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住房发展中典型新镇的建设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新加坡是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新加坡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核心经验是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真正实现以规划统领城市建设,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高效管理保障城市有序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1. 1 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三个非常显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 1965 年建国后,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指导; 二是长远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不仅注重当前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就预留了相应的地铁建设空间,同时对市政管线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方法,先进行地下建设,后进行地上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市政管线敷设所带了的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同时,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建立了DISS( 深水道污水处理系统) ,从城市的长远需求出发,形成了及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于一体的系统,号称“百年计划”。
项目规划总长 113千米,直径 6 米,埋设 20 - 50 米,从 2000 年开始实施。
一期遂道约 48公里于 2008 年完成。
二期遂道计划 2015 年完成。
其后计划最终于2045 年关闭所有现行污水处理厂,全部由 DTSS 解决污水收集、处理、水回收及排放; 三是权威性。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了法定程序的批准,则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更改。
新加坡住房保障体系及启示
(一)住房供给体系
• 新加坡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是住房 新加坡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建设与分配不是通过市场来实现, 建设与分配不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而是由 政府主导公共住宅的开发、建设与分配。 政府主导公共住宅的开发、建设与分配。 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公共住房的组织者、 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公共住房的组织者、 建设者和管理者, 建设者和管理者,在整个住房保障体系中 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对于高收入家庭, 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对于高收入家庭,新 加坡的住房保障体系并没有涵盖, 加坡的住房保障体系并没有涵盖,其住房 问题只能通过市场途径解决(如下图) 问题只能通过市场途径解决(如下图)
一、新加坡住房保障体系框架
• 新加坡建国初期面临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新加坡建国初期面临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屋荒” “屋荒”成为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最大障 为此, 碍。为此,政府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 基本国策,成立建屋发展局推出“ 基本国策,成立建屋发展局推出“居者有 其屋” 的政府组屋计划, 其屋” 的政府组屋计划,建立中央公积金 制度构建集“住房供给、 制度构建集“住房供给、住房金融和住房 政策”为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政策”为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二)住房金融体系
• 建立于 建立于1955 年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项全 面的强制储蓄制度, 面的强制储蓄制度,规定雇主和雇员均须 以雇员的薪金为基数, 以雇员的薪金为基数,按照法定的公积金 缴纳率将个人月薪的一部分存入中央公积 金局的个人账户,用于退休、住房、医疗、 金局的个人账户,用于退休、住房、医疗、 教育、投资增值等诸多方面。 教育、投资增值等诸多方面。新加坡的中 央公积金制度不仅解决了公共住房建设资 金问题, 金问题,而且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力 不足问题,最终实现了政府、 不足问题,最终实现了政府、开发商和居 民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民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新加坡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经济观察近几年以来,房价飞涨成了社会的一大热议现象,近日以来,房价出现“拐点”的说法也渐渐为更多人所相信。
然而对于我国这样尚不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在发展房地产业时,零几年时的价格涨幅和群众心理预期都是不可取的,房地产业不可能被“催熟”,居高不下抑或饱受打压的房价都不利于产业的成长和成熟。
所以,我国需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新加坡是一个房地产业的典范,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启示和借鉴。
新加坡是一个地幅精致的岛国,城市很小,居住人员却在政策引导下日益增多。
对于岛国来说,除非有特殊优势,经常处于资源缺乏,发展空间局限性大的劣势地位。
而土地资源的匮乏是新加坡广纳移民和本土人口发展上的一大掣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口收入的不均等,高收入人士和低收入人群的两极分化需求给土地资源缺乏的岛国新加坡带来很多问题,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的增长也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和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挑战。
新加坡政府用几十年的时间,科学规划决策出了一套理性有序的解决办法,使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同时保证人人有所居,更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强劲发展。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新加坡房地产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切实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
一、政府牵头组织行而有效的房地产组织架构在新加坡房地产的有序同步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后盾和监督人。
具体地说,国家发展部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 城市重建局担任具体的职能部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的地区政府不具有规划职能。
政府颁布的规划法中,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以及审批总体规划等。
其城市重建局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之外,特别设置了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开发控制委员会。
其中,总体规划委员会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并使之尽快得以落实,其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
开发控制委员会专门负责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其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和公用事业局、环境部等政府部门的代表。
新加坡新镇规划及其启示_王茂林
43【摘要】新加坡作为高密度城市国家,近40年来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在亚洲创造性地实践与发展了一套完善的新镇体系。
