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教案之一

合集下载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这一历史典故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围魏救赵”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智慧和谋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用。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围魏救赵”所体现的智慧,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战争故事或者播放一段相关的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围魏救赵”这一主题。

(二)知识讲解1、介绍“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复杂。

魏国强大,企图扩张领土,攻打赵国。

2、讲述“围魏救赵”的经过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军师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

齐国军队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军队回援,从而解了赵国之围。

3、分析“围魏救赵”的战略意义出其不意,打乱敌人的部署。

避实就虚,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以迂为直,达到最终的目的。

(三)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魏国将领,面对齐国的“围魏救赵”策略,你会如何应对?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围魏救赵”的策略运用?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现代商业、军事或体育等领域中运用类似“围魏救赵”策略的案例。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策略运用和效果。

(五)课堂总结1、回顾“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强调其重要的战略思想。

2、总结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思考,灵活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去查找更多关于“围魏救赵”的资料,加深对这一典故的理解。

2、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类似“围魏救赵”的策略解决一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让他们充分理解“围魏救赵”这一策略的精髓。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打造有趣的课堂互动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打造有趣的课堂互动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策略,故事情节充满悬疑性和紧张感,在教育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就如何打造有趣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围魏救赵》,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文化内涵和现实含义。

2、理解《围魏救赵》的军事策略和实战运用。

3、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教师要简要介绍《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即战国时期的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相争不断,其中魏国成为了最强的势力,其他国家纷纷向它投降。

这时,趙国被魏国围攻,形势十分危急。

故事情节就是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周旋于魏军之间,用策略打破魏军的围攻,最终成功救出了趙国。

2、文化内涵和现实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围魏救赵》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含义。

例如,“围魏救赵”不仅是一种军事策略,更是一种战略的思维和智慧的体现,如同《孙子兵法》一样,具有普遍性的思考和应用,是推论、辩证、分析能力的体现。

同时,也具有人生意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需要我们思考和思索,其实质突显了在危机时刻,民族方兴未艾的勇气、胆略和智慧。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围魏救赵》中策略的妙处和实际应用。

例如,可以设置模拟战场,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官员和将领的角色,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军事演练和应对策略的讨论。

2、探究式教学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起思考、探究和交流的平台。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进行研讨和总结,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学习模式和团队精神。

3、游戏式教学法采用游戏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基于《围魏救赵》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情节,加深对于故事情节的了解和记忆。

围魏救赵教案设计(一)免费范文

围魏救赵教案设计(一)免费范文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学习难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阅读领悟法、讨论交流法、口语表达法、合作探究法。

学前准备:收集了解战国背景资料(重点收集齐、赵、魏),了解三十六计,熟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并组词,理解词语、成语意思。

学习动机的激发设计:1、讲述三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三十六计》的兴趣。

2、展示收集的《三十六计》激发学生对军事文化、兵法韬略兴趣。

3、利用课文中的成语讲《围魏救赵》故事,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

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讲述:汉代末年,王允除董卓。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王允在除掉董卓时用了哪些计谋?生回答:(连环计、美人计、离间计……)师:…………《三十六计》计谋中,你知道哪些计谋呢?生回答:(苦肉计、走为上计、空城计、金蝉脱壳计……)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六计》之二《围魏救赵》。

(出示课题)二、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围魏救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谁围魏救赵?为什么要救赵国呢?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地读读课文,首先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三、汇报学习结果并研读课文1、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谁来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越少越好)或者用图画出他们的关系,然后说说呢?学生:(讲)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最终成功解救。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初步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利用关键词句归纳故事梗概。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知事知人,初涉文本视界1、“三十六计”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十六计吗?三十六计可是兵法奇书。

其中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围魏救赵”。

齐读课题。

生:围魏救赵。

师:注意读清字音。

(指名读)2、初涉文本视界,关注人物情节。

(1)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吗?(你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生,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大家预习了,相信一定有很多收获,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愿意)好,谁先来谈谈你的收获?生:文章讲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

