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600字800字1000字2000字

合集下载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5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5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5篇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

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10月10日消防支队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六十年代初,铁人从甘肃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支援祖国石油建设。

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胆誓言,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天当房,地当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运钻井设备;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开钻所需要要的水资源;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而毫不犹豫得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

他就是用这种铁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让中国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他带领一群铁一样的队伍建成了年产5000万吨的大油田,他书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下面给大家分享铁人纪念馆,一起来看看吧!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1北方有座小城叫大庆,大庆有种精神,叫铁人精神。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这里传承的不仅仅是铁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劳动者的灵魂。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

一走进纪念馆广场,这幅王进喜的铁汉写真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拾阶而上47个台阶,代表着穿越了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一瞬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铿锵的誓言,跨过时空,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脚步,走向新生活!进入展厅内,通过解说员姐姐的讲解,和文史资料、图片视频记录、场景再现等丰富的感官体验,我感受铁人爷爷当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祖国的发展强大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

铁人爷爷火热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劲儿一点点在我胸臆中蔓延开来;一个个复原场景,一句句传世名言,爷爷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拼搏洗涤着我的心灵。

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难……走过一个个展馆,也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2大庆这个地方,开采石油是一大风景。

在早年开发打井时杰出的王进喜,更是引人注目,于是我们去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一进馆门,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帘,这是一支以王进喜为首的打井队伍,在两旁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着,我们进入到馆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王进喜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小时侯生活十分艰苦,连草鞋都是破烂不堪,被选中做国家的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在北大荒地区打井,分别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去参观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有没有写过关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提供分享给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一)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础。

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

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

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

纪念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

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证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

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能够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

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

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

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

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

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篇一:《铁人王进喜》观后感今天我和妈妈、弟弟观看了铁人王进喜影片,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客厅,使我们更加尽心的看电影。

影片一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王进喜爷爷在大庆油田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他在荒滩上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就用自己的脊背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就跳进泥浆里,当“人体搅拌机”。

我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位铁人啊!我看到王进喜爷爷工作时突然胃疼,他捂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疼得晕了过去,幸亏有同事看到了他睡在雪地里,把他扶了起来说:“队长,你睡在雪地里会被冻死的,你快去休息吧。

”王进喜爷爷这种带病上岗的精神,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完美的生活环境,却没有像王进喜爷爷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国、忘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要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篇二:《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铁人,在现在不但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

有铁人称号的王进喜,是我们的榜样,铁人这个称号也可不是随便得来的。

想当年,王进喜在工作的时候,一根钻杆突然掉了下来,正好砸伤王进喜的大脚,当工人们赶过来的时候,王进喜已经陷入了昏迷,王进喜醒了,见工人为了救他,竟然放下手中的工作。

王喜怒吼道:“我又不是泥涅的!”说完他立马拖着正在流血的腿去工作,工作结束完后,王进喜被送进了医院,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就柱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他心中有一件急事,一个井位正处于高压区,十分危险,很容易发生井喷,王进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井喷发生了,如果不堵住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时候,王进喜跳进了泥浆里搅拌泥浆制止井喷,最后井喷竟然被制服了。

王进喜是我们中国人,是我们祖国的铁人!我要学习铁人精神,以后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篇三:《铁人王进喜》观后感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叫做《铁人王进喜》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王进喜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总听大人们说起铁人王进喜。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作文_作文500字_观后感_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作文_作文500字_观后感_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作文通过参观学习铁人纪念馆,我们要向铁人学习。

学习他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铁人纪念馆,供你参考!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篇1当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更加熠熠生辉。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步一步地提高。

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篇2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宛如一座精神的丰碑,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着铁人王进喜的伟大事迹和不朽精神。

一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那坚毅的雕像。

他目光坚定,仿佛在凝视着远方,又似乎在思索着如何为祖国的石油事业拼搏奋斗。

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着工友们为了开采石油而日夜奋战的场景。

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工具、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王进喜和他的队友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冲天的干劲,硬是在荒原上竖起了井架,打出了石油。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人拉肩扛运钻机”的场景。

在没有吊车和拖拉机的情况下,王进喜带领工人们硬是靠着人拉肩扛,把几十吨重的钻机运到了井场。

他们的肩膀被压得红肿,脚底磨出了血泡,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早日为祖国甩掉“贫油”的帽子。

