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
浅析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冲击及对策
浅析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冲击及对策网络新媒体文化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个能够快速传播信息的时代,网络新媒体文化既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本文将从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冲击和影响入手,分析其造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冲击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媒体行业成为了吸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热点领域。
由于行业门槛低、创业成本较小,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在就业时也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
2.就业机会多样化网络新媒体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岗位和行业。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自我推广和创业,也可以选择从事新型的互联网行业。
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困惑,需要他们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3.价值观念变革网络新媒体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观念,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
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事具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工作,而不再追求传统的稳定和高薪岗位。
这也带来了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更加愿意从事创业和创意行业。
二、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影响1. 带动了创业浪潮网络新媒体文化的兴起,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浪潮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创业活动,推动了创业文化的深入发展。
尤其在互联网创业领域,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 提升了创业就业能力网络新媒体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和实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创业和就业中取得成功。
2. 注重个人品牌建设在网络新媒体文化浸润下,大学生需要注重个人品牌建设。
新媒体对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影响与机遇
新媒体对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影响与机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职业发展和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遇。
一、新媒体对职业发展的影响1.1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新媒体的兴起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传统媒体的衰落使得许多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
例如,社交媒体经理、内容创作者、网络营销师等职业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1.2 打破了地域限制传统媒体的传播受限于地域,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限制。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远程办公和交流。
这使得职业发展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1.3 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同时,新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二、新媒体对就业的影响2.1 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就业需求。
2.2 增加了就业的不确定性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传统媒体的衰落使得许多从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媒体的兴起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快,变化也快,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就业环境,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2.3 增加了创业的机会新媒体的兴起为人们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创建自己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2018年第8期扫一扫看全文作者简介:张明宇(1983-),男,籍贯:山西,硕士,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8.08.089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张明宇摘要:随着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信息社会的进步,网络新媒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其中高校大学生是网络新媒体使用的最大群体,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本文就网络新媒体工作的形式与特征以及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巧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学生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高校学生;学生工作;应对策略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121-02中国图书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800)1网络新媒体的形式与特点对于网络新媒体来说,其与传统媒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网络新媒体所依赖的是无线通电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等多种资源,主要是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方式就网络资源进行传播以及就信息进行交流互动。
其中网络新媒体的呈现方式主要有:微信、QQ 、微博、贴吧、论坛等多种,其中前三者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使用最为普遍的网络新媒体方式,这些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性。
这些网络新媒体方式是所有人都能够接触并使用的媒体交流方式,只要具有了这些新媒体账号就可以发布相关的信息,并对其他人传递的信息加以接受和传播。
上述网络新媒体能够使得以往传统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封闭性被打破,使得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次,网络新媒体具有及时性。
因为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发布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约束,所有人都能够对自己周围的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别人的信息,对信息进行传播以及了解的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再次,网络新媒体具有互动性。
及时宣传总结,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及时宣传总结,营造良好就业氛围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及时宣传总结和营造良好就业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总结,创造一个积极的就业环境,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及时宣传利用新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网站、博客等平台,实时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机会。
开展线上招聘会:利用网络技术,组织线上招聘会,让求职者和雇主能够在线交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求职者提供便利。
三、有效总结分析就业数据:对各类就业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分享成功案例:分享成功的求职案例,激发更多人的求职热情,同时为其他求职者提供参考。
发布行业报告:定期发布行业报告,让更多人了解各行业的就业情况和发展趋势。
四、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倡导公平就业:倡导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鼓励创业精神:鼓励年轻人发挥创业精神,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为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结论通过及时的宣传和有效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和机会。
同时,积极营造良好就业氛围,提倡公平竞争、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鼓励创业精神,可以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析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冲击及对策
浅析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冲击及对策【摘要】网络新媒体文化的兴起给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冲击入手,分析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接着,提出了针对这些挑战的对策,以及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文化的优势实现创业和就业。