(2)师:大家听清了吗?刚刚这位同学的概括点到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赵国、齐国)(板书)。

这三个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大家画一个当时的地形图(板书)。

引导学生说说围魏救赵的故事。

师: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3)师:在他的发言中关注了文中的人物(孙膑、田忌)和地名(襄陵、大梁、桂陵)。

文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庞涓)。

师:非常好,刚才我们交流了预习收获,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围魏救赵》教案「篇一」研读课文,感悟文章内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1-2段,了解故事起因学生自读自悟,批注。

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句子: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引导理解:魏国国势强大。

同时理解齐车想直接去邯郸解救赵国并不是易事。

这为下文“围魏”埋下伏笔。

小结过渡:赵国被围,向齐求救。

齐国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他们是如何解救赵国的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3-8段,感悟孙膑计策的绝妙同学们,为救助赵国,军师孙膑和主将田忌出于形势的分析,他们准备采取什么计策?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教师巡回辅导。

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孙膑分析交战形势的句子,出示句子: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

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

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引导学生理解:“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

引导学生研读这段话,继而深入探究:从孙膑的这番话中,你都了解了他的哪些作战策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集体交流、引导明白: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出孙膑的大致作战策略:一是乘虚而入、直取大梁;二是中途设伏、以逸待劳。

继续探究,在这里,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体会孙膑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研读课文9-14段,感悟孙膑布局的周密同学们,作战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百胜。

孙膑作为军师,他常常了解魏国将军庞涓骄傲自大的脾性。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一、前言《围魏救赵》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虽然已经是历史的烟尘,但是这个故事的背后,贯穿着中国智慧的精髓,是值得我们认真推敲和领悟的。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育中,阅读能力一直被重视,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所思考的问题。

本篇文章摸着这个思路,将《围魏救赵》作为语文阅读教材,来讲述如何在读中学,学中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引导阅读1、故事背景介绍教师在开始阅读之前,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故事的背景、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2、将文本分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文本分段,提醒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每一段的主题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每一段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理解。

3、分情景阅读《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情节复杂,时空交错,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围魏救赵》分情景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对于每个情景进行读懂、消化,并且可以借此机会对于每个情景进行分析,并加深对于整个故事的理解。

4、提问式阅读教师可以在读完每一段话之后,让学生对于这段话进行提问,这个问题可以是从字、句、段、篇的各个方面思考出来的。

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分析结果。

这些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在接受信息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学生独立阅读1、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学习阅读时,教师的角色要更像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一个传授者。

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消化阅读材料,增强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2、提升速度和理解度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要做到速度,还要掌握正确的理解方式。

老师可以采用阅读渐进式的方法,从小的段落、句子开始,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不断提高阅读的理解度,让学生在优秀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介绍历史故事“围魏救赵”,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纷争,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1.2 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熟悉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3)掌握成语“围魏救赵”的含义及用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包括孙膑和庞涓的师徒关系,庞涓的背叛,孙膑的智谋,以及最终齐国援军成功解救赵国的过程。

2.2 教学目标(1)了解孙膑和庞涓的师徒关系;(2)掌握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3)引导学生学习孙膑的智谋和勇敢。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感受故事的魅力。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课程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如孙膑、庞涓、魏王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2 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2)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3.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章:成语解析4.1 课程内容讲解成语“围魏救赵”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描述类似的情景。

4.2 教学目标(1)掌握成语“围魏救赵”的含义;(2)学会正确运用成语描述情景;(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5.1 课程内容5.2 教学目标(1)巩固课堂所学内容;(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案例分析6.1 课程内容分析围魏救赵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古代兵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6.2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历史案例;(2)认识古代兵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围魏救赵》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围魏救赵》的内容,感受孙膑的智谋。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孙膑的智谋,理解“围魏救赵”的战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的战争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围魏救赵》。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课文的大意。

3.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领读,注意字音和字形。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选取几个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孙膑的智谋,让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能成功围魏救赵。

5.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孙膑是如何运用智谋的?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境,你会怎么办?6.课堂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7.背诵课文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围魏救赵》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围魏救赵》,让学生感受到了孙膑的智谋和勇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围魏救赵》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孙膑的智谋和策略,理解“围魏救赵”的具体战术和实施过程。

《围魏救赵》教案:如何教孩子学会团结合作?