本文扼要介绍新加坡新镇规划经验,尤其是物质空间结构规划,以及对中国大型居住社区与城市结构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规划;新镇;小区;邻里;地铁;新加坡NEW TOWN PLANNING IN SINGAPORE AND ITS REVELATION WANG MaolinABSTRACT: The high density city state of Singapore has established a particular system of new towns. Its new town planning bases itself strongly on the west-ern theories, and has been practiced and evolved in Asia since the last four decad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new town planning in Singapor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physical spatial structure. Then it further explores them to inspire for large-scale residential zone and urban structure planning in China.KEYWORDS: planning; new town; neighborhood;precinct; MRT (Mass Rapid Transit); Singapore1 新加坡新镇规划从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已开发了23个高密度新镇①。
打造“梦想家园”--新加坡公共住屋发展和市镇规划
打造“梦想家园”--新加坡公共住屋发展和市镇规划青盟小编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试图学习的对象,可是无论刻意模仿还是有心借鉴,在城市建设方面总有一种画虎画皮难画骨的感觉。
要知道,我们可是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国家,什么产品到了我们手上,一定能做得一模一样,甚至青出于蓝。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城市建设领域显得有心无力呢?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美俄当年同时研制第四代战机,许多年后,俄罗斯放弃了研制,这个耽误是因为俄罗斯过于关注战机本身的性能而忽略了系统协同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而这种观念是隐性的,你看到的只是你能看到的东西,所以显性创新易习,而隐性创新难学。
这篇关于新加坡的文章融游览观察、文献阅读、专家讲座、个人思考于一身,算是揭露新加坡这座城市的“隐性知识”的一个努力,只要它能改变一点点我们的观念,就是最大的价值。
另外,中秋将至,小编在此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文 | 魏维政府在公共住房保障方面取得卓著成就的,非新加坡莫属。
如今,新加坡已成为亚洲公共住房成功的典范。
新加坡政府通过1968年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使近82%的新加坡国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屋,并逐步实现由“花园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的转变,在人居环境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 新加坡公共住屋概况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地少人多,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住屋,较好地解决了居民住房问题。
新加坡住屋是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建设的公共住房,为大部分新加坡居民的住所,使用期为99 年,所有权属于新加坡政府。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至2016年,新加坡总面积719平方公里,居民人口390万人(其中华族:74.3%,马来族13.4%,印度族:9.1%,其它种族:3.2%),居民人口增长率0.8%,人口密度高达7797人/km²,居民家庭平均人数3.35人,居住在公共住屋的人口达到82%(出售组屋:79%,租赁组屋:3%)。
新加坡住宅建设的发展及对我国房改工作的启示
开 始提 供 四
五 房 式 的公 寓给
月 薪较 高的 家 庭
扩 展 任务 范 围
一 4 0一
由于 大 量 建设
,
申请 住房人 数减少
, ,
,
而 供应 能力却 在提 高
(
。
,
针对这种 情 况
,
,
建屋 发展 局
,
逐 步放 宽 了 住房 申请 者的条 件
如 提 高家庭 收 入 顶 限
, , ,
一 般是 企 业 单位 出 7 0 % 左 右 个人 出 3 0 % ( 占个人 收 入 的 1 / 5 )
。
并 紧紧 围绕 这 一 目标
,
所建 住 宅 大多 造价低 让 他 们 有房 可住 建造 大 面 积 住宅
,
。
、
面 积小
。
,
极 少 建造高标 准 住房
,
。
对收 入 让居 民
很低 的居 民
以 较低 的 租 金
,
,
先 租后 买
随着 经 济的发 展
人 民收 入 的 提
, 。
高
逐 步减 小 补贴 对象 范 围
“
,
因此
”
,
这 一 时期
,
主 要 建筑 供租 赁 的 一房 式 应 急 型小 公 寓
“ ”
1 9 6 8 年 开 始 大 力推 进
。
居者有 其 屋
、
政策
让 购房
。
者 用 公 积 金 来购 买 较 大 型 的 三房 式 单 元
2` 1 9 7 0一 1 9 7 8年
这 1 。年 以 兴
。
建高密度
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新加坡在人口稠密、国土面积狭小的情况下,利用新市镇建设等手段成功解决了国民居住问题,其高效利用土地经验值得借鉴。
文章在简述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以榜鵝新镇为例,总结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几个新的特点,为我国城市如何建设高效的、承载更多城市人口的新区提供参考。
标签:新加坡新市镇;榜鹅新镇;集约用地1 我国城市土地开发需要由粗放低效向高效集约转变目前,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大战略任务。
其中,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面,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成为核心内容。
2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典范——新加坡新加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初期时还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整个国家贫穷脏乱、住房严重短缺。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组建了专门解决国民居住需求的建屋发展局,负责公共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其规划部门借鉴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新镇、小区理论与模式进行调整、改善与深化,拟定了新镇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新镇规划、建设体系。
建屋发展局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公共组屋,并通过新镇的建设来发展组屋,解决居民房屋问题。
1971年,新加坡进行了第一版的概念规划,其南部以市中心和裕廊工业区为主,中北部则规划了早期的新市镇群。
新市镇主要在围绕在淡滨尼高速公路两侧布局,依托快速公交体系与工业区和市中心联系。
从1965年第一个建设的大巴窑新镇,到后面陆续建设的宏茂桥新镇、淡滨尼新镇和榜鹅新镇等,新加坡至今为止已建设23个新市镇,很好的解决了国民住房问题,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典范。
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_古知行
它山之石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 古知行 新加坡住屋发展局和市区重建局是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政府部门。
住屋发展局主要负责住房和新镇建设(住宅区)。
市区重建局是主管城市规划的政府部门,负责全国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
这两个部门不但对解决旧市中心过度拥挤、住房紧张和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对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整体面貌、道路交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各个层次的空间规划有机结合新加坡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注重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编制规划,经过大量的深入分析研究,在联合国派出的专家组的帮助下,历时四年于1971年才完成第一个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主要由四个层次的规划组成:概念规划、发展指导蓝图、总体规划(实际上是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它们分别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概念规划是一个富于创新的规划实践,它跳出了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向淡化规划期限,而以规模为主导的规划方法。