总结指出网络新媒体文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学生应该适应并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业和就业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获得一些实用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文化、大学生、创业、就业、冲击、影响、挑战、对策、优势、机遇、适应、利用。
1. 引言1.1 网络新媒体文化的兴起网络新媒体文化的兴起,是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传播媒介和平台不断涌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
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形式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参与互动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交流。
传统的媒体形式逐渐被新媒体取代,这种便捷、快速、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得网络新媒体文化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流行。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信息,进行即时沟通和互动,实现分享和参与。
网络新媒体文化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领域,网络新媒体为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大大拓展了创业者的发展空间。
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路径,促进了创新创业的繁荣和发展。
网络新媒体文化的兴起将继续对大学生创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加以应对。
1.2 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经验不足、资金匮乏、管理能力不足等方面。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往往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才能脱颖而出。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现在的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抓住机遇,同时应对挑战,成为了当下大学生们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就业领域日益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就业领域。
以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们可以选择的就业领域日益多样化,包括网络编辑、新媒体运营、互联网营销、数字媒体传播等。
这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 创业机会增多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
以往,在传统行业中,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较高,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
而在新媒体领域,很多创业项目可以凭借着个人的创意和技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低成本创业。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从事新媒体相关的创业项目,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沟通方式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沟通交流。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媒体的兴起也带动了传统行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重视新媒体运营,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1. 竞争压力加大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使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松地创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发布内容获取关注和认可。
这使得新媒体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工作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工作计划背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新媒体行业迅猛发展,成为各大企业和机构的重要方向。
特别是在近几年的疫情期间,更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
这带来了许多新的职业机会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制定一份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工作计划,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个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行业。
目标本计划旨在帮助参与计划的人员了解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概况、发展趋势、职业选择和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求职、择业和职业规划中更具优势。
内容一、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概况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职业。
这个领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2.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3.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4.新媒体平台与内容制作。
5.电子商务与在线营销。
6.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二、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1.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2.移动互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崛起。
3.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形式的流行。
4.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三、网络与新媒体行业职业选择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职业选择非常广泛,选择合适的职业需要考虑个人兴趣、优势、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选择:1.网站开发与设计。
2.移动应用开发。
3.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4.在线营销与电子商务。
5.新媒体平台与内容制作。
6.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
四、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规划在进行职业选择后,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划。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方向:1.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2.具备一定的市场敏锐度和市场营销能力。
3.提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不断积累行业经验,拓展个人社交网络。
社会媒体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研究
社会媒体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社会媒体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其视为获取信息、建立社交网络以及表达个人观点的主要渠道。
然而,社会媒体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及分析,探讨社会媒体如何塑造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大学生就业选择、职业发展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社会媒体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塑造1. 信息传递与获取社会媒体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信息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获取各种就业机会信息、职业规划建议和行业动态等。
同时,它也提供了与企业、雇主和HR等职业相关人士互动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
2. 就业观念的变革社会媒体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逐渐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传统的就业观念侧重于稳定的职业选择和长期的就业安置,而社会媒体的兴起使得大学生对就业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观念越来越多。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也更加愿意尝试不同的职业道路。
二、社会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1. 职业期望与择业决策社会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职业展示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不同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挑战以及发展前景,这对于他们的职业期望和择业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社会媒体上大量积极的职业成功故事也激励着大学生追求更高的就业目标。
2. 职业信息获取与透明度社会媒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职业信息,还使得丰富的职业信息更容易被大学生接触和理解。
通过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查看他人在特定行业的工作经历、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工作环境描述等。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决策所需的详细信息和全面了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
