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总汇
心理学 知识点(全)
1,(填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学史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2,(选择)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和方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5,(填空)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较为稳定的状态。
人反应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伴随注意状态的,主义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对象上6,(填空)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7(判断)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无意识(也叫潜意识)8.德国冯特在1879年创建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
9,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强调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方法是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发现潜在动机10,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美国华生和斯金纳。
主张采用客观实验研究可观测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关系(S-R)11,(选择)认知心理学派:美国奈塞尔为代表,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及学习者内在特质对学习的影响(S-O-R)12,(选择)人文主义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级罗杰斯。
主张以人为本,研究活生生的健康的具有个体特征的人。
13,根据心理学发展现状及我国具体情况,本书吧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14,(简答或论述)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15,(简单)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⑴威信效应⑵名片效应⑶自己人效应⑷好感效应16,(简答)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⑴教师要有坦荡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⑵要正确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⑶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⑷言行一致,做学生楷模17,(填空或简答)教师的智力包括:⑴敏锐的观察力⑵准确的记忆力⑶丰富想象力⑷优良的思维品质⑸注意分配力18,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掌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19,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三种: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20,(选择)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因素21,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个阶段2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心理学知识整理(详细版)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人和动物心里现象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和思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是认知过程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等(3)意志过程,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2、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861年法国,布洛卡区与语言活动有关)(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技能的单位。
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轴突。
树突接受外来的刺激,经细胞体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出去。
神经元一般包括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神经中枢)。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2)高峰体验通常指一种短暂的狂喜、
化和负强化中,正是指所需刺激的出现,负是指厌恶刺激的消失,强化则指引起刺激消失的行为增加或重复。
6:呈现式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结果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7:移除式惩罚,并非将惩罚移走,而是移除某一刺激物,以减少不当行为。结果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二:知
入迷、出神、极大的幸福感和愉快。
在这种短暂的时刻里,我们能感受到敬畏、崇拜和奇妙的心情,体验到此时此地以及真实而统一地存在的感觉,同时也体会到超越与神圣。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3)约拿情结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人们不仅躲
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4)自我实现的人Self-actualizedperson的特征:一个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安全、健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和家庭安全等。归属与爱的需要:与生俱
来的在心理上希望从属于一个团体、家庭、部落或者社会的感情需要。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性亲密的需要。包括:①社交第四章:人本主义心
1:泛化:泛化就是以同样方式对相似刺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激作出反应。2:辨别:对相似刺激、但非相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3: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 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 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1.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各种认知偏差和错误。
2.情绪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
情绪心理学研究情绪的起源、分类、测量以及情绪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稳定个性特征和个性差异。
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态度、价值观以及人格障碍等方面。
4.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展,但也包括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发展。
5.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与社会其他成员交互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群体行为、社会认知、互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6.心理测量学:研究研发和应用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心理测量学包括智力测试、人格测量和心理诊断等方面。
7.学习和行为分析:研究个体如何通过学习和交互行为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行为分析关注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等方面。
8.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障碍的起因、症状和治疗。
精神病理学关注各种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9.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神经心理学利用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理学方法来研究认知、情绪和学习等过程。
10.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关注友谊、亲密关系、恋爱和冲突解决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只是普通心理学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和专题。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关系,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 分支:包括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二、主要心理学理论1.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冯特- 主要观点: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的结构。