1971年概念规划仍然确定了20年的规划期限,但是在1991年重新修订时又进一步淡化了时间期限,更加注重规模发展的要求。
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不同的规模对应不同的概念规划的模式,同时更加强调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概念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城市的长期综合发展战略,提出城市发展的宏观构架和引导策略,指导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以及下一层次规划的编制。
概念规划是一个“软”规划,是方向性、策略性规划,侧重于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对建设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确定全局性的功能分区、各级中心的设置、道路交通安排、环境绿化以及干线基础设施的布局等方面。
概念规划每十年检讨一次,检讨工作由国家发展部领导下的概念图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总共涉及到40多个政府部门,它们分别对各个领域如住房、工业、商业、环境、交通、公用设施和国防等的需要,提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汇总修订。
在概念规划提出的宏观构架和策略的引导下,全国被划分成五个区和两个集水区。
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发展及启示
Ab s t r a c t :S i n c e 1 9 6 0 ,S i n g a p o r e h a s l a u n c h e d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p u b l i c h o u s i n g p r o g r a m o f o n e mi l l i o n h o u s i n g u n i t s f o r mo r e t h a n 5 mi l l i o n p e o p l e , a n d b e c o me o n e o f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c o u n t r y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d we l l i n g h o u s e s . T a k i n g t h e t i me a s a c l u e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s p a t i a l l a y o u t a n d s p a t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or f HDB f l a t s i n S i n g a p o r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 S o me
刘晨宇 罗萌
L I U Ch e n y u L UO Me n g
摘要: 新加坡在 1 9 6 0年至今的 5 O余年时间里,使全国 5 0 0余万人口拥有 1 0 0多万个居住单位,成 为国际认可的拥有最全面公共住屋计戈 I J 的国家之一。论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新加坡组屋建设中 的供给体系、空间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i  ̄ , P a房的建设、规划和设计提 出了 自己的观点,以期 为我国新一轮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组屋 ; 住房保障 ; 住址空间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类型及启示
摘要:公共空间是建设宜居城市及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小区建造过程中重要的设计规划元素。
文章通过对新加坡组屋不同发展时期和地理位置的公共空间类型的详尽梳理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宜人的公共空间所具备的四点要素,包括通用设计、连通性、用途混合性和硬件设施。
文章在结尾处总结了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优缺点,并对中国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提出了3点启示:(1)提高通达性和包容性;(2)优化用途混合性;(3)构建公共空间系统。
随着中国城镇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也进入转型阶段,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无论老旧小区的改造还是新小区的建设,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以及促进社区凝聚力都十分重要[1-2]。
公共空间,包括公共设施、公园和街道等,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载体和居民社会生活的舞台,也是构建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条件[3]。
Gehl[4]发现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会增加非必要性活动,进而增加人们的社交活动。
Whyte[5]和Mehta [6]也发现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更受使用者欢迎,并吸引使用者停留更Abstract: Public spac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a livable city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design and planning element in renovating old and constructing new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Through a detailed review and case studies of the typology of public spaces in Singapore ′spublic housing new towns and estates that are develop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geographic locations, the article lists four basic elements of a pleasant public space, including universal design, connectivity, mixed us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Finall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ublic spaces in Singapore′s public housing and puts forward three insights on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publicspaces in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in China: (1)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and inclusiveness; (2) optimizing mixed-use development; (3) developing public space systems.The Evolution, Categories, and Lessons of Public Spaces in Singapore’s Public Housing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类型及启示关键词:公共空间;高密度住宅区;公共住宅;城市设计;新加坡Keywords: public space; high-density neighborhood; public housing; urban design; Singapore长时间。
“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4、保住房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充分说明了政 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为居民 提供适当的住房补贴,以减轻他们在住房上的负担。