三、社会媒体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1. 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发展社会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学习资源,比如在线教育平台、职业指导博客和技能培训视频等。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就业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传统媒体的衰弱和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了传媒行业的变革和重构。
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领域涌现了许多新的岗位和职业,如网络编辑、自媒体人、网络公关、社交媒体管理等。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在这些新兴领域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实现更多的就业选择。
其次,新媒体时代也为大学生带来了更高的职业要求。
新媒体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门槛也较高,要求从业者有着较为扎实的传媒素养、较高的创新能力、广博的知识面和出色的沟通能力。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注重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最后,新媒体时代也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大学生需要在信息海洋中辨别优劣,擅长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新媒体行业的特殊性也给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创新压力、社会影响压力等。
面对这些压力,大学生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保持积极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选择,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促进高校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研究
苑立娟
神 州 教 育
王 新 保定学院信 息技术 系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0
田 明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0 保定学院信息技术 系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0
新媒体背景下促进高校教学 方式变革 的策略研究
主要途径 , 而 随着 网络博 客 、 手 机博 客 、 微信等 新兴媒体 的不 断涌现与发展 , 学生与他人交 流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 真正 做 到 了沟 通 无 时不 有 , 无 处不 在 。 三、 新媒体背景下促进高校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 1 . 政 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提高教学绩效的根本 , 因此 , 政府及 教育 主管部 门一定要加 大投入力度 ,为教师提供有利于其专 业 发展的环境 , 如: 搭 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平 台 、 校 际网络 教研平 台以及能够进行 教学 观摩 、实现优秀师资共享的远程 目前 , 我 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 , 新媒体 以其特有的开放 教 育观摩平 台等 。 另外 , 还可充分利用 目前i网融合 的有利条 性、 交互性 、 便捷性 , 为大学生 教育 提供 了更大发展 空间和发 件 ,为高校教师提供能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学习 的教师移动学 展便利 ,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 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 必将引起高校 习平台 , 为促进 高校教学方式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 教 师 方 面 教学方式 的重大变革。 ( 1 ) 更新教学观念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教师教的方式 的变革 1 . 备 课 方式 的变 革 质 量是教育 的生命线 ,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 的关键 , 而教 新媒体不仅使教师备课 资源更加 丰富 ,而且使教师备课 师观念 的更新是变革教学方式的前提 。 长期 以来 , 我们一直在 形式更加 多样化 , 目前 网络教研 已成为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 , 倡导“ 以学习者为中心” , 变“ 要我学 ” 为“ 我要学 ” , 然而受我 国 网络集体备课 , 有利于教师之 间优势互补, 相互启发, 是传统教 传统教育观念 的影响 ,课程改革 之路却一直停止不前 , “ 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的理想很难 在高校课 堂教学 中真正得 以 研方式有益 的补充 。 2 .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的变 革 实施 。 因此 , 作为新 时代 的高校教师 , 必须转变观念 , 充分 利用 在传 统的教学模式 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 教 师只是把知 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 的优势 ,将新兴 媒体 有效 地贯 穿于教学 识灌输给学生 , 学生只作为知识 的被动接受者 , 即传 统教学是 过程的始终 , 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 。 种“ 填鸭 ” 式的教学方式。… 目前 , 随着 新兴媒体 在高校中 ( 2 ) 真正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之 中 的广泛应用 , 高校教 师充分利用新媒体 的优 势 , 努力探 索“ 以 目前 ,大多数教师只有在课题研 究或者是在优 质课评 比 学生为 中心” 的教学模式 , 逐渐形成了 自主 、 协作 、 探 究的课 堂 过程 中试图探索新 的教学模式 ,而在实际课堂教学 中仍 采用 氛 同。 “ 满堂灌 ” 的形式 , 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停 留在理论研究 阶段 , 因 3 . 课 后 反 思 方 式 的 变 革 此, 高校教师在转 变观念的基础上 , 要真正做到 “ 以学生 为中 ,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特有 的优势 , 构建有 利于学生发 展的 课后记是传统教学反思 的主要形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 心 ” 并将其付诸于教学 实践之 中 , 真正将主动权交 到来 , 教育博客 、 教育播客 、 微博等 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 学交 新 型教学模式 , 流与反思 的重要途径。 与传统的反思方式相 比, 新媒体背景下 给学 生 。 的反思方式更加趋于多样化 , 而且更加方便快捷 。 ( 3 ) 重 构 师生 关 系 _ :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传统 的课堂教学环境 中 , 教师是主体 , 处于绝对权威的地 位, 学生只能是被动 的接受 , 而在逐渐趋于 自主 、 协作 、 探究的 1 . 新媒 体 丰富 了学 生 的 学 习 资 源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 教师将成为学 在传统 的课堂学习过程 中 ,教材成 了学生主要 的学 习资 新型课 堂教学过程 中, 源, 文本成为传统课堂学 习中知识的主要 表现形式 , 而随着 网 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协助者 , 师生关系将更趋 于平等和民主。 因 络多媒体技术 的不断发展 , 课 堂上文本 、 图像 、 音频 、 视频 、 动 此 , 在新 媒体背景下 ,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 生关 系的变化 , 并 画等多种知识表现形式极大的激发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与创 能正确进行 自身 角色的定位 , 在 教学过程 中由传统 的“ 教” 转 造性 , 课后还可以通过 网络 、 电子 书籍 、 数字杂志 、 专题学 习网 变为“ 导” , 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 , 学生 站等进行 知识 的扩充 , 因此 , 可以说新媒体 以其特有 的资 源丰 也应转变观念 , 不要一味地被动接受 , 而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 富、 多媒体性以及方便快捷等特性 , 在很大程度上 丰富了学生 的优势 , 积极主动地去探 索 , 更多地参 与到教学活动之 中 , 遇 到 问题积极 与老师进行协商交流 , 敢于质疑 , 善于批判 , 在 和 的学习资源。 谐 、 平等 、 民主的师生关系 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2 . 新媒体成为促进 学生学 习的有利工具 学习工具 如果运用得 当,将极大地提高学 习者的学 习效 3 . 学 生 方 面 能。 目前 , 电脑 、 网络 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 手段 , 与此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促进教学方式变革过 程中同样 发 作为新兴媒体 的广泛使用者 , 应充 时,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 以往以交流沟通为主要 目的的 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 , 智能手机在辅助学 习方 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媒 分 意识到传统媒体与现代新兴媒体各 自的优势与不足 ,扬长 将 传统 学习媒体与现代新兴媒体有效结合 , 充分发挥各 体背景下 , 手机除 了用于交流沟通外 , 网络手机还能发挥 电子 避短 , 达到促进学 习的最终 目的。 百科书 的作用 , 另外 , 一些大学生使用手机拍照功能代替 了记 自的优 势 , 笔记 , 节省 了大量的学 习时 间 , 新媒体正 以其 特有的优势 , 方 参 考文献 : 『 1 1 刘 昌友 , 郑海波. 论教 学方式变革- 9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便学生使用 的同时 , 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 。 践 能力 的培养f J ] . 中国成人教育, 2 0 ] 0 , ( 9 ) . 3 . 新媒体 为学生提供 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本文是 2 0 1 2年度保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项 目名 传统背景下 , 学生与学生之间 , 学 生与教师 之间主要是通 过面对面 以及 电话 进行交流沟通 ,网络背景下 ,电子 邮件 、 称 :新 媒体 背景 下高 校教 学方式 的变 革研 究 .项 目编 号 : 0 1 2 J 0 8 。 9 Q、 MS N、 B B S是课 堂之外辅 助学生 学> - 0 过程 中交 流沟通 的 2