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

还有“破冰取水保开钻”的故事,也让我动容。

在寒冬腊月,为了保证钻井能够正常进行,王进喜带领工人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他们的身体在寒冷中颤抖,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这种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王进喜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这些简单而朴实的东西,见证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却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进喜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无私奉献。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科技水平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650字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650字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650字大庆人都听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

”大庆石油工人的楷模就是令人敬佩的铁人王进喜爷爷。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铁人纪念馆门前。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像,那不正是投身工作忘记吃饭的;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王进喜爷爷吗?他的后面不正是那象征着王进喜爷爷47岁的47个台阶吗?我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着47个台阶。

到了馆内,首先是一个硕大的屏风,上面刻的是王进喜爷爷带领几名工人奋斗的场面。

我真佩服王进喜爷爷啊!我们上了楼,到了一厅,先是王进喜爷爷留下的.格言,其中一句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家里穷,我就给别人放牛,我知道牛脾气,牛总是付出的多,享受的少,所以,我要为革命当一辈子的老黄牛!”这句话体现出王进喜爷爷生前是多么的热爱革命呀!里面一件陪伴王进喜爷爷一生的破烂不堪补了又补的羊皮袄也让我记忆犹新,如果换成了我,换成每一位同学,都不可能穿这样的衣服。

这样我更加敬佩王进喜爷爷了。

到了第二厅,我看到了那一台摩托车,那是王进喜爷爷得奖时得到的。

我还从妈妈口中得知,那时,王进喜爷爷的住处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每天王进喜爷爷起的最早,睡的最晚,而且每天要走二十多里路那。

我想:有了摩托车该不用那么辛苦了吧!在二厅,我还看到了那时的学校,里面灯光很暗,但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非常明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为他们破旧的学校感到震惊!最后,我们走进第三厅。

在哪里,我了解了王进喜小时候的情况。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生下了他,很高兴,便按习俗把他称了一下——十斤。

父亲便管他叫十金娃。

可长大却又黑又瘦,便改名为王进喜。

王进喜爷爷三岁时他父亲便去世了,六岁便上山砍柴换钱了,七岁就给地主放牛,经常被地主骂,常常吃不着饭。

看到这,我为王进喜爷爷感到悲伤,如果他生活在这个年代,早是被家人宠着的心肝宝贝了。

假如王进喜爷爷还活着,我就会站到他的面前,大声喊道:“爷爷,您是我们的骄傲!”。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文档5篇大全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文档5篇大全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文档5篇大全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我很小就明白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铁人”是谁,怎样回事了。

今日,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

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

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

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

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期望。

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最终开钻。

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

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

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

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大、那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

天寒地冻的情景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领导人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向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

“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主要包含:“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宛如一座历史的丰碑,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铁人王进喜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那高大而坚毅的塑像。

他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对石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

在塑像前,我不禁驻足良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

沿着参观路线,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工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我带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

王进喜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20 世纪 50 年代末,王进喜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了大庆石油会战之中。

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没有充足的物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十分匮乏。

然而,王进喜和他的队友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凭借着人拉肩扛的方式,硬是将几吨重的设备运到了工地;他们在冰天雪地中,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王进喜写下的豪迈誓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用生命去践行的承诺。

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他日夜奋战在井场,废寝忘食,积劳成疾。

但他从未抱怨,从未放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王进喜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无私奉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勇前行。

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铁人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压力而感到疲惫,会因为挫折而想要放弃。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在新中国初期共和国的开采历史上,有一大批普普通通的者,他们背井离乡,怀揣着梦想,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荣誉和使命,不惜牺牲青春岁月,甚至整个生命。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影片《铁人》观后感电影《铁人》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

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久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己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最后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望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

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最后丰满起来。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此刻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之后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比较,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

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向以自己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己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但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

参观铁人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范文(一)假期我和妈妈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撼。

整个参观过程大家都被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无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无不由衷地说: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铁人为榜样,勤奋、刻苦、敬业、创新、求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的,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铁人生前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铁人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大庆在创业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群众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对我触动很大。

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什么说一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而另一些人虽然活着可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有的人有一种精神,他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确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

能够说,铁人精神就是这种令人虽死犹生的精神,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众实现自我崇高梦想和奋斗目标的势不可挡的意志。

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有了它就会前进;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提高的动力。

纪念馆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

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47级,寓意铁人王进喜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进取进取。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表现出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勇气;在建筑和布展上,纪念馆展现了“厚重、大气、质朴、昂扬、粗犷、豪放”的风格,既体现出以铁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卓越的精神品质,又反映出新中国创业者崇高的历史地位,不失为一个建筑艺术精品。

