为先, 充分发挥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主课堂、 主渠道的作用, 全 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方面促进大学 生全面发展。 ” 讲话中首次提出“ 育人为本, 德育为 先” 的新理念,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长期经验和 今后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所凝炼的极为重要的科学 论断。最近, 胡锦涛总书记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
首先是一个道德教育的概念, 教育事业首先是一 项杰出的道德养成事业。道德人格、 思想品质比 专业知识的学习、 竞争能力的培养和谋生手段的 锻炼更难、 更根本、 更重要。学问不应成为一种满 足个人功名利禄的工具 , 做学间的目的在于成事 成人。要把修炼学问与修炼人品结合起来。现在 国外针对优秀人才的评价主要参考六个方面: 品 行、 动机、 潜能、 理解力、 知识、 经验。重要程度依 次递减, 把品行置于首位, 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 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 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 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则变得 非常盲目 。21世纪更加注重人才的品行, 更加注 重人的全面发展。 强化德育为先, 其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 完善人的人格。这需要人的自 觉参与, 主动学习, 实践、 感悟、 体验、 反思、 修炼。德育为先的实质就 是造就德育主体, 造就具有自 主道德意识、 道德行 为的社会成员。德育是社会要求, 也是学生 自 我 发展、 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 自 的问题。 转化为自 我要求, 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成 自 我 教育, 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为先同样 教育发展到今天,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选择教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意志力、 判断力、 亲和力 育的功能和价值。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情 以 及独立人格。 德育为先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 操, 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 正视道德冲突, 解决道德困惑, 让 让学生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 值多元的现实, 学生自己掌握批判的武器, 提高学生的道德辨别 二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 力、 判断力、 选择力、 创造力, 学会判断和选择, 学 做人是立身之本, 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 会 自己面对人生, 创造生活。 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 后者的学习 是工具性的。如果重智轻德, 忽视思想品德塑造, 三、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育人为本、 强化德育为先, 在当前就是要 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 是:有高智商没有智慧, 有知识没有文化, 有文化 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 这也是当代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 没有教养, 有欲望没有理想, 目 有 标没有信仰, 最 了中华民 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承 终是有青春没热血, 这将是十分危险的。道德教 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 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 民 族得以 生生不息、 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生态度的主导倾向是:重视现实, 轻视理想; 热衷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忠 功利, 漠视义理;珍视个人, 忽视社会;关注物质, 鄙视精神。将来学生到社会上能不能成功, 能不 于祖国、 热爱人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知难而 能成才, 固然有能力不够的问题, 但相当一部分归 进、 勇往直前, 艰苦奋斗、 求真务实, 淡泊名利、 无 私奉献……时代精神的每一次凝聚和升华都意味 因于思想品德问题, 社会上的急功近利, 教育上的 重智轻德, 独生子女的先天缺陷, 使有些学生智商 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次胜利。雷锋 精神、 焦裕禄精神、 孔繁森精神、 牛玉儒精神、两 “ 很高, 情商很低;独处是天才, 社交中是白痴;学业 上很聪明, 待人处事很无能。他们缺乏对社会的 弹一星” 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时代精神的号角 基本了解, 缺乏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 缺乏人际 响彻我们的社会, 拥有这��
收稿日 2006- 02 - 10 期二 作者简介:李 利( 1955 - ) , 湖北武汉人, 男,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第2期
李 利: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弘扬主旋律
15 3
以 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以真诚的态度关心人, 以文 明的 仪表影响人, 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 业 操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教 师 都必须牢固树立“ 育人为本” 的思想意识。要解 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教书者必先强已, 育人者必先 律已。应以志存高远、 爱国敬业、 为人师表、 严谨 笃学、 与时俱进的为人之道和为师之德, 以生动而 涌 动创造的教学活动、 前瞻而精到丰厚的教材、 灵 活而富有弹性的教学组织、 合作而乐群活泼的学 习型社区、 高雅而充满特色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空间。 二、 强化德育为先的教育观 坚持德育为先, 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 治教育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强调高等教育 不仅要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德无才会误事, 有 才无德要坏事。我们必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德育为先的教育观, 是一种导向、 一种激励, 也是一种保证。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 是灵 魂、 是核心, 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
李 利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论述了新时期坚持“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的新理念, 提出了 在当 前要与f 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主旋律 A 相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图分类号 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一 672 7142(2006)02一 一 15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