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精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段落划分可以大致如下:一、引言部分这部分可以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以及他逝世的时间和地点。
同时,可以表达对马克思逝世的哀悼和敬意。
二、对马克思的评价和纪念这部分可以详细阐述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贡献,如他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等。
同时,可以表达对马克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思想和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三、对马克思的影响和遗产的回顾这部分可以回顾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如他的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等。
同时,可以强调马克思的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对未来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四、结语部分这部分可以总结全文的主旨和要点,再次表达对马克思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呼吁人们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思想和精神,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通过以上段落划分,可以使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贡献,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文章赏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深情而庄重的演讲,恩格斯在其中对马克思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深深哀悼和敬意。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悼词,更是一篇对马克思思想和精神的颂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章通过回顾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展现了他的伟大思想和精神风貌。
恩格斯强调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贡献,这些思想和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这种对马克思思想和理论的深入剖析和高度评价,使得文章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
文章通过表达对马克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传递了对他的思想和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强烈愿望。
恩格斯不仅将马克思誉为“当代最卓越的科学家和理论家”,还呼吁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要始终以马克思为榜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三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重点2人物形象分析☆☆☆☆☆【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点解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
但是,每一种知识获得必有其一定学习方法。
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展表述,详写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局部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话简明概括就行了。
大致知道了这样概括方法,在以后学习中,教师再稍加对此法进展补充稳固,不断完善孩子们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课文内容。
【考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题】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划时代意义。
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重大发现,它提出,提醒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
这一切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在思想领域伟大奉献。
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革命家。
作者概述了马克思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伟大成果与顽强斗争精神。
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伟大领袖。
而且,马克思还具有巨大人格魅力,“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一句,充分表现了他气度,而“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那么充分展现了他胸怀。
因此,对于他逝世,世界各地无产阶级与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哀悼与尊敬。
最后一句总结全文,简洁而有力。
【名师点睛】〔1〕课题填充法:不少文章题目就是内容高度概括。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课件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讲话Word版含高品质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课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在初中学习过的谈论文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看法和资料的关系。
2.初步认识演讲辞的写法。
能力训练目标找寻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了然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德育浸透目标认识马克思一世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停的精神。
【教课重难点】本文教课重点是全文的结构层次,经过找寻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掌握全文结构特色。
本文难点是解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采纳谈论法解决。
【教课时数】二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简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加点部分板书,下同)这篇有名的马列主义文件是马克思最亲近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今后,“这两位朋友的一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
葬礼朴素、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球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在埋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世并肩战斗的最亲近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布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
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功名盖世,歌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平生的崇拜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去世的沉痛哀悼。
二、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按悼词重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导读设计:要修业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边的练习:挨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以下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寂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挨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以下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关于”换成“和”,“不行估计”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状况”。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三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2人物形象分析☆☆☆☆☆【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点解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
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
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
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考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例题】概括文章各段的内容。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一切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在思想领域的伟大贡献。
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作者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而且,马克思还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一句,充分表现了他的气度,而“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则充分展现了他的胸怀。
因此,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
2020-2021高中语文2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含解析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演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40年。
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
今天,就让我们在恩格斯的演讲辞中了解导师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受他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吧!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今德国伍珀塔尔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被誉为“第二提琴手”.1844年在巴黎与马克思会面,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
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
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作品《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
背景解读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