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宣传推广的需求。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高校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学生、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大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形象、增强对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也成为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更好地展示办学特色、宣传学科优势,吸引优秀师生加入,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
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1.2 研究意义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传递,加强高校与学生、教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升高校在网络时代的形象和声誉。
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高校对外宣传效果和影响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和人才,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通过新媒体平台建设,高校可以更好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和办学特色,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深入探讨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对于提升高校整体形象、促进高校品牌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分析其关键因素和策略,以及总结实践案例,为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方向,推动高校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其他相关领域提供借鉴和启发,促进新媒体平台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总结出一些对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为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2、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3、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4、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着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5、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6、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7、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和防范策略研究8、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9、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10、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11、微信“朋友圈”研究12、公共基础设施的BT模式运用研究1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政策研究14、中国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15、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16、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17、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18、论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9、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与规制研究20、中国P2P网络借贷政府监管问题研究2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菏泽市为例22、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研究23、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24、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25、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6、中国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构研究27、基于绿色经济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28、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29、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30、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1、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影响力研究32、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其优化研究33、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问题与建构研究34、基于新型网络DEA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效率研究35、我国产学研共生网络治理研究36、危机中的地方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与传播效果-中美比较的视角37、小产权房规制政策研究38、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39、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40、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政府危机管理41、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42、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43、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群演进研究44、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构建与实现--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研究45、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以C市食品安全监管为例46、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47、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48、我国“三规合一”实践、问题和对策研究49、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体系的完善研究50、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51、微博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2、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53、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研究54、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55、驱动创新的文化要素系统层面解析56、新时期我国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研究57、浙江省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研究58、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伦理思考59、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沟通60、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61、往届世博会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启示62、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63、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安全问题研究64、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探讨65、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研究66、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67、我国现行海上执法体制的理论分析及对策研究68、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研究69、中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70、云计算服务模式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71、高等教育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研究72、我国区域创新的效率测度与合作治理研究73、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74、我国银行业金融监管研究75、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模式研究76、三网融合的政策研究77、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78、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79、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80、首都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81、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82、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83、中国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84、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研究85、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86、知识流动视角下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研究87