2、市场调节的重要性: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不仅依靠政府的投入,还需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提高住房 供应的效率。
当提起新加坡,这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人们往往会想到其美 丽的城市风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在这些城市风光背后,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 素正在默默发挥着作用——那就是新加坡独具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和城市规划水平在亚洲 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然而,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住房问题一直是政府密切的重要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政府逐步建立 起一套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为居民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住房条件。
2、公寓计划:新加坡政府推出公寓计划,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价格适中的 住房。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公寓。
3、申请流程:申请者需要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填写家庭成员、收入和资 产等信息。政府会根据申请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和安排。
感谢观看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政府主导: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来确保居民的住房权益。政府还直接参与住房建设和维护,提供大量的 公共住房。
2、保障范围广泛: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涵盖了各个收入层次的居民,无 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中高收入家庭,都能在新加坡找到适合自己的住房。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加坡的共享建筑和城市实践——以新一代公共住房项目为例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建筑学作 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正成为建筑创作多样性和功能复合 性的推动力。共享建筑学通过设计带动城市资源和社会服 务的共享,有助于改善空间环境并增进日常交往联系,引 导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一问题,当前国内高校也 逐渐开始关注,笔者所参与的同济大学“共享建筑与共享 城市研究”课题,旨在对共享型的城市建筑新类型进行描 绘和预测。学者大卫 • 哈维(David Harvey)认为,当今社会 存在着一种创造共享资源的实践,这种实践支撑起创造共 享资源的团体和作为共享资源的环境间的社会关系 [1]。建 筑学也在进行着共享实践,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发展中的共 享理念。例如,首尔在 2012 年提出“共享城市”口号,以共 享市政设施为起点,如未使用的停车场和闲置场所,为居 民和创业公司提供共享资源。当政府管理部门和市民的共 享意识逐渐形成之后,再通过开发互联网程序,进一步分 享城市及社区的服务和资源。新加坡则一直重视资源的可 持续性利用,政府和社会机构在城市建设中积极落实共享 理念,特别是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 ,简称 HDB)主导的公共住房(组屋)项目中,更加 重视社区资源的共享和市民活动设施的引入。组屋是新加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80839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9M651577)。 作者简介 :屈张(1985-),男,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国家一 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 :建筑策划与设计。
由 WOHA 事务所设计,位于海军部的新加坡新一代公 共住房 Kampung Admiralty,也被称为“垂直甘榜①”(见图 1),是第一个将共享养老服务设施与组屋相结合的项目 [3]。 政府希望改变以往城市刻板的功能分区和冰冷的高层住 宅形式,建设功能复合化的组屋和老年服务设施,回归到 甘榜屋时代各年龄段交融的社区生活。Kampung Admiralty
浅谈新加坡公共住房制度
浅谈新加坡公共住房制度2016年4月13日,学校组织考察新加坡建屋发展局。
通过参观样板房、座谈、参阅资料及到组屋区现场考察,对新加坡公共住房制度有了较为深入和直观的了解。
新加坡通过修建公共组屋(“组合房屋”的简称)形式,实现了为绝大多数国民提供经济适用住房的目标。
可以这么说,公共住房政策是新加坡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在民众中享有的较高的支持率。
一、发展理念来到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进门就能看到墙上写着杜甫的三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即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财产,只有让人民拥有财产,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安定。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正是接受了这一思想,制定和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以体现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治国理念。
从历史上看,1959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开始执政,就十分重视住房问题,李光耀曾经指出:解决住房问题是为了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
新加坡政府认为,拥有房屋所有权有助于增强社区归属感,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能够为居民提供保值的资产,使居民积极参与维护居住环境;而且还有助于居民建立良好的工作意识。
为此,1964年新加坡宣布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
1965年独立建国后,李光耀强调,为了让那些儿子必须履行国民服役的父母觉得新加坡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值得他们的孩子去捍卫,就必须让新加坡的每个家庭拥有自己的资产,特别是拥有自己的住房。
二、发展思路(一)整体系统规划先行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职能由国家发展部统一负责,国家发展部下辖的市区重建局(URA)负责整个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建屋发展局(HDB )负责组屋的建设和管理。
新加坡组屋的选址和规划是结合新加坡总体规划一同编制的。
2001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2001年概念规划”,明确了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综合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新镇体系的布局。
新加坡新镇规划及其启示
发展 l 手要地突H 1 各个新镇 符 r l 的特色;邻 组…概念被引 人新锁 建没【 } 】 ,新镇实
级 规 划 , 邻 之 问 以 ” 绿 带 ” 相连
第四阶段 地九 t ‘ 年代 _ 孛 J J f 9 ] J t : 始的新镇 匝新 阶段 l 9 9 2 J | 婚“ } : 行的f 汁划 .通过剐新改造 期 必建的新镇、提 升城市r …炙 新 汁划 、l f 1 期 翮新 汁划 及檠体 暖建计 划 第 无个阶段 土 圭 指k 人儿 # 代 f r 期圩 f f 实行的 2 1 世纪 新镇发艇 阶段 垃乃 I 建● 个环境 巫J J 【 J 优荚、 套 为 觅藩的删 家 境 的提 升 化的利 『
摘 要 :新 加 坡 针 对 人 g j . 高 密度 的情 况 , 建 立 了一 套 完善 的新 镇 规 划 体 系,从 空 间物 质 上 解 决 高 密 度 人 口的 住 居 与 生 活 问题
关 键 词 :新 镇 规 划 、邻 里 、配 套 设 施
0 引言
新 加坡 本 面 积 只有 5 8 0平 方 公 里 , 新加 坡 从 一 1 、 落 后 的 濒 村 ,发 腱 成 化
新加坡新镇 的开发模式 核心思想是霍华德 l 8 9 8年提 …的 “ I t l 城 市”胖 沦. 以新镇 、邻 、邻里 沦 ,如勒 “三 级结 构”单无式 开发理念 埘 结 i J ・ 此 其他阿疗硎 柯 布阿耶的 “ 明 日城市”的构想 、佩里的 “ 邻卫 位”f Y J  ̄i 仑 A 删
新镇 殳计之纠址借鉴的 星城的理念 , f } _ l 受i - ' I 1 J } 】 地l f { l 积 、人【 1 等 索的限计 圳 .