2. 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 主要观点: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适应性。
3.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约翰·华生、B.F. 斯金纳- 主要观点: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艾伦·纽厄尔- 主要观点: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
5. 精神分析学-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强调无意识过程和早期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研究。
五、生物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遗传心理学:研究遗传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
六、认知心理学- 知觉:外界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 语言: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生。
七、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
- 心理治疗:治疗心理障碍和促进心理健康。
八、应用心理学- 工业/组织心理学: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 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
九、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相关研究- 定性研究十、当前心理学趋势- 正念和冥想- 跨文化心理学- 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以上是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汇总,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探讨。
这个汇总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众多的领域和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通过鼻子闻到气味等。
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它让我们能够将感觉到的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一个完整事物的认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时,“红色”这个属性是通过视觉感觉到的,而将“红色”与苹果的形状、大小等其他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就是知觉的过程。
感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选择性让我们能够在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些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整体性使我们能够将事物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理解性让我们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感知到的事物;恒常性则保证了我们在不同条件下对事物的感知保持相对稳定。
二、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只有 025 2 秒,但它的容量较大。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5 秒 1 分钟,容量有限,一般为 7±2 个组块。
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终身不忘,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记忆的过程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性质、时间间隔、情绪状态等。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合理组织材料、运用联想、重复复习等。
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能够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间接性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推断未知的事物。
比如,医生通过病人的症状来诊断病情,就是思维间接性的体现。
概括性则是指我们能够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探讨人类的感知、注意力、语言理解与产生、记忆、思维方式等认知活动,并研究其与心理、生理和环境的关系。
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感官刺激做出的心理反应。
感知领域的研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感知过程是一个先接收刺激,再通过感觉器官传递信息至大脑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2.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我们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或信息,并忽略其他无关刺激的心理能力。
注意力分为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两种。
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忽略其他刺激。
分配注意是指我们将注意力分配到多个任务或刺激上,以实现多任务的同时处理。
3. 记忆记忆是指我们将所接收的信息转化为可保存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性记忆指的是接收刺激时的一时性记忆;短时记忆是临时储存信息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指长期保存信息的记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召回和使用。
4.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观察和实践等途径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和操作条件作两种。
经典条件作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建立学习,如巴氏实验;操作条件作是个体通过试错、奖惩等方式建立学习,如实验室鼠标的训练。
5.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在面对新任务或情境时,我们通过认知过程和技巧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问题解决包括问题分析、思维策略和决策等。
例如,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通过运用不同的思维策略,我们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通过决策,我们可以做出选择。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特点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它关注人的性格、情绪、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研究人的行为是如何由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1.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维度来描述和衡量。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
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
“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
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心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和知觉1.区别与联系区别:(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联系:(1)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
(2)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3.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的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4.知觉的特性(重点):(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会把感觉的东西分为对象和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二、记忆1.定义: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是一个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分类: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记忆加工和保持时间长短的分类: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记忆包括的环节:识记、保持再现识记: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是记忆活动的开端,是其他环节的前提和开端;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机械识记: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依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4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5、保持:对识记的内容进行积累、加工和巩固的过程6、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
