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
《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5a6a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2.png)
《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该页是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口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
语文《口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
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只是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2、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3、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1、齐读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ca08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8.png)
《三峡》公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三峡》公开课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三峡》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9e6e9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e.png)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文言文《口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艺人用声响描描摹的几种生活场景。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点)3、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
(重点)4、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了解它们的区别。
(难点)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关于口技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使听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表演者都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主要运用嘴、舌、喉、鼻等器官发音来模拟各种声音,比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以增强真实感。
二、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
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
《口技》原是《秋声诗》的序言。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音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呓 ( )语,夫叱( )大儿声,夫齁( )起,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曳( )屋许许( )声,宾客意少( )舒,口中呜()声,絮絮( )不止。
明确: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 zhàng),犬吠(fèi),其夫呓 (yì)语,夫叱(chì)大儿声,夫齁(hōu)起,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宾客意少(shāo)舒,口中呜(wū)声,絮絮(xù)不止。
四、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1、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帷幕,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点拨: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4a3393910ef12d2bf9e733.png)
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口技》是一篇清朝文学家林嗣环的散文作品,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口技》必备公开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文言文《口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艺人用声响描描摹的几种生活场景。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点)3、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
(重点)4、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了解它们的区别。
(难点)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关于口技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使听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表演者都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主要运用嘴、舌、喉、鼻等器官发音来模拟各种声音,比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以增强真实感。
二、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
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
《口技》原是《秋声诗》的序言。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音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呓 ( )语,夫叱( )大儿声,夫齁( )起,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曳( )屋许许( )声,宾客意少( )舒,口中呜()声,絮絮( )不止。
明确: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 zhàng),犬吠(fèi),其夫呓 (yì)语,夫叱(chì)大儿声,夫齁(hōu)起,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宾客意少(shāo)舒,口中呜(wū)声,絮絮(xù)不止。
高中语文课件-景物描写手法公开课
![高中语文课件-景物描写手法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1671b0bec850ad02df8041c1.png)
①“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 ②“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在归舟中回望 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③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 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 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正侧面结合( 对比 反衬)
•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 2、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色彩渲染
•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 笠翁,独钓寒江雪。 点面结合、白描、对比、衬托
③用多种感觉写景,款款春风写的是触觉,云白、 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 “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多种感觉结合,全面 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
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句是远镜头,第二、三 句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 镜头,画面有层次感。
⑤拟人。一个“弄”字,赋予了“江”以人的情 态,写出了江流的生动活泼。
3 . 这首元曲有怎样的写景顺序?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 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 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 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运用多种 感觉写景
早春寻李校书 [唐]元稹
比喻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动静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结合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公开课侧面描写
![公开课侧面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92745e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f.png)
•
.
17
四、口头练习
( 找出下面文段中的侧面描写) • 2.《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之。。
•
.
18
鞋
一天,两天,一月过
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
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
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
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
个描1.写要求:表现人力
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内 心的酸楚。描写对象: 外面的大雨和车上的 肥胖乘客。
.
23
范文欣赏
夏日, 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 雨雾模
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 (以景衬人只)见他皱着眉头,
咬紧下唇, 弓着背脊, 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脚下生
锈的踏板, 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那以破物旧衬不人堪)
.
27
• 【片段训练】
• 情景: 盼望以久的体育课被突来的阴雨天气 搅黄,英语老师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英语单 元测试。
.
28
• 学生优秀习作片段: • 一堂无奈的英语课 • 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一,下午就可以上体
育课了,大家显得特别兴奋。今天的阳光 多么明媚,多么灿烂。可是天有风云变幻, 下午却突然变了脸。先是一阵隆隆的雷声, 随后是阴云密布,狂风卷起,教学楼前的 几个塑料袋,漫天飞舞,看来久违的体育 课又要泡汤了。突然,英语老师破门而入, 抱着厚厚一堆试卷走上讲台,“又要进行 测验”,教室里一阵躁动,大家望望老师 铁青的脸,只好干叹口气,无奈摸出笔, 展开试卷,考起试来。
踏花归来马蹄香
.