新加坡的公共住宅政策及其借鉴
2001年第2期南洋问题研究No.2 2001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No.106新加坡的公共住宅政策及其借鉴 王宁楠 摘 要世界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帮助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住房政策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国家却是不多新加坡政府解决住房问题卓有成效对于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 借鉴 一是针对其当时社会的住房状况住房计划的内容大致上包括一定量化目标计划主要针对的政策目标群金融新加坡推行其公共住房计划的主要机构新加坡在1959年实行自治时经济急剧衰退住房严重短缺新加坡政府决定把住房建设作为摆脱困境1960年2月2日住宅发展法成立它的主要职能包括两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住房物业管理征用土地规划设计住宅区安排承包商承建房屋以及负责公共住房的出租目前HDB是一个半官方机构具有绝对权威性有为实施公共住房政策而在巨额财政人力等资源上的调收稿日期04作者简介1968女配权HDB可以自行决策经营管理HDB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和居民购房贷款从根本上说为无力在住房市场上购买私人住房的相当一部分居民提供公共住房部分原因在于建成组屋的数量太少直到1968年通过了中央公积金法允许居民用公积金储蓄购买组屋1961-1995年期间建屋发展五年计划共计建设公共住房超过70万个单元1995年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在总住宅中所占的比重已高达88.2%其中约90.6Áí¾Ý 200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显示的家庭住在公共住宅的家庭拥有本身的住屋城市发展规划与公共住房 新加坡实行公共住宅发展计划在经济性和合理性原则的指导下新城镇规划和组屋翻新计划方面采取灵活而多样的政策措施这种居住环境 新加坡的新镇有一个独有的特点新镇拥有大量人口并且增长迅速并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新镇通过联系紧密的快速交通体系与城市中心紧密相连70年代发展迅速形成了新镇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共住房往往建于城市中心边缘的小块空地上能用于建设公共住房的土地极其有限Tanglin Halt镇住宅以6层20层的板式住宅为主政府急于寻找一种解决住宅短缺的方法HDB采用的是建设高层高密的公共住宅区方案 第二个阶段新镇以18万人为规划人口规模这一个时期尤其是廉价的小面积住宅新加坡提出了新加坡长远发展策略计划提出了宏观土地整体使用建议这是新加坡历史上首次对土地发展进行综合发展规划以建于1973年的宏茂桥新镇为代表即各种公共活动设施分级布局社区中心和次中心等被明确地区分开来对大面积单元的需求而对1室和2室单元的需求则明显下降但对土地的最有效利用仍是首要的常用的规划布局手法是把低密多层住宅穿插布置于高密高层住宅群中的棋盘式布局这个时期有几个新镇几乎同时开始兴建裕廊东淡宾尼新镇HDB已意识到既避免标准化建设的单调又创造独特的个性和形象是非常必要的邻里中心概念也在这个阶段引入了新镇建设另一方面是帮助培育社区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新镇规划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整体利用 此外它主要由政府资助翻新计划规定增加住房的内部空间对使用期在10年17年间的HDB住房计划的资金主要由新镇委员会承担三住房金融主要由政府直接控制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行使住房金融职能它们成为解决住房资金问题的重要工具 为鼓励低收入阶层购住房允许会员HDB住房低收入会员可以动用其公积金普通帐使用其公积金存款购买户的全部存款来购买公共住房可向HDB贷款当1964年2月政府推出计划时远远低于市场价交不起首期付款才大大加快了个人购屋的步伐 中央公积金主要发放的住房贷款有两类1一是用于兴建供出租的公共住宅二是用于建造出售的公共住宅买房的个人除占房价20%的首期付款可以支用自己的公积金外以后分期偿还本息即购买HDB所建公共住宅的80%房价的住房贷款但此类住房的室内装修费用不能动用公积金会员经过申请和批准如果本人的公积金存款不够这种贷款优惠较少购房者从公因为公积金会员都有公积金储蓄作为偿还的保证私银行都愿意提供专项的优惠住房贷款其贷款条件是还款期限最高可达25年银行提供短期贷款用于购房资金周转 从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功能与公共住宅资金的筹措之间的关系看公积金的大部分储蓄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建屋发展局又以抵押贷款方式出售组屋由此可见一方面逐步提高公积金缴纳率这些公积金结存额的绝大部分用来购买政府的长期债券其中相当部分是提供给建屋发展局的贷款中央公积金实际上就为公共住房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大量资金来源政府又通过实行计划这就大大刺激了对公共住房的需求四是新加坡公共住宅发展计划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房分配政策和程序 计划为新加坡公共房屋建设确立了基本框架标准的有关规定中 它规定申请者必须是新加坡公民2这个标准曾作过几次修订房由于公共住房是帮助那些无力购买私人住房的居民解决住房问题那些家庭总收入超过收入限额标准的家庭不能申请购买公房4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房政策的大门对那些没有组成核心家庭的单身者是关闭的包括老年人计划和孤儿计划等在这种分配系统中因而出售和出租各有一个排队系列因而操作简单采用先申请先服务的分配系统需先建立登记程序申请者可就某一个区域提出申请2排在申请该区域公房轮候队列前面一定数目的申请者可参加由政府官员主持的抽签活动抽签方式被更简单和迅速的自选方式所取代所有符合分配条件的同一区域申请者HDB还有与公房分配政策相配套的一系列公房交换规定HDB运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坚持已婚家庭比未婚单身者更需要住房另一方面这主要是因为70-80年代新加坡家庭构成核心化而政府认为上述趋势是年青一代违背亚洲传统家庭习俗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新加坡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上解决住房问题最为成功的国家对我国现阶段的住房制度改革 