记忆规律(重点)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遗忘的机制: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体验。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
2、实验法:控制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被试的心理状况。
4、测验法:采用专门的心理测验工具对被试进行测量。
二、感觉与知觉(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二)知觉1、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体。
选择性:在众多刺激物中,选择出某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刺激物作为背景。
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二)记忆的过程1、识记:通过反复感知,使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2、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使其不遗忘。
3、回忆或再认: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三)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对事物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对概念、公式、规律等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情绪体验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在 1 秒以内。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引言:概述:1. 认知:a. 注意力: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的信息上,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b.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来改变行为的过程,而记忆则是保存和回忆已经获得的信息。
c. 思维:人类的思维过程涉及到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概念形成等多个方面,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和行为。
d. 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思考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表达想法和情感,而不同的语言也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2. 情感:a. 情绪: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压力等,情绪对于人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b. 情感调节:人类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合理的情绪调节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c. 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和共感他人情感的能力,它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人格:a. 五大人格特质: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总和,五大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这些特质对于人的行为和偏好有着显著的影响。
b. 自尊与自我认同: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自我认同指个体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认同。
自尊与自我认同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发展:a. 婴儿期发展:婴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知能力、注意力、语言发展等方面的突破。
b. 儿童和青少年期发展:在这一阶段,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对于环境的教育和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c. 成人期发展:人成年后的发展包括职业、家庭和社会角色的适应和调整,同时也伴随着身体和认知功能的逐渐衰退。
5. 社会:a. 群体行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群体行为通过集体认同和规范来约束和引导个体行为。
b. 社会认知: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刻板印象、偏见和社会标签等。
100个必备心理学常识
100个必备心理学常识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2. 感知是对环境信息的处理和理解3. 认知是对信息的加工、储存和使用4. 研究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5. 记忆是信息加工的一部分6. 思维是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7. 人格是个体的特质和惯的总和8. 行为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9. 偏见是基于不恰当偏见和成见的态度和行为10. 压力是激发和调节行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11. 忧虑是未来事件的负情绪预期12. 焦虑是过度担心和害怕13. 抑郁是可能引起严重情感和生理疾病的情绪状态14. 过度自恋是高度评价自己的情况15. PTDS是遭受重大创伤后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16. 精神分裂症是现实与幻觉之间的错觉17. 双相情感障碍是患有快速情感波动和极端情感的抑郁障碍和躁狂抑郁18. 抗抑郁药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但需要谨慎使用19.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人与专业人员交流,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20. 表演是根据观察到的情感和行为来模仿或表达21. 研究理论研究人们如何研究新知识和技能22. 意识是感知和认知的结果23. 本能是和遗传有关的天生行为24. 创造力是独特的想法、洞见、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25. 常识是基础知识和经验26. 情绪是针对特定事件的短期反应27. 情绪智力是掌握情绪的能力和综合情感和合理思考的能力28. 社交心理学研究人际互动和社交行为的影响29. 自尊心是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30. 恐惧是针对未知或潜在危险的情感反应31. 恐慌障碍是突然发生的恐惧攻击32. 数据分析是统计工具来识别数据和变量之间的关系33. 性格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和思考方式的差异34. 睡眠对心理和生理健康至关重要35.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态的影响36. 珂学德模型是人类技能的架构37.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和关系38. 婴儿期是最大的认知和感知发展时期39. 童年期是人格和行为的塑造时期40. 青少年是成长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41. 成年期是个人心理和行为的稳定的时期42. 老年期是认知和身体功能下降的时期43. 老年人有更高的幸福感44. 恋爱可以影响心理和行为45. 婚姻是个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开展人际关系的基础46. 感情破裂是常见的负面生活事件47. 育儿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未来48. 人际互动是交往基础把不同个体联系在一起49.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50. 动机是引起行为和思维的力量51. 自我控制是平衡心理和行为的关键52. 人们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53. 好奇心促进研究54. 判断是基于信息和经验的推理55. 推理是根据信息和经验形成结论的过程56. 决策是从不同选项中选择一个的过程57. 兴趣是对特定活动和主题的好奇心和热情58. 领导是影响和管理他人行为的过程59. 偏执狂是对其他人的恐惧和怀疑60. 社交焦虑是在社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过度害羞和紧张61. 痴呆症是认知和功能逐渐下降的疾病62. 依恋是与他人的关系方式63. 投射是把负面情感和行为归咎于别人的行为64. 癫痫是突然的神经系统异常65. 药物滥用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66. 人们可能会调整他们的自我概念来适应不同情境67. 纠错是根据错误信息更新认知结构68. 心理性压抑会导致不良效果69. 读笔记有助于信息加工和记忆70. 研究外语会增加对不同文化和经验的理解71. 欲望的延迟满足可以鼓励长期目标的实现72. 创造性多样是差异的来源73. 社会支持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74. 学术成就和情绪智力与幸福感有关75. 困难环境下,对帮助他人可能会减轻应激76. 悲伤是面对挫折和损失的自然反应77. 宗教可以提供个人和社会安全感78. 心理韧性是创新和应对不良情境的关键79. 情感调节是适应和应对情景的一种能力80. 针灸可以缓解某些心理和身体问题81. 预知行为是监测分析行为的方法82. 肌肉放松训练可以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83. 负面情感可作为触发积极变化的力量84. 神经元是人类思考和行为的基础85. 经验取向治疗使用个人现有能力来应对压力86. 领导的效果可能会因情境而异87. 身体活动和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88. 面向目标的思考可以促进实现目标89. 分心是控制和使用注意力的问题90. 组织性文化是组织中分享和塑造的价值,和惯91. 个人和团队行为受制于社会期望92. 社区参与可以促进社会凝聚力和人际关系93. 创造性思考是自由表达和创新的基础94. 葛兰素史克评估可以衡量人格和行为95. 条件反射是自然反应的一种形式96. 亲子关系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97. 善意行为会获得更多善意行为的回应98. 同理心可以促进理解和共情99. 社交网络可以有助于信息交流和社会互动100. 心理学可以搜索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经验的科学。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学科性质)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