、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宜良县共青团工作为考察对象88、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以福州市为例89、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以农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为例90、居家养老中民间组织的角色和作用91、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兼论昆明市食品安全问题92、云南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PPP投资模式探索93、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94、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效果分析--制度分析框架下的研究95、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96、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97、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98、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文化产业为例99、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2006级新生为例100、街头摊贩占道经营治理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101、当代中国工会维权职能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02、构建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研究103、我国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问题研究104、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研究105、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106、我国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研究对象107、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108、公立医院应对暴力伤医的危机管理研究--基于4R理论的分析109、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10、税收“营改增”政策对昆明市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研究111、收入分配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研究112、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政府环境审计研究113、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114、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115、我国地方税制改革问题研究116、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117、从国外经验谈如何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118、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119、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12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热”中的“冷”思考121、我国金融危机防范研究122、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研究123、食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研究124、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及对策研究125、职业福利补充功能的定位--基于中国企业职业福利转型视角的研究126、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127、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研究128、构建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电子政务研究129、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130、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31、我国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政策研究132、和谐社会和民主政府视野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研究133、中美创业板制度比较研究134、中国药品风险管理实践研究135、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研究136、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137、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138、突发公共事件下媒体作用与管理研究139、基于效率评价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政策体系研究140、知识产权政策多维效果研究--基于政策过程新范式的探讨141、广州地区高校协同创新研究142、公共部门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43、论我国电动汽车的推广策略144、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政策改善研究145、网络时代下人民法院司法公开146、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147、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14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山西省本科院校为例149、网络监督功效分析与深化发展研究150、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分析--以陕西省的学前教育为例151、完善我国药品监管的制度建设研究152、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探讨153、中国动画产业链研究154、基于胜任力的上海市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以上海市政府机关公务员培训为例155、将信访纳入法治的轨道--转型期信访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156、项目管理的应用与实践研究157、政府办公立医院规模及财政补偿研究158、大数据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运用研究--以云南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为个案159、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160、医院“品管圈”管理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研究16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郑州市为例162、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163、关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164、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65、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166、论我国资源税政策改革的思考167、天津市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研究168、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基于G大学个案分析169、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及运作对中国之启示170、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171、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172、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机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173、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以上海高校为研究实例174、我国食品安全危机预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75、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研究176、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综合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177、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选择178、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合作创新机制研究179、基于发展能力模糊评价的知识型城市发展路径研究180、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181、基于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的转基因技术接受度模型研究--以转基因食品为例的实证分析182、杭州市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183、珠海建设智慧城市的对策研究184、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85、中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探析--以辽宁省高校为例186、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187、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社区管理模式为例188、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189、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190、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以7.23动车事故为例191、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192、网络“虚拟社会”综合治理研究193、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194、我国基层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19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的监管研究