走进纪念馆序厅,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形象。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追忆峥嵘岁月,感受铁人精神在伟大祖国亲诞辰xx周年、大庆油田发现xx周年之际,我们一家人再一次来到铁人纪念馆参观。

感受祖国xx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年代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下一代人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艰辛。

10月3日,微微细雨,瑟瑟秋风,我们一家人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纪念馆。

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那个年代的实物和照片。

在真实还原的先烈们生活过的干打垒的民房前,在钻井工人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前,我们驻足观看,感受先烈们生活和工作的艰苦与艰辛。

那凛冽的`寒风、漫天的大雪、那挂满房檐的冰溜子……先烈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爬冰卧雪,人拉肩扛,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和实际行动,用血肉之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为国家的需要,为油田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在铁人的手记前,看着铁人工整的字迹,让我想到在那种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铁人还能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这次参观,我体会到了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工作生活在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是这些前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一切,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带领我们的孩子以铁人为楷模,弘扬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2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辛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他们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并不熟悉,问了许多关于石油会战方面的问题。

他们渴望学习石油知识、了解会战历史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满足。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感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感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感悟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跟见了老熟人似的,亲切又带劲儿。

一进门,那股子石油味儿混着历史的厚重,嗖的一下就钻进了鼻子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脚步也轻快了起来。

展厅里头,灯光柔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就像是老电影一样,在眼前缓缓播放。

王进喜那浓眉大眼,笑起来一脸憨厚的模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你说他是铁人,嘿,还真不假!看看那手,粗得跟老树根似的,满是油污和伤痕,那是多少年跟石油打交道的印记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我估摸着每个来这儿的人,都得在心里头念上几遍。

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号,是王进喜用血汗换来的真实写照。

想当年,大庆油田那会儿,条件多艰苦啊,可人家愣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愣是把“贫油国”的帽子给摘了。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可王进喜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漂漂亮亮。

再往里走,有个模拟的钻井现场,那大家伙轰隆隆地转着,声音大得能震天响。

我站在那儿,心里头那个震撼啊,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

想象着当年王进喜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顶着寒风,冒着酷暑,一钻就是好几个小时,那份坚韧,那份执着,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那些老照片里的工人们,一个个都穿着厚重的工服,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那时候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希望和光芒。

那是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看着这些照片,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心里头沉甸甸的,但又觉得特别踏实。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份恩情,我们得永远记在心里头。

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还回放着纪念馆里的一幕幕。

那些照片、实物、还有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通用5篇)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通用5篇)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通用5篇)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1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

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

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样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

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方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

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此刻这完美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

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

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

铁人的形象不仅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

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

大巴车在平坦舒适的公路上疾驰,我们一行二十多名年轻人怀着崇敬的情绪,很快来到了黑龙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分别看到了王进喜苦难的童年,看到了王进喜当石油工人的喜悦,看到了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参加大会战的自豪和奉献情怀,也看到了平凡铁人的伟人事迹……眼泪随着王进喜的成长不断的变化着,时喜,时悲。

当时记不清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还是被铁人的精神所征服,我的心中的肃然起敬冉冉升腾!我最感动铁人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在油井井喷时,如不及时堵住井喷,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千钧一发时刻,王进喜跳进水泥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水泥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刚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但随着深入其中,那些鲜活的展品和详细的介绍,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亲身感受到了铁人王进喜的传奇一生。

纪念馆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却充满故事的工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张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在冰天雪地中奋斗的照片,照片中的他们,身上的棉衣早已破旧不堪,被雪水和汗水浸湿,但他们的眼神却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听着讲解员的描述,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

那是一个极度寒冷的冬天,寒风呼啸着,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要在短时间内打出一口油井。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可王进喜没有丝毫退缩,他大手一挥,喊道:“兄弟们,咱们拼了!”就这样,他们顶着严寒,在野外开始了艰苦的工作。

打井的设备很重,需要几个人一起用力才能搬动。

王进喜总是冲在最前面,他那宽厚的肩膀扛起了一根又一根的钢管,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落,在寒风中瞬间结成了冰珠。

工友们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摇摇头说:“这点苦算啥,早一天打出油井,国家就能早一天用上咱们自己的油!”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可工作还在继续。