1
• 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 飞舞着几只蝴蝶。
• 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
•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 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 浓浓的花香。
《“飞天”凌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006c720508763230121276.png)
烘云托月锦上添花——《“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段落写作训练学习目标:1、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2、学会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读写结合,进行段落写作训练。
一、学(一)导入我们在作文时通常正面描写居多,几乎不做侧面描写,其实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而且,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相传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幅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
真是绝妙的构思啊!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
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二)美段赏读学方法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里的描写对象是跳水姑娘吕伟,写出了她在起跳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是正面描写。
后面用“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衬托跳水姑娘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以动衬静。
作者选取“白云”“飞鸟”这两个事物作衬托之物,因为“白云”“飞鸟”和跳水姑娘都有轻盈、优美的特点。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微写作:描写性文字公开课
![微写作:描写性文字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99ed0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中国巴基斯坦边境巡逻的中国士兵
中巴边境,冰峰连绵,白雪皑皑,寒风
凛冽,山高路险,全身武装的中国边防战 士正在巡逻。他们排成一列,拉着一条长 长的缆绳躬腰蹬足,艰难地行进在铺满厚厚 积雪的山路上,那一个个身影仿佛凝固的 雕塑,庄严从容。
描写画面的技巧
• 一、首先确定画面中出现的主体形象,作 为描写的重点,多用笔墨。带过。
• 三、修辞手法要用在对主体形象的描写中, 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 四、记叙、议论、抒情的语句少用,以免 喧宾夺主。
描写的方法: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练习一: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春天带着清爽的春风,给我们送来了美丽的花,吹 绿了田野,碧绿的田野犹如大块的地毯.春风在地毯上 打着滚,撒着欢,舞蹈着.此时的田野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秋天的树林在风的抚摸下显得格外欢快,他们不 时发出细细簌簌的笑声,将自己的发色染得格外炫目, 橘黄,橙红,妖艳而不媚俗。这是秋天树林的妩媚。
练习三:
描写的类别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 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 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 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 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 么心理等。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写老师的作文儿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写老师的作文儿](https://img.taocdn.com/s3/m/a84d3f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e.png)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写老师的作文儿《我的超级老师》“叮铃铃......”上课铃响啦,原本像菜市场一样热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为啥?因为我们的“超级老师”要来了!这位“超级老师”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她呀,就像拥有神奇魔法一样,能让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小鬼头乖乖听话。
从正面看,李老师长得可漂亮啦!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像黑色的瀑布一样垂在肩上。
那明亮的大眼睛,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一眨一眨的,能看穿我们心里的小九九。
还有她那总是带着微笑的嘴巴,说起话来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粗心大意,作业里犯了好多低级错误。
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没有大声批评我,而是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说:“孩子,你这么聪明,怎么能被这些小错误绊倒呢?”她的声音那么温柔,就像妈妈在我耳边的叮咛。
我红着脸,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再来说说侧面。
每次我们班在学校的各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其他老师都会说:“你们班能这么优秀,多亏了李老师教导有方啊!”还有家长们也常常在背后夸李老师教学有一套,孩子们都喜欢她。
有一次公开课,教室里坐满了老师。
李老师就像平常一样,不慌不忙地给我们讲课。
她那生动有趣的讲解,不仅让我们听得入了迷,连听课的老师们都忍不住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小花在操场上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李老师看到后,二话不说,赶紧跑过去扶起小花,一边关切地问:“疼不疼呀?”一边带着小花去医务室处理伤口。
小花后来跟我说:“李老师就像温暖的阳光,一下子让我不觉得疼了。
”这就是我们的李老师,她既是我们知识的引路人,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她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成长的蓝天。
难道这样的老师不值得我们敬爱吗?反正我觉得,能遇到李老师,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初中正侧面描写教案
![初中正侧面描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691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f.png)
初中正侧面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侧面描写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识别和运用正侧面描写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正侧面描写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侧面描写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运用正侧面描写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 正侧面描写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2. 创意写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正侧面描写的实例文章。
2. 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篇正侧面描写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侧面描写,为什么要进行正侧面描写。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正侧面描写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正描写和侧描写的定义,正侧面描写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例分析:教师分析正侧面描写的实例文章,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正侧面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正侧面描写的理解和运用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5. 创意写作: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主题,学生运用所学的正侧面描写技巧进行创意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正侧面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多加运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正侧面描写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在创意写作中进行了实际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正侧面描写,避免过度描写或不当描写。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文学写作的热情。