196、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策略研究--以TZ学院图书馆为例197、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研究198、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199、我国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与土地政策研究200、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201、北京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对策研究202、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203、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研究--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为例20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研究--以深圳某政府机关业务部为例205、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地方税制改革研究206、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207、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208、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9、深圳市智能交通发展研究210、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问题研究--以无锡为例211、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角色与政府应对21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研究213、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研究214、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215、高校危机管理防预体系研究216、街道办事处职能发展趋势探讨217、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研究218、论当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管理219、微博时代政府危机公关研究--以江苏省政务微博为例220、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国际经验借鉴22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22、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223、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224、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2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湘潭市为例226、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研究--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例227、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以莲花大道二期工程为例228、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研究229、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财税金融政策研究230、公立医院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以天津市某公立医院为例231、商业保险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机制研究232、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33、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34、地方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以常州市为例235、当前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236、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37、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238、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239、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240、征地拆迁问题研究241、湖南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研究242、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243、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职能244、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245、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管制246、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研究247、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问题研究248、“互联网+”背景下的荆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249、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研究--以昆明市西山区永和里社区为例250、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分析251、多元共治理论下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研究252、会计诚信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253、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以H大学为例25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问题研究--以云南省省本级为例255、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力问题研究--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256、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257、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258、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探析259、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6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261、中国煤炭价格机制改革政策初探262、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创新研究263、上海养老机构社会化运作的研究264、征地拆迁引发的政府职能思考265、公共政策过程理论视阈下中国异地高考问题研究266、医务人员隐性知识传递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267、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战略选择268、大部制背景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以佛山市为例269、三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研究270、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以广东省农村扶贫实践为例271、我国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272、政府审计体制的制度缺陷分析与改革建议27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74、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75、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探索276、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77、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278、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7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80、基于公平原则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效果分析与改革建议281、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包头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青山区为例282、中国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研究--以长春市为例283、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上饶市为例284、我国基层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85、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TZ学院的个案分析286、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28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旧城改造为例288、改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研究289、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290、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研究291、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策略研究29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293、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294、农村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295、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296、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影响力研究297、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筛查及初步干预研究298、基于知识网络的创新型大学一流学科生成机理研究299、石林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困境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022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21CB0073摘要: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受众广泛,本文在对新媒体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力的介绍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影响一、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新媒体凭着开放、个性化、受众广、多元化等特点逐渐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新媒体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因此,要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也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二、新媒体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力(一)新媒体的内涵所谓新媒体,就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传播方式,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为渠道,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型传播形态。