高中语文专题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德国,国际的领袖、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被誉为。
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44年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
1845年,恩格斯回到德国,出版了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这部著为。
1848年,又和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
在马克思逝世后,他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2.演讲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3.文体知识悼词,我国古代称为“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的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享年,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和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简而言之,悼词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
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又具有演讲词的某些特点。
由于演讲是面向听众的,所以,它首先必须有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
其次,感情要真挚,语言要通俗形象。
最后,因为是讲给听众听的,所以,悼词也像一般演讲词那样,要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围绕着主题,或逐层深入,或分成几个方面来谈。
无论用何种方式,在每一层次或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往先说明要点,结尾再加以重申,以使听众能对全篇讲话获得清晰的感受。
4.给加点字注音,并要求读准字音。
悼.词()肤.浅()不可估量.()纷繁芜.杂()嫉.恨()诬.蔑()豁.然开朗()衷.心喜悦()诽谤..()卓.有成效()..()诅咒5.解释下列词语。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嫉.恨())污蔑.()豁.然开朗()mièzhōnɡhuò.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稿(zhuàn)C项,“诽谤”的“谤”应读“bàng”。
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但是以至而且B.虽然可是甚至并且C.即使可是以至并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答案:D解析:“即使”表示让步,“虽然”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均表示转折,“可是”语义轻;“以至”表示范围的扩大,“甚至”表示程度的加深,这里用“甚至”;“而且”表示递进,“并且”常常表示并列关系,这里是递进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答案:A解析:B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此处应为“入木三分”。
C项,繁芜丛杂:杂乱而无条理。
此句只表明资料之多,不表示杂乱。
D项,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不能修饰“表现”。
4.下列词语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___。
(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__________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优案2对应学生用书P7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即历来为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B.不可限量杂乱无章茅塞顿开半途而废C.不可估量杂乱无章茅塞顿开浅尝辄止D.不可限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半途而废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不可限量”形容前程远大。
“不可估量”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此处,是说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巨大的损失,主要突出损失之巨大,应使用“不可估量”。
②“繁芜丛杂”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
“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此处,是形容“意识形态”的繁多,应使用“繁芜丛杂”。
③“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突然间开阔了思路。
“茅塞顿开”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突然理解、领悟了某种道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讲授人政治和社会发展学院颜贻极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
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
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
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
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1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
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
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
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会见。
从此,两人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战斗。
他们合作写成的第一部著作,是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简称《神圣家族》)。
这部著作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受“同盟”代表大会委托,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
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3月17日,马克思的葬仪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在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演说。
演说开头简要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
然后转入文章主体,具体论述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上的伟大发现,特别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运动规律的发现,严谨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作者还用生动的文笔叙述了马克思从事的革命实践活动,展现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赞扬了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马克思一生所创造和追求的共产主义事业进行了美好展望。
文章全文叙述、议论和抒情等多种手法有机结合,抒发了作者对马克思无限崇敬、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心情。
这篇课文篇幅虽短,但难度很大,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观点,内容艰辛,而且多是长句,结构复杂,学习时宜采用下面方法:(1)课内课外结合。
课外搜集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的资料,藉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突破文中难点。
特别是第3段的长句,应运用各种方法,包括句法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藉以提高对结构复杂的语句的理解能力。
课文解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①,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①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
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
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来临是意外。
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
她随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人教版必修二精品教案:第四单元 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教学设想参照“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知识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以课文为材料,让学生在把握全文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
以讲解分析为主,辅以理解语句含义的练习。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第2、6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第3、7段的分析理解。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3、4、5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并参考《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八章《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认真预习课文,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课上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重点落实以下知识:1.词语:悼(dào)词不可估量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2.常识:马克思于1818年5日生于德国,1883年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 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三、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
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
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赏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赏析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出自高一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orG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要点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要点解析2014-12-15 14:37来源:《前线》杂志作者:孙代尧01马克思去世形成的空白难以弥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在讲话中用“空白”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世界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从实际情况看,马克思逝世时,《资本论》第二、三卷还未付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还需要马克思的指导。
因此,无论在革命理论方面,还是在指导革命实践方面,马克思的逝世都形成了难以弥补的“空白”。
