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第一框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_八年级政治教案
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
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本课概述:1、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检举控告、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教育学生要敢于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增强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因此,本课是“公民与法律”板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下册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2、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书由四框组成。
第一框明确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第二框帮助学生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三框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在第三框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入诉讼程序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培养学生能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这是第四框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3、总体教法建议在教学中可考虑从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漫画、有互动效果的多媒体flash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分析。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案例的使用上应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到: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事例来分析、理解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能用事例来说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2)、讲授知识点时,注重学生对案例的主动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八年级政治 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基本观点和知识结构本课地位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本课是“公民与法律”板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下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讲解本课教材,对于教育学生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帮助学生了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结构本课由一个引言和四个框题组成。
引言总冠全文,点明为了积极护法、依法维权,了解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知道我国有哪些执法机关,以及诉讼程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框“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主要讲三方面问题。
即,第一,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第二,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第三,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二框“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主要介绍控告检举的含义和作用、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
第三框“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第四框“受到非法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有机整体,着重讲依法维权并介绍公、检、法三机关的职能和各自受理的案件。
第四框在第三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分别介绍三类诉讼即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程序。
由于法律的公正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程序本身,没有程序就无法实现实体的权利与义务。
所以,讲一点有关诉讼方面的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提纲(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2)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3)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十五课第一框_八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
十五课第一框_八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学校北京50中学授课教师赵奕书学科政治班级初二(三)班时间2005/5/25课堂类型授新课教室多媒体教室221课题第一框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事实说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道德感和正义感。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护法意识觉悟目标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
重点难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设计通过几个讨论问题贯穿全课:1、普通公民该不该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我们该如何见义勇为?——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1] [2] [3] 下一页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税收的含义、特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漫画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税收的含义、特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难点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的公民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哪一部法律的保护?这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我国的公民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公民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知道了这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知道了我国的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
我们通过讲案例,知道了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公民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今天我们讲本课的最后一节。
四、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板书)1.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板书)“税”由“禾”与“兑”两字组成。
“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
两个字组合为“税”,其本来意义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
初中八年级(初二)政治课件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3)、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4)、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忠于
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
精神的表现。 (5)、有的人看到违法犯罪现象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这是十分有害的。
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1)、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查一查(课本103页):我国法律(宪法第41条规定、刑法第254条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在“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这方面的有 关的规定。
你能在书本上找到吗?这些有关法律条款说明了什么?
我国法律(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做 斗争。 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 2、任青少年既要敢于(勇敢)又要善于(机智)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作业
探究与实践活动(课本第117页) 1、搜集几个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实例,
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自的体会。
同学们再见!
属于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
2、他们这种行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他们这种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具 有重要的意义:课本P102第三自然段。
3、他们这种行为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和觉悟?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 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 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
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 任
(1)、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 受侵害,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_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_八年级政治教案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识记:1、正当防卫的含义。
2、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能。
3、我国三个诉论法律的名称。
理解:1、用事实表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用事例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3、列举事例和有关资料表明,公民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的重大作用。
运用:通过走访,参观或其他活动,了解诉讼和审判的基本程序。
(一)能力目标认识揭发检举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培养揭发违法犯罪、检举犯罪嫌疑人的能力。
初步培养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觉悟目标懂得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
懂得受到不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
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1、“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框题内容。
2、控告检举违法犯罪。
3、“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1、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2、行政诉讼的含义和特点。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天晚上,中学生刘爱娟、田玲、张萍看完电影骑车回家。
突然,一个黑影从小树林里窜了出来,朝骑在后边的田玲扑去,“阿!救命!”田玲惊叫一声,连人带车被推倒在地。
刘爱娟赶紧下车,一边叫喊着:“抓坏蛋!”一边奔边来,附近没有人家,又没有过路人,所以无人来相救。
骑在前面的张萍,已在夜幕中消失。
“一事实上要保护田玲。
”此时,刘爱娟只有一个念头。
她使劲揪住坏蛋的头发往后拉,那坏蛋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爱娟想;“应该给坏蛋留点伤,好让警察叔叔抓住他”。
她急中生智朝坏蛋的手咬去,“呀!”坏蛋疼得松开了手。
爱娟又从地上抓起一泥土朝坏蛋脸上扬去,坏蛋被泥沙眯得睁不开眼,田玲乘机挣脱了。
人教版八年级《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1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思想政治课,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的第一框题:“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一、对教材分析。