[1](二)新媒体的特征1、即时性。
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渠道,具有实时便捷等特点。
新媒体的即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的交流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流通,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使我们实时地反馈信息,这大大改善了传统媒体能实现的信息传播速度。
2、强交互性。
相比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信息的直线性、单一性的传播,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三)新媒体的影响力21世纪,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占领传媒市场,基于互联网的高速传播,新媒体的受众更广泛,对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
“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
”是影响力的解释。
影响力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力,其控制力表现在信息的发生者对收受者的行为、观念、认知等方面的控制作用。
[2]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集工作、学习、购物、娱乐于一体,使人们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趋势
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趋势在新媒体时代,职业发展和就业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职业机会。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趋势,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就业建议。
一、新媒体行业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新媒体行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媒体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电子商务等等。
这个行业的兴起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职业机会。
二、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
首先是媒体创作和传播领域,包括网络编辑、自媒体、视频制作等职业。
随着社交媒体的繁荣,自媒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其次,新媒体市场营销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包括社交媒体营销、内容推广等职业。
另外,新媒体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就业机会,比如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
三、就业趋势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创作和传播的领域需求量大,但也竞争激烈。
人们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需要拥有出色的创作和沟通能力。
另外,新媒体市场营销领域也有很多就业机会,但同样需要具备市场分析和策划能力,能够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此外,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对技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四、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趋势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趋势,有一些关键的建议。
首先,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新媒体行业变化快,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所以要跟上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发展良好的沟通和创作能力。
无论从事媒体创作还是市场营销,良好的沟通和创作能力都是成功的关键。
再者,要紧跟行业趋势,了解市场需求。
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市场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新媒体行业的未来展望新媒体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媒体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需求会持续增加,这为新媒体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
元、 虚 拟介 入 以及声 画兼 备 等特性 , 与 大学 生求 新求
异、 渴 望参 与社 会 交 流 的 特 点 高度 切 合 。新 媒 体 实
时互 动 的特性激 发 了大 学生 群体参 与 媒介 传播 的 主
大学 生 就业 指导 信息 化之 路 必然 面临 新 的变革 。
一
动性 , 这些 都有 利 于 就业 信 息 的 传 达 和 就业 指导 工 作 方便 快捷 地 开 展 。除 了传 统 的 就业 信 息 网站 外 , 实现 大学 生就业 指 导信 息化 的渠 道和 平 台变得 更加 多样化 , 不 管基 于学 生 自我学 习 、 测评 、 模拟 应聘 , 还 是基 于校 方服务 于 指导 , 或 者是政 府 机构 、 用人 单位 用于信 息 发布 、 网络 招聘 、 模 拟实 习也 注定 产生 新 的
2 0 1 4年 3 月
重 庆 高教 研 究
Ch o n g qi n g Hi g he r Ed u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Ma r ., 2 01 4
第 2卷 第 2期
Vo 1 . 2 No . 2
新 媒 体 视 阈 下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信 息 化 策 略 探 析
的固定 或移 动 的多媒 体终 端 向客户 提供 信 息和 服务
的传 播 形态 … , 如数 字报刊 、 数字广 电、 网络 、 智 能 手机 、 触 摸媒 体等 。随着信 息 技术 日新 月异 , 新媒 体 的内涵 和外 延也 不 断发展 , 手 机媒 体 、 微博 、 微信 、 社 交 网站 等 , 已经成 为 人 们 尤其 是 大学 生 群 体 的常 用
新 媒体 是新 技 术 支 撑体 系下 出现 的媒 体 形 态 , 可 以理 解为 以数 字媒 体 为 核心 , 通 过数 字 化 交 互 性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思路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某省属高校为例
营销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思路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某省属高校为例孙苗苗(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其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求职选择与就业心理日趋保守,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从省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困境及背后原因,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从省属高校主观视角出发,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思路与应对措施,旨在从实操层面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现实困境;提升路径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大学生作为每年最大数量的新生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群体,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
随着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如何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切实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将成为下一阶段高校工作的重点。
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1158万人,较2022年增加了82万人,就业总量继去年突破千万大关后仍保持增长。
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并未随着就业总量的增加保持同速增长,相反,受新冠疫情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等的影响,部分高薪互联网“大厂”连续数月降薪裁员,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极大冲击。
企业面对庞大的求职市场,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学历内卷”情况比较严重。
现实层面上,用人单位学历要求的提高、本硕学历在岗位选择和薪资待遇上的明显差异,加剧着本科毕业生投身考研大军。
据研招网统计,2023年研究生报考总人数约为474万,较去年同比增长17万人,增长幅度为3.72 %。