在马克思去世的当晚,恩格斯在写给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说:“你们大概已经知道,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党遭受了多么严重的损失。
……我仍然不能想像,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第二天,即1883年3月15日,恩格斯在致左尔格的信中又说道,由于马克思的去世,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无产阶级运动在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没有了,他们过去每次都从这里得到只有天才和造诣极深的人才能作出的明确而无可反驳的忠告。
那些土名人和小天才(如果不说他们是骗子的话),现在可以为所欲为了。
最后的胜利依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迂回曲折的道路,暂时的和局部的迷误——虽然这也是难免的——现在将会比以前多得多了。
”事实确如恩格斯的预言,马克思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就受到来自内部的修正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的篡改与歪曲,印证了恩格斯的“空白说”即马克思对于理论指导和革命指导的不可或缺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墓前致敬。
我们深知,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燎原之火,是我们指引前进的灯塔。
面对新时代的课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伟大的马克思,您诞生在一个充满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而您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您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您的思想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解放和彻底解放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科学而又具有革命性质的理论,它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个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和分析社会的现象和问题,更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追求的科学武器。
在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拓展和深化它的理论体系,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同志们,一个时代的伟大标志就是它的先进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表现在它对世界历史、人类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科学解释,表现在它对人类彻底解放的理想和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化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定信念,以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毅力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我们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
同时,要以钉钉子精神,确保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并努力推动实践改造世界的步伐。
只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才能从理论上转化为现实力量。
同志们,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对先进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和实践指引作用。
我们要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尊崇马克思主义者的优秀品质,推动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同志们,在这庄严的时刻,让我们向伟大的马克思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马克思主义致以最热烈的赞颂,发出我们坚定信仰、不畏艰难、奋发向前的誓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伟大的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作者马克思是一个不断地被驱除、被诽谤、被诬蔑的人。
可这样一个人,却在哲学领域、政治经济学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解放事业中,更做出了开天辟地的伟大贡献。
自古圣贤皆寂寞,任何伟人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磨难、不幸,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
他生活贫困。
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
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曾无法上街。
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
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
可两个儿子,一个不到八岁,一个两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
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
马克思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马克思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了,但马克思的思想和灵魂却无处不在地渗透在我们周围。
如果我们把五月份的几个重要日子排列起来,就会发现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奔腾长河: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工人阶级第一次把《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变成了响彻上空的口号;5月4日,是“五四”运动纪念日,正是这个运动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也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纪念日;5月12日,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日,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冲破了自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凡是”派,真正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声号角,也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学习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2.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2) 含解析
·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谏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
狭义的悼词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
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也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
【重点理解】1。
文中语句“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中加点词语的顺序可否调换?【答案】 不能。
“满腔热情”表明马克思斗争的高度热情,“坚忍不拔”表明马克思斗争的坚强意志,“卓有成效”则表明马克思斗争的成绩卓著。
前两者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后者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尊敬、爱戴和悼念”则表现了感情的层进,更不能调换。
咀嚼这些词语,更能品味出作者真挚而丰富的感情。
2.怎样理解“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这句话?【答案】 “这种或那种方式”具体指不论是理论发现,还是革命实际,也不论是宣传群众,还是组织群众,马克思都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无产阶级新社会。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繁芜.( ) ②忌.恨( ) ③浅尝辄.止( ) ④估量.( ) ⑤诅咒..( ) ⑥诬蔑.( ) ⑦诽.谤( ) ⑧衷.心喜悦( ) ⑨莱茵.报( ) ⑩悼.辞( ) ○11给.予答复( ) ○12永垂不朽.( ) (2)多音字①着⎩⎪⎨⎪⎧ 着.急( )着.数( )着.笔( ) ②抹⎩⎪⎨⎪⎧ 抹.布( )抹.黑( )拐弯抹.角( )③量⎩⎪⎨⎪⎧ 量.杯( )量.变( ) ④豁⎩⎪⎨⎪⎧ 豁.出去( )豁.免( ) ⑤浅⎩⎪⎨⎪⎧ 浅.薄( )流水浅.浅( ) ⑥作⎩⎪⎨⎪⎧作.坊( )作.美( ) ⑦斗⎩⎪⎨⎪⎧ 斗.胆( )斗.牛( ) 2.辨形组词①⎩⎪⎨⎪⎧ 估( )沽( )姑( )怙( ) ②⎩⎪⎨⎪⎧ 拔( )跋( )拨( )泼( )3.词语释义①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肤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诽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忌恨·记恨忌恨:因忌妒而怨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简析
提示:(1)“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2)两个 “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 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忌恨他,恶毒地诬蔑他。(3)马克思对此“毫不 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4)表明马克思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 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退出
提示: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 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 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 用和地位。
7遭忌恨和最受诬 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 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宏观结构把握
(二)整体综合解读 9.文章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 平静呢?
[对应考点: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
提示: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 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 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 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他的话语不仅仅要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要 启发人们思考: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是含 蓄的。
8.第8自然段,“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 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可能”?