㈠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本课是“公民与法律”版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而且懂得要自觉守法,但我们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公民还要勇于护法,所以在下册教材中有重要地位。
学习本课,教育学生树立并增强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对于下节课“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奠定基础。
㈡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了更好第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依据教学大纲、教参的要求,并针对初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入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到: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能意识到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明确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光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
增强学生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逐步培养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㈢重点和难点的敲定: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教参及学生的实际,我把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确定为教学重点。
把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违法犯罪做斗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只所以把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第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二,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需要。
第三,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需要。
第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所以把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违法犯罪做斗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行统一,因为,许多学生在实践中也能明辨是非,知道该怎么做,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由于各种因素,并未真正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出现了严重的知行脱节,鉴于此,我认为通过本课最根本的是教育学生真正落实到“行”上。
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
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本课概述:1、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检举控告、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教育学生要敢于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增强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因此,本课是“公民与法律”板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下册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2、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书由四框组成。
第一框明确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第二框帮助学生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三框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在第三框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入诉讼程序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培养学生能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这是第四框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3、总体教法建议在教学中可考虑从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漫画、有互动效果的多媒体flash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分析。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案例的使用上应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到: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事例来分析、理解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能用事例来说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2)、讲授知识点时,注重学生对案例的主动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本文旨在设计一节以“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为主题的教学课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活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见义勇为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积极应对违法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一、课程目标1. 了解见义勇为的概念和背景;2. 理解见义勇为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3.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积极应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有关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讨论对英雄行为的感受和评价。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讲解见义勇为的概念和背景,强调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面临类似情况时的态度和行为选择。
3. 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几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案例中见义勇为者的行动动机、风险和社会影响,并总结案例给他们的启示。
4. 角色扮演活动(30分钟)根据之前的案例分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一部分学生扮演见义勇为者,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观察者或违法犯罪者。
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判断和应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并促进他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
5. 小组讨论和总结(20分钟)学生回到小组,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体验和观察。
每个小组总结出见义勇为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课后延伸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讲述一个他们知道的见义勇为的事例,并阐述自己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2. 拓展阅读:提供一些相关书籍、文章或新闻报道的链接或文本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见义勇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警察局或其他安全机构,与警察官员或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应对违法犯罪的经验。
八年级政治: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八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2、设问:你听说“舍生取义”这个成语吗?你认为舍“生”,舍是什么?取“义”,又取的是什么?看到视频资料中的案例,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注:问题应是递进式的,要注意根据学生对每个问题的反映来及时调整教师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质疑、临桌同学相互讨论(教师引入新课)一、(板书)教师: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好的、值得颂扬的事。
但也有少数犯罪分子会蓄意破坏我们的正常生活,干出为非作歹的事。
面对这种情况,A、应该怎么办?B、同违法犯罪做斗争都需要依靠谁?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归纳:学生思考:在制裁违法、惩处犯罪的斗争中,既然有国家执法机关在发挥其职能,为什么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呢?教师给予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纳: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板书)教师:随着人们的政治、法律素养及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光荣事迹。
这些事迹是我们的社会大力颂扬的。
但是也有这样的场景:图片:袖手旁观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图片的内容,发表评论。
教师进一步设问:如果图中围观的人中有你,你们又会怎么做呢?学生活动:畅谈个人的观点(3分钟左右)(引出第二个问题)2、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板书)教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
大家再想想:你们认为哪些更有效、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第15课)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情感态度与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价值观目标图1 图2图3 图4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观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能力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较轻物权法(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二较轻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行政违法行为三严重刑法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扰乱公共秩序夜不归宿可能受到他人侵害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令父母担心易导致犯罪携带管制刀具可能被他人伤害毒害身心健康,诱导犯罪令父母担心败坏社会风气知识目标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设计_八年级政治教案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_八年级政治教案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事实表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用事实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能力。
觉悟目标:懂得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公民的权利。
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难点: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过程: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学们好: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十五课:在前面法律常识的学习中,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自由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会看到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危害着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
青少年该不该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怎样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护?这些就是第十五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四个问题:(课件)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二、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三、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受到非法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画面:图1:抓小偷图2:围观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幅漫画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场面?图1反映了一个抓小偷的场面:一个小偷入室偷盗,事主发现后大声呼喊“抓小偷”,听到呼喊,街坊四邻纷纷抄家伙围追堵截,终于小偷在勇敢无畏的邻居面前束手就擒。