《围魏救赵》教案:如何教孩子学会团结合作?

《围魏救赵》教案:如何教孩子学会团结合作??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团结合作。

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协作。

而《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无疑是教育孩子团结合作的绝佳教材。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这个故事教孩子学会团结合作。

一、引入《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在开始教育孩子团结合作之前,我们需要先引导孩子了解《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有趣,孩子们也会很快跟上。

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战国时期,魏国、赵国两国交战。

赵国已经被魏国围困,赵王十分忧虑,于是宰相石勒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让魏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为了保卫都城,魏国不得不撤兵,这样赵国就可以顺利解围了。

可是,这个计划有个关键问题:如果魏国听从了石勒的计策,那么赵国可能抢占魏国领土,进而成为战争的赢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间前往魏国和赵国之间游说,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魏军统一撤退,并将防线设在河北的安阳,赵军也撤走,魏国的都城保住了。

而翻译们也因为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而赢得了民众的赞誉,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团结合作故事之一。

二、解读《围魏救赵》故事中表现的合作精神通过介绍《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展示这个故事中呈现的合作精神。

这些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信对方的良心:在这个故事中,翻译所表现出的信任精神让魏国与赵国相信了对方的良心,才使双方达成了协议。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一点明白:在与别人合作时,相信对方的善良和好意是一种重要的基础。

2.寻找共同的目标:在这个故事中,翻译们帮助双方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并成功解决了合作过程中的障碍。

孩子们也可以体会到:在与别人合作时,寻找共同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合作。

3.分工合作:在这个故事中,翻译们各司其职,分别协调着双方的关系,最终合力达成了目标。

孩子们可以感悟到:在与别人合作时,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合作效率。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战役的发生原因和时代背景。

1.2 课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围魏救赵?为什么这场战役会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佳话?第二章:战役概述2.1 战役背景详细讲解围魏救赵战役的前因后果,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2 战役过程分析战役中的关键事件,如孙膑的计谋、赵国的困境等,让学生了解战役的精彩过程。

第三章:人物介绍3.1 主要人物介绍围魏救赵战役中的主要人物,如孙膑、庞涓、魏惠王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贡献。

3.2 人物分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军事才能等,让学生评价人物的价值和影响。

第四章:战役意义4.1 历史意义阐述围魏救赵战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场战役的重要性。

4.2 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围魏救赵战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智谋、团结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智慧。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拓展思考提出与围魏救赵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第六章:战争策略分析6.1 孙子兵法介绍《孙子兵法》中与围魏救赵相关的战略思想,如“兵不厌诈”、“知己知彼”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6.2 战役策略分析分析围魏救赵战役中双方的战略、战术,让学生了解战役中各种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第七章:历史评价7.1 古代评价介绍古代对围魏救赵战役的评价,如史书、文献中的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7.2 现代评价分析现代对围魏救赵战役的研究和评价,让学生了解学术界对这场战役的见解。

第八章:文化传承8.1 民间传说介绍围魏救赵战役在民间的传说和故事,让学生了解这场战役在民间的影响力。

8.2 文艺作品分析围魏救赵战役在文学、戏剧、影视等文艺作品中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这场战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传承。

第九章:互动环节9.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围魏救赵战役中的不同角色,如孙膑、庞涓等,增强学生对战役的理解。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拓展历史知识面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拓展历史知识面

《围魏救赵》优选教案:拓展历史知识面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是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一战进行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围魏救赵》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古代政治和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开场导入通过“围魏救赵”这个话题,引起学生对于战争历史的兴趣。

可以放一段有关电影或动画片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这是哪个时期的历史?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想法和猜测,树立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相互攻伐。