全国高校研究生即使过去五年连续扩招,2023年录取率不超过20%,这也意味着2023年的考研落榜人数将超过300万。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择业影响的研究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择业影响的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它们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就业择业。
过去,大学生主要依靠传统的招聘渠道,如招聘会和求职网站,来寻找工作机会。
然而,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首先,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信息渠道。
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和公司动态。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了解其他同学就业的经验和分享,从而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例如,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许多公司和专业人士都会发布招聘信息和职业建议,这些信息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价值。
其次,社交媒体为大学生与雇主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和沟通渠道。
过去,大学生要了解公司的情况通常需要通过招聘网站或者面试才能获取到相关信息。
然而,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直接关注和与感兴趣的公司进行互动,了解公司文化、员工福利等重要信息。
这种互动的机会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该公司,并提前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
此外,社交媒体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技能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项目经验、实习经历和技能证书,从而吸引雇主的注意。
许多人才招聘网站和专业社交媒体平台,如Linkedin,已经成为大学生展示自己职业素养和专业形象的重要平台。
通过发布优秀的项目成果或专业知识分享,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专业认可度,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社交媒体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可能缺乏可信度和准确性。
很多时候,各种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和职业建议存在夸大和虚假的情况。
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寻找就业机会时,需要保持警惕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验证。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度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大学生需要时刻注意个人形象和隐私保护,避免因为不当的言论或照片而影响自己的就业机会。
网络与新媒体对职业传播与就业市场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对职业传播与就业市场的影响在当代,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职业传播和就业市场上,网络和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对职业传播与就业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一、职业传播的变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给职业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职业传播往往通过纸质媒体、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范围有限。
而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职业传播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首先,网络和新媒体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与他人交流。
这极大地提高了职业传播的效率和便捷性。
其次,网络和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
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体,现在还出现了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工具,使得职业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另外,网络和新媒体使职业传播更加互动和参与性。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以与受众进行直接的互动,获得反馈和参与,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传播的效果和粘性。
总体来说,网络和新媒体为职业传播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手段,提高了传播效率和互动性,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就业市场的变化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通道,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首先,网络和新媒体为求职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实时的招聘信息。
各种招聘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大量的职位信息,求职者可以随时查找、申请并获取反馈。
这种即时性和全面性大大缩短了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并提高了求职效率。
其次,网络和新媒体提供了远程就业和自由职业的机会。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家办公、远程工作或者自由创业,享受更灵活的工作方式。
这对于那些弹性需求较高、喜欢自由创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课题 。
一
、
新媒体 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 面临 的主要 问题
( 一) 新媒 体 的 含义
相 关 学者 认为 ,新 媒 体是 不 同于报 刊 、 电视 、
信 息数 量和 质量 也 没有达 到 要求 。然而 高校对 于这 方 面 的重视 显然 不够 ,在 资金 、设 备 、技术 、人 员 的投 入 上 远 远 不 足 。新 媒 体 设备 的 日常运 行 和 维 护 、工 作人 员 的培训和 安 排 ,都 需要 大量 的人 力物 力 ,这无 疑给 高校 加重 了担负 。 由于高校 对 于新媒 体设 施 的重视 度 不高 ,或 是在 资金 上有所 困难 ,导 致 网络基 础 设施 建设 陈 旧,人力 物 力投入 不足 ,使 得新 媒 体没有 在 高校就 业 工作 中发 挥应有 的功效 。
据 了绝 对 的优 势 ,在最 短 时 间内便 能广而 告之 【 l J 。
( 三) 新 媒体 基础 设施 不 完善 大 部 分高 校没 有完 备 的新媒 体 网络基 础设 施 , 尤 其是 西 部经济 欠 发达 的地 区 ,基 础设施 跟 不上新
媒 体发 展 需要 , 网络速度 慢 ,信 息传 播途径 狭 窄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1 0 基金项 目:辽宁省社 会科 学规划基金项  ̄ 1 ( L 1 3 B Z Z 0 2 8 1 作者简介 :孟超( 1 9 8 4 - ) ,男 ,辽 宁锦 州人 ,讲 师,硕士 。
新 媒 体 时 代 的到 来 也 给 高 校 教 育 工 作 者 们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目前大 部分 高校 颁布 各种 就业 信 息都 是通 过校 园 网进行 的 ,很少 使用其 他 途径 ,而 在 学 生进 入企 业之 后 的跟踪 报道 更是 少之 又少 ,根 本 无 法满足 当前就 业形 势严 峻 的挑 战。当 下 ,大 部 分 高校 缺 乏专 业 的就业 指导 教育 型人 才 ,以至于就 业 信 息 的发布 出现 了差错 或 是延 迟 ,就业 指 导的方
一
较传 统 媒体 的方 式和途 径 更 多样 化 ,全面 融合 了文
字 、声音 、图像 等更 多媒 体形 式 ,做 到 了将 听、说 、 读 、写 、视融 为一 体 ,并可 以使用 户和 新媒 体积 极 充分 的 互动 ;最后 ,就传 播 内容 和速度 而 言 ,新 媒 体相 较 于传统 媒 体 ,所涵 盖 的 内容 更加 的 宽广和 全 面 ,新 媒体 利用 数字 技术 进行 传播 在速 度上 更是 占
代促进 高校 就业工作 存在 的问题 ,并有针对 性的指 出了策略和措施 。
关键 词:新媒体 ; 高校;就业 工作 中图分 类号:F 2 4 9 .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6 7 4 - 3 2 7 X( 2 0 1 4 ) 0 3 - 0 0 3 1 - 0 4
由于 网络技 术 的突 飞猛 进 ,人 们 的交 流模 式 也 发生 着 巨变 ,社 交 网络 、微 博 、微 信 、个 人 空间成 为 了年 青一代 必 备 的交流 工 具 ,这 也深 刻 影 响着 高 校 各 项 工作 开展 的模 式和 方 法 。毕 业 生就业 工 作作 为高 校教 学 的重 要环 节之 一 ,在 新 媒体 时代 面 临着 种 种 机遇 和挑 战 ,高校 就业 工作 也 带上 了明显 的新 媒 体 色彩 。如 何 正确合 理 运用 新媒 体 ,使其 为 高校 就 业 工作 服务 ,成 为 了教育 工作 者 最近 需要 研 究 的
第l 6卷第 3期 2 01 4年 6月
辽 宁工业 大学学报( 社 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1 . 1 6 , No . 3 J u n. 20 l 4
新媒 体 时代促进 高校就业工作 的策 略研 究
孟
摘
超 ,王 刚 ,杜 宁 ,聂鸿彤 2
( 1 .辽 宁工 业大 学 招 生与 就业 指 导处 ,辽 宁 锦州 1 2 1 0 0 1 ; 2 .空 军航空 航天 大学 飞行 训练基 地 四团 飞行 一大 队,辽 宁 锦 州 1 2 1 0 1 8 )
( 四) 专业 化就 业师 资 队伍不 齐备
广播 这 些 旧媒 体 的、在 新 时期发 明和 创造 的、运用 先 进 的 网络 和 数 字 科 技 进 行 交 流 和 传 播 信 息 的一 种方 式 ,通 过手 机 、 电脑 、电话 等终端 为 大众 提供 服务 。新 媒体 的发 明和 普 及 ,不仅 给人 们 的交 流方 式带 来 了翻天 覆 地 的改 变 ,也 给 高校教 育 者 的教学 模 式 带来 了冲 击 和挑 战 ,尤其 是就 业工 作 的方 式和 领 域 都有 待新 媒 体 的渗入 。 ( 二) 新媒体 的特征 新媒 体有 传 统媒 体 所没有 的特征 和特 性 ,主要 表 现 为 以下几 点 :首先 ,与传 统媒 体相 比,新媒 体 的传 播呈 现 出更加 多元 化 的模 样 ,任 何人 都 可 以成 为 信 息 的传播 者和 接受 者 ,不再 受 到传统 媒 体对 于 受 众 的 限制 ;其 次 ,就 传播 方式 而 言 ,新 媒 体相 比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微博、微信、个人空间逐渐为大学生们所熟知和喜爱,更成
为生活 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这也深刻影响 着高校各 项工作开展 的模 式和 方法。在新媒体 时代人 们 面临着种种机
遇和挑战,高校就业工作也带上了明显的新媒体的色 彩。文章主要阐述了新媒体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新媒体时