在图2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名持刀歹徒正在街头对一位女士实施抢劫,而过往的行人却袖手旁观的情景。
请同学们想一想,画面中的哪种行为是值得赞扬的,哪种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课第一框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_八年级政治教案第十五课第一框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本课概述:1、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检举控告、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教育学生要敢于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增强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因此,本课是“公民与法律”板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下册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2、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书由四框组成。
第一框明确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第二框帮助学生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三框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在第三框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入诉讼程序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培养学生能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这是第四框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3、总体教法建议在教学中可考虑从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漫画、有互动效果的多媒体flash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分析。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案例的使用上应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并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到: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既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事例来分析、理解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能用事例来说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2)、讲授知识点时,注重学生对案例的主动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懂得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能意识到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
明确青少年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光要勇气,更要有智慧,增强学生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
逐步培养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教材分析: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这是本课书的一个重点。
因为教育学生见义勇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二思想政治课应该达到的总的教学目标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属初步形成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且青春期的情绪不宜控制。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在同违反犯罪分子做斗争时,勇敢有余,机智不足,易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二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是看到违法犯罪现象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所以,这也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教法建议:此框主要讲了两层,对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比如,“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这是本框教学的起点,就要从实际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入手,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在讲授“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时,则要出示相关法条;在学习“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须积极引导,先肯定同学们敢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正义的表现,然后再用设问及讲一个勇敢少年受伤的案例等方式使学生自己感悟到更需“智斗”,此时让学生集思广益,收集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好办法。
导入新课:投影:一位古稀老人在市场外突然休克晕倒,现场几十名袖手旁观者俨然看戏,有人甚至趁火打劫,拿走了老人的几捆青菜。
两位好心人出手相救后悄然离去。
老人的三位女儿四处寻觅恩人。
提问:你如何评价众人的行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为什么那么多人袖手旁观?也许他们根本没有帮助他人的意识,也许他们想挺身而出,却又怕这社会好人难做。
比如,你救了被车撞伤的人,有可能被怀疑为肇事者;你抓小偷可能被小偷的同伙反诬为小偷;你见义勇为流血负伤,伤残了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救助。
至于救了古稀老人一命的两位好心人至今仍不显山露水,事情很简单,在他俩看来,那是人人都应具有的一份爱心。
就算有恩于人,也“施恩不望报”;而古稀老人的三位女儿四处寻觅恩人以图报,是基于她们做人的良知,因为“受恩慎莫忘”是为人的准则。
其实,在这个社会,看到有人落难,出手相救,看到有人行凶,出手制止,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对我们的要求。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对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利益有什么意义?法律给我们哪些武器?这就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板书)(一)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板书)[1] [2] [3] 下一页初二年级上第二课第三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教案)第三课时[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画,并说出下列图画表述的情形以及他们的行为各造成什么危害.2.请同学们阅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部分章节.第二十五条: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第一项至第三项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处罚或者警告;有第四项至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三)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五)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六)违反规定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提问:刚才画面描绘的情形,各自应受到怎样的处罚总结:根据我们观察,分析图画,可以看出上述行为都是对”社会管理秩序”的破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板书)从刚才我们分析的画面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对社会管理秩序,除了用纪律,道德进行约束外,更需要法律的维护.1.社会管理秩序需要用法律来维护(板书)在这里,同学们应当掌握”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板书)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目的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保证政令畅通,秩序井然.在这里需要强调,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2)维护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板书)我国法律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就要同时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楷体字材料,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本案例中,谁是管理者,谁是被管理者?(交警是管理者,司机是被管理者)两者谁的行为是违法的?(交警不该乱罚款)此案例中违法者受到了何种处罚,你能否找到法律依据?(见小资料)如果管理者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将导致什么后果?(导致被管理者的利益遭到损害;破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严重影响社会的秩序,危害人民的利益)课下从资料中找找,如果公安机关执法错误会受到什么处罚?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该依法做事,依法律己,以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过渡句:对于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将依据其违法情节的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刚才我们在观察图片时,已经接触到了几种情况.现在我们来总结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板书)投影:对故意损坏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情形.“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里同学们应该清楚”赃物”是指通过贪污受贿或盗窃等非法手段所得的财物.比如:在自由市场碰到卖”黑自行车”的,如果你购买,则属于违法行为,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在这里,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①赃物并非你偷的,你也花了钱来买东西,属于”正常的买卖关系”,为什么属于违法行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的活动,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②如果你碰到了卖赃物的,你打算怎么办(作为正直的守法公民,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定要立场坚定,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与司法机关取得联系.既保护自己,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关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和对破坏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将由违反纪律发展到违法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
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能够结合实际,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财产所有权包含的四方面具体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王波于1996年月10月3日购买一辆捷达汽车。
1997年1月18日朋友李某以外出游玩为由,向王波借车。
在返回的公路上发生撞车事故,汽车严重损坏。
尔后,王波要求李某购买新车加以赔偿,李某拒绝赔偿。
王波索赔未果,遂于1997年4月9日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提问:这个案例反映了公民的哪方面的权利受国家保护?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板书)五幅图:1.张老汉买了一台拖拉机。
2.张老汉的拖拉机放在自己的院子里。
3.张老汉用拖拉机在耕地。
4.农忙时张老汉将拖拉机出租。
5.张老汉将拖拉机卖掉。
请同学们看图,并归纳下列问题:(配合展示课件):图1问:拖拉机是干什么用的?它是属于什么物资?归纳:拖拉机是进行农业生产用的。
它属于生产物资。
问:张老汉将拖拉机买回家,说明什么?归纳:合法财产。
图2 问:张老汉将拖拉机放在自己的家里对吗?原因是什么?归纳:对。
因为拖拉机是张老汉的合法财产,张老汉有对拖拉机的实际控制权,即占有权。
图3问;张老汉在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拖拉机行使什么权利?归纳:张老汉在用拖拉机耕地,是行使他对合法财产的使用权。
图4 问:张老汉在农忙时将拖拉机出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归纳:张老汉的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公民有权用自己的财产取得经济利益,这是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
图5 问:张老汉将自己的拖拉机出卖是在行使什么权利?归纳:张老汉在行使其对拖拉机的处分权,是属于法律上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