针对“围魏救赵”这个战争来说,应该把这个时期的复杂局势、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说得清清楚楚。

3、围魏救赵的经过介绍战争的经过和战争双方的主要人物、兵力、兵器等情况。

从起因到经过,真实地还原战争的过程,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深的认识。

4、战争涵义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战争的内在意义和涵义。

针对《围魏救赵》这一战,应该分析其中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要素,同时也要分析战争对于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5、相关问题讨论通过课堂问答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深化学生对于《围魏救赵》这一战的认识和思考。

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这场战争有哪些不同于其他战争的特点?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对于《围魏救赵》这一历史事件,可以通过播放电影或动画片中的场景,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事实教学法事实教学法是将一系列有关的事实和数据,通过系统整合和分析,让学生在更为系统的视角中理解和认识知识。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初步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利用关键词句归纳故事梗概。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知事知人,初涉文本视界1、“三十六计”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十六计吗?三十六计可是兵法奇书。

其中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围魏救赵”。

齐读课题。

生:围魏救赵。

师:注意读清字音。

(指名读)2、初涉文本视界,关注人物情节。

(1)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吗?(你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生,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大家预习了,相信一定有很多收获,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愿意)好,谁先来谈谈你的收获?生:文章讲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

(2)师:大家听清了吗?刚刚这位同学的概括点到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赵国、齐国)(板书)。

这三个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大家画一个当时的地形图(板书)。

引导学生说说围魏救赵的故事。

师: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3)师:在他的发言中关注了文中的人物(孙膑、田忌)和地名(襄陵、大梁、桂陵)。

文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庞涓)。

师:非常好,刚才我们交流了预习收获,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30课《围魏救赵》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30课《围魏救赵》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围魏救赵》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巧妙”“智谋”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孙膑的计谋。

(2)学会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勇敢、智慧、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体会其勇敢、智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孙膑如何运用智谋,成功地实现了“围魏救赵”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围魏救赵》,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赵国、魏国及孙膑。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享初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孙膑的智谋,讨论其如何实现“围魏救赵”的目标。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

4.分析课文(1)分析孙膑的智谋:围魏救赵的计谋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实施的?(2)分析孙膑的品质:勇敢、智慧、团结合作。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孙膑的勇敢、智慧、团结合作的精神。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体会孙膑的智谋。

(2)用“巧妙”“智谋”等词语造句。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孙膑的故事。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孙膑的智谋和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教学效果:学生对孙膑的智谋和品质有了深刻认识,能够联系实际,树立勇敢、智慧、团结合作的品质。

4.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孙膑的计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五、板书设计课题:围魏救赵1.孙膑智谋:围魏救赵a.计谋产生b.计谋实施2.孙膑品质:勇敢、智慧、团结合作3.作业布置:熟读课文,用词语造句,查阅资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围魏救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孙膑的智谋和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

围魏救赵课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

3.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围魏救赵的背景介绍。

2. 围魏救赵的经过讲述。

3. 围魏救赵的结果及其影响。

4. 围魏救赵战法的分析。

5. 围魏救赵给我们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围魏救赵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及其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围魏救赵的背景、经过、结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围魏救赵中汲取启示。

4.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应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围魏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围魏救赵的经过:详细讲述围魏救赵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战法的运用。

3. 分析围魏救赵的结果及其影响:阐述围魏救赵战法的成功之处,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围魏救赵战法的智慧,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围魏救赵给我们的启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总结:对围魏救赵战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围魏救赵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辅助讲解和展示。

2. 准备案例分析的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评估标准。

八、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关于围魏救赵的书籍、文章和视频等。

2. 图片:围魏救赵相关的历史场景和地图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围魏救赵的在线资料和学术研究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围魏救赵的背景和经过。

2. 第二课时:分析围魏救赵的结果及其影响。

让孩子了解古代战争——小学语文教案《围魏救赵》

让孩子了解古代战争——小学语文教案《围魏救赵》

让孩子了解古代战争——小学语文教案《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正是一部让孩子们了解古代战争的优秀读物。