为了能让设备正常运转,王进喜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

冰冷刺骨的泥浆没过了他的腰部,他却咬着牙坚持着,直到问题解决。

当他从泥浆池中出来时,整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着这一幕幕,我的内心深受触动。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舒适的环境、先进的设备,可我们有时候还会抱怨工作辛苦、学习累。

和王进喜他们相比,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再往里走,我看到了王进喜生前穿过的一件棉袄,上面布满了补丁,针线缝得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自己缝补的。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不错的日子里,我走进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说起来,这还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笼罩住了。

但我知道,在这庄重背后,一定有着无数让人热血沸腾、心生敬佩的故事等着我去了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展示王进喜生平的照片和文字介绍。

看着一幅幅旧照片,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艰苦却充满激情的年代。

王进喜,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故事,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其中有一个场景的展示,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在大庆油田的会战现场,漫天的飞雪,刺骨的寒风,工人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却依然热火朝天地奋战着。

王进喜就在其中,他的脸上沾满了油污和泥土,可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无畏。

他带着工人们喊着号子,那声音仿佛能冲破云霄,震碎这寒冬的冰冷。

我盯着那场景,仔细地看,试图去感受他们当时所面临的艰难。

那可不是现在我们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喝着热咖啡能想象得到的。

那是真正的艰苦,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巨大考验。

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抱怨,就那么咬着牙,硬挺着。

还有一个展示区,放着王进喜用过的工具。

那些工具啊,磨损得厉害,一看就知道经过了无数次的使用和磨砺。

每一道划痕,每一个缺口,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奋斗的故事。

我想象着王进喜拿着这些工具,在油田上挥汗如雨的样子,心里不禁一阵感动。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段影像资料,是王进喜在一次井喷事故中的表现。

那时候情况危急万分,没有搅拌机,水泥沉不下去,井喷一触即发。

王进喜二话不说,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起了泥浆。

我的天呐,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看着影像里他那毫不犹豫的身影,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这一路上,我走走停停,仔仔细细地看着每一个展示,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

我看到了王进喜和工友们一起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却依然笑声爽朗;我看到了他们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日夜钻研,熬红了双眼;我看到了他们在取得一次小胜利后的欢呼雀跃,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付出得到回报的满足。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范文5篇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范文5篇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范文5篇铁人精神直到今天仍给人以感动,说明了什么?岁月不曾磨灭记忆,在历史长卷的任何一页,拼搏和奉献,都是照耀人类心灵、指引社会前行的精神之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写铁人纪念馆的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

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

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样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

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方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

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此刻这完美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

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0xx年10月8日出生的。

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

铁人的形象不仅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

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

写铁人纪念馆的观后感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铁人,纪念馆,观后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观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一早,就去参观大庆的铁人纪念馆。

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铁人精神”却是自己非常神往的。

一起参观的大庆的温春生告诉我“快到了”,自己就分明能感受到激动。

可以用“庄重”来描述眼前的这座纪念馆。

馆内广场有王进喜的大型雕塑。

拾级而上,进入馆内,扑面而来的就是铁人组的群雕。

这群雕是如此的生动,以至于站在他们面前,你都能感受到他们顶风带雪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以下是王进喜的简介(网络搜索):王进喜同志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镇上赤金王家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6岁开始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被抓夫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50年春,他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会战指挥部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在大庆油田,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和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7岁。

大厅左侧墙面上印着铁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铁人王进喜的大名,可真正深入去了解他,还是在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之后。

一走进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紧紧包围。

展览从王进喜的童年开始讲起,一幅幅老旧的照片,一件件充满岁月痕迹的物品,仿佛都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示王进喜工作场景的区域停下了脚步。

那是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展现的是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在冰天雪地中奋力工作的场景。

雕塑中的王进喜,身上的棉袄看上去又破又旧,可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寒风中大声呼喊着指挥工友,那声音似乎都要穿透这纪念馆的墙壁。

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了解到王进喜当年带着他的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

那时候的条件,简直艰苦到了极点。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食物和保暖用品,甚至连住的地方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进喜喊出了那句震耳欲聋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站在那儿,想象着当年的情景。

漫天的飞雪,呼呼作响的寒风,工人们的手都冻得通红,可他们手里的工具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王进喜更是身先士卒,哪里有困难,他就冲向哪里。

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时候打井需要大量的水,可现场没有水管,等水车运来又会耽误很长时间。