首先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是兼有政府行政和国有企业双重职能的一种半官方的法定机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房管和房产经营于一身的公共管理体制而且协调工作比较方便从中国实际出发下设城市住房开发建设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开发建设到经营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第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原来仅涉及退休养老医疗家庭等保障而成为多功能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对公积金制度局限于住房专用基金公积金作为单一住房专用基金公积金作为低存低贷款资金的直接来源公积金采取行政事业管理模式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应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发挥其多功能应用的优势积极调整现行的住房出售价格政府组屋的租金和售价由建屋局根据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制定方案一般情况下每月还本付息的支出大体上占工资收入的24-28%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应当与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与购买力水平相适应促进住房生产与消费进入良性循环遵循公共住房与新镇发展相结合的方针而后逐步推向远郊的新镇我国现有大城市普遍面临缺水污染严重和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借鉴新加坡新城镇发展的经验并同无污染的轻工业区同整个区域生产力布局协调一致金 岩] Public Housing Policy of Singapore andIts Experiences to be drawn onWang NingnanAbstract: Nowadays, almost all the governments in the world are offering help in solving the housing problems of the lower-middle class, though not many of them have really formulated effective housing policies to settle the housing problems of the latter. For tens of years, the Singaporean government has proved highly successful in solving the housing problems. Its developmental plans and policies in public housing are significant experiences for the housing system reform of our country to draw on.Key words: Singapore; public housing;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
新加坡公共住房及城市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公共住房及城市建设的启示
崔华[1]
【期刊名称】《上海房地》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
国土面积为719.1 平方公里,2015 年人口密
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697 人,是全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而且新加坡的各种资源极其匮乏,即便是饮用水也无法完全自给自足。
1956 年自治政府刚刚成立时,新加坡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贫民区之一”,居住条件极差,环境脏乱不堪,73% 的家庭居住条件在“贫困线”以下。
面对这样的国情,新加坡政府采取各种
措施,将新加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崔华[1]
【作者单位】[1]安徽省灵璧建筑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7
【相关文献】
1.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袁杰
2.新加坡规划系统对保障公共住房供应的启示 [J], 李卓璇;朱雪梅
3.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之微治理探析及对我国扶贫启示 [J], 杨梦颖
4.新加坡公共住房设计策略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张理奥;周静敏
5.国外公共住房政策演变及其启示
——以英国、美国、新加坡为例 [J], 李英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文 /苏多永
( )住 房 供给 体 系 一
新加坡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是住房建设与分配 不是通过市场来实现 .而是 由政府主导公共住宅的开发 、
建设 与分配 。16 0年新加坡成立 了直属于国家发展部的 9
建屋发展局 ,其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政府机构 ,财政
发展公共住房 的方针 、目标。同时还颁布 了 《 建屋局法 》 和 《 特别物产法》等 ,从而逐步完善 了住房法律体系 。不
l O 5. O
仅解决了建房问题 ,而且有效地解决 了公共住房的转售转
刚独立的新加坡政府面临严重 的 屋荒 ” ,全国人均
住房面积仅有 3 3 平方米 .大多数 民众生活在用木板和铁 皮搭建 的棚屋之 中,居住 条件极其恶 劣。在这种情况下
按照家庭收入情况来确定享受住房保障补贴的级别 其首
付款 、还款额以及还款方式都有所不同 体现 出高收入者 住房福利少 、低收入者住房福利多的补贴方案。
预算纳入国家计划。政府赋予建屋发展局在公共住房方面 的广泛合法权 力 其既代表政府行使权力 ,负责制定组屋
发展规划及房屋管理 ,实现 “ 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 目 标 又作为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负责组屋建设、组 屋 出售和 出租 。因此 ,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公共住房的组
织者 、建设者和管理者 ,在整个住房保障体系中起到了主
新 加坡政 府推 出了庞大 的 居者 有其 屋 计 划 ,16— 1 9 19 5年通过 7 “ 9 个 五年计 划 ” ,新 加坡 累计建成 超过 8 0
万套的组屋 ( 图 2 , 见 )使得公共住宅 占比一度超过 9% 。 0
铤
20 00 .