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
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
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并探索心理规律和法则的学科。
它
研究的范围从人们感知世界、思考问题、采取行动,以及彼此交流的现象、过程、机制,到人的心理发展及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等诸多方面,心理学包
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几个分支。
二、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们的心理状态受到情绪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压抑情绪会使人变得紧张,发怒会使人变得烦躁,悲伤会使人变得抑郁,焦虑会使人变得思维混乱,
兴奋会使人变得活跃等。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以调查认知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
人类的注意力、认知、问题解决、决策等心理活动,它着重研究认知现象
如何发生,如何进行控制,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婴儿和儿童知觉、思维、言语、感情和行为发展变
化的心理学分支。
它研究从出生到青春期,乃至成年期,不同发展阶段的
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等问题。
五、社会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还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
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学习: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二个笑翅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智力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人则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3.正确的归因方式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意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双方彼此交流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人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中年危机:中年时期的个体,由于自身生理与健康方面的变化,工作与家庭方面的压力,而面临的生活与社会适应上的困难。
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1)中年危机由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
(2)具体表现:①人到中年无奈容颜衰老,功能衰退;②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空巢”琴母感到孤独、失落;③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压力的影响因素。
经验; 准备状态; 认知;性格;环境。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2)去个体化;(3)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现象;(4)从众与服从。
人格的结构(一)知一情一意系统(二)心理状态系统(三)人格动力系统(四)心理特征系统(五)自我调控系统人格的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不同人的人格千差万变。
(2)稳定性,改变人格较为困难,在不同时空下,人格表现出一致性。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想象及其特征。
(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①新颖性;②形象性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由此推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以貌取人”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3)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依据职业、性别、籍贯等有关因素,对人形成看法是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
长时记忆储存方式。
:归类,概念的层次化组织,形成语义网络。
信息加工观点阐述记忆(1)编码—信息进人记忆系统;(2)保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3)提取—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信息加工观点对问题解决的描述。
(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智力因素;(2)人格因素;(3)环境因索;(4)动机因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1)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了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2)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气质由先天决定;性格由后天形成(2)气质体现人格生理差异,可塑性小;性格体现人格心理差异,可塑性大。
(3)气质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则反映对现实.态度与相应的行为方式。
(4)年龄越小,气质作用越大;年龄越大,性格作用越明显。
(5)性格在人格系统中具有核心作用;气质的作用小于性格。
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关系的需要,毕生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方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弃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学习应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原有知识。
(B)新输人的信息进人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
(C)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
(D)被理解的新知识进人长时记忆储存起来。
(E)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
学习类型(1)接受学习: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直接呈现。
(2)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用于表示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2)相异点:比率智商最早由比内提出,指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智商(IQ)=心理年龄(MA) /实足年龄(CA)×100,该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离差智商最早是由韦克斯勒提出的,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IQ) =100+15Z,其中Z=(X一X)/ S斯腾迫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1)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2)内部构成的三种成分分别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3)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4)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需要、诱因、动机的关系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即需要与诱因。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动机在需要基础上产生。
诱因是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形成动机。
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师激励的诱因下,形成学习动机。
如何正确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1)了解自己的能一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禄;(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卜,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