王进喜心急如焚,他一咬牙,带着工人们用脸盆、水桶,从附近的水泡子里一盆一盆、一桶一桶地往井场端水。

冰碴子把他们的手划破了,血水混在水里,他们却全然不顾,只为了能早点打出油井。

看着那一组组展现工人们拼命端水的雕塑,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国家多产石油。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王进喜曾经用过的一些工具,那些被磨得发亮的扳手、榔头,仿佛在告诉我它们见证了多少个日夜的奋斗。

还有那一张张泛黄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和计算,都是王进喜和工友们智慧的结晶。

纪念馆里还播放着当年的纪录片,黑白的画面中,王进喜满脸油污,在钻台上挥汗如雨。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600字800字1000字2000字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当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更加熠熠生辉。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

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铁人纪念馆参观。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

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

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

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

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

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

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

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

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

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

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领导人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

“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主要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在大庆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体现着一种精神。

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

“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

“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

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3月20日下午我们红岗总园领导带领职工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撼。

整个参观过程大家都被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无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无不由衷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铁人为榜样,勤奋、刻苦、敬业、创新、求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的,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铁人生前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铁人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对于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蕴育着怎样的内涵?大庆在创业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群众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对我触动很大。

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什么说一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而另一些人虽然活着可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了,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种精神,他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确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

能够说,铁人精神就是这种令人虽死犹生的精神,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众实现自己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势不可挡的意志。

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有了它就会前进;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就应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多动脑筋: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刻和机遇去和书本学,和老职工学,和实践学。

当然学习是件苦差事,这对于从小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的我们来说,是太有体会了,用“往事不堪回首”来形容我觉得并不是言过其辞,但是为什么我们最后能以胜利者的身份从那个“艰难”时期走过来呢?一句话,就是有一种压力在敦促我们,它犹如"悬在梁上的绳索","刺在身上的尖刀"。

这天在社会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环境下,我们走上了如愿以偿、另人羡慕的岗位,仍然不好忘记给自己施压,要拿出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的那种韧劲、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沉下来,学进去。

正因“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

正因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只有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更是正因只有学习我们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遗弃,才能永远做时代的宠儿。

二是要慎独慎行,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实实在在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

对待幼儿要拿出真心、真情。

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做到“淡薄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洒脱、泰然处之。

三是要经常自我反省。

一个人如果不经常的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

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发奋做到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

四是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

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铁人这个神奇的人物,他为我们的前辈、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铁人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托幼中心事业完美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画卷。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大庆,它有着非常光辉的历史。

我的家乡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他就是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爷爷。

10月17日我们外国语学校组织初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徒步从外国语学校到铁人纪念馆参观。

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徒步走这么长的路。

一开始走的时候,我感觉微风轻轻拂着脸庞也轻抚着树叶,有的金黄的树叶打着旋从树梢飘落到我们身上,像是与我们玩耍。

明媚的阳光轻柔的洒在我们的身上,使我们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明媚。

走了一些时候,风好像不再那么轻柔了,像刀子一样割着我们的脸。

阳光也没有了刚才的柔和,只剩下刺眼的光芒,让我们睁不开眼睛。

刚开始轻快地脚步,也变得沉重的。

但是,远远的看到纪念馆门前铁人手握刹把的巨大雕塑时,我们又来了精神。

向我们的目标快步走去,铁人纪念馆终于到了。

在登上铁人纪念馆楼梯时,我留意的数了一下它的台阶有47级。

我从前听说47级台阶代表着铁人的一生47年。

我不禁想起他曾经说过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

的确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入纪念馆。

步入大厅就能看到一面墙,。

那是以王进喜爷爷打头的老石油工人们的棕色的石雕。

每个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很是高大、宏伟。

引得我们驻足观望了很久。

紧接着我们进入左侧通道。

首先是铁人生前一部分遗物的展厅。

王进喜爷爷实在太节俭了。

他有一顶狗皮帽子又破有旧,真不知带了多少年呀!上面沾满灰白色的粉尘,给我直接的感觉就是他当年跳入泥浆中溅上的泥土。

那件棉工服,早已破旧不堪,我看到衣角部位都露出白色的棉絮,蓝色的衣服表面都被洗的发白啦!看来已经穿了很久。

王进喜爷爷就是这么节俭。

党组织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全家10口人的困难家庭每月有30元的补助,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省下来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

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形象。

下一个展厅向我们展示的是当年老石油工人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出生在2001年,我没有看到当年荒原一片,我看到是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