案例——新加坡规划理念与借鉴
2.2 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分阶段城市建设重点
2.2.1 阶段一(1961-1970):工业园区化
• 这一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 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
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 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 同年6月,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 国其它各工业区,推动工业园区化工作。1968年底,JTC已平整土地达 662公顷。到60年代末,许多外资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 同时, 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 • 由建屋发展局(HDB)主导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在这一时期完 成了11.7万个住房单位的建设,人民的居住和工作渐渐得到妥善安排, 社会趋于稳定。
3. 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并建设全球商业服务中心。继续发展高附加 值、高科技产业以及更灵活的商业服务产业。
4. 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为适应建设全球商业、金融中心的需 要,继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铁路线将由94公里增加至500公里。
5. 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保留遗产建筑,新建更加紧凑和个性化的 城镇以及独特的城镇中心。
带城市和引人入胜的岛国,并建设成为国际投资中心。规划体
现了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着重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规划要点
1. 在滨海(Marina)湾修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扩大新加坡在国际 商业中心的地位,将滨海湾建成世界级城区。
2. 构建四个自给自足、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分别相当于80万 人口的中型城市,并且各具特色。
3. 建设技术走廊,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4. 建设商业园。 5. 扩大公屋建设,投入巨资提供更多的低层和高层公屋。 6. 扩展交通运输系统。当人口达400万时,42个地铁车站和轻轨车
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的经验及启示
径, 作为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 海 中 心 城 的
建 设 管 理 已经 走 向 了精 细 化 , 与 此同时, 新城
对 新 加 坡新 市镇 建 没 规划 、 建设组织、 发 展 特
点、 结构模式、 建 没 阶 段 及 典 型 案 例 以及 新 加
新 市镇 的建设正有序 开展。 笔 者 曾 在 新 加 坡
Co mpa r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s he t n ew t own i n d i f e r e nt s t a g e s f r o m l g S O s a n d s u mma r i z e he t t y p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mo d e l o fn ew t o wn . he t b a s i c l a y o u t o ft he n e w t ow n c e nt e r a r o u nd he t r a i l t r a n s i t s t a t i o n s l a u nc h e d b y a gr o u p o fl a yo u t .T h e n ew t o wn .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a n d d e l e g a t i o n c o mp o s e d o f t h r e e/ e v e l s t r u c t u r e , he t s c a l e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r e a s o n a b  ̄, p u b l i c f a c i l i t i e s a r e s e t y b
关 键 词 新 市镇 / 规划 / 经验
新加坡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提要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开始着手解决住房问题,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思想,至今已形成了一套以组屋政策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树立了住房政策的典范,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对新加坡住房政策的主要特点——整体思想、住房保障措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和组屋设计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住房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住房政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住房政策研究、住房保障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一、前言“住”的问题是一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住房问题涉及到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社会稳定等多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李光耀曾经指出:解决住房问题是为了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的理由。
一个完善的住房政策将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诗人杜甫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城乡居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20m2,但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住房分布不均、房价上涨较快等诸多问题。