这部作品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伟大国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0 年,赵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多年,魏国的力量渐渐增强,赵国的领土日益缩小。

在这个时候,赵国的将领韩信设计一场围魏救赵的计策,最终导致了魏国在楚国的支援下被赵国擒获魏王,成功地挽回了赵国的危局。

通过阅读《围魏救赵》,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战争的规模浩大、过程复杂。

在一场古代战争中,需要有战略家的智慧、将领的勇气、士兵的不屈和家国的爱。

这是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的现实。

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孩子知道,战争是残酷的。

在古代战争中,无数的家庭和人命在战争中消失殆尽。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和平是多么的宝贵和珍贵,珍爱和平,就是珍爱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这个民族。

通过阅读《围魏救赵》,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做大事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韩信、孙膑、张良、刘邦等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彩时刻。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的英雄,把握机会,矢志勇进,就能挽救家国,从而成就伟大。

如今是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长大的环境也很和平,让孩子们认识到战争中的残酷和伟大,不仅可以历史知识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健康向上、有责任感的品质。

那么,在家长和教育者看来,《围魏救赵》是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孩子迎接未来的成功之路的最佳途径。

无数的希望就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应该让他们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学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含义,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难点: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它有什么寓意?2. 讲解“围魏救赵”的含义解释“围魏救赵”的字面意思: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引导学生思考“围魏救赵”的深层次含义:以迂为直,变被动为主动。

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请学生阅读“围魏救赵”的故事。

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魏国和赵国的将领和士兵。

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体验“围魏救赵”策略的实际应用。

请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总结总结“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表扬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分析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了“围魏救赵”策略的实际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魏救赵说课稿

围魏救赵说课稿

围魏救赵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则重要的典故,也是中国历史中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智勇故事。

本课以《围魏救赵》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这一典故,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适用对象为初中高年级学生,注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围魏救赵》的典故背景等历史知识。

b. 掌握故事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b.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b. 培养学生的勇敢、智慧和坚毅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通过故事讲解,使学生了解《围魏救赵》的典故背景,明白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难点:a.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关键问题,并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四、教学过程安排1. 教学准备:a. 整理故事内容和相关历史知识,并制作教学课件。

b. 准备小组角色扮演任务,分发材料。

2. 导入环节:a. 通过教师问答引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围魏救赵》的故事。

3. 逐步呈现故事情节:a. 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的背景、人物和事件。

b. 在呈现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参与讨论。

4. 学生讨论和思考: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

b.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智慧、勇气和团队合作等价值观。

5. 角色扮演任务:a. 将小组按照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分配,并发放相关材料。

b.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境,体验故事中的困境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拓展:a.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故事中所传递的历史信息和价值观进行归纳。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围魏救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围魏救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围魏救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了解古代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

1.2 理解“围魏救赵”这个典故的含义。

1.3 读懂文学作品《围魏救赵》。

2.能力目标2.1 掌握词语:“国事,典故,士兵,奔波,首尾,绞杀,毒手”。

2.2 能够正确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情节,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

2.3 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通过故事的阅读,感受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 理解“围魏救赵”典故的内涵。

1.2 能够读懂文学作品《围魏救赵》。

2.教学难点2.1 掌握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2.2 分清文学作品中的虚实之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1.教学方式1.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1.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协作,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教学方法2.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像和影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2.2 引导发现法,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发现故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1 教师准备有关围魏救赵的资料,如图片、影像、文章等。

1.2 准备一些关于《围魏救赵》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1.3 确定小组,让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学习。

2.导入2.1 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影像,了解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

2.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围魏救赵这个典故的理解。

3.讲授3.1 讲授整个故事,分析人物关系及其行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的情节。

3.2 客观评价文学作品,并进行总结。

4.讨论4.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探寻问题根源,发现故事中的“玄机”。

5.总结5.1 整理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学生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魏救赵》教案之一
导读: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
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

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

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
(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

(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
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

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

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附: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