[对应考点: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提示:(1)“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 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 他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 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2)高度赞颂了马克思 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3)“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 定的含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尊敬的先生女士们:大家好!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马克思的墓前。
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不仅是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更是因为它对人类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正是在这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墓前,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深深地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什么样的思想能够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什么样的思想能够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风云之后,仍然闪耀着光芒?毫无疑问,马克思的思想就是这样一种思想。
他的思想深刻而宽广,他对问题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使得他的思想能够持久地影响着人类的命运。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一场斗争的历史,是一场阶级斗争的历史。
他指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他看来,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不断地由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取而代之的过程,社会的进步都是伴随着阶级斗争的。
同时,马克思也认为,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
任何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固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个观点被证明是对的。
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一切政治、法律、文化、意识形态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此。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深刻的人性价值观,强调人类解放和自由,着重强调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看法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重要,每一个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人,都能够看到积极的、接受变革的内在意义。
马克思当年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对世界作出了各种评论,问题在于如何改变它。
”正所谓,“知行合一”,世界上最不缺少的是意见,最缺少的是行动。
马克思主义仅仅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然而他的思想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繁芜.( ) 忌.恨( ) 嫉.恨( ) 诅咒.( ) 诽.谤( ) 污蔑.( ) 衷.心喜悦( ) 豁.然开朗( ) 答案:wú jì jí zhòu fěi miè zhōnɡ huò2.辨形组词。
⎩⎪⎨⎪⎧ 浅 栈⎩⎪⎨⎪⎧ 陨 损 ⎩⎪⎨⎪⎧悼 淖 ⎩⎪⎨⎪⎧ 籍 藉答案:⎩⎪⎨⎪⎧ 深浅客栈 ⎩⎪⎨⎪⎧ 陨石损失 ⎩⎪⎨⎪⎧ 悼念泥淖 ⎩⎪⎨⎪⎧书籍狼藉 3.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表达了怎样的悼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这篇悼词中,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业绩的回顾,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恩格斯和千万无产者以及广大劳动人民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与真挚感情,以激励人们为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雇佣.(yōng) 撰.稿(zhuàn) 诅.咒(jǔ) 坚忍.不拔(rěn) B .芜.杂(wú) 空.白(kōng) 肤.浅(fū) 豁.然开朗(huò) C .诽谤.(pàng) 精悍.(hàn) 扼.要(è) 卓.有成效(zhuó) D .诬蔑.(miè) 悼.词(dào)苍穹.(qióng) 衷.心喜悦(zhōng)答案:D解析:A项,“诅咒”的“诅”应读“zǔ”;B项,“空白”的“空”应读“kòng”;C项,“诽谤”的“谤”应读“bàng”。
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但是以至而且B.虽然可是甚至并且C.即使可是以至并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答案:D解析:“即使”表示让步,“虽然”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均表示转折,“可是”语义轻;“以至”表示范围的扩大,“甚至”表示程度的加深,这里用“甚至”;“而且”表示递进,“并且”常常表示并列关系,这里是递进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答案:A解析:B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此处应为“入木三分”。
C项,繁芜丛杂:杂乱而无条理。
此句只表明资料之多,不表示杂乱。
D项,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不能修饰“表现”。
4.下列词语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___。
(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__________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3)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__________的人。
A.摸索只能诬蔑B.探索只能侮蔑C.摸索只有诬蔑D.探索只有侮蔑答案:A解析:摸索:试探着前进,寻找方向;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只能:仅仅能够,重在能不能;只有:仅有。
诬蔑:捏造事实,进行陷害;侮蔑:轻视,看不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
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
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D.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在这里,我养成了爱清洁、守秩序的好习惯。
答案:B解析: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
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因为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C.他曾经密切地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D.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
答案:B解析:A 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C 项,应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 项,成分残缺,在“恩格斯”后面加“在”字。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各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7.文中“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豁然开朗”的意思是剩余价值的发现使资本主义社会所隐蔽的剥削实质一下子就清楚了。
“在黑暗中摸索”比喻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批评家,由于没有找到事物本质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抓住比喻、对比修辞的特点,揣摩其语境义即可。
8.“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所指的是哪两个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解析:考查对“这”所指代意义的信息筛选。
9.文中加点的两个“喜悦”的程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
后一个“喜悦”程度深。
说明了马克思更重视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解析:考查对语意的理解能力。
由后一个“喜悦”句中的“非同寻常”即可推知答案。
10.第4段中画线的语句作为例子,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克思非常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与科学发现。
11.采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赞美语文的文字,以抒情为主,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示例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我开始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我开始透过语文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