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对于我国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住房政策经历了大概两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就逐渐建立起了国家住房供应体制;二是七十年代我国住房改革将住房以国家供应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为以市场供应为主的方式。
目前,我国的住房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新加坡树立了住房政策的典范,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很有特色,尤其是它的“组屋”形式,不仅较好地处理了一系列复杂问题,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平衡,而且探索出一套基于宏观调控、操作性很强的保障措施。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住宅建设、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中,新加坡的许多做法对我国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二、新加坡住房政策的主要特点(一)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新加坡自治前,居民居住条件极差,因此“如何解决房荒问题”是摆在刚刚成立的新加坡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面临着城l 市中 低收入 家庭住房困难如何解决的问 题。 新加坡作
为一个资源匮 乏的城I 市 国家, 经过 5 0 年发展 , 已从最初单纯解决房荒问题逐渐演变为如何为公共住房社 区居民的生活、 f i _ 作和休闲创建良好的环境和配套设施并加强社 区 的活性和凝聚力建设 , 让公共住房最
世 界 国 家至 第 一 世 界 国家 的 巨变 并 赢 得 了 良好
国际声誉 。 新加 坡人 多地 少 , 人 口约为 5 0 7 . 6 7 万 人 ,但 国土 面积 只有 7 1 2 . 4 平 方 千米 , 人 口密 度
1 9 6 4 年提出的“ 居 者有 其 屋 ” 计划 , 之后的 “ 组
房 消 费群 体 的 目标 。 至 此 以后 , 人 们不 再将 公共
2 1 世 纪 的新加 坡政 府不 仅 提供优 质 的生 活环 境 , 而 且 不 断促 进 社 区 建 设 的 活 性和 凝 聚 力 , 政 府 需 要 应 对 人 口迅 速 老龄 化 ,提 供 适 合 老 年 人 需 要 的 房 子 和 无 障 碍 的 生 活环 境 。 此外 , H D B尝试 在 个 别 建 新镇 中通 过 极 佳 的 绿 化 , 优 良的 水环 境 ,完 善 、便 利 的配 套 设 施 和 亲 水 平 台为 居 住 在 公 共住 房 中 的居 民建 设生 态 、 环 保 的家 园。以
要解 决工 业 、住宅 、 商 业 的用 地 问题 。 在 新 加坡
建国之初, 住房短缺 问题十分严重, 住房条件也
不是很理想 , 这 造 成 了公 共 卫 生 状 况 恶 化 等 一
住房保障
C H I N A R E AL E S T AT E
新 加 坡 政 府 对 社 区进 行 了完 整 的 综 合 规 划 ,提 供 了包 括 工 作 、娱 乐 、学 习在 内 的 良好 生 活 环
终提 升为国家精 神 内涵载体 的问题 。 以女皇镇 、 大巴窑 、 淡宾尼 、 榜鹅 2 1 新镇 为例, 分析 了 新加 坡公 共住
房发展 4 个不同阶段典型新镇建设的特点, 以期为我国当 前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 ,公共住房,新镇,启示
中 图分 类号 :F 2 9 3 文章 编号 :1 0 0 1 — 9 1 3 8 一 ( 2 0 1 4 ) 0 5 — 0 0 5 0 — 5 8 文献 标识 码 :A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0 2
决 军事 、 生 态 、蓄 水等 用地 问题 , 在城 市 层 面还
等 。1 9 6 0 年到2 0 1 0 年这 5 0 年 间,政府 为 了有 效 地解 决居 民住 房 问题 , 共修 建 了约 1 0 1 万 套 公共 住房, 居 住在保 障 性住房 的人 口 比率 从 当年 的 9 % 上升 到 了 2 0 1 1 年 的8 2 % , 很好 地 实现 了 “ 居者 有 其屋 ” 的 国家 目标 。 从 最 开 始 的单 纯 为 了解 决居 住 需求 ,过 渡 到将宜居环境 与居住需求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
下分 别 以女 皇 镇 ( Q u e e n s t o w n ) 、大 巴窑 ( T o a P a y o h ) 、 淡 宾尼 ( T a m p i n e s ) 、 榜鹅 2 1 ( P u n g g o l 2 1 ) 这4 个 新 镇 为例 , 分 析 新加 坡 公 共住 房 发 展
住房保障
新加坡公共住房发展中典型新镇的建设与启示
张祚 ,涂姗 。 ,尤瑞 ,张亚 杰 ( 1 .华 中科技 大 学公共 管理 学 院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 2 . 湖 北大 学 商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6 2 ;3 .武汉 市住 房保 障管 理 中心 ,湖 北 武汉 4 3 0 0 1 5 )
境 。新加 坡 政 府通 过 对 规划 不 断 地 调整 与 实 践 , 以适 应 新 加 坡 人 不 断变 化 的 需求 与 渴 望 。进 入
这个 计 划 的基 本 目标 是 希 望 能够 给 大 部 分 新加 坡 居 民提 供 房 屋 ,主 要 通 过 提 倡 租 户 购 买 公共 住 房 的产 权 这 一方 法 ,去 实 现扩 大 政府 公入 群 体 提 供 的 ,其 他 收入 群体 也能够 购 买和 居住 公共住 房 。 新 加坡 人 口从
1 9 6 0 年代的 2 0 0 万 人 增长 到 2 0 l 0 年 的近 4 0 0 万
人 ,但 是 居住 在 公 共 住 房 中的居 民 比例 从 1 9 8 5 年开 始就 一直 保持 在 8 1 %以上 。 除 了住 房 数 量 的增 加 , 新 加 坡 住 房 的 质量 也在 不断 提升 。当新加坡 经历 了最艰 难 的住房 短 缺 时 期后 , H D B 逐 渐 开始 重 视 住房 的质 量及 基 础 设施 的建设 , 而不 仅仅 只 是强 调建 造 的速度 。 除 此 之外 , H D B 在第 2 个5 年 发 展计 划 ( 1 9 6 6 — 1 9 7 0 年) 以及第 3 个5 年 发展 计划 ( 1 9 7 1 — 1 9 7 5 年) 期 间并没有 降低 公共 住房 的建设 数量 , 在 这两个 时 期 内, 住房 的建 造数量 分别 为 6 . 6 万 套和 1 1 . 4 万
1引 言
新 加 坡 是 一 个 位 于 热 带 的 城 市 国 家 ,从 1 9 6 5 年 新 加坡 共 和 国成 立 至今 ,实现 了从 第 三
系列 社会 问题 。1 9 6 0 年, 建 屋发 展 局 ( H o u s i n g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o a r d ,以下 简称 H D B ) 成立 。 此 后 ,实施 了一 系列 全面 责任 型 的住 房政 策 , 如
屋 更 新计 划 ” ,2 0 0 7 年提出的 “ 重 塑 中 心地 带组 屋” 计 划 以及 2 0 0 8年 提 出 的 “ 邻里重建 计划 ”
很 大 ,高 达 7 1 2 6人 / 平 方 千 米 ,在 东 南 亚 地 区 中, 新 加 坡 属 于 国土 面 积 最 小但 人 口密 度 最大 的 国家 ,土地 资源 非 常稀 缺 。 但 在 国家层 面 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