口技公开课
![口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820a511b844769eae009edf4.png)
学习目标
1、复习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
法 3、体会我国口技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 力
一、字词复习
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座位 。 坐 通“座 ”,
会宾客大宴
古:适逢,正赶上。
几欲先走
今:会议。 今:行走
古:跑
一词多义
绝 妙 指 坐 乳
个生活场景? 要求:1、 自由朗读课文 2、 用四个字概括三个场景
在各个场景中口技艺人都模拟了哪些声音,这些 声音有什么特点? 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犬吠 儿啼 欠伸 妇呜 呓语 夫叱
由远及近 由小到大
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儿哭 犬吠 力拉崩倒声 火爆声 风声 求救声 曳屋声 抢夺声 泼水声
由大而小
由少而多 由多而杂
通过具体描摹写出口技表演艺人的技艺高超
烘 托 出 口 技 艺 人 表 演 技 艺 的 高 超
场面
听众 反应
场景一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Fra bibliotek舒,稍稍正坐。
场景二
场景三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 臂,两股战战,几欲 先 走
除了描摹的各种声音和观众的反应还有哪 些地方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环境气氛巧烘托
作业
完成《高效课堂》中本课练习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极,非常 停止,消失 妙处 奇妙 手指 指出 坐下 通“座”,座位(通假字) 名词活用为动词 喂奶 乳头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七下《观潮》 (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七下《观潮》 (二)](https://img.taocdn.com/s3/m/5ed4cc0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e.png)
二十八课观潮教材分析:周密的《观潮》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
结构得当,语言精练,场面描写十分精彩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对南宋时观潮活动不甚了解,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教师可稍作介绍。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1、对生僻文言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比较多了,但本文的字面意思难理解,教师应作一定的解释,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疏通文意,以加强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作者周密的资料;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投影显示)霆斋艨艟履倏舸泅鲸绮僦赁3、教师补充:简介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公开课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1fa90177c1cfad6195fa7f6.png)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公开课景物描写作文教案(转)教学目的:1.把握景物描写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个要求.2.学会赏析写景文章教学方法1.探究点拨法2.比较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夜色》初稿和修改稿教学程序一.导入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生活之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讨论赏析《夜色》初稿1.多媒体展现《夜色》初稿夜色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
白天深蓝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
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
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
几只夜鸟在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在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加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来,吹在我的身上,别有一番情趣。
晚风夹着河对岸野花的香味,带来了浓郁而又清新的田野气息。
树影婆娑,婀娜多姿,煞是好看。
不知名的昆虫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一个昆虫的世界中。
不远处河边传来“哗哗”的水声,是野鸭子在戏水玩耍。
月光照在水上闪闪发亮,水上又漾起了一阵阵粼粼的波光。
2.学生齐声朗读文章。
3、学生从写作方面自由谈谈《夜色》的得失优劣。
4、学生思考并回答:(1)《夜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选材的?(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时间顺序由静到动河水、月亮(视觉)夜鸟、昆虫野鸭(听觉)野花(嗅觉)5、老师总结文章的优点,并指出其缺点,即联想想象还不够,夜色还不美,还缺少诗情画意。
6.学生群策群力,一起动手动脑,修改文章,让文章美起来。
7.总结交流修改成果。
三、比较《夜色》初稿和修改稿1.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修改稿资料《夜色》修改稿多情的黄昏,伸出无数只小手,轻轻地抖开了夜的纱幕,东方的圆月便登场了。
银盆似的月亮,像充满深情的眼睛一样,俯视着大地。
与此同时,夜一不小心,身子一晃,翻落在河里,迅速的融化开来。
2023年群文阅读指导课《正面和侧面描写》评课发言稿
![2023年群文阅读指导课《正面和侧面描写》评课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50de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png)
2023年群文阅读指导课《正面和侧面描写》评课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市XX中学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所教授的2023年群文阅读指导课《正面和侧面描写》的评课发言稿。
首先,我想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出发进行介绍。
这节课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使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升其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表达能力。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定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和解释,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面描写是直接地描写角色的外貌、性格特征等,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间接的描写手法,展示角色的内心思想、感情和行为。
这个问题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接下来,我选择了一段经典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角色形象进行分析。
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展示了如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获取信息,进而推断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差异和联系,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描写方式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理解,我特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阅读理解题目和讨论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
这些题目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推断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深化对其中角色形象的认识。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合作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选取一段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进行展示。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这个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认为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物描写作文指导(公开课课件)
![人物描写作文指导(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2adb7eda38376baf1faef9.png)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 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 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 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用以下几种方式修改:
1、内心独白。 2、梦境幻觉。 3、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4、神情肖像、动作语言行动式。
试做下列几种修改: • 内心独白式:
•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 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 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 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 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 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好 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 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 心呀!”
•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 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 做的。
•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 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说说下列两个片段哪些词句写得好
在你眼前出现了三个人:一是我一边 看书,一边听音乐;二是老爸,一边喝着 咖啡,一边上网;还有一个人,满头是汗, 头发粘在脸上,正拖着地——老妈。
•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 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 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 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 和美丽的人。
•
魏巍《我的老师》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
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
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
•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 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 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害羞但天真、活泼)
• 2、她叫小花,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
梁,穿件红底白点小外套,总是不声不响,像个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1613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d.png)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4天津卷)暮春山间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问:《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 答: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 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 (2013新课标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 朱熹 •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 析(5分) •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侧面描写)全诗 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正侧结合的作用: (1)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 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 “侧面描写”的作用。
几重”的理解。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场面描写
• 正面:场面中的人、物、事等。 • 侧面:场面之外的其他来衬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注: 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 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 了什么? “ 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 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声)
“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 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 ,侧面烘托表现了他 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 的叙述, 侧面烘托 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 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 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4分,答到“细雨 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 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2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 2 .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 ?请简要分析。 分 )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 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2分; 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 要求酌情给分)
描 写 之 正 侧 结 合
明确概念
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环境及其它事物、人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 《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
( 1 )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 落”时节“独暄妍”独特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 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 的神韵。
( 2 )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 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 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 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 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 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正面:直接写物的形、声、色、气味等。 • 侧面:写其他物或人、环境等对其的衬托、 • 烘托及虚写。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分析:这首诗的最突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 度的差异。(5分)
• 答: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 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 描写。 •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 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 全诗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白牡丹,请结合诗 中描写的景物分析这种表达手法的好处。 • 诗人用“新妆妇”、“傅粉郎”等词语,比 喻白牡丹的洁白,第三句明写明月,暗衬白 牡丹,让月光与牡丹的颜色融为一体,难以 辨别,所以入院后只闻其香。诗不正面描写 白牡丹,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白牡丹的声 、色、香,很巧妙的利用了虚写的手法。
写音乐正侧结合
• 正面描写:可能用比喻等方法正面摹写 • 音乐的声音、节奏等。 • 侧面描写:通过写听者感受、比较等方 • 法突出音乐的效果等。
2015浙江卷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 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 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 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 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判断正面与侧面描写
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
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 3、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景)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